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氧化烟气回收新措施

沥青氧化烟气回收新措施

一、沥青氧化烟气回收新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盖艳云[1](2018)在《炼化企业VOCs管控措施有效性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物料损失、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因此有效控制VOCs排放及其带来的风险至关重要。炼化企业是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故本文以炼化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VOCs排放控制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文献查阅、报告查阅和现场调研的方式,得出炼化企业VOCs的主要排放源项,并分析了其中6家企业存在的源项。通过核算各源项的排放量,对比得出,排放量占前四位的源项是:有机液体的储存与调和挥发损失、有机液体的装卸挥发损失、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处置过程逸散和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然后,选取排放量占前四位的源项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减排的控制措施,核算采取控制措施后排放量,对比分析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最后,鉴于VOCs排放的风险,以排放量最大的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挥发损失源项为研究对象,分析VOCs排放的职业危害和治理系统的安全风险;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职业危害风险进行分析,得出VOCs物质中的甲醇、MTBE不会对暴露人员构成健康影响,而苯在减排前后均存在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对长期暴露在此环境中人员健康构成威胁,约会造成660.97h(减排前)和204.9h(减排后)的寿命损失;采用HAZOP分析法分析油气回收装置风险,并运用FLACS模拟软件对油气回收装置爆炸事故进行模拟,得出油气回收装置爆炸并不会对周边设备及人员产生严重威胁,爆炸后引发灾难性后果的原因应为由首次爆炸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池火、泄漏、流淌火、浓烟等)事故。VOCs控制措施虽然达到减排和减少物料损失效果,但并没有将VOCs排放引发的职业危害风险控制在安全阈值范围内;此外,部分VOCs治理措施存在风险,故仍需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本文从控制职业危害(7个方面)和控制治理技术风险2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2](2015)在《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文中提出为了促进中国隧道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隧道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中国隧道工程建设历程和现状、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上对未来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从钻爆法、盾构工法、沉管工法、明挖法和抗减震设计等方面对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从不同工法(钻爆法、盾构工法、TBM、沉管工法、明挖法)的角度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尽剖析;最后从运营通风、运营照明、防灾救灾、病害、维护与加固等方面对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为隧道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谷涛,刘迎春[3](2004)在《炼油厂常减压装置节能新技术措施》文中认为降低常减压装置的能耗对炼油厂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该装置的用能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其用能三环节总结和讨论了节能的新措施 ,并对其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 ,以便各炼油厂装置改造时进行借鉴 ,从而切实降低能耗 ,提高经济效益

谷涛[4](2004)在《炼油厂常减压装置节能新措施》文中认为降低常减压装置的能耗对炼油厂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该装置的用能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其用能三环节总结和讨论了目前国内节能的新措施 ,并对其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5](2013)在《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文中认为综述了2012年我国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袋式除尘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进展以及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袋式除尘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对袋式除尘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杨文彪[6](2019)在《我国炼焦产业现状及绿色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焦化产业在规模、技术以及产业链延伸等各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详细阐述了我国炼焦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焦化行业政策支撑和技术成果转化,认为在环保治理持续增强的新形势下,焦化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要注重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升焦化产业质量、运用创新理念为焦化行业寻找新出路,以实现焦化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李彩亭[7](2002)在《燃煤锅炉烟气湿式除尘脱硫技术及粉煤灰利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分析燃煤锅炉烟气除尘脱硫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湿法碰撞理论在湿式除尘技术中的应用。应用旋风分离理论,推导出了除尘效率估算模型。对于给定的条件,可以用除尘效率模型估算除尘效率,用于指导除尘器研制和设计。对于常用的湿式石灰脱硫方法,建立了吸收液pH值和吸收液脱硫量的关系模型。根据该模型,在脱硫工艺设计中,对于给定的吸收液供液量和吸收液的起始及终点pH值,可以计算出脱硫量及脱硫效率;或者对于要求的脱硫效率(或脱硫量),可以计算出所需吸收液供液量和石灰的消耗量。 在三套自制模拟实验装置上进行了除尘技术实验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装置的除尘效率>98%。对三种技术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制筛选出的除尘脱硫技术集湿式碰撞、旋风分离、改性文丘里机理于一体。针对除尘脱硫装置的复杂环境,研究了材料的耐腐蚀耐磨损性能,研制了耐腐蚀涂层的配方。根据材料所处位置的特点,在装置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材料或组合材料防止腐蚀和磨损。 根据理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结果,研究开发出适合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除尘脱硫的装置,进行工业应用研究。把除尘脱硫污水引入湿式出渣机中,充分利用燃煤锅炉自身产生的碱性物质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减少了为烟气脱硫而投加的碱性物质的量。在130T/H锅炉烟气规模上,进行了燃煤电站锅炉烟气的除尘脱硫工业应用研究。测试结果表明,除尘脱硫效果均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或当地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燃煤电站粉煤灰经过活化处理用作水泥的混合材,当活化粉煤灰的掺入量为30%时,可以达到425号水泥的强度指标。

马伊澜[8](2019)在《永城经开区能源梯级利用节能减排潜力评估及其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摘要工业园区作为国家经济的增长极,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以上,同时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工业园区在经济发展和污染控制等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控制污染物排放仍是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能量梯级利用可以明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是目前多数工业园区未意识到能量梯级利用的重要性。因此,对工业园区能源梯级利用的节能减排潜力的研究对园区能效提升、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河南省永城经开区的能量利用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园区主要的热源企业的能量梯级利用的模式,设定了能量梯级利用现状情景和优化情景,计算了不同情景下案例园区通过能量梯级利用措施应用带来的节能潜力及SO2、NOx、PM10和PM2.5的协同减排潜力。并利用CALPUFF模型模拟了该园区能量梯级利用实施对周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后对永城经开区能量梯级利用应用的节能和四种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的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本研究进行过程中遇到的不足进行展望。本研究结果表明:(1)永城经开区的能量梯级利用类型有园区不同压力等级蒸汽的梯级利用,钢铁厂的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电解铝厂电解槽高温烟气的回收利用和电解铝厂的高温铝液的梯级利用。(2)永城经开区能源梯级利用措施带来了明显的环境效益。现状情景中14条链的总节能潜力为2752 TJ,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为255.3吨NOx、379.5吨SO2、3.1吨PM10和22.5吨PM2.5。在能量梯级利用优化情景中,总节能潜力为7770 TJ,SO2减排潜力为859吨NOx的减排潜力为910吨,PM10和PM2.5的减排潜力为72.7吨和37.9吨。(3)CALPUFF模型的结果验证了能量梯级利用措施对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在能量梯级利用优化情景中,四种大气污染物排放率明显减少,其中SO2约减少8.48%,NOx减少9.18%,PM10减少5.13%,PM2.5减少5.02%。(4)本文为以后研究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相应的城市大气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工业园区应该通过加强余热和余气的梯级利用满足节能减排目标,并进一步加快园区蒸汽管网和能源管控中心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9](2014)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文中提出一、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情况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加快以及国家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各项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利用规模稳步增长,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一)综合利用规模逐步扩大2013年,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总体较好,部分重点大中型露天煤

王宏宇[10](2015)在《邯钢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建设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钢铁冶炼技术设备更新的时间越来越快,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邯钢若想在钢铁冶金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邯钢发展循环经济道路,建设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为主要目标,以资源和能源利用最大化为载体,以消纳社会废弃物为企业社会职责,通过工艺优化、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等措施,从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从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的传统钢铁企业向无污染、低能耗、高效能的现代钢铁企业转型。首先,从资源方面、环境方面,以及钢铁当前面临国内国际形势上,分析了邯钢建设循环型冶金原料基地的必然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明确了邯钢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更是所处区域环境和中国现状决定的,进一步分析了邯钢发展循环经济从管理经验、技术人员、主体设备、区域以及资源等方面具备很大优势。然后,结合邯钢所处环境以及自身优势,提出了邯钢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的优化方案。钢铁冶金原料基地重点是焦炭和活性石灰的生产,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论述了在邯钢需要建设适合自己的麦尔兹活性石灰窑,运用PEST分析法阐述了需要建设捣固焦炉。按照资源和能源利用最大化,污染物无害化或资源化,社会废弃物资源化的特点,配置了石灰窑和焦炉的附属项目,其中包括炼焦配入社会垃圾废弃塑料,干熄焦余热发电,焦油和粗苯深加工,焦炉烟道气合理利用,石灰窑废气中二氧化碳回收,城市废水处理利用等节能、消废、创效的项目。最后,利用构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邯钢冶金原料基地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邯钢冶金原料基地的循环经济建设正处在“循环经济完善”阶段,虽然其在技术、经济、生态环保和资源循环力这四个方面的建设效果都在国内处于领先的水平,但是还有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仍需继续完善。

二、沥青氧化烟气回收新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沥青氧化烟气回收新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炼化企业VOCs管控措施有效性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VOCs定义研究
        1.2.2 VOCs管控措施研究
        1.2.3 VOCs减排措施研究
        1.2.4 VOCs的风险评价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炼化企业VOCs源项解析
    2.1 炼厂各装置VOCs的来源
        2.1.1 生产装置VOCs的来源解析
        2.1.2 储运设施、公辅设施和环保设施VOCs来源解析
        2.1.3 炼化企业VOCs来源
    2.2 VOCs各源项的核算方法
        2.2.1 炼化行业各源项核算方法
        2.2.2 VOCs源项核算方法的应用
    2.3 炼化企业各源项VOCs排放量核算
        2.3.1 典型炼化企业VOCs核算
        2.3.2 各源项排放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OCs控制措施研究
    3.1 有机液体储存与装卸过程控制措施
        3.1.1 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过程控制措施
        3.1.2 有机液体装卸挥发损失控制措施
    3.2 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和处置过程逸散控制措施
        3.2.1 废水收集系统管控措施
        3.2.2 废水处理系统管控措施
        3.2.3 综合管控措施
    3.3 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的控制措施
        3.3.1 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
        3.3.2 泄漏点的管控措施
    3.4 VOCs控制措施减排效果分析
        3.4.1 企业VOCs减排存在问题
        3.4.2 企业VOCs排放的管控措施
        3.4.3 VOCs管控措施减排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OCs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4.1 职业危害风险
        4.1.1 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4.1.2 风险识别
        4.1.3 模型应用
        4.1.4 减排后职业危害风险
        4.1.5 职业危害风险的比较验证
    4.2 安全事故风险
        4.2.1 风险辨识
        4.2.2 数值模型
        4.2.3 模拟结果与分析
    4.3 风险控制措施研究
        4.3.1 控制对象辨识
        4.3.2 职业危害风险控制措施
        4.3.3 VOCs治理系统的风险控制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
1 隧道工程建设成就与展望(山东大学李术才老师提供初稿)
    1.1建设历程
    1.2 建设现状
    1.3 技术发展与创新
        1.3.1 勘测与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1.3.2 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1.3.3 隧道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的进步
        1.3.4 隧道工程结构新材料与运营管理的进步
    1.4 展望
        (1)隧道全寿命与结构耐久性设计
        (2)隧道精细化勘测与地质预报
        (3)岩溶隧道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4)水下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5)复杂及深部地层大型掘进机施工关键技术
        (6)岩爆与大变形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2 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
    2.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提供初稿)
        2.1.1 设计理论
        2.1.1.1 古典压力理论
        2.1.1.2 弹塑性力学理论
        2.1.1.3 新奥法理论
        2.1.1.4能量支护理论
        2.1.1.5 其他理论
        2.1.2 设计模型
        2.1.2.1 荷载-结构模型
        2.1.2.2 地层-结构模型
        (1)解析法
        (2)数值法
        2.1.3 设计方法
        2.1.3.1 工程类比法
        2.1.3.2 信息反馈法
        2.1.3.3综合设计法
        2.1.4 设计参数
        2.1.5 小结
    2.2 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2.2.1 盾构隧道管片选定及设计
        2.2.1.1 管片类型、接头方式的选择
        2.2.1.2 管片结构设计
        2.2.1.3 管片防水设计
        2.2.2盾构的构造、设计与选型
        2.2.2.1盾构主体设计
        2.2.2.2 盾构刀盘刀具的设计
        2.2.2.3 盾构其他部分的构造与设计
        2.2.2.4 盾构选型
        2.2.3 开挖面稳定
        2.2.4 盾构掘进控制设计
        2.2.4.1 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2.2.4.2 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2.2.5 小结
    2.3 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2.3.1 沉管管段设计
        2.3.2 防水与接头设计
        2.3.3抗震设计
        2.3.4 防灾研究
    2.4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2.4.1 明挖隧道基坑设计的主要内容
        2.4.2 设计理论———土压力理论
        2.4.3 设计模型
        2.4.4 设计方法
        2.4.4.1 围护结构设计方法
        2.4.4.2 内支撑体系设计方法
        2.4.4.3 基坑稳定性设计方法
        2.4.4.4 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
        2.4.5 其他
    2.5 抗减震设计(西南交通大学何川、耿萍、张景、晏启祥老师提供初稿)
        2.5.1 隧道震害
        (1)隧道震害的类型
        (2)隧道震害原因
        (3)隧道震害影响因素
        2.5.2 抗震计算方法
        2.5.2.1 静力法
        2.5.2.2 反应位移法
        2.5.2.3 时程分析法
        2.5.3 抗减震构造措施
        2.5.3.1 抗震构造措施
        2.5.3.2 减震构造措施
        2.5.4 小结
3 隧道施工技术
    3.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西南交通大学杨其新老师提供初稿)
        3.1.1 钻爆法施工的发展与现状
        3.1.2隧道钻爆开挖技术
        3.1.3 隧道支护技术
        3.1.4 监控量测
        3.1.5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3.1.6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控技术
        3.1.7 小结
    3.2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3.2.1 盾构始发、到达技术
        (1)盾构始发技术
        (2)盾构到达技术
        (3)端头加固
        3.2.2盾构掘进技术
        (1)开挖面稳定控制
        (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3)刀具磨损检测
        3.2.3 管片拼装技术
        3.2.5 壁后注浆技术
        3.2.5带压进仓技术
        3.2.6 地中对接技术
        3.2.7 特殊地层条件施工技术
        3.2.8 盾构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刀具磨损问题
        (2)管片上浮问题
        (3)高水压、长距离、大直径盾构隧道问题
        3.2.9 盾构施工新技术展望
    3.3 TBM隧道修建技术(北京交通大学谭忠盛老师提供初稿)
        3.3.1 概述
        3.3.2 TBM的工程应用
        3.3.3 TBM制造技术
        3.3.3.1 TBM刀盘刀具研制
        3.3.3.2 大坡度煤矿斜井TBM研制
        3.3.3.3 大直径多功能TBM研制
        3.3.3.4 小型TBM研制技术
        3.3.3.5 TBM再制造技术
        3.3.4 TBM隧道地质勘察技术
        3.3.5 TBM施工选型技术
        3.3.6 TBM洞内组装及拆卸技术
        3.3.7 TBM掘进技术
        3.3.7.1 敞开式TBM掘进
        (1)刀盘刀具设置技术
        (2)不良地质段TBM施工技术
        3.3.7.2 护盾式TBM掘进技术[373-379]
        (1)护盾TBM卡机脱困技术
        (2)护盾TBM预防卡机技术
        3.3.8 TBM长距离出渣运输技术
        3.3.9 TBM施工测量技术
        3.3.10 TBM支护技术[385-387]
        (1)衬砌与TBM掘进同步技术
        (2)复合衬砌施工技术
        (3)管片拼装技术
        3.3.11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88-390]
        3.3.12 TBM新技术展望[337,388-391]
    3.4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3.4.1 地基处理
        3.4.2 管节制作
        3.4.3 管节沉放对接
    3.5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3.5.1 施工原则
        3.5.2 围护结构施工技术
        3.5.2.1 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3.5.2.2 锚索支护施工技术
        3.5.2.3 灌注桩施工技术
        3.5.2.4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3.5.2.5 钢板桩施工技术
        3.5.2.6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3.5.2.7 双排桩施工技术
        3.5.2.8 微型钢管桩施工技术
        3.5.2.9 SMW施工技术
        3.5.2.10 旋喷桩施工技术
        3.5.3 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3.5.3.1 内支撑施工技术
        3.5.3.2 锚索(杆)施工技术
4 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
    4.1 运营环境
        4.1.1 运营通风(长安大学王亚琼、王永东老师,兰州交通大学孙三祥老师提供初稿)
        4.1.1.1 隧道通风污染物浓度标准研究
        4.1.1.2 横向通风研究
        4.1.1.3 纵向通风研究
        4.1.1.4 互补式纵向通风研究
        4.1.1.5 特殊隧道工程通风研究
        (1)高海拔公路隧道
        (2)沙漠隧道
        (3)曲线隧道
        (4)城市隧道
        4.1.1.6 通风控制模式研究
        4.1.1.7隧道通风数值模拟
        4.1.1.8 隧道通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4.1.1.9 隧道通风现场测试分析
        4.1.1.10 通风理论及软件设计研究
        4.1.2 隧道运营照明(西南交通大学郭春老师、长安大学王亚琼老师提供初稿)
        4.1.2.1 隧道照明光源研究
        4.1.2.2 隧道照明适用性研究
        4.1.2.3 隧道照明节能与安全研究
        4.1.2.4 隧道照明控制模式研究
        4.1.2.5 照明仿真计算及测试
        4.1.3 隧道运营环境研究展望
    4.2 防灾救灾(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长安大学王永东老师,中南大学易亮老师提供初稿)
        4.2.1 隧道火灾
        4.2.1.1 隧道火灾发展规律研究
        4.2.1.2 隧道火灾救援与人员逃生
        4.2.1.3 隧道衬砌结构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4.2.1.4 隧道路面材料阻燃技术
        4.2.2 隧道防爆
        4.2.2.1 隧道内爆炸
        4.2.2.2 隧道外爆炸
        4.2.3 隧道防水
        4.2.3.1隧道水灾害机理研究
        4.2.3.2 隧道水灾防治研究
        (1)水灾害预报探测技术
        (2)突水灾害的治理技术
        4.2.4 隧道防冻
        4.2.4.1 冻胀机理分析和冻胀力研究
        4.2.4.2 寒冷地区隧道温度场
        4.2.4.3 隧道冻害防治研究
    4.3 病害(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3.1 隧道病害的种类
        4.3.2 隧道病害的分级
    4.4 维护与加固(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4.1 衬砌加固
        4.4.2 套拱加固
        4.4.3 注浆加固
        4.4.4 换拱加固
        4.4.5 裂缝治理
        4.4.6 渗漏水治理
5 结语

(3)炼油厂常减压装置节能新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常减压装置用能过程分析
3 降低常减压装置能耗的新措施
    3.1 采用系统优化匹配方法, 统筹考虑节能方案。
    3.2 优化换热网络, 合理匹配冷热物流
    3.3 采用新工艺新设备, 提高能量转换利用水平。
        3.1.1 提高加热炉效率
        3.3.2 采用内波外螺纹换热器, 强化换热效果。
        3.3.3 应用变频调速技术, 降低电耗。
    3.4 基于工艺操作条件优化的节能措施
        3.4.1 苛刻操作, 降低常压塔过汽化率。
        3.4.2 调节减压塔急冷油回注量, 提高减渣温度。
4 结论

(4)炼油厂常减压装置节能新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常减压装置用能过程分析
3 降低常减压装置能耗的新措施
    3.1 采用系统优化匹配方法, 统筹考虑节能方案
    3.2 优化换热网络, 合理匹配冷热物流
    3.3 采用新工艺新设备, 提高能量转换利用水平
        3.3.1 提高加热炉效率
        3.3.2 采用内波外螺纹换热器, 强化换热效果
        3.3.3 应用变频调速技术, 降低电耗
    3.4 基于工艺操作条件优化的节能措施
        3.4.1 苛刻操作, 降低常压塔过汽化率
        3.4.2 调节减压塔急冷油回注量, 提高减渣温度
4 结论

(5)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概况
    1.1 2012年行业发展环境
    1.2 袋式除尘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1.2.1 袋式除尘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1.2.2 袋式除尘行业成本及盈利能力分析
    1.3 袋式除尘技术进展情况
        1.3.1 袋式除尘技术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1.3.2 大幅度削减烟尘和粉尘排放
        1.3.3 实现对微细粒子的控制
        1.3.4 高效去除有害气体
        1.3.5 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实现减排
        1.3.6 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工程的重要设备
    1.4 国内袋式除尘技术的现状
        1.4.1 主机
        1.4.2 纤维和滤料
        1.4.3 自动控制技术
        1.4.4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技术
2 袋式除尘生产技术和应用情况分析
    2.1 耐高温纤维滤料研发实现突破,滤袋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2.2 脉冲阀的创新和进步
    2.3 稳步进入燃煤锅炉烟气净化领域
    2.4 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
    2.5 钢铁行业工业烟尘净化转向使用袋式除尘器
    2.6 垃圾焚烧炉尾气净化选择袋式除尘器的必要性
    2.7 袋式除尘技术的深化研究
        2.7.1 喷吹装置试验台
        2.7.2 脉冲阀性能试验台
        2.7.3 脉冲阀膜片破坏性试验台
        2.7.4 脉冲阀流量系数试验台
        2.7.5 袋式除尘试验台
        2.7.6 滤料动态过滤性能试验台
        2.7.7 气流分布试验
    2.8 失效滤袋处理技术提上日程
        2.8.1 糊袋处理
        2.8.2“灌肠”滤袋处理
    2.9 废弃滤袋的回收利用
3 袋式除尘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分析
    3.1 袋式除尘器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前景
    3.2 袋式除尘技术在燃煤电厂的应用前景
    3.3 袋式除尘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前景
    3.4 袋式除尘技术在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应用前景
    3.5 袋式除尘技术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应用前景
4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行业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4.2 行业国内外竞争力分析
    4.3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3.1 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
        4.3.2 行业需要不断技术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4.3.3 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竞争力,打造名牌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4.3.4 其它方面
5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展望
    5.1 净化微细粒子的技术和装备
    5.2 协同净化有害气体的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
    5.3 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5.4 进一步降低袋式除尘器的能耗
    5.5 耐高温滤料纤维和水刺滤料的开发研究
    5.6 研发超高压袋式除尘技术和设备
    5.7 提高脉冲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6 投资建议
    6.1 袋式除尘器主机设备的投资建议
    6.2 袋式除尘器纤维滤料、滤袋投资分析及建议
    6.3 袋式除尘器配件、自动控制投资分析及建议
附录:2012年袋式除尘行业内最具影响力企业简介(排序不分先后)
    1、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2、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江苏瑞帆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4、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5、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
    6、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7、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公司
    8、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1 0、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11、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12、苏州协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3、上海尚泰环保配件有限公司
    14、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5、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
    16、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
    17、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18、上海袋式除尘配件有限公司
    19、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6)我国炼焦产业现状及绿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焦化行业发展与历程回顾
    1.1 炼焦行业实现跨越发展,有力支撑钢铁工业等对焦炭的高需求
    1.2 实施《焦化行业准入条件》,推进焦化行业科学发展
    1.3 以先进技术装备置换落后产能,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1.4 加强“煤-焦-钢-化”产业链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1.5 坚持创新和结构调整,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焦化工业体系
2 我国焦化行业政策支撑和技术成果转化
    2.1 重大技术有序集成和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2 焦炉大型化技术加快推进,装备水平全面提升
    2.3 捣固炼焦与优化配煤技术结合,有力缓解优质炼焦煤的不足
    2.4 低阶煤的中低温干馏技术发展,构成我国最完善的炼焦工业体系
    2.5 干熄焦等节能技术的推广采用,促进焦化行业节能减排
    2.6 多种焦炉煤气脱硫工艺的开发与完善,推进煤气净化质量的提高
    2.7 焦炉煤气高效优化升值利用技术,提高炼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8 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快行业绿色发展
3 焦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认清形势,应对挑战
    3.2 主动作为,打赢焦化行业生存发展攻坚战
        3.2.1 把握正确方向,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2.2 找准企业定位,按期实现环境治理目标
        3.2.3 高度关注市场动态变化,抓好生产经营工作
        3.2.4 推进兼并重组,做好产业园区建设
        3.2.5 加强企业间互利合作,全面推进煤焦钢产业链建设
    3.3 关注焦炭与钢铁等产业的协调供应问题
    3.4 新增炼焦产能兼顾高炉大型化对焦炭质量的需求
    3.5 用创新发展理念,实现行业绿色发展

(7)燃煤锅炉烟气湿式除尘脱硫技术及粉煤灰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1 课题的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国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除尘脱硫技术现状
    2.2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除尘脱硫技术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燃煤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理论分析研究
    3.1 湿法碰撞理论
    3.2 旋风分离效率模型
    3.3 二氧化硫吸收机理及计算
    3.4 小结
第四章 湿式除尘脱硫技术实验研究
    4.1 SCX型技术实验研究
    4.2 SCC型技术实验研究
    4.3 SCP型技术实验研究
    4.4 三种技术的对比讨论
第五章 烟气脱硫系统材料防腐防磨研究
    5.1 烟气脱硫系统腐蚀概况
    5.2 材料腐蚀试验
    5.3 有机涂层防腐试验
    5.4 玻璃钢性能试验
    5.5 小结
第六章 燃煤锅炉烟气除尘脱硫应用实例及分析
    6.1 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除尘脱硫应用实例及分析
    6.2 燃煤电站锅炉烟气除尘脱硫应用实例及分析
第七章 燃煤电站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
    7.1 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7.2 粉煤灰作水泥混合材的实验研究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著作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研究课题及奖励

(8)永城经开区能源梯级利用节能减排潜力评估及其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工业园区发展及节能减排研究
        1.2.2 能量梯级利用研究进展
        1.2.3 CALPUFF模型的应用
    1.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2 永城经开区现状研究
    2.1 园区简介
        2.1.1 经济发展情况
        2.1.2 园区主导产业
    2.2 园区能源利用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
        2.2.1 能源消耗情况
        2.2.2 能量梯级利用状况
        2.2.3 大气污染物排放
    2.3 园区发展瓶颈与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节能潜力的计算
        3.1.1 热源潜力的计算
        3.1.2 节能量的计算
    3.2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3.3 CALPUFF模型建立
        3.3.1 CALPUFF基本原理
        3.3.2 CALPUFF数据需求
    3.4 数据收集
    3.5 本章小结
4 永城经开区能量梯级利用现状研究及环境影响评估
    4.1 园区能量梯级利用现状
    4.2 现状情景节能减排效果及大气环境影响
        4.2.1 节能量与减排量
        4.2.2 大气环境影响评估
    4.3 本章小结
5 永城经开区能量梯级利用优化及环境影响评估
    5.1 园区能量梯级利用优化情景
    5.2 优化情景节能减排效果及大气环境影响
        5.2.1 节能量与减排量
        5.2.2 大气环境影响评估
    5.3 工业园区能量梯级利用建议
    5.4 不确定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9)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情况
    (一)综合利用规模逐步扩大
    (二)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三)综合利用效益显著增长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一)共伴生矿产
        1、共伴生矿产
        2、煤层气
    (二)尾矿及废石
三、工业“三废”综合利用
    (一)粉煤灰
    (二)煤矸石
    (三)工业副产石膏
    (四)冶炼废渣
        1、钢铁行业冶炼废渣
        2、有色行业冶炼废渣
    (五)化工废渣
    (六)建筑垃圾
    (七)废旧路面材料
    (八)废水
    (九)废气
        1、钢铁行业废气
        2、化工行业废气
        3、二氧化碳
四、农林废物综合利用
    (一)秸秆
    (二)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材
    (三)畜禽养殖废弃物
    (四)海洋与水产品加工废物
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一)废钢铁
    (二)废有色金属
    (三)废纸
    (四)废塑料
    (五)废旧纺织品
    (六)废旧木材
    (七)废旧轮胎
    (八)废矿物油
    (九)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十)生活垃圾和城镇污水
        1、生活垃圾
        2、城镇污水
    (十一)报废汽车
六、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体系建设
    (一)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规划指导
    (二)优化配套措施,增强支撑能力
    (三)加强技术驱动,规范行业发展
    (四)深化试点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10)邯钢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建设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1.1.2 邯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3 邯钢发展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1.3.2 清洁生产研究综述
        1.3.3 循环经济效果评价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循环经济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2.1.2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2.1.3 循环经济的原则
    2.2 清洁生产理论
        2.2.1 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2.2.2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2.2.3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2.3 效果评价理论
        2.3.1 效果评价的内涵
        2.3.2 效果评价方法
第3章 邯钢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建设现状
    3.1 邯钢冶金原料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原则
        3.1.1 邯钢冶金原料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3.1.2 邯钢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建设原则
    3.2 邯钢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清洁生产管理
        3.2.1 邯钢循环型冶金原料基地主体设备选型
        3.2.2 邯钢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工艺选择
    3.3 邯钢循环型冶金原料基地污染物治理管理
        3.3.1 备煤中储煤配煤系统
        3.3.2 备煤中废旧塑料处理系统
        3.3.3 捣固焦炉及配套设施
        3.3.4 炼焦中的干熄焦工艺
        3.3.5 焦炉煤气的净化系统
        3.3.6 粗苯精制和焦油深加工项目
        3.3.7 活性石灰窑项目
        3.3.8 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3.3.9 绿化抑尘和消纳工业废气
    3.4 邯钢循环型冶金原料基地废物利用管理
        3.4.1 废水循环利用
        3.4.2 废气处理及再利用
        3.4.3 固体废弃物再利用
        3.4.4 热能的利用
        3.4.5 其它废物的治理与再利用
    3.5 邯钢循环型冶金原料基地消纳社会废弃物管理
        3.5.1 消纳居民污水
        3.5.2 消纳社会废塑料
    3.6 实施小循环和大循环相结合的战略升级管理
第4章 邯钢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建设效果评价
    4.1 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2 冶金原料基地循环经济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4.2.1 构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2.2 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4.3 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主体项目建设效果分析
        4.3.1 麦尔兹活性石灰窑效果分析
        4.3.2 捣固炼焦系统效果分析
        4.3.3 化产深加工项目效果分析
        4.3.4 干熄焦余热发电效果分析
        4.3.5 “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效果分析
        4.3.6 二氧化碳回收项目效果分析
        4.3.7 利用烟道气效果分析
    4.4 邯钢冶金原料基地循环经济建设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
        4.4.1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4.2 模糊综合评价
第5章 邯钢冶金原料基地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5.1 邯钢冶金原料基地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不足
        5.1.1 捣固炼焦技术经济性优势弱化
        5.1.2 实际生产中废塑料炼焦配入工艺存在难点
        5.1.3 城市排水管网未汇集到污水处理站
    5.2 邯钢冶金原料基地改进措施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沥青氧化烟气回收新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炼化企业VOCs管控措施有效性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D]. 盖艳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2]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5)
  • [3]炼油厂常减压装置节能新技术措施[J]. 谷涛,刘迎春. 节能技术, 2004(02)
  • [4]炼油厂常减压装置节能新措施[J]. 谷涛. 节能, 2004(03)
  • [5]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2年), 2013
  • [6]我国炼焦产业现状及绿色发展研究[J]. 杨文彪. 煤炭经济研究, 2019(08)
  • [7]燃煤锅炉烟气湿式除尘脱硫技术及粉煤灰利用的研究[D]. 李彩亭. 湖南大学, 2002(01)
  • [8]永城经开区能源梯级利用节能减排潜力评估及其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 马伊澜. 郑州大学, 2019(08)
  • [9]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J].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经贸导刊, 2014(30)
  • [10]邯钢循环经济型冶金原料基地建设效果评价研究[D]. 王宏宇. 东北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沥青氧化烟气回收新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