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被动句作适当的变动(论文文献综述)
邵怀玉[1](2021)在《《零起点学习PYTHON程序设计》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邹依然[2](2021)在《《今后的动画,由谁来创造?》(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
王建煜[3](2021)在《英语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翻译与全球化》(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英语中,句子结构包含一个或多个主从结构,从句充当句子成分或短语成分的句子称为复杂从句。从构成来看,任何复杂从句都是在简单从句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组合形式而形成的。通过关注从句的分类及其特点进一步理解英语复杂从句的结构,有利于英语复杂从句的理解与翻译。基于此,本文从英语复杂从句的相关理论界说入手,基于《翻译与全球化》(Translation and Globalization)的翻译实践,分析英语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突出的翻译困难体现在从句层面。结合具体的章节,本次翻译实践中遇到的翻译问题体现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名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具体包括:主从句衔接关系不明显、从句成分杂糅、从句中被动句式频发。其次是形容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具体包括:从句并列成分过多、从句中存在多层嵌套、从句的结构过长。第三是副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具体包括:从句中逻辑关系复杂、从句中心语后置结构冗长、从句中关联项功能多样。针对上述翻译问题,结合翻译中的译例分析,本报告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名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采取衔接显化法、成分明晰法、语态转换法。针对形容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采取从句融合法、语序重组法、结构拆分法。针对副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采取逻辑显化法、结构换序法、和从句转换法。希望本报告所讨论的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能够为同类文本的复杂从句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胡浩月[4](2021)在《《乌拉尔联邦大学章程》翻译报告》文中认为乌拉尔联邦大学是俄罗斯十所联邦大学之一,同时也是俄罗斯最负影响力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在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双边合作框架下,乌拉尔联邦大学与我校的交流与合作务实推进。本报告翻译材料选取的是《乌拉尔联邦大学章程》2018年的新修订版,是乌拉尔联邦大学依法自主办校的基本保障。《乌拉尔联邦大学章程》汉译版本可以为我校师生了解乌拉尔联邦大学的校园文化和运作机制提供一扇窗口,从而进一步促进两校的校际交流,推动上合大学框架下的中俄两国教育合作迈上新台阶。《乌拉尔联邦大学章程》属于法律文本,为公文事务语体,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特点,为保证章程译文规范严谨,本报告结合章程原文文本特点,就翻译过程中用到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整理了高频出现的各类术语,制定了术语对照表,以期为今后章程类文本的汉译研究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建议,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的章程制订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丁艳超[5](2020)在《大跨径梁拱组合刚构桥结构力学行为与拱梁结合构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山区公路桥梁逐渐增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成为主跨100~250m内的主导桥型,但在长期实践中却发现存在自重荷载大、跨中下挠、根部腹板开裂等病害。为此,挖空桥墩根部梁腹形成的梁拱组合刚构桥构造在大跨度桥梁中得到更多关注。本文在调研既有梁拱组合连续刚构桥梁设计参数、综述此类桥型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梁拱组合体系的演化过程,探究梁拱组合刚构体系桥梁的合理构造,提出新型拱梁结合部构造并开展试验比较空腹率、V叉挑板式过渡构造等对拱梁结合部角隅节点的受力性能的影响,探究结合部受力机理,提出了拱梁结合部角隅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拓扑演化原理,揭示了梁拱组合体系的演化过程,提出以拉压杆模型分析梁拱组合结构体系,探讨梁拱组合刚构体系构造的合理性;通过不同结构体系力学性能比较,明确梁拱组合刚构体系在大跨度桥梁结构中的优越性;建立了考虑受压杆件轴向刚度的理论分析力学模型,给出了墩顶负弯矩、跨中位移等关键参数的力学表达式;基于特定条件,探究矢跨比、刚构水平长度、边中跨比、跨中主梁刚度、主拱刚度等参数对关键点变形、内力的影响规律。2.基于有限元理论和C#语言,开发了针对梁拱组合刚构桥构造的有限元自动化建模程序,建立了可精细化考虑全桥纵向布置、拱曲线构造、变截面细部尺寸、下部基础刚度、钢束张拉释放等因素的有限元模型,对成桥状态的合理构造、施工短期状态下拉索合理布置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正交分析,得到了矢跨比、空腹比、边中跨比和梁高等参数对结构受力的影响规律,探讨梁拱组合刚构体系桥梁合理构造;对施工过程临时拉索布置进行优化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梁拱组合刚构桥空腹段主梁临时拉索优化的一种“均分渐进”实用索力优化方法。3.提出了新型拱梁结合部节点构造,开展3个模型试验,明确拱梁结合部正常使用工况和极限破坏工况下的裂缝发展与分布、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关系、极限承载力、破坏形态。比较了新型结构与V叉挑板式过渡构造、变挖空率在承载力、变形能力、破坏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正常使用工况下,结构始终处于线弹性工作状态;在破坏工况的加载下,试件破坏为上下弦张开后的上弦梁弯剪破坏;新型拱梁结合部构造的承载力较高,V叉挑板式过渡构造对缓解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有利,而提高挖空率能够明显改善结构的延性。4.建立了多组拱梁结合部的节点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加载全过程开展数值模拟,对试验结果进行互相验证并展开机理分析;利用影响矩阵分析法,根据Von-Mises应力相似追踪的原则构建局部有限元模型的力边界条件,展开了基于塑性损伤模型的拱梁结合部极限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计算了18个不利荷载组合拱梁结合部极限承载力,结果显示:对于18个可能存在的不利荷载工况中,上弦梁最大正弯矩组合是拱梁结合部最不利且起控制作用的荷载工况;拱梁结合部的破坏从上弦梁底板混凝土受拉破坏开始,随着荷载的增大破坏面逐渐扩展至上弦腹板,至上弦梁顶板压溃;最不利荷载工况下拱梁结合部极限承载因子大于2.0,有较高的安全储备。5.建立18组54个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开展参数化分析,探究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挖空率对拱梁结合部受力性能的影响。基于角隅节点弯剪受力机理,对比分析中国、欧洲与美国规范的计算方法,分析各规范对拱梁结合部承载力计算的合理性,以上弦杆弯曲破坏、弯剪破坏为主要破坏形态,提出了考虑配筋率、配束率、梁拱夹角等多个构造参数的拱梁结合部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对下弦杆和跨中梁段提出构造要求。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黄惠敏[7](2020)在《基于学科能力的海南高考生物试题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高考命题和高考评价体系越来越重视素养导向和能力为重。能力是连接知识和素养的桥梁,只有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促进素养的形成。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指出考试命题以四层为考试内容,以四翼为考查要求,通过创设不同学科的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能力,教育考试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关于学科能力的研究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对试题中学科能力的研究可以了解试题是否有效的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及学生呈现出的能力水平。以指导教学改进,提高命题质量,更好的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助力素质教育的发展。海南省作为高考改革的第二批试点,将在2020年进行首次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从2020年开始海南省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试题将有海南本省自主编制命题。那么,如何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发展情况是我省高考命题不可回避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学科能力对海南高考生物卷进行分析,以了解海南生物高考试题中关于学科能力的考查特点和趋势,以期为海南生物高考的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提供学科能力维度的参考,促进以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学改革。本研究采用王健教授及学科教育团队构建的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创新迁移的生物学科能力评价标准,对海南2017-2019年高考生物卷试题进行分析。首先,本研究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后,对生物学科能力进行解读,确定生物学科能力评价指标。其次根据学科能力评价指标对海南2017-2019年的生物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将试题对应的学科能力填入表中进行结果统计。再次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大维度分析试题中的对学科能力的考查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情况作简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生物学科能力在试题的题型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选择题主要考查学习理解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简答题在三个能力维度上都有考查;(2)在不同能力维度上,试题主要考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能力,迁移创新能力的比重在缓慢上升;(3)在相同能力维度内,具体能力要素所占比重差异明显,学习理解能力维度上突出考查观察记忆能力,概念扩展能力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应用实践维度突出考查简单推理能力,迁移创新维度偏重考查复杂推理能力;(4)在知识内容方面,突出对生理过程的考查;(5)学生在选择题上表现出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能力良好,考虑到选择题的考查要求比较基础,因此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还需进一步研究。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者基于学科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1)回归教材,稳扎学科知识基础;(2)重视概念,促进核心素养形成;(3)创设情境,强调培养学科能力;(4)创造开放情境,考查创新能力;(5)关注学科能力,实现精准评价;(6)利用当地资源,体现特色命题。
高露茜[8](2020)在《国际关系类文本逻辑性在翻译中的再现 ——《权力和国际关系:概念化研究》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了国际关系类文本《权力和国际关系:概念化研究》为翻译文本。本文本聚焦于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权力视角,揭示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权力的看法,以及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如何看待权力。文本文体正式,信息含量大,句子结构复杂,逻辑性强,给译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翻译难度。因此,译者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相应的翻译技巧和解决方案。在翻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对源文本逻辑关系的再现,译者从词汇层面的逻辑性和语篇层面的逻辑性进行了分析。词汇层面,译者从逻辑连接词,名词化结构这两方面阐述翻译过程中逻辑性的再现。语篇层面,译者从定语从句和句子之间两个角度考虑,主要采用增译、拆译、重组等翻译技巧,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关系类文本的语言特点,学会了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也希望能为翻译此类文本的翻译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申浩辰[9](2020)在《《经济学人》茶馆专栏文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升。许多具有国际视野的读者希望通过阅读外刊来了解中国在世界的形象与地位,新闻翻译在其中会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经济学人》茶馆专栏文章的汉译为例,探讨外刊新闻评论的翻译技巧。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从文章结构、词语、句式三方面分析了英文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之后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原文标题、词语、句子的翻译方法。标题方面主要讨论短标题、长句标题和内涵型标题的翻译方法;词汇层面主要讨论代词、文化负载词以及专有名词的翻译技巧;句子层面主要讨论被动句、长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翻译技巧。笔者还找出了原文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译文中作了修正。最后总结出本次翻译实践的收获并提出不足之处。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提高自身翻译水平,掌握新闻评论翻译的基本要领。文章也旨在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付皓媛[10](2019)在《传记小说《行李箱里的日记》(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俄合作日益加强,翻译作为交流的桥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俄语文学的翻译有着重大的意义。本论文以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的传记小说《行李箱里的日记》的节选为例,从传记小说翻译的角度出发,结合材料中的案例,总结了汉译实践的经验。传记小说的主人公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作为内务部人民委员在二战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节选部分以第一视角描写了二战的事件,反映了当代社会现状,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且传记小说《行李箱里的日记》在中国目前没有中文译本,由于笔者浓厚的个人兴趣,选取此段作为论文翻译材料,此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运用大量的翻译技巧,对于译者的要求较高,研究此次的翻译实践能够收获许多翻译方法运用的经验和体会。笔者在本论文中,结合已学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提出了自己翻译传记小说的方法,着重对增译、减译、转译、который从句和带有被动结构句子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说明。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的研究,笔者的翻译水平有所提高,也期望本文可为翻译传记小说的译者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对被动句作适当的变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被动句作适当的变动(论文提纲范文)
(3)英语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翻译与全球化》(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英语复杂从句相关理论界说 |
(一)英语复杂从句的定义与结构分析 |
(二)本次翻译实践中从句的分类及其特点 |
三、《翻译与全球化》翻译案例概述 |
(一)任务简介 |
(二)任务过程 |
四、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 |
(一)名词性从句翻译问题 |
1.从句衔接关系不明显 |
2.从句成分杂糅 |
3.从句中被动句式频发 |
(二)形容词性从句翻译问题 |
1.从句并列成分过多 |
2.从句中存在多层嵌套 |
3.从句的结构过长 |
(三)副词性从句翻译问题 |
1.从句中逻辑关系复杂 |
2.从句中心语后置结构复杂 |
3.从句中关联项功能多样 |
五、针对复杂从句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
(一)针对名词性从句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
1.衔接显化法 |
2.成分明晰法 |
3.语态转换法 |
(二)针对形容词性从句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
1.从句融合法 |
2.语序重组法 |
3.结构拆分法 |
(三)针对副词性从句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
1.逻辑显化法 |
2.结构换序法 |
3.从句转换法 |
六、翻译实践总结 |
(一)翻译实践中的收获 |
(二)翻译实践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翻译术语对照表 |
附录Ⅱ 原文和译文 |
致谢 |
(4)《乌拉尔联邦大学章程》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前言 |
第一章 《乌拉尔联邦大学章程》翻译过程描述 |
1.1 译前准备 |
1.1.1 译前资料准备 |
1.1.2 译前文本分析 |
1.1.3 其他准备 |
1.2 文本翻译 |
1.3 译后校对 |
1.3.1 自我校对 |
1.3.2 他人审校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乌拉尔联邦大学章程》翻译案例分析 |
2.1 词汇层面 |
2.1.1 词类转换 |
2.1.2 词义引申 |
2.1.3 反面着笔 |
2.2 句子层面 |
2.2.1 长句化短 |
2.2.2 被主转换 |
2.2.3 嵌入翻译 |
2.3 篇章层面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乌拉尔联邦大学章程》翻译实践总结 |
3.1 翻译过程总结 |
3.2 翻译经验总结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原文/译文 |
附录2:术语表 |
(5)大跨径梁拱组合刚构桥结构力学行为与拱梁结合构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梁拱组合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发展概况 |
1.2.2 结构特点 |
1.2.3 结构体系研究现状 |
1.2.4 内部连接构造研究现状 |
1.2.5 小结 |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刚构体系演化及梁拱组合刚构体系的形成 |
2.1 概述 |
2.2 结构体系演变历程 |
2.2.1 T型刚构的发展 |
2.2.2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 |
2.2.3 梁拱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 |
2.2.4 刚构拱桥的发展 |
2.2.5 梁拱组合刚构体系 |
2.3 结构体系拓扑演化分析 |
2.3.1 结构拓扑分析模型 |
2.3.2 结构拓扑分析结果 |
2.3.3 拉压杆模型 |
2.4 结构体系力学比较分析 |
2.5 梁拱组合刚构体系力学推导 |
2.5.1 结构力学理论模型 |
2.5.2 模型验证 |
2.6 参数化分析 |
2.6.1 边中跨比γ1 |
2.6.2 刚构与主梁相交点位置γ2 |
2.6.3 矢跨比γ3 |
2.6.4 上下弦杆刚度比γ4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梁拱组合刚构桥梁合理构造及设计参数研究 |
3.1 引言 |
3.2 梁拱组合刚构桥设计参数与响应指标 |
3.2.1 结构设计状态概述 |
3.2.2 设计参数 |
3.2.3 响应指标 |
3.3 有限元方法及快速化建模软件自主开发 |
3.4 梁拱组合刚构体系桥梁关键技术与施工过程仿真模拟 |
3.4.1 模型验证 |
3.4.2 标准布置与构造 |
3.4.3 施工阶段模拟方法 |
3.4.4 临时施工索力计算 |
3.4.5 预应力束布置原则 |
3.5 基于有限元的单变量参数分析 |
3.5.1 矢跨比 |
3.5.2 空腹比 |
3.5.3 边中跨比 |
3.5.4 主梁梁高 |
3.5.5 主拱梁高 |
3.5.6 抛物线次数 |
3.5.7 中墩高度 |
3.5.8 梁高与矢跨比分析 |
3.6 梁拱组合刚构桥挠跨比计算公式拟合及对比 |
3.6.1 挠跨比计算公式 |
3.6.2 计算公式拟合方法 |
3.6.3 计算结果 |
3.7 空腹段主梁施工过程临时拉索布置安全优化研究 |
3.7.1 空腹段主梁临时拉索布置对比计算 |
3.7.2 空腹段主梁临时拉索索力优化研究 |
3.7.3 空腹段主梁临时拉索根数优化研究 |
3.8 施工全过程材料时变效应影响 |
3.8.1 桥梁时变因素 |
3.8.2 结构长期性能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梁拱组合刚构结合部模型试验研究 |
4.1 概述 |
4.2 试验目的及设计原则 |
4.2.1 试验目的 |
4.2.2 试验设计原则 |
4.3 模型试件设计 |
4.3.1 试件尺寸 |
4.3.2 试验内容及测点布置 |
4.3.3 试验设备及加载方案 |
4.3.4 试验模型制作 |
4.4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4.4.1 材性试验 |
4.4.2 交汇式模型试验 |
4.4.3 挑板式模型 |
4.4.4 变挖空率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梁拱组合刚构结合部受力性能分析 |
5.1 概述 |
5.2 角隅节点试件的有限元建模 |
5.3 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对比分析 |
5.3.1 交汇式模型 |
5.3.2 挑板式模型 |
5.3.3 变挖空率模型 |
5.4 角隅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梁拱组合刚构结合部参数化分析与承载能力研究 |
6.1 概述 |
6.2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6.3 纵向普通钢筋强度的影响 |
6.4 纵向普通钢筋配筋率的影响 |
6.5 预应力的影响 |
6.6 变挖空率的影响 |
6.7 角隅节点承载力计算理论 |
6.7.1 中国规范 |
6.7.2 欧洲规范 |
6.7.3 美国规范 |
6.7.4 现有计算理论比较 |
6.8 角隅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拟合 |
6.8.1 计算公式形式的提出 |
6.8.2 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拟合方法 |
6.9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一、发表论文 |
二、科研获奖 |
三、专利 |
(7)基于学科能力的海南高考生物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国际社会基于素养与能力的课程改革趋势 |
1.1.2 高考评价体系对新高考的要求 |
1.1.3 学科能力与新高考改革的关系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学科能力的研究现状 |
1.3.2 生物学学科能力的研究现状 |
1.3.3 海南高考改革 |
1.3.4 基于生物学科能力的试题分析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 |
2.1 中学生物能力体系模型 |
2.2 中学生物学科能力要素及其内涵解读 |
2.1.1 学习理解能力 |
2.1.2 应用实践能力 |
2.1.3 创新迁移能力 |
第三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过程和方法 |
3.3.1 研究过程 |
3.3.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基于学科能力的海南高考生物卷试题分析 |
4.1 基于学科能力的试题评价指标 |
4.2 试卷中生物试题与学科能力分析 |
4.3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
4.3.1 试卷中学科能力分布统计结果 |
4.3.2 学生学科能力发展情况的统计结果 |
4.5 基于学科能力的海南高考生物卷试题分析 |
4.5.1 学科能力与试题的总体分析 |
4.5.2 学科能力与试题的具体分析 |
4.5.3 学生在各学科能力维度的表现情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5.2.1 教学及复习建议 |
5.2.2 命题建议 |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的不足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国际关系类文本逻辑性在翻译中的再现 ——《权力和国际关系:概念化研究》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任务描述 |
1.1 任务简介 |
1.2 文本分析 |
1.2.1 文本内因素分析 |
1.2.2 文本外因素分析 |
第2章 过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翻译计划的制定 |
2.1.2 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的准备 |
2.1.3 翻译工具的准备 |
2.2 翻译过程 |
2.3 译后事项 |
第3章 案例分析 |
3.1 词汇层面逻辑性的再现 |
3.1.1 名词化结构的逻辑性 |
3.1.2 连接词中的逻辑性 |
3.2 语篇层面逻辑性的再现 |
3.2.1 定语从句中的逻辑性 |
3.2.2 句子之间的逻辑性 |
第4章 实践总结 |
4.1 翻译实践方法的总结 |
4.2 翻译实践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原文与译文 |
致谢 |
(9)《经济学人》茶馆专栏文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述 |
2.1 源语文本内容的理解 |
2.2 源语文本的词汇特点 |
2.3 源语文本的句式特点 |
2.4 源语文本的结构特点 |
2.5 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 |
2.6 翻译实践流程 |
第三章 词汇翻译实例 |
3.1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
3.2 代词的翻译 |
3.3 专有名词的翻译 |
第四章 标题翻译实例 |
4.1 短标题的翻译 |
4.2 长句标题的翻译 |
4.3 内涵型标题的翻译 |
第五章 句子翻译实例 |
5.1 被动句的翻译 |
5.2 长句的翻译 |
5.3 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翻译 |
5.4 句中意识形态问题的翻译 |
第六章 结语 |
6.1 收获 |
6.2 不足 |
6.3 改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传记小说《行李箱里的日记》(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Аннотация |
绪论 |
第一章 《行李箱里的日记》翻译过程描述 |
1.1 译前准备 |
1.1.1 材料分析 |
1.1.2 查阅资料 |
1.2 工具使用 |
1.3 翻译时间规划 |
1.4 翻译质量控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行李箱里的日记》翻译方法案例分析 |
2.1 词汇的翻译方法 |
2.1.1 增译和减译 |
2.1.2 词性的换译 |
2.2 句子的翻译方法 |
2.2.1 который从句的翻译 |
2.2.2 被动结构的翻译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翻译实践总结 |
3.1 翻译心得 |
3.2 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术语表 |
附录2 :原文/译文 |
致谢 |
四、对被动句作适当的变动(论文参考文献)
- [1]《零起点学习PYTHON程序设计》汉译实践报告[D]. 邵怀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今后的动画,由谁来创造?》(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邹依然. 东华大学, 2021
- [3]英语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翻译与全球化》(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王建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乌拉尔联邦大学章程》翻译报告[D]. 胡浩月.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大跨径梁拱组合刚构桥结构力学行为与拱梁结合构造研究[D]. 丁艳超.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基于学科能力的海南高考生物试题分析[D]. 黄惠敏.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国际关系类文本逻辑性在翻译中的再现 ——《权力和国际关系:概念化研究》的翻译实践报告[D]. 高露茜.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
- [9]《经济学人》茶馆专栏文章汉译实践报告[D]. 申浩辰.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传记小说《行李箱里的日记》(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付皓媛. 黑龙江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