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木工机床切割泡沫塑料(论文文献综述)
陈铭[1](2011)在《20世纪中国家具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总结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的历史,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国家具史学内容与体系。另外,从家具加工技术与设备的角度来解读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的发展轨迹,并总结出相关经验与结论,将有助于家具业界进一步完整地理解中国家具工业发展的脉络和趋势,从而保证中国家具工业在现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能继续高速健康发展。本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调查总结、归纳分析之方法,提出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特点,并总结出其发展之规律与模式。利用德尔菲法(Delphi)研究中国家具工业未来5-20年家具加工技术与模式,并进行相关关键技术的预测。进而提出中国家具工业加工模式发展和应用的要点与趋势。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发展早期(即1901-1949年)属于“传统手工与设备萌芽”阶段。此阶段,加工技术以手工操作为主;加工设备以手工工具为主;存在极少量引进的国外家具制造设备,加工设备自主研制生产能力极度匮乏。传统家具生产采用手工工具进行制作,锯、刨、凿、钻、雕、镶和嵌等传统工艺和工具仍在沿用。机械加工设备以进口为主,国内极少企业只能生产一些简易设备,家具加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处于萌芽阶段。(2)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发展中期(即1949-1978年)属于“自主研制与半机械化”阶段。此阶段,加工技术前期手工操作为主,后逐步半机械化,辅之以手工操作;加工设备以单机机加工机械为主,测绘仿制与自主研制并重。各地家具企业研制大量土制家具加工设备,随后在建国前的几个木工机械企业的基础上建立众多家具木工机械企业,初步形成了家具制造设备的生产体系。金属、软体等新型家具种类也促使设备演变与发展。(3)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发展后期(即1978-2000年)属于“大量引进与吸收创新”阶段。此阶段,加工技术以机械化为主,辅之以信息化;加工设备机械化程度增大,自主研发能力加强,加工设备品种与质量都有所提高,非木质家具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加快。家具加工技术和设备发展采取一方面加大引进吸收,另一方面加大自主创新的方式。家具制造设备的机械化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观,部分设备具备了信息化加工的能力。同时,国内的家具机械设备制造业也发展迅速,改变了中国家具工业加工制造的技术水平和面貌。(4)通过分析归纳,将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过程中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因素总结为①家具加工机械设备制造业发展水平;②新材料、新工艺与新家具类型;③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等等。(5)分析了台湾家具木工机械业发展过程与轨迹,总结其发展规律,得到以下有益结论:①保持价格优势,加快交货速度;②提高产品操作性,强化零部件易取性;③政府加强扶持,行业协会领头;④加大产品研发,提高数控水平。(6)分析中国家具工业制造模式现状与趋势,整理制造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采用德尔菲法(Delphi)调查研究中国家具工业未来5-20年家具加工技术与模式,并进行相关关键技术的预测。指明了家具制造模式的改进与更新是中国家具工业制造水平提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研究得到了适用于目前中国家具工业的综合性先进适用制造模式种类的应用重点。
郑州车辆北段[2](1969)在《利用木工机床切割泡沫塑料》文中认为 随着社会主义铁道事业的飞速发展,泡沫塑料被广泛采用于车辆滑动轴承油润装置中,从而逐漸取代了长期使用的轴箱油线卷。于是,如何切割泡沫塑料,便成为一个新问題摆在车辆检修工人面前。我段开始采用热电阻絲切割,但效率低、质量差、劳动
卢镇华[3](2009)在《木工机床标准及其他》文中提出木工机床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木工机械与木工机床如何区分?家具机械范围有多广?对此有许多认识的分歧。本文试从国际标准及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谈谈自己的认识。
HEYDT,柯星[4](1985)在《低噪声刀具和木工机床》文中认为 前言在1979年的汉诺威博览会上,大量标以“无噪声”,“隔声”,“无声”设计的刀具和木工机床十分显目。由于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木工机床制造厂与用户关心起噪声问题,并使其成为规范和准则。本篇报导综述了博览会上的低噪声刀具和典型机床的例子。在原理上,对一次与二次噪声的降噪措施在木工机床上都是可行的。一次噪声的降噪措施是针对机床的主噪声,是以减弱噪声
王瑞峰[5](2016)在《新型木结构建筑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对木结构建筑认知的提高,国内外均出现了大力推广新型木结构建筑技术和木结构建筑理念的现象。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中国木结构建筑也有了一个复苏的机会。针对木结构建筑技术进行研究,即是对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思想和传统特色的发掘与再次运用,也对我国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针对本课题中“新型木结构建筑技术”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既包括新型木材料,也包括使用新型木材料营造的新型木结构建筑。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研究资料综述、简述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与现状、论文研究框架等基本内容。第二章到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第二章主要通过从新型木结构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入手,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当前新型木结构建筑所用木材的性质、属性、种类、类型、加工方法以及应用技术。第三章主要分析新型木结构建筑结构体系,对格栅式轻型木结构房屋、以交错层压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的高层木结构建筑、以及应用单板层积材的大跨度木结构建筑三种木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广泛应用在木结构建筑中的五种节点连接方法进行了阐述。第四章则主要阐述新型木结构建筑中的维基房屋(一种板材拼装式木结构建筑)的实例与营造过程,并阐述对维基房屋中特定案例studio4.0的模拟营造过程。第五章主要分析新型木结构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内容包括对外国木材市场形势的分析,当今时代情况下中国发展新型木结构建筑的时代背景,并分析新型木材料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的木结构建筑的影响与意义,最后分析我国发展新型木结构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全文紧密地围绕新型木结构建筑技术营造的各方面进行,并对其进行性分析比较与讨论,最终落脚于中国国情与实际情况。这是因为研究新型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将其应用到今后国内的建筑行业上,并希望其成果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与启迪。
王明刚[6](2005)在《关于现代沙发设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现代家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沙发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变化,现代沙发作为家居文化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无法被任何物品所替代的。对沙发设计做较为系统的综合研究,以缩小国内外的差距,指导沙发设计的实践,开拓创新思路,并以丰富多样的产品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本课题对沙发的功能做了定性,围绕造型、装饰以及工艺等沙发设计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个好的沙发设计应该具有现代新颖的造型、多变的色调和最佳功能性。文化对沙发设计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心理需要有着一定的意义。沙发设计中必须要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指出现代沙发的发展趋势在功能设计上趋向于多功能组合和保健功能等;造型设计上趋向于简约与变异及古朴自然的仿古沙发,并且注重以人为本的细部设计。沙发的使用材料趋于多样化,结构向拆装化与组合发展。通过寻找新材料、采用针对性强的沙发专用设备等来改进沙发的生产工艺,使零部件规格化、标准化便于提高沙发的生产效率和沙发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本文对沙发新产品开发的战略研究在市场、名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与探讨。开发新产品要考虑消费群体的定位,价格定位,市场定位,把产品的定位纳入市场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名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并树立现代企业服务意识,打造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沙发企业的名牌,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形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沙发的设计中,既要注意品种、款式的多样化、个性化,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又要注意沙发部件的设计和制作应尽量规格化,标准化,从而实现标准化前提下的多样化,充分满足个性消费的需求。
刘景宏[7](2013)在《木材纤维基超轻质材料的阻燃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纤维基超轻质材料利用液体发泡工艺制备,密度在0.03-0.09g·cm-3范围,可在包装与保温等应用领域取代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但作为超低密度的木质材料,在防火性能方面仍然与EPS材料一样面临严峻的考验。本研究采用硼、氮-磷、硅和卤素系4种组分复合的无机阻燃剂制备难燃木纤维基超轻质材料,通过常温极限氧指数法和氮气保护气氛灼烧法优化了无机复合阻燃剂各组分的配比,确定优化阻燃剂配方。并借助热分析、锥形量热、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仪器分析手段,对木纤维基超轻质材料独特的燃烧热解特点、燃烧过程的热释放和尾气烟雾毒性、阻燃机理及阻燃剂各组分协效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热分析研究表明木纤维基超轻质材料的燃烧热解有不同于其它木质材料的爆燃现象,放热集中且迅速,瞬间放热量高,火场中造成的危害更大。研究指出纤维素结晶区在400℃时瞬间崩溃式的热分解导致了爆燃现象,爆燃现象是火势迅速扩散的重要原因。该材料阻燃的关键在于提高纤维素结晶区的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证明了硅系阻燃组分能够增强炭层致密性,并与酸催化脱水成炭作用配合有效提高了纤维素结晶区的热稳定性。锥形量热分析研究表明经无机复合阻燃处理后的木纤维基超轻质材料有焰燃烧时间低于30s,在火场高温中能够维持阴燃状态,燃烧热解进程缓和,放热平稳,有优异的抑烟性。无机复合阻燃剂优化配方为硼系阻燃剂用量35%,氮-磷系用量27%,硅系用量15%和卤素系用量28%,制备的材料氧指数为43.0,灼烧成炭残重率61.3%。各组分中硼、氮-磷和硅系有凝聚相阻燃作用,尤其硼系能在较低温度就迅速形成玻璃态隔离层,在抑烟和降低尾气毒性上发挥关键作用。卤素系和氮-磷系有气相阻燃作用,卤素系的自由基阻断反应能有效降低单位热释放量,对降低材料表面热解温度起到重要作用。硼、氮-磷和卤素系组分能产生酸催化脱水成炭效应,硅系则有促进炭层致密性提高和增强纤维热稳定性的作用。各组分发挥的协效作用促使木纤维基超轻质材料的阻燃性达到难燃B1级标准(GB8624-2006)。
徐伟[8](2006)在《现代沙发结构与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现代家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沙发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变化,现代沙发作为家居文化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无法被任何物品所替代的。对沙发结构和工艺做较为系统的综合研究,以缩小国内外的差距,指导沙发生产的实践,开拓创新思路,并以丰富多样的产品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本课题通过长期深入大、中、小沙发企业,对沙发生产的现状进行了摸底与分析,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生产工艺理论。同时,通过寻找新材料、采用针对性强的沙发专用设备等来改进沙发的生产工艺,逐步使零部件向规格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便于提高沙发的生产效率和沙发企业的自动化程度。 沙发框架结构性能的研究是沙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沙发结构性能的研究中角部结合性能的研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强度和模拟抗弯刚度(EI)*是衡量角部结合性能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沙发框架角部结合的强度值和模拟抗弯强度值随着其角部接合的方式(T型、L型)、接合形式(圆榫、胶结合、各种五金连接件等)、基材本身的物理性能(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本课题先是对试件进行破坏强度测定从而得出相关的挠度(位移)—载荷值,然后利用材料力学知识计算各种角部结合的强度值和模拟抗弯刚度(EI)*,并通过对比分析,比较角部接合的接合方式、接合形式等各因子对定向刨花板沙发框架结构性能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T型结合的强度大于L型的结合强度:在接口形式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在沙发框架整体疲劳强度测试实验中,用三种材料(实木、多层板、定向刨花板)所做的结构框架,其强度基本都能满足现阶段沙发生产的要求。相比较而言,用实木或多层板所做的沙发框架,其成本及强度都要优于用定向刨花板所做的沙发框架。在实木资源较紧张的今天,应尽量选择多层板等木质复合材料来替代,同时也避免了实木本身所存在的虫眼、节疤、含水率控制等问题。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为现代沙发生产打下了扎实基础。
王玉鑫[9](2012)在《家具生命周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快速地发展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也日益贫乏;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使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生命周期减短;家具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在生产时不可避免地排放大量的污染物的和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应寻找一种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缓解环境的压力。生命周期设计(LCD)是一种基于系统的设计方法,以保护自然环境为核心,其目的是要求产品从原材料采集到最终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都要满足对环境污染最小和资源能源消耗最少,从源头上做到预防污染,对当今的工业产品及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具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家具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应减少对环境产生污染,利用生命周期设计思想从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去分析考虑问题。本文概述了生命周期设计概念、影响和意义,从材料、结构、工艺、包装、销售、回收利用等方面阐述如何利用生命周期思想来进行家具生命周期设计。首先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SWOT战略分析、经济外部性和循环经济分析家具生命周期设计对消费者、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意义。然后从材料的选择上,分析符合家具生命周期设计的材料特点,并筛选符合条件的材料;家具生命周期设计中要求家具简约风格和简单结构,比较家具市场目前流行的风格和结构,并且分析符合家具生命周期设计要求的风格和结构对环境的意义。家具生产对环境影响最大,分析污染源,并且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包装设计中,选用合理的包装样式,选择环保的包装材料;在销售设计中,分析绿色家具供需市场,并且实施4P绿色营销战略;最后分析家具回收现状,提出家具回收利用方法。通过家具生命周期设计,使得家具在其生命周期的任意阶段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和能源的消耗,拥有更优异的环保特性。绿色环保的家具产品对使用者的健康无危害,而且更受顾客青睐。通过家具生命周期设计,企业优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对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助于提高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提高企业软实力。
王婷[10](2013)在《夹层阻尼圆锯片减振降噪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刚石圆锯片是一种重要的切割工具,被广泛用于石材、玻璃、铸铁等材料的加工过程中,然而该类工具所产生的振动与噪声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阻尼结构能有效地抑制振动和噪声,当基板受激振动时,阻尼材料会产生拉压或剪切应力来耗散基体的振动能量,从而抑制振动和声辐射。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铜合金夹层阻尼圆锯片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将夹层阻尼圆锯片与未加阻尼圆锯片进行对比,研究阻尼夹层对振动的衰减作用。(2)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阻尼夹层厚度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优厚度。(3)针对夹层阻尼圆锯片的减振降噪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基于渐进拓扑ESO(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算法,寻求阻尼材料最佳布局。导出了单元删除方法和损耗因子灵敏度计算方法,建立了拓扑优化流程,得到满足刚度条件下的夹层阻尼圆锯片结构最优配置,使其在减振降噪的同时达到一定的刚度要求。通过三种圆锯片模型的阻尼损耗因子对比,验证了优化后的圆锯片具有最佳的减振降噪效果。(4)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生成网格模型,谐响应分析计算出表面振动速度作为模型边界条件,进行相应数据处理后建立声学边界元模型,利用边界元软件SYSNOISE计算结构体振动声学特性。将夹层阻尼圆锯片与普通圆锯片的声压级作对比,验证夹层阻尼圆锯片的减振降噪效果。
二、利用木工机床切割泡沫塑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木工机床切割泡沫塑料(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中国家具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范围与相关概念界定 |
1.2.1 研究内容与范围 |
1.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方法与构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构架 |
1.4 本章参考文献 |
2 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发展早期(1901-1949)的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 |
2.1 20世纪早期家具工业发展概况 |
2.1.1 20世纪早期木材工业简况 |
2.1.2 20世纪早期家具工业简况 |
2.2 20世纪早期的家具风格特点 |
2.3 20世纪早期家具加工工具与设备的演变 |
2.3.1 国外家具加工技术与设备的发展简况 |
2.3.2 20世纪早期家具加工工具与设备 |
2.4 20世纪早期的家具原材料 |
2.5 本章小结 |
2.5.1 20世纪早期家具工业加工技术与设备特征 |
2.5.2 20世纪早期家具工业加工技术与设备影响因素 |
2.6 本章参考文献 |
3 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发展中期(1949-1978)的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 |
3.1 20世纪中期家具工业发展概况 |
3.1.1 20世纪中期家具木工机械工业发展概况 |
3.1.2 20世纪中期家具工业发展概况 |
3.2 20世纪中期家具风格特点 |
3.3 20世纪中期家具工业加工机械与设备的演变 |
3.3.1 家具企业内部的技术革新与设备研制 |
3.3.2 家具木工机械产业的加工机械与设备研制 |
3.4 20世纪中期的家具原材料 |
3.5 本章小结 |
3.5.1 20世纪中期家具工业加工技术与设备特征 |
3.5.2 20世纪中期家具工业加工技术与设备影响因素 |
3.6 本章参考文献 |
4 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发展后期(1978-2000)的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 |
4.1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发展概况 |
4.1.1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规模与产值 |
4.1.2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分布与性质 |
4.1.3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出口状况 |
4.1.4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标准化建设 |
4.2 20世纪后期家具风格特点 |
4.2.1 板式家具 |
4.2.2 组合家具与成套家具 |
4.2.3 聚酯家具 |
4.2.4 多种风格并存,现代主义为主 |
4.3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加工机械与设备的演变 |
4.3.1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加工机械与设备的交流与引进 |
4.3.2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加工机械与设备的产业与流通 |
4.3.3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加工机械与设备的科研与教育 |
4.3.4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加工机械与设备的研制与生产 |
4.3.5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加工机械与设备的分类与标准 |
4.4 20世纪后期的家具原材料 |
4.5 实例分析与解读 |
4.5.1 20世纪80年代初某家具企业生产机械与设备实例分析 |
4.5.2 20世纪末21世纪初某家具企业生产机械与设备实例分析 |
4.5.3 顺德伦教家具木工机械产业集群解读 |
4.6 本章小结 |
4.6.1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加工技术与设备特征 |
4.6.2 20世纪后期家具工业加工技术与设备影响因素 |
4.7 本章参考文献 |
5 20世纪中国台湾地区的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研究 |
5.1 20世纪中国台湾地区家具工业发展概况 |
5.1.1 萌芽期 |
5.1.2 增长期 |
5.1.3 成熟期 |
5.1.4 转型期 |
5.2 20世纪中国台湾地区家具风格特点 |
5.3 20世纪中国台湾地区家具工业加工机械与设备的演变 |
5.3.1 发展历程 |
5.3.2 产业状况 |
5.3.3 优势特点 |
5.5 本章小结 |
5.6 本章参考文献 |
6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家具工业的制造模式与技术研究 |
6.1 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制造模式的现状 |
6.1.1 劳动密集型制造模式 |
6.1.2 劳动密集+半机械化制造模式 |
6.1.3 机械化制造模式 |
6.1.4 机械化+信息化制造模式 |
6.2 20世纪中国家具工业制造模式的研究进展 |
6.2.1 工作研究和生产线负荷平衡研究 |
6.2.2 准时生产技术 |
6.2.3 柔性化生产和成组技术研究 |
6.2.4 信息化技术方面研究 |
6.3 中国家具工业先进制造模式的类型与应用 |
6.3.1 以工业工程为核心的家具制造模式 |
6.3.2 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家具制造模式 |
6.4 中国家具工业未来5-20年先进制造模式与技术预测研究 |
6.4.1 技术预测方法概述 |
6.4.2 本研究采用的预测方法 |
6.4.3 本研究的主要任务 |
6.4.4 德尔菲法定性预测未来5-20年中国家具工业加工模式与技术发展方向 |
6.4.5 德尔菲调查问卷分析 |
6.5 中国家具工业制造模式的发展趋势 |
6.5.1 大规模定制模式应用与推广 |
6.5.2 提高企业综合信息化水平 |
6.5.3 加强生产柔性化体系建设 |
6.6 本章小结 |
6.7 本章参考文献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8 总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5)新型木结构建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要点及方法 |
1.4 研究意义和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新型木材的材料研究 |
2.1 我国传统木建筑对木材的应用 |
2.2 新型木材料的性质与特点 |
2.2.1 木材改性方面的研究 |
2.2.2 采用其他植物材料代替木材 |
2.2.3 钢木复合结构充分发挥木材本身性能 |
2.2.4 针对废旧木材再利用的研究 |
2.3 三种广泛应用的新型木材料 |
2.3.1 定向刨花板(OSB,Oriented strand board) |
2.3.2 单板层积材(LVL,Laminated Veneer lumber) |
2.3.3 交错层压木材(CLT,Cross Laminated Timber) |
2.4 新型木材料的其他技术因素 |
2.4.1 新型木材料OSB、LVL、CLT的应用研究 |
2.4.2 新型木材料的防火处理 |
2.4.3 新型木材料与木结构建筑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型木结构建筑结构形式研究 |
3.1 新型木结构建筑结构技术概述 |
3.2 格栅体系的轻型木结构房屋 |
3.3 应用交错层压木材的高层木结构建筑 |
3.4 应用胶合木的拱形大跨木结构建筑 |
3.5 木结构建筑中的节点研究 |
3.5.1 穿插、榫卯连接 |
3.5.2 齿连接、抵连接 |
3.5.3 螺栓连接 |
3.5.4 齿板连接 |
3.5.5 特制连接节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以模拟建造的方法研究维基房屋 |
4.1 模拟建造的方法 |
4.1.1 接近真实的研究方法-精确的小比例建筑模型 |
4.1.2 模拟建造 |
4.2 板材拼装式木结构-维基房屋介绍 |
4.2.1 阿拉斯泰尔·帕文的维基房屋计划 |
4.2.2 维基房屋系统说明 |
4.2.3 维基房屋节点链接方法说明 |
4.3 维基房屋结构单元的模型研究 |
4.4 模拟建造“维基房屋STUDIO4.0” |
4.5 维基房屋实际案例建造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型木结构建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
5.1 目前我国新型木材料现状 |
5.1.1 目前国内外木材市场形势分析 |
5.1.2 新型木材料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的影响与意义 |
5.2 时代背景与需求 |
5.2.1 木结构建筑的发展需要新技术 |
5.2.2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低碳材料 |
5.2.3 木材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
5.3 我国对于木材的使用政策 |
5.4 我国新型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展望 |
5.5 我国发展新型木结构建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总结 |
5.5.1 新型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发展优势 |
5.5.2. 我国发展新型木结构建筑的制约因素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插图与表格索引 |
致谢 |
(6)关于现代沙发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沙发的起源与发展 |
1.2 沙发的概念与内涵 |
1.3 沙发设计的现状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本课题研究对象定位 |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2 沙发设计要素分析 |
2.1 沙发的功能 |
2.1.1 沙发的物质功能 |
2.1.2 沙发的精神功能 |
2.2 沙发的造型 |
2.2.1 要有适当的尺寸比例 |
2.2.2 要有较好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
2.2.3 轻巧 |
2.2.4 掌握好对称与平衡 |
2.2.5 充分运用点缀的艺术手段 |
2.2.6 运用模拟与仿生获得新的造型 |
2.2.7 注意统一与变化的完美结合 |
2.2.8 沙发造型的时代性与环境性 |
2.2.9 沙发的造型与色调线型 |
2.2.10 沙发造型设计中的工艺性 |
2.3 沙发的装饰 |
2.3.1 沙发的装饰手段 |
2.3.2 沙发装饰的一般特点 |
2.3.3 沙发的装饰色彩 |
2.4 材料与工具 |
2.4.1 沙发的制作材料 |
2.4.2 沙发的制作工具与设备 |
2.5 沙发的制作工艺 |
2.5.1 沙发结构 |
2.5.2 传统沙发的制作工艺 |
2.5.3 现代沙发的制作工艺 |
2.6 小结 |
3 沙发设计的基础研究 |
3.1 沙发类型 |
3.1.1 以制作材料可以划分沙发类型 |
3.1.2 以功能为标准划分沙发类型 |
3.1.3 以质地为标准划分沙发类型 |
3.1.4 其他划分沙发类型的方式 |
3.2 沙发与人体工程学 |
3.2.1 人体工程学 |
3.2.2 沙发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 |
3.2.3 沙发功能尺寸与人体功效学 |
3.3 沙发与社会经济文化 |
3.3.1 沙发与社会经济 |
3.3.2 沙发与文化 |
3.4 沙发与科学技术 |
3.4.1 沙发的制作材料与科学技术 |
3.4.2 沙发的制作工艺、设备与科学技术 |
3.4.3 沙发的人性化研究与科学技术 |
3.4.4 设计方法与科学技术 |
3.5 小结 |
4 沙发设计的发展趋势 |
4.1 沙发的功能设计 |
4.1.1 多功能组合沙发 |
4.1.2 保健型沙发 |
4.2 沙发的造型设计 |
4.2.1 简约与变异的造型设计 |
4.2.2 古朴自然的仿古沙发 |
4.2.3 以人为本的细部设计 |
4.3 沙发设计材料的多样化 |
4.4 沙发结构的拆装化与组合 |
4.5 现代沙发设计工艺的改进方向 |
4.5.1 寻找新材料 |
4.5.2 零部件规格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
4.5.3 购买针对性强的沙发生产设备 |
4.5.4 要有专业设计和工艺人员,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的产品 |
4.6 小结 |
5 沙发新产品开发的战略研究 |
5.1 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
5.2 名牌意识与服务意识 |
5.2.1 名牌与名牌意识 |
5.2.2 加强名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 |
5.2.3 树立现代企业服务意识,打造沙发企业的名牌 |
5.3 形式创新与技术创新 |
5.3.1 形式创新 |
5.3.2 技术创新 |
5.4 多样化与个性化 |
5.5 案例 |
5.5.1 打造中国客厅文化第一品牌的左右沙发 |
5.5.2 中国现代家具的里程碑—联邦实木沙发 |
5.6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木材纤维基超轻质材料的阻燃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发泡材料研究概况 |
1.2.1 发泡材料概述 |
1.2.2 无机发泡材料 |
1.2.3 单一聚合物基发泡材料 |
1.2.4 复合发泡材料 |
1.2.5 生物质纤维基发泡材料 |
1.3 木质材料阻燃概述 |
1.3.1 木质材料的阻燃机理 |
1.3.2 木质材料阻燃剂 |
1.3.3 木质材料阻燃处理新技术 |
1.3.4 阻燃分析表征方法 |
1.3.5 木质材料阻燃技术近期研究概况 |
1.4 木纤维基超轻质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构成原理 |
1.4.1 气泡“撑”的作用 |
1.4.2 气泡表面的纤维“拱” |
1.4.3 纤维联接 |
1.5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1.6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极限氧指数法优化阻燃剂配方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仪器设备 |
2.2.2 原材料和纤维形态 |
2.2.3 材料样品制备方法 |
2.2.4 极限氧指数检测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阻燃配方的摸索性试验 |
2.3.2 阻燃剂配方优化试验 |
2.3.3 阻燃剂配方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灼烧法验证阻燃剂配方 |
3.1 引言 |
3.2 仪器与方法 |
3.2.1 仪器设备 |
3.2.2 灼烧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灼烧温度曲线 |
3.3.2 灼烧时间曲线 |
3.3.3 灼烧法 RSM 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材料干燥特性和阻燃性能 |
4.1 引言 |
4.2 仪器与方法 |
4.2.1 仪器设备 |
4.2.2 样品制备方法 |
4.2.3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材料干燥特性 |
4.3.2 干燥动力学模型 |
4.3.3 干燥方式与阻燃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材料热解动力学分析 |
5.1 引言 |
5.2 仪器与方法 |
5.2.1 仪器和试验条件 |
5.2.2 样品制备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TG-DSC-T 曲线分析 |
5.3.2 爆燃概念的提出 |
5.3.3 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热分析法研究阻燃剂的协效作用 |
6.1 引言 |
6.2 仪器与方法 |
6.2.1 仪器和试验条件 |
6.2.2 样品制备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TG-DSC-T 曲线分析 |
6.3.2 复合阻燃剂各组分协效作用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锥形量热仪法研究材料的燃烧特性 |
7.1 引言 |
7.2 仪器与方法 |
7.2.1 样品制备方法 |
7.2.2 仪器和试验条件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热释放参数分析 |
7.3.2 质量变化参数分析 |
7.3.3 烟参数分析 |
7.3.4 尾气毒性参数分析 |
7.3.5 火灾性能指数的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XRD 法研究材料纤维素结晶区的热稳定性 |
8.1 引言 |
8.2 基本原理 |
8.2.1 布拉格方程 |
8.2.2 斯切尔方程 |
8.2.3 晶面指数 |
8.3 仪器与方法 |
8.3.1 样品制备方法 |
8.3.2 仪器和试验条件 |
8.4 结果与分析 |
8.4.1 未阻燃素样的热解残余物 XRD 分析 |
8.4.2 复合阻燃样品的热解残余物 XRD 分析 |
8.4.3 单组分阻燃剂处理样品的 XRD 谱图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材料热解过程的红外光谱分析 |
9.1 引言 |
9.2 仪器与方法 |
9.2.1 样品制备方法 |
9.2.2 仪器和试验条件 |
9.3 木纤维基超轻质材料的红外光谱特征 |
9.4 结果与分析 |
9.4.1 未阻燃素样的热解残余物 FTIR 分析 |
9.4.2 复合阻燃样品的热解残余物 FTIR 分析 |
9.5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现代沙发结构与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沙发的起源与发展 |
1.2 沙发的概念与内涵 |
1.3 现代沙发结构与工艺现状 |
1.3.1 沙发生产模式现状 |
1.3.2 现代沙发的分类与生产工艺的影响因素 |
1.4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1.4.1 本课题的提出 |
1.4.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2 现代沙发制作材料与设备工具 |
2.1 沙发制作材料 |
2.1.1 木材 |
2.1.2 木质复合材料 |
2.1.3 弹簧 |
2.1.4 软垫物 |
2.1.5 底带与底布 |
2.1.6 钉、绳、钢丝和胶粘剂 |
2.1.7 面料 |
2.1.7.1 皮革 |
2.1.7.2 布料 |
2.2 沙发制作工具与设备 |
2.2.1 沙发的专用手工工具 |
2.2.2 沙发的专用设备 |
2.3 本章小结 |
3 沙发的制作工艺 |
3.1 传统沙发的制作工艺 |
3.2 现代沙发的制作工艺 |
3.2.1 沙发框架的制作 |
3.2.1.1 选料下料 |
3.2.1.2 刨料加工 |
3.2.1.3 沙发框架的常用术语及订架 |
3.2.1.4 固定松紧带、弹簧(及底带) |
3.2.2 海绵的制作及粘贴 |
3.2.3 裁剪车缝 |
3.2.4 扪皮 |
3.3 本章小结 |
4 沙发框架结构性能研究 |
4.1 沙发框架角部接点试验与分析 |
4.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1.1.1 实验材料 |
4.1.1.2 实验用仪器与设备 |
4.1.1.3 实验设计 |
4.1.1.4 试件制备 |
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2.1 定向刨花板角部结合强度分析 |
4.1.2.1.1 相同结合方式的强度比较 |
4.1.2.1.2 相同接口方式的强度比较 |
4.1.2.1.3 相同接口不同结合方式的强度比较 |
4.1.2.2 定向刨花板角部结合刚度分析 |
4.1.2.2.1 试件的破坏形式及相关数据处理 |
4.1.2.2.2 角部结合的模拟抗弯刚度 |
4.1.2.2.3 角部结合方式对角部结合模拟抗弯刚度影响的比较 |
4.1.3 结论 |
4.2 沙发框架整体强度试验与分析 |
4.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1 实验材料 |
4.2.1.2 实验用仪器与设备 |
4.2.1.3 沙发框架的制作 |
4.2.1.4 实验设计 |
4.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2.2.1 制作材料成本核算 |
4.2.2.2 沙发框架试验结果分析 |
4.2.3 实验结论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 |
5.1 研究成果 |
5.2 局限性及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9)家具生命周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产生背景 |
1.2 国外环保现况 |
1.3 我国环保现况 |
1.4 家具生命周期设计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意义和目的 |
2 设计理论 |
2.1 家具与家具属性 |
2.2 产品生命周期设计 |
2.3 家具生命周期设计的意义 |
3 家具风格与结构设计 |
3.1 清雅的明代之风 |
3.2 简约的现代之韵 |
3.3 可拆卸设计 |
3.4 小结 |
4 家具材料 |
4.1 竹材 |
4.2 藤 |
4.3 速生材 |
4.4 轻质蜂窝板 |
4.5 非木质人造板 |
4.6 纸 |
4.7 空心刨花板 |
4.8 小结 |
5 家具生产工艺设计 |
5.1 污染分析 |
5.2 工艺设计 |
5.3 生产管理 |
5.4 小结 |
6 家具包装设计 |
6.1 绿色包装 |
6.2 绿色包装设计原则 |
6.3 材料选择 |
6.4 设计案例 |
6.5 小结 |
7 家具营销设计 |
7.1 绿色营销概述 |
7.2 绿色家具市场分析 |
7.3 营销策略4P组合 |
7.4 小结 |
8 家具回收设计 |
8.1 家具回收现况 |
8.2 家具回收利用方式 |
8.3 小结 |
9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夹层阻尼圆锯片减振降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锯切振动和噪声研究 |
1-2-2 圆锯片降噪技术研究 |
§1-3 阻尼减振降噪技术 |
1-3-1 阻尼减振理论 |
1-3-2 阻尼结构减振机理 |
§1-4 圆锯片的振动形式及相关理论 |
1-4-1 圆锯片的振动形式 |
1-4-2 圆锯片的振动模态 |
1-4-3 圆锯片的动态稳定性理论 |
1-4-4 临界转速理论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有限元软件 ANSYS 及边界元软件 SYSNOISE |
§2-1 有限元软件 ANSYS |
2-1-1 ANSYS 基本分析过程 |
2-1-2 本文所采用的分析类型 |
2-1-3 基于 ANSYS 的模态分析 |
2-1-4 基于 ANSYS 瞬态动力学分析 |
§2-2 边界元软件 SYSNOISE |
2-2-1 SYSNOISE 的理论基础 |
2-2-2 SYSNOISE 软件的网格要求 |
2-2-3 SYSNOISE 建模分析过程 |
2-2-4 SYSNOISE 分析功能及模块 |
2-2-5 SYSNOISE 计算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 ANSYS 的夹层阻尼圆锯片谐响应分析及厚度优化 |
§3-1 优化设计的相关概念 |
3-1-1 设计变量 |
3-1-2 状态变量 |
3-1-3 目标函数 |
3-1-4 ANSYS 中的其他优化概念 |
§3-2 优化设计中的数学模型 |
§3-3 夹层阻尼圆锯片阻尼材料的选取 |
§3-4 夹层阻尼圆锯片谐响应分析及降噪机理 |
3-4-1 夹层阻尼圆锯片谐响应分析 |
3-4-2 夹层阻尼圆锯片降噪机理 |
§3-5 夹层阻尼圆锯片的厚度优化设计 |
3-5-1 优化模型的建立 |
3-5-2 优化结果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ESO 的夹层阻尼圆锯片拓扑优化设计 |
§4-1 拓扑优化及应用 |
§4-2 连续体拓扑优化 |
§4-3 阻尼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
§4-4 夹层阻尼圆锯片的拓扑优化 |
4-4-1 单元删除法 |
4-4-2 灵敏度分析 |
4-4-3 含有阻尼结构的圆锯片拓扑优化流程 |
4-4-4 拓扑优化分析及结果 |
§4-5 减振降噪效果评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ANSYS 及 SYSNOISE 的圆锯片噪声仿真分析 |
§5-1 声学分析理论 |
5-1-1 声学基本概念 |
5-1-2 振动辐射声场的数学模型 |
5-1-3 声辐射边界元方程 |
5-1-4 振动噪声分析过程及方法 |
§5-2 夹层阻尼圆锯片振动声辐射仿真分析 |
5-2-1 ANSYS 分析及输出网格文件 |
5-2-2 生成边界条件 |
5-2-3 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四、利用木工机床切割泡沫塑料(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中国家具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研究[D]. 陈铭.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4)
- [2]利用木工机床切割泡沫塑料[J]. 郑州车辆北段. 铁道车辆, 1969(12)
- [3]木工机床标准及其他[J]. 卢镇华. 木工机床, 2009(01)
- [4]低噪声刀具和木工机床[J]. HEYDT,柯星. 木工机床, 1985(01)
- [5]新型木结构建筑技术研究[D]. 王瑞峰. 北方工业大学, 2016(08)
- [6]关于现代沙发设计的研究[D]. 王明刚. 中南林学院, 2005(06)
- [7]木材纤维基超轻质材料的阻燃性能及机理研究[D]. 刘景宏. 福建农林大学, 2013(11)
- [8]现代沙发结构与工艺的研究[D]. 徐伟. 南京林业大学, 2006(04)
- [9]家具生命周期设计[D]. 王玉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11)
- [10]夹层阻尼圆锯片减振降噪研究[D]. 王婷.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