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膀胱炎性假瘤二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曹博[1](2020)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对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对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治流程,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拟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确诊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病理和免疫组化、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为1.4:1。发病年龄从15岁-57岁不等,患者多以血尿(75%)、下尿路症状(58.3%)和腹痛(33.3%)为首发症状就诊,入院初步诊断准确率较低。辅助检查(彩超、CT、磁共振、膀胱镜检等)往往提示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影像学常表现为恶性肿瘤,提示膀胱内实性占位,病灶可见于膀胱各壁,肿瘤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容积从0.6cmx1.5cmx2.1cm~2.5cmx5.1cmx6.9m不等,10例为单一病灶,2例为多中心病灶。彩超和CT见瘤体内可有血流信号,低密度均匀或不均一,部分病灶侵犯膀胱深及层,边界模糊不清。CT增强扫描部分肿瘤表现出“快进慢出”现象,是与其他膀胱恶性肿瘤鉴别的一个征象。膀胱镜下肿物呈菜花状、团块状或息肉样,表面可见血管或溃疡,基底较宽,周围粘膜水肿。8例患者病理活检示:4例为膀胱梭形细胞肿瘤,2例确诊为IMTUB,1例为黏膜慢性炎症伴出血,1例提示膀胱上皮样肿瘤,倾向恶性。术前活检明确诊断率为仅为25%,这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多样且交叉,部分瘤体隐藏于膀胱肌层有关。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手术治疗:6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6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症状在术后1周内消失,术后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9天(6~13天),在不考虑远期复发情况下,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上要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本病通过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确诊,术后病理标本示切缘阴性,肉眼观大体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组织呈灰白、灰黄或灰红,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未见明显坏死及钙化;镜下见梭形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紧密或散在排列,背景中可见炎症细胞如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提示:免疫组化所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8例66.67%)、波形蛋白 Vimentin(+)(12 例 100%)、平滑肌抗体 SMA(+)(11 例 91.67%)、细胞角蛋白 CK(+)(8 例 80%),S-100(-)(12 例 100%)、CD117(-)(100%)。其中FISH检测ALK基因断裂具有较高特异性,有利于与膀胱恶性肿瘤快速鉴别。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彩超,彩超提示膀胱未见异常,8例患者术后行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内可见手术瘢痕,未见肿瘤复发。电话随访,3例患者诉术后偶有尿痛,尿频,下腹痛外;余患者未诉不适。手术治疗症状消失,效果满意。随访时间最短6月,最长88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无瘤生存。结论IMTUB是一种中间型并具恶性潜能的肿瘤,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往往倾向提示恶性病变,易误诊为膀胱恶性肿瘤。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是本病确诊的标准,首选手术治疗,TURBT及膀胱部分切治疗均有效,患者预后较好,但不排除远期复发及转移可能,术后仍建议定期复查。
张玉华,张秀茹,俞进,李洪利[2](2018)在《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性增生临床病理学特征》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性增生(PM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北京天坛医院2001至2016年收集的6例膀胱PMP,采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易位情况。一抗选用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desmon、Caoponin、结蛋白、ALK、Ki-67、肌调节蛋白(MyoD1)、肌红蛋白、CD34、S-100蛋白、CD117、细胞角蛋白(CK)7、CK20、GATA3、p63及CK5/6,进行光镜观察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及FISH、临床表现特点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获得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27~53岁,中位年龄3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伴有排尿困难,1例表现为反复膀胱炎,均无手术及外伤史。随访4个月至13年,5例无复发,1例复发。光镜下病变位于黏膜下,部分区域延伸至膀胱壁浅肌层。表面为炎性渗出及出血。病变特征由增生的长而肥胖的梭形细胞构成,疏松或密集。间质疏松、水肿、黏液样,并有多少不等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梭形细胞排列紊乱,也可呈致密条束状排列,特别在细胞丰富区域内。大多数梭形细胞无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2个/10 HPF),但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梭形细胞胞质嗜酸性,可见长而逐渐变细的胞质突起。核呈卵圆形或短梭形,空泡状,有明显的核仁,似节细胞样细胞。其间胶原纤维稀少,少数梭形细胞核退变,染色质模糊不清。部分区域呈肉芽肿样图像,血管腔内可见中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梭形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SMA和Caldesmon,强阳性表达CKpan,不同程度表达结蛋白和Calponin,Ki-67阳性细胞约35%~55%,但不表达ALK、EMA、肌红蛋白、S-100蛋白、p63及CK5/6等。FISH检测显示本组6例PMP中均不存在ALK分离信号,未检出阳性病例,均为阴性。结论膀胱PMP为一种良性非肿瘤性病变,肌纤维母细胞增殖,形态学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要避免误诊。
王学一,何龙[3](2017)在《膀胱炎性假瘤1例》文中指出炎性假瘤是机体局部组织在慢性炎症作用下,以局部组织增生形成肿块为特点的一种瘤样病变。临床、影像学多呈浸润性改变,未经病理确诊前易被误判为良性肿瘤。发生于泌尿系统的炎性假瘤非常少见。沈阳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膀胱前壁间隙炎性假瘤患者,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董平,疏仁义,柯磊磊[4](2015)在《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和2011年11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例膀胱IMT患者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例1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会诊确诊为膀胱IMT,术后3年因复发再次入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膀胱IMT复发;第二次术后2年出现左上肺、骨、皮下多发转移,肺穿刺病理倾向于膀胱肿瘤肺转移可能性大,化疗无效死亡。例2行膀胱镜检查时发现膀胱前壁占位直接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理确诊膀胱IMT,随访2年6个月无复发。结论膀胱IMT临床特征与膀胱肿瘤极其相似,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膀胱部分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膀胱IMT大都倾向于良性病变,出现复发、转移极其罕见。
宁志远,宁艳,周伟[5](2009)在《膀胱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文中研究指明报道1例在27岁的女性中发生的膀胱炎性假瘤,患者有肉眼血尿,活检怀疑恶性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影像学表现为息肉样肿物,病理显示一含有粘液基质的肿瘤侵入膀胱壁基层深处。膀胱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良性疾患,认识它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切除很有必要。
刘波,刘继红,柯昌庶,王少刚,蓝儒竹,王涛,叶章群[6](2007)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肉眼血尿10 d入院。盆腔B超及CT增强扫描示膀胱前壁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可见顶壁4 cm×4 cm×5 cm肿物,表面缺血呈暗红色,病理活检疑为膀胱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结果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组织学表现为增生的梭形或长梭形肿瘤细胞囊状分布,间质小血管增生,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诊断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瘤细胞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波形蛋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随访6个月,患者无瘤存活。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确诊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肉瘤等鉴别,治疗以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切除为主。
朱永士,武春燕,李虎,常全森,张凯[7](2006)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从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及疗效等方面总结。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5岁,27岁。患者均以肉眼血尿就诊,其中一例肉眼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两例分别经B超、CT、膀胱镜检查证实膀胱内占位性病变。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随访3年,未见有复发。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少见,易误诊为膀胱恶性肿瘤,膀胱镜检查与组织活检和切除组织的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必要步骤,治疗方法经尿道膀胱病变切除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定期做膀胱镜复查。
叶定伟,朱一平,姚旭东,戴波,张海梁,沈益君,朱耀[8](2006)在《膀胱炎性假瘤的临床特征(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膀胱炎性假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2例膀胱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2例术前均误诊为膀胱恶性肿瘤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炎性假瘤。结果: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膀胱炎性假瘤是一种发生在膀胱间质的瘤样病变,临床很少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扩大手术及术后放、化疗十分重要。
王华[9](2006)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文中研究说明
赵景良[10](2006)在《膀胱炎性假瘤1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二、膀胱炎性假瘤二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膀胱炎性假瘤二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
1.1 前言 |
1.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2.3 随访 |
1.3 结果 |
1.3.1 基本资料 |
1.3.2 常规检查 |
1.3.3 影像学资料 |
1.3.4 膀胱镜检 |
1.3.5 诊治方案 |
1.3.6 术后病理 |
1.3.7 预后 |
1.4 讨论 |
1.5 结论 |
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泌尿系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治概述 |
2.1 前言 |
2.2 泌尿系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流行病学及病因 |
2.3 临床特征 |
2.3.1 腹膜后IMT |
2.3.2 肾上腺IMT |
2.3.3 肾脏IMT |
2.3.4 膀胱及前列腺IMT |
2.3.5 精索IMT |
2.4 影像学检查 |
2.4.1 彩超 |
2.4.2 CT |
2.4.3 MRI |
2.5 病理学检查 |
2.6 免疫组化 |
2.7 泌尿系IMT的诊断 |
2.7.1 常规诊断 |
2.7.2 ALK基因诊断 |
2.7.3 鉴别诊断 |
2.8 治疗 |
2.8.1 手术治疗 |
2.8.2 放射治疗 |
2.8.3 化学药物治疗 |
2.8.4 抗炎治疗 |
2.8.5 新进展-靶向治疗 |
2.9 预后 |
2.10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膀胱炎性假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5)膀胱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道 |
2 结果 |
3 讨论 |
(7)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2.1 组织学特点 |
2.2 免疫组化特点 |
2.3 鉴别诊断 |
2.4 治疗 |
(8)膀胱炎性假瘤的临床特征(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讨论 |
(9)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报告 |
讨论 |
(10)膀胱炎性假瘤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讨论 |
四、膀胱炎性假瘤二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析[D]. 曹博. 郑州大学, 2020(02)
- [2]膀胱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性增生临床病理学特征[J]. 张玉华,张秀茹,俞进,李洪利.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8(08)
- [3]膀胱炎性假瘤1例[J]. 王学一,何龙. 临床军医杂志, 2017(04)
- [4]膀胱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董平,疏仁义,柯磊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03)
- [5]膀胱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J]. 宁志远,宁艳,周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09(04)
- [6]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刘波,刘继红,柯昌庶,王少刚,蓝儒竹,王涛,叶章群.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7(05)
- [7]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J]. 朱永士,武春燕,李虎,常全森,张凯. 安徽医药, 2006(11)
- [8]膀胱炎性假瘤的临床特征(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叶定伟,朱一平,姚旭东,戴波,张海梁,沈益君,朱耀.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07)
- [9]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J]. 王华. 安徽医学, 2006(02)
- [10]膀胱炎性假瘤1例分析[J]. 赵景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