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容易唱歌难”

“看戏容易唱歌难”

一、“看戏容易唱戏难”(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倩[1](2020)在《20世纪50年代山东吕剧改造研究》文中提出建国初期,戏曲作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共宣传新政策、树立新形象并引导教育人民的重要载体。但当时戏曲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演出剧目混乱,戏曲班社存在着许多封建性制度,老艺人思想落后,戏曲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有待提高等,从而无法适应新生政权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1951年,山东省政府贯彻落实《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五五指示”)中的具体要求,开始对山东地方戏曲进行改造。戏曲改造工作从“改人、改戏、改制”三方面进行:一是山东省举办戏曲工作者训练班,加强对艺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政府对山东的地方戏曲剧目进行全面性的普查,挖掘、整理、改编山东地方戏曲的传统剧目,同时根据历史典籍和古典小说的素材创作编写了一批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剧目。三是私有制的戏班实现向公有制剧团的转变,国营剧团成为戏剧事业的主要力量。此间,吕剧作为山东地方戏曲改造的代表,实现了由化妆扬琴向吕剧的转变,迎来了新生。建国前,吕剧班社曾一度衰落,随着“改制”工作的快速推进,济南鲁声吕剧团、山东省吕剧团等国营剧团相继成立,吕剧剧团数量和分布范围在山东省地方戏曲中遥遥领先。优秀的吕剧老艺人在“改人”政策的落实中感受到了政府的尊重与关怀,积极参加艺人训练班,增强个人政治素养;老艺人们积极编写、演出新剧目,紧密配合建国初的各项政治活动,宣传新政策。随着政府“改戏”政策的落实,以《李二嫂改嫁》为代表的优秀吕剧新编现代剧目使得吕剧享誉全国。同时,《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等新编历史剧目也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吕剧改造获得巨大成功。不容忽视的是吕剧改造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改制”过程中,对旧戏班要求较为苛刻,部分戏班因自身条件不符合要求而消失;同时改造中存在轻视优秀演员的平均思想,在工资待遇方面过于强调平均主义,挫伤了很多优秀演员的积极性。其次,在“改人”政策的落实过程中,部分戏改干部存在应付、敷衍的浮躁作风。如地方政府在选拔推荐艺人训练班学员时并没有严格按标准推荐骨干艺人;个别政府部门将艺术座谈会开成唱赞美诗式的应景座谈会,流于形式等。复次,“改戏”政策的执行不到位。个别戏改干部在剧目审查过程中比较盲目,禁戏标准不一,执行武断,形成群众与干部的对立;地方政府敷衍上级部门,在剧目改编方面生搬硬套,哗众取宠。另一方面,剧目泛政治化色彩较为明显。戏曲剧目不考虑艺术水平高低,观众接受与否,票房如何,一切围绕行政指令办事。将政治宣传作为戏曲编排的出发点,戏曲的艺术审美和大众娱乐功能逐渐消退。此外,在吕剧的改造过程中,部分干部盲目夸大戏改工作成就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这就使得政府不能倾听艺人和观众的真实诉求,也就无法对改造进行准确的评判与预估。

于琦[2](2013)在《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外来势力的刺激和影响下,逐渐走出传统的封闭体系,开始寻求现代化并走向世界。二十世纪前期,报纸期刊等现代传媒业迅速崛起,对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前期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其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更有力的传播工具,因此戏曲期刊与戏曲艺术的联合成为一种必然。戏曲期刊一经产生,就刊发了大量戏曲理论批评文章,它们是二十世纪前期戏曲理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戏曲期刊之于戏曲理论批评的重大意义。本文的关注范围划定在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主要研究对象是这一时期戏曲期刊所刊载的戏曲理论批评,探讨作为新传播媒介的戏曲期刊,如何参与戏曲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如何凭借自身力量影响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第一章简述戏曲期刊兴起、发展的原因,并根据戏曲期刊上的理论批评发展状况,对其进行了时段上的划分,同时介绍戏曲期刊所登载的戏曲批评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第二章从戏曲期刊入手,梳理戏曲观念的演变过程。西方戏剧艺术传入中国后,为传统戏曲艺术提供了新的参照物,刷新了人们的戏曲观念。戏曲期刊关于“旧剧”和“国剧”的探讨.反映了理论界对中国戏曲的定位与评价,建构了中国戏曲之于世界戏剧艺术的意义。第三章阐述了戏曲期刊对戏曲特征的探寻。戏曲期刊一方面通过对戏曲“综合性”和“写意性”的论证,在本体上肯定其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特殊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考察戏曲艺术中的民间意识与民族意识,梳理出戏曲在文化系统中的流动与蘖变,从而获得戏曲对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意义。第四章主要分析戏曲期刊对戏曲变革问题的探讨。二十世纪前期,传统戏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革新、演变,人们也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推动戏曲艺术的更新。作为戏曲舆论的前沿阵地,戏曲期刊对戏曲改革的相关话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戏曲期刊始终留意戏曲领域的新变,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在戏曲改革的潮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五章论述戏曲期刊开辟了新的“批评空间”,影响了戏曲理论批评的生成与传播。戏曲期刊的办刊宗旨与批评主体的思想意识,对戏曲批评进行了筛选和整合,使其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戏曲期刊凭借占有戏曲资料的丰富性,以及与读者之间密切、频繁的联系,使人们增进对戏曲的理解和思考,并为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争鸣提供了平台,从而推动了戏曲理论批评的更新与发展。结语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通过对二十世纪前期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的研究所获得的当代意义。

张非非[3](1992)在《“看戏容易唱戏难”》文中研究指明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个热门话题。新年伊始,我们从华光灯泡厂的改革中看到了希望。 沈阳华光灯泡厂是我国特种光源行业中的一个有名的大企业,70年代因研制成功高压钠灯,曾获全国电光源行业第一块质量金牌。近几年,该厂生产下滑,1990年亏损达331万元。 从1991年4月起,“华光”作为沈阳市第一家国营大中型企业模拟“三资”企业管理试点,首先在本厂五车间实行改革。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五车间便显示出希望之光。 华光厂五车间改革前后呈现的巨大反差,发人深省。“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体制,使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并形成人们的惰性。有人因此惊呼:勤劳的中国人民似乎变得不那么勤劳了!实践证明,国营大中型企业如果不坚决地革除这种端着“铁饭碗”吃“大锅饭”的弊端,不严格执行《企业法》和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实际上就是鼓励懒汉,挫伤诚实劳动者的积极性,更会使惰性象癌细胞一样在整个企业中扩散开来。 华光厂的改革是一个方向。李鹏总理在1991年12月24日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也指出:1992年“企业改革的要点仍然是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和‘铁交椅’,因此就要改革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聘任制度和内部的分配制度。” 华光厂打破“三铁”的三人谈,颇可读。

姚昉,桑麟康[4](2009)在《萧玉梅之死》文中指出时间1939—1947年人物萧玉梅女,19岁,浙江嵊县人,上海越剧名旦。玉梅娘女,42岁,萧玉梅之母,早年守寡。萧玉兰女,16岁,萧玉梅幼妹。尤敬贤男,40岁,浙江某科班班主,萧玉梅的教戏师傅。汪初澜男.37岁,浙江嵊县人,抗战时期投靠恶势力,成为上海戏霸。刘爱珍女,37岁,汪初澜之妻。春晓男,7岁,汪初澜之子。金姨太女,26岁,上海大流氓金某的三姨太。凌霄男.28岁,电影演员,应聘出任越剧导演。

檀传宝[5](2014)在《德育教材编写应当恪守的基本原则》文中认为德育教材的编写是德育课程目标落实的关键。教材编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德育及全部教育的质量。德育教材的编写应当努力坚持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德育教材的价值属性;强化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提升教材建设的专业品质;追求内容呈现的审美风格。

胡艳,万平,冯乃光[6](2016)在《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蒋中伟篇》文中提出蒋中伟,川剧着名表演艺术家,归行小生。后进入绵阳市人民剧团,在打下了一定基础后,1965年拜曾荣华老师为师学习小生表演,深得曾老师真传。

刘淑丽[7](2019)在《近代开埠城市烟台演剧荣歇探因》文中研究表明烟台在近代开埠城市中颇具代表性。近代烟台演剧之荣歇与开埠带来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格局的变化相适应。因戏剧的四要素得到充分发展而繁荣:茶园、剧场丛生、演员包银丰厚;便利的海上交通加速了名角的流动;开埠后人口的增长及劳工进出港使观众群体得以形成;童伶演剧与新编剧目的上演维系了观剧的热情;近代烟台报业的发达为戏剧演出作了充分的舆论宣传。而战争带来的经济萧条、政治恐慌、文化钳制则导致近代烟台演剧的衰落。

冯小彦[8](2016)在《辉县古戏台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清时期,辉县建造了大量戏台,几乎扩展到每一个乡村,这不是一个偶然,而是长期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的继承和发展,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与民间信仰、歌舞娱乐密切相关,对古戏台研究可以从多方面了解辉县风土民情。民间信仰、歌舞娱乐使戏台适应了民间社会的需要,促进了辉县各地建造戏台。在大量的娱乐与祭祀活动中,民众积极参与,使戏台成为社会中的公共活动场所,也为戏台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戏台都不是一件单纯的建筑物,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所具有的文化魅力使它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辉县古戏台是辉县戏曲文化遗产的宝贵物证,其产生和发展必然要收到辉县本土的地理环境、经济因素、人文环境,习俗等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它既是研究辉县地方戏曲的载体,也是研究辉县古建筑的例证。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和“文革”期间的损坏,许多戏台被毁,笔者2014年10月对辉县古戏台进行了“地毯式”式的实地考察,发现辉县现存古戏台仅有9座。本文首先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辉县多元的戏曲元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其次,按照各乡镇行政区域的划分对辉县现存9座戏台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接着,结合实例对辉县古戏台的主要类型、空间布局、平面分布等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最后,对已经消失的古戏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谢纳新[9](2011)在《戏子称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佛山一条大街日街边搭着一个流动戏棚,戏台下站满了观看演出的平民百姓,他们的穿着都很普通,有的还很破旧。他们驻足观看,大人小孩都高兴地昂着头。粤剧凤凰仪戏班的粤剧演员们正在戏台上,表演他们的首本名剧《芦花荡》。李文茂扮演二花脸张飞,他头戴草

阿宁[10](2020)在《冀声冀韵》文中研究指明入群冀声冀韵@赵莲感谢老师把我拉进群。二十多年过去,想不到您还记得我,记得第一次到文化馆请教您时我才十四岁,刚上初中,迷上了二人台。他们说"文化馆有个赵莲,二人台唱得好,晋剧也唱得好,求教她的人都在她家吃饭,学晚了就在她家住。"这么好的老师我想认识,求二毛蛋领我去找您。二毛蛋的爹跟您学过戏,他小时候跟着他爹见过您。到了文化馆,看着高大的门楼二毛蛋腿不敢进去,我心一横自己进去了。那天您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只记得您问一句,我就答一句,您让我在文化馆吃饭,我说不用了,您把一个馒头塞进我手里。文化馆宣传队蒸的四两一个的大馒头暄腾腾的,一看就好吃。光为这一点,我觉得喜欢二人台值了。

二、“看戏容易唱戏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看戏容易唱戏难”(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50年代山东吕剧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新时代,旧趣味:建国初期山东吕剧改造的背景
    第一节 吕剧的源流与沿革
        一、山东琴书的扩散
        二、向化妆扬琴转变
        三、吕剧的正式定名
    第二节 吕剧成长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一、“书山曲海”走出的艺术
        二、竞争中从“坐弹”到“妆演”
        三、济南商埠区化妆扬琴的短暂繁荣
        四、战争时期艺人们艰难维持
    第三节 亟待改造的戏曲旧貌
        一、剧改工作缺乏指导
        二、旧戏封建残余严重,审定缺乏标准
        三、旧戏班剥削压迫严重
        四、艺人思想陈腐落后
第二章 定政策,抓落实:山东吕剧改造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全国戏改政策的出台
        一、全国戏改拉开序幕
        二、全国戏改全面展开
    第二节 山东戏改政策的落实
        一、剧目整理和审定工作
        二、艺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
        三、剧团的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除糟粕,唱新戏:山东吕剧改造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改人:加强艺人思想引导
        一、戏改干部认为旧艺人保守落后
        二、确立艺人培训计划
        三、开展推广艺人训练班
        四、老艺人的涅盘
    第二节 改制:改革吕剧旧体制
        一、改造前山东戏曲班社势微
        二、“改制”工作的快速推进
        三、对剧团收入分配的影响
        四、戏曲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五、吕剧剧团数量在改造中增长
    第三节 改戏:吕剧剧目破旧立新
        一、确立吕剧为重点改造剧种
        二、审定组工作的开展
        三、“破旧”戏:《王定保借当》的修改
        四、“立新”戏:《李二嫂改嫁》的创作
第四章 知得失,向未来:山东吕剧改造的得与失
    第一节 山东吕剧改造的成功
        一、“改人”过程中对艺人的尊重
        二、“改制”中引导吕剧剧团走上正轨
        三、“改戏”政策使吕剧享誉全国
    第二节 山东吕剧改造的不足
        一、“改戏”过程中粗暴浮躁问题普遍
        二、“改制”政策的落实无力
        三、“改人”政策流于形式
        四、剧目创作的政治性明显
        五、工作成就被人为夸大
结语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致谢

(2)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戏曲期刊的发展与戏曲理论的繁荣
    第一节 历史沿革
        一 戏曲期刊的初兴阶段(1904-1927年)
        二 戏曲期刊的繁荣阶段(1928-1936年)
        三 戏曲期刊的衰退阶段(1937-1949年)
    第二节 主要内容
        一 功用论
        二 创作论与表演论
        三 接受论
第二章 戏曲期刊与戏曲观念的演变
    第一节 “旧剧”与戏曲期刊
        一 “甲寅中兴”时期的新、旧剧比较论
        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旧剧理论
    第二节 “国剧”与戏曲期刊
        一 新“国剧”的错综发展
        二 作为“国剧”的戏曲艺术
第三章 戏曲期刊与戏曲特性的认知
    第一节 戏曲期刊与戏曲艺术精神的探讨
        一 论戏曲的综合性
        二 论戏曲的写意性
    第二节 戏曲期刊与戏曲文化属性的思考
        一 民间意识与雅俗艺术论
        二 民族意识与“国防戏曲”论
第四章 戏曲期刊与戏曲改革的反思
    第一节 戏曲期刊对海派京剧的辨析
        一 对海派新戏的批判
        二 对海派艺术的辨析
    第二节 戏曲期刊对舞台艺术改革的反思
        一 舞台艺术改革论的提出
        二 舞台艺术改革论的反思
第五章 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的生成和传播
    第一节 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的生成
        一 戏曲期刊的创刊宗旨
        二 戏曲期刊的批评主体
    第二节 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的传播
        一 理论批评与其他资料的协调
        二 戏曲期刊与读者的交流互动
结语
附录
    (一) 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理论批评篇目汇录(未完)
    (二) 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理论批评文章选辑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5)德育教材编写应当恪守的基本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一、确保德育教材的价值属性
    (一)确保孩子在德育学习上学有所“德”
    (二)确保孩子在德育学习上学有所“得”
二、强化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一)主体地位的内涵是公民意识的彰显
    (二)主体地位的落实关键在于教材互动性的形成
三、提升教材建设的专业品质
    (一)德育教材应该有“学科专业”品质
    (二)德育教材应该有“课程专业”品质
    (三)德育教材应该有“德育专业”品质
四、追求内容呈现的审美风格
    (一)认真把握儿童的审美心理
    (二)实现德育形式的审美化
    (三)实现呈现内容的审美化

(7)近代开埠城市烟台演剧荣歇探因(论文提纲范文)

(8)辉县古戏台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辉县戏曲文化概况
    1.1 辉县戏曲演出剧种、班社、艺人、剧目
        1.1.1 戏曲演出剧种、班社、艺人
        1.1.2 戏曲演出剧目
    1.2 其他戏曲文化现象
        1.2.1 戏曲剪纸、戏曲题材食品造型
        1.2.2 戏曲谚语与民间传说
2 辉县市区现存古戏台调查与研究
    2.1 山西会馆及其戏台
        2.1.1 山西会馆概况
        2.1.2 山西会馆古戏台
        2.1.3 晋商扩张与晋商在辉建会馆的缘由
        2.1.4 会馆演剧的多重价值及对戏曲发展的影响
    2.2 城隍庙及其戏台
        2.2.1 城隍庙概况
        2.2.2 城隍庙古戏台
3 薄壁镇现存古戏台调查与研究
    3.1 平甸玉皇庙及其戏台
        3.1.1 平甸玉皇庙概况
        3.1.2 平甸玉皇庙古戏台
    3.2 周庄大王庙及其戏台
        3.2.1 周庄大王庙概况
        3.2.2 周庄大王庙古戏台
    3.3 宝泉玉皇庙及其戏台
        3.3.1 宝泉玉皇庙概况
        3.3.2 宝泉玉皇庙古戏台
4 高庄乡现存古戏台调查与研究
    4.1 苏村火神庙及其戏台
        4.1.1 苏村火神庙概况
        4.1.2 苏村火神庙古戏台
5 北云门镇现存古戏台调查与研究
    5.1 姫家寨玉皇庙及其戏台
        5.1.1 姫家寨玉皇庙概况
        5.1.2 姫家寨玉皇庙古戏台
6 辉县其他地区现存古戏台调查与研究
    6.1 西平罗乡现存古戏台调查与研究
        6.1.1 胜佛寺戏楼
        6.1.2 南平罗奶奶庙戏楼
    6.2 南村镇现存古戏台调查与研究
        6.2.1 北东坡古戏台
7 毁灭与原址重建戏台
    7.1 毁灭戏台考索
    7.2 原址重建戏台调查
    7.3 灭失与重建的原因
8 辉县市古戏台建筑特点及戏曲学价值
    8.1 辉县现存古戏台建筑特点
    8.2 辉县古戏台戏曲学价值
9 辉县戏曲演出习俗
    9.1 古庙会与戏曲活动
    9.2 演出习俗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辉县庙宇碑文
附录B 辉县区域内的剧种
附录C 辉县班社
附录D 辉县着名艺人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戏子称王(论文提纲范文)

1.佛山一条大街 日
2.大街上 日
3.小巷 日
4.民居 日
5.小破庙 夜
6.荒山 日
7.河道 日
8.大街 夜
9.一处普通民宅 夜
10.琼花住处 夜
11.戏台上 日 (回忆)
12.戏台大幕后 夜
13.戏台上 日
14.戏班 日
15.琼花住处 夜
16.一处民居大杂院 日
17.一组镜头
18.琼花会馆庭院里 日
19.广州两广总督府 日
20.一个街边流动戏棚 日
21.琼花会馆大厅 日
22.琼花会馆庭院 日
23.佛山街头 日 (回忆)
24.戏班 日
25.琼花会馆庭院 日
26.郊外 日
27.琼花会馆大厅 日
28.李文茂家 夜
29.琼花会馆庭院 晨
30.琼花会馆庭院后边
31.琼花会馆 晨
32.街市 日
33.郊外河道 日
34.佛山郊外空旷地 夜
35.佛山郊外空旷地 夜
36.官府内 夜
37.琼花会馆 夜
38.琼花会馆 夜
39.佛山街头 日
40.河道边 日
41.广西浔州知府 日
42.周家祠 日
43.墓地 日

(10)冀声冀韵(论文提纲范文)

入群
爱情
我欺负了自己的兄弟
我要自己闯
这不是爱情
我交了好运
我们的爱情
康姐来了
再一次转运
成功在前面
尾声晚间新闻

四、“看戏容易唱戏难”(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50年代山东吕剧改造研究[D]. 王倩倩.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D]. 于琦.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07)
  • [3]“看戏容易唱戏难”[J]. 张非非. 了望周刊, 1992(01)
  • [4]萧玉梅之死[J]. 姚昉,桑麟康. 上海戏剧, 2009(02)
  • [5]德育教材编写应当恪守的基本原则[J]. 檀传宝. 课程.教材.教法, 2014(06)
  • [6]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蒋中伟篇[J]. 胡艳,万平,冯乃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7]近代开埠城市烟台演剧荣歇探因[J]. 刘淑丽. 戏曲艺术, 2019(01)
  • [8]辉县古戏台调查与研究[D]. 冯小彦.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4)
  • [9]戏子称王[J]. 谢纳新. 电影文学, 2011(23)
  • [10]冀声冀韵[J]. 阿宁. 时代文学, 2020(01)

标签:;  ;  

“看戏容易唱歌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