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关键在导(论文文献综述)
苏纯美[1](2020)在《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五中学位于祖国边疆,部分学生来自于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所受到的基础教育存在明显差异,也有一些城区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传统教学通常是按同步教学的方法进行的,统一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统一的课堂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试促成了学生“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因此,部分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不充分,对生物学不感兴趣,不能很好的掌握初中生物学知识,影响了他们生物学的学习成绩,阻碍了他们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如何培养生物学知识丰富的合格中学生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要求生物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达到让学生更好掌握生物学知识的目的。为此,本研究将黎世法教授的异步教学法引入到弥勒五中的生物学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条件和手段,严密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充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有效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目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多元智能理论、学情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为指导,编写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异步教学的基本原则,设计了采用异步教学法的四个教学案例,设置了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对实验班实施了异步教学法,并进行了异步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教学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显着的提高,在课堂教学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考试成绩等诸多方面均优于对照班,提示我们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的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有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对本校及同类型学校的生物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慧[2](2019)在《教学改革在普通公立小学的实施路径研究 ——“导学案”在双流区公立S小学实施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初,我国提出了基于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各自的学校开展起了不同的教学改革,探索富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路径。教学改革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去除那些陈旧的、不合理的成分,增添创新的、合理且符合科学规律的成分,使教育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全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中,涌现出了翻转课堂、导学案教学、慕课、走班制等教学改革案例,其中山东杜郎口和洋思中学开展的导学案教学改革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学校纷纷效仿学习,一时间兴起了一种导学案教学改革风尚,被称为“洋思现象”。但是,任何成功的教学改革被引进到一所新的学校进行借鉴学习的时候,都必须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化实施,不能完全照搬,否则这样的教学改革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注定不能成功。那么,普通的公立小学在开展教学改革,尤其是开展外发内生型教学改革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外来经验进行“本土化”?在教学改革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不同人群都有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呢?他们的态度和做法又对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通过双流区S小学开展导学案教学改革的案例分析,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找到教学改革在普通公立小学实施的可行性路径。本文在参考和借鉴基础教育改革和导学案教学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支持联盟框架理论,并在分析的时候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同时运用Nvivo11.0分析工具,对双流区S小学开展导学案教学的各个阶段、人群的态度和做法进行了分析。首先运用访谈法收集了双流区S小学的行政领导、中层干部和一线教师的相关资料,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我同时运用Nvivo11.0分析工具对资料进编码和分析,直到理论饱和。最后提取出了四个核心范畴:改革预期、改革态度、改革执行和改革效果,及其下属的14各主范畴:良好预期、不好预期、反对教学改革、很支持教学改革、支持教学改革、培训较少、有学习培训、不会运用、灵活运用、改革中的问题、改革效果良好、考核方式、考核效果、调控方式。最后,通过分析双流区S小学导学案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类似学校开展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改革符合学校实际,切忌盲目跟风;决策时多进行调研,倾听教师心声;全面关注参改教师,加强系统培训;重点关注教师心态,做好沟通工作;重视考核评估工作,提升教改质量;调控方式要多样化,效果落到实处。
张兰兰[3](2016)在《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河南省信阳市农村学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在世纪之交,全国掀起了英语教学方式改革的浪潮,处于英语教育薄弱地带的农村学校,也纷纷抓住机遇,积极地探索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路径。随着杜郎口中学在教学改革上的先驱直入,许多学校也争相效仿,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近年来,以导学案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领域被广泛推崇。导学案的提出与应用给农村学校英语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由于理论发展的不成熟,以及农村初中学校自身的学科发展困境,导学案在农村学校英语学科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误区,以及应用的失范现象。如何结合农村学校教育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英语学科教学的独特性,深入分析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规范导学案教学的发展路径,发挥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功能,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以来自河南省信阳市8县2区的6所农村初中为取样范围,以农村初中的学生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英语课堂为研究基地,同时本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对农村初中英语导学案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包括:导学案的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向“学习”中心转变,改变了农村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了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厌学情绪;激励了教师投身于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促进了农村英语教师专业成长;改善了农村学校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然而,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尚不够成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以及应用失范的现象,主要包括:对导学案教学理念的误读,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的认识倾向;英语导学案的编制和设计盲目随意;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缺乏实效;对“导学案”的应用缺乏正确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忽视了课堂教学效率。针对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英语语言学习的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实践以及导学案的运行机制这三个层面出发,对规范农村初中英语导学案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设想。首先在理论层面,要理清导学案的本质和价值追求:(1)坚持“导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合理定位师生角色;(2)秉承“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促进课堂教学回归本真。其次,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导学案教学提供了实践指导:(1)因材立“案”,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需要;(2)集思广益,把教师的个人创新能力和集体智慧融合起来;(3)取长补短,学会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资源;(4)审时度势,帮助学生度过使用导学案的适应期;(5)注重实效,减少导学案教学实践中的无效行为。最后,针对导学案运行的保障机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1)注重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引导;(2)转变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方式;(3)引导农村学生转变英语学习方式;(4)规范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邵倩[4](2019)在《基于“学案导学”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受应试倾向的支配,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在阅读课上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收获的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去。本文结合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至模块四阅读板块的内容,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学案导学”有效地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改善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1)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2)如何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渗透阅读策略的指导。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摩法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阅读过程中的策略使用情况以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相关的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参与度不高。然后,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分析以及教学评价这五个方面介绍了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设计步骤。最后,从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学案导学”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并借助相关的案例加以说明。经研究发现:(1)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去主要分为读前、读中以及读后三个环节。在读前阶段,教师主要应借助导学案帮助学生了解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并预习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在读中阶段,教师主要应借助导学案帮助学生获取文章信息、练习相关的阅读策略以及学习文章中的重要语言点。在读后阶段,教师主要应借助导学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重要语言点,并能够在接下来的英语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2)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可在相关的活动设计旁对可用的阅读策略加以说明,提示学生使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意识。
洪诗莹[5](2020)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促进文化品格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完成。本次修订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强调立德树人对促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作用,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无论是课程方面对培养目标的调整,还是落实在学科课程标准方面的具体改变,都强调了核心素养在素质教育中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作用。由此可看,我国教育目标已将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相结合以应对新世纪的人才需求。而教材是价值取向、知识、技能的载体,是呈现课程知识内容的重要文本。将教材落实到各学科实际教学成果中,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亦是当前教育的诉求。自古以来,语言与文化便是相互依存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文化的学习密不可分。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学生语言文化的学习要求,与核心素养价值理念相交融。在英语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渐衍生以适应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的课程建设指导。而现有的实际问题是教材本身的学科素养在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对学生文化意识教育薄弱性的问题,教育者亦未能将核心素养与课程有效结合。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问题,以文化品格素养为切入点,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5册)中每单元的第一篇阅读篇章为研究对象,围绕“新课程标准下文化品格素养是何种内涵?阅读篇章中内容的文化品格表征?现阶段下如何改革完善阅读教学策略方能迎合新课程标准英语学科文化品格素养下的培养目的?”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分析出教材中所体现的文化品格要素的特点、现存问题及原因等价值取向,进而对高中英语教材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形成的实现机制给予多层面的可行性途径。关于第一部分“新课程标准下文化品格素养的何种内涵”,主要以文献法为辅助媒介,兼顾新课程标准理念与文化视角,站在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从培养世界公民的立场出发,对本文中教材研究下的文化品格素养的要义给予划分。在此相关的文化品格表征研究基础上,对人教版高中英语阅读教材分别从整体与主题两个方面进行文本分析,较清晰完整地揭示所研究教材主语篇阅读中的文化品格的表征现状与问题,对于积极呼应此次新课程标准颁发实行,指导英语教材的课程理念与学科素养相适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作为一项基阅读于教材与学科素养下文化品格素养维度的质的研究,本论文主要采取了文献法与文本分析法。在研究中,此两种方法之间成为互证工具,使本研究更有意义。本论文包括绪论与正文两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问题的起源、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并对本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正文部分主要由四大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文化品格素养价值加以论述;第二章在第一章对文化品格素养划分维度的基础上,详细的从整体和主题两个部分对教材阅读文本的文化品格表征进行内容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与英语课程培养目标探析教材中现存的文化品格素养的特点与问题;第三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分别从教材本身建设、教学机制的适应性调整以及阅读教学学业评价三个方面,对所研究的英语阅读教材提出如何使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素养贯穿于整个英语课程学习的完善机制。第四章主要是此项研究的一些研究结论与研究反思。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内容基本涵盖文化品格的表征;第二,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对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素养的形成不够全面,呈现向目的语文化方向倾斜的趋势;第三,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对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素养的呈现方式上略显单一。针对研究结论二和三,本论文建议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素养为根本出发点,依托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文本内容,改善教学过程,完善课后学生学业评价机制以此提高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警惕性,贯彻新课程标准下英语学科的文化品格素养培养,提出相应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胡昌燕[6](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应用研究 ——以开江中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传统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符合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导学案是20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教学概念,它的出现及应用适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新课程改革。运用导学案教学从之前的强调以教师为主转变为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学,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总的来说,导学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实际应用中也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导致导学案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这就急需去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四川省开江中学是2013年开始将导学案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了了解其在该校的应用现状,对四川省开江中学学生和高中政治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认识与态度、编制、使用以及使用后的效果等情况。从调查中首先可以肯定导学案在该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应用的成效,但是也不能忽视该校在应用导学案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教师使用导学案流于形式,穿新鞋走老路;教师使用导学案教学重课堂预设,轻课堂生成;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等。学生在课前不按要求进行预习;课中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学困生在导学案教学中的效果欠佳等。本文针对应用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学生、学校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适应课程改革;不断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更好的开展导学案教学实践;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导学案;掌握导学案教学中具体的操作要点,力求导学案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学生要认清导学案本质,明确学习目标;转变学习观念,加强“会学习”的能力,课前认真预习,课中积极参与,课后及时复习反思;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使用导学案的正确方法。学校要加强管理制度,优化导学案教学的发展;提供教师培训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组建教师教研团队,合作开发导学案。
刘建明[7](2020)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学研练”教学策略研究 ——以S县L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虽然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高考评价体系为高中英语教学明确了新目标,但高中英语传统课堂的教学总体上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较为教条,教学过程互动效果不佳,课堂评价科学性、系统性不足。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亟待改革与创新。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教学策略的转型和探索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对情景教学策略、探究性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等研究成果的借鉴,致力于“导学研练”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即以S县L中学高中英语课堂“导学研练”教学策略教改课题为实践基础,以该校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S县L中学高中英语课堂“导学研练”教学策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制定了“导学研练”教学策略四阶段12个环节较为系统和规范的实施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全面搜集师生在教与学两方面的实践信息,并对复杂性问题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深度访谈。在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S县L中学高中英语课堂“导学研练”教学策略实施问题和困难的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高中英语课堂“导学研练”教学策略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建议。
刘彤霞[8](2015)在《“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展学生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以及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等,这些模式在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课堂教学依然以传统教学为主,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语言信息的获取更多的是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而非自己亲身实践的获得。而导学案在弥补这些缺陷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该模式体现了“以导促学”“以学促教”“以评促学”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导学案的现有研究中,涉及英语教学的相对少见,因此,本研究拟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对象,探讨“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模式问题。论文通过文献法、实验法以及调查法,梳理了导学案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导学案的本质、导学案应用价值、导学案编制的原则、流程、策略,导学案实施的原则、流程、策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中英语导学案的应用性探索,具体包括: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理念,即以一般教学设计原理为基础、以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初中英语导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激励性、具体性、层次性、问题性原则;初中英语导学案的备课流程;初中英语导学案编制的差异性、情境性、趣味性策略以及新课型和复习课型两种编制案例;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学法指导性、教学互动性原则;课前、课中、课后的实施流程和实施的情景性、小组合作的策略。最后,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以及导学案本身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改进策略,包括:在教师方面,需要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方面,要积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在导学案自身方面,需要丰富知识呈现的方式,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
王好[9](2016)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自此之后,我国英语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一直都是热点话题。2013年,全国各地都在酝酿高考改革方案,英语成为改革的先行科目,受到大家普遍的关注,各种看法、观点和讨论随之而来,对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到高考改革的建议并提出在改革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再一次将英语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强调素质教育在此次英语高考改革中发挥的引领作用。素质教育理念下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对社会来说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即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对于教育的主体来说,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高考英语改革无疑会带动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采取更科学、合理的方式选拔人才,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当前对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用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对英语高考制度改革进行分析,进而明确素质教育理念对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的引领,并提出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与展望,力求使高考英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理念。论文内容主要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从问题的提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和研究动态方面阐明文章研究的重要性和时代性;第二部分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问题的思考,探索素质教育与高考制度的关系;第三部分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高考制度及英语科的历史进程,重点分析新一轮英语高考改革的内容:一年多考的社会化考试改革。肯定其优越性,同时结合实证研究分析改革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在第四部分从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观、考试内容、考试改革原则和考试管理体制方面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对英语高考改革的引领作用;第五部分是深化改革的建议与展望部分,本文尝试从英语高考制度设计和英语课堂教学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以望能促进英语高考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使英语考试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新一轮英语高考制度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改革效果的追踪与研究等各方面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本论文在现有基础上尝试提出建议与想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深化和完善英语高考制度改革。
金丽莎[10](2020)在《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1970年,英国着名心理学者东尼·博赞提出了一种思维整理工具——思维导图,并在《思维导图》中将其界定为:通过图表体现发散性思维。实质上,思维导图即对发散性思维进行重复与模仿,并对大脑本能予以放大,促使大脑更为强大。直至当前,思维导图于国内已具备20余年发展史,较多学术界人士均对其作出了研究。并且,知名学者刘濯源还对“学科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提出之后,把其应用在学科教学。此次研究涉及的思维导图囊括上述两大概念。本文首先对本研究的背景及目的、研究内容的有关说明;对国内外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创新点和研究难点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国内目前将思维导图系统应用到初中政治课中还较少,存在较大的应用空间,探讨思维导图应用用到初中政治课中的有效性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其次对思维导图的涵义、制作的常用方法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应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重难点、帮助记忆、增强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率及效果。之后通过教学活动研究了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的组织形式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具体应用发现了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特点,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三观,可以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加以引导,培育良好发展的公民。同时,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也对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进行了有效体现,教材内容更为符合实际生活,且在强化学生知识技能期间并重三观培养。之后概述了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就思维导图而言,其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符,可有效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部分问题,把其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不管是对学生或教师而言,均具备显着优势。就学生而言,其与初中生心理特征相契合,能对学生记忆、个性化学习能力等加以提升,增强其道德法治意识;就教师而言,可为教师备课授课、强化业务素养予以帮助,从而改善教学效果与质量。最后对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不足及完善对策进行了探讨,帮助教师和学生能更好的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和学习,增强其效益。
二、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关键在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关键在导(论文提纲范文)
(1)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 |
一、研究背景 |
二、传统课程教学与异步教学的概念 |
第二节 选题缘由 |
一、异步教学法可解决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问题 |
二、异步教学法可解决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六节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初中生物异步教学研究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
第一节 初中生物异步教学法的实践基础 |
一、初中生物学科的课程理念 |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现实情况 |
第二节 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问题 |
一、弥勒五中初中生物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三节 初中生物异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异步教学法 |
二、学情分析理论与异步教学法 |
三、构建主义理论与异步教学法 |
四、异步教学的基本内涵 |
五、教学改革与异步教学法 |
第四节 初中生物教学中异步教学的基本原则 |
一、自主探究原则 |
二、和谐民主平等原则 |
三、启发激励原则 |
四、因材施教原则 |
五、探索创新原则 |
第三章 初中生物异步教学法的课堂实施情况 |
第一节 异步教学法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
一、异步教学研究问卷调查的意义 |
二、异步教学法问卷调查前测 |
第二节 异步教学法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 |
一、黎世法异步教学的基本模式 |
二、改造之后异步教学的基本模式 |
第三节 异步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
一、实验对象情况分析 |
二、异步教学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案例一:《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
案例二:《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
案例三:《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
案例四:《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
第四节 实施异步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
一、异步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成绩对比分析 |
二、实施异步教学法学生的课堂表现 |
三、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后测调查 |
四、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部分学生进行访谈 |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结论 |
一、通过试验研究取得的成果 |
第二节 反思与对策 |
一、通过研究值得反思的问题 |
二、进一步优化初中生物异步教学的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学生对初中生物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
附录B:实验班(217班)和对照班(219班)考试成绩表 |
附录C:SPSS数据处理软件结果 |
附录D:学生部分课内外活动及作品剪影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2)教学改革在普通公立小学的实施路径研究 ——“导学案”在双流区公立S小学实施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本课题的研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1.4 研究目标 |
1.2 文献综述 |
1.2.1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相关研究 |
1.2.2 导学案的相关研究 |
1.2.3 已有研究评价 |
1.3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1.3.1 新制度主义与支持联盟理论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对象 |
1.4.5 研究工具 |
1.4.6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2.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 |
2.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2.2 研究资料收集过程 |
2.2.1 访谈 |
2.2.2 转录 |
2.3 数据分析过程 |
2.3.1 开放式编码:提取概念和范畴 |
2.3.2 主轴式编码:提炼主范畴 |
2.3.3 选择式编码:提炼核心范畴 |
3.双流区S小学导学案教学改革执行中的信仰系统 |
3.1 深层核心信仰方面的一致性 |
3.2 政策核心信仰方面的不同取向 |
3.2.1 谋动宣传阶段 |
3.2.2 开发执行阶段 |
3.2.3 评估和反馈阶段 |
3.2.4 调控阶段 |
4.基于支持联盟框架理论的双流区S小学教学改革阶段分析 |
4.1 谋动宣传阶段:基于改革预期的不同联盟意识形态的博弈 |
4.1.1 对改革政策目的的不同理解 |
4.1.2 行政决策的盲目性 |
4.1.3 教师选择沉默(沉默的大多数) |
4.2 开发执行阶段:基于改革执行的不同联盟的行动力博弈 |
4.2.1 教师培训不到位 |
4.2.2 教师态度和认知 |
4.2.3 教师执行情况有差异 |
4.3 评估调控阶段:基于改革执行的评估与调控 |
4.3.1 考核评估力度不够 |
4.3.2 调控执行不得力(手段单一) |
4.4 反馈阶段:基于改革效果的收获与反思 |
4.4.1 各相关群体对改革取得成效的评价 |
4.4.2 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
5.普通公立小学实施教学改革建议 |
5.1 改革符合学校实际,切忌盲目跟风 |
5.2 决策时多进行调研,倾听教师心声 |
5.3 全面关注参改教师,加强系统培训 |
5.4 重点关注教师心态,做好沟通工作 |
5.5 重视考核评估工作,提升教改质量 |
5.6 调控方式要多样化,效果落到实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行政访谈提纲 |
致谢 |
(3)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河南省信阳市农村学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 新课程改革对创新英语学科教学方式的要求 |
2. 新课程实施以来农村英语教学的现实困境 |
3. 个人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 英语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2. 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综述 |
3. 导学案的研究综述 |
4.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一、理论解读:导学案应用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分析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 导学案 |
2. 初中英语教学 |
(二)相关概念辨析 |
1. 导学案与教案 |
2. 导学案与学案 |
(三)理论依据 |
1. 主体性教育理论 |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二语习得理论 |
二、实践探究: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的实施情况 |
(三)调查数据分析 |
1. 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整体运用情况 |
2. 对导学案的认识和态度的调查 |
3. 对英语导学案设计和编制情况的调查 |
4. 英语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调查 |
5. 英语导学案的实施效果调查 |
三、总结与反思:导学案应用的成效及其失范表现 |
(一)导学案应用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效分析 |
1. 促进了农村英语课堂教学向以学习为中心转变 |
2. 降低了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厌学情绪 |
3. 促进了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
4. 改善了农村学校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
(二)导学案应用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失范表现 |
1. 导学案教学理念的误读 |
2. 英语导学案的编制和设计随意化 |
3. 导学案的实践应用缺乏实效 |
4. 导学案的评价和管理随意化 |
四、追根溯源:英语导学案应用失范的原因分析 |
(一)导学案理论自身的矛盾与冲突 |
(二)农村英语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当 |
(三)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差的影响 |
(四)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 |
(五)农村学校师生教学信念的缺失 |
(六)学校对导学案的监管和评价不力 |
五、策略建构:促进导学案有效应用的对策 |
(一)理论澄清:厘清导学案的本质和价值追求 |
1. 坚持“导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合理定位师生角色 |
2. 秉承“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促进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
(二)实践指导:英语导学案应用的实践策略 |
1. 因材立“案”,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需要 |
2. 集思广益,把教师的个人创新能力和集体智慧融合起来 |
3. 取长补短,学会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资源 |
4. 审时度势,帮助学生度过使用导学案的适应期 |
5. 注重实效,减少导学案教学实践中的无效行为 |
(三)运行策略:构建促进导学案的有效实施的保障策略 |
1. 注重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引导 |
2. 转变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方式 |
3. 引导农村学生转变英语学习方式 |
4. 规范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B 英语导学案应用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基于“学案导学”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现状 |
1.6 论文框架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学案导学 |
2.1.2 阅读策略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合作学习 |
2.2.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3章 “学案导学”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
3.1 学情分析 |
3.1.1 课前预习 |
3.1.2 背景知识 |
3.1.3 阅读策路 |
3.1.4 课后巩固 |
3.2 教学目标设定 |
3.2.1 课前目标 |
3.2.2 课堂目标 |
3.2.3 课后目标 |
3.3 教学方法选择 |
3.3.1 情景结合法 |
3.3.2 思维导图法 |
3.3.3 读写/说结合 |
3.4 教学内容分析 |
3.4.1 体裁 |
3.4.2 题材 |
3.4.3 策略指导 |
3.5 教学评价 |
3.5.1 随堂评价 |
3.5.2 课后评价 |
第4章 “学案导学”模式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
4.1 课前导学 |
4.1.1 介绍背景知识 |
4.1.2 预习生词 |
4.2 课堂导学 |
4.2.1 导入 |
4.2.2 快速阅读 |
4.2.3 精细阅读 |
4.2.4 升华主题 |
4.2.5 总结语言点 |
4.3 课后导学 |
4.3.1 知识巩固 |
4.3.2 语言输出 |
第5章 结语 |
5.1 研究发现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附录 B:高一英语阅读学习调查问卷 |
附录 C:访谈问题提纲 |
附录 D:访谈记录 |
附录 E: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学案案例展示 |
致谢 |
(5)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促进文化品格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文化品格素养价值 |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品格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文化品格素养的要义 |
2.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文化品格素养的构成 |
(二)文化品格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达到文化理解 |
(三)文化品格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形成文化自信 |
(四)文化品格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实现文化提升 |
二、高中英语阅读语篇中的文化品格表征 |
(一)高中英语阅读语篇中的文化品格分布 |
1.阅读语篇中可促进文化品格培养内容的整体分析 |
2.阅读语篇中可促进文化品格培养内容的主题式呈现与分析 |
(二)高中英语阅读语篇中文化品格培养的特征 |
1.所蕴含文化品格素养内容的价值多元化 |
2.所蕴含文化品格素养内容的世界性 |
3.文化感召彰显文化育人价值 |
(三)高中英语阅读语篇中可促进文化品格素养培养内容的文化性缺失 |
1.跨文化意识体现不够 |
2.母语文化的品格特征不明显 |
3.本土文化意识还应加强 |
三、文化品格素养培养导向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调适 |
(一)阅读前(PRE-READING)——依托文本,实现文化延伸的阅读教学策略 |
1.以交融性为取向,教师对高中英语阅读文本内容的加工选择 |
2.以直观性为侧重,教师对高中英语阅读文本内容的引导呈现 |
3.以递进性为导向,教师对高中英语阅读文本内容的主题设计 |
(二)阅读中(WHILE-READING)——完善阅读教学机制,促进文化升华的阅读教学策略 |
1.阅读教学中文化互生的教学模式建构 |
2.阅读教学中文化境遇创生的教学方法选择 |
3.阅读教学中文化意义产生导向的教学设计 |
(三)阅读后(POST-READING)——辅以阅读教学评价,巩固文化习得的阅读教学策略 |
1.基于文化品格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学业评价的标准制定 |
2.基于跨文化要素的阅读教学评价内容选择 |
3.基于多元文化价值核心的阅读教学评价方式运用 |
四、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应用研究 ——以开江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重点 |
四、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难点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应用理论概述 |
一、导学案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环节 |
(一)导学案相关概念界定 |
(二)导学案应用的基本环节 |
二、导学案的基本特征 |
(一)强调“导”,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二)强调“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三)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
三、导学案应用的基础理论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应用现状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应用现状情况调查 |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应用成效 |
(一)学生课堂交流有所加强,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
(二)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
(三)教师教学能力有一定提升,“教”与“学”定位更加清晰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部分政治教师“导”的作用体现不明显 |
(二)学生运用导学案水平参差不齐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应用问题成因 |
一、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所欠缺 |
(一)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 |
(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
(三)教师编写的导学案科学性不够 |
二、学生学习能动性不足 |
(一)学生对导学案认识存在偏差 |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
(三)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有所欠缺 |
三、学校外部条件保障不够 |
(一)学校实施导学案教学管理制度不到位 |
(二)学校缺乏导学案教学相关的系统培训 |
(三)学校缺乏对导学案编制的系统组织 |
第五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应用优化对策 |
一、教师提升教学素养,加强导学案教学实践探索 |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适应课程改革 |
(二)不断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 |
(三)合理编制导学案,提倡个性化 |
(四)掌握导学案教学的操作要点,提升课堂效果 |
二、学生突破自身条件限制,正确使用导学案 |
(一)认清导学案本质,明确学习目标 |
(二)转变学习观念,加强“会学习”的能力 |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掌握使用导学案的正确方法 |
三、学校加强对导学案教学的相关保障 |
(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优化导学案教学的环境 |
(二)提供教师培训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三)组建教师教研团队,合作开发导学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中英语课堂“导学研练”教学策略研究 ——以S县L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1.新课程标准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
2.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转型的需要 |
3.破除高中英语传统课堂教学弊端的需要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 |
2.与“导学研练”教学策略密切相关的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
3.“导学研练”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案 |
1.研究思路 |
2.研究目标 |
3.研究内容 |
4.研究方法 |
二、S县L中学高中英语课堂“导学研练”教学策略及实施 |
(一)指导思想 |
(二)实施方案 |
1.导 |
2.学 |
3.研 |
4.练 |
(三)案例分析 |
1.方案设计 |
2.方案实施 |
三、S县L中学高中英语课堂“导学研练”教学策略实施的调查与访谈 |
(一)问卷调查 |
1.问卷设计 |
2.调查结果 |
(二)访谈 |
1.访谈设计 |
2.访谈结果 |
(三)问题归因 |
1.学校层面的因素 |
2.策略层面的因素 |
四、高中英语课堂“导学研练”教学策略应用及改进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学校职能效应,为“导学研练”教学策略实践提供有效保障 |
1.学校应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2.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种配置,为学生的自我构建提供资源和活动 |
3.加强教师理论和专业培训,打造一支观念新业务强的教师队伍 |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 |
(二)抓实“导学研练”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1.由重“教”转为重“导”,注重目标导引效度 |
2.把握情景创设“五要件”,注重开启学生思维 |
3.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师,培养学生自主探疑习惯 |
4.由重知识向重全面发展转化,把学习小组作为学生“研”的有效载体 |
5.落实“练习、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内省智能 |
6.师生在自我反思中不断自省和提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二节 导学案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导学案”的理论阐述 |
第一节 导学案的本质 |
第二节 导学案的价值 |
第三节 导学案编制的一般原则、流程与策略 |
第四节 导学案实施的一般原则、流程与策略 |
第五节 “导学案”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制 |
第一节 “导学案”设计理念 |
第二节 初中英语导学案编制原则、流程与策略 |
第三节 初中英语“导学案”编制案例 |
第三章 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
第一节 初中英语导学案实施的原则、流程与策略 |
第二节 初中英语导学案的案例实施 |
第三节 实施效果评价与反馈 |
第四章 关于导学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一节 关于导学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
第二节 关于导学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的改进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9)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素质教育理念的研究概况 |
1.4.2 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概况 |
1.4.3 关于素质教育理念对高考指引的研究概况 |
1.4.4 关于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概况 |
2 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问题思考 |
2.1 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
2.1.1 素质与素质教育的演变 |
2.1.2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 |
2.1.3 素质教育的价值观 |
2.2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高考制度的关系 |
2.2.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
2.2.2 素质教育与高考制度的关系 |
3 我国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的概述 |
3.1 高考制度改革及英语科改革的历史进程 |
3.2 新一轮英语高考改革的内容概述 |
3.2.1 社会化考试内涵 |
3.2.2 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理论基础 |
3.2.3 新一轮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的优越性 |
3.3 新一轮英语高考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
3.3.1 新一轮英语高考改革调查研究 |
3.3.2 新一轮英语高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 素质教育理念对英语高考改革的引领 |
4.1 英语高考改革应当反映素质教育本质要求的科学考试观 |
4.2 英语高考改革应当符合素质教育规定的考试内容 |
4.3 英语高考改革应当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考试改革原则 |
4.4 英语高考改革应当体现素质教育特点的考试管理体制 |
5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英语高考制度改革建议与展望 |
5.1 英语高考制度设计要注重公平性 |
5.1.1 充分考虑区域差异,促进教育公平 |
5.1.2 建立多元化英语能力评价体系 |
5.1.3 建立社会考试机构,探索英语高考招考分离 |
5.2 英语高考制度实施要注重应用性 |
5.2.1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
5.2.2 调整课堂教学结构,采取分层次教学 |
5.2.3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方法 |
5.2.4 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综合素质考核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10)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 |
(一)选题背景 |
(二)论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和研究难点、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思维导图基本问题概述 |
一、思维导图基本概念的界定 |
二、思维导图制作的常用方法 |
(一)手绘法 |
(二)机绘法 |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 |
(一)思维导图的适用范围广 |
(二)直观形象将学习过程思维具体化 |
(三)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益提高 |
第二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环节 |
一、新授课的应用 |
(一)课前准备 |
(二)课堂讨论 |
(三)课后拓展 |
二、复习课的应用 |
(一)通过概念式思维导图对学生复习加以引导 |
(二)基于主题式思维导图对学生复习加以引导 |
三、习题课的应用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用中的主要作用 |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对教师的作用 |
(一)有利于教师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
(二)教学中能更好的结合教学内容 |
(三)板书内容更加系统化和完整化 |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学生的作用 |
(一)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 |
(二)能让学生发散思维,增强记忆力 |
(三)能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 |
(四)能增强学生的结构思考力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一、直观形象展现思维过程,动态灵活再现知识生成 |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有效性 |
(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
(三)提高教学效果 |
(四)发散学生思维 |
二、全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图文并茂激发学习兴趣 |
(一)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
(二)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和知识范围 |
(三)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
(四)促进了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吸收 |
(五)比传统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三、用途广泛贯穿学习过程,潜移默化提升学习效率 |
(一)思维导图能更好的结合教学内容 |
(二)思维导图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四、小组合作增强师生互动,形式多样促进个性成长 |
(一)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
(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和整体性发展 |
第五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
一、教师认识思维导图的作用有待强化 |
二、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内容有待深入 |
三、师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有待提高 |
四、师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次数有待增加 |
第六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完善 |
一、丰富教师精神世界,转变固有观念 |
二、针对不同课型,建立思维导图融入模式 |
三、更新办学理念,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
四、利用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作铺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关键在导(论文参考文献)
- [1]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 苏纯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教学改革在普通公立小学的实施路径研究 ——“导学案”在双流区公立S小学实施的案例研究[D]. 李慧.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4)
- [3]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河南省信阳市农村学校的调查[D]. 张兰兰. 河南大学, 2016(03)
- [4]基于“学案导学”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 邵倩.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4)
- [5]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促进文化品格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D]. 洪诗莹. 西南大学, 2020(01)
- [6]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的应用研究 ——以开江中学为例[D]. 胡昌燕.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7]高中英语课堂“导学研练”教学策略研究 ——以S县L中学为例[D]. 刘建明. 西南大学, 2020(01)
- [8]“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彤霞. 宁夏大学, 2015(02)
- [9]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研究[D]. 王好.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4)
- [10]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金丽莎.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