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锡粉中微量砷(论文文献综述)
武伦玮,刘丽君,段国霞,唐烁,刘春霞,李翠枝[1](2021)在《乳及乳制品中碘含量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乳碘是乳中一项重要的营养指标,乳及乳制品也是人体摄入碘的重要来源,历来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对食品中营养物质的不断探索,对乳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细化。本文对近年来乳碘含量及影响因素和乳碘含量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行业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并为乳碘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中的标识提供理论依据。
曹秋娥[2](2020)在《2019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2019年云南科研工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冶金分析方面的论文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内容主要包括冶金分析方面的综述、分离富集与分析检测技术以及相关方法的准确度与不确定度研究,涉及的分离富集方法有萃取法和吸附法,涉及的分析检测技术有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等。共引用文献65篇。
罗璐[3](2019)在《典型流域土壤水系沉积物碘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碘是一种对人体来说必不可少的元素,缺乏碘和碘过量都会导致疾病的产生。碘在地球各圈层中广泛分布,且分布不均匀,自然环境中碘含量受环境因素变化影响大,分布与迁移规律复杂。研究碘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在自然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对碘地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六个主要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黑龙江流域、新疆内流区)的水系沉积物、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土壤(红壤系列、棕壤系列、栗钙土、盐碱土、沙土、棕漠土、黄土等)及主要覆盖区耕作层(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新疆北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江平原区、珠江三角洲)的土壤样品中碘含量的分析及对比研究,探讨季风、降水、气候、流域岩性、植被覆盖、土壤性质等环境因素对土壤、沉积物中碘含量的影响,揭示了典型流域土壤、水系沉积物中碘的空间分布及差异原因。并以地质背景复杂的胶东半岛为研究区域,探讨岩-土体系中碘的分布规律、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认识如下:(1)建立了稀氨水提取-高温高压密闭消解-甲烷增敏-ICP-MS准确测定地质样品中碘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纯化的氨水作为土壤、沉积物样品中碘的提取溶液,能抑制挥发性碘的损失、降低了碘的背景信号。引入少量甲烷作为增敏气体,增加了碘的电离,其信号强度提高了两倍。甲烷模式分析的方法检出限(LOD,3σ)为0.006μg L-1。用于53个土壤、沉积物及岩石标准参考物质碘的分析,RSD低于5%(n=3),分析结果与推荐值吻合。同时我们还报道了五个没有碘参考值的标准参考物质(GBW07301、GBW07303-GBW07306)的碘含量。(2)探讨了典型流域水系沉积物碘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季风、降水、气候、流域岩性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典型流域水系沉积物碘的空间分布影响的对比研究表明,受季风降水、干湿气候的影响下,典型流域碘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到北,由湿润区到干旱区,水系沉积物中的碘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在热带、亚热带的季风湿润区的水系沉积物的碘含量大多都高于1μg/g,其他区域的水系沉积物碘含量大多低于1μg/g,特别是干旱区。碘含量高于2μg/g的水系沉积物基本都在梅雨区。流域岩性也与水系沉积物中的碘含量高低有关,石英质砂岩流域(0.2μg/g)、花岗岩流域(<0.7μg/g)、酸性火山岩流域(1μg/g左右)的水系沉积物的碘含量较低,碳酸盐岩流域(>1.5μg/g)的碘含量较高。(3)探明了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碘分布特征。受季风、降水、气候、植被的影响,由南到北,由湿润区到干旱区,土壤中的碘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部分区域土壤中碘的变化受土壤类型、质地、风化程度等理化性质的影响呈现局域上不一致性。海洋大气的碘只能影响到海岸至内陆土壤一段距离,土壤中碘含量变化并不完全和降水量大小一致。碘含量较高的土壤(>4μg/g)基本都集中在在热带、亚热带的季风湿润区,其他区域的土壤碘含量基本上都小于3μg/g。与水系沉积物不同,梅雨区的土壤碘含量在热带、亚热带的季风湿润区的土壤中属于较低水平,基本都小于4μg/g。说明一定时期内降水频繁时,反而会降低土壤碘含量。植被的覆盖对土壤碘的保持具有积极作用,保持土壤中的碘不流失。土壤中的碘不仅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自身性质的影响,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粘重有助于土壤保留碘。(4)研究了胶东半岛岩-土体系中碘的分布及迁移特征。胶东地区地质背景复杂,不同地质单元土壤剖面碘的迁移与地质单元岩性有关。岩-土体系碘的迁移研究表明,土壤对岩石中的碘含量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并且大部分研究地区的土壤剖面的碘从深层土壤向浅层土壤迁移。不同岩性的土壤剖面中的碘迁移行为差异明显,火成岩形成的土壤剖面中碘主要是从深层土壤向浅层迁移,沉积岩形成的土壤剖面中碘有向浅层土壤迁移的,也有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而碘在变质岩形成的土壤剖面迁移规律与变质前的岩石类型接近。
卢柄彤[4](2019)在《离子膜烧碱工艺盐水中碘的测定及脱除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离子膜法生产烧碱是世界制碱行业的主流技术。其中,离子膜造价高昂,但原料盐水中碘的存在会对离子膜的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增加了制碱的成本。盐水中的碘最开始以I-的形式存在,但在电解过程中I-失电子将被氧化成IO3-、IO65-等,这是淡盐水中碘的主要存在形式。随着淡盐水循环利用次数增加,这些离子将会积聚,导致二次盐水中碘的含量较高。当碘浓度高于0.2 mg/L(以I-计)时,将会与Na+、Ba2+、Mg2+、Ca2+、Sr2+等离子结合生产难溶的 Ba5(I06)2、Mg5(IO6)2、Ca5(I06)2、Sr5(I06)2等沉淀沉积于离子膜上,从而导致槽电压升高,电流效率降低,能耗增加等。因此,对工艺盐水中的碘含量进行准确的分析检测,选用合适的脱除方法除去工艺盐水中的碘,对于保护离子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通过对改进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和硫氰化铁-亚硝酸分光光度法的讨论,建立了适用于离子膜烧碱工艺盐水中碘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复合吸附剂吸附法对脱氯淡盐水和高盐水进行碘的脱除研究,成功脱除了这两种盐水中所含的大部分碘。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氯碱工艺盐水中碘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其检出限为0.3 μg·L-1,测定下限低于1.0 μg·L-1。对烧碱生产工艺中二次盐水和脱氯淡盐水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5.00%~104.0%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8.0%;此外,卤水中高浓度的氯化钠对该测定方法的准确度没有明显的影响。(2)研究了脱氯淡盐水的脱碘技术。通过实验确定的脱碘条件为:pH值2.5左右,反应30 min后,加入1.8 mL浓度为1 g/L的还原剂溶液,反应40 min,通入复合吸附剂吸附柱,以5 mL/min的流速流出,脱除后溶液中的碘含量在0.31 mg/L左右,碘脱除率在90%以上。(3)研究了电厂高盐水的脱碘技术。通过实验确定的脱碘条件为:调节pH值至2.0左右,加入0.3 mL 5%的氧化剂溶液对100 mL的电厂高盐水氧化50 min,通入复合吸附剂吸附柱,以6 mL/min的流速流出,脱除后卤水中的碘含量约为0.04 mg/L,碘脱除率可达95%以上。
刘星[5](2019)在《基于LSDBD-CVG技术的地质样品中元素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质样品中的元素分析是获取地球化学信息资料的最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然而,样品引入技术仍是目前元素分析过程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直接制约着地质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介质阻挡放电蒸气发生(DBD-CVG)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进样技术,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无需额外添加化学氧化还原试剂、响应速度快、装置结构简单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是现有DBD-CVG方法仍存在可实现蒸气发生的元素范围有限,部分元素灵敏度低,此外仍无法有效避免过渡金属离子的干扰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发展新的DBD-CVG方法提高其分析灵敏度、拓展其应用范围和增强其抗干扰能力,更好的实现复杂地质样品中的元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新颖、高灵敏度的液体喷雾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化学蒸气发生(LSDBD-CVG)技术,并将其作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进样接口,实现了对环境及地质样品中铅含量的准确测定。在该LSDBD装置中,样品溶液在被转化为气溶胶的同时与气动雾化器喷嘴处产生的DBD等离子体混合,由于这种设计增强了分析物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因而也极大的提高了铅蒸气发生的效率。实验中考察了放电电压、样品基质、进样速度等实验参数对Pb蒸气发生的影响,并对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效应进行了评价。在优化条件下,铅的检出限为0.003μg L-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5次重复测量0.03μg L-1和1μg L-1铅标准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和1.7%。利用本方法成功分析了河流沉积物、土壤、玄武岩以及模拟水样中铅的含量,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本方法扩展了DBD等离子体蒸气发生的元素范围,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的铅蒸气发生方法,可有效实现复杂地质样品中铅的灵敏分析。2.利用发展的LSDBD-CVG技术,发展了基于LSDBD-CVG进样原子荧光光谱分析(AFS)的大米以及地质样品中痕量镉的简便、经济、高灵敏检测方法。我们进一步证实,LSDBD等离子体过程在无需使用任何其他还原试剂的条件下即可以实现Cd的高效蒸气发生。实验中探讨了有机质、放电参数(放电电压、放电间隙等)以及共存离子等因素对Cd蒸气发生效率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方法检测限为0.01μg L-1,精密度为0.8%(RSD,n=5,1μg L-1 Cd)。该方法在0.1到10μg L-1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5)。与传统的酸-BH4-蒸气发生体系相比,该方法不仅避免了不稳定且昂贵的还原试剂的使用,而且显着提高了共存离子的耐受能力,非常适合于环境及地质样品中的镉的灵敏、准确分析。通过对GBW080684标准物质中镉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并成功的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产地大米样品中微量镉的测定,测得的镉浓度范围为7.2517.7μg kg-1。3.通过改善LSDBD反应池,开发了一种更高效的LSDBD等离子体诱导蒸气发生装置,成功实现了微量样品(20μL)中的Se、Ag、Sb、Pb和Bi等元素的同时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LSDBD等离子体诱导的化学过程能同时将溶液中的Se、Ag、Sb、Pb和Bi高效的转化为挥发性蒸气。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首次使用等离子体诱导化学实现Ag和Bi的蒸气发生的报道。该方法样品消耗量少,可以实现仅为20μL样品的灵敏分析;而且具有高的样品分析通量,每小时可以分析180个样品。该方法测定Se、Ag、Sb、Pb和Bi时的检测限分别为10 ng L-1(200 fg)、2 ng L-1(40 fg)、5 ng L-1(100 fg)、4 ng L-1(80 fg)和3 ng L-1(60 fg),比其他方法具有更低的绝对检出限。本方法测定的Se、Ag、Sb、Pb和Bi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4%。最后,将该绿色分析方法成功应用于单个牙形石和数千个古菌样品中的超痕量Se、Ag、Sb、Pb和Bi的含量分析。
曹秋娥[6](2019)在《2018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文中提出对云南科研工作者于2018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冶金分析论文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内容包括冶金分析方面的综述、分离与富集方法以及分析测定技术,其中涉及的分离与富集方法主要有萃取法和吸附法,涉及的分析检测技术主要有原子光谱法、原子质谱法、分子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色谱法以及不同方法的联用。共引用文献64篇。
丁玉龙,雷涛,李君绩,于学雷,葛宇[7](2018)在《食品中总碘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着重论述目前国内外食品中总碘的检测方法研究进程,阐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食品中总碘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总结,提出开展研究微波酸消解食品样品代替其他前处理方法的新趋势,进一步拓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食品中总碘的应用范围。
马超[8](2018)在《以碘离子为电子媒介体过氧化氢、葡萄糖和多巴胺的检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电化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分类及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碘元素及其电化学检测。基于碘离子两步骤的电极反应,开展了 H202、葡萄糖和多巴胺的电化学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将纳米金在玻碳电极上滴干制备了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GCE/Au NPs)并对其进行了表征。r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和GCE/AuNPs表面均经历了两步骤的电化学过程。研究发现,以r为电子媒介体可实现H2O2的催化氧化,GCE/AuNPs由于具有更大的电极面积和更好的导电性有助于这一过程。在最优实验条件下,r氧化峰峰电流的变化值与H202浓度在10 μM-10 mM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μM,由此建立了一种H202测量的电化学方法。该传感器响应快速,制备简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并成功用于消毒液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检测。2.在滴干纳米金的基础上利用Au-S键制备了纳米金-葡萄糖氧化酶修饰的玻碳电极(GCE/AuNPs/GOX),使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GOX可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并产生H202,后者以r为电子媒介体可实现进一步催化氧化,因此发展了一种测量葡萄糖的灵敏电化学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r氧化峰峰电流的变化值与葡萄糖浓度在1 μM-10mM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69μM。该传感器制备简单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有望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3.采用循环伏安扫描对玻碳电极进行了电化学活化。r在活化玻碳电极表面电化学过程对应的峰电流较未活化电极表面更高。多巴胺可被I3-氧化,导致后者被还原为r。基于多巴胺引起r氧化峰峰电流升高和I3-氧化峰峰电流降低的现象,发展了一种利用比率电流法测量多巴胺的电化学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比率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在0.1-10μM 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8 μM。该方法响应迅速,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运用该方法成功实现了药品注射液中多巴胺的测量。
江喜桥,高蓉[9](2017)在《生物样品中碘的检测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碘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摄入过多或不足都易对健康造成危害。碘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法、离子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前处理方法主要有湿消解法、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等。一种方便高效的检测方法和样品前处理方法对于准确了解碘水平至关重要,作者综述了国内外多种碘的检测分析方法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并展望未来检测方法和前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
朱云[10](2017)在《新型电极检测海岸带水体溶解态总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岸带水体包括河流/沟渠、近岸海域、水库、盐田、湖泊/坑塘等类型,是海岸带区域重要的资源环境要素。铁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新陈代谢、叶绿素的合成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是限制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灵敏、准确检测海岸带水体中的铁对于研究海岸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实现海岸带环境监测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已经发展了多种检测铁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方法需要昂贵和体积大的仪器,从而限制了这些方法在原位分析中的应用,此外一些方法基体干扰比较严重。电化学溶出伏安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检出限低、检测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适用于现场快速测定等优点,该方法在痕量铁的分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工作电极是电化学溶出伏安法的核心,目前常用汞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但是汞是环境剧毒污染物,在储存、处理方面比较困难。本文针对目前电化学检测铁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新型电极,并将其应用于海岸带河水、海水中溶解态总铁的检测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一步电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rGO-AuNPs)修饰电极灵敏检测海岸带水体中的溶解态总铁。本实验采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为络合剂。该络合剂可在酸性缓冲溶液中与铁离子络合,rGO提供大的比表面积,AuNPs加速电子传递。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电极测定铁离子的线性范围是0.033μmol/L,检出限是3.5 n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重复性,已经成功应用于实际海岸带水体中溶解态总铁的测定。2.两步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金膜(rGO/AuF)修饰电极检测海水中的溶解态总铁。海水呈弱碱性,pH为8左右。为了更加准确地检测海水中的溶解态总铁,本实验采用2,3-二羟基萘(DHN)为络合剂,该络合剂适用于在碱性缓冲溶液中与铁离子络合。KBrO3为催化剂,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到测定铁离子的标准工作曲线。该电极对铁离子的检测线性范围是分段的,分别为0.010.1μmol/L和0.11μmol/L。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伏安极谱仪的检测结果能很好的吻合,并且已经成功应用于海水中溶解态总铁的测定。3.典型海岸带河水中溶解态总铁浓度检测及分布研究。采用金电极为工作电极,5-Br-PADAP为络合剂,5-Br-PADAP与Fe(III)络合速度快(<3 min),并且金电极对该络合物具有很好的响应。通过优化测试条件,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μmol/L,检出限为1.2 nmol/L。该方法测试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的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并已成功应用于烟台大沽夹河(干湿两季12个站点)溶解态总铁的测定,并探讨了溶解态总铁与溶解氧、盐度等特征常数的关系。金电极结合吸附溶出伏安法有望实现海岸带河水中溶解态总铁的监测。
二、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锡粉中微量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锡粉中微量砷(论文提纲范文)
(1)乳及乳制品中碘含量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乳及乳制品中碘含量及影响乳中碘含量的因素 |
1.1 乳碘含量 |
1.2 碘在牛乳中的分布情况 |
2 乳及乳制品中碘的定量检测技术 |
2.1 光度法 |
2.2 气相色谱法 |
2.3 离子色谱法 |
2.4 ICP-MS |
2.5 液相色谱(或离子色谱)-ICP-MS |
2.6 中子活化法 |
3 结语 |
(2)2019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综述 |
2 分离富集方法 |
3 原子光谱法 |
3.1 原子吸收光谱法 |
3.2 原子发射光谱法 |
3.3 原子荧光光谱法 |
4 分子光谱法 |
4.1 分光光度法 |
4.2 分子荧光光谱法 |
5 电化学分析法 |
6 化学分析法 |
7 其它方法及研究工作 |
8 结语 |
(3)典型流域土壤水系沉积物碘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海洋中的碘 |
1.3 大气中的碘 |
1.4 岩石中的碘 |
1.5 土壤中的碘 |
1.5.1 地理因素 |
1.5.2 土壤的固碘能力 |
1.5.3 土壤中碘的得失途径 |
1.6 沉积物中的碘 |
1.7 水中的碘 |
1.8 植物中的碘 |
1.9 海洋-大气-陆地体系的碘迁移 |
1.9.1 海洋-大气体系的碘转移 |
1.9.2 大气-陆地体系的碘转移 |
1.10 陆地上的碘迁移 |
1.10.1 岩石-土壤体系的碘转移 |
1.10.2 土壤-植物体系的碘转移 |
1.10.3 沉积物-地下水体系的碘转移 |
1.11 地质样品中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 |
1.11.1 碱融法 |
1.11.2 碱液热提取 |
1.11.3 高温水解法 |
1.11.4 其他方法 |
1.12 碘的分析方法相关研究 |
1.12.1 滴定法 |
1.12.2 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 |
1.12.3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
1.12.4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
1.12.5 原子发射光谱(AES) |
1.12.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
1.13 研究内容及实物工作量 |
第二章 密闭碱提取甲烷增敏ICP-MS测定土壤、沉积物中痕量碘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和标准参考物质 |
2.1.3 实验方法与测定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酸消解法和氨水消解法的对比 |
2.2.2 消解方法的条件优化 |
2.2.3 碘背景信号的降低 |
2.2.4 测定过程中碘的记忆效应抑制 |
2.2.5 甲烷增敏 |
2.2.6 内标的选择 |
2.2.7 检出限 |
2.2.8 方法准确性 |
2.2.9 样品分析 |
2.2.10 缺乏碘认证值的标准参考物质 |
2.3 小结 |
第三章 典型流域水系沉积物碘的空间分布特征 |
3.1 水系沉积物样品的采集环境及样品性质 |
3.2 不同水系流域的水系沉积物碘含量的分布情况 |
3.3 流域环境因子对水系沉积物碘含量的影响 |
3.3.1 季风及走向对流域水系沉积物碘含量的影响 |
3.3.2 干湿状况及降水量对水系沉积物碘含量的影响 |
3.3.3 气候带对水系沉积物中碘含量的影响 |
3.3.4 流域岩性对水系沉积物中碘含量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碘分布特征 |
4.1 土壤样品的采集背景及样品性质 |
4.2 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碘含量分布情况 |
4.3 大气干湿沉降对土壤碘含量的影响 |
4.4 气候带对不同类型土壤碘分布的影响 |
4.5 植被分布对不同类型土壤碘分布的影响 |
4.6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碘含量的影响 |
4.7 成土母质对土壤碘含量的影响 |
4.8 土壤p H对土壤碘含量的影响 |
4.9 土壤碘含量与土壤质地之间的关系 |
4.10 小结 |
第五章 岩-土体系中碘的分布及迁移特征-以胶东半岛为例 |
5.1 胶东半岛的自然环境 |
5.1.1 气候条件 |
5.1.2 水系河流 |
5.2 胶东半岛的地层概况 |
5.2.1 太古宙地层 |
5.2.2 元古代地层 |
5.2.3 中生代地层 |
5.3 采样区域概况 |
5.4 样品采集和处理 |
5.5 研究区不同岩性岩石中的碘含量 |
5.6 成土母岩地层、岩性与土壤碘含量的关系 |
5.7 研究区的土壤性质对土壤碘含量的影响 |
5.8 土壤发育程度与碘之间的关系 |
5.9 表层土壤理化性质与碘含量的关系 |
5.10 深层土壤理化性质与碘含量的关系 |
5.11 岩-土剖面的风化程度与碘含量之间的关系 |
5.12 岩-土剖面的元素迁移特征 |
5.12.1 花岗岩剖面 |
5.12.2 安山岩剖面 |
5.12.3 砂岩剖面 |
5.12.4 灰岩剖面 |
5.12.5 花岗质片麻岩剖面 |
5.12.6 长石石英岩剖面 |
5.1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离子膜烧碱工艺盐水中碘的测定及脱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离子膜法生产烧碱 |
1.2.1 工艺介绍 |
1.2.2 离子膜寿命的影响因素 |
1.3 盐水中碘含量测定的意义 |
1.4 碘脱除的意义 |
1.5 碘的测定方法 |
1.5.1 滴定法 |
1.5.2 色谱法 |
1.5.3 电化学法 |
1.5.4 分光光度法 |
1.6 碘的脱除方法 |
1.6.1 离子交换法 |
1.6.2 空气吹出法 |
1.6.3 萃取法 |
1.6.4 溶剂浮选法 |
1.6.5 液膜分离法 |
1.6.6 沉淀法 |
1.6.7 新型材料法 |
1.6.8 吸附法 |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1.7.1 研究意义 |
1.7.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2.2 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 |
2.2.1 溶液的配制 |
2.2.2 实验步骤 |
2.3 硫氰化铁-亚硝酸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
2.3.1 溶液的配制 |
2.3.2 实验步骤 |
2.4 复合吸附剂吸附法脱碘实验 |
2.4.1 复合吸附剂吸附柱的填充 |
2.4.2 实验步骤 |
2.5 离子交换法脱碘实验 |
2.5.1 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 |
2.5.2 实验步骤 |
第三章 氯碱工艺盐水中碘含量的测定研究 |
3.1 引言 |
3.2 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分析 |
3.3 硫氰化铁-亚硝酸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分析 |
3.3.1 亚硫酸钠加入量的影响 |
3.3.2 加标回收实验 |
3.3.3 精密度 |
3.3.4 氯化钠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 |
3.3.5 检出限与测定下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脱氯淡盐水中碘的脱除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分析碘的存在形式 |
4.3 复合吸附剂吸附法除碘 |
4.3.1 脱氯淡盐水中碘含量的测定 |
4.3.2 模拟脱碘实验 |
4.3.3 还原剂用量对碘脱除的影响 |
4.3.4 溶液pH值对碘脱除的影响 |
4.3.5 反应时间对碘脱除的影响 |
4.3.6 流速对碘脱除的影响 |
4.4 离子交换树脂法除碘 |
4.4.1 模拟脱碘实验 |
4.4.2 溶液pH值对碘脱除的影响 |
4.4.3 流速对碘脱除的影响 |
4.5 两种脱碘方法的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厂高盐水中碘的脱除技术研究 |
5.1 引言 |
5.2 碘含量的测定 |
5.3 碘化钾溶液模拟脱碘实验 |
5.4 影响碘脱除效果的因素 |
5.4.1 氧化剂加入量对碘脱除的影响 |
5.4.2 溶液pH值对碘脱除的影响 |
5.4.3 氧化时间对碘脱除的影响 |
5.4.4 流速对碘脱除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5)基于LSDBD-CVG技术的地质样品中元素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原子光谱中的进样技术 |
1.2.1 激光剥蚀进样 |
1.2.2 电热蒸发进样 |
1.2.3 雾化进样 |
1.2.4 蒸气发生进样 |
1.3 蒸气发生进样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
1.3.1 基于硼氢化物-酸体系的蒸气发生 |
1.3.2 电化学氢化物发生 |
1.3.3 紫外光化学蒸气发生 |
1.3.4 等离子体诱导蒸气发生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LSDBD-CVG技术的铅蒸气发生方法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及装置 |
2.2.2 试剂 |
2.2.3 样品处理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实验条件优化 |
2.3.2 共存离子干扰评估 |
2.3.3 分析性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SDBD-CVG与原子荧光光谱仪联用测定大米中的痕量镉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及装置 |
3.2.2 LSDBD-CVG-AFS分析流程 |
3.2.3 试剂 |
3.2.4 样品处理流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实验条件优化 |
3.3.2 共存离子干扰评估 |
3.3.3 分析性能 |
3.3.4 方法验证以及大米中镉含量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LSDBD-CVG的微量样品中的硒、银、锑、铅和铋同时检测方法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及装置 |
4.2.2 试剂 |
4.2.3 样品制备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LSDBD-CVG诱导Se、Ag、Sb、Pb和 Bi蒸气发生 |
4.3.2 实验条件优化 |
4.3.3 共存离子干扰评估 |
4.3.4 微量样品分析 |
4.3.5 分析性能 |
4.3.6 方法验证及其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2018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综述 |
2 分离富集方法 |
3 原子光谱法 |
3.1 原子吸收光谱法 |
3.2 原子发射光谱法 |
3.3 原子荧光光谱法 |
4 原子质谱法 |
5 分子光谱法 |
6 电化学分析 |
7 化学分析法 |
8 其它方法 |
9 结语 |
(7)食品中总碘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气相色谱法 |
2 分光光度法 |
3 氧化还原滴定法 |
4 离子选择性电极 |
5 离子色谱法 |
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7 结语与展望 |
(8)以碘离子为电子媒介体过氧化氢、葡萄糖和多巴胺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化学传感器 |
1.1.1 电化学传感器的简介 |
1.1.2 电化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分类 |
1.1.3 电化学测定方法 |
1.1.4 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
1.2 碘元素 |
1.2.1 碘元素简介 |
1.2.2 碘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
1.2.3 碘的检测方法 |
1.3 本文构思 |
第二章 纳米金滴干电极以碘离子为电子媒介体测量过氧化氢 |
2.1 引言 |
2.2 实验 |
2.2.1 药品及仪器 |
2.2.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2.2.3 修饰电极的制备和检测过程 |
2.3 结果和讨论 |
2.3.1 GCE/Au NPs 电极的表征及动力学研究 |
2.3.2 GCE与GCE/Au NPs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响应 |
2.3.3 过氧化氢的电化学检测 |
2.3.4 实际样品分析 |
2.4 结论 |
第三章 葡萄糖氧化酶修饰电极以碘离子为电子媒介体测量葡萄糖 |
3.1 引言 |
3.2 实验 |
3.2.1 药品及仪器 |
3.2.2 修饰电极的制备和检测过程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GCE/AuNPs/GO_X电极的表征 |
3.3.2 GCE/AuNPs/GO_X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化学响应 |
3.3.3 葡萄糖的电化学检测 |
3.4 结论 |
第四章 活化电极以碘离子为电子媒介体检测多巴胺 |
4.1 引言 |
4.2 实验 |
4.2.1 药品及仪器 |
4.2.2 修饰电极的制备和检测过程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电化学活化电极的表征 |
4.3.2 活化电极以碘离子为电子媒介体对多巴胺的响应 |
4.3.3 多巴胺的电化学检测 |
4.3.4 实际样品分析 |
4.4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成果 |
(9)生物样品中碘的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样品中碘的检测方法 |
1.1 分光光度法 |
1.2 色谱法 |
1.3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
1.4 其他方法 |
2 样品预处理 |
3 结语 |
(10)新型电极检测海岸带水体溶解态总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铁的重要性 |
1.2 水体中铁的检测方法 |
1.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1.2.2 原子光谱法 |
1.2.3 化学发光法 |
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1.2.5 中子活化法 |
1.2.6 电化学分析法 |
1.3 电化学溶出伏安法 |
1.3.1 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
1.3.2 仪器设备 |
1.3.3 三电极系统 |
1.3.4 定量分析方法 |
1.4 本论文的工作意义 |
第2章 一步电还原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用于海岸带水体溶解态总铁的检测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3 电极预处理 |
2.2.4 rGO-AuNPs修饰电极的制备 |
2.2.5 电化学实验过程 |
2.2.6 样品预处理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rGO-AuNPs修饰电极的表征 |
2.3.2 不同电极对铁-络合剂的电流响应图 |
2.3.3 电极制备的沉积时间的影响 |
2.3.4 电解质溶液的pH的影响 |
2.3.5 富集电位的影响 |
2.3.6 富集时间的影响 |
2.3.7 络合剂浓度的影响 |
2.3.8 络合反应时间的影响 |
2.3.9 标准曲线 |
2.3.10 重复性、重现性和干扰实验 |
2.3.11 实际样品的测定 |
2.4 结论 |
第3章 分步电还原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金膜修饰电极用于海水溶解态总铁的检测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2.3 电极预处理 |
3.2.4 rGO/AuF修饰电极的制备 |
3.2.5 电化学实验过程 |
3.2.6 样品预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rGO/AuF修饰电极的表征 |
3.3.2 GO的滴涂量的影响 |
3.3.3 AuF的沉积时间的影响 |
3.3.4 富集电位的影响 |
3.3.5 富集时间的影响 |
3.3.6 标准曲线 |
3.3.7 实际样品的测定 |
3.4 结论 |
第4章 典型海岸带河水中溶解态总铁浓度检测及分布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2.3 电极预处理 |
4.2.4 电化学实验过程 |
4.2.5 样品预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富集电位的影响 |
4.3.2 富集时间的影响 |
4.3.3 标准曲线 |
4.3.4 采样点分布图 |
4.3.5 方法的校准 |
4.3.6 实际样品的检测 |
4.3.7 溶解态总铁的含量与溶解氧和盐度的关系 |
4.4 结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今后工作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锡粉中微量砷(论文参考文献)
- [1]乳及乳制品中碘含量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武伦玮,刘丽君,段国霞,唐烁,刘春霞,李翠枝.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1(05)
- [2]2019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J]. 曹秋娥. 云南冶金, 2020(03)
- [3]典型流域土壤水系沉积物碘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 罗璐.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5)
- [4]离子膜烧碱工艺盐水中碘的测定及脱除技术研究[D]. 卢柄彤.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5]基于LSDBD-CVG技术的地质样品中元素分析方法研究[D]. 刘星.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3)
- [6]2018年云南冶金分析年评[J]. 曹秋娥. 云南冶金, 2019(02)
- [7]食品中总碘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丁玉龙,雷涛,李君绩,于学雷,葛宇. 食品工业, 2018(06)
- [8]以碘离子为电子媒介体过氧化氢、葡萄糖和多巴胺的检测[D]. 马超.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生物样品中碘的检测方法[J]. 江喜桥,高蓉. 职业与健康, 2017(14)
- [10]新型电极检测海岸带水体溶解态总铁研究[D]. 朱云.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