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月份对母猪情期受胎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可欣[1](2021)在《辽宁省某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分析》文中指出
王帅[2](2021)在《信息化猪场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在繁殖母猪场的应用》文中认为
刘天真[3](2021)在《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文中提出我国虽是一个养猪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欧美一些养猪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PSY(能繁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为例,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的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能繁母猪PSY值为17头。而丹麦全国平均PSY达到了30头以上,排在前面的农场已经达到了36头。因此,中国母猪繁殖潜力亟待挖掘和提高,且发展空间极大。因此,在现代畜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提高母猪繁殖率对畜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山东某5个猪场种猪2020年的生产记录,通过对每头母猪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活仔数、胎平均产健仔猪、平均出生窝重统计分析评价母猪群的繁殖性能;通过分析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和检测经产母猪CSFV、PRRSV、PRV抗体水平,以研究猪场母猪群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猪场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种猪群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猪场母猪繁殖性能:2020年五个猪场总产仔数和健仔率分别为17032头和89.23%、49080头和88.95%、35484头和89.76%、37243头和87.95%、36182头和81.65%。是具有代表意义的规模化猪场。2.不同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4-6胎最高,与1-3胎,7-16胎差异极显着(P<0.01);13-15胎最低,极显着低于1-12胎(P<0.01);1-3胎与7-9胎差异不显着(P>0.05),极显着高于10-16胎(P<0.01)。3.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各猪场胎平均总产仔数各季节间差异不显着(P>0.05);胎平均产健仔数、平均出生窝重春季最高,与秋季差异不显着(P>0.05),与夏季、冬季差异显着(P<0.05)。4.品种对母猪产仔性能造成的差异:在种公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胎平均产健仔数、胎平均产活仔数均是杜洛克配种的母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与大白猪差异显着(P<0.05)。在种母猪上,胎平均产仔总数长白猪最高,与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健仔数大白猪最高,与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胎平均产死仔数大白猪最低,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显着(P<0.05)胎平均断奶头数大白猪最高,与长白猪、二元猪、三元猪差异极显着(P<0.01)。5.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水平检测情况:五个猪场PRV g 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14.29%、32.14%、25%、39.28%,证明五个猪场均有外界野毒的感染。猪场A PRRSV抗体阳性率仅为30%,证明该猪场潜在PRRSV感染风险。综合五个猪场数据分析,母猪胎次、分娩季节、种猪品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复合性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不同的影响。胎次上3-6胎繁殖效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繁殖效能较低,6胎以后繁殖效能逐渐减低,即使胎平均产仔总数偶有增加,但是胎平均产活仔数仍在逐渐减低;分娩季节在春季、秋季繁殖效能最佳,分娩季节在夏季、冬季繁殖效能较差;杜洛克配种的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大白猪作为种母猪繁殖效能最佳;在繁殖障碍性疾病抗体检测结果上各猪场存在PRV野毒感染,应及时进行猪场净化、紧急预防接种。
刘鹏磊[4](2020)在《高氟对后备母猪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危害》文中研究表明氟对于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适量的氟对骨组织钙化、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导和酶代谢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氟过量或者氟缺乏都会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我国高氟地区较多,氟污染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同时,高氟也影响着畜牧生产。根据国家标准,猪配合饲料中氟的最高允许量为100mg/kg。基于前人的研究进展和本试验室的研究基础,我们通过在后备母猪群饲料中添加NaF(Sodium Fluoride)建立高氟母猪模型,研究高氟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卵巢发育的危害程度。试验从断奶猪群中初选100头1月龄健康的军牧1号仔猪,2月龄时二次选留6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从2月龄开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氟含量8 mg/kg),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的NaF。4月龄性发育期时从每个重复中选1头体重最接近组内均值的个体进行屠宰,采集卵巢组织和眼肌组织。卵巢组织用于分析氧化和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眼肌组织用于测定眼肌面积、肌肉系水力、肉色和大理石纹。6月龄活体测定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7月龄停止喂药,8月龄开始查情、人工授精配种。母猪分娩后,记录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体外培养猪卵巢颗粒细胞,检测NaF对颗粒细胞存活率、氧化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生产性能: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aF,4月龄时体重72.29±2.38 Kg,日增重(ADG)0.67±0.02 kg,料重比(FCR)2.97±0.1,背膘厚(校正)21.36±1.03 mm,肌肉系水力37.66±1.85%,肉色评分是2±0.63,大理石纹评分是1,跟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眼肌面积(校正)42.95±1.29 cm2,跟对照组(校正)58.81±2.15 cm2相比差异显着(P<0.05);6月龄时体重116.3±2.39 kg,ADG 0.69±0.01kg,FCR 3.57±0.11,背膘厚(校正)21.06±0.67 mm,眼肌面积(校正)45.48±1.65cm2,瘦肉率是56.69±1.22%,跟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2.繁殖性能: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aF,试验组母猪配种25头,妊娠15头,情期受胎率为60%。对照组母猪配种25头,妊娠18头,情期受胎率为72%。试验组较对照组情期受胎率降低12%;试验组仔猪初生重1.397±0.02 kg,平均窝产仔数10.33±0.48头、平均窝产活仔数10.08±0.63头,平均窝产健仔数9.58±0.56头,跟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3.卵巢组织氧化凋亡水平:饲粮中添加500 mg/kg NaF,qPCR检测卵巢组织中凋亡标记基因BAX和BCL2 mRNA转录水平分别提高29.04%(P>0.05)、16.06%(P>0.05),BAX/BCL2显着提高12.05%(P<0.05),CAT和SOD1 mRNA转录水平分别降低36.8%(P<0.05)、30.33%(P<0.05);Western检测卵巢组织中BAX、BCL2、CAT、SOD1蛋白表达量分别显着提高17.46%(P<0.05)、34.47%(P<0.05)、45.79%(P<0.05)、33.21%(P<0.05)。4.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体外分离培养猪卵巢颗粒细胞,于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2,3,4,5 mM)的NaF。结果显示,随NaF浓度提高,颗粒细胞存活率呈降低趋势。当浓度达到2 mM时卵巢颗粒细胞的存活率显着降低44.28%(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着降低84.45%(P<0.05);当浓度达到5 mM时,颗粒细胞的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水平显着提高43.16%(P<0.05),GSH(Glutathione)水平显着降低2.05%(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500 mg/kg NaF饲喂配种前后备母猪,对生产性能和肉质指标无显着影响;情期受胎率降低12%;仔猪初生重、平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无显着影响。NaF处理会引起卵巢组织凋亡水平显着提高,抗氧化基因表达显着降低,抗氧化蛋白含量显着增加;NaF处理会引起体外培养的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ROS水平提高,GSH水平降低。建议高氟地区猪场重视饮水和饲料中的氟检测。若饲料中氟浓度长期超过国家饲料标准100mg/kg,需采取措施去除氟离子。
王艳丰,张丁华,朱金凤[5](2019)在《环境因素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调控》文中指出温度、湿度、光照及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可导致种猪发情率、受胎率、窝产仔数、产活仔数、泌乳量、精液品质等下降,延迟母猪初情期、断奶后发情率,返情率提高等。通过营养调控、环境调控及使用添加剂等措施,可以降低不良环境因素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李定国,李旭,吴井生,杨剑波[6](2018)在《气温对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文中提出分析气温对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按月份整理某猪场一年度内12843头母猪(长白×大白)第一次情期配种受胎率数据。结果发现1月份和2月27日~5月21日的受胎率极显着高于全年平均水平(p<0.01);1月30日~2月26日和5月22日~9月10日以及11月16日~12月3日的受胎率与全年平均水平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9月11日~11月5日和12月4日~12月31日的受胎率显着低于全年平均水平(p<0.05)。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和对夏秋两季因高温产生高温后续效应进行饲养管理以增加受胎率,同时要加强猪场自身的管理与经营。
王盼[7](2018)在《季节、胎次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母猪繁殖效率指平均每头母猪一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是影响养猪生产经济效益最大的性状。广东省地处亚热带,高温高湿气候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随着母猪年龄的增长,其繁殖性能也不断变化。本研究利用广东省某猪场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5年共10631窝大白母猪产仔记录,分析了季节和母猪胎次与母猪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产仔月份母猪的繁殖性状最小二乘均数间差异极显着。67月份产仔的母猪总产仔数最低,12月份产仔的母猪总产仔数最高,它们之间差异显着(P<0.05)。12月产仔的母猪的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极显着多于510月份产仔母猪的产活仔数和健仔数(P<0.01)。12月产仔的母猪的初生窝重极显着地高于68产仔的母猪的初生窝重(P<0.01)。1月和12月产仔的母猪的死胎发生率最低,极显着地低于510月产仔的母猪的死胎发生率(P<0.01)。68月产仔母猪的木乃伊发生率最高,一般极显着地高于其它月份产仔母猪的木乃伊发生率。季节因素对母猪产弱仔的影响不显着。2、胎次和母猪繁殖性状间相关极显着。第34胎母猪的总产仔数极显着地高于第2胎和第7胎以上母猪的总产仔数(P<0.01)。第34胎母猪的产活仔数极显着地高于第12胎和第7胎以上母猪的产活仔数(P<0.01)。第34胎母猪的健仔数极显着地高于第1胎和第7胎母猪的产活仔数(P<0.01)。第34胎母猪的初生窝重显着地高于其它胎次的初生窝重(P<0.05),第1胎母猪的初生窝重显着地低于第27胎次的初生窝重(P<0.01)。第36胎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初生仔猪窝重和初生仔猪均重差异不显着。第1胎母猪产生弱仔的概率最高;第2胎母猪产生弱仔的概率最低,概率极显着地小于其它胎次的产弱仔概率(P<0.01)。第1胎母猪产生死胎的概率最高,第2胎母猪产生弱仔的死胎最低;第2胎母猪死胎发生率极显着地低于第1胎母猪和第27胎母猪弱仔的发生率(P<0.01)。本研究结果说明,应在夏季对母猪采取降温措施,制订配种计划时尽量减少炎热季节的产仔窝数;做好母猪繁殖性状的记录,淘汰繁殖性状不佳的高龄母猪。
周豪[8](2018)在《江苏某种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母猪的繁殖性能不仅反映养殖场综合饲养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母猪本身的胎次及每个胎次的繁殖成绩,直接决定其使用的寿命。据文献报道,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占所有影响因素的20%。但是,在我国养猪生产中胎次、分娩季节,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高温环境对影响原种法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调查与分析少。此外后备母猪的选择是母猪生产过程的第一步。目前养殖场选择后备母猪的条件主要是体重、日龄、背膘、外形和无繁殖障碍性疫病等,缺乏辅助后备母猪选择的参考生理生化指标。人类生育障碍性疾病多囊卵巢囊肿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研究发现,患者临床常表现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ism,主要是睾酮,Testosterone,T)和糖脂代谢混乱。后备母猪血液中这些生理生化指标是否与后续繁殖性能相关尚未见到报道。因此,本研究根据江苏梅林畜牧有限公司某母猪种猪场提供的2014~2017年母猪繁殖数据,分析评价该场法系大白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窝均活仔数、窝均断奶仔猪数、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Litters/Female·Year,LFY)、每头母猪年均产断奶仔猪数(Piglets weaned/sow/year,PSY)等;分析胎次、分娩季节及高温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提供建议;比较淘汰后备母猪与正常配种分娩的后备母猪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和HCY)的差异,分析后备母猪血液生化指标与其后续繁殖性能的相关性,为筛选辅助后备母猪选择的生理生化指标提供参考。1母猪场整体繁殖性能情况该种猪场提供2014~2017年核心母猪群的繁殖记录,主要包括配种时间、配种次数、总产仔数、活仔数、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仔猪断奶数等。通过统计得出该场母猪整体繁殖性能情况。后备母猪月均存栏数为655±176头、月均能繁母猪存栏数为135±59.0头,窝均总产仔数为12.5±0.5头,窝均活仔数为11.5±0.5,窝均断奶数为10.0±1.0头,PSY为23.5±2.2头,LFY为2.2±0.01头,母猪妊娠期为114.8±0.4天,哺乳期为22.8士1.5天,非生产天数为56.3±10.4天。2 胎次、季节和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比较胎次、分娩季节和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该场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我们整理了 2014~2017年407头母猪共1275窝次的繁殖数据。结果表明,该场母猪1~4胎次的繁殖性能逐渐提高,第4胎次母猪总体的繁殖性能最佳,第1胎次母猪总体繁殖性能最差,第4胎次总产仔数比第1胎次高1.78头、活仔数高1.63头、仔猪出生窝重高2.33 kg。母猪从第5胎次繁殖性能开始下降并逐步被淘汰。比较不同分娩季节的母猪繁殖性能,发现,冬、春季分娩的母猪总体繁殖性能最佳,母猪夏季分娩总体繁殖性能最差。母猪冬季分娩死仔数低于夏季分娩0.4头、仔猪断奶窝重则高5.48 kg;分娩季节对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和仔猪断奶数无显着影响(P<0.05)。为分析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我们将母猪妊娠期、哺乳期经历8月份高温期的母猪分别与完全不经历高温阶段的母猪比较。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经过高温阶段显着影响其活仔数和仔猪出生窝重(P<0.05);母猪哺乳期在高温阶段并没有影响仔猪断奶数和仔猪断奶窝重(P>0.05)。3 后备母猪血清生化指标与繁殖性能相关性分析为了研究后备母猪血液生化指标与其繁殖性能的相关性,我们采集170头暂时留作后备用的母猪(日龄183~189天,体重95-100 kg)。将凝固后的血液于4℃,3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检测葡萄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睾酮、同型半胱氨酸;跟踪记录该批次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数据,其中在配种前后该批次后备母猪淘汰84头,正常配种分娩86头。首先比较分析淘汰后备母猪与正常分娩母猪血清GLU、TC、TG、T和HCY的差异;其次分析这些血液生化指标与母猪后续繁殖性能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后备母猪繁殖性能总产仔数、活仔数、仔猪出生窝重及血液生化指标分为高、低两个极端组进一步分析后备母猪繁殖性能与血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淘汰组与正常配种分娩组之间、后备母猪繁殖性能指标高低极端之间血清生化指标GLU、TC、TG、T、HCY浓度均无差异(P>0.05).GLU、TC、TG、T浓度与后备母猪后续繁殖性能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血清HCY与后备母猪后续繁殖性能之间也不存在显着相关性,而在HCY浓度高、低极端组之间活仔数和仔猪生生窝重差异显着(P<0.05)。后备母猪血清HCY浓度高的极端组其后续繁殖性能较好,提示人类PCOS的血液生物标识物并不适用后备母猪的辅助选择。HCY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志刚,陈绍孟[9](2016)在《气温对大约克夏母猪受胎率的影响》文中提出母猪受胎率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高温季节来临时,规模猪场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选择早晚凉爽时间进行配种,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引入我国,因其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和产仔数多等优点,在我国各地广泛利用。然而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尤其是夏季高温常常影响着大约克夏母猪的受胎率,造成母猪
肖树萍,孟虎林[10](2016)在《母猪受胎率的调查》文中认为通过在永靖县玉丰猪场调查不同季节,不同的配种方式,查情方式以及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对母猪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母猪的受胎率情况不同,夏季温度高时受胎率相对较低,不同的配种方式以及发情时间的不同也对母猪受胎率提高有影响,人为因素对母猪受胎率的提高尤为重要。
二、不同月份对母猪情期受胎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月份对母猪情期受胎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3)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指标 |
1.1.1 母猪产仔数 |
1.1.2 仔猪初生重 |
1.1.3 仔猪均匀度 |
1.1.4 母猪泌乳力 |
1.1.5 断奶仔猪数 |
1.1.6 仔猪断乳重 |
1.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2.1 种猪自身品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2 饲养管理水平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3 哺乳仔猪的培养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4 深部输精技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2.5 关于繁殖障碍性疾病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猪场基本情况 |
2.2 配种与输精方式 |
2.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
2.4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
2.5 品种 |
2.6 测定性状 |
2.7 繁殖性疾病抗体的检测 |
2.7.1 样本的采集 |
2.7.2 主要使用试剂 |
2.7.3 主要使用仪器 |
2.7.4 测定结果 |
2.8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母猪繁殖指标 |
3.2 不同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 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4 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5 母猪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
3.6 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
3.7 小结 |
4 讨论 |
4.1 关于胎次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
4.2 关于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性能的讨论 |
4.3 关于种公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
4.4 关于母猪品种对产仔性能的讨论 |
4.5 关于繁殖障碍性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讨论 |
4.6 关于提高母猪产仔率的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氟对后备母猪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氟与畜牧业生产 |
1.1 氟的存在与高氟危害 |
1.2 中国的氟污染 |
1.3 氟与畜牧业 |
第2章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2.1 遗传因素 |
2.2 环境因素 |
2.3 营养与饲料因素 |
2.4 饲养管理技术 |
第3章 母猪卵巢发育与卵巢颗粒细胞 |
3.1 母猪的卵巢发育 |
3.1.1 卵母细胞的发育 |
3.1.2 卵泡的发育 |
3.1.3 氟化物对卵巢发育的影响 |
3.2 卵巢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
3.2.1 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的间隙连接 |
3.2.2 颗粒细胞的旁分泌作用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NaF对后备母猪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分组 |
1.2 饲养管理过程 |
1.3 试验各阶段基础日粮 |
1.4 各指标测定及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饲料基础氟含量测定 |
2.2 不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全血氟含量 |
2.3 NaF对军牧1 号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4 不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猪全血氟含量 |
3.讨论 |
3.1 NaF对军牧1 号母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NaF对军牧1 号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小结 |
第2章 NaF对后备母猪卵巢组织和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样品 |
1.2 试验器材 |
1.3 试验试剂 |
1.4 试验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NaF对后备母猪卵巢组织的影响 |
2.2 NaF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
3.讨论 |
3.1 NaF对卵巢组织氧化水平的影响 |
3.2 NaF对卵巢组织凋亡水平的影响 |
3.3 NaF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
4.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环境因素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境因素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1 温度 |
1.2 湿度 |
1.3 光照 |
1.4 有害气体 |
2 调控措施 |
2.1 环境调控 |
2.2 营养调控 |
2.3 添加剂调控 |
3 小结 |
(7)季节、胎次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各品种猪特点 |
1.3 死胎、木乃伊和弱仔 |
1.4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1.4.1 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4.2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1.5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
1.5.1 母猪的孕期饲养管理 |
1.5.2 母猪产仔过程的人工照看 |
1.6 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及整理 |
2.2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3.2 季节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3 胎次对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季节因素对大白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
4.2 胎次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江苏某种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 |
1 母猪繁殖周期概述 |
1.1 后备母猪与发情配种 |
1.2 母猪妊娠 |
1.3 母猪哺乳与断奶后发情 |
2 母猪繁殖性能指标 |
2.1 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 |
2.2 每头母猪年出栏肥猪头数 |
2.3 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 |
3 母猪繁殖相关疾病 |
4 母猪繁殖相关标识物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因素的研究进展 |
1 品种和品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 环境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1 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2 有害气体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 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1 日粮能量营养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霉变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3 植物提取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 日常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1 疾病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2 配种方式及激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原种场母猪繁殖性能的调查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猪场基本情况 |
1.2 材料 |
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母猪繁殖性能水平 |
2.2 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3 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4 分娩季节对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2.5 妊娠期、哺乳期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母猪产仔性能的分析与讨论 |
3.2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
第四章 后备母猪血液指标与其繁殖性能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检测方法 |
1.3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血清生化指标与母猪繁殖性能 |
2.2 血清睾酮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 |
2.3 血清中HCY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 |
3 讨论 |
3.1 血清生化指标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
3.2 血清睾酮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
3.3 血清HCY浓度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母猪受胎率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受胎率的措施 |
1.1 催情 |
1.2 发情鉴定 |
1.3 适时输精 |
1.3.1 配种时间猪场内不同发情母猪的配种时间调查如下表1。 |
1.3.2 断奶后出现发情的时间 |
1.4 不同月份情期受胎率 |
1.5 不同配种方式下的情期受胎率 |
2 讨论 |
2.1 不同情期断奶发情及对受胎率的影响 |
2.2 不同配种方式、流脓以及其他因素对受胎率的影响 |
四、不同月份对母猪情期受胎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省某猪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分析[D]. 张可欣.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信息化猪场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在繁殖母猪场的应用[D]. 王帅. 石河子大学, 2021
- [3]山东泰安五个规模化猪场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因素调查[D]. 刘天真.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4]高氟对后备母猪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危害[D]. 刘鹏磊. 吉林大学, 2020(08)
- [5]环境因素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调控[J]. 王艳丰,张丁华,朱金凤. 猪业科学, 2019(05)
- [6]气温对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J]. 李定国,李旭,吴井生,杨剑波.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06)
- [7]季节、胎次对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D]. 王盼.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8]江苏某种猪场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D]. 周豪.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9]气温对大约克夏母猪受胎率的影响[J]. 王志刚,陈绍孟. 今日养猪业, 2016(05)
- [10]母猪受胎率的调查[J]. 肖树萍,孟虎林. 畜牧兽医杂志,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