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炼油设计一九七四年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1](2011)在《汉语是如何表达序数范畴的》文中指出本文在多样性研究与倾向性研究相结合的视点下,按照由面到点、突出典型、逐步深入的思路,运用形式与语义互证、定性与定量配合的方法,研究汉语序数范畴的表达。所有研究建立在1400万字的汉语普通话语料统计的基础上,细致地分析了汉语序数范畴的语义构成基础和序数参照的类别,详实地描写了汉语序数范畴的三大表达形式。全文把研究重点放在序数语法表达式上,揭示了它在句法、语义上的诸多特征,探讨了它的典型性问题,并以“第”和量词的隐现为视点寻找不同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区分点,最后概括了汉语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共性特征。在研究过程中,既重视语言事实的细致分析,也重视理论、方法的探求,建立了一个较科学的汉语序数表达系统,提出了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判定标准,构建了一个分层级的典型性评估体系,得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语言规律。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简要阐述序数的性质及其语言表达,介绍汉语序数范畴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思路、语料来源和处理方式。第二章探讨汉语序数的语义构成基础和序数参照。结合汉语序数表达的基本形式和词典解释,概括序数范畴的语义构成基础,即序数建立在同一集合中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序数参照是指构成序数时所依据的标准,包括空间、时间、地位、编号四类,它具有单一性与混合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等特征。第三章探讨汉语的三大序数表达式。在分析已往的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以表达手段作为分类标准,将序数表达式归纳为三类,即序数词汇、语法、缩略表达式。序数词汇表达式包括数字型词汇表达式和非数字型词汇表达式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系列性直接表序式、非系列性直接表序式、系列性间接表序式和非系列性间接表序式。序数缩略表达式从缩略手段看包括顺序缩略式和逆序缩略式,从序数性成分的多少看包括单层缩略式和多层缩略式。根据语料统计、定性分析、历史考察和跨语言的简单比较,发现序数语法表达式在三种表达式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后文把研究重点定位在序数语法表达式上。第四章探讨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类别及其基本特征。首先讨论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形式和语义上的判定标准;其次讨论序数语法表达式对数词、数词串及数字书写形式的选择;再次根据语法手段的不同把序数语法表达式归纳为三类,即专门性标记式、语序式、弱标记式,并进一步根据构成成分、受限情况划分出若干次类;最后概括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基本特征。第五章探讨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认知语义特征及表示序数的条件。在第二章的基础上,以序数与基数的对比为视点,从语义特征、认知等角度进一步做出细化的、延伸性的分析。首先讨论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对比性、数量性、序列性等必有语义特征和定位性、命名性等可有语义特征;其次从句法、语义、认知等角度确定序数语法表达式典型性的评估指标,建立多层级的典型性评估体系,利用分层级的评估体系,结合数据统计,评估相应层级的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典型性程度,排出典型性等级序列;最后分析序数语法表达式表示序数的句法、语义条件。第六章对汉语的序数语法表达式进行专题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一)分析序数短语的连用形式和连用项之间的语义关系。(二)描写“第+数/数字串”与相关语言成分构成的序数短语。(三)探讨“第”字序数短语里“第”的隐现机制。制约“第”隐现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强制性影响因素,包括“第”的语义功能及句法作用、序数参照的类别及变化;另一类是倾向性影响因素,包括表数成分的类别及数目大小的影响、序数域的诱导、非序数性句法成分的干扰、语用动机的驱使等。其中,强制性影响因素是对“第”的隐匿范围的限定和对可能隐匿“第”的八类序数短语的考察,倾向性影响因素不仅是对可能隐匿“第”的八类序数短语的考察,也是对被强制性影响因素所排除的情况的进一步考察,揭示突破句法语义强制作用的条件和原因。(四)探讨序数短语里量词的隐现机制。制约量词隐现的因素有量词的类别和语义功能、名词性成分的离散性与非离散性、名词性成分的光杆与非光杆形式、数词词语的差异、认知倾向、序数参照的类别及变化、命名性差异等。量词的隐匿说明一点,形式与语义的匹配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在语义自足的前提下,可以突破数名组合必须带量词的句法强制作用,即句法上起强制作用、语义上不起强制作用、只起显量作用的个体量词可以隐匿。(五)探讨“第一”映射高程度、“第二”映射类似的条件,并与相关格式进行比较。第七章对序数语法表达式进行跨方言、跨语言的比较。首先考察汉语方言的序数语法表达式,包括强标记式和弱标记式两大类,其中强标记式包括专门性标记式、语序式、重叠式;其次考察中国民族语言的序数语法表达式,包括强标记式和弱标记式两大类,其中强标记式包括专门性标记式、语序式、重叠式、内部屈折式、复合标记式;最后揭示汉语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共性特征。第八章是结语。首先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作了简单的回顾;其次阐述研究中得到的几点启示;最后指出文章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设想。
刘雪玲[2](2003)在《螺旋翅片管换热器换热性能试验及计算机辅助试验》文中提出开槽螺旋翅片管换热器是一种新的翅片型式的换热器,具有较高的强化传热性能,其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对开槽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和流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试验(CAT)作为一种新的试验方法也正在各个领域被采用。把计算机辅助试验(CAT)的方法应用到换热器试验中,与实际仪器试验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试验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换热器的研究和发展状况、各种换热器的型式以及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基本方程。在此基础上对翅片效率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在热工综合试验台上分别对开槽螺旋翅片管换热器和普通连续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和流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翅片侧的Nu~Re,Eu~Re的关系曲线和试验关联式,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开槽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比连续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有较大的提高,而流动阻力增加不多。把计算机辅助试验(CAT)的方法应用到换热器试验中。建立了换热器换热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数值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程序,结合仪器试验所得数据,对开槽螺旋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试验(CAT),得到了翅片侧对流换热系数和变工况运行的数据。本文最后对作者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完善和改进所作工作的途径。
沈亮[3](2004)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费用联合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进度、费用、质量是项目管理的三要素,是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确保质量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项目进度、项目费用的管理就成为了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项目管理长期以来一直套用前苏联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以固定行政建制为对象的项目管理方式。在传统的电力项目管理中,往往是对进度和费用分别进行控制和管理。电力能源开发市场的国际化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就把进度-费用的联合管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前电力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作者所在单位山西国际电力集团作为山西省最大的电源项目开发单位,有大量的、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火电项目,同时承担山西省政府委托的全省自用电项目开发任务。论文主要研究以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工程管理公司为管理主体、以赢得值原理为指导的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进度和费用管理问题。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和费用管理在该论文的含义是指管理主体为实现项目目标,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对施工阶段的进度和费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行为过程。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工程进度费用联合控制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分析和总结了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控制和费用控制的常用方法,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阐述了先进项目管理理论产生的背影和应用情况,指出在业主或投资方的项目管理中引入赢得值原理的必要性。其次,通过收集了解国内电力建设项目管理现状,结合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从业主或投资方的管理视角出发,研究将赢得值原理应用于电力项目施工阶段进度和费用的联合控制,并引入赢得值计算模型,采用费用绩效指数、进度绩效指数、费用偏差和进度偏差等四项指标来综合反映项目实施的真实情况,论文重点分析了控制过程中的偏差分析方法,并提出进度和费用联合控制的具体工作流程和应用步骤。最后结合山西国际电力集团的具体工程案例对赢得值原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袁培林[4](2006)在《液化气芳构化生产三苯技术工业化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三苯生产主要利用直馏汽油、石脑油经催化重整,抽提分离的生产工艺,因原料供应不足,苯及其衍生物的产量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我国近几年轻纺工业发展很快,每年需要大量进口苯的下游衍生物产品,而且进口量增长很快,寻求新的三苯生产途径非常重要。液化气芳构化生产三苯工艺,属于石化领域轻烃芳构化技术。本技术充分发挥东明石化液化气资源优势,开辟了三苯生产新途径,可以解决直馏石脑油通过催化重整生产芳烃原料不足的问题。本工艺采用两炉四反,连续操作,经气分装置提取丙烯后的催化裂化液化石油气,经脱水、换热后,经原料加热炉加热至一定温度,在特定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芳构化反应,反应产物不用抽提,直接分馏得到产品苯、甲苯、二甲苯及少量混合重芳。 经多次试验和改造,已建成10万吨/年工业示范装置,通过生产实践和操作参数调整,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数据,生产出合格的三苯产品,达到设计要求。本项目投资省,与同规模催化重整生产芳烃装置相比节省投资8000万元;生产吨产品消耗仅为催化重整装置的2/3。本项目的投产不仅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企业实现化工转型创造有利条件,为国内建设更大规模的同类装置提供了设计依据。
二、炼油设计一九七四年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炼油设计一九七四年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是如何表达序数范畴的(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序数范畴与序数表达式 |
1.1.1 序数是一种语义语法范畴 |
1.1.2 序数表达式 |
1.2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1.2.1 数词的研究现状 |
1.2.2 序数表达的研究现状 |
1.2.3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 语料来源与处理方式 |
1.4.1 语料选择原则 |
1.4.2 语料来源 |
1.4.3 语料处理方式 |
第二章 汉语序数的语义构成基础和序数参照 |
2.1 序数的语义构成基础 |
2.1.1 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事物 |
2.1.2 相互联系的事物属于同一集合 |
2.1.3 同一集合中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具有可比性和次序性 |
2.2 序数参照 |
2.2.1 空间参照 |
2.2.2 时间参照 |
2.2.3 地位参照 |
2.2.4 编号参照 |
2.2.5 序数参照的单一性与混合性 |
2.2.6 序数参照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汉语的三种序数表达式 |
3.1 序数表达式的分类 |
3.1.1 以表达手段作为分类标准的可行性 |
3.1.2 表达序数的语言手段及相应的表达式 |
3.2 序数词汇表达式 |
3.2.1 数字型词汇表达式 |
3.2.2 非数字型词汇表达式 |
3.2.3 序数词汇表达式的特征 |
3.3 序数语法表达式 |
3.4 序数缩略表达式 |
3.4.1 顺序缩略式与逆序缩略式 |
3.4.2 单层缩略式与多层缩略式 |
3.4.3 序数缩略表达式的特征 |
3.5 汉语序数表达式的特征 |
3.5.1 序数表达形式丰富多样 |
3.5.2 序数表达式具有原型范畴特征 |
3.5.3 以序数语法表达式为主导形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类别及其基本特征 |
4.1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内涵和外延 |
4.1.1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内涵 |
4.1.2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判定标准 |
4.1.3 与相关现象的区分 |
4.2 序数语法表达式里的数词 |
4.2.1 数词"一"的义项及分工 |
4.2.2 数词"几"的义项及分工 |
4.2.3 数词"二"与"两"的义项及分工 |
4.2.4 整数词语与数字串 |
4.2.5 数字的书写形式 |
4.3 表达序数的语法手段与相应的语法表达式 |
4.3.1 专门性标记手段与专门性标记式 |
4.3.2 语序手段与语序式 |
4.3.3 弱标记手段与弱标记式 |
4.4 专门性标记式 |
4.4.1 附着性语法标记式"第+数" |
4.4.2 附着性语法标记式"第+数字串" |
4.4.3 附着性语法标记式"初2+数" |
4.4.4 附着性语法标记式"老2+数" |
4.4.5 附着性准语法标记式"数+来/则/其" |
4.4.6 附着性词汇标记式"头2+数+量/名" |
4.4.7 附着性词汇标记式"小2+数" |
4 .4.8组配性词汇标记式"数+号" |
4.4.9 组配性词汇标记式"数字串+号" |
4.4.10 组配性词汇标记式"前/后+数+量/名" |
4.4.11 组配性词汇标记式"上/下+数+量/名" |
4.4.12 书写符号标记式 |
4.5 语序式 |
4.5.1 数词词语后置式"X+数" |
4.5.2 数字串后置式"X+数字串" |
4.5.3 干支后置式"名+干支" |
4.5.4 字母后置式"名+字母" |
4.6 弱标记式 |
4.6.1 弱标记式"数+X" |
4.6.2 弱标记式"数字串+X" |
4.6.3 弱标记式"干支+X" |
4.6.4 弱标记式"字母+X" |
4.7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基本特征 |
4.7.1 形式多样化 |
4.7.2 不同表达式有不同分工 |
4.7.3 不同表达式的典型性不一致 |
4.7.4 专门性标记丰富,标序能力有级差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认知语义特征及表示序数的条件 |
5.1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必有、可有语义特征 |
5.1.1 必有语义特征之一:对比性 |
5.1.2 必有语义特征之二:数量性 |
5.1.3 必有语义特征之三:序列性 |
5.1.4 可有语义特征之一:定位性 |
5.1.5 可有语义特征之二:命名性 |
5.1.6 从语义特征看序数语法表达式与相关现象的区分 |
5.2 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典型性问题 |
5.2.1 多样性基础上的倾向性研究 |
5.2.2 三大序数语法表达式之间的典型性问题 |
5.2.3 三大序数语法表达式内部的典型性问题 |
5.2.4 序数语法表达式典型性问题考察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5.3 序数语法表达式表示序数的条件 |
5.3.1 构成成分的标示作用 |
5.3.2 近义词的分工 |
5.3.3 语法表达式特点的影响 |
5.3.4 序数域的诱导 |
5.3.5 非序数性语法成分的制约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专题研究 |
6.1 序数短语的多项连用 |
6.1.1 紧接性连用式 |
6.1.2 临接性连用式 |
6.1.3 间隔性连用式 |
6.2 "第+数/数字串+X"的类别 |
6.2.1 第+数字串+量/名 |
6.2.2 第+数+量 |
6.2.3 第+数+名 |
6.2.4 第+数+动 |
6.2.5 第+数+形 |
6.2.6 第+数+大+X |
6.3 "第"字序数短语里"第"的隐现机制 |
6.3.1 可能隐匿"第"的"第+数/数字串+X"及隐现情况统计 |
6.3.2 "第"的语义功能及句法强制作用 |
6.3.3 四类序数参照及序数参照的变化 |
6.3.4 表数成分的类别及数目大小的影响 |
6.3.5 序数域的诱导 |
6.3.6 非序数性句法成分的干扰 |
6.3.7 语用动机的驱使 |
6.4 序数短语里量词的隐现机制 |
6.4.1 量词隐匿的几种情况 |
6.4.2 可以隐匿的量词及其语义功能 |
6.4.3 名词性成分的特征及光杆、非光杆形式 |
6.4.4 数词词语的影响 |
6.4.5 认知倾向的影响 |
6.4.6 四类序数参照及序数参照的变化 |
6.4.7 命名性的差异 |
6.5 "第一"、"第二"的引申 |
6.5.1 "第一"映射高程度 |
6.5.2 "第二"映射类似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汉语序数语法表达式的跨方言、跨语言比较 |
7.1 汉语方言的序数语法表达式 |
7.1.1 专门性标记式 |
7.1.2 语序式 |
7.1.3 重叠式 |
7.1.4 弱标记式 |
7.1.5 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简单比较 |
7.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序数语法表达式 |
7.2.1 专门性标记式 |
7.2.2 语序式 |
7.2.3 重叠式 |
7.2.4 内部屈折式 |
7.2.5 复合标记式 |
7.2.6 弱标记式 |
7.2.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普通话序数语法表达式的简单比较 |
7.3 汉语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序数语法表达式的共性特征 |
7.3.1 以专门性标记式为优势形式 |
7.3.2 VO型语言的专门性标记倾向于前置 |
7.3.3 语序式以数词词语后置为主 |
7.3.4 殊指性成分是重要的辅助性表达手段 |
7.3.5 较大数目序数倾向于使用语法表达式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螺旋翅片管换热器换热性能试验及计算机辅助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和背景 |
1.2 换热器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翅片管换热器的发展 |
1.2.2 国内外翅片管换热器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交叉流翅片管换热器传热过程的理论分析 |
2.1 换热器的分类与翅片管换热器的概述 |
2.1.1 换热器的分类 |
2.1.2 翅片的形式 |
2.1.3 翅片管换热器的特点 |
2.2 换热器计算传热学理论 |
2.2.1 传热计算基本方程式 |
2.2.2 平均温差 |
2.3 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分析 |
2.3.1 传热量计算 |
2.3.2 传热系数计算 |
2.3.3 翅片效率和表面效率理论分析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试验台简介 |
3.1 风路系统 |
3.2 水路系统 |
3.3 换热器测试段 |
3.4 电器及控制系统 |
3.5 计算机测试数据系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试验研究 |
4.1 被测换热器参数及测试参数 |
4.1.1 被测换热器参数 |
4.1.2 测温手段 |
4.2 数据处理的理论基础及数学计算方法 |
4.3 数据测试及处理结果 |
4.3.1 开槽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试验数据处理结果 |
4.3.2 普通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试验数据处理结果 |
4.3.3 两种不同型式翅片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性能比较 |
4.4 试验数据的精度与可靠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翅片管换热器换热性能计算机辅助试验(CAT)研究 |
5.1 计算机辅助试验(CAT)概述 |
5.2 换热器传热的计算机辅助试验 |
5.2.1 换热器传热的计算机辅助试验数学模型 |
5.2.2 内部单元的控制方程 |
5.3 换热器单元传热控制方程的求解 |
5.3.1 换热单元系数矩阵 |
5.3.2 边界条件 |
5.4 计算机辅助试验在换热器传热研究中的应用 |
5.4.1 翅片侧对流换热系数 |
5.4.2 计算机辅助试验对变工况的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费用联合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 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文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1.3 进度费用联合控制的研究动态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
2.1 施工进度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
2.2 电力项目施工阶段进度管理的特点 |
2.2.1 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 |
2.2.2 电力工程施工阶段进度管理的特点 |
2.3 施工进度的动态控制方法、措施和主要任务 |
2.3.1 施工项目进度动态控制原理 |
2.3.2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
2.3.3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
2.3.4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任务 |
2.4 影响施工进度的原因分析 |
2.5 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局限性 |
3 电力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
3.1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
3.2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管理体系 |
3.3 电力项目施工阶段费用管理的特点 |
3.4 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的动态控制 |
3.5 电力项目施工阶段投资偏差的原因分析 |
3.5.1 规划决策与设计因素 |
3.5.2 施工阶段的变更因素 |
3.6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局限性 |
3.7 山西国际电力集体项目管理现状 |
3.7.1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
3.7.2 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7.3 主要原因分析 |
4 进度费用联合控制 |
4.1 进度费用联合控制的必要性 |
4.1.1 赢得值管理的基本思路 |
4.1.2 赢得值管理的特点 |
4.1.3 进度/费用联合控制的基本流程 |
4.2 赢得值计算模型 |
4.3 绩效指数 |
4.3.1 费用绩效指数(CPI) |
4.3.2 进度绩效指数(SPI) |
4.3.3 CPI-SPI曲线图 |
4.4 偏差分析 |
4.4.1 偏差的概念 |
4.4.2 偏差分析方法 |
4.4.3 费用偏差 |
4.4.4 进度偏差 |
4.5 联合控制模型的应用 |
4.5.1 执行效果测量基准(BCWS)的建立 |
4.5.2 赢得值 (BCWP)的测定 |
4.5.3 ACWP的测定 |
4.5.4 计算步骤 |
5 工程实例 |
5.1 阳城项目工程简介 |
5.2 投资计划 |
5.3 实施过程的计算及分析 |
5.3.1 第一阶段工程实施情况分析 |
5.3.2 第二阶段工程实施情况分析 |
5.3.3 第三阶段工程实施情况分析 |
5.3.4 第四阶段工程实施情况分析 |
5.4 控制效果评价 |
6 结论与展望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4)液化气芳构化生产三苯技术工业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2 芳烃市场预测 |
2.1 纯苯生产及消费情况 |
2.2 纯苯的主要下游产品 |
2.3 甲苯、二甲苯产品 |
3 芳烃生产技术 |
3.1 芳烃生产技术现状 |
3.2 与HZSM-5催化剂有关的芳构化研究 |
4 液化气芳构化生产三苯技术 |
4.1 研发过程 |
4.2 技术方案 |
4.3 主要设备 |
5 主要操作参数 |
5.1主要操作条件 |
5.2 主要能耗指标 |
5.3 主要产品收率 |
6 催化剂及其它辅料的性能参数 |
6.1 催化剂(LAIC-5)物化性质 |
6.2 脱硫剂(XNL-1)性能指标 |
6.3 干燥剂(3A型分子筛)性能指标 |
6.4 保护剂(MH多孔保护剂)性能指标 |
7 自动控制 |
7.1 自动化水平 |
7.2 主要控制方案 |
7.3 仪表选型 |
8 环境保护 |
8.1 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
8.2 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
8.3 治理措施及预期效果 |
9 效益评价 |
9.1 装置投资与资金筹措 |
9.2 经济评价及社会效益分析 |
10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中文详细摘要 |
四、炼油设计一九七四年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是如何表达序数范畴的[D]. 王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9)
- [2]螺旋翅片管换热器换热性能试验及计算机辅助试验[D]. 刘雪玲. 浙江大学, 2003(01)
- [3]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费用联合控制研究[D]. 沈亮. 重庆大学, 2004(02)
- [4]液化气芳构化生产三苯技术工业化应用研究[D]. 袁培林. 山东科技大学,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