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是党的问题

执行是党的问题

一、落实是一个党性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卢汉[1](2020)在《政党性质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世界政党类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她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也就是具有国际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自此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涌现,以其独特的纲领和旗帜塑造着人类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为此,一大批新型民族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诞生,有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刻,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色鲜明、成就巨大,引起了世人的广泛瞩目。仔细分析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其自身性质和党性锤炼起着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反映,具有先进性、纯洁性、阶级性、组织性、纪律性等内在规定,具体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纲领目标、路线方针、组织原则、作风传统等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及其锤炼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综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史,能够始终坚持自身建设和党性锤炼的政党往往都能够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带领该国的人民群众不断取得民族振兴事业的新胜利。相反,有一些政党由于放松了自身建设和党性锤炼,往往褪化变质、贪污腐败,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历史告诫和启迪人们,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党性锤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长足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改造旧中国,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的结果。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她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巨大成功。在20世纪上半叶,在以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及时顺应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潮流,对中国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人民以崭新的姿态从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中站立起来,之后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浪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又及时顺应和平与发展的大潮流,对中国社会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行科学判断,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从而使中国人民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其根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加强党性锤炼。中国共产党将党性锤炼作为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不断鞭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加强党性锤炼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坚持牢固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治立场、坚持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品质、坚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认识方法、坚持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围绕着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如何进行党性锤炼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思考,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党性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党性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党性思想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对党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站稳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建党,坚持党的意识和党的集中统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树立优良的作风,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群众路线,反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六个方面对党性问题进行论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方面来对党性问题进行论述。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坚持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坚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立场和理念,坚持党的纯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党的学习性等方面来对党性问题进行论述。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方面来论述党性问题。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党性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它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党性锤炼提供了理论指南,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方案和智慧。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党性思想的指导下,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加强党性锤炼的实践。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实践呈现出由运动式整风整党到活动式集中教育再到综合性集中教育的发展变化。虽然不同阶段的教育主题不尽相同,方式方法也有差别。但综观中国共产党三个阶段党内集中教育实践的成功探索,它们呈现出了自觉性、时代性、指向性和长期性的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举措,在接近百年的实践历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需要来加强党性锤炼;要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共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要坚持思想建党,从思想、作风、纪律、制度多方面加强党性;要坚持正面教育和问题整改相结合,将党性教育的各个环节统一衔接。综观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党性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历史实践,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从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历史必然性来看,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内在规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要求,是褪变政党的历史镜鉴要求。从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内容要点来看,具体包括行动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政治立场(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治立场)、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认识方法)、传统作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规矩纪律(坚持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精神风貌(践行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精神品质)。从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基本方法来看,主要有三种方法:即通过党性教育与共产党员自我修养的结合来锤炼党性;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来锤炼党性;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淬炼来锤炼党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遵循着上述逻辑,实际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使中国共产党坚持做到个性与组织性的统一,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先进性,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做到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锤炼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也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成效,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与此同时,基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性锤炼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处理得不好,将严重影响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并且极大地弱化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有思想纯洁性问题、政治纯洁性问题、组织纯洁性问题、作风纯洁性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坚持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长效机制,努力巩固思想建党的成效;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不断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员的入口管理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组织队伍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构建完备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机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谭国清[2](2015)在《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党员安身立命的人格即党性其内容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所主张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其内涵是什么?这是毛泽东党建思想中的核心内容。通过考察毛泽东党员党性观产生的依据和思想的来源,可以看到,从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呼唤来看,毛泽东党员党性观产生于世界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于中国共产党本身党员构成、思想状况等党情背景的内在根据中;从理论来源来看,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灵魂,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并批评吸收了其它西方思想文化;从个人经历与家庭影响来看,它也受家庭、教育和交往因素的影响,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受其它主观因素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通过考察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发现,一方面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随着应对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而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当然也有探索,也有曲折),另一方面,无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执政以后,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寻求理论、目的、方法的统一。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哲理深厚。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追求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其“两个改造”与“两个理想”思想与马克思的“两个决裂”是一脉相承的,形式上也有“内圣外王”的印迹,目标是指向“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格。具体来说,毛泽东所主张的党员党性是理论、目的、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如何服务”的统一。“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即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仰信念,“目的”也即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方法”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自觉的组织纪律性等,综合起来还有高尚的品格、优良的作风等内容。毛泽东提出增强党性的途径有笃学(认真学习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尚行(投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省己(批评与自我批评)和重教(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毛泽东自己在政治生涯和接人待物中言行一致地践行着自己所主张的党员党性观。通过把毛泽东党员党性观与中共其它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任弼时的党员党性观进行比较,把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放在宗教文化视野中与佛教、道教、基督教的一些思想进行比较,可以对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内容和特点有更丰富的理解。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毛泽东党员党性观有诸多特点,它主张人民立场和科学态度的统一,主张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主张知、信、行相统一,主张真、善、美相统一,主张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主张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综上所述,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不但具有独特的理论魅力,而且对于当前开展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刘金帅[3](2013)在《高校大学生党性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大学生党性问题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是党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性问题研究可以促进党的理论发展,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也有助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大学生党性问题研究也是基于现实的需求。在现实中,大学生党性确实存在着问题,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随着新一代的不断成长,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冲击,大学生党性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需求,需要新的、发展性的对策。大学生党性问题研究是以大学生党员为主体和对象,主要以大学生党性的含义和特征、现状与问题、存在问题归因分析和增强大学生党性的有效对策为研究内容。本文在细致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探索。本文首先把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化界定,尤其是深入解析了大学生党性的含义和特征;其次,对大学身党性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特别是根据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比较客观地指出了现实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再次,针对大学生党性存在的问题,从个人、学校、社会和党自身四个层面进行了客观地归因研究;最后,本文着重探究了增强大学生党性的有效对策,从净化入党动机、重视党性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优化社会环境、提高党的自身建设和完善教育制度这七个方面展开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贴近实际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党性问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探索增强大学生党性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自身党性修养,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有所创新。一是对以往研究中基本没有涉及的环节,如大学生党性评估研究等,本文着力于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实现了研究内容和方向上的开拓;二是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如大学生党性内涵和特征、存在问题归因分析和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原则等,本文着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索,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三是对其它研究比较完善的方面,本文则重点进行了全面性的梳理,以增强其参考性。

宋家本[4](2019)在《党内法规执行过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党内法规是法的新成员,是党内制度的高级形态,是全党意志的集中体现。实现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依规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严格执行党内法规。从哲学角度讲,执行党内法规是一个过程。依规制定颁布党内法规,是党内法规执行过程的源头,处理好执行过程中的矛盾关系,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是党内法规执行过程的重心,惩治预防腐败、净化政治生态、增强执政能力是目的。本文从基本理论入手,介绍党内法规的内涵、价值与作用、效力与执行力,说明从应然效力到实然效力是一个过程。接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方法,论述执行过程中的认识与实践问题,阐述执行过程的复杂性,如号召力减弱、利益冲突、矛盾叠加等,寻找产生这些复杂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为了阐述党内法规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及路径,论文在介绍党内法规研究现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接着介绍了党内法规执行过程的历史考察与经验总结,同时分析了作为一个先进政党,在执行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与实践,而结果仍然令人很不满意。原因在哪?就是因为执行过程的复杂性。经济社会越发展,问题会越来越复杂。所以,本文力求从问题入手,用系统论的观点,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阐述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并强调,要实行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效结合,必须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下面分章介绍:绪论,论文的引言。从政党知识入手,介绍研究的意义。政党是现代政治的一个基本要素。政党组织的建立,推动了世界政治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中国共产党是重视自身建设的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法规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讨论党内法规建设,尤其是党内法规执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是党内法规的基本理论。首先介绍党内法规的理论渊源、内涵、特征、价值作用,其次,介绍党内法规的效力与实效,再次,用哲学分析法,介绍过程理论。第二章是党内法规的历史考察、执行制度与经验总结。对党内法规的执行历史,分段介绍。在此基础上,阐述有代表性的制度,并进行经验总结,用复杂性理论,分析执行过程的社会号召力减弱、利益冲突与矛盾叠加问题。第三章是执行过程的重要性及其关系问题。在这一章首先介绍党内法规执行及其作用。党内法规执行,能提高党的执政本领,维护党的执政权威,能推动全面依法治理。接着介绍了党内法规价值的实现,包括程序、实体内容以及立法精神的实现。还介绍了党内法规清理审查备案的重要性以及几种重要关系对于执行过程的重要作用。在执行过程中,有三个关系较重要,直接影响党内法规的执行。这些关系分别是,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依规治党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以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搞好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二是依规全面从严治党,三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第四章是执行过程问题。党内法规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按腐败严重程度,即利益冲突后果来划分,执行“黑洞”、执行不力问题。为了强调文章的逻辑联系,由上一章的矛盾叠加,引出执行“黑洞”的概念,在这一章先介绍执行“黑洞”的表现及特征,如利益输送、吏治黑洞、直接侵吞。其次是执行不力问题,主要表现:执行意识不强、执行责任不明、执行结果不符、执行奖惩不严、组织政治功能不佳。第五章是产生执行过程问题的原因。分两个层次,对应介绍产生的原因。产生执行腐败,即执行“黑洞”的原因是党的领导弱化、党性退化以及权力异化。产生执行不力问题的根源在于四方面,一是党内法规自身,二是腐朽文化的影响,三是政治建设滞后,四是责任追究流于形式。第六章解决执行过程问题路径选择,先介绍屏蔽执行“黑洞”的路径: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坚持权力运行约束不动摇。然后介绍解决执行不力问题的路径是,完善党内法规,培养执行文化、净化执行环境,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执行能力。结束语是论文的总结,既对全文内容进行概述,又对党内法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考,着重介绍论文力求突破的地方,是要使党内法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建议建立党内公开诉讼制度,如设立违纪处理法庭,实行党内监督阳光作业。论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过程论为基础,结合复杂性理论,结合党内法规执行的历史经验,结合党内法规文献,结合党内法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案例,运用哲学分析法,按照提出建议、理论溯源、实践论证的思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执行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刘汉峰[5](2018)在《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体系中的宝贵财富。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着名的理论家,同时又是一段时期内担任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职务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曾游学美、日、俄,对哲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均有涉猎。张闻天的学术背景和积累在中国共产党内是非常少见的。这种经历是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的重要来源。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张闻天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有一个重要规律,就是他的一切研究都是围绕着如何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这样一个主题进行的。因此,张闻天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都有着很强的党的建设属性。即使研究他的经济方面的论着,也可以发现他的研究实际在范畴上属于政治经济关系研究,而最后的落脚点仍然是党的领导、甚至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对于这一点而言,目前学界认识并不是很清晰。本文指出并阐明了这一规律,并以“大党建”为框架对张闻天各个时期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归纳,形成了这部论文。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这首先与他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他从莫斯科回国后不久,即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此后长期担任党中央重要领导职务。这个经历使张闻天有条件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建制进行分析研究,乃至改革完善。所以,对党内建制工作的贡献就是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第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中的第二个特点是在党的价值观念上的突出贡献。这其中包括三个主要方面:民主思想、党群关系思想和党性思想。这三个方面的思想也是张闻天自身行为方式的指南和写照,在共产党人中可以说是知行合一的典范。具体看这三个方面是这样的:张闻天党内民主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在他作为党中央总负责人的位置上党内开始形成了集体领导模式。这个模式的形成一方面是党内民主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这个模式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贡献了极为重要的力量,因此这个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重要历史经验中的重要部分。张闻天党群众关系思想是一个比较严整系统的思想系统。他从党的学说的角度对党与群众关系进行了定位。他的“领导群众论”涉及了党中央后来总结提出的群众观点的重要内容。与其他领导人不同的是,张闻天提出了群众的民主权益问题。这比一般性地论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显然是深入了一个大的层级。此外,他对党的策略与群众、实际之间的关系阐述也很有新意。这说明他对实际的认识既体现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一面,也强调了人的客观规律的一面。这也是张闻天党群观与众不同之处。至于张闻天的党性思想,则是与他的民主思想与党群关系思想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张闻天具有很高的民主素养和群众观念,所以他的党性素养和党性观念都是很强的。这个强的一面不仅仅是通过思想,而很多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张闻天始终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他的行为与他的思想始终是统一的,这也就形成了他鲜明的“政治人格”,这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修养。自从教条主义转变到正确路线上来以后,他在政治上始终保持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这与他的政治人格有很大关系,亦与其党性修养有很大关系。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中的第三个特点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两大理论是党的建设理论体系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成功地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没有对这两个理论的科学认识是不可想象的。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而言,本文从区分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出发,分析了这一理论形成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张闻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同毛泽东等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对这个理论的形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应该说,张闻天的贡献是独特的。张闻天在这个理论形态形成的过程中,无论在思想理论还是在实际行动上都发挥着其他人难以替代的作用。这正是张闻天的历史价值和责任所在。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而言,如何科学认识无产阶级专政,是张闻天对党的基础理论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无产阶级领导全体人民向共产主义迈进过程中的历史阶段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组成部分。无产阶级专政期间要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运动,抓住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才能为向共产主义过度提供条件、打下基础,因此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认识就是必须聚焦的重大理论问题。张闻天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认为党的主要政治任务就是把所有活动集中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个目标上。张闻天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如果不能迅速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就不可能是巩固的。为了阐释这个原理,张闻天对生产关系两重性进行精彩地分析。这个分析是对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科学诠释。这对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发展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贡献的这些特点用通俗一点的语言归纳出来,就是“一二三”,即一个建制问题,两个重大理论问题,三个基本观念问题。“一二三”既是张闻天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又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严整的党的建设框架下的思想理论体系。正因为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特殊贡献和价值,因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最后一部分关于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当代价值和启示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牢牢把握理论创新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保证党的建设始终保持生机勃勃。总之,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是具有非常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的,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这一份中国共产党内难得的思想养料,是永远值得崇敬的。

欧阳志恒[6](2019)在《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将其视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建设、发展进入了攻坚期,意识形态领域格局复杂程度和斗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意识形态工作已成为新时代党和政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矛盾,为解决以往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种种问题,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提出了一系列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新理论和新实践。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定位、任务、要求和战略四个方面提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全新理论,在实践中通过话语表达、宣传方式、阵地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构建了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路径。文章以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创新成果为主线。首先,在理论上探索其创新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思想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提出的意识形态思想和工作方法。其次,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讨论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创新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再次,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的理论创新从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包括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两个巩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以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统一。然后,对十八大以来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新的工作实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包括: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发展意识形态宣传方式、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丰富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最后,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分析总结。文章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创新成果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梳理。

王呈荣[7](2017)在《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本就具有的特性,只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其成员的党性修养才能形成。习近平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正在着力推进建设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伟大工程,对共产党员的党性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作为党的前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长期分管党的组织工作和教育工作,在此期间他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党的建设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建思想,充实了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宝库。本论文试图以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研究为切入点,从一个基础层面探讨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党的建设中的党性教育思想的历史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夯实党的建设基础,为当下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的借鉴。本文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是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并且梳理国内外学界对陈云党的建设思想体系中党性教育研究现状。第二章,对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形成条件两方面进行概括阐述。在其理论基础方面,追本溯源,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党性教育的思想、列宁党性教育理论、毛泽东的党建理论与党性教育思想以及刘少奇党性理论与党性教育思想四个方面展开,对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梳理。从实践基础和个人条件来论述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第三章,主要针对抗日战争时期的陈云党性教育思想为主要内容展开。该章主要从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背景、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思想的思考、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特点、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性教育的成就与经验五个小节展开,对该时期陈云的党性思想以及党性思想中关于党性教育思想的部分进行梳理和总结。第四章主要是归纳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陈云的党性教育思想。本章的基本内容主要从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背景、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陈云在党性问题上的思考、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经验教训这五个小节进行论述。第五章,重在阐述陈云党性教育思想对当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代价值。主要从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和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展开。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表现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党性思想,丰富毛泽东思想党性内容,充实邓小平理论党性内涵三个方面。其现实意义主要在:党员理论教育的加强,党员防腐拒变的提升,党群关系的正确处理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这四个小节来展开论述。

简皎洁,罗媛元[8](2020)在《延安整风时期任弼时党性思想三维度探析》文中认为在为中国革命不懈奋斗的一生中,任弼时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与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为党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延安整风时期系统提出的党性思想是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扩展与延伸,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构成。在梳理分析任弼时在延安整风期间发表的经典着作的基础上,从"党性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提出的缘由"、"任弼时党性思想的具体内涵"、"任弼时党性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三个维度探究延安整风时期任弼时的党性思想,希望能够为当代建设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提供一些启示。

丁俊萍,王欣[9](2021)在《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百年历程及经验》文中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培养党性、锻炼党性、坚守党性的根本途径,也是每个党员正心、修身、明道的必修课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自身建设历程中,党性教育一直都是管党治党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主革命时期的党性教育从提出党性基本要求到形成党性教育思想并进行党性教育的成功实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性教育继续开展但也经历了严重曲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性教育从教育、制度、反腐倡廉等多方面展开,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的思想得到系统阐述、实践全面展开和制度不断完善。百年来党性教育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给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教育以有益启示。

龚少情[10](2016)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性概念的再认识》文中研究说明党性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突出任务的不同,他们对于党性概念的关注的程度有所差别,其对于党性概念的理解也存有角度上的差异。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性概念,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方法论指引,有助于站在时代的前沿,深化对于党性概念的认识。

二、落实是一个党性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落实是一个党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政党性质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状况
    三、研究的整体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性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
    第一节 现代政党的产生与类别分化
        一、现代政党的历史生成
        二、现代政党的类别分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历程与独特性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与曲折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性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党性锤炼
        一、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党性概念的历史发展与科学内涵
        三、中国共产党党性的三重逻辑
        四、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党性思想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党性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性思想
        二、列宁的党性思想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党性思想的历史演进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思想
        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思想
        三、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思想
        四、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思想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党性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科学指南
        二、世界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建设的积极借鉴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历史实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党性锤炼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实践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实践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实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实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实践的阶段性变化与整体性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实践的阶段性变化
        二、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实践的整体性特征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实践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需要来加强党性锤炼
        二、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共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
        三、坚持思想建党,从思想、作风、纪律、制度多方面加强党性
        四、坚持正面教育和问题整改相结合,将党性教育的各个环节统一衔接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内在逻辑与实际成效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内在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历史必然性
        二、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要点
        三、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实际成效
        一、党内关系上:坚持个性与组织性的统一,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党政关系上:突出党的先进性,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三、党群关系上:坚持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方法取向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思想纯洁性问题
        二、政治纯洁性问题
        三、组织纯洁性问题
        四、作风纯洁性问题
    第二节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增进党性锤炼的方法取向
        一、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长效机制,努力巩固思想建党的成效
        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不断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完善党员的入口管理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组织队伍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四、构建完备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机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表现形式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要加强党性锤炼
    二、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党性锤炼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党性锤炼的综合举措
    四、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党性锤炼的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一生知行堪邃密
    一、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主要研究问题和逻辑结构
    四、特色与创新
    五、研究方法和其它问题
第一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产生的依据和思想的来源
    第一节 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呼唤
        一、社会历史环境
        二、党情背景与内在根据
    第二节 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二、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创造性转化
        三、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个人经历与家庭影响
        一、家庭、教育和交往因素的影响
        二、湖湘文化的熏陶
        三、主观因素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第二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
        一、建党初期与大革命时期(1920‐1927)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第二节 执政以后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
        一、建国前后至八大(1949‐1956)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初期(1956‐1966)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第三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内涵及其实践
    第一节 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的现实性追求
        一、“两个改造”与“两个理想”
        二、从“内圣外王”到“两个决裂”
        三、“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与党员的党性
    第二节 理论、目的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一、理论:无产阶级世界观
        二、理论:共产主义信仰信念
        三、目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四、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方法:自觉的组织纪律性
        六、其他与综合:高尚的品格
        七、其他与综合:优良的作风
    第三节 思想上入党与增强党性的途径
        一、笃学:认真学习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
        二、尚行:投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
        三、省己: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重教: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
    第四节 言行一致的党性履践
        一、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其政治生涯中的践行
        二、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其接人待物中的践行
第四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一些比较
    第一节 与中共其他第一代领导人的党员党性观的比较
        一、周恩来的党员党性观
        二、刘少奇的党员党性观
        三、张闻天、任弼时的党员党性观
    第二节 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与几大宗教某些思想的粗略比较
        一、佛教与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
        二、道家道教与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
        三、基督宗教与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
第五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特点、地位和评价
    第一节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部分特点
        一、人民立场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二、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三、知、信、行相统一
        四、真、善、美相统一
        五、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
        六、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第二节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地位
        一、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党建体系中的地位
        二、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
第六章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地位和当代价值
    第一节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当代的理论价值
        一、在邓小平理论和陈云有关思想中的传承
        二、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传承
        三、在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传承
    第二节 毛泽东党员党性观在当代的实践价值
        一、对党员:是党员安心立命的根基
        二、对党组织:是保持党不变质的微观基础
        三、对全社会:是我国公民价值观的灵魂
        四、对国际共运:从苏共亡党来看毛泽东党员党性观的意义
结语:千秋功德再评说
参考文献
后记
读博士期间科研论文成果

(3)高校大学生党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述评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党性
        (一) 党性的含义
        (二) 党性的特征
    二、大学生党性
        (一) 大学生党性的含义
        (二) 大学生党性的特征
第二章 高校大学生党性的现状与问题
    一、总体状况良好
        (一) 党性意识较强
        (二) 党员作用发挥突出
        (三) 党员活动效果显着
    二、许多问题亟需改进
        (一) 党性认识有待深化
        (二) 入党动机缺乏端正
        (三) 理论水平尚需提高
        (四) 组织纪律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 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整体性欠缺
        (六) 脱离同学脱离实际时有发生
第三章 大学生党性存在问题的归因研究
    一、个人因素
        (一) 思想信念不坚定
        (二) 安于享乐
        (三) 执行力不够
        (四) 意志力不强
    二、高校因素
        (一) 重视程度不高
        (二) 教育培养模式单调
        (三) 教育内容不够丰富
        (四) 党建活动激励程度不够
        (五) 党性教育制度尚待完善
    三、社会因素
        (一) 多元化思潮的影响
        (二) 社会不良舆论的影响
        (三) 公民道德水平不高
    四、党自身的因素
        (一) 精神懈怠
        (二) 能力不足
        (三) 脱离群众
        (四) 消极腐败
第四章 增强大学生党性的有效对策
    一、净化入党动机
        (一) 端正个人入党动机
        (二) 高校正确引导
        (三) 提高党的威信
    二、重视党性教育
        (一) 强化个人重视意识
        (二) 提高高校重视程度
    三、丰富教育内容
        (一) 提高政治素质
        (二) 强化思想道德
        (三) 学习科学文化
        (四) 培养综合能力
    四、创新教育模式
        (一) 探索多元化的党性教育模式
        (二) 加强党性教育平台建设
        (三) 增强党性教育活力
    五、优化社会环境
        (一) 加强社会思想引导
        (二) 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三)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六、提高党的自身建设
        (一) 强化党的整体建设
        (二) 强化党支部建设
    七、完善教育制度
        (一) 明确原则
        (二) 完善制度
        (三) 强化监督
        (四) 健全自我成长机制
结语
附录
    一、高校大学生党性情况调查问卷(党员)
    二、高校大学生党性情况调查问卷(非党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4)党内法规执行过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 党内法规建设成就
        (二) 党内法规执行问题突出
        (三) 问题研究对破解难题十分重要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研究综述
        (一) 发展过程及特点
        (二) 文献综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一) 辩证分析法
        (二) 历史分析法
        (三) 比较分析法
        (四) 文献研究法
        (五) 田野调查法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党内法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党内法规的基本特征
        一、“党内法规”的概念
        二、党内法规的特征
        三、党内法规的价值与作用
    第二节 党内法规的效力与执行力
        一、党内法规的效力基础
        二、党内法规效力的分类
        三、党内法规效力的保证
        四、党内法规执行力
    第三节 党内法规执行是一个过程
        一、过程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二、执行过程的哲学分析
第二章 党内法规执行过程历史考察与总结
    第一节 党内法规执行过程的历史考察
        一、党内法规执行过程的演进
        二、党内法规执行制度探究
        三、党内法规执行的历史经验
    第二节 党内法规执行过程的复杂性
        一、党内法规执行过程复杂性的理论基础
        二、党内法规执行过程的复杂性
        三、党内法规执行环节的复杂性
第三章 执行过程的重要性及其关系问题
    第一节 党内法规执行过程的重要性
        一、党内法规执行及其作用
        二、党内法规价值的实现
        三、党内法规清理审查备案的重要性
        (一) 清理审查备案的含义
        (二) 清理审查备案的目的与意义
        (三) 清理审查备案的原则
        (四) 清理
        (五) 备案审查
        (六) 与党内法规执行的关系
    第二节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
        一、党内法规创制内涵、特征及其影响
        二、国家法律的内涵
        三、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联系
        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路径
    第三节 依规治党与从严治党的关系
        一、依规治党中出现的不严问题
        二、严格依规治党
        三、全面从严治党
    第四节 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关系
        一、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理论
        二、群众监督实例剖析
        三、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第四章 执行过程问题
    第一节 执行“黑洞”的表现及其特征
        一、利益输送
        二、吏治黑洞
        三、直接侵吞
    第二节 执行不力的主要表现
        一、执行意识不强
        二、执行责任不明
        三、执行结果不符
        四、执行奖惩不严
        五、组织政治功能不佳
第五章 产生执行问题的原因
    第一节 形成执行“黑洞”的原因
        一、党的领导弱化
        二、党性退化
        三、权力异化
    第二节 形成执行不力的原因
        一、党内法规文本原因
        二、腐朽文化的影响
        三、政治建设滞后
        四、责任追究流于形式
第六章 解决执行过程问题路径选择
    第一节 屏蔽“黑洞”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二、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
        三、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
        四、坚持权力运行约束不动摇
    第二节 增强执行实效
        一、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二、培育执行文化,净化执行环境
        三、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
        四、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执行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会和发表的论文
后记

(5)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相关学术研究现状综述
        1.2.1 张闻天思想研究与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研究
        1.2.2 张闻天思想研究的基本脉络与基本方面
        1.2.3 张闻天思想研究的基本特点
        1.2.4 张闻天思想主要领域与内容的研究及进展情况
        1.2.5 张闻天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3 主要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3.1 写作基本思路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发展阶段
    2.1 “五四”前后的思想启蒙时期
        2.1.1 寻求革命思想是张闻天认识和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的思想起点
        2.1.2 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思考与实践比较后实现了向共产主义思想的转变
    2.2 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初步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时期
        2.2.1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党内政治生活
        2.2.2 在红色教授学院期间的理论思考
    2.3 留俄回国后至中央苏区时期
        2.3.1 共产国际理论和政策的执行者
        2.3.2 对错误思想路线的初步反思
    2.4 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
        2.4.1 摆脱教条主义路线转变到正确路线上来
        2.4.2 为中国共产党走向发展成熟作出独特贡献
    2.5 从东北走向全国胜利
        2.5.1 建立东北根据地,争取全局胜利的思想
        2.5.2 研究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2.6 对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2.6.1 庐山会议前后一个时期的思想认识
        2.6.2 对无产阶级专政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肇庆文稿
第3章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逻辑构架与主要内容
    3.1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3.1.1 实事求是是张闻天始终如一的追求
        3.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实际”
    3.2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是“大党建”研究视野下的初步探索
        3.2.1 张闻天思想中的内在逻辑规律
        3.2.2 把握张闻天思想内在逻辑规律是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研究的基础
    3.3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相互关系
        3.3.1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系统性特征
        3.3.2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4章 张闻天关于党的建制科学化的思想
    4.1 建制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党的建设中一项基础工作
        4.1.1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制的基本内涵
        4.1.2 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制工作的创立与规范化发展概况(1920—1930)
    4.2 张闻天对党的建制科学化的贡献
        4.2.1 探索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科学化
        4.2.2 党要加强对每一部门工作的具体领导
第5章 张闻天关于党如何开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新境界的思想
    5.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东方发展道路独特性问题的阐发
        5.1.1 马克思的“俄国公社”观以及对东方革命道路重大命题的提出
        5.1.2 列宁关于俄国式革命道路的追求与实践
    5.2 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实现形式的探索与建树
        5.2.1 张闻天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认识与初步实践
        5.2.2 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5.3 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作出的理论贡献
        5.3.1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理论
        5.3.2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6章 张闻天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党领导政治经济工作的思想
    6.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阐述
        6.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提出与阐释
        6.1.2 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6.2 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6.2.1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引入与初步阐释
        6.2.2 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准备阶段
        6.2.3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发展中逐步深化
    6.3 张闻天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共产党如何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6.3.1 研究探索利用资本主义
        6.3.2 深入阐述无产阶级专政下政治与经济若干理论问题
第7章 张闻天关于党内民主的思想
    7.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主思想
        7.1.1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党内民主原则的阐述
        7.1.2 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形成和确立
    7.2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中的民主思想
        7.2.1 陈独秀、李大钊对民主的认识
        7.2.2 中国共产党其他早期领导人对民主的认识以及党内民主观念的发展状况
    7.3 张闻天民主价值观的形成及实践
        7.3.1 张闻天民主价值观的初步形成
        7.3.2 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指导下的制度建设
    7.4 张闻天民主价值观念与民主作风
        7.4.1 民主的价值要通过党的教育得以落实
        7.4.2 发扬民主是坚持党性的表现
第8章 张闻天关于党群关系的思想
    8.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群关系的论述
        8.1.1 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紧密联系群众的根本原因
        8.1.2 列宁丰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与群众关系理论
    8.2 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理论的探索
        8.2.1 中国共产党对群众及群众工作的认识
        8.2.2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与成熟
    8.3 张闻天党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
        8.3.1 张闻天党群关系论对群众路线理论的重要贡献
        8.3.2 张闻天党群关系论的基本框架和要义
    8.4 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中心环节是调查研究
        8.4.1 马列主义政策策略离不开群众和实际这两个基本工作
        8.4.2 调查研究是决定一项工作成败的主要关键
        8.4.3 调查研究是为了熟悉群众
第9章 张闻天关于党性修养的思想
    9.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的阐述
        9.1.1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党性概念
        9.1.2 列宁的党性观
    9.2 中国共产党对党性问题的认识与党的自身建设水平的提高
        9.2.1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实践对加强自身建设进行的曲折探索
        9.2.2 延安时期在发展与巩固党的过程中酝酿并逐渐形成了党性观念
    9.3 张闻天党性修养的思想与实践
        9.3.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体现了追求真理与自我改造相结合的坚定性
        9.3.2 正确把握党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体现了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自觉性
        9.3.3 加强共产党员自身修养思想——体现了恪守共产党员政治人格的一贯性
第10章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10.1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总体特点
        10.1.1 时代要求是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形成发展的总前提
        10.1.2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发展的基本特点
    10.2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10.2.1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10.2.2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实践价值
        10.2.3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的文化价值
    10.3 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留下的思考与启示
        10.3.1 坚持和发扬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始终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10.3.2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长期历史任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与难点
        2.研究创新之处
    (六)意识形态相关概念的界定
        1.意识形态
        2.意识形态工作
一、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
        2.列宁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
        1.毛泽东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
        2.邓小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
        3.江泽民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
        4.胡锦涛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
二、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形势
        1.国际形势进入新态势,西方意识形态攻势“有增无减”
        2.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面临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需要
    (二)国内形势
        1.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社会思潮此起彼伏
        2.国内社会阶层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弱化
        3.现代传播技术新发展,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网络挑战
三、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创新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二)坚持“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1.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坚持“两个巩固”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
    (三)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1.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
        3.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三个统一”
        1.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坚持阶级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3.坚持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四、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创新
    (一)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
        1.构建话语体系
        2.讲好中国故事
    (二)发展意识形态宣传方式
        1.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导
        2.坚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1.加强党内政治自信,丰富党内思想阵地建设
        2.重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坚守前沿阵地安全
        3.强化互联网思想理论引导,做好舆论工作阵地建设
    (四)丰富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1.构建全党动手的大宣传格局
        2.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五、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重要价值
    (一)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四)推动了党的理论建设,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五)保障国家安全,坚守了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六)推进了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方式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形成条件
    2.1 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性理论
        2.1.2 列宁的党性教育理论
        2.1.3 毛泽东的党性理论与党性教育思想
        2.1.4 刘少奇党性理论与党性教育
    2.2 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形成条件
        2.2.1 实践基础
        2.2.2 客观条件
第3章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
    3.1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背景
        3.1.1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
        3.1.2 抗日战争时期的党建现状
    3.2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思想的思考
        3.2.1 党员质量重于数量,关键是加强党性教育
        3.2.2 共产党员坚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2.3 共产党员应成为遵守纪律的模范
    3.3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特点
        3.3.1 培育党员干部实事求是的学风
        3.3.2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3.3.3 坚持党性教育的全面性
    3.4 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性教育的成就与经验
        3.4.1 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性教育的成就
        3.4.2 陈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性教育的经验
第4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
    4.1 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现状
        4.1.1 改革开放新时期少数党员干部价值观扭曲
        4.1.2 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
    4.2 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思想背景
        4.2.1 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的背景
        4.2.2 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4.3 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4.3.1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4.3.2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
        4.3.3 两个文明要一起抓
    4.4 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特点
        4.4.1 坚持以德为先培育提拔年轻党员干部
        4.4.2 注重从制度上解决党性不纯党风不良的问题
        4.4.3 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和惩治腐败
    4.5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成就和经验
        4.5.1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成就
        4.5.2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经验
第5章 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5.1 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
        5.1.1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教育思想和方法
        5.1.2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党性教育内容和方法
        5.1.3 充实和增添了邓小平理论的党性教育内涵
    5.2 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2.1 有助于加强党员干部党性理论教育
        5.2.2 有助于党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的提升
        5.2.3 有助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5.2.4 有助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8)延安整风时期任弼时党性思想三维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延安整风时期党性作为一个单独问题提出的历史缘由
二、延安整风时期任弼时党性思想的具体内涵
    (一)党性是无产阶级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
    (二)党性的增强是一个斗争和发展的过程
三、任弼时党性思想的历史意蕴与当代价值
    (一)任弼时党性思想历史意蕴
    (二)任弼时党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9)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百年历程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 民主革命时期的党性教育的成功实践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性教育的继续开展
三、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性教育从教育、制度、反腐倡廉等多方面展开
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的思想系统阐述、实践全面展开和制度不断完善
    (一) 党性教育思想的系统阐述
    (二) 党性教育实践的全面展开
    (三) 党性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五、 百年来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

(10)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性概念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性概念的使用
    (一)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阶级立场”和“党员品性”两个角度使用党性概念
    (二)列宁从阶级立场与组织纪律的角度对党性概念进行了阐述
    (三)毛泽东刘少奇分别侧重从思想方法、思想品质的角度阐述了党性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性概念的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性概念的理解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性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话语中的“党性”一词表明党性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性的阐发也表明党性概念具有操作性的特征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性概念的使用揭示了党性概念的时代性特征
三、用发展的眼光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党性概念的科学内涵

四、落实是一个党性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党性质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锤炼研究[D]. 卢汉.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2]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D]. 谭国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01)
  • [3]高校大学生党性问题研究[D]. 刘金帅. 山东大学, 2013(10)
  • [4]党内法规执行过程问题研究[D]. 宋家本.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5]张闻天党的建设思想研究[D]. 刘汉峰.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6]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D]. 欧阳志恒.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陈云党性教育思想研究[D]. 王呈荣.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2)
  • [8]延安整风时期任弼时党性思想三维度探析[J]. 简皎洁,罗媛元. 创造, 2020(05)
  • [9]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百年历程及经验[J]. 丁俊萍,王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 [10]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性概念的再认识[J]. 龚少情. 社会主义研究, 2016(04)

标签:;  ;  ;  ;  ;  

执行是党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