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41例多发伤死亡谈战伤的早期救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张连阳[1](2021)在《简明损伤定级/损伤严重度评分的研究进展与误用解析》文中研究表明创伤评分、创伤登记和创伤数据库建设是创伤中心质量改进的基石。简明损伤定级(AIS)/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自2008年起被各国用作创伤中心评审的依据,现已发展为全球公认的创伤评分系统。笔者介绍自1971年以来发布的9个版本AIS中代码数量和分值设定的变化,以及近年来AIS/ISS评分体系的应用效果,并结合临床多发伤患者,分析AIS/ISS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错误。我国创伤登记和数据库建设的重点不是提出新的创伤评分,而应是先正确、准确地应用AIS/ISS。
张思森,岳茂兴,王立样[2](2020)在《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性休克与心搏骤停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12月出现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 nCoV)所引起的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 19)患者,通过对患者样本进行无偏测序,首次发现了以前未知的β冠状病毒[1]。有证据表明[2],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在亲密接触者之间已经发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粪- 口等途径传播[3]。
郑林辉[3](2020)在《整合医学主导下的急救中心创建对江西地区急性创伤性疾病救治效果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我院在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前与创建后创伤患者救治效果,探寻创伤救治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为改善创伤救治体系和优化流程提供参考依据,为急诊创伤中心的建立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急性创伤住院和在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创伤急救中心成立为分界点(2019年2月),将患者分为创伤中心创建前组(创建前组)与创伤中心创建后组(创建后组)。创伤中心创建前创伤患者救治流程模式为会诊模式。创伤中心创建后创伤患者救治模式为一体化急救模式。1.观察两组因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月份、创伤类型、住院天数、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以及入住ICU患者的APACHE II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以及死亡人数。2.观察两组在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的年龄、性别、抢救室治疗时间、创伤类型、需要急诊手术患者人数、ISS>16分重伤患者人数、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人数、需即刻输血的患者人数、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准备时间、输血准备时间、影像学检查准备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以及在抢救室死亡人数。3.并分别对因腹部创伤为主要诊断的住院患者和抢救室救治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ISS评分、腹部创伤类型、手术类型及死亡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根据纳入标准,创建前组共有6007例因急性创伤住院患者,创建后组共有6227例因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月份、创伤类型、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进入ICU进行救治的住院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创建前组患者中有521例患者进入ICU进行救治,创建后组有607例患者进入ICU进行救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ISS评分APACHE II评分、GCS评分)、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创建后组因创伤住院患者以及进入ICU救治患者的死亡率要低于创建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纳入标准,创建前组共有1046例因急性创伤在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创建后组共有1128例因急性创伤在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纳入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创伤类型、需要急诊手术患者人数、ISS>16分重伤患者人数、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人数、需即刻输血的患者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创建后组抢救室治疗时间、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准备时间、输血准备时间、影像学检查准备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以及在抢救室死亡人数均低于创建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因急性创伤住院患者中,创建前组共有197例因腹部创伤住院患者,创建后组共有242例因腹部创伤住院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ISS评分、腹部创伤类型、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创建后组因腹部创伤住院患者死亡率要低于创建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抢救室救治患者中,创建前组有176例患者因腹部创伤在抢救室救治,创建后组共有196例因腹部创伤在抢救室救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创建后组因腹部创伤在抢救室救治患者死亡率要低于创建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创伤急救中心的建立后,临床各学科和医技辅助相关科室的快速联动,创伤患者的集中治疗,以及形成的院前急救-创伤急救中心-手术室-创伤ICU-创伤外科病房一体化快速综合创伤急救体系,能降低因创伤原因住院和入住ICU救治患者的死亡率。2、创伤急救中心的建立后,院前急救科的成立,人员的规范专业化培训,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救治体系的形成,抢救室多学科专业化救治团队的成立,临床学科和医技辅助科室快速联动机制的建立,抢救流程的优化,缩短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准备时间、输血准备时间、影像学检查准备时间以及术前准备时间,有效降低了抢救室抢救患者的死亡率。3、创伤急救中心建立后,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执行,创伤急救医生的全程负责,以及腹部创伤专业的救治团队的成立,有效降低了因腹部创伤住院患者及抢救室救治患者的死亡率。
张思森,岳茂兴,王立祥[4](2020)在《创伤性休克与心搏骤停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研究指明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2019novelcoronavirus,COVID-19)已引起全球范围的重大破坏,SARS-CoV2仍在世界各国持续传播和局部暴发,给社会发展和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挑战,为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创伤性休克和心搏骤停急救复苏临床工作,要对既定规则和流程进行修改和完善,去指导和规范人类的行为。针对多发伤急救复苏面临的挑战,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保证急救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施救,使其获得生存机会。因此,为了规范化新冠疫情影响下创伤性休克及心搏搏骤停的临床救治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医院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分会共同制定了《新冠疫情影响下创伤性休克急救复苏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该共识对创伤性休克院前无法输血或血浆紧急情况下,解决了容量复苏晶胶液配比与搭配问题。高渗晶胶复合液救治创伤性休克,用量小,稳定血压效果好,可替代血及血制品,提高了转运到医院的安全性,为手术抢救提供了机会;同时,腹部提压CPR解决了创伤后心搏骤停不能实施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难题,大大提高了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鉴于我国急救医疗的实际需求和胸部创伤禁忌行胸部CPR的特点,采取"政、产、学、研、用"相结合,腹部提压CPR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本共识总结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创伤性休克与创伤性心搏骤停的科学证据,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创伤性休克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融入了国内外创伤性休克及CPR培训的学者智慧与理念,必将使我国创伤性休克与创伤性心搏骤停培训进入一个针对性强、起效快、副作用少、救治率高的新阶段。
葛永军[5](2016)在《超声与透视下犬股骨骨折外固定的实验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建立犬股骨骨折模型,探讨在野战环境下,超声诊断仪辅助四肢骨折外固定支架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只健康的成年比格犬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在进行实验前,先对比格犬的双侧股骨行X线摄片,以排除肿瘤、病变、畸形等对本实验的影响,采用开放性截骨术(距股骨下端6cm处,将股骨横形锯断)建立股骨骨折模型。每只实验犬双侧股骨通过随机数字表分配到超声组和透视组,然后再进行对照,由同一组医生在超声诊断仪和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使用ORTHOFIX外固定支架,分别对股骨骨折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操作完成的时间、透视组每例X线曝光次数。术后立即摄取比格犬双侧股骨X线正侧位片,统一标准测量骨折对位、对线及固定针穿过对侧骨皮质长度。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完成的时间、骨折复位的效果以及固定针深度。结果:超声组外固定支架手术时间为(34.3±1.8)min,透视组外固定支架手术时间为(43.8±2.3)min,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透视组术后X线片骨折对位分别为(89.3±3.6)%和(91.6±3.7)%,超声组、透视组术后X线正、侧位片成角(内外成角、前后成角)分别为(4.4±1.5)°、(5.9±1.7)°和(3.5±1.1)°、(4.8±1.9)°。超声组和透视组的固定针深度分级,其中,超声组:优21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92.5%;透视组:优32例,良8例,差0例,优良率100%。犬股骨骨折术后对位、X线正、侧位成角和固定针深度均优于超声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每例X线曝光(6.4+1.7)次。结果表明:超声组的外固定支架手术时间较短,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固定针深度控制良好,且没有放射线损伤。结论:在超声仪的辅助下,犬股骨骨折模型可获得较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提示便携式超声仪可以起到替代C型臂X线机的作用,特别适合在野战坏境下对四肢骨折患者的紧急救治。
陈驾君[6](2011)在《创伤脓毒症中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失衡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创伤脓毒症过程中Th17细胞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对脓毒症Th17/Treg的调控作用,丰富对创伤脓毒症后免疫功能紊乱发生机制的认识,并为探索调节创伤脓毒症后免疫功能紊乱的措施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临床研究: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5例创伤患者(其中13例并发脓毒症、22例未并发脓毒症)以及9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临床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2)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检测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 mRNA水平表达、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水平表达;(3)分离外周血清检测C反应蛋白和相关细胞因子(IL-4,IL-6,IL-10,IL-17,IL-23,INF-γ,TGF-β)含量,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动物实验:利用Balb/C小鼠建立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脓毒症组、干预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脓毒症组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滞剂RU486干预;观察指标包括(1)脓毒症过程中不同时相小鼠脾脏淋巴细胞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2)脾脏细胞特征性的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的mRNA水平表达;(3)血清细胞因子含量(IL-2、4、6、10、17、INF-γ、TGF-β等);(4)脓毒症后迟发型超敏反应程度。【结果】临床研究:创伤脓毒症组住院天数和病死率均高于严重创伤组(P<0.05);严重创伤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创伤脓毒症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严重创伤组及创伤脓毒症组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严重创伤组与创伤脓毒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值创伤脓毒症组较其它两组高(P<0.01),严重创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略低(P<0.05);创伤脓毒症组的RORγt mRNA水平表达均高于其它两组(P<0.01),健康对照组与严重创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xp3 mRNA水平表达,创伤脓毒症组及严重创伤组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其中创伤脓毒症组较严重创伤组稍高(P<0.05);创伤脓毒症组血清TGF-β,IL-6及IL-23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严重创伤组血清TGF-β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清IL-23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创伤脓毒症组与严重创伤组比较血清TGF-β含量无明显差异,而血清IL-6,IL-23含量明显高于后者(P<0.01);创伤脓毒症组外周血IL-17含量明显高于严重创伤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创伤脓毒症组及严重创伤组外周血IL-10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创伤脓毒症组与严重创伤组比较IL-10含量前者高于后者(P<0.01);脓毒症组及创伤组血清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略高于创伤组(P<0.05);血清INF-γ含量创伤组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更低(P<0.01);血清IL-4含量创伤脓毒症组较其它两组略高(P<0.05),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物实验:建模后第1天脓毒症组、RU干预组及假手术组Th17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1);随后脓毒症组与RU干预组Th17细胞比例继续上升,第3天达到顶峰,假手术组较前无明显变化;第7天脓毒症组及RU干预组Th17细胞比例下降,与假手术组间差异变小(P<0.05);第14天各组Th17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与RU干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模后第1天,脓毒症组和RU干预组Treg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第3天时略有下降,第3天后不断增高;脓毒症组和RU干预组之间比较,脓毒症组Treg细胞比例较RU干预组高,在1d,3d时相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比例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和RU干预组第3天Th17/Treg比值较正常升高(P<0.01),而第14天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RU干预组比值较高但各时相均无统计学差异。建模后1天,脓毒症组、RU干预组脾脏细胞RORγt mRNA水平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在第3天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第7d和14d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脓毒症组与干预组比较,干预组在第1天,第3天更高(P<0.05)。建模后脓毒症组,干预组及假手术组各时点Foxp3 mRNA水平表达均较对照组高(P<0.01);三组间比较,第1天、第14天脓毒症组及RU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第3天、第7天略有下降与假手术组差异变小;脓毒症组与干预组比较,前者略高于后者(P<0.05)。脓毒症组及RU干预组在第3天血清IL-17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1),此后回落,第7d、14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与干预组比较干预组第3天稍高于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干预组及假手术组IL-10含量均升高,脓毒症组及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其中第3天脓毒症组及干预组都有少许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建模后脓毒症组,干预组及假手术组血清IL-10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脓毒症组及干预组高于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和RU干预组在第1天,第3天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1),两组间比较RU干预组在第3天时相高于脓毒症组(P<0.01)。脓毒症组和RU干预组IL-2含量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高(P<0.05),脓毒症组及RU干预组在第3天时相较其它时相略低(P<0.05),脓毒症组及干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NF-γ含量脓毒症组,干预组及假手术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天干预组较脓毒症组高,而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L-4含量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H实验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及RU干预组DTH反应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弱(P<0.01),同时脓毒症组与RU干预组比较其反应更弱(P<0.05)。【结论】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均表明Th17细胞参与创伤脓毒症中的炎症反应,Treg细胞参与脓毒症中的抗炎反应并维持迁延的免疫抑制状态;脓毒症时发生Th17/Treg失衡,是脓毒症后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机制。GC/GR参与引起脓毒症中Th17细胞/Treg细胞失衡,拮抗GR可部分逆转脓毒症后免疫抑制。
汪先兵,谢培增,黄传平,刘剑,周菲,刘妲,朱红胜,王松青,朱晖[7](2010)在《突发事故中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的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方法 ,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01/2008-12月期间经院前抢救的203批次伤病员资料。结果本组伤病员1837例,存活1720例(94%),死亡117例(6%)。在死亡病人中,死于院前者47例(40%);死于伤后24h者73例(62%);死于创伤者115例(98%);死于热射病2例(2%)。结论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的主要特点是伤因多、伤员数量多、伤情重、诊断难度大。快速、高效的现场急救,全面、细致、早期、准确的院前急救处理,是提高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吴同亮[8](2010)在《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调查1966~2009年入院治疗的所有颅脑火器伤患者的一般情况、致伤原因、致伤因素、人员构成、致伤火器分类、损伤类型、程度以及是否手术、手术效果、主要临床表现及合并症、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2.总结治疗经验,探讨提高颅脑火器伤的疗效,降低重型、特重型颅脑火器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诊疗策略。方法:1.资料来源通过对福州总院神经外科及空军医院神经外科1966-2009年颅脑创伤病案的排查,提取收集所有颅脑火器伤详细病历资料。2.调查指标制定资料整理表,对已搜集MCI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籍贯、文化程度、致伤因素、诊疗经过、致伤原因及时间、颅脑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颅外合并伤及预后;(2)临床表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肝肾功能、血糖等生理改变、并发症、治疗与结果。3.治疗方法:主要救治原则及手段、不同类型损伤的治疗手段比较、不同时期的主要救治手段的比较、密切观测与监护、生命支持、一般治疗、原发伤诊断与治疗、合并伤诊断与治疗、并发症及其治疗、营养支持、康复治疗。4.治疗结果:出院时状况、预后状况、死亡原因分析、随访。结果:1.颅脑火器伤的发病年龄多在11-40岁,尤其以21-30岁多发,对该年龄段的人群加强教育和监控对减少颅脑火器伤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发病年代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高发年代,其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巨大发展及各项政策法规的完善,其发生率已经大大减少。2.颅脑火器伤的发病人群的文化程度以中、小学人群多发,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3.发病人群的职业类型以工农及军警多发,对该人群必须加强预防教育工作,提高该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4.致伤原因以气枪、手雷及猎枪(土枪)致伤多见,应严格加强枪支管制等措施。5.颅脑火器伤均为开放性创伤,以盲管伤为主要类型,严重程度多为重型(GCS6-8分),致伤部位多见于额颞部,临床应加强对重型开放性颅脑火器伤的救治水平的提高。6.颅脑火器伤的原发伤、继发伤多见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及广泛脑挫裂伤,颅外合并伤以胸腹外伤、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多见。加强对该类疾病的密切关注及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7.(1966-2009年)56例颅脑火器伤患者存活54例(96.4%),其中恢复良好36例(64.3%)、中残15例(26.8%)、重残1例(1.8%)、植物生存1例(1.8%),死亡2例(3.6%)。8.对颅脑火器伤伤员清创越早预后效果越好。一线救治应迅速对患者开展现场急救、正确地进行伤情评估、包扎止血、初步清创及积极的组织转运。二线救治要再次的进行伤情的评估,充分的进行术前准备,根据伤情、伤势、临床表现及金属异物的位置决定手术方式,对于金属异物的摘除一般采取直接开颅清创+金属异物取出术,对于位置深、病情复杂的可采取立体定向或导航技术。在基层医院的伤员应尽快转送至上级医院,最好可通过空运转送。结论:提高MCI治愈率,降低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的关键措施:1.要迅速对患者开展现场急救、正确地进行伤情评估和急诊手术处理。在基层医院的伤员应尽快转送至上级医院,最好可通过空运转送。2.早期意识的严密观察,积极生命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3.尽早行严格的颅脑清创术,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和金属异物、去除骨折碎片及其它异物。4.积极防治并发症、颅外合并伤以及结合病情稳定后的积极的康复医学治疗。5.影响颅脑火器伤预后的因素很多,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处理,才能提高疗效。
周菲,李乙尼,白建萍,谢培增,朱辉[9](2009)在《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疗效,提高有效的救护水平。方法在2004-01/2008-12月期间,全组经院前抢救伤病员203批次,伤病员18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本组伤病员1837例,存活1720例(94%),死亡117例(6%)。在死亡病人中,死于院前47例(40%);死于伤后24h以内73例(62%);死于创伤115例(98%),死于热射病2例(2%)。结论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的主要特点是因伤多、伤病员数量多、病情重和诊断难度大的特点。快速、高效的现场急救,全面、细致、早期、准确的院前救护处理,是提高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郝江,江岩,汪新民,乌胜平,张音,柏力,李祥明,韩雪玲[10](2009)在《昆明市周边高速公路交通伤特点及院前抢救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我院20062007年高速公路创伤救治情况,对损伤特点及救治疗效进行归纳总结。方法:规范院前-院内急诊救治方案;统计救治疗效;取伤者的性别、年龄、ISS、休克、意识障碍程度和损伤部位等为自变量,最终疗效为因变量,采用Spearm an方法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损伤部位发生率依次为四肢、头颅、胸、面、脊椎、骨盆及腹;急诊及入院后死亡者中,81%为重度颅脑伤;急诊室内因休克致死13.5%,其中80%为严重骨盆损伤;转运途中休克救治有效率为79.1%;创伤程度与休克有关(r=0.599),意识障碍程度及严重颅脑伤与预后有关(r1=-0.738,r2=0.831)。结论:高速公路创伤具有高能量、高速度的特点,严重颅脑伤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骨盆损伤则是急诊室内创伤性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其早期处理力度。
二、从41例多发伤死亡谈战伤的早期救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41例多发伤死亡谈战伤的早期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2)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性休克与心搏骤停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伤性休克及心肺复苏现状 |
二、创伤性休克及腹部提压CPR的病理生理机制 |
三、创伤性休克与腹部提压CPR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
四、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与腹部提压CPR操作 |
五、晶胶复合液与腹部提压CPR对创伤性休克复苏的基础/临床证据 |
六、维生素B6联用丰诺安新疗法具体实施方案 |
七、维生素B6联用丰诺安新疗法治疗创伤性休克、创伤凝血病的机制[54- 61] |
八、COVID- 19疫情影响下创伤性休克急救复苏的优化策略 |
九、创伤性休克的综合治疗 |
十、结语 |
(3)整合医学主导下的急救中心创建对江西地区急性创伤性疾病救治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我院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前与建设后的状况 |
1.1 引言 |
1.2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前的状况 |
1.3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后状况 |
1.3.1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后救治流程 |
1.3.2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后硬件设施的建设情况 |
1.3.3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后软件设施的建设情况 |
第二部分: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前后1 年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救治效果分析 |
2.1 引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2 方法 |
2.2.3 研究内容 |
2.2.4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因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结果 |
2.3.2 因急性创伤住院并进入ICU进行救治患者的临床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部分: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前后抢救室患者救治的分析 |
3.1 引言 |
3.2 资料和方法 |
3.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3.2.2 方法 |
3.2.3 研究内容 |
3.2.4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四部分: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前后1 年以腹部创伤为主的患者救治分析 |
4.1 引言 |
4.2 资料和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方法 |
4.2.3 研究内容 |
4.2.4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创伤中心创建前后因腹部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结果 |
4.3.2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前后因腹部创伤在抢救室救治患者的临床结果 |
4.4 讨论 |
4.5 结论 |
全文小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创伤急救中心建设 |
参考文献 |
(4)创伤性休克与心搏骤停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创伤性休克及心肺复苏现状 |
2 创伤性休克及腹部提压CPR的病理生理机制 |
3 创伤性休克与腹部提压CPR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
4 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与腹部提压CPR操作 |
5 晶胶复合液与腹部提压CPR对创伤性休克复苏的基础/临床证据 |
6 维生素B6 联用丰诺安新疗法具体实施方案 |
7 维生素B6联用丰诺安新疗法救治创伤性休克、创伤凝血病的机制[54-61] |
8 新冠疫情影响下创伤性休克急救复苏优化策略 |
9 创伤性休克的综合治疗 |
10 结语 |
(5)超声与透视下犬股骨骨折外固定的实验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引言 |
1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 |
2 医学超声在骨科的应用 |
3 现代战争中四肢骨折的紧急救治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1.1 骨折动物模型的选择 |
2.1.2 实验动物来源 |
2.2 实验器械与试剂 |
2.2.1 重要设备与器材 |
2.2.2 一般手术器械 |
2.2.3 实验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术前准备 |
2.3.2 实验犬开放性骨折模型的建立方法 |
2.3.3 手术方法 |
2.3.4 测量方法 |
2.3.5 观察及测量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超声组犬股骨图像 |
3.2 超声组与透视组犬股骨骨折外固定的实验结果对比 |
第四章 讨论 |
1 损伤控制骨科在野战环境下的应用 |
2 超声诊断仪选择 |
3 实验结果分析 |
4 本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6)创伤脓毒症中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失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学术论文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7)突发事故中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的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入选对象标准 |
1.2 资料来源 |
1.3 伤 (病) 员一般资料 |
1.4 伤 (病) 情分类 |
1.5 急救系统配置与施救方法 |
1.5.1 主要设备配置 |
1.5.2 急救人员配置 |
1.5.3 急救程序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早期救治是关键 |
3.2 系统救治是保障 |
(8)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研究生介绍 |
(9)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入选对象标准 |
1.2 资料的来源 |
1.3 一般资料 |
1.4 伤、病情况 |
1.5 急救与护理措施 |
1.5.1 主要设备与人员分工 |
1.5.2 急救与护理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昆明市周边高速公路交通伤特点及院前抢救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救治方案 |
1.2.1 院前处置 |
1.2.2 急诊处置 |
1.2.3 ICU收治对象 |
2 结果 |
2.1 损伤特点 |
2.2 救治结果 |
2.3 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高速公路交通伤特点及现场救治 |
3.2 创伤早期目标控制方案在休克防治中的作用 |
3.3 加强颅脑伤处理力度 |
四、从41例多发伤死亡谈战伤的早期救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简明损伤定级/损伤严重度评分的研究进展与误用解析[J]. 李阳,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 2021(01)
- [2]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性休克与心搏骤停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J]. 张思森,岳茂兴,王立样.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0(06)
- [3]整合医学主导下的急救中心创建对江西地区急性创伤性疾病救治效果的研究[D]. 郑林辉. 南昌大学, 2020(01)
- [4]创伤性休克与心搏骤停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J]. 张思森,岳茂兴,王立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06)
- [5]超声与透视下犬股骨骨折外固定的实验对比[D]. 葛永军. 江苏大学, 2016(11)
- [6]创伤脓毒症中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失衡的研究[D]. 陈驾君.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7]突发事故中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的实践报告[J]. 汪先兵,谢培增,黄传平,刘剑,周菲,刘妲,朱红胜,王松青,朱晖.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0(03)
- [8]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D]. 吴同亮.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0(04)
- [9]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 周菲,李乙尼,白建萍,谢培增,朱辉.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9(06)
- [10]昆明市周边高速公路交通伤特点及院前抢救疗效分析[J]. 郝江,江岩,汪新民,乌胜平,张音,柏力,李祥明,韩雪玲. 西南国防医药,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