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味桃核承气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受体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刚,王军,卢庆威,刘振斌,李梦虎,徐阳[1](2021)在《桃核承气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文中指出腔内治疗已成为血管外科多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较高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使得其治疗的总体疗效大为降低,这一问题在临床中尚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众多致病危险因素的持续存在是其发生再狭窄的重要原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防控是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在动脉硬化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桃核承气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其腔内治疗后发生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桃核承气汤对该临床问题的防治作用。
姜立娟[2](2021)在《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约90%以上伴有胰岛素抵抗,所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成为延缓、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玉液汤是中医经典名方,研究证实,其具有降低血糖、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等药理作用,临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预测。结合体内外实验,观察玉液汤对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T2DM大鼠和棕榈酸诱导的IR-HepG2细胞胰岛素抗的改善作用,进而以网络药理学所预测的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究玉液汤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依托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查询玉液汤的有效化合物成分和相应的靶蛋白;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2型糖尿病的差异基因,然后对二者的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平台及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以及靶点-富集通路网络图筛选核心化合物、靶点以及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靶点和化合物进一步模拟验证两者结合性。2.体内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喂养4周联合STZ(35mg/kg)注射建立SD大鼠T2DM I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玉液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另设正常组10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定期检测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变化;并且分别于7周末和8周末对大鼠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空腹胰岛素耐量测定,对其曲线下面积进行评估。干预8周后进行大鼠取材,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血脂(TC、TG、LDL、HDL)水平、肝功(ALT、AST、ALP、TP)水平;对肝脏进行称重,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肝组织糖原含量及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观察以上指标明确玉液汤调节T2DM IR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损伤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玉液汤改善T2DM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采用ELISA检测肝脏组织内TNF-α、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RS-1、GSK3β、AKT、PI3K p110a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并且采用qRT-PCR法检测IRS-1、PI3K、AKT、GSK3βmRNA相对表达量。3.体外实验:采用0.25mM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24h建立IR-HepG2细胞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最终确定100μg/ml、200μg/ml、400μg/ml分别作为玉液汤低、中、高浓度组,开展后续实验。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蒽酮法分别检测IR-HepG2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RS-1、p-IRS-1、PI3K p110a、p-PI3K、AKT、p-AKT、GSK3β和p-GSK3β表达水平,并且采用qRT-PCR法检测G6pase、GSK3β、AKT、IRS-1、PI3K mRNA表达水平,通过体内实验对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1.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经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最终筛选出玉液汤核心化合物108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17个,富集信号通路152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液汤中的核心化合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1、GSK3β具有较好的结合性。2.体内实验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玉液汤各组T2DM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FBG、Hb 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5),ISI水平显着升高(P<0.05),血清中ALT、TC、TG水平降低(P<0.05),玉液汤能够调节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2)玉液汤改善肝脏组织形态,减轻肝脏系数,增加肝糖原合成含量;(3)ELISA结果显示:玉液汤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T2DM大鼠肝脏TNF-α、IL-6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玉液汤及二甲双胍组都能够上调T2DM大鼠肝脏IRS-1、p-IRS-1、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下调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P<0.05或P<0.01)。其中,玉液汤高剂量组显着上调IRS-1、PI3K、p-PI3K蛋白表达(P<0.01),下调p-GSK3β表达(P<0.01),玉液汤中剂量组显着上调p-IRS-1表达,增强p-AKT表达(P<0.01)。(5)qRT-PCR结果显示:玉液汤各组及二甲双胍组均可不同程度上调PI3K mRNA表达量,降低IRS-1、GSK3βmRNA表达量(P<0.01)。其中玉液汤高剂量组显着下调IRS-1mRNA、上调PI3K mRNA表达(P<0.01),玉液汤低剂量组显着下调GSK3βmRNA表达水平(P<0.01)。3.体外实验结果:HepG2细胞经0.25 mM棕榈酸处理24h后,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糖原含量明显减少(P<0.05),提示IR-HepG2细胞模型成功建立。应用不同浓度玉液汤干预IR-HepG2细胞,根据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确定玉液汤400、200、100μg/ml作为高、中、低浓度进行分子机制研究。qRT-PCR结果显示:玉液汤高浓度组下调IR-HepG2细胞G6Pase mRNA、GSK3βmRNA表达(P<0.05),上调IRS-1mRNA、PI3K 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玉液汤各组能够上调AKT、IRS-1及p-IRS-1蛋白表达(P<0.05),下调GSK3β、p-GSK3β的表达(P<0.05),其中,玉液汤高浓度组能够显着抑制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1)。此外,玉液汤低浓度组能够上调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结果与二甲双胍组相似。结论:1.玉液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液汤中的核心化合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1、GSK3β具有较好的结合性。2.玉液汤能够调节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损伤。3.玉液汤通过上调IRS-1、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下调GSK3β蛋白及mRNA水平,改善肝脏组织胰岛素传递信号的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改善T2DM。4.玉液汤可以调节IR-HepG2细胞中的关键酶来促进糖原合成和减少糖异生,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胡艳红,杨静,修成奎,王雪,方靖漪,王佳丽,刘奕清,刘逸南,雷燕[3](2020)在《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并发症如糖尿病血管病变现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基础的病理变化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累及胸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和周围血管等大血管,临床常见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周围神经性病变、下肢动脉硬化等;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心、脑、肾等微血管。现今社会各种新型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在临床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中医药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并可改善糖代谢、改善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氧化应激、改善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平衡、改善中医证候等,在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等方面也得到大家广泛认可和应用。中医学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病因、病机、治法也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本文就中医学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认识及近3年来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刘闯[4](2019)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导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报道,2017 全世界大约有 4.25 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全球将有高达6.28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长期的代谢紊乱最终可导致多系统损伤,如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从而导致患者致盲、致残,甚至死亡。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相比较于西医单靶标治疗策略,中医药多成分-多靶标的治疗策略显示出一定优势,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在“辨证论治”理念的指导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熊曼琪教授为核心的团队提出“瘀热互结、气阴两虚”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确立了“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基本治法。结合临床实践,拟出加味桃核承气汤,并对组方不断进行优化,进行拆方和不同配伍研究,最后制成了院内制剂“降糖三黄片”。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已证实降糖三黄片能够改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对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胃肠病变等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然而,降糖三黄片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机制尚未阐明,因此研究降糖三黄片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机制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和去分化均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机制。胰岛β细胞去分化是指成熟的β细胞失去成熟细胞的特征,丧失部分或全部胰岛素分泌能力。近年来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去分化可能较细胞凋亡在T2DM发生过程中更为重要,并且去分化在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早期就已经发生。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1(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 1,Pdx-1)是一种转录因子,可以诱导胰岛素(Insulin)、GLUT2、GK、IAPP的表达,这些蛋白都是成熟的胰岛β细胞的特征性基因。MafA基因也同样参与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是重要的转录因子和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的标志。Fox01可抑制胰岛α细胞向β细胞转化、保护β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维持β细胞终末分化状态以及抑制胰腺祖细胞分化为β细胞。Fox01可以在细胞核内竞争结合在Pdx-1基因的启动子上游抑制其转录过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动物胰腺组织Fox01、MafA、Pdx-1和Insulin的表达情况,可以据此推测降糖三黄片是否通过抑制去分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蛋白质组学是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物基因组在细胞中表达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的学科。蛋白质芯片是蛋白质组学常用的检测工具。本实验我们采用了蛋白质芯片的方法对SD大鼠的血清进行分析,寻找各组别大鼠的分子差异,对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以探讨可能的机制。同时,为了保证蛋白质芯片结果的准确性,并对部分差异因子进行elisa验证。分析实验动物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据此探讨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可能病理机制以及降糖三黄片可能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目的:1.观察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2.观察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3.探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4.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降糖三黄片组。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降糖三黄片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同时,降糖三黄片组予675mg/(kg ·d)降糖三黄片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的无菌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80天,所有组别大鼠自由饮水。每日观察大鼠的饮水、饮食活动,每周测量1次体重。在干预第90天时,各组别大鼠经乙醚麻醉后,采用眼眶后静脉丛采血。连续干预第180天,末次给药后,各组别大鼠,按照45mg/kg体重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腹主动脉采血。采血前均禁食不禁水12小时以上,血液离心后得到血清,测量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水平。大鼠解剖后,检查腹部脂肪堆积情况。2.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测量第90天、180天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各组别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3.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为了探讨降糖三黄片对胰岛细胞去分化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别胰腺组织中Fox01、MafA、Pdx-1和Insulin的表达情况。4.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蛋白质芯片分析各组别大鼠血清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可能涉及差异的细胞因子,并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elisa验证。对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结果:1.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从各组别大鼠体重变化趋势来看,各组别大鼠体重都在不断增加。第30天,各组别大鼠体重增加趋势基本一致。从60天开始,模型组大鼠平均体重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大鼠体重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解剖提示模型组大鼠腹部脂肪较多、腹股沟脂肪堆积,而降糖三黄片组脂肪堆积情况较模型组大鼠有所改善。在第90天时,各组别大鼠糖脂代谢就出现了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BG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FBG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C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TC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TG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DL-C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HDL-C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DL-C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LDL-C降低(P<0.05)。在第18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BG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大鼠FBG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C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TC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TG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HDL-C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HDL-C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DL-C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LDL-C降低(P<0.01)。2.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在第9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FINS分泌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FINS分泌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HOMA-IR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HOMA-IR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HOMA-β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的HOMA-β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ISI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ISI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18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FINS分泌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降低了 FINS的分泌(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HOMA-IR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HOMA-IR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HOMA-β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HOMA-β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ISI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ISI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组织病理检测显示,对照组:2例动物胰腺组织可见少量的胰岛体积增大、细胞团块状增生、胰岛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其余8例动物胰腺组织结构完好、未见异常变化。模型组:9例动物胰腺组织镜下可见大量胰岛体积增大、边界模糊,胰岛细胞增生及间质纤维组织纤维化。其余1例动物胰腺组织结构完好、未见异常变化。降糖三黄片组:10例动物胰腺组织可见部分胰岛体积增大、边界模糊,胰岛细胞增生及间质纤维组织纤维化。从程度上来看,降糖三黄片组大鼠的胰岛体积增大和胰岛细胞增生程度较模型组有改善。3.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Insulin表达位点位于胞浆,各组胰岛细胞可见弱至中等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下调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有上调趋势(P<0.05)。Pdx-1表达位点位于胞浆或胞核,呈现棕黄色,各组胰岛细胞可见弱至中等阳性表达。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下调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有上调趋势(P<0.05)。Fox01表达位点位于胞浆或胞核,呈现棕黄色,所有胰岛细胞胞可见中度至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对模型组有上调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有下调趋势(P<0.05)。所有胰岛细胞可见MafA蛋白中度至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下调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三黄片组有上调趋势(P<0.05)。4.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蛋白质芯片共筛选出14种差异因子,分别为ICAM-1、TIMP-1、CNTF、Activin A、Eotaxin、Galectin-3、Gas 1、IL-13、LIX、Neuropilin-2、TWEAK R、Decorin、Erythropoietin、Galectin-1。其中模型组与降糖三黄片组有差异的有Activin A、Eotaxin、Galectin-3、CNTF这4种蛋白。模型组与对照组有差异的有ICAM-1、TIMP-1、Activin A、Eotaxin、Galectin-3、Gas 1、IL-13、LIX、Neuropilin-2、TWEAK R、Decorin、Erythropoietin、Galectin-1共13种蛋白。对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蛋白进行PPI、GO和KEGG分析。PPI分析提示有10个蛋白靶点有相互作用,其中以TIMP-1居于核心地位。GO富集分析结果提示,主要涉及对脂多糖反应、细菌源分子反应、凋亡信号通路调节、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调节、钙离子转运调节、淋巴细胞活性调节、白细胞细胞间粘附、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反应、免疫球蛋白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涉及了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外基质集合、层粘连蛋白结合、趋化因子活性、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激素活性、生长因子活性、信号素受体活性;在细胞组分方面,主要集中在细胞外基质、免疫突触。KEGG富集分析提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蛋白涉及了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GF-β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为保证蛋白质芯片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选取了 Galectin-3、ICAM-1、NRP2、TIMP-1这4种差异蛋白进行了验证,Elisa验证结果与蛋白芯片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Galectin-3(P-0.00)、ICAM-1(P=0.00)、NRP2(P=0.02)、TIMP-1(P=0.00)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Galectin-3(P=0.00)、TIMP-1(P=0.00)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AM-1、NRP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糖高脂饮食可以导致SD大鼠体重增加、糖脂代谢的紊乱、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伤。2.降糖三黄片可以改善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减缓体重的增加,减少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3.降糖三黄片可以上调Insulin的表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是通过下调胰岛β细胞Fox01表达,上调MafA、Pdx-1的表达,从而抑制胰岛β细胞去分化,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4.降糖三黄片还可能通过下调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血清中Galectin-3、TIMP-1蛋白表达,改善炎症反应、胰腺纤维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吴金梅[5](2019)在《基于PI3K/Akt和APN/AMPK信号通路探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糖脂代谢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本研究揭示黄芪、葛根及黄芪葛根配伍的水煎液均具有降糖降脂作用,阐明黄芪葛根配伍发挥的药效具有协同与拮抗的选择性,证实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糖代谢和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为临床有效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数据分层法将血糖值因素进行分层,依据类型随机抽样原则将86只健康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分为6个组,即正常组(Normal组)11只、模型组(Model组)15只、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组)15只、黄芪组(Astragalus组)15只、葛根组(Pueraria组)15只、黄芪葛根配伍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15只。除Normal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依据46mg·kg-1的剂量一次性给予2%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通过腹腔注射将实验大鼠诱导成为糖尿病模型。Normal组和Model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10 ml·kg-1,Positive control组、Astragalus组、Pueraria组和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分别按照1.47、2.70、1.35和4.05 g·kg-1·d-1的剂量进行灌胃,6组的大鼠均给予30天的连续灌胃。检测大鼠血糖、血清总胆固醇(CHO)、血清甘油三酯(TG)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方法检测大鼠骨骼肌胰岛素(Ins)、胰岛素受体(InsR)、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脂联素(APN)及脂联素受体(AdipoR)的含量;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2(Akt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GLUT-4、脂联素受体1(AdipoR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表达水平。本实验的数据应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17.0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的检测与Normal组比较,Model组的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Pueraria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调节血糖和血清总胆固醇方面,黄芪葛根配伍没有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节血清甘油三酯方面,黄芪葛根配伍有交互效应,且两药合用优于单个药物的使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Ins、InsR、GLUT-4、APN、AdipoR含量的检测与Normal组比较,Model组的Ins、InsR、GLUT-4、APN、AdipoR含量均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对骨骼肌Ins含量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Pueraria组的Ins含量都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有交互效应,且两药合用不如单用黄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对骨骼肌InsR含量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Pueraria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InsR含量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有交互效应,且两药合用不如单用黄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对骨骼肌GLUT-4含量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GLUT-4含量均明显提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没有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骨骼肌APN含量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Pueraria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APN含量均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有交互效应,且两药合用优于单一用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5)对骨骼肌AdipoR含量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AdipoR含量均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有交互效应,且两药合用优于单一用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IRS-2、PI3K、Akt2、GSK-3β、GLUT-4、AdipoR1、AMPKαmRNA表达的检测与Normal组比较,Model组的IRS-2、PI3K、Akt2、GLUT-4、AdipoR1、AMPKαmRNA表达均降低,GSK-3βmRNA表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对骨骼肌IRS-2mRNA表达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IRS-2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未呈现出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骨骼肌PI3K mRNA表达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Pueraria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PI3K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呈现出交互效应,且两药合用不如单用黄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骨骼肌Akt2 mRNA表达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Pueraria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Akt2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未呈现出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骨骼肌GSK-3βmRNA表达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Pueraria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GSK-3β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未呈现出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GLUT-4 mRNA表达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Pueraria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GLUT-4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未呈现出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AdipoR1 mRNA表达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Pueraria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AdipoR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呈现出交互效应,且两药合用不如单一用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AMPKαmRNA表达的检测:与Model组比较,Astragalus组、Pueraria组、Astragalus and Pueraria组的AMPKα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芪葛根配伍未呈现出交互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黄芪、葛根及黄芪葛根配伍均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水平的作用。2.黄芪与葛根配伍在调节血糖和血清总胆固醇方面,未呈现交互效应;在调节血清甘油三酯方面,黄芪葛根配伍有交互效应,且两药合用优于单个药物的使用,由此显示配伍发挥的药效具有协同与拮抗的选择性。3.黄芪与葛根配伍在调节GLUT-4蛋白和IRS-2、Akt2、GSK-3β、GLUT-4、AMPK基因方面,未呈现交互效应;在调节Ins、InsR蛋白和PI3K基因方面,黄芪葛根配伍有交互效应,但合用不如单用黄芪,而优于葛根;在调节AdipoR1基因方面,黄芪葛根配伍有交互效应,但合用不如单个药物的使用;在调节APN、AdipoR蛋白方面,黄芪葛根配伍有交互效应,且两药合用优于单个药物的使用。由此显示配伍调节糖脂代谢的效应机制可能与PI3K/Akt和APN/AMPK信号转导通路上的关键因子的表达变化相关,且配伍发挥的药效具有协同与拮抗的选择性。
周海[6](2019)在《基于自噬与炎症反应研究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改善机制》文中提出文献研究:据统计,截至到2017年,全球已被诊断糖尿病患者高达4.25亿人次,预计到2045年时糖尿病人数将快速增长至多达6.29亿,而这其中非常大比例的患者是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高发病率,伴随而来的是日益增长的糖尿病肾病发病人数,糖尿病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寻找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途径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及经济价值。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病机理错综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多个生物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炎症反应与糖尿病肾病发病及进展研究中发现,多种炎症因子NF-κ B、TGF-β 1、MCP-1、TNF-α等表达上调,既可直接导致肾脏组织尤其是损伤足细胞,又能破坏胰腺组织及诱发肾组织中的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DN的发生及进展。持续存在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是糖尿病肾病的基础病变,文献研究表明,IRS1/PI3K/Akt介导肾脏组织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并通过调节代谢和生长通路以及肾脏局部血管微循环,从而影响肾脏血液灌注、肾小球滤过率和组织炎症纤维化,诱发DN。自噬相关的研究进展表明,自噬反应能够参与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炎症细胞的发育,伴随着自噬蛋白LC3、P62等表达水平的变化,自噬体的形成。不仅如此,近年较新的研究表明,自噬参与调控肾脏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其应答,影响胰岛素信号在肾脏组织的传递,进而调控肾脏胰岛素抵抗程度。肾脏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通过影响IRS1/PI3K/Akt通路表达,阻碍GLUT4向细胞膜的迁移,降低血清葡萄糖向胞内的运输,破坏机体糖代谢,造成尿蛋白含量升高,进一步促进DN的进展。同时,足细胞的自噬,对足细胞数量及足细胞细胞骨架可产生调节作用。mTOR是PI3K/Akt下游的信号蛋白,通过其mTORC1及mTORC2两种复合物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参与IRS1/PI3K/Akt及PI3K/Akt/mTOR通路对自噬起到调控作用。由mTOR参与的这两条通路影响机体胰岛细胞分泌功能,胰岛素信号传递通路,尿蛋白含量及肾脏足细胞、肾小球、肾小管等结构形态与功能的改变。故机体的自噬反应受IRS1/PI3K/Akt通路的调节,参与调控DN发病的环节,包括炎症、胰岛素抵抗以及足细胞损伤,对DN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运用起到新颖的研究导向,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提出新的研究目标。目前现代医学缺乏对该病的精准靶向治疗,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思想指导下,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基于“气阴两虚、瘀热互结”病机研制而成的降糖三黄片,对糖尿病的治疗,以及对其并发症的防治确有成效,网络药理学研究亦从侧面表明降糖三黄片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糖脂代谢、胰岛素效应、氧化磷酸化等生物学功能,从而达到缓解DN进展的目的。本研究基于降糖三黄片既往研究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以及文献研究显示DN的炎症致病理论、胰岛素抵抗诱导该病进展,自噬参与调控该病发生与发展的多个环节,本研究通过进行动物实验,进一步推测并验证降糖三黄片在防治DN过程中所发挥的多靶点、多环节改善机制。实验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DN病理过程重要环节的逐层推测、验证,观察降糖三黄片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mellitus,T2DM)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炎症”、“胰岛素抵抗”以及“足细胞改变”环节发挥自噬调控作用,影响胰腺组织、肾脏组织发生的炎性破坏与胰岛素抵抗,调节IRS1/PI3K/Akt通路表达,进而探讨降糖三黄片对DN的改善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SPF级雄性db/db小鼠65只,同周龄雄性同窝db/m小鼠15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5只/IVC笼喂养,自由摄食饮水。每周1次测量尾尖随机血糖,测量后转入代谢笼,禁食不禁水,留取24h尿液,记尿量。将收集到的尿液收入15ml离心管中,2000r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入0.5mlEP管中,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分光光度仪检测尿蛋白。10周龄db/db小鼠随机血糖>16.7mmol/L,尿蛋白较正常组升高,伴随饮水量、摄食量增加,判断DN模型成立,即开始实验干预。根据随机抽样法,将65只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降糖三黄片高剂量组(降糖高组)、降糖三黄片低剂量组(降糖低组)、雷帕霉素高剂量组(雷高组)、雷帕霉素低剂量组(雷低组),各组13只。15只同周龄雄性同窝db/m小鼠设为正常组。各组小鼠予SPF级鼠料(钴60灭菌)喂养。正常组予1ml蒸馏水每日1次灌胃。模型组予1ml蒸馏水每日1次灌胃。降糖三黄片高剂量组:根据人与动物药物剂量换算及标准体重动物与不标准体重动物药物剂量换算,予降糖三黄片生理盐水溶液(2.64g/kg)灌胃,每日一次。降糖三黄片低剂量组:根据药物剂量换算方法(方法同降糖三黄片高剂量组),予降糖三黄片生理盐水溶液(1.32g/kg)灌胃,每日一次。雷帕霉素高剂量组:根据药物剂量换算方法,予雷帕鸣生理盐水溶液(0.64mg/kg)灌胃,每日一次。雷帕霉素低剂量组:根据药物剂量换算方法,予雷帕鸣生理盐水溶液(0.32mg/kg)灌胃,每日一次,共干预8周。实验干预开始前,记录各组一般情况,禁食不禁水12h后测量尾尖血糖,间隔3天后代谢笼收集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实验干预期间,每隔2周称小鼠体重,记录饮水、摄食量,测量尾尖血糖,检测尿蛋白。实验结束时,禁食不禁水12h,摘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80℃冰箱保存备检。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部分胰腺、肾脏组织,透射电镜检测肾脏组织及足细胞病理形态、自噬体分布,保存余下部分胰腺、肾脏组织备检 Real-time PCR 与 Western blotting。结果:糖脂代谢:正常组db/m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各组db/db小鼠空腹血糖随实验进行,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在0、2、4、6、8周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降糖高组在第4周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直到实验结束。与模型组相比,降糖低组在第6周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直到实验结束,同时降糖低与降糖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8周时降糖高组血糖下降程度较降糖低组更多(P<0.05)。模型组小鼠TG、TCHO、FFA明显升高,各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降糖三黄片与雷帕霉素干预,降糖高组TG、TCHO、FFA水平较模型组均有下降(P<0.05)。降糖低组与降糖高组FFA组间下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糖高组下降程度更大。雷高组FFA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降糖高与雷高组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胰岛素抵抗:db/db小鼠血清FINS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HOMA-IR增强(P<0.05)。经过药物干预后,降糖高组(P<0.05)、降糖低组(P<0.05)小鼠FINS水平较模型组下降,降糖高组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更多(P<0.05)。降糖高(P<0.05)、降糖低(P<0.05)组HOMA-IR较模型组下降,降糖高组胰岛素抵抗水平下降程度更多(P<0.05)。雷高(P<0.05)、雷低(P<0.05)组小鼠FINS较模型组下降明显,且雷高组FINS下降程度较雷低组更多(P<0.05)。雷高组(P<0.05)小鼠HOMA-IR较模型组下降。雷高组FINS水平(P<0.05)与胰岛素抵抗程度(P<0.05)较降糖高组下降更多。胰腺、肾脏HE染色: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胰腺小叶结构尚清,小叶内正常分布腺泡、导管结构。胰岛出现萎缩,胰岛数量减少,边缘不齐,边界不清,并有纤维组织增生,胰岛纤维化明显,胰岛结构不完整,可见胰岛β细胞退行性变,胰岛α、β细胞分布位置交错散乱;模型组db/db小鼠肾组织可见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部分肾小球萎缩,足细胞数量减少;降糖三黄片及雷帕霉素干预组可见病理改变减轻。胰腺炎性因子免疫组化:模型组小鼠胰腺组织TGF-β 1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经降糖三黄片、雷帕霉素干预后,TGF-β 1的表达强度降低。其中,降糖三黄片组TGF-β 1表达强度较模型组减弱,降糖高组TGF-β 1减弱程度较降糖低组更大。雷帕霉素组TGF-β 1表达强度较模型组减弱,雷高组TGF-β 1减弱程度大于雷低组。模型组小鼠胰腺组织中NF-κ B P65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模型组比较,降糖三黄片组NF-κ B P65表达强度降低,降糖高组表达强度降低程度大于降糖低组。雷帕霉素组NF-κ B P65表达较模型组降低,雷高组表达强度降低程度大于雷低组。胰腺炎性因子WB检测:模型组db/db小鼠胰腺组织中炎性因子TGF-β 1(P<0.05)、NF-κ B P65(P<0.05)表达量较正常组均有明显上升,经降糖三黄片、雷帕霉素干预后,降糖高(P<0.05)、降糖低(P<0.05)组小鼠胰腺组织中TGF-β 1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降糖高、降糖低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高(P<0.05)、雷低(P<0.05)组干预后,TGF-β 1表达量较模型组下降。与降糖高组相比,雷高组TGF-β 1表达量下降,且雷高组下降程度大于降糖高组(P<0.05)。降糖高(P<0.05)、雷高(P<0.05)组干预后,NF-K B P65在小鼠胰腺组织中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有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模型组db/db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正常组均有上升(P<0.05)。降糖高组小鼠较模型组在肌酐(P<0.05)、尿素氮水平均表现为下降趋势(P<0.05)。雷高组较模型组在肌酐水平表现为显着下降趋势(P<0.05)。模型组小鼠尿蛋白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实验第2周开始,与模型组比较,降糖高、雷高与雷低组尿蛋白开始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P<0.05)。继续药物干预,从实验第4周开始至实验结束,雷高组尿蛋白下降程度较降糖高组有统计学差异,雷高组下降程度大于降糖高组(P<0.05);雷高组尿蛋白下降程度较雷低组更大(P<0.05)。从第6周开始至实验结束,降糖低组尿蛋白的下降程度开始出现与降糖高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脏炎性因子免疫组化染色:db/db小鼠肾脏炎性因子表达较正常组增强,与模型组相比,TGF-β 1在降糖三黄片组与雷帕霉素组表达强度均减弱,降糖高组表达强度较降糖低组弱,雷高组表达强度较雷低组弱。NF-K B P65在模型组db/db小鼠肾脏中表达强度较正常组小鼠明显升高,降糖高与降糖低组表达强度较模型组下降,雷高与雷低组表达强度较模型组下降。肾脏IRS1免疫组化染色:正常组小鼠IRS1表达强度较模型组明显升高,降糖高、降糖低组小鼠肾脏IRS1表达强度较模型组均升高,与降糖低组比较,降糖高组IRS1升高幅度较大。雷帕高组较模型组IRS1表达强度明显升高,雷低组较模型组表达强度弱于雷高组。肾脏炎性因子Real-time PCR:模型组小鼠肾脏TGF-β 1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降糖高组(P<0.05)、降糖低组(P<0.05)、雷高组(P<0.05)与雷低组(P<0.05)TGF-β 1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其中,降糖高组下降程度较降糖低组下降更多。模型组db/db小鼠肾脏NF-κ B P65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升(P<0.05)。降糖高组(P<0.05)、降糖低组(P<0.05)与雷高组(P<0.05)NF-κ B P65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均下降,其中降糖高组下降程度较降糖低组下降更多(P<0.05)。肾脏IRS1/PI3K/Akt通路Real-time PCR检测:模型组db/db小鼠肾脏IRS1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降糖高组(P<0.05)、降糖低组(P<0.05)与雷高组(P<0.05)IRS1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均升高,三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小鼠PI3K mRNA表达较正常组下降(P<0.05)。降糖高组(P<0.05)与雷高组(P<0.05)PI3K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较模型组升高,但降糖高与雷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低组(P<0.05)PI3K 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模型组Akt 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下降(P<0.05)。降糖高(P<0.05)、雷高组(P<0.05)与雷低组(P<0.05)组Akt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升高,且雷高组较降糖高组升高更多(P<0.05)。肾脏足细胞透射电镜检测:模型组小鼠较正常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足细胞数量减少,足突增宽,可见足突融合,自噬小体数量减少。雷高组足细胞数量增多,足突宽度变小,足突融合情况减少,自噬小体数量增加。降糖高组可见足细胞数量增多,自噬体数量增加。胰腺组织自噬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LC3II表达强度较正常组降低,经降糖三黄片与雷帕霉素干预后,LC3II蛋白表达强度较模型组上升。其中,降糖高组LC3II蛋白表达较降糖低组强度更高,雷高组LC3II蛋白表达较雷低组强度更高。小鼠胰腺组织P62蛋白在模型组表达强度较正常组增高,降糖高组P62蛋白表达较降糖低组强度更弱,雷高组P62蛋白表达较雷低组强度更弱。胰腺组织自噬蛋白WB检测:模型组小鼠胰腺自噬蛋白LC3II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O.05),同时P62蛋白在两组沉积增多(P<0.05)。雷高(P<0.05)、雷低组(P<0.05)LC3II表达较模型组均上升,同时P62蛋白表达在两组均下降(P<0.05),其中雷高组LC3II表达在两组间更多(P<0.05),P62蛋白沉积表达更少(P<0.05)。降糖高(P<0.05)、降糖低低(P<0.05)组LC3II表达较模型组均升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糖高组P62沉积减少(P<0.05)。肾脏组织自噬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肾脏组织LC3II蛋白在正常组表达强度最高,模型组表达强度低。降糖高、低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降糖高组LC3II蛋白表达较降糖低组强度更高。雷高组LC3II蛋白表达较雷低组强度更高。小鼠肾脏组织P62蛋白在正常组表达强度最弱,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表达强度增高。经降糖三黄片与雷帕霉素干预后,P62蛋白表达强度较模型组降低。其中,降糖高组P62蛋白表达较降糖低组强度更弱,雷高组P62蛋白表达较雷低组强度更弱。Real-time PCR检测肾脏自噬蛋白表达:模型组小鼠肾脏LC3II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P62蛋白沉积增多(P<0.05)。降糖高组LC3II表达较模型组上升(P<0.05),P62沉积减少(P<0.05);雷高(P<0.05)、雷低(P<0.05)组均有LC3II表达上升(P<0.05),P62沉积减少(P<0.05),其中,雷高组LC3II表达较降糖高组上升更多(P<0.05),较雷低组上升更多(P<0.05)。结论:1.降糖三黄在糖尿病肾病“组织炎症”、“胰岛素抵抗”以及“足细胞改变”的关键发病机制环节发挥自噬增强作用。2.降糖三黄片通过增强db/db小鼠胰腺组织自噬,减轻炎症反应及组织结构破坏,促进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正常发挥,保护胰岛素受体前水平——胰岛素信号传导的上游通路,降低血清FINS水平,改善HOMA-IR值,从胰岛素源头改善全身性胰岛素抵抗。3.降糖三黄片通过增强db/db小鼠肾脏组织自噬,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增强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表达,保护胰岛素受体水平——胰岛素信号结合靶点,改善肾脏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完整性,减轻肾脏胰岛素抵抗,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改变,改善肾功能。4.降糖三黄片通过改善肾脏组织胰岛素抵抗介导的IRS1/PI3K/Akt通路表达受损,诱导IRS1在通路上游发挥其激活作用,促使该通路改善肾脏足细胞结构损伤,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进展,发挥降糖三黄片保护肾功能的具体作用机制。
吴希[7](2017)在《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由综述、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三部分构成。综述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动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研究进展构成。文献研究通过对5年来收录于中国三大主要中文数据库有关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文献用药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探讨核心用药、药对、基础方等用药规律,进一步归纳总结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机。实验部分由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两部分构成。[目的]探讨辅助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以及单独使用对ZD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并从小分子代谢物角度探讨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及药物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及基础。[方法]8周龄雄性ZDF大鼠诱导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X)、辅助降糖颗粒组(Z)、联合组(辅助降糖颗粒+二甲双胍)(L)各12只,以及同系非糖尿病ZL组(N)大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大鼠一般情况、摄食量、体质量等变化,治疗12周后进行血糖、OGTT、糖化血清蛋白、血脂四项、空腹胰岛素等指标检测。同时各组随机抽取血清样本10个,进行GC-TOFMS检测。[结果]相对于N组,M组摄食量及体质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T空腹及各时间点血糖均升高(P<0.05);OGTT曲线下面积(AUC)升高(P<0.05);Fins升高及ISI下降(P<0.05);糖化血清蛋白(GSP)升高(P<0.05);TC、TG、HDL、LDL升高(P<0.05)。与M组相比,X、Z、L三组摄食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M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分别从8周、1 1周及12周开始X、Z及L组与M组差异持续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T空腹时点Z组及L组血糖下降(P<0.05),30、60和120分钟时点L组血糖下降(P<0.05);AUC比较,X组及Z组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组下降(P<0.05);X组、Z组的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的Fins下降(P<0.05);X组及L组ISI升高(P<0.05);X组、Z组及L组的GSP下降(P<0.05);X组、Z组及L组的TC、HDL、LDL均降低(P<0.05),三组的TG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X组,Z、L两组的摄食量及体质量组间差异均不明显;OGTT则只有L组120分钟时点血糖下降(P<0.05);X组、L组在AU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Fins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I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L组的G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的TC、HDL、LDL均降低(P<0.05),TG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由5组大鼠的PCA散点图可见,M组和N组样本各自集中,分离显着。X组、Z组及L组样本各自集中,尽管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有明显分离趋势。依据代谢物与质谱检测峰的匹配度大于80%的标准,M组对N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苏氨酸、甘氨酸、脯氨酸、棕榈油酸、棕榈酸、缬氨酸、肌醇、丙氨酸、氧代脯氨酸、氨基丙二酸、磷酸盐、花生四烯酸,显着上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油酸;X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油酸、棕榈酸、乙醇酸、2-羟基丁酸、2-羟基吡啶、磷酸盐、花生四烯酸;Z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油酸、乙醇酸、羟胺、琥珀酸、花生四烯酸;L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氨酸、脯氨酸、棕榈油酸、异亮氨酸、肌醇、丙氨酸、磷酸盐、亚油酸、羟胺、花生四烯酸;L组对X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羟胺和花生四烯酸;L组对Z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硬脂酸、甘氨酸、棕榈油酸、异亮氨酸、肌醇、丙氨酸、磷酸盐、油酸、花生四烯酸。[结论]辅助降糖颗粒可以降低ZDF大鼠的摄食量和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及TC、LDL。联合组可以降低摄食量和体质量、OGTT当中0’、30’、60’、120,血糖、AUC、Fins、GSP、TC、LDL,并升高ISI。联合用药相比较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更加有利于降低120’血糖、TC、LDL及改善ISI。由此得出辅助降糖颗粒可以改善T2DM大鼠摄食量、体质量及糖脂代谢,联合组除了以上作用外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对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起到增效的作用。同时代谢组学提示辅助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或者单独使用的良好药效,可能是通过干预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代谢、嘧啶代谢以及胰岛素信号传导等途径来实现的。饱和脂肪酸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具有增加饱和脂肪酸浓度的副反应,联合用药则可以避免这一不利影响。因此辅助降糖颗粒可以起到减轻副反应的作用。
许帅[8](2017)在《基于AGEs-RAGE加味桃核承气汤防治T2DM大血管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献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众多DM并发症中,DM大血管病变,包括冠状动脉、脑动脉、下肢动脉病变,是DM最主要的致死致残并发症。研究指出,DM患者患上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比非DM患者增加2-4倍,75%的DM患者最终死于DM大血管病变诱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DM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表现,早期发现AS,并使用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对延缓AS进展、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十分重要。然而,目前西医学对于早期筛查AS尚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检验学指标,在药物治疗方面亦存在消化道出血、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更安全、更高效的药物以用于临床。目前认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AGEs)的过多生成,AGEs-RAGE途径的激活是DM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许多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AGEs水平与DM大血管病变具有显着相关性,但目前仍缺乏相应的循证证据支持。中医学虽无DM大血管病变之统称,但可散见于"胸痹"、"真心痛"、"眩晕"、"晕厥"、"中风"、"痴呆"、"偏枯"、"痹症"、"脱疽"、"痰饮"、"瘀血""厥证"等病名,古今医家数千年以来对治疗此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熊曼琪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基于消渴病"气阴两虚,瘀热互结"的病机,熊教授在《伤寒论》桃核承气汤基础上开发出加味桃核承气汤以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疗效。前期研究已发现,加味桃核承气汤具有降糖、调脂、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众多DM并发症的作用。朱章志教授认为,DM大血管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背后的病机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变化,大多数患者病机还具有"少阴阳虚"、"阳失健运"的特点,并据此对熊教授原创加味桃核承气汤作出了相应的配伍加减。为进一步研究各组方对防治DM大血管病变的可能机制,优化加味桃核承气汤的组方配伍,本研究以AGEs-RAGE途径、氧化应激为研究切入点,借助动物实验,运用多种现代科学手段加以评估,以期进一步发掘加味桃核承气汤的临床效能。循证研究:目的:AGEs的生成过多,AGEs-RAGE途径的激活是DM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已有多个研究发现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AGEs水平与单纯DM患者(指未发现DM并发症的患者)、健康人群相比存在显着差异,但至今尚未有循证医学上的证据。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根据初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以探讨AGEs与DM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从而为AGEs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循证支持。方法:根据初定的纳入排除标准,以"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AGEs"、、"coronary heart disease"、"diabetic macroangiopathy"、"atherosclerosis"、"diabetic foot"、"cerebral apoplexy"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关于AGEs与DM大血管病变、单纯DM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文献,筛选出要纳入的文献后,从中提取文献的一般特征及相关纳入指标,并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纳入指标进行Meta分析。最后根据Meta分析的结果对AGEs与DM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推理,对其中存在异质性的部分使用敏感性分析等手段处理,并借助漏斗图对文献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290例患者,其中DM大血管病变患者338例,单纯DM患者607例,健康人群34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AGEs-CML方面,DM大血管病变患者较单纯DM患者、健康人群显着升高(P<0.01),且经过敏感性分析后结果稳定;AGEs方面,DM大血管病变患者较健康人群显着升高(P<0.01),DM大血管病变患者经敏感性分析后较单纯DM患者显着升高(P<0.01)。结论:以AGEs-CML为代表,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AGEs-CML水平较单纯DM患者、健康人的存在显着差异,其机制可能为DM大血管病变患者AGEs生成过多,激活AGE-RAGE途径,引起下游一系列通路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从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AS的进展,最终发展为DM大血管病变。本次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角度印证了 AGEs在DM大血管病变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升高,但受研究质量、异质性的影响,AGEs要成为一种特异性、敏感性指标用于DM大血管病变诊断、评估仍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加以证实。实验研究:目的:立足朱章志教授对DM大血管病变的诊疗经验,对熊曼琪教授原创加味桃核承气汤进行配伍加减,进一步加减变化为中药2组(原创方改生大黄为熟大黄,倍芒硝)、中药3组(原创方入细辛,倍桂枝)。基于AGEs-RAGE途径及其下游的氧化应激通路,通过与中药1组(原创方)、西药组(氨基胍)作对比,借助动物实验、HE染色、QRT-PCR、IHC、电子显微镜、Western blotting、ELISA等现代医学手段,以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防治T2DM大血管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发掘加味桃核承气汤防治T2DM大血管病变的更优配伍组方及作用潜能,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证据。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经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出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该组继续使用普通饲料喂养,余下110只大鼠作为造模组改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6周后进行预实验,预实验后确定STZ40mg/kg为造模剂量,隔日对剩余89只大鼠按4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TZ造模,正常组则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两次FPG稳定在11.1mmmol/L以上确立为T2DM成模大鼠,最后共成模74只。将成模大鼠按FPG水平分层,然后按分层情况进一步随机分为5组,其中模型组14只,中药1组15只、中药2组15只、中药3组15只,西药组15只。实施药物干预共8周。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每隔4周测大鼠体重、摄食量、摄水量及尾尖FPG,实验结束时使用ELISA法检测FINS,计算Homa-I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lc、TC、TG、HDL-C、LDL-C、SOD、CAT、GSH-Px等血糖血脂、氧化应激指标;ELISA法测胸主动脉AGEs的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形态,IHC法观察胸主动脉AGEs的染色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ERK1/2蛋白的表达、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RAGEmRNA、eNOSmRNA、p47phoxmRNA的表达。结果:1、一般情况:正常组在实验全过程保持精神状况良好,皮肤嫩滑,毛色光亮,体重平稳上升,尿量、粪便量正常,无多饮、多食。模型组大鼠则出现明显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精神差,反应缓慢,毛发干枯,皮肤干燥,粪便量偏少偏硬。药物干预后,各药物干预组大鼠的精神情况、体征、体重、口干多饮等症状较模型组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仍较正常组差。最终大鼠共死亡11只,其中模型组死亡4只,中药1组死亡3只,中药2组死亡2只,中药3组死亡1只,西药组死亡1只。死亡原因主要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灌胃失误导致肺部感染等急性并发症。实验结束共71只大鼠完成实验,其中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中药1组11只,中药2组12只,中药3组14只,西药组14只。体重、摄水量、摄食量方面,正常组体重随着时间迁移平稳增加,摄水量、摄食量则无明显变化;模型组体重则逐渐下降,摄水量、摄食量逐步增加;分析时间因素、干预因素、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的交互作用,各药物干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8周后,各药物干预组在增加体重、降低摄水量、降低摄食量方面均显着优于模型组(P<0.01),但较正常组仍较差(P<0.01),其中中药3组在增加体重、降低摄水量方面显着优于其余药物干预组(P<0.01),在摄食量改善方面与其他药物干预组相当(P>0.05),中药1组、中药2组在减少摄水量方面显着优于西药组(P<0.01)。2、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药物干预8周后,各药物干预组在FPG、HbAlc方面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但仍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1组、中药2组、西药组较中药3组显着升高(P<0.01)。脂代谢方面,药物干预8周后,各中药干预组在TC、TG、LDL-C、HDL-C均无组间差异;TC、TG、LDL-C方面,各中药干预组较模型组TC显着降低(P<0.01),西药组较模型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HDL-C方面,各中药干预组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西药组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IR方面,各药物干预组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较正常组显着增加(P<0.01),各药物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GEs-RAGE途径,各造模组在药物干预8周后AGEs浓度较正常组显着增多(P<0.01),其中模型组增幅最多(P<0.01),中药1组较中药2组无明显差别(P>0.05),西药组、中药3组较中药1组、中药2组显着减少(P<0.01),中药3组较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IOD值方面与胸主动脉AGEs ELISA检测含量结果变化一致,图像显示,AGEs在各组大鼠胸主动脉中呈棕黄色颗粒沉淀,其中,正常组可见散在稀疏棕黄色颗粒沉淀,染色较浅;模型组则在内皮层、平滑肌层、血管壁间质均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沉淀,染色极深;各药物干预组棕黄色沉淀染色较模型组浅,但较正常组深;中药3组、西药组较中药1组、中药2组、染色浅,其中中药3组棕黄色颗粒主要沉淀在内皮层,平滑肌层仅见稀疏、浅染棕黄色颗粒;中药1组、中药2组、西药组内皮层、平滑肌层均可见深染棕黄色颗粒沉淀,其中中药1组、中药2组较西药组棕黄色颗粒沉淀增多。RAGE mRNA方面,各药物干预组较模型组显着减少(P<0.01),中药1组较中药2组无明显差别(P>0.05),西药组较中药1组显着减少(P<0.01),中药2组、中药3组较西药组无明显差别(P>0.05)。4、氧化应激:各组在SOD、CAT、GSH-Px中的变化趋势,组间比较大致相同。正常组较各造模组显着升高(P<0.01),各药物干预组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中药3组较中药1组、中药2组、西药组显着升高(P<0.01),中药1组、中药2组较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p47phox mRNA方面,各造模组在干预8周后仍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中药1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药2组、中药3组、西药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中药3组较中药1组、中药2组、西药组显着降低(P<0.01)。5、内皮功能:在eNOS mRNA表达上,正常组较各造模组显着升高(P<0.01),模型组较各药物干预组显着降低(P<0.01),中药3组较中药1组、中药2组、西药组显着升高(P<0.01),中药1组、中药2组较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ERK1、ERK2表达上,各组组间比较及变化趋势相近,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较各造模组显着降低(P<0.01),各药物干预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中药1组、中药2组、中药3组较西药组显着降低(P<0.01),中药1组、中药2组较中药3组无明显差异(P>0.05)。6、胸主动脉病理形态:HE染色方面,正常组显示内皮层各细胞链接紧密,无脱落,无肿胀变性,无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层亦链接紧密,无异常增殖。模型组显示内皮层细胞脱落严重,细胞肿胀明显,可见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层结构紊乱,平滑肌细胞明显增殖,在内皮层可见纤维帽形成;中药1组、中药2组、中药3组、西药组病变情况较模型组减轻;中药1组显示内皮细胞脱落、肿胀,内皮层可见少量脂质沉积,少量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层细胞链接紊乱,可见细胞异常增殖,但未见纤维帽形成;中药2组显示内皮细胞稍肿胀,病变程度较中药1组稍减轻,未见明显泡沫细胞、纤维帽形成,平滑肌层可见细胞异常增殖,细胞链接不规律;中药3组显示内皮层细胞轻微肿胀,但各细胞间链接尚密切,未见明显泡沫细胞、纤维帽形成,病变程度较中药1组、中药2组、西药组减轻,平滑肌层亦未见明显异常增殖;西药组显示内皮层细胞稍肿胀,可见少量泡沫细胞形成,未见纤维帽形成,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松散。电镜结果显示,正常组胸主动脉各内皮细胞链接紧密,内皮细胞紧贴内皮下层,细胞膜完整光滑,细胞内各结构正常;模型组内皮细胞坏死并脱落,呈空泡样,细胞内各结构消失溶解;中药1组显示内皮细胞变性损伤,细胞膜破坏,细胞内结构模糊,并与内皮下层形成间隙;中药2组显示内皮细胞细胞膜损伤,但仍能清楚看到细胞核;中药3组显示内皮细胞水肿、损伤,损伤程度较中药1组、中药2组、西药组轻,细胞内各细胞器尚清晰;西药组显示内皮细胞细胞膜变性损伤较严重,细胞内各细胞器不清晰,但较模型组损伤程度轻。结论:在改善一般情况方面,加味桃核承气汤能够有效降低减少T2DM大血管病变大鼠摄水量、摄食量,并有效增加大鼠体重;血糖方面,加味桃核承气汤能够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FPG、HbAlc起到平稳降糖的效果;血脂方面,加味桃核承气汤能通过降低TG、TC、LDL-C,升高HDL-C起到改善脂质代谢的效果;在保护大血管病变方面,加味桃核承气汤能够通过AGEs-RAGE途径,降低AGEs生成,降低受体RAGE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AGEs-RAGE系统,并通过增加血清SOD、CAT、GSH-Px水平,降低p47phox mRNA表达,修复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最后通过增加eNOS mRNA,减少ERK1/2蛋白表达,起到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效果。此外,本次实验亦发现西药氨基胍虽能有效降低AGEs生成,但其延缓AS的作用较弱,说明DM大血管病变的机制仍然是多靶点的,今后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另一方面,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中药3组相较于中药1组、中药2组、西药组能够更有效抑制AGEs-RAGE通路、修复抗氧化应激能力、更有效地延缓AS的进展,究其深入的中医学理论,中药3组较其余两组主要加强了"温运阳气"的作用,体现了 DM大血管病变的病机除气阴不足、瘀热互结外,还具有阳失健运的特点,这提示了今后中医药在治疗DM大血管病变过程中除注重既往的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外,还应重视"温运阳气",这为中医药防治DM大血管病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待今后临床与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邓小凤[9](2016)在《基于NF-κB通路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在遗传和后天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慢性、综合性疾病,糖代谢紊乱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糖尿病大血管的主要病理改变,预防和延缓其发生和进展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目前很多研究结果证实,炎症反应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而NF-κB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辨证论治、整体观等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学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源远流长,在《皇帝内经》就已经有相关的记载,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阴虚燥热”为消渴病机的传统认识,现代医家结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认为”气阴两虚”才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大血管并发症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兼证,是在气阴两虚基础上导致阳气郁滞,浊毒瘀血生成而出现的一种病理性改变。加味桃核承气汤是我院熊曼琪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经方桃核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应用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疗效显着,部分作用机制已被许多相关研究所证实。实验研究:目的:立足通阳学说,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化裁1号方、化裁2号方)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学原理;并基于炎症反应及NF-κB信号通路,借助动物实验及多种现代生物学技术,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以期发现其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及最佳配伍,进一步拓宽加味桃核承气汤的应用范围,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有效的中医药选择。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出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剩下110只为造模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从造模组随机抽出21只大鼠分成3组,以35mg/kg、40mg/kg、45mg/kg三种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进行预造模,72 h后测尾尖空腹血糖≥11.1 mmol/L并伴糖尿病症状者,判定为2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血糖值及死亡情况,择日对剩下的造模组大鼠以40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正常组大鼠以等量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大鼠成模后,继续观察2周,去除死亡及血糖未达标的大鼠,共成模74只。将成模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型糖尿病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加味桃核承气汤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化裁2号方组。二甲双胍组按0.156g/kg灌服二甲双胍混悬液,加味桃核承气汤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化裁2号方组按5.4g/kg灌服相应药液,剩下的两组(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服。实施药物干预共8周。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每隔4周测大鼠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及尾尖FBG,实验结束时测FINS,计算Homa-IR;并测HbAIc,TC、TG、HDL-C、LDL-C等血糖血脂指标;Elisa法测血清IL-6、TNF-α的含量,光镜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胸主动脉NF-κB、 MCP-1、VCAM-1的染色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NF-κB、 VCAM-1蛋白的表达、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NF-κB、MCP-1、 VCAM-1 mRNA的表达。结果:1、体重、饮食方面:较模型组,治疗4周,各干预组在体重、饮水量、摄食量方面均有改善(P<0.01),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化裁2号方组与二甲双胍组在体重及饮水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有差异(P<0.01),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无明显差异(P>0.05);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化裁2号方组在饮食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2、糖脂代谢方面,治疗4周,原方组除外,各干预组FBG较模型组均有改善(P<0.01),其中,化裁1号方组较原方组血糖显着下降P<0.05),较化裁2号方组、二甲双胍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化裁2号方组空腹血糖与二甲双胍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显着降低(P<0.01),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较模型组,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化裁2号方组、二甲双胍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改善(P<0.01);化裁2号方组、二甲双胍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化裁1号方组、原方组均明显降低(P<0.01),化裁1号方组较原方组降低(P<0.05)。较模型组,四个药物干预组Homa-IR均有改善(P<0.01),二甲双胍组较化裁1号方组无明显差异(P>0.05),较原方组、化裁2号方组显着下降(P<0.01),原方组与化裁2号方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脂方面,各治疗组大鼠TC、TG、LDL-C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化裁2号方组、化裁1号方组、原方组组间LDL-C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二甲双胍组较原方组明显降低(P<0.01),较化裁1号方组、化裁2号方组无明显差异(P>0.05);化裁2号方组、二甲双胍组组间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明显升高(P<0.01),化裁1号方组较原方组升高(P<0.05);化裁2号方组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TC显着降低(P<0.05),较二甲双胍组无明显差异(P>0.05),原方组较化裁1号方组TC无明显差别(P>0.05);化裁2号方组TG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二甲双胍组明显降低(P<0.01),化裁1号方组较二甲双胍组无明显差异(P>0.05),较原方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8周后TG、TC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3、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正常组,模型组IL-6、TNF-a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8周后,较模型组,四个干预组IL-6水平、TNF-α水平均有改善(P<0.01);二甲双胍组、化裁1号方组、化裁2号方组组间IL-6、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较原方组均显着降低(P<0.01)。4、胸主动脉病理形态:正常组大鼠胸主动脉未见病理改变,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病变严重,内皮细胞部分脱落,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并向管腔突出,在内膜表面隆起形成纤维帽。四个药物干预组均能改善糖尿病胸主动脉病变,其中,化裁2号方组与二甲双胍组效果最好。5、胸主动脉VCAM-1、MCP-1、NF-κB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较正常组,模型组VCAM-1、MCP-1、NF-κB表达明显增多,呈棕黄色沉淀,着色较深,阳性物IOD值明显升高(P<0.01);VCAM-1以表达在内皮层为主,MCP-1以平滑肌层为主,NF-κB在内皮层和平滑肌层皆可见分布;较模型组,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胸主动脉VCAM-1、MCP-1、NF-κB蛋白表达均显着减少,着色较淡,阳性物IOD值较模型组均显着下降(P<0.01)。①干预组间VCAM-1蛋白表达:化裁1号方组与原方组间IOD值有明显差异(P<0.01),化裁2号方组、二甲双胍组IOD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减少(P<0.01)。②干预组间MCP-1蛋白表达:化裁1号方组IOD值较原方组明显降低(P<0.05),化裁2号方组、二甲双胍组IOD值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减少(P<0.01),但两者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③干预组间NF-κB蛋白表达: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间IOD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化裁2号方组、二甲双胍组组间IOD值无明显差异(P>0.05),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测量NF-κB、VCAM-1蛋白表达显示,较正常组,模型组NF-κB、VCAM-1蛋白表达均显着增加(P<0.01);较模型组,各治疗组大鼠胸主动脉NF-κB、VCAM-1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P<0.05);化裁2号方组NF-κB、VCAM-1蛋白表达均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低(P<0.01),但与二甲双胍组无明显差异(P>0.05),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6、RTQ-PCR法检测胸主动脉VCAM-1、MCP-1、NF-κB mRNA表达显示,较正常组,模型组NF-κ BmRNA、MCP-1 mRNA、VCAM-1 m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1);较模型组,三个中药组及西药干预组均显着减少(P<0.01)。化裁2号方组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NF-κ BmRN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1),较二甲双胍组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显着降低(P<0.01),化裁1号方组较原方组降低(P<0.05);化裁2号方组较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二甲双胍组MCP-1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原方组、化裁1号方组、二甲双胍组三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化裁1号方组、化裁2号方组、二甲双胍组较原方组VCAM-1 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化裁2号方组较化裁1号方组、二甲双胍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化裁1号方组与二甲双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立足通阳学说,以“阴虚阳郁”再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病机,加味桃核承气汤借“益气养阴、化瘀泻浊”之法行“通阳”之用,从而有效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2.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可改善T2DM多饮、多食、消瘦症状,有效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能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纠正脂代谢异常,从而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针对T2DM大血管病变,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能改善其低度炎症反应,具有防治大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主动脉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抑制NF-κB p65的活化,降低IL-6和TNF-a的血清含量,抑制MCP-1mRNA、VCAM-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而实现。此外,本实验还发现,加味桃核承气汤中桂枝药量翻倍并加细辛,抗炎作用较加味桃核承气汤原方更强。
吴伟[10](2014)在《降糖三黄片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的转位通路研究及循证研究》文中指出文献研究:近年,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目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胰岛素抵抗作为其重要的发病机制,它的发生又以受体后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多见。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异常,势必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糖尿病的治疗目的。中医药作为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措施之一,有其独特优势。中医学对糖尿病即消渴病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对消渴病的记载,历代医家、后世学者在治疗消渴病中也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总结古今中医药辨证治疗消渴病的文献,消渴病的病机以“虚”、“热”、“瘀”多见,而“虚”又以气虚、阴虚为主,治疗时容益气养阴、泻热通瘀于一方,能有效的诊治消渴病。降糖三黄片系我校熊曼琪教授经验总结,组方时正是以气阴两虚、热瘀互结为糖尿病的辨证要点,运用、研究已二十余年,疗效确切。现通过实验再次观察其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以增加其循证治疗证据的强度。实验研究:目的:利用糖尿病模型大鼠观察降糖三黄片对骨骼肌GLUT4及其影响GLUT4转位的PI3-k/Akt通路、CAP通路中的关键信号蛋白PI3-kp85α、Akt1、CAP的表达的影响,观察其对骨骼肌中己糖胺通路的关键限速酶GFAT表达的影响,进而阐述降糖三黄片增强糖尿病骨骼肌功能的机理,为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提供新的解释。方法:将70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62只,雌雄分笼饲养。从造模组中随机选取20只大鼠进行造模预实验,造模前禁食12h,按35mg/kg剂量的STZ一次性腹腔注射造模,正常组注射同体积的枸橼酸盐缓冲液。注射72h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以空腹血糖≥16.7mmol/l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血糖值及死亡情况,隔日后对剩余的造模组大鼠以30mg/kg剂量的STZ一次性腹腔注射造模。成模大鼠按空腹血糖值随机分成模型组11只、降糖三黄片组12只、益气养阴组11只。造模前后均喂食清洁级大鼠普通饲料。正常组、模型组予以灌服等量的饮用水;降糖三黄片组按0.675g/kg·d给药;益气养阴组按6.48g/kg·d给药,连续8周。实验期间大鼠自由进食、饮水。治疗8周末处死,共30只大鼠完成实验,正常组8只,模型组7只,降糖三黄片组8只,益气养阴组7只。实验期间分别在STZ注射72h后、治疗前、治疗4周以及治疗8周末检测FBG;比较造模前、治疗4周、8周各组大鼠体重;治疗8周后测FINS、HbAlc、血脂(TC、TG、LDL、HDL),留取大鼠股四头肌标本,用RT-PCR法测定GLUT4、CAP、GFAT指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GLUT4、PI3-k p85α、Akt1指标。研究结果:治疗4周,与模型组比较,降糖三黄片组能减轻体重的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益气养阴组不能(P>0.05);降糖三黄片组、益气养阴组较模型组均能降低FBG,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益气养阴组比较,降糖三黄片组不能减轻体重的下降、不能降低FBG(P>0.05)。治疗8周,与模型组比较,降糖三黄片组、益气养阴组均能增加骨骼肌P13-k p85α蛋白水平,增加CAP mRNA的表达,升高FINS水平,并降低FBG、HbAlc,减轻体重的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糖三黄片组能增加骨骼肌GLUT4mRNA及GFAT mRNA的表达,增加GLUT4、Aktl蛋白水平,能降低TC、TG、LDL,升高HDL,增加ISI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益气养阴组不能(P>0.05)。与益气养阴组比较,降糖三黄片组不能减轻体重下降、不增加ISI(P>0.05),但能增加骨骼肌CAP、GLUT4mRNA及GFAT mRNA的表达,增加GLUT4、 PI3-k p85α、Akt1蛋白水平,降低TC、TG、LDL,升高HDL,升高FINS,降低FBG、HbAlc,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身治疗4周比较,降糖三黄片组能持续降糖,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益气养阴组不能(P>0.05)。结论:降糖三黄片能抑制己糖胺通路的关键限速酶GFAT mRNA的表达,增加糖尿病大鼠FINS水平,进而增加骨骼肌CAP mRNA、PI3-k p85α蛋白、Akt1蛋白的表达,增加骨骼肌GLUT4mRNA、GLUT4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FBG、HbAlc水平、缓解体重的下降;增加了骨骼肌的胰岛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又进一步增强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了葡萄糖转运,改善了糖代谢,纠正了脂质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的纠正,又进而保护了残余胰岛β细胞功能、抑制了糖基化反应、改善了胰岛素抵抗,从而又有效地控制了血糖;这些使得降糖三黄片对糖尿病的多靶点作用产生协同效应,达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降糖三黄片也优于益气养阴中药,能持久的发挥多靶点降糖作用。循证研究: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益气养阴、泻热通瘀法的加味桃核承气汤及降糖三黄片对糖尿病模型动物的防治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实验、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运用RevMan5.1软件、Stata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不能进行合并分析的数据,则进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15个实验研究,参照ARRIVE指南,各实验报道较全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研究模型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特征性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桃核承气汤组能降低FSG水平(P<0.01),加味桃核承气汤组、降糖三黄片组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FBG、增加ISI,降低TC,延缓体重的下降(P<0.01);加味桃核承气汤组,降糖三黄片组均不能降低HbAlc及LDL、不能增加HDL水平(P>0.05);亚组分析显示加味桃核承气汤组能减少大鼠的每日饮水量、每日进食量、每日排尿量(P<0.01),而降糖三黄片组不能(p>0.05);降糖三黄片组能增加大鼠FINS、降低TG水平(P<0.01),而加味桃核承气汤组不能(P>0.05)。在保护糖尿病靶器官的研究中显示加味桃核承气汤组能保护血管、肾脏、心脏、胰腺;降糖三黄片组能保护肝脏、小肠,Meta分析亦显示降糖三黄片组不降低糖尿病大鼠BUN水平(p>0.05),但能降低肾脏TGF-β1的表达、降低肾重指数、Scr及24h尿蛋白水平(P<0.05),从而保护肾脏。敏感性分析显示造模方式、给药不同是造成实验间异质性的重要原因.其结果示加味桃核承气汤组、降糖三黄片组均较模型组能降低FBG、增加FINS水平(P<0.01),降糖三黄片组能减轻大鼠体重的下降(P<0.01)。累积Meta分析显示自1999年至今加味桃核承气汤组、降糖三黄片组均显示了良好的降糖效果,大样本的研究也使得结果更加可靠、稳定。发表性偏倚检验中漏斗图、Begg’s检验和Eegg’s检验均提示纳入的有关空腹血糖研究的13篇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性偏倚(P<0.01)。结论:益气养阴、泻热通瘀法的加味桃核承气汤、降糖三黄片能多靶点的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缓解症状等,能多部位、多途径的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对纳入的15项研究中的13项研究行发表性偏倚检验无疑将增加偏倚风险,考虑到发表性偏倚在Meta分析中不可避免,此篇动物实验的系统评价仍不失为能为进一步开展指导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获取高级别循证证据提供一些参考。
二、加味桃核承气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受体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味桃核承气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受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桃核承气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下肢ASO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
2 桃核承气汤对下肢ASO腔内治疗后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影响 |
2.1 吸烟 |
2.2 糖尿病 |
2.3 高血压 |
2.4 高脂血症 |
2.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2.6 炎症指标 |
2.7 慢性肾功能不全 |
2.8 凝血功能和血流变学 |
3 结论 |
(2)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综述二 玉液汤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综述三 中医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肝脏保护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玉液汤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DM血管病变的认识 |
1.1 DM血管病变 |
1.2 气虚血瘀是DM血管病变的主要病机 |
2 益气活血方治疗DM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 |
2.1 改善糖代谢 |
2.2 改善脂质代谢 |
2.3 改善胰岛素抵抗 |
2.4 改善氧化应激 |
2.5 改善炎症因子表达 |
2.6 改善血管内皮损伤 |
2.7 改善微循环障碍 |
2.8 改善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平衡 |
2.9 改善中医证候 |
3 总结 |
(4)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
1.1.1 糖尿病国内外流行病学现状 |
1.1.2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征 |
1.1.3 2型糖尿病的危害 |
1.2 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与机制 |
1.2.1 发病因素 |
1.2.2 病理机制 |
1.2.3 高糖高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
1.3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
1.3.1 脾瘅与消渴 |
1.3.2 中医病因病机概述 |
1.3.3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的中医诊疗经验 |
1.4 降糖三黄片研究进展 |
1.4.1 降糖三黄片来源与组方思路 |
1.4.2 降糖三黄片的临床研究 |
1.4.3 降糖三黄片基础研究 |
1.4.4 本课题选题依据 |
第二章 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
2.1 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糖脂代谢的影响 |
2.1.1 实验目的 |
2.1.2 实验材料 |
2.1.3 实验方法 |
2.1.4 实验结果 |
2.1.5 讨论 |
2.2 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
2.2.1 实验目的 |
2.2.2 实验材料 |
2.2.3 实验方法 |
2.2.4 实验结果 |
2.2.5 讨论 |
2.3 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 |
2.3.1 实验目的 |
2.3.2 实验材料 |
2.3.3 方法 |
2.3.4 结果 |
2.3.5 讨论 |
2.4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的SD大鼠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2.4.1 实验目的 |
2.4.2 实验材料 |
2.4.3 实验方法 |
2.4.4 实验结果 |
2.4.5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基于PI3K/Akt和APN/AMPK信号通路探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糖脂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基于自噬与炎症反应研究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改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DN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
一、糖尿病肾病疾病诊断标准及其病理特征 |
二、DN相关的发病机制研究 |
三、自噬调控与DN的文献研究 |
第二节 DN的中医学研究概述 |
一、DN中医溯源 |
二、DN病因病机 |
三、降糖三黄片防治糖尿病肾病研究概述 |
四、降糖三黄片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降糖三黄片对DB/DB小鼠炎症所致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案 |
三、检测指标与方法 |
四、统计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第二节 降糖三黄片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案 |
三、检测指标及方法 |
四、统计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第三节 降糖三黄片对小鼠肾脏IRS1/PI3K/AKT通路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案 |
三、检测指标及方法 |
四、统计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第四节 降糖三黄片对DB/DB小鼠胰腺、肾脏组织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的自噬调控作用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案 |
三、检测指标及方法 |
四、统计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动态 |
1. 炎症与胰岛素抵抗 |
2. 组织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
3. 肥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 |
4. 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
5. 内质网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
6.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 |
7. 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 |
8. 微量元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 |
9. 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
10. 其他 |
11.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
1. 古文献中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和治疗的认识 |
2.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1. 代谢组学概念及流程 |
2. 代谢组学与糖尿病的研究 |
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胰岛素抵抗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问题与不足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8)基于AGEs-RAGE加味桃核承气汤防治T2DM大血管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学对DM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
一、DM及其大血管病变的病名认识 |
二、DM的病因病机 |
三、DM大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 |
四、现代医家对DM大血管病变的诊疗进展 |
五、朱章志教授对消渴心痹的诊疗经验 |
第二节 西医学对DM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
一、DM大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 |
二、DM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
三、DM大血管病变的西医治疗 |
第二章 基于AGEs与DM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的循证研究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血清AGEs水平与DM大血管病变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前言 |
一、加味桃核承气汤简介 |
二、氨基胍简介 |
第二节 加味桃核承气汤对T2DM大血管病变大鼠一般状况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节 加味桃核承气汤对T2DM大血管病变大鼠胸主动脉AGEs-RAGE途径的影响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四节 加味桃核承气汤对T2DM大血管病变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五节 加味桃核承气汤对T2DM大血管病变大鼠胸主动脉eNOS mRNA、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六节 加味桃核承气汤对T2DM大血管病变大鼠胸主动脉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基于NF-κB通路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学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
一、祖国医学对于消渴及其血管并发症的症状描述 |
二、古代医家对消渴病因病机的探讨 |
三、现代医家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论治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
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 |
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
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
第三节 低度炎症反应、核转录因子NF-κB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一、低度炎症反应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二、NF-κB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三、2型糖尿病大血管炎症反应的药物治疗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前言 |
一、加味桃核承气汤的研究进展 |
二、基于通阳学说加味桃核承气汤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的可行性探讨 |
第二节 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节 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血清TNF-a、IL-6的影响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四节 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组织光镜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五节 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胸主动脉NF-κB、VCAM-1、MCP-1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六节 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胸主动脉NF-κB、MCP-1、V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
一、材料 |
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降糖三黄片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的转位通路研究及循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章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
一、中医古籍对糖尿病的认识 |
二、近年来中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
第二章 GLUT4与糖尿病 |
一、GLUT4的分布与作用 |
二、GLUT4的转位通路 |
三、增加GLUT4的表达及转位的方法 |
第三章 降糖三黄片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基础 |
一、降糖三黄片的组方依据 |
二、中医古籍对药物的认识 |
三、现代医学对单味药物的研究 |
四、降糖三黄片增加糖尿病骨骼肌功能的理论基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观察指标、检测步骤 |
(四)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实验二 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骼肌GLUT4、CAP MRNA表达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步骤 |
(三)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实验三 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骼肌GLUT4、P13-K P85 A、AKT1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步骤 |
(三)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实验四 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骼肌己糖胺通路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步骤 |
(三)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循证研究 |
第一章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循证系统综述研究 |
第二章 降糖三黄片/加味桃核承气汤干预糖尿病动物实验的系统评价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资料来源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四) 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
(五)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三、结果分析 |
四、讨论 |
结语 |
一、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 |
四、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加味桃核承气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受体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桃核承气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J]. 王刚,王军,卢庆威,刘振斌,李梦虎,徐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1(03)
- [2]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姜立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益气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J]. 胡艳红,杨静,修成奎,王雪,方靖漪,王佳丽,刘奕清,刘逸南,雷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8)
- [4]降糖三黄片对高糖高脂饮食致SD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 刘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基于PI3K/Akt和APN/AMPK信号通路探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糖脂代谢的影响[D]. 吴金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基于自噬与炎症反应研究降糖三黄片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改善机制[D]. 周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D]. 吴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8]基于AGEs-RAGE加味桃核承气汤防治T2DM大血管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D]. 许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基于NF-κB通路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化裁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实验研究[D]. 邓小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10]降糖三黄片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的转位通路研究及循证研究[D]. 吴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