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反馈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宋帅颖[2](2019)在《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学生在高一初期的物理学习中面临着学科难度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往往会因为数学应用能力的不足而影响到物理的学习。笔者在实习期间进一步调查发现,多数高一学生对物理学习中涉及的数学方法缺乏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出现了物理学习中的数学应用困难,甚至有学生会因此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笔者对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数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研读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且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调查法和诊断性测验等研究方法分别对高一物理的知识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了相关的调查。通过对现行高一物理教材的内容分析,本文统计了数学知识在高一物理各个章节的分布情况,并结合具体例题对高一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数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对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诊断性测验,发现了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缺乏与数学学习的联系、数学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不足等问题;随后又以访谈的形式对教师展开调查,发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数学概况的了解、缺乏对数学方法的重视、缺乏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最后,笔者就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研究和自身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作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要夯实数学知识,奠定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加强学科联系,提高学习能力;完善知识构架,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了解学生概况,完善课堂准备;适度补充,妥善过渡;重视数学方法,加强学科互动;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改进教学。
马建军[3](2017)在《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继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之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逐渐成为教师知识的一个核心要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师TPACK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进一步说,甚至关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景和未来。本研究以微课开发项目为基础,旨在探究参与到活动中的师范生的TPACK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究参与微课开发的师范生的TPACK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微课开发从哪些方面促使了这些变化的产生,影响参与者TPACK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研究对象是研究者以招募的方式从所在师范大学里物理教育专业中产生的八名大二师范生。他们每人都经历了二轮个人访谈和四轮微课开发循环,涉及微课的设计、制作、点评、修改和提交等环节。研究者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研究资料,利用Nvivo 11.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编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微课开发项目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技术运用的思想意识和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他们对于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之间密切联系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TPACK水平的发展。本研究共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包括:导论和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发现;研究结论和反思。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TPACK研究、微课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梳理出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对选题的缘由、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其次,在案例研究设计及实施策略的部分,我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手段,着重描述了本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案。研究历程和研究主要发现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案例研究方案的整合实施过程细节,并采用TPACK框架对研究发现进行分类呈现。最后,在研究资料呈现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研究假设一假设四,对竞争性研究假设予以反证,从而得出本研究的四个研究结论和一个总结论,并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效度和信度。同时,研究者也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对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理论框架,使其具备了师范生、微课开发等这些血和肉的融入;在实践层面上,为师范生乃至在职教师的课堂技术整合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基于微课开发的路径。
王青青[4](2019)在《高中物理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文中认为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在中学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但是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银川一线教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高中物理。90%的教师都表示愿意更加深入地学习电子白板的相关技术和知识,希望能够利用这项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师认为电子白板操作起来不方便、对电子白板的功能不是很了解,这影响了教师们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所以本研究将进行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希望能够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高中物理教学方面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研究背景、确定研究内容,将论文的题目确定为“高中物理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第二部分:对论文中用到的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具体介绍有关中学物理教学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一线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现状调查。第四部分:使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采集一线教师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实例并分析,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得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策略。第五部分: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模式得出教学设计流程,结合实习学校的教学进度设计两个教学案例并实践,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教学效果。第六部分:总结研究结果,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展望。
陈梦馨[5](2019)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中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能力来适应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2017年教育部最新推出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中强调,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然而,从本世纪初我国推行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立德树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作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因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的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方式仍倡导以知识本位为原则,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角,力求课堂中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容和涵义的现象。针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笔者认为如今的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亟需寻找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概念和规律的来源、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使他们顺理成章地形成并熟练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一系列“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再现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与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由此,笔者认为开展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方面的研究,是一个有价值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在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分析国内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简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在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后,对教学任务的定义和分类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界定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并扼要介绍了对本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为了了解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现状,笔者自编了学生和教师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角度归纳出现阶段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汇总高中物理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看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密切联系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探索出了一系列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在校外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本研究提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笔者设计了部分教学案例,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提供了两节物理概念和规律课的教学实例,为高中一线物理教师更好地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的最后,笔者对本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反思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陈曦[6](2019)在《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习题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理习题教学是指以解答物理习题为主要形式的一切课内、外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具有形成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等价值。当前,随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新课标的发布,落实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为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带来了新方向。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教育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全面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先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及分析,寻找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接着,针对调查结果,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指导,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探寻改进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相关策略。从形成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习题教学的策略。其中,对形成物理观念的习题教学策略,提出了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注重习题的组合性和互补性三个教学策略。对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习题教学策略,提出了注重习题的挑战性和多变性、注重对解题模型的建立、注重对易错习题的训练、注重用数学工具辅导习题教学四个教学策略。对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习题教学策略,提出了注重对习题探究空间的拓展、注重用探究实验来辅导习题教学、注重对习题教学和解题过程的反思、注重对习题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教学策略。对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习题教学策略,提出了注重强化解题规范、注重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注重在习题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注重对学生解题的激励四个教学策略。随后,运用相关教学策略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最后,分析指出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孙晶晶[7](2020)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学生的智能倾向性特征为依据,研究设计科学恰当的教学策略及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予以实施,分析实际的应用效果。本文总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汇总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课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案的设计。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启示。第三部分是对上海地区初中生智能倾向性的实践调查。调查对象是上海市的两所民办中学和两所公办中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初中生的“优势智能”是音乐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男生的逻辑-数理智能优于女生;女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和音乐智能优于男生;男女生其余智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第四部分主要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策略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着重研究与物理学科联系较为密切的四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性现状,开发相应的物理教学策略。第二板块是基于初中生的八项智能特点,设计高效的物理教学策略。第五部分是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主要设计了两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另一种是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在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教学模式,包括两者的相互渗透方式,渗透意义及实施的具体操作步骤。第六部分以问卷调查、学生的成绩及师生访谈结果为评判依据,分析了第五章两个案例的实施过程及其应用效果,结论显示:两个案例均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学。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收获、不足、改进方案及研究的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四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设计高效的物理教学模式,并予以实施,突破了传统只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的训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了初中物理教学。
肖瑜[8](2019)在《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且针对性强的特点被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难。本文针对新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物理课堂特点,扩展微课的使用范围,从微课的选取、应用等方面分析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得出一个完整的微课教学应用流程,为教师采用微课教学提供可参考性案例。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微课的结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等相关内容。二、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前期调研,得出如今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配合导学案为主,并对微课在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现阶段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三、研读初中物理教材及课程标准,将初中物理微课按照课本栏目、微课作用、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问题等因素进行重新分类,扩展微课使用范围。四、根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得出微课教学设计原则及应用流程。五、根据微课教学设计流程,选取合适的课程设计出微课教学课程案例,并通过案例实施、评价反馈结果分析,证明案例中结构完整的优质微课在课前预习、课后扩展学习、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以及学生兴趣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此证明案例的可行性。六、论文最后根据实践过程总结出一些微课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建议,并对微课在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倪文露[9](2017)在《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出台,“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多元能力”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作为理论与实践联结的重要方法之一,近些年来,案例教学法引起了我国教育学者的强烈关注,该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生活实例带入课堂,理论密切联系实践,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并着重培养学生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能力。同时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也需要物理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机智与编写教学案例的能力,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对案例教学法以及教学设计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理论分析,对案例教学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理论界定,梳理了案例教学法的一般流程,并对相近的教学法进行区分;并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内涵以及常见教学设计的模式。结合教育实习,进行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了解到高中物理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中生对物理案例表现出极大兴趣;(2)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精良;(3)教师教学素质出色;具备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条件。同时也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解决目前高中课堂存在几点问题:(1)学生物理生活化意识有待加强;(2)学生诸多学习习惯有待提高,学习缺乏主动性;(3)师生课堂角色混乱,学生主体性不明;(4)学生课堂有效参与较低,缺乏实质性互动。然后,笔者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教学设计的特点进行整合,创造性的提出了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该流程主要分为三大阶段,分别是:准备工作的设计、课堂实施设计和评价反馈的设计。其中准备工作的设计包括对诸多教学因素的设计分析,例如教学环境的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等;课堂实施的设计主要围绕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案例的呈现、案例的讨论、案例的总结进行展开;评价反馈的设计主要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方面进行。接下来,笔者将本人提出的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流程应用于教学实践。以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章节为例进行了“行星的运动”概念及规律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同时也对“万有引力定律”专题复习课和“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章节习题课进行简要的教学设计与分析。最后,笔者对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对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余乐乐[10](2020)在《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X县农村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精准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之一。随着“互联网+”理念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实现初中物理精准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备受关注,回顾教学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精准不仅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而且是技术革新教学实践的时代呼唤,但是,如果不了解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情况,就不能精准地改善其现状,那么,初中物理的精准教学也将无从谈起,因此,要研究基于精准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对策,就必须先实施调查研究。基于精准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指导,充分地结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本研究从课前、课堂、优化、诊断、追踪与改进教学五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针对X县农村4所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实施了随机抽样调查,使用SPSS软件录入和处理了调查数据,具体结果为信效度检验表明问卷的可信度(克隆巴赫α值为0.896)和效度(KMO值为0.849)都较为良好;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建构的问卷维度与实际调查呈现的维度相一致;差异性比较的研究发现初二年级和女性同学分别在大多数方面显着好于初三和男生的情况,但是学校间不存在显着差异;相关性研究发现初中物理精准教学与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满意度均显着相关;总之,研究表明该调查样本呈现的现状存在三方面主要问题,即整体实施情况亟待提高、各层面实施存在性别和年级的显着差异、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满意度不高,尤其在诊断、反馈、落实、学习方法指导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研究通过调查数据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分析发现,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缺乏技术手段支持数量较大的诊断、反馈等教学工作,第二,教师凭经验的粗放式教学无法落实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第三,应试教学心理使得学习缺乏方法的指导,学生疲于练习造成物理学习兴趣、满意度不高;因而,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学生与教师的访谈,提出了以下可行的对策,首先,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的精准性;其次,通过协同课标、经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质功能落实的精准性;最后,通过转变学习习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活力激发的精准性。除此之外,通过细化和案例设计发现该对策对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能为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反馈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反馈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2)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物理教学离不开数学的支撑 |
1.1.2 物理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要求 |
1.1.3 高考物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概述 |
2.1.1 数学基础是学习物理的必要前提 |
2.1.2 两学科在发展中的相互促进 |
2.2 迁移理论在两学科融合上的体现 |
2.2.1 迁移理论 |
2.2.2 迁移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
2.2.3 迁移理论对学生学习的启示 |
2.3 数学方法概述 |
2.3.1 数学方法 |
2.3.2 数学方法的特点 |
第3章 高一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
3.1 函数法 |
3.2 比例法 |
3.3 极限法 |
3.4 三角法 |
3.4.1 相似三角形法 |
3.4.2 三角函数法 |
3.5 图像法 |
3.5.1 图像分析法 |
3.5.2 函数图像法 |
第4章 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
4.1 学生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4.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4.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1.5 调查结果分析 |
4.2 教师访谈 |
4.2.1 教师访谈的目的 |
4.2.2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4.2.3 教师访谈结果 |
4.3 诊断性测验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情况 |
4.3.1 试卷的编制与实施 |
4.3.2 诊断结果的分析 |
第5章 促进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
5.1 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用困难的原因分析 |
5.1.1 学生层面 |
5.1.2 教师层面 |
5.2 促进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 |
5.2.1 学生应对策略 |
5.2.2 教师应对策略 |
第6章 研究总结 |
6.1 研究的总结 |
6.2 研究的创新 |
6.3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3)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电化”新技术运用于学校教学的时代要求 |
二、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整合的国际趋势 |
三、个人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形成的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 |
一、研究视角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研究现状、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
第一节 研究现状 |
一、关于技术发展对学校教学变革之影响的研究(宏观层面) |
二、关于教师技术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效性之关系的研究(中观层面) |
三、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微观层面) |
第二节 概念解读 |
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及其各构成因子 |
二、教师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 |
三、微课及微课开发 |
第三节 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
一、探索空间 |
二、问题聚焦、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 |
第一节 研究准备 |
一、基本情况 |
二、研究合作者及任务分工 |
三、参与者招募及分组 |
四、前期研究基础 |
五、活动建模 |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手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二、资料收集手段 |
第三节 资料整理、编码与分析方案 |
一、分析单位界定 |
二、编码方案 |
三、资料分析方案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历程 |
第一节 活动的准备(第一阶段) |
一、拟定活动方案 |
二、首次见面,商定活动方案 |
第二节 活动的实施(第二阶段) |
一、第一轮个人访谈 |
二、微课开发循环 |
三、第二轮个人访谈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发现及阐释 |
第一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思想意识的发展 |
一、认识到在物理课堂中整合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二、形成在课堂中主动整合技术的意识 |
三、认识到微课(或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局限性 |
四、认识影响物理课堂中技术整合的因素 |
第二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
一、能够根据教学的境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技术工具 |
二、根据教学境脉调整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策略 |
三、形成对课堂中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
第三节 师范生微课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
一、优化微课设计 |
二、形成对于物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深层理解 |
第四节 TPACK相关因子水平的发展 |
一、学科教学法知识(PCK) |
二、技术教学法知识(TPK) |
三、技术知识(TK)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基本结论 |
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估价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关于研究设计 |
二、对微课开发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 |
三、对研究者本人研究活动的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启示 |
一、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
二、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
三、对教育研究者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后记 |
(4)高中物理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与应用现状 |
3.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 |
3.2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
3.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现状总结 |
第四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4.1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
4.2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五章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高中物理课教学设计及实践 |
5.1 基于电子白板的ITDRM模式教学设计研究 |
5.2 教学设计课例展示 |
5.3 课堂教学的效果调查 |
5.4 实践研究总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学教师电子白板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基于教学实践的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访谈计划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物理概念 |
2.1.2 物理规律 |
2.1.3 教学中的任务 |
2.1.4 任务驱动教学法 |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学习动机理论 |
3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1.1 学生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2 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3.1.3 学生问卷的调查样本与回收情况 |
3.2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3.2.1 第一个维度: 学生物理课的预习情况 |
3.2.2 第二个维度: 学生的学习情况 |
3.2.3 第三个维度: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情况 |
3.2.4 第四个维度: 学生在物理概念、规律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情况 |
3.3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3.1 教师调查问卷的编制 |
3.3.2 教师问卷的调查样本与回收情况 |
3.4 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3.5 调查的总结 |
3.5.1 学生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2 教师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3 学校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4 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看法 |
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4.1 任务的设计 |
4.1.1 任务的设计原则 |
4.1.2 任务的设计流程 |
4.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
4.2.1 概念引入阶段:创设物理情境,呈现概念教学任务 |
4.2.2 概念建立阶段:分析、完成任务,实现概念建构 |
4.2.3 概念应用阶段:以相应类型任务为载体,促进学生强化和巩固物理概念 |
4.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
4.3.1 提出问题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展示物理规律探究任务 |
4.3.2 探索规律阶段:经历探究过程,完成系列任务,建立物理规律 |
4.3.3 运用规律阶段:紧密联系实际,合理设置任务,进行规律应用 |
5 教学案例 |
5.1 《碰撞》教学案例 |
5.2 《动量》教学案例 |
6 结束语 |
6.1 本课题研究的总结 |
6.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现状调查(学生卷) |
附录Ⅱ 关于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习题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对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 |
1.3.2 国内外对物理习题教学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3 物理习题 |
2.1.4 物理习题教学 |
2.1.5 教学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
2.2.2 物理习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
3.1.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1.2 问卷的数据分析 |
3.2 教师访谈调查研究 |
3.2.1 访谈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2.2 访谈的结果及分析 |
3.3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
4.1 形成物理观念的习题教学策略 |
4.1.1 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
4.1.2 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 |
4.1.3 注重习题的组合性和互补性 |
4.2 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习题教学策略 |
4.2.1 注重习题的挑战性和多变性 |
4.2.2 注重对解题模型的建立 |
4.2.3 注重对易错习题的训练 |
4.2.4 注重用数学工具辅导习题教学 |
4.3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习题教学策略 |
4.3.1 注重对习题探究空间的拓展 |
4.3.2 注重用探究实验来辅导习题教学 |
4.3.3 注重对习题教学和解题过程的反思 |
4.3.4 注重对习题教学效果的评价 |
4.4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习题教学策略 |
4.4.1 注重强化解题规范 |
4.4.2 注重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
4.4.3 注重在习题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 |
4.4.4 注重对学生解题的激励 |
第5章 教学案例 |
5.1 《共点力的平衡》习题教学设计 |
5.2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习题教学设计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6.2.1 存在的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
1.1.1 课题的提出背景 |
1.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
2.1.1 多元智能理论的形成背景及产生依据 |
2.1.2 多元智能理论的结构和要点 |
2.1.3 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教育的适应性 |
2.2 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启示 |
第3章 初中生智能倾向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来源 |
3.2 调查对象 |
3.3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测 |
3.4 初中生的多元智能现状整体特征 |
3.5 初中生智能差异性分析 |
3.5.1 性别差异性分析 |
3.5.2 学校差异性分析 |
3.6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
3.7 初中生智能倾向性调查结果的启示 |
第4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
4.1 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析 |
4.1.1 基于语言智能规范物理学术用语 |
4.1.2 基于逻辑-数理智能拓宽物理思维 |
4.1.3 基于空间智能呈现物理图像 |
4.1.4 基于身体-动觉智能发展物理实验教学 |
4.2 多元智能助力初中物理教学 |
4.2.1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促进教学方式多元化 |
4.2.2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促进科学探究深入化 |
4.2.3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师生反思全面化 |
第5章 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
5.1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模式探析 |
5.1.1 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简介 |
5.1.2 两者的渗透方式 |
5.1.3 两者的渗透意义 |
5.2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探析 |
5.2.1 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简介 |
5.2.2 两者的渗透方式 |
5.2.3 两者的渗透意义 |
第6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
6.1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实践研究 |
6.1.1 研究方案 |
6.1.2 实践研究过程 |
6.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2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实践研究 |
6.2.1 研究方案 |
6.2.2 实践研究过程 |
6.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和实施建议 |
7.3 本课题研究的前景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智能倾向性调查问卷 |
附录 B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物理“竞答游戏”实践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 C 教学设计(一) |
附录 D 教学设计(二) |
致谢 |
(8)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研究理论依据 |
第三章 初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分析 |
3.1 初中物理微课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3.2 初中物理微课分类 |
3.3 初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
3.4 初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及实施流程 |
第四章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施 |
4.1 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一一以比热容实验为例 |
4.2 微课在仪器使用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以电流的测量为例 |
4.3 微课在知识应用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以比热容的应用为例 |
4.4 微课在知识拓展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一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从素质教育到课程改革 |
1.1.2 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
1.1.3 案例教学法的提出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案例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教学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案例教学法相关理论 |
2.1.1 案例 |
2.1.2 案例教学法 |
2.1.3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
2.2 教学设计相关理论 |
2.2.1 教学设计 |
2.2.2 教学设计的原则 |
2.2.3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2.3.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2.3.3 信息加工理论 |
2.3.4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2.3.5 交往教学理论 |
第三章 案例教学法可行性与必要性调查研究 |
3.1 调查目的、对象和内容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内容 |
3.2 调查问卷信度及效度分析 |
3.2.1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
3.2.2 调查问卷效度分析 |
3.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1 课前准备 |
3.3.2 课堂教学 |
3.3.3 课后情况 |
3.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3.4.1 学生情况 |
3.4.2 备课情况 |
3.4.3 课堂教学 |
3.4.4 课后情况 |
3.5 基于调查情况下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
3.5.1 案例教学法可行性分析 |
3.5.2 案例教学法必要性分析 |
第四章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流程 |
4.1 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设计 |
4.1.1 教学环境分析 |
4.1.2 教学对象分析 |
4.1.3 教学目标分析 |
4.1.4 教学内容分析 |
4.1.5 教学重难点分析 |
4.2 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设计 |
4.2.1 案例的呈现 |
4.2.2 案例的讨论 |
4.2.3 案例的总结 |
4.3 案例教学的评价反馈设计 |
第五章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行星的运动”一课为例 |
5.1 基于案例教学的“行星的运动”课前准备工作设计 |
5.1.1 教学环境分析 |
5.1.2 教学对象分析 |
5.1.3 教学目标分析 |
5.1.4 教学内容分析 |
5.1.5 教学重难点分析 |
5.2 基于案例教学的“行星的运动”课堂实施设计 |
5.2.1 案例的呈现 |
5.2.2 案例的讨论 |
5.2.3 案例的总结 |
5.2.4 其他课堂设计说明 |
5.3 基于案例教学的“行星的运动”教学评价与反馈设计 |
5.4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万有引力与航天”的教学设计总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设计量表 |
附录二: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访谈提纲 |
附录四: “从毕达哥拉斯到哥白尼”案例阅读材料一 |
附录五: “从第谷到开普勒”案例阅读材料二 |
附录六: “行星的运动”案例报告表 |
附录七: “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课案例材料 |
附录八: “万有引力定律”习题课案例材料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X县农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精准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 |
2.“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实践呼唤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初中物理教学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精准教学的内涵 |
2.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
3.对国外精准教学研究的整体评述 |
(三)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精准教学的内涵 |
2.精准教学工具的研究 |
3.精准教学模式的研究 |
4.精准教学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
5.对国内精准教学研究的整体评述 |
三、理论基础 |
(一)教学最优化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四、精准教学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与描述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工具设计 |
(二)调查问卷实施 |
(三)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1.问卷的信度 |
2.问卷的效度 |
(四)现状的统计描述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整体现状的统计描述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各层面现状的统计描述 |
(五)现状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性别差异比较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年级差异比较 |
3.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学校差异比较 |
(六)现状的统计相关性分析 |
1.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相关性分析 |
2.初中生物理学习满意度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的相关性分析 |
(七)本部分小结 |
五、精准教学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现状整体与各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整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各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二)现状存在显着差异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性别显着差异的问题及原因 |
2.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年级显着差异的问题及原因 |
(三)现状存在显着相关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1.物理学习兴趣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显着相关的问题及原因 |
2.物理学习满意度与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存在显着相关的问题及原因 |
(四)本部分小结 |
六、基于精准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对策 |
(一)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的精准性 |
1.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教学平台智能诊断初中物理教学提升整体的精准性 |
2.运用智能手机及其软件充分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细节的精准性 |
3.与常用办公软件的有效融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精准性 |
(二)协同课标与经验作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功能落实的精准性 |
1.通过教学设计精准落实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
2.通过规范设计教学评价的量表精准落实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
(三)转变学习习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活力激发的精准性 |
1.转变学习方式:从“机械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
2.转变“苦练”战术:假阅万卷书,真学一案例 |
3.转变“苦学”思维: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
4.转变“效益最大化”观念:用“个性学习”弥补“集体性学习”缺陷 |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反馈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数学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宋帅颖. 河南大学, 2019(01)
- [3]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D]. 马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4]高中物理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 王青青. 宁夏大学, 2019(02)
- [5]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梦馨. 扬州大学, 2019(02)
- [6]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习题教学策略研究[D]. 陈曦.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研究[D]. 孙晶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基于微课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研究[D]. 肖瑜. 宁夏大学, 2019(02)
- [9]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倪文露. 扬州大学, 2017(01)
- [10]初中物理精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X县农村学校为例[D]. 余乐乐.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