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湿疹瘙痒的中草药洗剂

治疗湿疹瘙痒的中草药洗剂

一、中草药洗剂治疗湿疹及皮肤搔痒症(论文文献综述)

卢菊昭[1](2008)在《当归饮子加味治疗皮肤病之研究》文中认为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和致病机理,是复杂而多样的。皮肤病患者的症状如皮损、自觉症状、舌象、脉象、全身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等,随着不同的皮肤病种及不同的个体各有其特殊的外在表现。中医对皮肤病的病因和病机的认识,如同其他疾病一般从整体观出发。认为皮肤病虽表现于皮表,其病因多是由于体内阴阳气血的偏盛或偏衰,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尽管各种皮肤病,各有其特殊的病因病机及症状,但必定有其一定的规律性。中医治疗皮肤病时,一方面针对皮肤损害做辨证,另一方面从整体检视,明辨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和所有相关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临证之时只要能掌握住这样的规律性,从整体观,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分型治疗。不论是多么复杂变化的皮肤病,都可经由这些法则所立方药达到良好的疗效。因此本文搜集并研究阴虚血燥型或血虚风燥型的各种不同的皮肤疾病的病例,拟定养血润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治疗法则,以当归饮子加味来治疗,并研究讨论其疗效。本研究的文献研究部份,第一章首先对传统医学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做一整体的回顾,内容包含一、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古今医家认为皮肤病的病因一如其他内科疾病般,不外(一)内因:即内伤七情,内发自脏腑,外形于肢体;饮食饥饱不节,房劳损伤。(二)外因:外感六淫,起于经络,发于脏腑;虎狼虫毒,金疮压溺等二种;二、皮肤病的辨证方法:皮肤病在辨证施治时,还是要依据舌、脉、症等客观指标反应疾病之根源,并如辨明其他内科疾病般,立法用药时需辨明致病的阴阳属性、与脏腑、气血、经络的相关性等之外。它的特殊点在于皮肤外在的表现是肉眼可见的,故察看皮损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如痒、痛、麻等感觉,便成为治疗皮肤病时重要的诊断参考依据。察查皮损则需细究皮疹的形态(如斑疹、丘疹、水疱、脓疱、风团、结节、鳞屑、糜烂、痂皮、溃疡、脓性分泌物等)、色泽(如白色、鲜红、粉红、暗红、暗黑、发黯或亮)、皮损的分布排列、数量的多寡等以明其病势;三、皮肤病的预防与护理:从饮食而言,适当摄取营养,并掌握饮食宜忌,从生活及环境而言,注意起居不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及虫、兽毒物之袭,并注意环境卫生。七情方面,平日宜保持心情愉快,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勿过度,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或怠于运动等,均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对古籍古代医家治疗皮肤病的概况摘要举例,对于药物治疗及针灸、放血治疗法做简短的论述。其次对近代中医以针灸治疗皮肤病的文献回顾。最后对近代中医医家用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病的文献回顾。第二章则探讨当归饮子出处,以及当归饮子及其他加味药物的方药分析。第三章临床研究部份,研究目的为以当归饮子加味治疗阴血虚燥或血虚风燥,兼有风热、或风寒、或挟瘀滞之多种皮肤疾患的疗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中医独特的诊病论治方法。本研究即为凸显辨证论治在临床诊疗时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研究方法中详述研究对象是搜集自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期间,和扬中医诊所之门诊患者中符合诊断标准之皮肤病患者80例。详细列出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治疗方法则以当归饮子加紫草根、丹参为基本方,偏寒者加桂枝;偏热者加金银花;热甚者加苦参根、黄连;阴虚甚者加黄精、玄参;瘀滞者加牡丹皮、茜草、赤芍;痒甚者加白藓皮、并加重蒺藜剂量。药品采用台湾省顺天GMP制药厂制造之浓缩科学中药粉当归饮子及其他加味药物,依患者年龄调整剂量,每天总剂量最少不低于10公克,最多不超过15公克。每天分三次,各于三餐后服用一次,以温开水冲服。每次给七日份药,每周覆诊一次,连续给药并按时服用药物,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并按规定服用药物二个疗程。于治疗二个疗程后总结疗效。并订定复发标准,对停止治疗后对所有研究中治愈、显效、有效患者,三个月内,每个月一次追踪观察。订定疗效评定标准,分四个层面:疾病疗效评定、主要指标疗效评定、次要指标疗效评定、中医证候疗效评定。在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方面,对病名及性别统计、年龄分布状况、病程、治疗前皮肤症状分布轻重程度、治疗前中医证候病情轻重程度、以及治疗前发病期间使用药物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第四章为治疗结果,(一)疾病的疗效评定方面,综合治疗效果评价搔痒程度、皮损面积、皮疹形态的总积分,计算出疗效率,共分为四级判定。其中痊愈者有22例,占总例数的27.50%;显效者有31例,占总例数的38.75%;有效者有23例,占总例数的28.75%;无效者有4例,占总例数的5.00%,总有效率为95.00%。(二)主要指标疗效有皮损面积疗效与搔痒程度疗效评定。治疗结果皮损面积的疗效:临床痊愈者有29例,包含来诊时皮损面积不足1个手掌面积的手足皲裂患者1例,有效率36.25%;显效者有18例,有效率22.50%;有效者有29例,有效率36.25%;无效者有4例,有效率5.00%,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结果搔痒程度的疗效:临床痊愈完全不痒者有38例,包含来诊时即无搔痒症状的手足皲裂患者4例,有效率47.50%;显效者有17例,有效率21.25%;有效者有23例,有效率28.75%;无效者有2例,有效率2.50%,总有效率为97.50%。(三)在次要指标皮疹形态的疗效方面,临床痊愈者有34例,有效率42.50%;显效者有11例,有效率13.75%;有效者有26例,有效率32.50%;无效者有9例,有效率11.25%,总有效率为88.75%。(四)中医证候的疗效评定则分为主证、次证疗效和总的评定。治疗前中医证候没有轻度者,中度者有55例,占总例数的68.75%;重度有25例,占总例数的31.25%。治疗后评价中医证候的总疗效,痊愈者有2例,占总例数的2.50%;轻度者有76例,占总例数的95.00%;中度者有2例,占总例数的2.50%;没有重度者。治疗前中医证候主证的平均值为19.53±4.40,治疗后的平均值为5.19±3.28,治疗前后的平均差值为14.35±4.09,中医证候主证的疗效指数为73.45%。经t检验显示对主证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中医证候次证的平均值为12.19±3.66,治疗后的平均值为3.76±2.30,治疗前后总的平均差值为8.57±3.43,中医证候次证的疗效指数为70.26%。经t检验显示对主证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中医证候的平均值为32.13±5.66,治疗后的平均值为9.03±5.06,治疗前后的平均差值为23.10±5.84,中医证候的疗效指数为71.91%。经t检验显示对中医证候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上的意义。第五章讨论当归饮子加味的临床疗效,不但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更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最后将当归饮子加味对于中医证候和个别皮肤症状的疗效做分析比较的结果:临床观察症状治疗和中医证候治疗的结果,当归饮子加味的对于各皮肤疾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于中医证候的疗效总有效率为100%:对于皮损面积的疗效率为95.00%;对于搔痒程度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对于皮疹形态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8.75%。显示当归饮子加味对中医证候尤为显着;对皮损面积和搔痒程度的治疗具相等的疗效;对于皮疹形态的疗效就比较差。结论:皮肤病非仅只是”皮毛之疾”,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非仅因于单一因素所致,它的发生常因于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病因同时作用引起。因此在治疗皮肤疾患时,辨证审因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皮肤表面的症状,如皮损面积、发痒程度、皮疹形态等的观察之外,更应依患者的中医证候辨别其是属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或偏衰;或者脏腑功能失调;或经络疏泄失调;或六淫、虫毒等直接浸淫或外伤所致。故高锦庭《疡科临证心得集》云:“夫外疡之发也,不外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尽管各类的皮肤病各具不同的特点及外在表现,依中医的整体观,以四诊、八纲、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归纳,辨证施治,立定正确的治疗法则。谨记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概念,灵活应用各类药物,便可收到预期的疗效。本文所研究的各式皮肤病,即依各患者的皮肤症状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归纳为阴虚血燥、血虚风燥型,选用当归饮子加味治疗。全部共80例,评定疾病疗效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5.00%。证明了任何疾病都可以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加以辨证施治。

杜憬生[2](2008)在《消疹液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属于Ⅳ型变态反应。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其中慢性湿疹在皮肤科病人中占有相当比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慢性湿疹的病因极为复杂,大多数患者经过长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医生往住告之“无法治疗”,患者亦常失去信心,沉浸于阵发性奇痒的痛苦中,遭受精神创伤。目前单纯西药治疗如抗组胺制剂、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大的局限性及副作用,且容易复发,而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全面地照顾了病情,又减少了激素等系统应用的不良反应。但由于慢性湿疹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因此本病的治疗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特别有效的药物。积极探索能够治疗慢性湿疹而副作用相对较少、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的药物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对解除广大患者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即在遵循中医药理论下,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验证消疹液对慢性湿疹的作用,为消疹液治疗慢性湿疹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消疹液对实验性慢性湿疹的作用,探索药效及其作用机理。设计方案:选用卵蛋白造成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DNCB造成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比较消疹液与其他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采用DNCB激发的方法诱发豚鼠慢性湿疹皮炎模型,观察消疹液对其的影响;观察消疹液对磷酸组织胺所致豚鼠的痒阀的影响;观察消疹液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蛋清足跖肿胀的影响。研究过程与方法:1.抗过敏试验1.1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OA.I型变态反应)的影响取健康SD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皮炎平组、丹皮酚组、消疹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在大鼠背部两侧注射含IgE血清,注射后涂药。末次涂药后1h,每鼠尾静脉注射1%卵蛋白和1%伊文氏蓝-生理溶液,30min后处死动物,取下蓝色斑皮片并剪碎,用7:3丙酮生理盐水混合液5ml浸泡24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在610nm处测OD值(表示皮肤过敏反应的强弱),比较各组的差异。1.2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影响选取健康NIH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炎平组、丹皮酚组、消疹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先用DNCB丙酮溶液涂于各组动物右耳双面进行攻击,攻击后给小鼠右耳涂药。末次涂药1h后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壳,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表示DTH的强弱),比较各组的差异。2.对豚鼠慢性湿疹皮炎模型的影响取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皮炎平组,消疹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激发的方法诱发豚鼠慢性湿疹皮炎模型。致敏后给药(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涂生理盐水),2次/d,连续30d。最后处死豚鼠,剪取右侧耳廓,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3.止痒作用(组胺致痒反应)取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炎平组,消疹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8只。首先擦伤豚鼠右足背,10min后开始在创面处滴0.01%磷酸组织胺0.05ml/只,此后逐步递增浓度,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致出现豚鼠回舔右后足,以最后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磷酸组织胺总量为致痒阈,比较各组的差异。4.抗炎作用4.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取NIH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炎平组,丹皮酚组,消疹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实验时,给小鼠右耳双面各涂二甲苯0.05ml一次,待二甲苯挥干后以及30min后再按上法各涂药一次。1h后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壳,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比较各组的差异。4.2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的影响取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炎平组,丹皮酚组,消疹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实验时,先测定大鼠右后足踝关节以下容积(作为基础值),然后在大鼠右后足跖腱膜下注射100%新鲜鸡蛋清(0.1ml/只)致炎,测量致炎后1、2、3、4小时的足肿容积,减去基础值,作为足肿胀度,比较各组的差异。主要结果:消疹液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豚鼠慢性湿疹皮炎模型的实验表明,消疹液可减轻皮肤过敏性炎导致的充血及炎细胞浸润。消疹液能显着提高致痒剂磷酸组织胺对豚鼠的致痒阂;并显着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慢性湿疹有一定疗效。

陈荣杓[3](1976)在《中草药洗剂治疗湿疹及皮肤搔痒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急、慢性湿疹及皮肤搔痒症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病程缠绵,症状反复,影响抓革命促生产。近二年来我站用中草药洗剂外治,获得了满意的疗效。1.配方:川黄柏、野菊花、苍耳子、紫草、马齿苋、白蒺藜、皂角刺、生甘草各一两。2.制法及用法:将上药置于大纱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锅中(砂锅、铝锅均可,我们一般常用砂锅),加水5000毫升,文火煎煮至药液成3000毫升,取出纱布袋,将药液倾入浴盆中乘热洗拭。小面积病变只需将药液局部温热洗拭。全身浴洗用本方每日一剂,每晚一次。局部拭洗用本方每日一剂,可分别于早晚各一次。一般用5至6剂即愈。

胡瑾瑾[4](2016)在《土槿皮黄柏汤联合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水疱型足癣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足癣作为一种短期内复发率较高的浅部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是由条件致病性皮肤癣菌在足部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足癣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无论是在生活质量水平低的地区,还是在先进发达的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广泛流行。在一些经常穿着胶鞋工作的工人中,可达到80%以上的患病率[1]。依据导致足癣发病的真菌种类、足癣患者的不同体质和个人卫生习惯,其临床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将足癣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角化过度型、水疱型、趾间糜烂型、体癣型、丘疹鳞屑型[2]。其中水疱型足癣经常发病的部位是足趾及足缘,在皮肤表面呈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水疱的特点是位置比较深,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无红晕,数天后才可吸收,鳞屑脱落。严重者足部皮损可向病变皮肤周围不断蔓延扩展,有时伴有小水疱融合成为大水疱。水疱疱液一般澄清,或略呈黄白色,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则成为黄色脓疱[3]。水疱型足癣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夏天最为常见,复发难愈,给患者带来诸多生活不便,患者对单纯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的效果不够满意,而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4],口服抗真菌药物期间需要多次复查肝肾功能,患者对口服药物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希望通过中药洗剂、浸泡患处加强抗真菌作用,并不增加药物的副作用。本课题主要以临床资料为基础,通过长期详细的临床观察,对比土槿皮黄柏汤结合外用抗真菌药物、以及单纯外用抗真菌药物分别对治疗水疱型足癣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水疱型足癣提供更有效的用药方案。目的对比土槿皮黄柏汤结合盐酸特比奈芬乳膏对水疱型足癣治疗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单用盐酸特比奈芬乳膏对水疱型足癣治疗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水疱型足癣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水疱型足癣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用土槿皮黄柏汤(成分:土槿皮30 g,白癣皮30g、苦楝皮30g,地肤子30g,蛇床子30g,黄柏30g,黄连30g,枯矾30g,苦参30g,百部30 g)和盐酸特比奈芬乳膏结合治疗;对照组55例,单用盐酸特比奈芬乳膏外涂治疗;疗程均为四周,四周后进行真菌镜检,连续三次真菌镜检显示均为阴性为治愈。三次检测时间分别是:治疗四周完成时,治疗完成停药一个月后,治疗完成停药两个月后。由于足癣带给患者的痛苦比较大,足癣的治疗周期比较长,故不再使用安慰剂治疗做空白对照组。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87.69%,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愈患者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治愈患者皮肤瘙痒占4.17%,对照组治愈患者皮肤瘙痒占1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3、治疗组复发率6.25%,对照组复发率2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1、土槿皮黄柏汤联合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水疱型足癣,加强了特比萘芬的抗真菌的疗效。2、土槿皮黄柏汤联合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水疱型足癣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土槿皮黄柏汤联合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水疱型足癣可降低足癣的复发率。

谢博多,张利泰,王泽林,王健[5](2015)在《中药外治疗法研究近况》文中认为中药外治疗法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局部疗效上与中药内治法相比具有显着优势。从涉及病种、外治手段、作用机理三方面对近3年来中药外治疗法文章进行综述,发现中药外治疗法在骨软伤科和皮肤科研究较多,其次为外科与妇科,在其他方面研究较少;针对新药物、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建议加大关于作用机理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袁建[6](2013)在《蝉蛇膏的制备及其质量研究》文中指出湿疹是在皮肤发生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本病常发生于具有过敏体质的个体,其发病机制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通过对古今湿疹外治处方进行分析,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率,找出用药频次较高者进行分析,发现其用药倾向性,以找到核心药物,从而有利于发现其用药规律。经过筛选,决定选取蛇床子,蝉蜕,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这五种药物作为处方药物,提取挥发油,制备成软膏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在体透皮实验。主要内容如下:目的:制备蝉蛇膏并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测定蝉蛇膏在皮肤内的滞留时间和透皮速率常数。方法:蒸馏水加热回流法提取药物中的挥发油;通过均质机乳化制备乳膏;薄层色谱法对蛇床子素进行定性鉴别;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蛇床子素的含量:(色谱柱:SinoChrom ODS-AP5μm,柱长:250mm,柱径:4.6pm,检测波长:322nm,流动相:甲醇-水(80:20),压力:10MPa,流速1ml/min);通过离心、高温、低温试验考察乳膏的稳定性;以荧光分析法作为定量手段,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的观察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测定(扫描方式:EM扫描,EX波长:365nm,EM波长:410nnm,速度:高速,灵敏度:2,EX缝宽:10nnm,EM缝宽:10nm),来确定蝉蛇膏在皮肤内的滞留时间和透皮速率常数。结果:处方为:蛇床子240g,蝉蜕40g,苦参40g,白鲜皮40g,金银花40g。所制得的乳膏外观性质良好,颜色为乳白色,细腻光滑,易涂展。经薄层色谱鉴别,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证实含蛇床子素。经反相高效液相测定,乳膏中蛇床子素的含量大于0.4%。经稳定性试验,乳膏离心后无分层、破乳等现象,耐寒耐热试验亦表明其性质稳定。自制中药复方湿疹乳膏各方面性质稳定,可作为新的湿疹治疗制剂开发使用,本实验可以作为今后该制剂生产应用的依据。蝉蛇膏的透皮速率常数较小,这可能与蝉蛇膏中蛇床子素的含量较低有关。8小时左右,真皮层药物量达到最高,并能维持4-5个小时。其未被吸收的药物量加上累计透过量,角质层剩余量,去角质层剩余量等于给药量,说明药物利用度高,没有因为挥发等原因造成药物损失。制剂的滞后时间比较大,可能是因为皮肤的角质层是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而皮肤表层的角质层中脂溶性物质比较容易穿过,有效物质只有穿过角质层后才能进入真皮层发挥药效。因此,为使蝉蛇膏中有效组分更快速地渗透皮肤进入真皮层发挥药效,需要进一步地考察促渗剂对透皮吸收的影响,既能提高药物的速率常数,又能降低滞后时间,更好地发挥药效。

胡惠清[7](2010)在《当归饮子加减方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研究》文中认为采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血虚风燥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为进一步推广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打下基础。本研究病例均为湖北省中医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皮肤瘙痒症的诊断标准,在所有符合诊断条件的患者中,选择了血虚风燥型作为研究对象,共观察病例129例,其中治疗组66例,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66例:服用经典方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当归15g,川芎15g,生地黄15g,白芍15g,何首乌15g,黄芪20g,刺蒺藜15g,荆芥10g,防风15g,甘草6g,牛子10g,蝉衣6g,薄荷6g。辩证加减:年老体弱者,重用黄芪、党参;瘙痒甚者,加全蝎、地骨皮;皮损肥厚者,加阿胶、丹参;夜寐差者,加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水煎服,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煎开后再文火煎煮20分钟,煎2次兑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温服,1天1剂,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63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喜宁)国药准字H20040308(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mg/片,每天睡前1片。两组外用药均为我院自制药尿素霜,用法:一日两次,早晚外涂。上述两组总疗程4周,每周观察1次。疗效标准:治愈:瘙痒完全消失,皮肤无皮损;显效:瘙痒明显减轻,不影响生活和睡眠,皮肤留有少量抓痕;有效:瘙痒有所减轻,但有时仍能影响生活和睡眠,但与未治疗前有明显差异,皮肤上可见小片抓痕;无效:瘙痒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比较其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复发率。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记录不良事件,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干燥、脱屑、抓痕等,全身症状如呕吐、腹泻、头昏、嗜睡等,以对本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所有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16例(24.2%),显效30例(45.5%),有效11例(16.7%),无效9例(13.6%),复发6例(9.1%)总有效率86.4%。对照组治愈4例(6.3%),显效25例(39.7%),有效13例(20.6%),无效21例(33.3%),复发16例(25.4%)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总有效率(P<0.05),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2.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查血、尿、便常规和肝功能、肾功能,没有发现异常变化。本课题采用对照比较的方式,以中药当归饮子加减方为治疗组,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中药当归饮子方加减能有效的治疗皮肤瘙痒症,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使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为进一步推广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症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袁兆庄[8](1994)在《皮肤科的合理用药问题》文中指出皮肤科的合理用药问题袁兆庄北京协和医院(邮政编码100730)编者按鉴于目前一些基层皮肤科医生对子皮肤科用药,特别是常用的类固醇制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组胺剂的应用,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应用的问题,本刊特约请北京协和医院袁兆庄副主任医师撰写此文,供基...

孙辉[9](2009)在《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1目的皮肤瘙痒症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指皮肤呈干燥脱屑、肥厚、苔鲜样变等慢性损害并伴顽固性瘙痒为特征,或仅为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的病程较长的一类皮肤疾病。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颇感困难。目前西医治疗一般给予抗组胺药内服,予激素类药物外用,但常有嗜睡及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优点。我们运用养血祛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取的较好的疗效。通过本次试验,旨在观察养血祛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此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方法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共收集皮肤瘙痒症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均有可比牲。治疗组口服养血祛风汤六周,对照组口服口服扑尔敏4 mg,葡萄糖酸钙1.0 g,维生素C 0.2 g,3次/d,连续六周。3观察要点疗效评价标准:①治疗前皮肤瘙痒积分②次症积分和③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95%;显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70%,<95%;有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30%,<70%;无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30%。4结果4.1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2两组瘙痒程度治疗后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3两组治疗后次症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4.4两组治疗后总积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结论通过本课题观察,证实了养血祛风汤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方面的效果,在治疗主症瘙痒方面和扑尔敏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但在治疗次症方面疗效要明显优于扑尔敏。

毛超一[10](2008)在《痤疮乳膏的工艺制备及质量标准和体外透皮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痤疮乳膏剂的方药是西苑医院皮肤科姚主任在长期临床治疗痤疮过程中的经验方。多年临床使用证明,此处方制成的痤疮液外用对于痤疮有着显着的治疗效果。这为本处方乳膏剂的深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临床基础。痤疮乳膏的处方组成为生大黄、白花蛇舌草、大青叶、茵陈、苍术、丹参、生地榆、生甘草、冰片,共九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除湿的功效。主治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湿热,复感风热毒邪,上攻于面引起的痤疮。本课题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的制药技术和外用剂型,对其方药进行剂型改革以及工艺筛选,质量标准及透皮实验研究。根据处方的功效主治及药物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采用水煎煮的提取方法,选择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三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每份取大黄、白花蛇舌草等除冰片外的八味中药共70g,进行煎煮。由于大黄中的大黄素、大黄酚为主要有效成分,故以测定的干浸膏粉得率和样品中大黄酚、大黄素的含量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将浸出干粉得率和样品中大黄酚、大黄素的含量的权重系数分别定为0.5和0.5,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综合指标的提取因素依次为C>A>B,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取处方除冰片外的八味中药加12倍水煎煮,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煮的药液,过滤,浓缩,加95%的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80℃减压干燥,得到干浸膏粉,备用。考虑临床用药需要,以及方中各味中药的性质,结合提取方法,故将处方制成的痤疮液改革为软膏剂中的乳膏剂,并选择水包油型(O/W)基质。对油相、水相组成配比进行筛选,制备了四种处方基质,以外观性状,酸碱度,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低温与热恒温试验为评价指标。综合以上考察结果得出4号处方为最佳基质组成配比,即:1000g乳膏基质中油相:硬脂酸10g、凡士林100g、羊毛脂80g、十六醇80g、单硬脂酸甘油酯40g;水相:十二烷基硫酸钠20g、甘油130g、月桂氮卓酮25g、水513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g。痤疮乳膏的制备工艺为:称取硬质酸,凡士林,羊毛脂,硬脂酸甘油脂,十六醇,加入冰片,加热至85℃,搅匀,作为油相,备用;另取甘油,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氮卓酮,加入干浸膏粉适量,用水调节使油、水两相共1000g,作为水相,加热至90℃,待全部溶解后,恒温至85℃,搅匀;将油相缓缓加入水相,置匀浆机中搅拌(1000rpm,15min),冷却,凝固,分装,即得。笔者对该制剂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应用HPLC法测定痤疮乳膏中的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使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混合溶液(85:15),检测波长440nm。标准曲线为大黄素:Y=9.11×102X+0.466,r=0.9996;线性范围0.024~0.3μg;大黄酚:Y=1.05×103X-0.164,r=0.9996;线性范围0.02~0.25μg。还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样品平均回收率为:大黄素99.5%,RSD=2.98%:人黄酚97.4%,RSD=2.33%。并对三批痤疮乳膏进行含量测定,大黄素和大黄酚总量的平均值为72.51μg/g,故暂定痤疮乳膏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58μg/g。本方法准确而且重复性好,可用于痤疮乳膏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同时对方中大黄,大青叶,白花蛇舌草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在质量标准可控的基础上对该制剂进行了透皮吸收的研究,本试验以方中君药大黄中主要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酚为测定指标,采用改良的Franz双室渗透装置,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体外渗透试验。试验条件为:有效透过面积3.80cm2,内径为2.2cm,载药量大于0.5g,磁力搅拌器速度为100r·min-1,恒温(37±1)℃。接收液乙醇:生理盐水=5:5(Ⅴ:Ⅴ)。在2,4,6,8,12,16,24h全部倒出接受液,同时迅速补充等体积接受液进行下一步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大黄素和大黄酚在24小时内,药物含量为20%的痤疮乳膏平均累积透过量为每克痤疮乳膏98.291μg。试验表明,痤疮乳膏经皮肤透过大黄酚和大黄素的量基本稳定,且重现性较好。随时间基本成相同的渗透速率透过。通过对其最佳透皮实验条件和促渗剂的选择,为研究痤疮乳膏透皮给药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中药软膏剂透皮实验的标准化进行了初步探讨。考虑到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了皮肤刺激性试验,分别采用单次涂药的给药方法观察72小时,多次涂药的给药方法观察一周。以有无红斑和水肿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SD大鼠经单次涂药和多次涂药后,均未产生刺激反应。表明痤疮乳膏在药物浓度达20%的情况下,临床用药是安全的。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痤疮乳膏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可控,剂型改革后乳膏剂有效成分可通过皮肤透过,并对皮肤没有刺激性。

二、中草药洗剂治疗湿疹及皮肤搔痒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草药洗剂治疗湿疹及皮肤搔痒症(论文提纲范文)

(1)当归饮子加味治疗皮肤病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传统医学治疗皮肤病的理论依据
        一、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二、皮肤病的辨证方法
        三、皮肤病的预防与护理原则
    第二节 古代医家治疗皮肤病的概况
        一、药物治疗法
        二、针灸、放血治疗法
    第三节 近代中医用针灸治疗皮肤病的概况
        一、针灸治疗荨麻疹的概况
        二、针灸治疗湿疹、异位性皮炎的概况
        三、针灸治疗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的概况
        四、针灸治疗皮肤搔痒症的概况
        五、针灸治疗其他皮肤病的概况
    第四节 近代中医用当归饮子治疗各类皮肤病的概况
        一、治疗荨麻疹的概况
        二、治疗湿疹的概况
        三、治疗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的概况
        四、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概况
        五、治疗皮肤搔痒症的概况
        六、治疗其他皮肤病的概况
第二章 当归饮子与加味药物的研究
    第一节 当归饮子出处与应用
        一、当归饮子出处
        二、古今医家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方药分析研究
        一、当归饮子的药物组成与主要功用
        二、当归饮子组成药物的药理分析
        三、其他加味药物药理分析方药分析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一般资料
        一、研究对象之病名及性别统计
        二、年龄分布状况
        三、病程分析
        四、治疗前皮肤症状分布轻重程度分析
        五、治疗前中医证候病情轻重程度分析
        六、治疗前发病期间使用药物状况分析
第四章 治疗结果
    第一节 疗效性观察
        一、疾病的疗效评定
        二、主要指标的疗效评定
        三、次要指标的疗效评定
        四、中医证候的疗效评定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当归饮子加味的临床疗效
        一、当归饮子加味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
        二、当归饮子加味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
    第二节 当归饮子加味的疗效比较
        一、当归饮子加味对于中医证候和个别皮肤症状的疗效比较
        二、病案举例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之处及展望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状况
致谢

(2)消疹液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立项背景的相关综述
    一、慢性湿疹的中西医治疗近况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实验研究近况
    三、选题依据
    四、消疹液方解
第二章 消疹液抗过敏实验研究
    第一节 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章 消疹液对豚鼠慢性湿疹皮炎模型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1.3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四章 消疹液止痒作用的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五章 消疹液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消疹液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1.3 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消疹液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和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实验讨论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科学意义
    三、研究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土槿皮黄柏汤联合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水疱型足癣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土槿皮黄柏汤联合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水疱型足癣的作用机理及优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中药外治疗法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从病种方面
2从外治手段方面
3机理探讨
4展望

(6)蝉蛇膏的制备及其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湿疹及其治疗药物
        1.1 病因及发病机理
        1.2 外治湿疹的常用药物
    2 荧光分析法简介
        2.1 概述
        2.2 荧光分析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3 荧光强度与溶液的基本关系
        2.4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2.5 荧光分析法的定性
        2.6 荧光分析法的定量
第二章 蝉蛇膏的制备与质量考察
    1 蝉蛇膏的制备与质量考察
        1.1 处方组成
        1.2 基质处方组成
        1.3 功效与主治
        1.4 组方依据
        1.5 提取工艺的研究
        1.6 乳膏的制备
    2 质量考察
        2.1 外观性状
        2.2 粒径测定
        2.3 pH值的测定
        2.4 薄层定性鉴别
        2.5 含量测定
        2.6 稳定性试验
    3 讨论
第三章 荧光定量分析
    3.1 仪器与试药
    3.2 实验动物
    3.3 实验方法
    3.4 数据处理
    3.5 实验结果
    3.6 讨论
全文总结
    1 实验总结
    2 本文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当归饮子加减方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3 临床观察
    4 统计学处理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评定方法
结果
    1. 两组方法总疗效比较
    2. 两组方法痊愈率比较
    3. 两组方法显效率比较
    4. 两组方法复发率的比较
    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皮肤瘙痒症的认识
    3. 当归饮子加减方的临床疗效
    4. 当归饮子加减方的中医组方及原理分析
    5. 当归饮子加减方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9)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诊疗标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痤疮乳膏的工艺制备及质量标准和体外透皮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痤疮及其治疗的概况
        1.1 中医古籍对痤疮的描述
        1.2 中医的病因病机
        1.3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1.4 痤疮的西药治疗
        1.5 讨论
    2 中药软膏剂研究综述
        2.1 中药软膏中药物的处理
        2.2 制备方法与基质配比
        2.3 中药软膏剂的质量控制
        2.4 刺激性研究
        2.5 含量测定
        2.6 讨论
    3 中药透皮吸收研究综述
        3.1 药物释放、穿透及吸收的测定方法
        3.2 渗透促进剂的概述
        3.3 讨论
第二章 试验部分
    1 处方来源组成及分析
        1.1 处方来源
        1.2 处方组成
        1.3 基质处方组成
        1.4 功效与主治
        1.5 组方理论依据
        1.6 方中各味药与痤疮软膏功能主治有关的化学成份,药理毒理作用及剂型研究等文献资料
    2 提取工艺的研究
        2.1 前言
        2.2 仪器与试药
        2.3 工艺路线的初步确定
        2.4 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3 乳膏的制备
        3.1 前言
        3.2 仪器与试药
        3.3 处方设计
        3.4 基质处方筛选
        3.5 处方评价标准:
        3.6 乳化温度的筛选
        3.7 乳化剂加入方法:
        3.8 结果与讨论
    4 痤疮乳膏质量标准研究
        4.1 前言
        4.2 仪器与试药
        4.3 药品的原料质量标准
        4.4 定性鉴别
        4.5 大黄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4.6 结果与讨论
    5 透皮实验研究
        5.1 前言
        5.2 仪器、试药和动物
        5.3 痤疮软膏剂中促渗剂的选择
        5.4 透皮吸收试验方法
        5.5 结果与讨论
    6 皮肤刺激性试验
        6.1 前言
        6.2 试药和动物
        6.3 试验方法
        6.4 皮肤刺激性试验评价标准
        6.5 试验结果-单次给药
        6.6 试验结果-多次给药
        6.7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1 结果
    2 讨论
        2.1 提取工艺的讨论
        2.2 冰片加入方法的探讨
        2.3 关于痤疮乳膏的剂型选择
        2.4 建立痤疮乳膏质量标准的探讨
        2.5 中药透皮吸收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四、中草药洗剂治疗湿疹及皮肤搔痒症(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归饮子加味治疗皮肤病之研究[D]. 卢菊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2]消疹液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理学研究[D]. 杜憬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3]中草药洗剂治疗湿疹及皮肤搔痒症[J]. 陈荣杓. 中草药通讯, 1976(07)
  • [4]土槿皮黄柏汤联合特比萘芬乳膏治疗水疱型足癣临床效果观察[D]. 胡瑾瑾. 郑州大学, 2016(03)
  • [5]中药外治疗法研究近况[J]. 谢博多,张利泰,王泽林,王健.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01)
  • [6]蝉蛇膏的制备及其质量研究[D]. 袁建. 扬州大学, 2013(04)
  • [7]当归饮子加减方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研究[D]. 胡惠清.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04)
  • [8]皮肤科的合理用药问题[J]. 袁兆庄.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4(02)
  • [9]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D]. 孙辉. 湖北中医学院, 2009(11)
  • [10]痤疮乳膏的工艺制备及质量标准和体外透皮实验研究[D]. 毛超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02)

标签:;  ;  ;  ;  ;  

治疗湿疹瘙痒的中草药洗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