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搞好外汇资产管理工作的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1](2021)在《中国货币的内生性供给机制研究 ——基于现代货币理论视角》文中指出
赵前[2](2021)在《从官商合办到公私合营 ——中国实业银行研究(1937-1951)》文中认为本文聚焦“小四行”之一的中国实业银行(1937-1951),从权资关系互动的角度理解银行业的变迁。进而探讨不同时期政权组织对银行业的控制特点和方式,以及较长时段一般银行的因应之道。1937年4月,中国实业银行被国民政府增资改组,成为官商合办银行。不久抗战爆发,中国实业银行裁并分支行处,内迁至大后方,并响应大后方金融网的构建,重新设立行处,却由于国民政府取向的变化,业务发展及行处设立远逊于国家银行与省地方银行。为了突破经营困境,中国实业银行谋划增资改组,引入商股,清退官股,重新回归完全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最终由于国民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功败垂成。不过中国实业银行利用国民政府战时金融统制的弱效,顺利扩充商股,重新占据主动权,体现出战时国家权力与银行资本共同扩张的局面。战后中国实业银行回迁上海,接收、清理和复员中国实业银行。在国民政府财政部的监管过程中,发现伪中国实业银行的诸多“非法”行为,甚至不乏总行的战后包庇,财政部最终竟以妥协告终。国民政府力求重建战后金融体系,监管银行业的清理和复员,却体现出“监而不管”的特点,为战后金融市场的乱序提供了某种历史解释。1949年5月份,上海解放,中国实业银行被中共接管改造为最早的一批“公私合营”银行之一。中国实业银行不同于过去排拒官股的表现,反而积极配合国家银行,力求转型为国家银行政策的执行者,背后原因远非过去仅仅认为的中共的强行改造。公私合营银行的业务发展与顺利改造,得益于政治权力的倾向,以及职工群体的动员。总体来说,国民政府对于银行业往往采取资本和人事进行双重控制,银行股东争夺股本的属性,意味着银行权力需要凭依资本,甚至国家权力渗透到商业银行,也要有资本的形式包裹。而中共建政后的银行业改造,资本的权力化不断被边缘,组织控制和政治动员成为中共控制银行业的新着力点。中国实业银行拥抱国家银行体系,既是符合时宜的逐利使然,也是新的经济体制下的无奈选择。
薛凤冠[3](2021)在《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在长期领导经济建设工作实践中,他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国如何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探索,形成并实践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以来的经验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陈云对经济建设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因此,系统梳理和研究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对于当前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提升国家经济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按照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三部分:一、本文二、三章主要探讨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曲折探索和同时期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等三个方面;其思想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有计划按比例”思想、西方经济学的商品经济原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等。同时,其思想的形成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长期领导经济实践也有着密切联系,并随着实践发展而逐步充实和深化。二、本文四、五章重点阐述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梳理、归纳和总结,文章将陈云经济建设思想提炼概括为综合平衡、民生改善、国情国力、经济决策、经济改革和经济开放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出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全貌。文章认为,这六个方面内容涉及到经济哲学的思想、经济发展的思想两个层次。其中,综合平衡、民生改善、国情国力、经济决策主要涉及陈云经济工作的伦理观和方法论,故可以归为经济哲学的思想;经济改革、经济开放更侧重于体现陈云在经济发展某一领域实践中的思想,可以归为经济发展的思想。这两个层次、六个方面思想,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完整体系。其中,综合平衡是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基础,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则是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本文第六章对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特征与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对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内容和实践的全面研究,文章从政治性、人民性、求实性、创新性、前瞻性五个角度对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文章指出,陈云的经济建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渐进而审慎可以说是其最为鲜明的特点。终其一生,无论身处何时、身居何位,陈云始终保持这一特色。通过渐进和审慎,陈云在复杂和困难的局面中,推动中国经济建设逐步向前发展。最后,文章认为,陈云经济建设思想不仅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二是始终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基础;三是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四是始终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五是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这些对于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陈云的经济建设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既丰富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方法论上也值得学习借鉴。
张雨萌[4](2020)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以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事实上,PPP模式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并不长,从2013年开始,为了达到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效缓解政府债务压力的目的,我国才开始广泛采用PPP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应用PPP模式不久,尚不具备足够全面的理论研究和相关经验,使得项目的应用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应用PPP模式的基础建设项目只能以失败告终,给政府、社会投资方和社会公众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每年都要耗费巨额的建设资金,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资产融资风险。在PPP模式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有机结合的过程中,首先要有效控制其资产融资风险。为达到这一首要任务是加强风险控制效果,促进项目工作顺利进行。本文以部分知识理论和工作经验为基础,阐述了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实施的内容,同时高速公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模式进行了探讨。该文介绍了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的相关基本理论和概念,风险控制和风险偏好理论,以及PPP模式和资产证券化的概念,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的概况,项目财务状况,现阶段中国市场的资产证券化状况,以及X市在高速公路PPP项目方面的融资现状;在开展高速公路PPP项目工作中,各种资产证券化的融资风险,以及各种资产证券化的融资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本文把高速公路PPP项目融资的风险分为三大类:信用风险、完工风险、金融风险,它们也是确定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持续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关键;提出了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融资风险控制现状,将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和资产证券化特殊风险,分析了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在国家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互为风险分担的过程中,促使政府方充分发挥其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对各类风险的应对能力;并从X市高速公路项目发起人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建议。
王涛,王莹[5](2020)在《广东创办经济特区历史经验的三维度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东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经验,大体可从创办广东经济特区"人"的因素、经济特区自身以及建设规律与发展方向、经济特区制度创新成果三个维度予以考量:一是经济特区必须具备开拓性思维、敢为人先胆略和不怕担风险扛责任的强有力的决策群体和执行群体,善于学人所长和避己所短,善于变通和下好"另手棋";二是经济特区必须不断跟进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沿做好规划和目标安排,着力营造包容的社会环境和制定务实的政策措施,立足于兴办实业和全球先进生产技术、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的引进、消化、示范、扎根;三是必须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全球化经济体系为主要参考系来改革和制订有关经济制度及规则,积极建立适应新要求的人事制度、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确保权力下放和市场主体自主权,必须把党对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调整和改进党的领导体制、党的领导方式、党的活动方式。
韦森[6](2020)在《观念的转变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与《改变中国》两书说起》文中指出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性的制度变革,已经孕育了过去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过去40年的中国经济改革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运行体制?当下这种经济体制的实质、优长和问题是什么?在现行经济体制安排下的经济高速增长能否持续?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将向何处去?所有这些都是整个社会没有深刻反思的问题。回顾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过程,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农业经营制度的变迁和民营经济的成长,还是现代金融体系、现代政府宏观管理体系、现代公司制度的生成与变迁,抑或对外开放在中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生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无不一再证明,在经济改革的试错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和提高理论认识,才是经济改革的原动力;建立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秩序,才是未来中国当走的路。
陈姿伶[7](2020)在《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研究》文中认为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与刘伯承、贺龙等人肩挑进军川黔、建设发展大西南的重担。面对诸多严峻挑战,邓小平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来的宝贵斗争经验,将统一战线作为解决西南复杂情况,完成繁重革命改革建设任务的三大法宝之一,结合西南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率领西南地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实事求是开展了一系列统战实践,其中,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为稳定西南新生人民民主政权、促进西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以及稳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西南地区特殊的历史因素,这一时期以重庆为经济行政核心的西南局所辖区聚集了大量民族资产阶级,不仅有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代表,如,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等民主党派人士、政协委员代表;还有大量民族资本家。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抓住西南地区重点工作之一——管理城市,敏锐地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是目前统战工作的重心。在邓小平的指导带领下,西南局干部同志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争取这支中间势力的重要力量,让其在西南地区解放后的城市管理工作、解决财政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如此,一些能够直接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决策层的思想进步的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为西南地区建设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更投身到宣传号召其他人士奉献地区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队伍中去。这些统战成效切实壮大巩固了包括西南地区在内最广泛的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稳定了解放后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局面,为西南地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条不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激发各省区社会主义工业化潜在活力打下了良好的统战基础。文章基于这个前提来深入研究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有意识挖掘这一时期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的具体成效及经验启示。首先,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面临的新情况进行梳理,从整体上把握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展开统战工作的大背景。其次,文章梳理了邓小平在政治上正确认识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在西南的作用,保障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政治权利等政治统战手段,同时,在经济上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手段解决私营工商业实际困难、鼓励引导其进行转型升级等经济统战手段,逐步获得民族资产阶级信任、拥护的过程。最后,在具体分析这一时期邓小平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统战方法及成效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当下国际国内背景,立足我国统一战线工作所面临的新局面,提出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相关建议,如在政治上充分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在经济上加大引导扶持,帮助其健康发展、发挥工会、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的统战作用、坚持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绝对领导等。
朱厢炜[8](2020)在《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分别是我国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代表性建筑作品,两座建筑的设计全过程所反映的内涵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呈现了两座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并从多个角度评析了这两座建筑的时代性意义和当代启示。论文共由七章组成,章节之间呈现顺序递进的关系。第一章绪论,表明了本研究的课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展现了本文的基本逻辑与框架。第二章,对我国1949年至1989年的建筑创作环境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与两座建筑直接相关的自贡恐龙文化和彩灯文化。第三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展开建筑设计之前,包括前期策划等在内的诸多事件。第四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从建筑设计竞赛到建成的整个过程。第五章,呈现了自前期策划到建成后包括专业机构等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两座建筑的评价。第六章,从建筑策划、建筑后评估、建筑设计竞赛、建筑设计、建筑伦理、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评析,揭示了其在这几个维度的意义和对当下建筑业的启示。第七章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审视了此次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全文共约22万字,图片123幅,表格36个
周志涵[9](2020)在《新形势下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研究》文中提出外汇储备对于一国国民经济的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具有显着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突出问题早已被诸多学者诟病。2015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下降,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结合我国近年面临的贸易摩擦不断、对外投资兴起、资本市场开放和不断增长的民间用汇等新形势,有必要对我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进行一次与时俱进的研究。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做一个概括性的梳理。其次对于有关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界定和研究方法的国内外文献做一个系统全面的综述分析。然后,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进程以及这种不合理规模的利弊影响。再次,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包括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外债、汇率等传统因素和对外投资兴起、贸易摩擦不断、资本市场开放等新形势。然后,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Agarwal模型进行改良,继而对1994-2019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自2003年起实际规模超出了合理值,但近年已显现出向合理规模靠拢的趋势。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任雨欣[10](2020)在《变译理论下中国诗句口译策略研究 ——以2004-2012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变译理论指导下中国诗句口译,以2004年至2012年总理记者发布会上引用的诗句为例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诗句的特点及其口译难点,探讨变译理论翻译策略的应用,从而解决诗句口译的难点,更好地传达说话者的意图。变译理论由黄忠廉教授提出,是一种强调翻译变化的翻译理论。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应用到翻译作品的过程中。然而大多数变译理论应用的研究都集中在笔译活动上,其对口译活动的指导性研究仍有很大的研究、发展空间。变译理论的指导下诗句口译的研究则更为罕见。实际上,变译理论的一些翻译策略可以更好、更有效地解决诗句口译所特有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该理论如何帮助译者解决诗句口译的难点。凝练,追求音韵和对称之美,以及多变的古汉语语法都是中国诗句的特色。针对其特点,口译员需要处理如何化繁为简,删除冗余部分以及消除古今语法差异。本文依据变译理论的翻译策略在诗句翻译中的应用,探讨变译理论的三种翻译策略(阐译、摘译、编译)如何解决中国古诗句口译中的困难,总结合适有效的诗句翻译方法,并为研究者和口译人员提供相关理论和应用参考。
二、搞好外汇资产管理工作的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搞好外汇资产管理工作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2)从官商合办到公私合营 ——中国实业银行研究(1937-1951)(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 |
四、研究材料与方法 |
五、中国实业银行简介 |
第一章 抗战时期中国实业银行内迁与改组 |
第一节 战时中国实业银行的经营情况 |
第二节 中国实业银行的内迁困境 |
第三节 中国实业银行的增资改组 |
小结 |
第二章 战后中国实业银行的监管与清理 |
第一节 中国实业银行的接收与复员 |
第二节 财政部对中国实业银行的监管 |
第三节 中国实业银行的清理与回应 |
小结 |
第三章 建国初期中国实业银行的改造与转型 |
第一节 解放后中国实业银行的经营 |
第二节 中国实业银行的公私合营改造 |
第三节 身份认同与政治动员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现有研究的局限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经济 |
1.4.2 经济建设 |
1.4.3 经济建设思想 |
1.5 创新之处 |
2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与历史背景 |
2.1 陈云的生平与简历 |
2.1.1 青少年时期 |
2.1.2 革命战争时期 |
2.1.3 新中国成立后 |
2.2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
2.2.1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
2.2.2 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 |
2.2.3 毛泽东思想 |
2.2.4 中国传统文化 |
2.3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2.3.1 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 |
2.3.2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 |
2.3.3 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
3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
3.1 在革命战争时期萌发 |
3.1.1 中央苏区时期 |
3.1.2 陕甘宁边区时期 |
3.1.3 东北时期 |
3.2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形成 |
3.2.1 克服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 |
3.2.2 调整工商业 |
3.2.3 “一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
3.2.4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3.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充实 |
3.3.1 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
3.3.2 重视粮食工作 |
3.3.3 调整经济体制 |
3.4 在“文革”后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深化 |
3.4.1 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
3.4.2 边调整边建设 |
3.4.3 引导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
4 陈云经济哲学的思想 |
4.1 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 |
4.1.1 综合平衡要着眼全局 |
4.1.2 综合平衡要综合施策 |
4.1.3 综合平衡要统筹兼顾 |
4.2 陈云的民生改善思想 |
4.2.1 对民生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战略高度 |
4.2.2 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的吃饭问题 |
4.2.3 正确处理好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
4.3 陈云的国情国力思想 |
4.3.1 从国情国力出发探索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道路 |
4.3.2 速度与质量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
4.3.3 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 |
4.4 陈云的经济决策思想 |
4.4.1 一切从实际出发 |
4.4.2 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基础 |
4.4.3 交换、比较、反复 |
5 陈云经济发展的思想 |
5.1 陈云的经济改革思想 |
5.1.1 坚持市场与计划相统一 |
5.1.2 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改革 |
5.1.3 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
5.2 陈云的经济开放思想 |
5.2.1 注重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和利用 |
5.2.2 注重循序渐进、稳妥推进 |
5.2.3 注重以自力更生为基础 |
6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特征及现实启示 |
6.1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特点 |
6.1.1 视为灵魂的政治性 |
6.1.2 无比鲜明的人民性 |
6.1.3 一以贯之的求实性 |
6.1.4 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
6.1.5 战略谋划的前瞻性 |
6.2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历史贡献 |
6.2.1 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
6.2.2 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
6.2.3 指导了新中国经济建设 |
6.3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
6.3.1 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 |
6.3.2 始终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基础 |
6.3.3 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
6.3.4 始终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
6.3.5 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 |
6.4 陈云经济建设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
6.4.1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6.4.2 方法论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以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与PPP模式理论有关的文献概述 |
1.2.2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动因研究 |
1.2.3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础概念与理论 |
2.1 基础概念 |
2.1.1 PPP模式概念 |
2.1.2 资产证券化概念 |
2.1.3 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概念 |
2.2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基础理论 |
2.2.1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内容 |
2.2.2 PPP 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方法 |
2.2.3 PPP 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流程 |
第3章 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简介及项目资产证劵化风险控制现状 |
3.1 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简介 |
3.1.1 X市高速公路项目简介 |
3.1.2 相关财务工作在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中的状况 |
3.2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现状 |
3.3.1 高速公路车辆通行收入收费权分析 |
3.3.2 高速公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成本和融资期限 |
3.3.3 高速公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退出机制 |
第4章 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识别 |
4.1 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可行性分析 |
4.1.1 合格基础资产的确认 |
4.1.2 原始权益人的持续经营能力 |
4.1.3 特殊目的载体设立 |
4.1.4 资产专项计划产品设计 |
4.2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识别 |
4.2.1 系统风险 |
4.2.2 资产证券化特殊风险 |
4.3 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识别 |
4.3.1 X市高速公路项目发起情况分析 |
4.3.2 金融风险 |
4.3.3 完工风险 |
第5章 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5.1 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5.1.1 风险应对策略问题 |
5.1.2 风险分担主体不明确问题 |
5.1.3 风险控制的流程不合理 |
5.1.4 缺少风险防控措施 |
5.2 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
5.2.1 风险应对策略缺失 |
5.2.2 风险控制缺乏第三方监管 |
5.2.3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
5.2.4 风险应对措施单一 |
第6章 完善建议 |
6.1 加强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
6.1.1 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制度 |
6.1.2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
6.1.3 加强内部财务监管力度 |
6.2 发挥政府方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6.2.1 提高政府部门专业化水平 |
6.2.2 在政府和社会资本方之间合理分配风险 |
6.3 加强风险的应对 |
6.3.1 X市高速公路项目发起人应对建议 |
6.3.2 金融风险的应对 |
6.3.3 完工风险的应对 |
第7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研究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广东创办经济特区历史经验的三维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6)观念的转变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与《改变中国》两书说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在经济改革的试错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和提高理论认识是改革的原动力 |
三、中国经济改革既是自发社会秩序的成长和扩展过程,也是整个社会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断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度创新 |
四、中国经济改革是在对外开放中向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学习,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 |
(一)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
(二)向西方国家学习政府对现代市场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手段、机制和方法 |
(三)向西方国家学习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 |
(四)对外开放和自主制度创新 |
1.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 |
2.外商直接投资 |
3.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高科技园区和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 |
五、观念的变迁与深化改革:中国的市场经济将会走向何方? |
(7)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简要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一)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
(二)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
(三)跨学科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创新点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一)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 |
(二)民族资产阶级 |
(三)统一战线工作 |
前言 |
第一章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的背景分析 |
一、全国统战工作整体情况 |
(一)政治上急需稳定初生人民政权 |
(二)科技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亟待恢复 |
(三)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变 |
(四)中央几次工作会议定下统战工作基调 |
二、西南地区具体统战情况 |
(一)历史遗留问题突出 |
(二)解放后统战工作困难 |
三、邓小平对西南统战工作情况的认识和把握 |
(一)统战是解决西南问题“三大法宝”之一 |
(二)民族资产阶级在西南统战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
四、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及思想渊源 |
(一)理论基础 |
(二)思想渊源 |
第二章 邓小平政治上保障民族资产阶级权利赢得其信任 |
一、明晰该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复杂心态 |
(一)对党的领导表示支持拥护 |
(二)对党的政策表示犹豫怀疑 |
(三)对党的领导展现出消极抵触 |
二、邓小平正确认识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在西南地区的作用 |
(一)党在西南地区拥有良好统战基础 |
(二)民族资产阶级对建设西南有重要政治性作用 |
(三)反对党内统战工作中存在的“关门主义” |
(四)借助完善民主党派机构组织进一步发挥其统战功能 |
三、邓小平保障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政治权利 |
(一)虚心听取工商界人士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 |
(二)吸收民主党派进入国家政权管理部门 |
(三)多次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章 邓小平经济上引导帮扶民族资产阶级赢得其拥护 |
一、邓小平对西南地区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 |
(一)邓小平灵活处理关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二)邓小平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认识 |
二、邓小平主张宽松财政货币手段解决私营工商业实际困难 |
(一)明确一切围绕生产任务的工作原则 |
(二)解决私营民族工商业的资金困难 |
(三)协助处理私营工商业内部劳资关系 |
三、邓小平鼓励引导私营工商业进行转型升级 |
(一)积极引导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转为国企 |
(二)督促私营工商业进行管理制度及产业结构改革 |
(三)为私营企业创造新的生产动力 |
第四章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的当代启示 |
一、政治上充分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 |
二、经济上引导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
三、发挥工会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的统战作用 |
四、坚持党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绝对领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8)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与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建筑历程层面 |
1.3.2 地域建筑层面 |
1.3.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
1.3.4 国外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及地域文化的研究 |
1.4 国内研究现状 |
1.4.1 建筑历程层面 |
1.4.2 地域建筑层面 |
1.4.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
1.4.4 国内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和地域文化的研究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5.2 本文的研究框架 |
1.6 主要概念界定 |
1.6.1 界定 |
1.7 本论文写作说明 |
1.7.1 本文对“历史”与“叙事”问题的回应 |
1.7.2 阅读建议 |
2 建设背景 |
2.1 中国建筑创作环境概述 |
2.1.1 1949年至1964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
2.1.2 1965年至1976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
2.1.3 1977年至1989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
2.2 自贡的地域文化 |
2.2.1 自贡恐龙的故事 |
2.2.2 自贡彩灯的故事 |
2.3 本章小结 |
3 建筑设计组织策划 |
3.1 我们为何建造 |
3.1.1 兴建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设想 |
3.1.2 兴建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设想 |
3.1.3 讨论:兴建设想 |
3.2 研究落实修建博物馆 |
3.2.1 确定修建自贡恐龙博物馆 |
3.2.2 确定修建中国彩灯博物馆 |
3.2.3 讨论:不同的投资模式,不断努力得以确定兴建 |
3.3 设计竞赛的组织安排 |
3.3.1 自贡恐龙博物馆竞赛组织 |
3.3.2 中国彩灯博物馆竞赛组织 |
3.3.3 讨论:组织经验的延续和发展 |
3.4 本章小结 |
4 建筑竞赛及后续进展 |
4.1 方案评选与审定 |
4.1.1 乱石——“恐龙群窟”与“洪荒时代”的抽象 |
4.1.2 灯的群组——“南国灯城”的新星 |
4.1.3 讨论:创作与评审 |
4.2 方案确定及后续进展 |
4.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
4.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
4.2.3 讨论:后续进展 |
4.3 本章小结 |
5 建筑创作回响 |
5.1 官方新闻媒体的关注 |
5.1.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
5.1.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
5.1.3 讨论:媒体关注 |
5.2 大众的声音 |
5.2.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
5.2.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
5.3 业内人士的评价 |
5.3.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评价 |
5.3.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评价 |
5.4 获奖情况 |
5.4.1 自贡恐龙博物馆获奖情况 |
5.4.2 中国彩灯博物馆获奖情况 |
5.5 本章小结 |
6 建筑评析 |
6.1 建筑策划 |
6.1.1 可行性研究阶段 |
6.1.2 设计任务书阶段 |
6.1.3 自贡恐龙博物馆所带来的建筑策划启示 |
6.2 建筑后评估 |
6.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
6.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
6.2.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后评估带来的启示 |
6.3 建筑设计竞赛 |
6.3.1 建筑竞赛的方案组织 |
6.3.2 建筑评选中的“长官意志”与“明星建筑师”问题 |
6.3.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方案组织与评选带来的启示 |
6.4 建筑设计 |
6.4.1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 |
6.4.2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 |
6.4.3 建筑设计师 |
6.4.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所带来的启示 |
6.5 建筑伦理 |
6.5.1 建筑精神与价值判断 |
6.5.2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
6.5.3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
6.5.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表达的建筑伦理及其启示 |
6.6 建筑与城市文化 |
6.6.1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对自贡城市文化的意义 |
6.6.2 自贡恐龙博物馆与中国彩灯博物馆带来的城市文化启示 |
6.6.3 自贡城市文化及其认同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此两案例建筑设计全过程及其评析对当代的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7.3 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致谢 |
(9)新形势下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3.1 本文创新点 |
1.3.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外汇储备的规模合理性研究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2 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和测算的方法研究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文献述评小结 |
3 我国外汇储备发展概述 |
3.1 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历程 |
3.2 我国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 |
3.2.1 积极影响 |
3.2.2 消极影响 |
4 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因素分析 |
4.1 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传统因素 |
4.1.1 进出口差额 |
4.1.2 外商直接投资 |
4.1.3 外债余额 |
4.1.4 本币汇率 |
4.1.5 周期性因素 |
4.2 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因素的新形势分析 |
4.2.1 贸易摩擦不断 |
4.2.2 对外直接投资增长 |
4.2.3 资本市场逐渐放开 |
4.2.4 居民用汇增长 |
5 我国合理外汇储备实证研究——基于改良后的Agarwal模型 |
5.1 Agarwal模型概述与改良 |
5.1.1 Agarwal模型介绍 |
5.1.2 Agarwal模型的可取之处 |
5.1.3 Agarwal模型的不足之处 |
5.1.4 Agarwal模型的改良 |
5.2 改良模型构建 |
5.2.1 成本收益分析 |
5.2.2 测度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模型 |
5.3 合理规模的具体测度 |
5.3.1 交易和调控性质的外汇储备合理规模 |
5.3.2 偿债性质的外汇储备合理规模 |
5.3.3 干预性质的外汇储备合理规模 |
5.3.4 支持对外直接投资的外汇储备合理规模 |
5.3.5 支持居民用汇的外汇储备合理规模 |
5.4 合理规模的最终测算和结果分析 |
5.4.1 合理规模的最终测算 |
5.4.2 结果分析 |
6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 |
6.1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问题 |
6.1.1 外汇储备规模较大且超量 |
6.1.2 债务性外汇储备过高 |
6.1.3 干预外汇市场不够市场化 |
6.1.4 管理模式和体系单一化 |
6.1.5 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不合理 |
6.2 外汇储备管理方面的国际经验 |
6.2.1 日本的经验 |
6.2.2 新加坡的经验 |
6.3 解决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的政策建议 |
6.3.1 完善汇率市场化改革 |
6.3.2 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 |
6.3.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6.3.4 实行外汇储备的分层管理 |
6.3.5 运用外汇储备进行多元投资 |
6.3.6 为藏汇于民创造条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10)变译理论下中国诗句口译策略研究 ——以2004-2012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
1.3 Research Methods |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Development on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
2.2 Studies on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
2.3 Studies on Interpretation on Press Conference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AND INTERPRETING OFVERSES OF CHINESE POEMS |
3.1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
3.1.1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
3.1.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pragmatic value of the TVT |
3.2 Interpreting of Verses of Chinese Poems |
3.2.1 Chinese poetry itself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
3.2.2 Difficulties of interpreting of verses of Chinese poems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STRATEGIES EMPLOYED IN CHINESE VERSES INTERPRETING |
4.1 Explaining Interpreting |
4.2 Selective Interpreting |
4.3 Edited Interpreting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
四、搞好外汇资产管理工作的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货币的内生性供给机制研究 ——基于现代货币理论视角[D]. 杨艳. 吉林财经大学, 2021
- [2]从官商合办到公私合营 ——中国实业银行研究(1937-1951)[D]. 赵前. 华东师范大学, 2021(12)
- [3]陈云经济建设思想研究[D]. 薛凤冠.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1)
- [4]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以X市高速公路PPP项目[D]. 张雨萌.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5]广东创办经济特区历史经验的三维度观察[J]. 王涛,王莹.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0(05)
- [6]观念的转变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与《改变中国》两书说起[J]. 韦森. 文史哲, 2020(04)
- [7]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研究[D]. 陈姿伶. 西南大学, 2020(01)
- [8]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D]. 朱厢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新形势下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研究[D]. 周志涵.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10]变译理论下中国诗句口译策略研究 ——以2004-2012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为例[D]. 任雨欣. 内蒙古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