一、活些,再活些!——谈谈生活题材新闻照片的拍摄(论文文献综述)
张道正[1](2021)在《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困境与机遇》文中认为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要提高水平、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应增强职业使命感,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现场;保持同理心和共情能力,饱含深情地看世界;永远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让人在画面中大一些;尽可能开发"新闻摄影+",让摄影更"新";拥抱融媒体时代,让"新闻摄影"更鲜活。
郑晖[2](2006)在《论新时期中国晚报的现状、问题及趋势 ——以《新安晚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现象出发,针对中国晚报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找出导致晚报目前现状的原因,并就此对晚报的未来前景进行预测。 晚报作为中国曾经最为繁荣的报纸种类之一,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段空前的繁荣时期,以接近报纸总数10%的数量,占据中国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近半壁江山。但是,自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晚报呈现全面衰退的态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多数晚报放弃下午出版的时间优势,转而改在早上发行,与早报争夺市场。是什么导致了晚报的这一举措呢?本文就从“晚报早出”这一现象出发,分析晚报在繁荣时期的社会背景因素和媒体竞争状况,找出其繁荣的原因。同时对比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社会环境因素、媒体生存环境的变化,解读晚报所遭遇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笔者选择一家具体的晚报作为切入点,由此透视中国晚报的整体状况,并揭示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构成了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内容。在第二部分中,笔者首先回顾晚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其基础上,通过比较它与目前困境各自背后的社会和时代因素变化,来揭示导致晚报目前问题的因素。在第三部分开始,将简要概括目前报业最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的晚报现状和成因,关注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变化给晚报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变化。这样,在前面部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在论文最后部分对晚报未来的趋势走向进行理论预测。
冯波[3](2002)在《论经济深度报道的历史发展》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旧体制尚未消亡,新体制尚未完全确立的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的碰撞、社会利益的冲突日益激化。原有的新闻体裁已不足以反映波澜壮阔的改革,深度报道应运而生。由于改革的全面性和复杂性,使这一时期的经济深度报道除反映经济题材外,还呈现多样化、综合性的特点,即经济报道的非经济视角。 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深度报道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使其发展步履维艰;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都市报又对它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经济深度报道逐渐衰落并呈现社会化、大众化的趋势。 世纪之交,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人们对经济和经济新闻的关注度提高。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也促进了传播业的发展,报业竞争加剧,新财经报纸诞生,为经济深度报道的逐渐成熟创造了条件。与20年前相比,这时的经济深度报道更具专业性、理性化和建设性。 经济深度报道产生、发展的历程表明,新闻事业的发展有自身规律,这个规律是与社会进步的规律及其对新闻的要求相适应的。
司马小萌[4](1983)在《活些,再活些!——谈谈生活题材新闻照片的拍摄》文中提出翻开一张报纸,人们的视线往往很自然地落到照片上,因为照片依靠形象来说话,它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语言、学识、职业、年龄等等约束,做到俗雅共赏,妇孺皆懂,这就使新闻照片在报纸杂志上占有重要地位。
Л·卡列林,林明虎,张敬铭[5](1982)在《地震带》文中提出 一如果相信书籍和历史影片的话,那么古时候总是夜里先传来一阵马蹄声,——不知为什么那时候所有的消息都是夜间送到的——然后便听到骑者下马和匆匆跑上台阶的声音,若是在电影里,还会看到他的影子也佝偻着跟在后面.于是令人惊恐的消息传到家里,心脏就会由于预感,通常是不祥的预感而紧缩,在电影里,家里人还会惊恐地攥紧手心,把脑袋缩到肩膀里去.今天类似的事情是不会发生了.只不过电话铃一响,而且不是夜里,何必在夜里呢,是在白昼最平常的时间,你可以用平常的语气问一声,看你的习惯如何:"喂?","哈罗?"或者说:"是我呀".而听筒里就会传来"命运"的声音.
二、活些,再活些!——谈谈生活题材新闻照片的拍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些,再活些!——谈谈生活题材新闻照片的拍摄(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困境与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新闻摄影报道的困境和挑战 |
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机遇 |
如何更好地展开新闻报道 |
(2)论新时期中国晚报的现状、问题及趋势 ——以《新安晚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论文的选题意义、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对晚报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世纪之交:中国晚报的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切入点:新安晚报“早出”所反映的晚报现状和问题 |
第二节 透视:中国晚报的现状及问题 |
一、中国晚报的现状 |
二、中国晚报面临的问题 |
第三章 问题解析:与晚报发展“黄金时期”的纵向比较 |
第一节 “黄金时期”晚报的发展及策略分析 |
第二节 晚报目前危机的原因分析 |
一、晚报生存的竞争对手因素变化 |
二、晚报生存的环境因素变化 |
三、媒体生存的受众环境变化 |
四、小结 |
第四章 理论预测:晚报未来的发展趋势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
(3)论经济深度报道的历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经济深度报道的产生和发展 |
(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新闻媒体对经济新闻的报道 |
1、 经济新闻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
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新闻 |
3、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新闻观的偏颇 |
(二)、 经济深度报道的产生 |
1、 经济深度报道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
2、 经济深度报道的产生与繁荣 |
3、 经济深度报道的特点 |
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济深度报道的衰落与沉寂 |
(一)、 经济深度报道风光不再 |
(二)、 经济深度报道衰落的原因 |
1、 经济深度报道先天不足 |
2、 都市报的冲击 |
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经济深度报道的复苏与逐步走向成熟 |
(一)、 经济深度报道复苏的原因 |
1、 受众需求发生变化 |
2、 经济类报纸竞争加剧 |
(二)、 经济报道的深度开掘 |
(三)、 经济深度报道写作逐渐走向成熟 |
1、 专业内容与专家型记者 |
2、 理性化与建设性 |
(四)、 尚须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 |
1、 重事实,减少“合理想象” |
2、 重采访,减少“道听途说” |
3、 重通俗,减少“曲高和寡” |
四、 经济深度报道历史演进过程的启示 |
(一)、 经济深度报道必须遵循新闻规律 |
(二)、 经济深度报道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
参考文献 |
四、活些,再活些!——谈谈生活题材新闻照片的拍摄(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困境与机遇[J]. 张道正. 新闻战线, 2021(03)
- [2]论新时期中国晚报的现状、问题及趋势 ——以《新安晚报》为例[D]. 郑晖. 安徽大学, 2006(12)
- [3]论经济深度报道的历史发展[D]. 冯波. 广西大学, 2002(02)
- [4]活些,再活些!——谈谈生活题材新闻照片的拍摄[A]. 司马小萌. 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 1983
- [5]地震带[J]. Л·卡列林,林明虎,张敬铭. 苏联文学, 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