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宁地区粮食储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品洁[1](2021)在《徐州粮食储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孙永昌[2](2020)在《临沂市成品粮储备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临沂市成品粮储备是稳定临沂市粮食价格、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储备。自2017年4月在临沂实施以来,针对成品粮储备的法律法规不断地建立健全,储备的政策制定部门、监督部门、代储企业探索实现了一系列的储备执行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较好的社会反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依然会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何做好成品粮储备,发挥成品粮储备应有的效果,是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必要的环节,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特别是储备安全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借鉴公共管理理论,对临沂市成品粮储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主要借鉴国家安全理论、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和政府机构改革理论,运用系统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缺位与越位,监督部门的失位,代储企业的不当位,以及机构改革储备关系变化后产生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成果有两个:一是用系统分析法分析了临沂市成品粮储备问题全貌,找出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缺位和越位的核心问题。二是系统地研究临沂市成品品粮储备问题,借鉴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经验和不同地市成品粮储备经验,从成品粮储备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监管工作、轮换机制、市场化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为临沂市成品粮储备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参考。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利用系统分析法对临沂市成品粮储备过程研究,以此引起学者对我国成品粮储备领域的问题研究。
张念[3](2020)在《我国稻谷收储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稻谷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之一。当前,我国稻谷供给格局已经从紧平衡转化为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稻谷库存数量多,且稻谷下游产业链条短、消费弹性小,是现阶段消化库存的重点以及难点。由于供需结构等问题,我国每年还要进口数百万吨的进口大米,这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稻谷库存量高的状况。要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对稻谷收储制度进行完善。因此,对稻谷收储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系统探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目前现行的稻谷收储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国内理论界对稻谷收储制度实施状况进行系统性研究不够,研究方法上多以定性分析为主。为此,本研究拟从政策分析视角,沿着“稻谷收储制度的演变过程”→“现有稻谷收储制度实施的成效”→“稻谷收储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提升稻谷收储制度的实施成效”这一思路展开研究,结合统计数据,对稻谷收储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稻谷收储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一是研究视角新颖。从政策分析视角,本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稻谷价格支持政策和收储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政策的发展历程、实施和效果的分析,提出我国现行的稻谷收储制度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稻谷收储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二是研究的方法较为得当。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国内稻谷收储制度实施的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近年来稻谷的收购价格、种植面积、产量等,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政策改革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刘奇峰[4](2020)在《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既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亦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不仅关联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更是国家安全、和谐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而各级政府都尤为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出台了种种粮食安全管理政策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地方政府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而实施的管理策略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广泛研究国内外粮食安全概念、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安全评价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J省B县在粮食安全管理方面施行的政策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梳理,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从供给侧、获得性、平稳性、持续性四个方面对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了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策略在“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粮食流通管理、粮食供需管理”等重点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粮食安全管理水平先进国家和国内粮食安全发展先进的市、县的经验,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经济安全理论、产业安全理论和公共产品相关理论,从改进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加强粮食质量管理、整合仓储设施布局、拓展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强化粮食安全理念等5个方面提出提高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水平策略。
张静[5](2020)在《县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以B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具有多重属性,既是人类生存必需品,也是特殊性商品,同时又是影响一国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物资。粮食安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粮食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极大重视。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粮食事业做出了很多新的论断,习总书记指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粮食安全涉及到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储备,粮食监管,粮食应急等方方面面,涉及农业、粮食、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是各级政府都要面对的问题。B县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粮食主产区,是产粮大县,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建设,打造出了国家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县、省级粮食生产先进县等县域名片。B县粮食储备库是县属国有粮食企业,仓储容量大,仓储条件良好,存储着国家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托市”小麦、省级储备小麦和各种商品粮。B县在近几年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排名靠前。该县粮食安全保障和粮食储备建设各项工作在整个河北地区具有较强代表性。因此,本文把B县粮食安全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借鉴其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本地区保障粮食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本文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保障B县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调控效能和质量监管水平,同时也为其他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加强粮食调控和监管、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借鉴和启发。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粮食安全、粮食流通、粮食调控和监管等概念以及公共产品理论、宏观调控理论、政府职能理论等理论,为全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研究等方式分析总结了河北省B县在保障粮食安全上的现状,从粮食面积下降、没有建立县级储备粮、粮食监管不足、粮食立法缺位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B县实际情况,从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加快推进粮食保障立法、充实粮食监管力量、完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公众粮食安全意识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汪慧娟[6](2020)在《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粮食是一种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种特殊商品。粮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全稳定、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战略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方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点。粮食流通把种粮农民、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市场监管部门连接在一起,与生产消费、国内外需求密切相关。粮食流通政策如何执行和执行效果对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管控粮食价格、调整收储结构、保证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对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的研究,不断完善粮食流通政策,增强对政策执行的支持,进而提高执行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连云港市地处江苏最北部,是省内的粮食主产区。在粮食流通方面,与国内山东、河南、广州、黑龙江等多地发生购销关系;具有粮食集散地,通过专班专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有贸易往来。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的好坏,对本地外地国内国际之间的粮食贸易都有影响。本文对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现状进行阐述,在认识取得现有成果时,也分析了当前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粮食工作的地位与作用、粮食流通政策自身、政策执行部门与执行人员、政策执行资源、以及机构改革之后粮食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增强政府和部门对粮食工作的重视,结合实际对政策进行完善细化,提高粮食流通政策执行力、增强政策执行支持等建议,从而推动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效果实现提高。在新形势下,解决好粮食流通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关注粮食工作本身,还要重视外部环境和条件,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政企之间的联系,不断完善政策,坚决执行好政策,弥补市场作用的不足,由政府适当干预,引导粮食市场健康运行。论文有图3幅,表4个,参考文献70篇。
项镒铭[7](2020)在《J省储备粮食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粮食是任何国家不可或缺的经济物资和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安全和国家社会安定团结,越来越受到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和拥有14.5亿民众的人口大国,储粮备荒是长期以来保障人民口粮存续的实践经验。在我国粮食储备中,政府储备粮占有了绝对的调控优势,在平衡全国粮食总供需,维持粮价平稳,应对突发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2020年我国爆发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在暂停全市生产活动、“封城”全力战疫的市场失灵条件下,我国政府借助粮食储备进行的宏观调控就发挥了确保武汉市人民口粮基本供给的重要作用。J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农业大省,其储备粮食管理的水平是处于全国前列的。然而,由于我国整体粮食储备体系不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到位,粮食流通市场发育不健全,粮食相关法规建设不齐备等多方面的原因,J省的粮食储备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储粮制度建设不足、人才建设不足、协同管理效率不高、管理人员年龄断档等问题,J省的粮食安全仍有隐患。因此,开展对J省储备粮食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J省储备粮食管理优化、保障J省粮食安全,进而对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公共安全理论、协同治理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内外在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储备粮食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解,对储备粮食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其次以政府储备粮食的公共属性为切入点,通过分析J省粮食储备库及储备粮食管理现状,发现J省储备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J省储备粮食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推进政府储粮体制的深化改革;不断深化国企改革,整合粮库现有资源;加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盘活空置仓容;尝试推行内部扁平化管理;推广储粮新仓型、新技术、新设备;重视人才驱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提高人才待遇;强化储备粮管理外部宣传,找准储备粮管理内部功能定位;创新部门协同管理新模式。
刘宇杰[8](2020)在《告别饥荒 ——饥荒成因与应对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说明自古以来,饥荒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影随形,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倒退,甚至导致王朝的兴替和政权的更迭。探究饥荒的原因和如何避免饥荒悲剧重演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饥荒的发生是天灾还是人祸?什么样的天灾和人祸导致了饥荒?我们如何才能最终告别饥荒?本文将通过对农业生产与分配、饥荒概念的辨析、饥荒类型的划分、影响饥荒的主要因素分析、告别饥荒的对策等内容的研究来回答上述一系列的问题,对未来从根本上消除产生饥荒的土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理论探究和史料分析,本文首先对马尔萨斯、阿马蒂亚·森的饥荒理论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对我国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饥荒类型的划分提供逻辑的起点和分析的起点。其次,依据农业生产与分配、两极世界理论把饥荒划分为传统农业时期的饥荒、土地贡税殖民时期的饥荒以及现代农业时期的饥荒,并从实证或案例的角度对上述三个类型的饥荒分别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再者,对现代社会影响饥荒主要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概括,提出应急和形成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拨开附加在饥荒概念上的重重迷雾,影响饥荒的核心要素是国家或地区以及个人粮食的极度短缺,至于饥饿乃至死亡,则是粮食极度短缺的影响和严重后果。(2)饥荒实质是农业生产与分配的危机,这种危机直接或间接造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粮食供应的短缺以及微观上个人或家庭的粮食极度短缺。(3)对影响饥荒主要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水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粮食等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分配不公带来的极端贫困使下层人民很容易陷入饥荒;战争或武装冲突严重破坏农业的生产与分配,制造难民,使民众陷入缺粮的境地。(4)二战后,自然灾害、极端贫困、战争或武装冲突等因素对饥荒的影响或者在下降或者在削弱,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等农产品的供给超过人口的增长,今后更多要考虑全球粮食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本文认为应对饥荒既要考虑早期预警、平抑粮价、赈济灾民等应急措施,也要考虑形成确保粮食安全、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惩治饥荒制造者等长效机制,使人类彻底告别饥荒。
张泽群[9](2020)在《黑龙江省粮食收储政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关键农产品有效供给”战略要求,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关系着国计民生,而粮食收储政策是国家对其实施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最有效的政策手段。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收储政策,并陆续出台了多方支持粮食收储的配套政策,2018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趋向的粮食收储政策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以去库存和市场化改革为重要内容的粮食收储制度得到长足发展,在取得了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其中粮食收储价格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粮食产量,充盈了粮库,但也带来了收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财政补贴政策针对主要大型粮食产区的作用效果十分显着,但对于局部、个体农户的小型生产者来说仍体现不出政策的普惠性;针对粮食科技政策在科技储粮方面虽有所推进,但整体水平发展缓慢,部分地区仍处于旧生产模式,粮储损耗率高;随着粮食去库存工作的不断推进,“转圈粮”等问题不断凸显,国家在粮食收储监管政策上还存在一定不足。黑龙江省作为粮食生产主产区在推进粮食收储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提高对粮食收储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必要时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从而推动辖区粮食收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粮食收储政策的概念入手,综合运用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均衡价格理论、农业弱质理论,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收储政策的现状,揭示了黑龙江省粮食收储存在着价格政策调整不科学、财政补贴政策结构不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不完备、监管政策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并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法,借鉴美国、日本、韩国在粮食管理政策方面的经验,以及国内山东、福建、浙江省的先进政策经验,并结合目前省内粮食收储政策的客观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价格市场化政策改革、完善粮食收储政策结构体系、充分平衡政策相关利益关系;建立粮食补贴标准市场化机制、加强财政结构性政策调整、建立粮食财政补贴双挂钩制度;加强粮食收储提质增效政策导向作用、建设高技术粮食服务体系、建立新型粮食科技推广机制;完善粮食收储法治监管体系、加强粮食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建设监管检测风险管控制度等加强黑龙江省粮食收储的政策建议。
毋华平[10](2020)在《粮食安全视域下的地方储备粮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阎良区为例》文中提出粮食不但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源,而且也是关乎国家发展及安全问题的战略性物质,粮食安全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会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平稳与安全。对于政府来说,应注重强化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的构建,增大对于储备粮的监督和管理,尽可能降低粮食供应不足带来的风险,构建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而落实粮食储备相关任务,必须要强化粮食储备监管,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阎良区储备粮监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共物品管理等相关理论,探究粮食安全监管等相关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法、调查法、文献法与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当前地方储备粮监管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发现其暴露出储备粮规模不当、粮食质量监督管理达不到国家标准、储备粮轮换效益难以保障、储备粮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储备粮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是粮食储备投入不足、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不完善、轮换机制不健全、储备粮静态管理不规范、监管执法力量薄弱、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原因,本文提出地方储备粮安全监管要从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优化粮食储备规模、不断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加强储备粮科学轮换、推进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强化储备粮监管力度、完善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努力,真正达到储备粮安全管理的目标。
二、西宁地区粮食储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宁地区粮食储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临沂市成品粮储备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成品粮储备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成品粮储备概念 |
2.2 临沂市成品粮储备各相关单位 |
2.3 临沂市成品粮储备的操作流程 |
2.3.1 政策制定依据 |
2.3.2 储备流程 |
2.4 研究成品粮储备的理论基础 |
2.4.1 国家安全理论 |
2.4.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论 |
2.4.3 行政机构改革理论 |
第三章 临沂市成品粮储备现状 |
3.1 成品粮储备现行政策 |
3.1.1 临沂市成品粮储备量及价格的确定 |
3.1.2 成品粮储备监督单位及代储企业的选定 |
3.1.3 成品粮储备的合同签订及费用拨付 |
3.2 成品粮监督及企业代储现状 |
3.2.1 成品粮储备的监督方案及实施过程 |
3.2.2 成品粮储备企业代储现状 |
3.3 机构改革后成品粮储备主体关系的变化 |
3.4 临沂市成品粮储备取得的成绩 |
第四章 临沂市成品粮储备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临沂市成品粮储备的问题 |
4.1.1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缺位与越位 |
4.1.2 监督部门的失位 |
4.1.3 代储企业不当位 |
4.1.4 机构改革导致成品粮储备程序复杂化 |
4.2 临沂市成品粮储备问题的原因 |
4.2.1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惯性思维 |
4.2.2 监督部门效率低不专业 |
4.2.3 代储企业缺乏政策认识和安全储备意识 |
4.2.4 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五章 粮食储备相关经验 |
5.1 原粮储备体系相关经验 |
5.1.1 原粮政府储备经验 |
5.1.2 企业和农户储备经验 |
5.2 我国部分城市成品粮储备经验 |
5.2.1 杭州市“补贴式”多方监督成品粮储备 |
5.2.2 哈尔滨市公开招标式成品粮储备 |
5.2.3 兰州市“贷款式”自检测成品粮储备 |
第六章 完善临沂市成品粮储备的对策 |
6.1 完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的统一管理机制 |
6.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1.2 完善成品粮储备政策 |
6.1.3 完善成品粮储备监督管理流程 |
6.1.4 调动代储企业的积极性和竞争性 |
6.1.5 创建成品粮储备三方协调联席会议 |
6.2 建立成品粮储备科学的激励机制 |
6.2.1 提高政府补贴 |
6.2.2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
6.2.3 建立市级优秀代储企业库 |
6.3 加强成品粮储备的监管工作 |
6.3.1 创新监管方式 |
6.3.2 引入第三方监督 |
6.3.3 加大处罚力度 |
6.4 调整成品粮储备轮换机制 |
6.4.1 变换企业轮换机制 |
6.4.2 考虑成品粮储备季节性轮换 |
6.4.3 调整成品粮储备品种轮换 |
6.5 推进成品粮储备市场化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条例政策文件类 |
三、论文类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
(3)我国稻谷收储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我国稻谷价格支持政策和收储制度的演变 |
2.1 粮食价格政策的演变 |
2.1.1 实施统购统销政策 |
2.1.2 实施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 |
2.1.3 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 |
2.2 我国稻谷收储制度的变迁 |
2.2.1 稻谷价格全面保护阶段 |
2.2.2 稻谷价格选择保护阶段 |
2.2.3 稻谷价格重点保护阶段 |
第3章 我国稻谷收储制度实施的成效分析 |
3.1 当前稻谷收储制度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
3.2 稻谷收储制度实施所取得的成效 |
3.2.1 促进稻谷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
3.2.2 稳定我国稻谷市场价格 |
3.2.3 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
3.2.4 保障优质粮进入国家粮库 |
第4章 稻谷收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稻谷收储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市场调节功能弱化 |
4.1.2 收购库点不足仓容压力大 |
4.1.3 保管难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
4.1.4 不利于推广优质稻品种 |
4.2 稻谷收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中央和地方在粮食收储中的职责不分 |
4.2.2 市县一级政企不分问题突出 |
4.2.3 政策过程中存在统筹协调不畅 |
4.2.4 市场化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传导不畅 |
第5章 稻谷收储制度实施成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
5.1 科学完善稻谷收购储备政策 |
5.1.1 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
5.1.2 完善稻谷储备政策 |
5.2 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
5.2.1 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
5.2.2 积极开展产销合作 |
5.2.3 强化企业的融资能力 |
5.3 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
5.4 推广稻谷品质优质化发展 |
5.4.1 提倡优质优价 |
5.4.2 发展订单农业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概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粮食安全 |
2.1.2 粮食安全管理策略 |
2.1.3 粮食安全等级 |
2.1.4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经济学理论 |
2.2.2 经济安全理论 |
2.2.3 产业安全理论 |
2.2.4 公共产品理论 |
第三章 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
3.1 粮食安全管理状况 |
3.1.1 粮食生产安全状况 |
3.1.2 粮食供需管理情况 |
3.1.3 粮食流通管理情况 |
3.1.4 粮食储备管理情况 |
3.1.5 粮食安全管理政策情况 |
3.2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的粮食安全管理评价实证分析 |
3.3 生产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
3.3.1 耕地保护水平不高 |
3.3.2 粮食生产科技基础设施薄弱 |
3.3.3 粮食补贴政策种类少 |
3.3.4 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能力不强 |
3.4 供需安全管理 |
3.4.1 粮食消费的结构矛盾突出 |
3.4.2 粮食质量监管水平低 |
3.5 储备安全管理 |
3.5.1 粮食储备库点规划布局不合理 |
3.5.2 县级粮食储备规模不到位 |
3.6 流通安全管理 |
3.6.1 粮油供应网络建设水平不高 |
3.6.2 粮食产业支持力度不够 |
3.6.3 粮食交易市场化水平低 |
3.6.4 粮食物流体系发展缓慢 |
第四章 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
4.1 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
4.2 区域自身资源劣势 |
4.3 人力资源匮乏 |
4.4 粮食产业经济内生动力不足 |
4.5 粮食安全改进政策施行压力较大 |
第五章 国内外在粮食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 |
5.1 西方国家粮食安全管理政策案例 |
5.1.1 美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 |
5.1.2 新西兰的农业改革和科技创新 |
5.2 东方国家粮食安全管理政策案例 |
5.2.1 新加坡的立体食品生产科技 |
5.2.2 日本的立法保障粮食安全 |
5.3 国内粮食安全管理尖端市县 |
5.3.1 苏州的国家级示范粮安工程 |
5.3.2 宝应的国粮企改革 |
第六章 提高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6.1 改进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
6.1.1 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 |
6.1.2 发挥农业科技的引领作用 |
6.1.3 改进粮食生产补贴政策 |
6.1.4 发展新型粮食经营主体 |
6.2 加强粮食质量管理 |
6.2.1 健全粮食调控机制 |
6.2.2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
6.3 整合仓储设施布局 |
6.3.1 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 |
6.3.2 创新地方粮食储备机制 |
6.4 拓展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 |
6.4.1 建设一体化粮食供应链 |
6.4.2 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
6.4.3 构建多层次粮食市场体系 |
6.4.4 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 |
6.5 强化粮食安全理念 |
6.5.1 强化区域粮食安全理念 |
6.5.2 建立粮食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
6.5.3 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县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以B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查阅法 |
1.3.2 调查研究法 |
1.3.3 系统分析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粮食安全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粮食安全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政府职能理论 |
2.2.3 宏观调控理论 |
第三章 B县保障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
3.1 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
3.1.1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
3.1.2 粮食单产稳定增长 |
3.1.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3.1.4 耕地质量不断提升 |
3.1.5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
3.1.6 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完善 |
3.1.7 稳定的财政投入 |
3.2 粮食调控体系不断健全 |
3.2.1 落实粮食政策,保护种粮积极性 |
3.2.2 落实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
3.2.3 形成粮食价格监测体系 |
3.3 储备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
3.3.1 安全生产、安全储粮有序运行 |
3.3.2 政策性粮食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 |
3.3.3 粮食质量安全指标符合规定 |
3.4 示范引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建设 |
3.4.1 抓组织领导,完善监管体系 |
3.4.2 抓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
3.4.3 抓关键环节,履行执法职责 |
3.4.4 创新监管举措 |
3.4.5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
3.4.6 行政执法体制不断健全 |
3.5 粮食储备能力不断增强 |
3.5.1 “危仓老库”维修改造 |
3.5.2 粮食仓储设施项目 |
3.5.3 积极申报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 |
3.5.4 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圆满结束 |
3.6 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
3.6.1 建立粮食应急监测预警机制 |
3.6.2 健全粮油供应网络 |
3.6.3 完善粮食应急预案 |
3.6.4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
第四章 B县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存在问题 |
4.1 耕地面积减少 |
4.2 缺乏县级粮食储备 |
4.3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地位边缘化 |
4.4 粮食专业人才短缺 |
4.5 公众粮食安全意识淡薄 |
4.6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薄弱 |
第五章 B县粮食安全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城镇化发展的冲击 |
5.2 粮食部门行政职能弱化 |
5.3 粮食法律体系不完善 |
5.4 财政资金紧张 |
第六章 提升县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水平的对策 |
6.1 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
6.1.1 严守耕地数量和质量 |
6.1.2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6.1.3 调整粮食生产结构 |
6.1.4 坚持科技兴粮 |
6.1.5 坚持人才兴粮 |
6.2 加快粮食立法进程 |
6.3 完善粮食监管体系 |
6.4 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及应急管理 |
6.4.1 建立县级粮食储备 |
6.4.2 建立成品粮油储备 |
6.4.3 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 |
6.5 宣传粮食安全意识 |
6.6 做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
6.7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2 粮食流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政策执行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的阐述 |
2.2 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和理论基础 |
2.3 粮食流通政策执行问题特性 |
2.4 影响粮食流通政策执行因素的理论分析 |
3 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情况与存在问题 |
3.1 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情况 |
3.2 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
3.3 粮食流通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情况及启示 |
4.1 国外粮食流通政策及执行情况 |
4.2 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经验总结 |
4.3 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对我国流通政策执行的启示 |
5 提高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效果的对策 |
5.1 提高地方政府对粮食工作的重视程度 |
5.2 强化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
5.3 细化本地粮食流通政策实施细则 |
5.4 处理好机构改革后续问题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J省储备粮食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标、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4.4 比较研究法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存在的不足 |
2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2.1 相关的概念界定 |
2.1.1 粮食安全 |
2.1.2 储备粮食 |
2.1.3 储备粮食管理 |
2.1.4 政府储备粮食的公共属性 |
2.1.5 政府储备粮食管理的特点 |
2.2 相关的基础理论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公共安全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3 J省粮食储备库及储备粮食管理现状 |
3.1 J省16家国家粮食储备库概况 |
3.2 J省16家国家粮食储备库调研分析 |
3.2.1 J省16家国家粮食储备库管理一线人员问卷调查 |
3.2.2 J省居民储备粮食认知情况问卷调查 |
3.2.3 J省16家国家粮食储备库管理情况调研 |
3.2.4 通过调研发现储备粮库存在8个方面的储粮风险 |
3.3 J省储备粮食管理现状 |
3.3.1 储粮管理构架 |
3.3.2 储粮管理制度 |
3.3.3 粮库数量规模 |
3.3.4 仓储设施配套 |
3.3.5 管理平台构建 |
3.3.6 先进技术运用 |
3.3.7人才管理队伍 |
3.3.8 社会宣传引导 |
3.3.9 部门协同管理 |
4 J省储备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政府储粮制度建设不足 |
4.2 部分粮库规模增长受限 |
4.3 仓储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
4.4 平台协同管理效率不高 |
4.5 新技术推广运用较滞后 |
4.6 储备粮人才管理不到位 |
4.7 社会宣传引领力量微弱 |
4.8 部门协同管理流程繁杂 |
5 J省储备粮食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5.1 事权重叠导致制度模糊 |
5.2 资金短缺限制粮库规模 |
5.3 转型缓慢拉低仓储配套 |
5.4 方法陈旧拖慢平台效率 |
5.5 仓房老旧滞缓技术推广 |
5.6 观念落后制约人才管理 |
5.7 宣传缺失阻碍公众认知 |
5.8 管理不畅影响协同成效 |
6 J省储备粮食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推进政府储粮体制的深化改革 |
6.2 不断深化国企改革,整合粮库现有资源 |
6.3 加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盘活空置仓容 |
6.4 尝试推行内部扁平化管理 |
6.5 推广储粮新仓型、新技术、新设备 |
6.6 重视人才驱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提高人才待遇 |
6.7 强化储备粮管理外部宣传,找准储备粮管理内部功能定位 |
6.8 创新部门协同管理新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告别饥荒 ——饥荒成因与应对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评论 |
第一节 古典主义的饥荒理论 |
第二节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 |
第三节 中国学者的研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饥荒的概念及类型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定义 |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与分配 |
第三节 饥荒类型的划分 |
第四节 研究方法的讨论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传统农业时期的中国饥荒 |
第一节 历代自然灾害对饥荒的影响 |
第二节 应急的救荒政策 |
第三节 治本的救荒政策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传统农业时期的日本饥荒 |
第一节 日本农民沉重的租税负担 |
第二节 商业、高利贷资本的成长与贫困问题的加深 |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三大饥荒 |
第四节 德川幕府的饥荒对策及其绩效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土地贡税殖民时期的饥荒 |
第一节 英国对爱尔兰和印度的殖民政策 |
第二节 1845年的爱尔兰饥荒原因分析 |
第三节 1943年的孟加拉饥荒原因分析 |
第四节 英国殖民政策的区域差异性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现代农业时期的非洲饥荒 |
第一节 战争与饥荒的关系 |
第二节 索马里内战和2011年饥荒 |
第三节 南苏丹内战和饥荒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影响饥荒的主要因素变化分析 |
第一节 导致饥荒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农业防灾减灾 |
第三节 粮食安全和脱贫的政策 |
第四节 战争或武装冲突受到抑制 |
第五节 民间救济和节粮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9)黑龙江省粮食收储政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简析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4.1 技术路线 |
1.4.2 创新点 |
2 粮食收储政策的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粮食收储的含义 |
2.1.2 粮食安全的含义 |
2.1.3 粮食收储政策的基本概念 |
2.2 粮食收储政策的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
2.2.2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 |
2.2.3 均衡价格理论 |
2.2.4 农业弱质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粮食收储政策及问题分析 |
3.1 粮食收储的总体概况 |
3.1.1 粮食种植结构概况 |
3.1.2 粮食种植产量概况 |
3.1.3 粮食收储库存概况 |
3.2 粮食收储的政策内容 |
3.2.1 粮食收储的价格激励政策 |
3.2.2 粮食收储的财政补贴政策 |
3.2.3 粮食收储的科技支持政策 |
3.2.4 粮食收储的监督管理政策 |
3.3 粮食收储政策存在的问题 |
3.3.1 粮食收储价格政策调整不科学 |
3.3.2 粮食收储补贴政策结构不完善 |
3.3.3 粮食收储科技政策体系不完备 |
3.3.4 粮食收储监管政策制度不健全 |
3.4 粮食收储政策问题成因分析 |
3.4.1 价格政策调整缺乏时效性 |
3.4.2 财政补贴资金利用率不高 |
3.4.3 科技政策支持范围有限 |
3.4.4 收储监管政策存在滞后性 |
3.5 本章小结 |
4 国内外粮食收储政策的经验与借鉴 |
4.1 国外粮食收储政策的经验 |
4.1.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注重粮食科技及价格政策 |
4.1.2 日本北海道强调多样化财政资金支持政策 |
4.1.3 韩国全罗道实行特定品种价格及补贴政策 |
4.2 国内粮食收储政策制定的经验 |
4.2.1 山东省建立全面粮食管理责任机制 |
4.2.2 福建省严格遵循农业补贴管理政策 |
4.2.3 浙江省强化科技政策推动粮食发展 |
4.3 国内外粮食收储政策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
4.3.1 增强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力度 |
4.3.2 健全科学储粮技术体系 |
4.3.3 优化收储政策结构调整 |
4.3.4 健全粮食收储法律体系 |
4.4 本章小结 |
5 完善黑龙江省粮食收储政策的建议 |
5.1 加强粮食收储价格政策导向作用 |
5.1.1 积极推进价格市场化政策改革 |
5.1.2 完善粮食收储政策结构体系 |
5.1.3 充分平衡政策相关利益关系 |
5.2 提升粮食收储财政补贴政策效益 |
5.2.1 建立粮食补贴标准市场化机制 |
5.2.2 加强财政结构性政策调整 |
5.2.3 建立粮食财政补贴双挂钩制度 |
5.3 增强粮食收储科技政策倾斜力度 |
5.3.1 加强粮食收储提质增效政策导向作用 |
5.3.2 建设高技术粮食收储服务体系 |
5.3.3 建立新型粮食收储科技推广机制 |
5.4 加强粮食收储监督管理政策效应 |
5.4.1 完善粮食收储法治监管体系 |
5.4.2 加强粮食安全监管责任机制 |
5.4.3 建设监管检测风险管控制度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粮食安全视域下的地方储备粮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阎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 |
2.国内研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本文的创新点 |
2.本文的不足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粮食安全 |
2.地方储备粮 |
3.储备粮监管 |
(二)理论依据 |
1.公共物品理论 |
2.宏观调控理论 |
3.战略管理理论 |
二、地方储备粮监管一般分析 |
(一)地方储备粮监管主体 |
(二)监督检查对象 |
(三)监督检查内容 |
1.储备粮规模情况 |
2.粮食质量安全情况 |
3.储备粮动态轮换情况 |
4.储备粮静态管理情况 |
(四)监督检查方式 |
(五)监督检查处理 |
三、阎良区储备粮监管现状 |
(一)阎良区储备粮总体概况 |
1.粮食储备基本情况 |
2.阎良区粮食行政部门组织架构 |
(二)阎良区储备粮监管工作基本运行 |
1.制定储备粮监管相关制度 |
2.初步建立储备粮监管体系 |
3.开展储备粮规范化检查 |
4.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不断完善 |
四、阎良区储备粮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1.储备粮规模不合理 |
2.粮食质量监管不达标 |
3.储备粮轮换效益难以保障 |
4.储备粮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
5.储备粮监督力度不够 |
6.行政执法过于笼统 |
(二)原因分析 |
1.粮食储备投入不足 |
2.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不完善 |
3.轮换机制不健全 |
4.储备粮静态管理不规范 |
5.监管执法力量薄弱 |
6.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 |
五、国内其他地方储备粮监管经验借鉴 |
(一)国内其他省市储备粮监管实践 |
1.山西省储备粮监管 |
2.广东省储备粮监管 |
3.安徽省储备粮监管 |
4.杭州市储备粮监管 |
(二)经验借鉴 |
六、加强地方储备粮监管工作的对策 |
(一)实现粮食储备规模科学化 |
1.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
2.科学确定储备粮规模 |
(二)加强储备粮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
1.加强粮食检验监测基础建设 |
2.加强地方质检机构的建设 |
(三)实施储备粮科学轮换 |
1.适时缩短轮换期限 |
2.创新储备粮轮换方式 |
3.建立轮换风险基金 |
(四)推进储备粮信息化管理 |
1.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
2.加强构建监控局域网 |
(五)强化储备粮监管力度 |
1.完善粮食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 |
2.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 |
3.发挥地方储备粮监管合力 |
(六)完善监管相关政策法规 |
1.赋予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处罚权 |
2.建立地方储备粮监管工作的新机制 |
3.健全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 |
4.建立常态化储备粮质量检测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西宁地区粮食储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州粮食储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品洁.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临沂市成品粮储备管理问题研究[D]. 孙永昌. 山东大学, 2020(02)
- [3]我国稻谷收储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念.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5)
- [4]J省B县粮食安全管理策略研究[D]. 刘奇峰. 苏州大学, 2020(03)
- [5]县级政府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以B县为例[D]. 张静. 河北大学, 2020(08)
- [6]连云港市粮食流通政策执行研究[D]. 汪慧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7]J省储备粮食管理问题研究[D]. 项镒铭. 扬州大学, 2020(05)
- [8]告别饥荒 ——饥荒成因与应对的历史考察[D]. 刘宇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9]黑龙江省粮食收储政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泽群.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 [10]粮食安全视域下的地方储备粮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阎良区为例[D]. 毋华平. 长安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