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关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

施耐德关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

一、施奈德谈如何防止通货膨胀(论文文献综述)

程世英[1](2006)在《施奈德存在主义心理学及其心理治疗观》文中提出科克·施奈德是美国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院的创建者之一,被美国心理学界誉为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言人。通过对他的理论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把握当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在美国的新走向和新趋势。 存在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反对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立场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施奈德倡导心理学向浪漫主义回归,是对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一种扩展,也是对当前心理学界过分强调实证主义的回应。施奈德主张,心理学应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人的生活世界作为主题,尤其关注人的生存和意义。 另外施奈德还主张建立以敬畏为基础的心理学。他认为,对生活表示敬畏是心理学的起点。这种心理学不满足于行为和认知上的解释,而是要能对整个个体或者整个的客观事物进行探索。为了描述敬畏内部独特的认知方式,施奈德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流动中心”,体现了人类的一种存在状态,既受限于自己的经验(也就是中心),同时向不可知进行探索(流动性的体现)。 面对当今世界众多的心理治疗方法,施奈德以存在为核心,力图整合各家各派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他把人的心理体验分为六个层面,即:生理、环境、认知、性心理、人际关系以及存在.随着领域的深入这些层面的自由程度越来越高,每个层面对应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这种心理整合观的提出为众多心理治疗体系和方法的整合提供了理论支持。

贺喜[2](2012)在《冷战时期美国对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政策》文中研究指明冷战时期,美国对以阿连德为首的智利左翼政治力量采取了干涉政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在1964年智利总统选举中及1970年智利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后,美国采取了干涉行为。在左翼政党联盟"人民团结阵线"执政期间,美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方面展开对智利的干涉行动,其政策在最大程度上促成了阿连德政府的垮台和智利社会主义道路的终结。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是美国采取干涉政策的主要原因。

雷马克,水石[3](1984)在《黑色方尖碑》文中认为 请你们别责骂我谈论旧时代。世界又沦入启示录惨淡之光中,血腥味和上次破坏的尘土尚未消失,实验室和工厂已重新加紧干活,通过发明可以炸毁全球的武器来维护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这话,从来没有比我们的时代谈论得更多的了,而为了它,却从来没有比我们的时代做得更少;从来没有比我们的世纪——二十世纪,进步的、技术的、文明的、民众文化的和大规模屠杀的世纪——有过更多的虚伪预言家,更多的谎言,更多的死亡,更多的破坏和更多的眼泪。——因此,请你们别责骂我回顾那些传说般的年代。在那些年代里,希望还象一面旗子在我们上方飘扬,我们曾经相信过诸如人道主义、正义和宽容这些可疑的事物,我们也曾相信,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一代人的教训必定是足够的。——

彼得·冯·德·利普,罗连发[4](2012)在《欧盟影子经济的测度及其意义》文中指出本文在讨论"影子经济"定义的基础上,将它与"黑色经济"进行比较,与此同时,对如何估测影子经济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估测影子经济的实证结果进行了评价。

宋衍涛[5](2006)在《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治冲突是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特征,它是以非暴力作为主要标志的。这种建立在所谓政治共识基础上的政治冲突不同于对传统政治观念的理解,它是以和平的、温和的方式作为政治运行的路径,不存在传统政治中被施加暴力的现象,从总体上说是各个政治主体之间的一种正和博弈冲突。这一理论被资产阶级学者认为是替代革命性的阶级斗争理论的一大成果,资本主义民主不仅不会因为阶级冲突而灭亡,而且会因为政治冲突的存在而使社会矛盾得以释放,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起一个千秋永固的安全阀。在资本主义社会再也不会发生革命性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已经终结。论文通过对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理论的剖析和批判,对其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更是剥去了资本主义民主的伪装,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它的反动本性和局限性。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作为一种释放人们不满的安全阀是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它只能是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积累,这种安全阀的局限性也会日渐显露,并被人民所扬弃,事实上西方国家广泛存在的政治冷漠现象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就如恩格斯所说的,“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尽管如此,恩格斯也意识到了政治冲突作为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一种政治运作形态存在的必要性,这也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所在。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多元化的利益冲突已逐渐显现。如何看待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并在批判和借鉴的基础上构建我们自己的冲突管理和危机管理机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陈解放[6](2002)在《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文中指出本文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依据,对合作教育产生的社会根源、实践基础以及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利用充分的历史资料和作者参与国际交流所获得的最新发展信息,对合作教育自20世纪初在美国诞生后近一百年,尤其是近五十年的发展与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和发现合作教育的内涵、特征、属性和发展逻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论述合作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我国合作教育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和受到的制约,提出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合作教育的对策和措施。合作教育产生的萌芽是产生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欧洲的工读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功利主义大学思想在赠地学院和州立大学运动中的迅速崛起,使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的合作教育最终冲破理性主义大学思想的束缚而在美国诞生。合作教育将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应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也提高了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百年不衰,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接受。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高等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虽然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步伐,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但如何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却仍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相反,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从而使如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一问题越发显得突出。作者认为,合作教育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极好方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徐涛[7](2019)在《1980年代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史研究中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政之间关系的演变及其对现实政治的作用和影响。而在这其中,“小组政治”又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党政关系最核心的联结点之一。这种“小组”,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层面设立的“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现今许多高规格设置的“小组”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于1980年3月17日,1989年7月28日被撤销,后又在1992年12月28日恢复设立,并于2018年3月改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和拟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是中共中央统一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平台。本文以1980年代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观的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置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空背景中加以考察,对相关文献、论着等史料进行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力求客观地呈现出1980年代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主要活动及其决策过程,着重探讨该组织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特殊地位、重要作用、决策机制、经验教训等问题。本文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客观介绍中共中央经济工作领导机构的历史沿革以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详细考察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改革开放启动时期的主要活动,即进一步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参与“六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编制、推动“放权让利”式改革。第三部分,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为主线,论述了全面改革时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基本工作,特别是对以引进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的酝酿与实施。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中共十三大召开后的重要决策过程,尤其是结合当时的经济形势,对“治理环境、深化改革”这一决策的出台过程进行了认真梳理。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总结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特殊作用。

刘伟[8](2011)在《1988年中国“物价闯关”研究》文中提出物价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最敏感、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男女老少、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议论最多的话题。早在1980年,世界银行的布鲁斯教授就预言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都会在价格问题上“卡壳”。价格问题解决了,改革就会继续前进;解决不了价格问题,改革就会停滞或倒退。其实,在任何社会中,无论其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范畴内处于什么地位,它的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价格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和价格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开启了价格改革的航程。价格改革的方向、进程,从根本上取决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战略步骤。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波三折”而又“稳步推进”的过程,即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价格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当属“惊险的一跃”,其改革成败与市场制度的建立“荣辱与共”。然而,由于长期受“左”的倾向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中国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范畴而横遭批判,物价和工资长期处于冻结状态,价格体系严重违背价值规律。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后,价格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也随之启动。1984年之前,价格改革总体上仍局限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计划价格中价格体系的不合理比价和差价进行适度调整,改革的主要思路是“调放结合,以调为主”,即只有在供求状况有所缓解后,才对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小的小商品价格放开。1979—1984年中国的价格改革,在取得了显着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也为强化改革力度、深化改革层次和扩大改革领域提供了契机。在“放调结合,以放为主”的改革思路引导下,1985年1月,国家取消了计划外价格不得高于计划内价格20%的限制,这标志着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政策的正式实施。另外,中国理论界和中共中央高层的思想碰撞,对这一政策的确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价格“双轨制”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回避。因此,经济领域针对“双轨制”的利弊及存废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随着“价格双轨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尤其是计划内、外两种价格的高额差价催生出一个新的“倒爷”阶层,并由此加剧了“寻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混乱状况,政策制定者在1986年已开始考虑如何实现双轨价格尽早并轨的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价格并轨思路主体的“价、税、财联动”方案却迟迟未能出台。由于双轨制价格的实施造成了“官倒”盛行及严重的市场不公,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改革开始进入胶着阶段。于是,在“长痛不如短痛”的思想影响下,强行并迅速并轨的思路逐渐占据上风。1988年,决策层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实行“物价闯关”,以完成价格并轨。结果,这直接导致当年全国大范围的物价上涨,加之群众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一场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随之而起。最终,尚不具备宽松环境和充分条件的激进“闯关”决策遭受重创。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并决定把1989、1990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次年11月,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时难以克服的诸多问题,以及由于所谓“官倒”而造成的社会的巨大混乱,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又做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这意味着价格改革逐渐向稳步推进道路的回归,“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取代了激进的“物价闯关”。治理整顿期间,双轨价格渐趋接近,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最终结束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格局,“双轨制”价格悄然并轨。1992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价格体制改革最终进入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形成完善阶段。相反,前苏联东欧国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却因改革思路的偏差及其它原因,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改革陷入低谷。在国内外的比较研究中可见,渐进式改革思路在中国的历史合理性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那种对价格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困难重重,到90年代初又轻而易举自然过关的描述,既无法让人明白当代中国历史上价格改革为什么先难后易,也无法让人理解为什么这种如此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系又经过了十多年的建设之后,能源等基础品的价格问题时至今日仍在困扰着我们?因此,在中共建党90周年之际,拂去时间的尘埃和人为的涂抹,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一个拉长的镜头从而更加立体和客观的角度,展示中国价格改革进程中的众多片段,对于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展望今后的价格改革前景,显然并非简单的回顾之旅,而是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杨振家[9](1986)在《联邦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席施奈德教授,今年曾两次来华讲学,重点是介绍联邦德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据施奈德教授讲,联邦德国于1967年通过了《稳定增长法》,这是宏观经济控制的基本法。它要求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实现四大目标:一是价格稳定,二是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三是较高的就业率,四是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又称“神秘的四角”。在实现四大目标方面,联邦德国的具体做法如下:

周建明[10](2015)在《从“市场社会”到“社会市场经济”——对20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卡尔·波兰尼分析了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的资本主义发展,揭示出市场如何从一种原来嵌入在社会内部的经济关系,演变为"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从而把本来不是商品的劳动力、土地、货币变为商品,演变为"市场社会",最后走向崩溃的过程。他提出20世纪的历史任务是在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怎样重建一个属于人的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邦德国按照"社会和解"的理念,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中寻找共同点,以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这双重价值为核心,建立起"社会市场经济",这是一种涵盖经济、政治、社会、伦理的制度设计,在保留个人自由与责任、市场经济效率的同时,用"社会"来统合不同的阶层与群体,规制市场经济,努力实现社会合作与社会团结,把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目标。从"社会""市场社会"到"社会市场经济"的否定之否定,对理解19—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启示。

二、施奈德谈如何防止通货膨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施奈德谈如何防止通货膨胀(论文提纲范文)

(1)施奈德存在主义心理学及其心理治疗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存在主义心理学简介
    1.1 存在与存在主义心理学
    1.2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1.3 存在主义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和哲学背景
2 施奈德的存在主义心理学思想概要和渊源
    2.1 施奈德心理学思想概要
    2.2 施奈德心理学思想渊源
3 施奈德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新主张之一:建立以敬畏为基础的心理学
    3.1 敬畏的研究渊源及现实意义
    3.2 通向以敬畏为基础的心理学
    3.3 敬畏的应用
    3.4 简评
4 施奈德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新主张之二:倡导心理学向浪漫主义回归
    4.1 浪漫主义—存在主义的扩展
    4.2 从浪漫主义到浪漫主义心理学
    4.3 浪漫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主张
5 施奈德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观
    5.1 存在主义治疗概述
    5.2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的重要问题
    5.3 存在主义治疗目标
    5.4 对治疗师的要求
    5.5 存在主义治疗中治疗者和当事人的作用
    5.6 存在主义的治疗技术
    5.7 存在主义治疗的应用领域
    5.8 治疗效果的评价
6 施奈德的存在整合观
    6.1 存在心理整合观概述
    6.2 心理整合的治疗策略和技术
7 施奈德思想评价
    7.1 心理学新思想的贡献和不足
    7.2 存在整合理论的意义和局限
参考文献

(2)冷战时期美国对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对阿连德政府采取干涉政策的缘起
二、1970年美国阻止阿连德顺利上台
三、美国在最大程度上促成了阿连德政府的垮台
    (一)努力营造对阿连德不利的国内政治环境
    (二)发动“看不见的经济封锁”,重创智利经济
    (三)促使智利军方发动军事政变
结论

(5)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涵义
    一、现代意义上的政治观
    二、民主的界定
    三、政治冲突的概念和特征
    四、政治冲突的表现形式
    五、政治冲突的类型
    六、政治冲突的功能
第二章 民主条件下影响政治冲突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发展过程
    二、民主条件下影响政治冲突发展的因素
        (一) 政治结构是决定政治冲突形态的体制性基础
        (二) 政治意识是影响政治冲突形成的思想基础
        (三) 政治自由度是政治冲突形成与否的关键因素
        (四) 精英流动性是政治冲突形成与否的重要因素
        (五) 经济因素是政治冲突形成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 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范围
    一、政治冲突的扩散特性
    二、政治冲突范围的变动性
    三、政治冲突范围与政治冲突结果的关系
    四、政治冲突范围的控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五、政治冲突范围与民主机制的关系
    六、政治冲突范围控制的路径选择
第四章 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规律
    一、民主冲突是阶级冲突的非暴力形态
    二、规则冲突是宪政民主的典型形态
    三、竞争冲突是民主选择过程的操作形态
    四、精英冲突是民主运行的外显形态
    五、集团冲突是民主政治的标志形态
第五章 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与政治合作
    一、政治合作的涵义
    二、政治信任是政治合作与政治冲突互动的前提
    三、政治合作与政治冲突的互动关系
    四、政治合作与政治冲突的互动关系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五、政治妥协是政治合作与政治冲突互动关系的集中表现
第六章 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与政治宽容
    一、政治宽容的涵义
    二、民主政治的包容性
    三、政治宽容的政治成本分析
    四、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宽容成本分析
    五、实现政治宽容的条件因素
第七章 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整合
    一、民主是一种政治冲突整合模式
    二、整合政治冲突的模型分析
    三、整合政治冲突的基轴取向
        (一) 价值理性:政治冲突理念命题
        (二) 工具理性:政治冲突整合机制模式
        (三) 组织理性:冲突结构与功能
    四、政治冲突整合的路径分析
        (一) 构建正义的政治
        (二) 政治机制
        (三) 社会组织机制
        (四) 经济机制
        (五) 文化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所获奖励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6)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合作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视野
第一章 合作教育的概念
    第一节 建立科学的合作教育概念的重要性
    第二节 合作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 合作教育的萌芽--劳动教育思想
        二、 合作教育的雏形--工读教育
        三、 合作教育的成型
        四、 合作教育的完善
    第三节 合作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 对合作教育的种种理解
        二、 对合作教育科学的概括
第二章 合作教育与西方现代哲学的联系
    第一节 进步主义对合作教育的影响
        一、 进步主义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 从以“教义”为主转向以“学科”为主
        三、 从“权威”教学法转向“民主”和“实践”教学法
    第二节 实用主义哲学对合作教育的影响
        一、 美国实用主义的概述
        二、 实用主义的“教劳结合”观
        三、 杜威的“从做中学”
第三章 合作教育的社会基础
    第一节 学生的需求对合作教育的影响
        一、 社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
        二、 合作教育给受教育者带来的优势
    第二节 雇主的需求对合作教育的影响
        一、 詹妮弗·杨教授的调查
        二、 瑞克·利夫博士的调查
        三、 分析与总结
    第三节 政府的支持对合作教育的影响
        一、 日本政府对合作教育的支持
        二、 美国政府对合作教育的支持
第四章 合作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 合作教育目的的原理
        一、 合作教育目的的性质
        二、 合作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二节 合作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 高等教育目的论--“人”的学说演变的视角
        二、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学说--教育社会学视角
        三、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劳动技术教育的视角
    第三节 合作教育培养目标的分析
        一、 学术性人才和实用性人才
        二、 合作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五章 合作教育的模式及其运作
    第一节 国外合作教育的各种模式
        一、 澳大利亚
        二、 加拿大
        三、 德国
        四、 印度
        五、 英国
    第二节 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 工学交替的多种形式
        二、 模式的机构设置和管理
    第三节 合作教育的运作程序
        一、 培训指导
        二、 寻找雇主
        三、 安排工作
        四、 过程控制
        五、 成绩评定
    第四节 合作教育与课程改革
        一、 课程综合化
        二、 课程职业化
第六章 我国合作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
    第一节 工学结合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发展与演变
        一、 我国古代教育中“知”与“行”的学说
        二、 洋务运动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 新文化运动中的“工读主义”思潮
        四、 革命根据地的“教劳结合”
    第二节 建国后与改革开放前的工学结合
        一、 文化大革命前的工学结合
        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工学结合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工学结合
        一、 教育是生产力
        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 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七章 我国合作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合作教育发展简述
    第二节 我国合作教育的模式
        一、 与课题相结合模式
        二、 “厚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
        三、 “一年三学期”合作教育模式
    第三节 我国合作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精英教育观念对合作教育的制约
        二、 对合作教育的认识不一
        三、 我国合作教育发展的经济性制约
        四、 我国合作教育发展的制度性束缚
        五、 我国合作教育发展的政策性短缺
第八章 我国合作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展望
    第一节 提高对合作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践的重大突破
        二、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切实举措
        三、 缓解扩招负面效应的有效途径
    第二节 提高对合作教育可行性可认识
        一、 我国的教育方针为合作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提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合作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
    第三节 加大对合作教育的研究和宣传力度
        一、 重视对合作教育的理论研究
        二、 加大合作教育的信息交流
    第四节 改革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 建立与教学和就业指导有机联系的合作教育校内运作机制
        二、 建立以学分制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五节 加大政府对合作教育的政策扶植
        一、 政府支持是我国合作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 利用税收政策加大对合作教育的支持力度
        三、 加强政府部门职能的综合改革力度
    第六节 坚持合作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模式
    第七节 我国合作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7)1980年代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说明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资料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成立
    一、1980年代前中共经济工作领导机构的演变
    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原因分析
    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和功能定位
    四、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决策机制和议题设置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启动时期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1980-1984)
    一、继续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
    二、指导“六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编制
    三、初步酝酿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章 全面改革时期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1984-1987)
    一、积极应对经济波动
    二、参与“七五”计划的编制
    三、实行“价格双轨制”
第四章 十三大召开后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1987-1989)
    一、高层决定“物价闯关”
    二、提出“治理环境、深化改革”的方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1988年中国“物价闯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出版的相关专着
        (二) 关于改革思路及重点的选择问题
        (三) 关于价格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地位和作用
        (四) 关于价格“双轨制”的利弊分析和存废争论
        (五) 目前物价“闯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主要研究思路
        (二) 主要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意点和难点
        (一) 主要创意点
        (二) 写作难度及不足
第一章 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由来
    第一节 1979—1984 年中国价格改革的简要回顾
        一、计划体制下的价格状况
        二、“调放结合、以调为主”阶段的价格改革
    第二节 价格双轨制改革思路的滥觞
        一、莫干山会议:价格双轨制“实至名归”的发端
        二、双轨制现象“有实无名”
        三、价格双轨思路与高层意图不谋而合
第二章 双轨制在与经济社会的“磨合”与“摩擦”中嬗变
    第一节 价格双轨制实施初期的正效应——基于广东的个案分析
        一、价格双轨制在推行初期正效应明显
        二、价格双轨制在广东价格改革实践的初期成效显着
    第二节 价税财联动方案
        一、联动方案的缘起及经过
        二、配套改革方案搁浅的环境因素分析
    第三节 “官倒”与“寻租”:双轨制孽生的“怪胎”
        一、价格双轨制给企业乱涨价提供了口实
        二、倒买倒卖的投机行为泛滥
        三、对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冲击
第三章 “物价闯关”决策出台始末
    第一节 理论界关于价格改革战略的思想碰撞
        一、企业改革与价格改革谁先行?
        二、是否需要宏观经济环境的宽松?
        三、“一步到位”取消价格双轨制的设想
    第二节 决策层对价格改革定调:“闯关”
        一、理顺物价关系“这项工作很艰巨”
        二、高层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分歧
        三、“抓住价格改革这条主线可以推动整个经济改革”
    第三节 决策层为何选择激进的价格并轨方案
        一、全国物价形势严峻
        二、“双轨”流弊与“官倒”怪象
        三、补贴过多造成财政不堪重负
        四、长远发展战略的激励效应
        五、“与其扬汤止沸,何如斧底抽薪”
第四章 价格改革在“闯关”途中遭遇严重挫折
    第一节 抢购和挤兑风潮引致“闯关”夭折
        一、抢购商品和挤兑存款风潮乍起
        二、放开名烟名酒价格的时机选择不当
        三、更大规模的抢购和挤兑风潮又起
    第二节 “闯关”导致社会恐慌的原因探析
        一、转轨时期的“改革焦虑症”难以避免
        二、中国的消费膨胀问题不断凸显
第五章 治理整顿:“闯关”的理性回归
    第一节 中止“物价闯关”
        一、“治理整顿”的决定正式出台
        二、最高决策层改革思路的相对统一
    第二节 双轨制“遗毒”激化社会矛盾
        一、价格“双轨制”引发文化市场的混乱
        二、“官倒”腐败触发社会危机
    第三节 双轨制价格在治理整顿中悄然并轨
        一、1980 年代末价格改革在曲折中前进
        二、市场化:1990 年代价格改革的主线
结语:“物价闯关”的理性反思
    一、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具有历史合理性
    二、价格“双轨制”是渐进式改革方式的具体化
    三、宽松的宏观环境是搞好价格改革的必要条件
    四、把握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提高决策科学化
参考文献
后记

(10)从“市场社会”到“社会市场经济”——对20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转型”与市场社会的出现
二、社会市场经济——改造“市场社会”的一种实践
三、结束语:中国如何借鉴

四、施奈德谈如何防止通货膨胀(论文参考文献)

  • [1]施奈德存在主义心理学及其心理治疗观[D]. 程世英.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2]冷战时期美国对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政策[J]. 贺喜. 国际政治研究, 2012(02)
  • [3]黑色方尖碑[J]. 雷马克,水石. 当代外国文学, 1984(02)
  • [4]欧盟影子经济的测度及其意义[J]. 彼得·冯·德·利普,罗连发. 发展经济学研究, 2012(00)
  • [5]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理论研究[D]. 宋衍涛. 吉林大学, 2006(10)
  • [6]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 陈解放. 华东师范大学, 2002(02)
  • [7]1980年代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研究[D]. 徐涛.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8]1988年中国“物价闯关”研究[D]. 刘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11(09)
  • [9]联邦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J]. 杨振家. 计划经济研究, 1986(10)
  • [10]从“市场社会”到“社会市场经济”——对20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考察[J]. 周建明. 学术月刊, 2015(07)

标签:;  ;  ;  ;  ;  

施耐德关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