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中西医面临性病新课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1](2021)在《应急强制医疗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段紫欣[2](2021)在《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019年新版《商业健康保险办理办法》发布,健康管理再次出现在人民大众的视野内,人民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家关注重点。保险公司因其规避风险的责任属性,维护被保险人的健康水平有利于降低出险概率,促进保险公司长久稳定发展。如何将健康管理更好地应用到健康保险发展中,对人民健康、企业长久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应用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健康管理的发展道路上存在很多困境,如数据缺失影响产品费率厘定、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不统一、医疗信息不共享、专业人才匮乏等,这需要社会各阶层和广大学者继续摸索前行。本文希望挖掘健康管理落地过程中数据整合与加工处理、产品供给和健康管理平台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消费者对健康管理应用于健康保险中的需求。从供给端与需求端双向寻找健康管理与商业健康保险协同发展的问题,借鉴美国管理式医疗经验和南非健康管理生态圈建设经验,以美国凯撒集团和南非Discovery保险公司为例,为健康管理能更好地应用于我国健康保险发展进程中提出对策。健康管理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被重视,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更加细化地规定了健康管理如何应用于健康保险的发展中。本文从健康管理的定义出发,分析开展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开展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慢病和预防“未病”,进而降低被保险人的出险概率。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比较少,各公司只有少量产品或服务,且健康管理实施平台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数据缺失是最根本的问题,这直接制约了产品的费率厘定,保险公司对新产品的研发动力不足会制约健康管理的发展。国外健康管理的发展起步早,发展成熟,借鉴美国管理式医疗发展模式和南非保险公司健康管理运营经验,对控制医疗费用开销和发展事前健康管理有借鉴意义,两国各有所长,又各自适应本国国情。我们可以汲取其精华为我国所用,学习守门人制度、预付制度、打造健康管理生态圈。我国要发展健康管理最根本的是解决数据获取难题,加快科技研发进程,强化数据获取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测算产品费率、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其次是加强产品创新与研发,加强事前健康管理服务与保险产品的结合,提供贴近生活的服务,同时细化产品的定位,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场景销售体验;针对健康管理产品销售,可强化互联网销售模式;最后深化产业链条的资源整合,促进健康管理服务落地,让健康管理成为健康保险发展过程中的“有力武器”是本文最美好的向往。
王涛[3](2021)在《应急强制医疗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从“非典”、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再到2019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每一例传染性疾病穿越国界,让人们无处可逃。各级政府、疾控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强制留观、隔离、治疗等。这些措施使得防控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一些法律问题也进入人们的视野。譬如,我国目前在关于应急强制医疗的法律关系界定,制度设计以及具体实践中相关法律如何适用、具体实施程序等方面仍有不足。本文以应急状态下的强制医疗为对象,对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做一些浅显的探讨,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基础性概念进行阐述,首先将突发事件置于应急的概念里进行讨论,将应急与紧急状态对比,目的是理清应急的概念;其次,对比理清常态化情况下与应急状态下的强制医疗有何不同,充分解读应急强制医疗,进而对其法律属性以及法律关系的界定等理论界一直存在的争议予以明确。第二章,对应急强制医疗的制度进行分析,包括应急强制医疗的发展历程、相关立法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行政管理制度,剖析其制度现状,对应急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列举分析。第三章,整合已有的相关理论对具体事件中的案例进行考察,对应急强制医疗在案例中的实施情况进行综述,针对个案具体实践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并通过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剖析应急强制医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体进行评估。第四章,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应急强制医疗进行阐述,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解读应急强制医疗法律制度或案例实践,具体进行阐释,总结经验,为我国寻求不同的路径和方法。第五章,对应急强制医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详细的研究、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我国应急强制医疗的相关法律和程序。
董晨雪[4](2020)在《基于差异的正义: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康养老将健康理念引入养老领域,不仅关注老年群体的物质和生活需要,还关注其医疗照护、精神慰藉、社会参与等等,强调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统筹协调养老资源,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随着老龄社会的不断深化,健康养老已经成为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呈现不断增长且日益多元趋势,尽管与之相应的我国健康养老服务的供给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却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且城乡差异显着的问题。关注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公平的正义,是聚焦老年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在归纳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健康养老的重要意义及发展现况,并以江苏省太仓市、合肥市肥西县、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展开调查研究,对其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及供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城乡间、还是地区间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为此,本文将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归纳为:城乡需求差异显着,统筹协调存在困难;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服务理念较为传统,健康养老有待深化;城乡供给差异显着,共建共享仍需加强;并将其原因归结为:城乡环境、生活观念存在不同,行为选择存在差异;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尚未健全,供给效果尚未凸显;健康养老服务理念发展较晚,相关探索有待加强;养老服务城乡供需结构失衡,统筹协调仍需推进。最后,基于罗尔斯的正义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思考,分别为:正视差异,构建中国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精准供给,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提升;更新理念,保障老年群体健康养老服务权益;统筹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养老服务协调推进;以期能够对我国健康养老的发展提供相关思考,促进我国健康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成瑞雪[5](2020)在《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文中研究指明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支撑,也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医院制剂及其调剂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少数民族患者的用药需求。调剂市场的发展,对延长民族药产业价值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建设、对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市场,均有重要意义。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调剂了民族医医院之间制剂的余缺,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药安全、充分、公平和有效的使用,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本文运用系统抽象法,注重矛盾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全面考察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重要作用、市场结构、市场监管和市场发展趋势,为调剂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主体涉及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医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由调出方、调入方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调剂价格等构成。拟调剂制剂具有商品化率低、可替代性弱、地域性强的特点。医院之间调剂制剂的程序、规则、范围都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制剂价格也由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由此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调剂市场进行了严格控制,从医院制剂注册、再注册和备案到管理制剂进入市场的数量、品种,再通过实施制剂调剂使用办法,管控着制剂市场的运行。药监部门对调剂程序的严格管控,缩减了制剂调剂规模、导致制剂市场调入调出不平衡、制剂调剂价格无法反映制剂供求关系、延长了制剂在调剂市场流通的时间、减少了医院利润,导致各民族医院内部出现大量的协定方剂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增加民族医特色疗法提高医院收入,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在监管下具有显着的地方性和封闭性。从调剂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它最终会走向衰落,但还需要条件,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按药监部门对调剂市场的过严控制,阻碍了市场发展,加剧了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矛盾,医院为保障患者用药与维持运营只能购入国准字成药和使用协定方剂。但根据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医保目录中所纳入的民族药品可报销的范围和比例来看,过快取缔调剂市场不可行,医院制剂“简、便、廉、效”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应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规模,定期将部分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降低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在逐步发展中提高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和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为促进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最终消亡创造条件。
马漫[6](2020)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术后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水平,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依据现况调查结果、文献回顾,构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烟雾病患者护理干预方案。2.对烟雾病患者实施干预,探讨该干预方案对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由三个部分构成1.调查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从郑州市某三甲医院,便利抽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282例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60例,问卷回收率是92.2%.采用单因素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可控影响因素。2.基于现况调查的结果、结合文献回顾、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干预方案初稿,依据该方案初稿开展专家咨询,纳入6例研究对象进行预实验,根据结果修改形成施测稿。3.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郑州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行外科手术干预的烟雾患者136例,进入脑血管五病区患者自动纳入干预组,进入脑血管一病区患者自动纳入对照组。干预组连续进行6周,共6次干预,患者在院干预以团体、一对一形式进行,患者出院以电话和微信形式进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健康信念模式干预方案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基线测量,收集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的健康信念量表、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的问卷资料。运用Exce12013对收集数据进行处理,运用SPSS19.0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均数为71.38分,服药依从性患者占64.6%,术后烟雾病患者的健康信念评分作为自变量,服药依从性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411.414P<0.01),二者关系呈正相关。生活质量PCS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吸烟、年龄共解释了 PCS得分89.2%的变异,该模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MCS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依从性、年龄、饮酒史共解释了 MCS得分87.3%的变异,该模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现况调查结果、文献回顾、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干预方案初稿并修订施测稿。该干预方案6周内实施6次,主要包括烟雾病知识的学习、了解烟雾病危害、改变导致烟雾病复发的行为、克服自我管理存在的困难、感知自我健康受益。3.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42例,样本流失6例,流失率4.2%,有效样本量136例。纳入研究对象18~64岁,干预组86例,对照组50例。干预前进行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干预组年龄(44.00±10.459)岁;对照组,年龄(44.18±12.197)岁。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6个月分析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水平干预前后、各维度变化,对干预前后分值变化、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干预前对照组健康信念总分(70.26±7.52),干预后健康信念总分(72.26±5.49);干预组干预前健康信念总分(70.61±7.61),干预后健康信念总分(89.73±6.46)。两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健康信念总分高于对照组,且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健康动力”、“感知障碍”两个维度。随着时间推移干预组和对照组健康信念水平都有所提升,干预组的提升幅度更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居住状态、术前症状表现、自我照顾情况、家庭承受医疗费用情况、是否患有高血压等因素影响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水平(P<0.05)。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烟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5.43±0.57,5.25±0.43),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分(7.31±0.76,5.02±0.49),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正向回答条目人数构成比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得分提高较多,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变化不大。影响烟雾病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饮酒史、居住状态、家庭承受医疗费用情况、Suzuki分期、术前症状等纳入回归方程。研究显示,这些因素共解释了 35.9%的变异。F=42.891,(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干预组烟雾病患者PCS得分变化(57.24±23.48,62.36±22.77),MCS得分变化(51.77±17.33,62.74±16.49);对照组生理维度得分变化(58.12±25.44,53.23±21.11)MCS 得分变化(50.52±17.74,49.26±15.78)。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干预组MCS得分变化高于PCS得分变化,尤其是“情感职能”、“活力”“心理健康”等维度。另通过分析发现,对照组在未实施干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生活质量评分出现了下降情况。烟雾病患者术后PCS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态、自我照顾情况、家庭承受医疗费用、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否患有糖尿病、Suzuki分期、术前症状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共解释了 33.2%的变异。F=41.507,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烟雾病患者术后MCS变化影响因素分别是: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居住状态、自我照顾情况、家庭承受医疗费用、Suzuki分期及术前症状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共解释了 39.7%的变异。F=56.771,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影响因素较多,术后服药依从性不高,健康信念水平高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好。2.通过现况调查结果,结合文献回顾,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干预方案,对烟雾病患者实施该干预方案,得出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干预方案可以提高烟雾病患者的健康信念水平,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钱金平[7](2020)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规范的量表编制程序,编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Health Education Demands Questionnaire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以下简称HEDQ-GDM)并检验其信效度,为临床评估GDM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供科学、标准化的测评工具。方法第一阶段:以糖尿病自我管理理论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和指南形成HEDQ-GDM的结构框架和雏形。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8名专家进行专家小组会议,进一步扩充框架内容与条目,并形成问卷的初始版本。邀请39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对初始问卷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问卷的预测版本。通过方便抽样选择30例GDM患者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的可读性,并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形成HEDQ-GDM的施测版本。第二阶段: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安徽省五所医院内分泌科或产科住院部病房或门诊部就诊的240例GDM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法(离散程度法、临界比值法、题总相关分析法、Cronbach’s a系数法)再次对条目进行筛选。采用Cronbach’s a系数、分半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计算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和总问卷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评价问卷的内容效度。采用分层面个别进行因素分析法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经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HEDQ-GDM的临床应用版本。结果第一阶段:经文献回顾和专家小组会议,形成的HEDQ-GDM初始问卷包括9个维度共48个条目。共有39名专家参与专家函询,两轮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0;两轮条目的重要性得分均值分别为4.104.97和4.004.85、变异系数分别为0.030.22和0.080.22、满分比分别为28.21%97.44%和20.51%87.18%;两轮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49和0.204(P均<0.001)。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形成了包含9个维度、59个条目的HEDQ-GDM(临床施测版本)。第二阶段:共发放240份问卷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GDM患者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89.58%。项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条目均满足条目筛选要求,无剔除条目。分层面个别进行因素分析法结果显示,在删除了6个条目后,HEDQ-GDM(临床应用版本)共包括9个维度53个条目。问卷9个维度层面贡献率范围为66.523%86.986%,同时各条目在一个因素上的载荷量均大于0.4。问卷I-CVI为0.831.00,S-CVI/Ave为0.977。HEDQ-GDM(临床应用版本)总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71,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910.970;问卷总的分半信度为0.955,各个维度的分半信度为0.7880.926。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包括9个维度共53个条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GDM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
王雪[8](2019)在《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家庭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了解其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分析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与状态焦虑及家庭支持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制定降低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济南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CCU行冠脉介入术后的15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家庭支持自评分量表对患者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5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50份,有效回收率为97%,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1.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分为67.64±8.72分(介于58.4~91.7分之间),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不明确维度得分为43.26±5.35分,条目评分均值为3.84分(>3.67分),处于高等水平;复杂性维度得分为24.38±3.37分,条目得分均值为2.53分(介于2.33~3.66分之间),处于中等水平。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程、既往是否行PCI对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 0.013,0.012,0.031,0.021,0.017,0.012,0.017,0.009,均<0.05);不同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病程对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不明确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21,0.014,0.026,0.012,0.041,均<0.05);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复杂性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1,0.030,0.032,0.032,均<0.05)。3.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状态焦虑平均分为43.37±1.36分,高于国内常模水平(39.91)。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不明确维度及复杂性维度与状态焦虑水平具有显着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9,0.372和0.410,(p值均=0.00<0.01),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4.CCU老年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家庭支持水平均值为8.26±1.53分,处于中等水平。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不明确维度及复杂性维度与家庭支持呈显着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02,-0.438和-0.367,(p值均=0.00<0.01),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月收入、病程、既往是否行PCI对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00,0.002,0.004,均<0.05);月收入、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对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不明确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24,0.012,均<0.05);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状态焦虑对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复杂性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01,0.000,0.002,均<0.05)。[结论]1.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不明确维度评分均值处于高等水平,复杂性维度评分均值处于中等水平。2.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家庭支持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两个维度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正相关,与家庭支持水平呈负相关。3.月收入是影响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都有显着的影响;年龄、病程、既往是否行PCI是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疾病不确定感的不明确维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婚姻状况、状态焦虑是疾病不确定感的复杂性维度的影响因素。
曾超平[9](2019)在《浙江省苍南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中国已正式进入老龄社会,“银色浪潮”正在给社会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不衔接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养老模式中的医养结合应时而生。医养结合是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对老年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健康优化养老模式,是一项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借鉴国内外医养结合的经验,归纳出医养结合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现阶段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过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对苍南县四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的康复科室设置、床位数建设,医生护士配备数量进行实地考察、统计;通过座谈访问方法对入住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人进行访谈,记录他们的诉求和感受。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最终探索医养结合在苍南县实施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解决的方法。本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通过文献的查阅,了解国内外医养结合的现状,确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章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概念界定。第三章调研苍南县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对苍南老年人的人口、状况,需求进行调查,并且发现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通过学习国内国外已经运行的医养结合发展模式的经验,并且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第五章对苍南县医养结合的现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
赵兴银[10](2019)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文中提出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政治地位、中心任务和面对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党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带来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领导和推动了全国范围的社会变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下,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抓住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努力探索执政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七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没有全面执政经验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建设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落后的条件下,党始终能把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作为战胜一切困难、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先决条件,并为此作出了持续的、不间断的努力。在初建政权的特殊时代背景中,中国共产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不走样,明确了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的历史方位,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工作任务的转型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并在艰难的转型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为推动新中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本文立足1949年至1956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探究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实践,并结合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巩固政权、化解危险、领导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开辟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境界,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共分七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内容,分别为:一、论文选题的背景与依据,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目前研究现状分析,包括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价;三、相关概念界定,主要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间界定、“群众”内涵的界定、“群众工作”“群众运动”、“党群关系”等概念的界定;四、主要研究方法;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等。正文部分分六章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如下:第一章论述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人民群众”的论述,确立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二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明确了执政党建设与群众工作之间的关系,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奠定了群众工作的社会理论基础。第二章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进行了考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依靠各阶级、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政党,其群众工作的好与坏、成与败,直接影响并决定了这个政党的生命力的存续与发展。本章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具体实践的历史考察,对各个历史时期党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有效做法的系统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之间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进一步为当前如何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思路借鉴和方法指导。这一章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积极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力推进;解放战争时期的全面收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与启示。第三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背景。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其内在的逻辑思维和工作方式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各个阶层社会心理发生的变化。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立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客观的条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进程实现了有机融合。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这个群体在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中形成了较为稳定和牢固的社会心理。这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即使在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后,群众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认可度仍然会用传统的视角来看待新事物、新现象。因此,本章首先对不同社会群体,包括工农群众、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党围绕不同社会群体社会心理的变化,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对群众工作政策进行了调整,实现了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上的转变。第四章重点回顾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实践进程。群众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群众工作是在相对比较特殊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的。处理好执政党与各阶级阶层的关系,反映到群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上来,就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在党的政策层面进行调整。本章通过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在运行机制、内在监督机制、内在长效机制三个方面对党的群众工作实践机制建设进行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围绕机制的建设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五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意蕴。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为党完成执政任务、实现执政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而言,本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研究,认为这一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为执政条件下完成党的工作任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意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动力保障、建设思路、实践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了经验,明确了目标和要求。第六章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现实启示。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关键要为当前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本章前三部分分别从群众工作应探索其规律性,把握特点,研究方法,做到因时因势而异;群众工作的实践应在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中体现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应成为党的群众工作始终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第四部分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当代启示,通过对党的群众工作的时代背景、具体举措、历史价值和实践经验的分析,指出对当前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启示。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研究成果,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出思路及方向。
二、农村中西医面临性病新课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中西医面临性病新课题(论文提纲范文)
(2)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健康管理及其在我国健康保险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
2.1 健康管理概述 |
2.1.1 健康管理的内涵 |
2.1.2 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 |
2.2 我国公民健康状况倒逼“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协同发展 |
2.2.1 我国疾病正在年轻化态势发展 |
2.2.2 我国公民慢性病患病率逐年递增 |
2.3 健康管理能间接降低保险理赔率 |
2.3.1 积极防治“未病”对降低疾病发生率有正向作用 |
2.3.2 科学护理慢性病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
2.4 本章小结 |
3 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中的应用现状 |
3.1 健康管理应用于我国健康保险中的表现形式 |
3.2 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中应用的平台 |
3.2.1 体检公司 |
3.2.2 医院 |
3.2.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
3.2.4 保险公司自己的健康管理平台 |
3.3 本章小结 |
4 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应用的消费者需求调研 |
4.1 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过程 |
4.1.1 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
4.1.2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
4.2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数据分析 |
4.2.1 消费者基本信息 |
4.2.2 消费者对健康维护的态度分析 |
4.2.3 消费者对商业健康保险附加健康管理服务的投保意愿分析 |
4.2.4 消费者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的需求分析 |
4.2.5 消费者对健康管理服务形式的需求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5.1 供给层面 |
5.1.1 数据缺失与科技力量薄弱的双重桎梏 |
5.1.2 产品与服务研发不足 |
5.1.3 产业链整合效率不高 |
5.1.4 专业化人才短缺 |
5.2 需求层面 |
5.2.1 消费者的偏见阻碍了健康管理的发展 |
5.2.2 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缺乏主动消费意愿 |
5.2.3 消费者对健康管理未来发展的期待值较高 |
5.3 本章小结 |
6 借鉴国外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应用的经验及启示 |
6.1 美国管理式医疗经验 |
6.1.1 美国管理式医疗组织形式 |
6.1.2 美国健康维护组织的应用路径分析——以凯撒集团为例 |
6.1.3 对我国的启示 |
6.2 南非Discovery保险公司经验 |
6.2.1 Discovery保险公司概况 |
6.2.2 南非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应用的经验 |
6.2.3 对我国的启示 |
6.3 本章小结 |
7 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发展中应用的对策 |
7.1 政府加大对保险行业的扶持力度 |
7.1.1 政府加快推进数据整合进程 |
7.1.2 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
7.2 依托科技力量打通数据信息传输链 |
7.3 加快互联网营销创新 |
7.3.1 加速培养全民自主投保意识 |
7.3.2 大力构建互联网销售平台 |
7.3.3 准确定位消费群体进行精准营销 |
7.4 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 |
7.4.1 细分客户群体,设定不同服务方式 |
7.4.2 提高产品定位多样性,丰富保险与服务的衔接方式 |
7.4.3 严格把控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强化服务带来的情感依赖 |
7.5 加快产业链整合效率 |
7.5.1 深化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的管理式医疗建设 |
7.5.2 优化保险公司与健康管理机构盈利渠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3)应急强制医疗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一)应急强制医疗的概念、特征问题 |
(二)应急强制医疗的法律属性问题 |
(三)应急强制医疗的法律关系问题 |
(四)应急强制医疗的措施类型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应急强制医疗的一般理论 |
第一节 基础性概念界定 |
一、应急 |
二、强制医疗 |
第二节 应急强制医疗的涵义 |
一、应急强制医疗的概念 |
二、应急强制医疗的特征 |
三、应急强制医疗的措施类型 |
第三节 应急强制医疗法律关系的界定 |
一、法律属性 |
二、法律关系 |
第四节 应急强制医疗的理论基础 |
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
二、生命价值原则 |
三、社会公益原则 |
第二章 我国应急强制医疗的制度分析 |
第一节 应急强制医疗的制度沿革 |
第二节 应急强制医疗的制度现状 |
一、法律制度现状 |
二、行政制度现状 |
第三节 应急强制医疗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 |
一、法律规定存在滞后性,种类分级固定 |
二、具体实施的法定授权门槛过高 |
三、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同 |
四、实施程序存有瑕疵 |
五、权利救济机制缺失 |
第三章 我国应急强制医疗的实践考察 |
第一节 应急强制医疗实施情况综述 |
第二节 应急强制医疗实施绩效评估 |
一、2003 年“非典”事件 |
二、禽流感、H7N9 型禽流感 |
三、国内新冠肺炎事件 |
第三节 应急强制医疗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一、执行不严、违法操作 |
二、适用对象权益难以保障 |
第四章 域外应急强制医疗的镜鉴 |
第一节 域外应急强制医疗的法律制度和具体实践 |
一、美国的法律制度和具体实践 |
二、日本的法律制度 |
三、韩国的法律制度 |
四、欧盟的具体实践 |
第二节 域外应急强制医疗对我国的启示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应急强制医疗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关于完善应急强制医疗制度的新思考 |
一、完善相关法律条款规定 |
二、明确法定授权门槛 |
三、统一相关法律规定 |
四、完善措施实施的程序 |
五、健全法律救济机制 |
第二节 应急强制医疗实施中的问题解决 |
一、严格执法,加强监管 |
二、依法保障适用对象的权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差异的正义: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健康养老是推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方式 |
(二) 我国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
(三) 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但仍不平衡、不充分且城乡差异显着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现有研究评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调查分析法 |
(三) 数据分析法 |
(四) 对比分析法 |
(五) 归纳总结法 |
五、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一) 研究内容 |
(二) 技术路线图 |
六、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
一、基本概念 |
(一) 健康 |
(二) 老年健康 |
(三) 养老 |
(四) 健康养老 |
(五) 健康养老服务 |
(六) 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
(七) 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 |
二、理论工具 |
(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二) 正义论 |
(三) 社会福利理论 |
第二章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 |
一、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
(一) 宏观需求 |
(二) 中观需求 |
(三) 微观需求 |
二、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
(一)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制度供给现状 |
(二)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投入供给现状 |
第三章 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对比分析——基于三个地区的调查 |
一、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情况 |
(一) 数据来源 |
(二) 样本基本情况 |
(三)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
(四)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
二、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
(一) 信息来源 |
(二) 三个地区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的背景 |
(三)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
(四) 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分析 |
三、三个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对比分析 |
(一) 总体服务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 |
(二) 城乡间供给和需求存在差异 |
(三) 地区间城乡供需差异有所区别 |
第四章 我国城乡健康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我国城乡健康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一) 城乡需求差异显着,统筹协调存在困难 |
(二) 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
(三) 服务理念较为传统,健康养老有待深化 |
(四) 城乡供给差异显着,共建共享仍需加强 |
二、我国城乡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城乡环境、生活观念存在不同,行为选择存在差异 |
(二) 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尚未健全,供给效果尚未凸显 |
(三) 健康养老服务理念发展较晚,相关探索有待加强 |
(四) 养老服务城乡供需结构失衡,统筹协调仍需推进 |
第五章 基于差异的正义——构建我国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思考 |
一、正视差异,构建中国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
(一) 建立覆盖全民的统一的健康养老制度 |
(二) 构建“基本+补充”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
二、精准供给,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提升 |
(一) 扎根健康养老实际需求 |
(二) 夯实健康养老基础建设 |
(三) 完善健康养老服务内容 |
(四) 加强健康养老人才保障 |
(五) 优化健康养老资源配置 |
三、更新理念,保障老年群体健康养老服务权益 |
(一) 深化健康养老研究探索 |
(二) 推进健康养老理念传输 |
四、统筹发展,促进区域城乡养老服务协调推进 |
(一) 统筹配置城乡养老资源 |
(二) 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
(三) 协调区域健康养老差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附录 |
后记 |
(5)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政府控制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 |
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研究的新领域 |
三、系统抽象法在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中的运用 |
第一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市场调剂的重要性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及其地位 |
一、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医院制剂 |
二、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品种 |
三、民族药医院制剂在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主体地位 |
第二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支撑 |
一、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
二、医院制剂在各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发挥的作用 |
三、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的用药范围 |
第三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保障 |
一、民族医医院的结构及其分布 |
二、民族医医院调剂使用制剂的原因 |
三、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调剂制剂所占比重 |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重要保障 |
一、少数民族患者大多愿意接受民族医治疗 |
二、民族地区常发病、多发病民族药有独特疗效 |
三、少数民族患者使用民族药医院制剂药费低 |
第五节 医院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的发展 |
一、能增加制剂调出医院的收入 |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药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
三、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特色的形成 |
第二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结构 |
第一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调出方和调入方 |
一、调出方(卖方) |
二、调入方(买方) |
三、调入方和调出方买卖制剂的特点 |
第二节 调入方与调出方的调剂协议与批准 |
一、买卖双方协议的达成 |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
三、制剂调剂是一个有严格监管的市场 |
第三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价格 |
一、制剂的调剂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执行 |
二、医院制剂调剂价格的评价 |
三、民族药品市场内部价格变化对调剂市场产生的影响 |
第四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一、调剂市场主要涉及藏、蒙、维吾尔族药医院制剂 |
二、五藏区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三、八蒙区蒙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四、维傣彝苗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第三章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注册与再注册 |
一、对民族药医院制剂注册的要求 |
二、有效期与再注册 |
三、高昂的注册与再注册成本阻碍民族药医院制剂发展 |
四、注册困难限制了市场调剂制剂的品种与结构 |
第二节 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一、对每一笔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的批准 |
二、调剂市场监管阻碍市场正常运行 |
三、大量院内协定方剂产生和民族医特色疗法产生 |
四、制剂调剂市场行政控制地方性和封闭性突出 |
第三节 从注册制到备案制的转变缩小了制剂调剂市场规模 |
一、备案制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 |
二、备案制必将导致调剂市场规模缩减 |
第四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发展的趋势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消亡的条件 |
一、中药医院制剂所走过的道路 |
二、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必须增加 |
三、医疗保险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提高 |
第二节 现阶段必须扩大民族药医院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 |
一、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有限 |
二、市场是民族医医院之间调剂制剂余缺的唯一途径 |
三、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满足少数民族患者用药需求 |
第三节 为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消亡创造条件 |
一、定期将部分民族药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 |
二、降低医院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 |
三、逐步增加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国药比重 |
四、提高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烟雾病的研究现况 |
1.2 烟雾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 |
1.3 健康信念的研究进展 |
1.4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与理论依据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现况和影响因素研究 |
1 研究类型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资料收集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伦理原则 |
3 结果 |
3.1 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人口学资料 |
3.2 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量表信效度检验 |
3.3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现况分析 |
3.4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程度与服药依从性的回归分析 |
3.5 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6 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水平分析 |
4.2 烟雾病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 烟雾病患者术后健康信念和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分析 |
4.4 烟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部分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干预研究方案构建 |
1. 干预方案初稿形成过程 |
1.1 文献研究 |
1.2 干预人员 |
2. 干预方案施测稿形成过程 |
第三部分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的研究 |
1 研究类型 |
2 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干预方法 |
2.4 资料收集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原则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烟雾病患者健康信念水平分析 |
3.3 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 |
3.4 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析 |
4 讨论 |
4.1 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患者的影响 |
4.2 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
4.3 健康信念模式对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结论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建议 |
2.1 研究的创新性 |
2.2 研究的局限性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烟雾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妊娠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
1.2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1.3 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
1.4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1.5 妊娠期糖尿病相关需求内容研究现状 |
1.6 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现存问题的启示 |
2 相关概念 |
3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4 研究目的 |
5 研究意义 |
6 技术路线图 |
研究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的编制 |
1 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会议法形成问卷的初始版本 |
1.1 基于文献分析法形成问卷的雏形 |
1.2 基于专家会议法形成问卷的初始版本 |
1.2.1 研究目的 |
1.2.2 专家的选择 |
1.2.3 会议的主题 |
1.2.4 专家会议的具体过程 |
1.2.5 专家会议的结果 |
1.2.5.1 专家的一般资料 |
1.2.5.2 问卷的修改与完善 |
2 基于德尔菲法编制问卷的预测版本 |
2.1 确定函询专家 |
2.2 专家函询调查表的设计 |
2.3 专家函询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专家函询的质量控制 |
2.6 专家函询结果 |
2.6.1 函询专家的一般资料 |
2.6.2 专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
2.6.3 问卷条目处理情况 |
3 通过预调查形成问卷的施测版本 |
3.1 预调查的实施 |
3.2 预调查的结果 |
研究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的信效度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 样本量计算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工具 |
2.2 项目分析与信效度检验 |
2.3 资料收集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处理 |
2.6 伦理考虑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2 项目分析结果 |
3.3 效度分析结果 |
3.4 信度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问卷编制的科学性 |
4.2 条目筛选的严格性 |
4.3 问卷的信效度评价 |
全文结论 |
1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
2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Ⅰ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编制专家函询表(第一轮) |
附件Ⅱ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编制专家函询表(第二轮) |
附件Ⅲ 伦理审查批件 |
附件Ⅳ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临床应用版) |
(8)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家庭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符号说明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2.1 探究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现状 |
2.2 明确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与状态焦虑、家庭支持的相关性 |
3 研究意义 |
3.1 理论意义 |
3.2 实践意义 |
文献综述 |
1 冠脉介入治疗 |
2 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现状 |
2.1 疾病不确定感的概念与发展 |
2.2 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量表 |
3 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水平及影响因素 |
3.1 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水平 |
3.2 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 |
4 冠脉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
5 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样本量 |
2 研究工具 |
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
2.2 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 for Adult,MUIS-A) |
2.3 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 |
2.4 家庭支持自评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orm Family Scale,PSS-Fa)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分析 |
5 伦理性考虑 |
结果 |
1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的一般状况 |
2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各维度得分 |
3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3.1 人口统计学资料对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
3.2 疾病相关资料对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
4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焦虑现状及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 |
4.1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焦虑现状 |
4.2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与状态焦虑的相关性分析 |
5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家庭支持现状及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 |
5.1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家庭支持现状 |
5.2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
6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
6.1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6.2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不明确维度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6.3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复杂性维度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讨论 |
1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2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及各维度水平 |
2.1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
2.2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水平 |
3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及家庭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
3.1 患者术后焦虑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及两个维度的相关性研究 |
3.2 患者术后家庭支持水平与疾病不确定感及两个维度的相关性研究 |
4 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1 创新性 |
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浙江省苍南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医养结合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医养结合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2 关键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关键概念 |
2.1.1 医养结合 |
2.1.2 养老模式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资源整合理论 |
2.2.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2.2.3 能力贫困理论 |
3 苍南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调查及分析 |
3.1 苍南县养老事业基本状况 |
3.1.1 苍南县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及老龄化趋势 |
3.1.2 苍南县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
3.1.3 苍南县医疗机构情况 |
3.1.4 苍南县养老机构情况 |
3.1.5 苍南县老龄事业的发展 |
3.2 苍南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基本状况 |
3.2.1 苍南县医养结合的现状 |
3.2.2 苍南县医养结合模式调查 |
3.2.3 苍南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调查结果分析 |
3.3 苍南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
3.3.2 医养结合机构数量有限以及医疗资源匮乏 |
3.3.3 医养结合运转成本高以及资金来源有限 |
3.3.4 协议服务质量低 |
3.3.5 医养结合观念接受程度不高 |
3.4 苍南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问题原因分析 |
3.4.1 专业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 |
3.4.2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不充分 |
3.4.3 资金来源多元化模式没有打开以及投入不足 |
3.4.4 协议服务签约机制不完善 |
3.4.5 老年人群医养结合观念淡薄 |
4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启示和借鉴 |
4.1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的启示及经验借鉴 |
4.1.1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概况 |
4.1.2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启示 |
4.2 国内青岛市典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的启示及借鉴 |
4.2.1 青岛市“全人全责”新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发展概况 |
4.2.2 青岛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启示 |
5 苍南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5.1 加强专业医护人才队伍建设 |
5.1.1 通过定向委培方式强化医养结合专业人才队伍 |
5.1.2 对在职医护人员更多的政策倾斜 |
5.1.3 对在职人员定期进修学习 |
5.2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机制 |
5.2.1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协作 |
5.2.2 构建养老及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 |
5.2.3 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医养结合科室和病房 |
5.3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5.3.1 建立医养结合专项资金 |
5.3.2 搭建微基金募集平台 |
5.3.3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养老领域 |
5.4 提高协议服务质量 |
5.4.1 创新服务模式 |
5.4.2 完善签约医生绩效考核 |
5.4.3 完善签约医生工作激励机制 |
5.5 提高医养结合在老年人群中的认可度 |
5.5.1 多渠道提高老人对医养结合的认识 |
5.5.2 让老年人体验医养结合机构居住环境 |
5.5.3 让老年人体验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二、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
第二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历史借鉴 |
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 |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积极发展 |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力推进 |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全面发展 |
五、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
第三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背景 |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历史条件 |
二、党的群众工作与群众复杂多变的社会心理 |
三、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 |
第四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推进 |
一、以任务为导向明确群众工作的新使命 |
二、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机制 |
三、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 |
四、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创新 |
第五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价值意蕴 |
一、群众工作为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发挥了保障作用 |
二、群众工作为执政条件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思路 |
三、群众工作为践行党的宗旨意识拓宽了实践路径 |
四、群众工作为执政条件下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积累了经验 |
五、群众工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新任务 |
第六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现实启示 |
一、群众工作应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做到因时因势而异 |
二、群众工作应在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中体现时代性 |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群众工作始终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 |
四、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厘清的几个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农村中西医面临性病新课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应急强制医疗的法律问题研究[D]. 王涛. 兰州大学, 2021
- [2]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 段紫欣.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3]应急强制医疗的法律问题研究[D]. 王涛. 兰州大学, 2021
- [4]基于差异的正义: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比较研究[D]. 董晨雪. 苏州大学, 2020(03)
- [5]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D]. 成瑞雪.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烟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干预研究[D]. 马漫. 郑州大学, 2020(02)
- [7]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D]. 钱金平.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CCU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家庭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 王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浙江省苍南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D]. 曾超平.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4)
- [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研究[D]. 赵兴银. 扬州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