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省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黄国勤[1](2022)在《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的成就、问题及战略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在我国农业生产及整个耕作制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不断调整、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产量增加、品质改善、模式增多和功能增强等。当前,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熟制缩减、耕地撂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衰退、自然灾害频发、经济效益降低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等。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与挑战,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战略对策与措施,具体是:(1)明确一个目标,即建立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2)遵循三大原则,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发展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3)采取"一保""二扩""三建""四改""五节"的具体措施,即保护耕地资源;扩种冬作、扩大稻作;建设绿色生态、建设高标准农田、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单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普通品种改优质品种、连作改轮作;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
王爱群[2](2021)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管理探讨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
蔡旭东[3](2021)在《紫色土典型坡面土壤水分时空特征》文中研究指明土壤水分是地表物质迁移以及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其形成和再分配过程与坡面径流的产生密切相关,是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层是降雨水分分配的关键因子,土壤性质直接影响坡面尺度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格局。紫色土母岩风化强烈,表层物质松散,砾石含量高,在降雨作用下,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由水力侵蚀引起的水土流失是紫色土坡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研究坡面尺度上紫色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为实现水土流失有效控制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文以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两种典型紫色土坡面(果园坡面和耕地坡面)为研究对象,利用MP-406Ⅲ对土壤含水量进行长时序监测,对植被类型、土地利用以及地形环境等因子进行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土壤性质的测定,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坡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明确坡面尺度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阐明不同主控因素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具体影响;揭示坡面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特征,以期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及土地利用配置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干湿时段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干旱条件下土壤含水量较低且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增加;湿润时段各土层含水量较高,但土层间差别不大;土壤含水量在整个时段表现为0~30 cm内随土层增加而增加。坡面土壤水分的主控因素主要为海拔,砾石含量,粉粒含量以及砂粒含量。其中,砾石含量在湿润时段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而在干旱时段呈负相关,粉粒含量在整个监测期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而砂粒含量则与之相反。(2)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耕地>草地>果园>林地。土地利用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与前期降雨量有关。当前期无明显降雨时,不同土地利用间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当前期有降雨时,使得土壤处于一个湿润状态,再次降雨会降低土地利用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土地利用对干湿时段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干旱时段不同土地利用30~50 cm含水量差异较大,湿润时段不同土地利用4个土层(0~10、10~20、20~30、30~50 cm)土壤含水量差异均明显,且显着性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增加。(3)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对不同雨型的响应不同,相比雨前,小雨和中雨条件下不同坡位各土层含水量差异减小,但主要体现在土层30 cm以内。小雨和中雨后,果园坡面坡中位置土壤含水量增量明显,对降雨的响应程度最大;耕地坡面除坡中位置外,其余坡位对小雨和中雨降雨的响应程度差异较小。大雨明显增加了土壤剖面含水量,并使得坡面整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差异减小,果园坡面坡中位置和耕地坡面坡底位置土壤含水量增量明显。(4)从土层深度来看,浅层(0~20 cm)土壤水分容易受降水、蒸散发和根系吸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空间分布结构不稳定;土层越深,土壤水分含量相对差分标准差(SDRD)的波动范围和平均值随土层增加而减小,因此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越佳。利用时间稳定性理论可以准确预测紫色土坡面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值,把平均相对差分(MRD)值接近于0且对应SDRD也较小的样点作为选择代表性测点时,其预测效果最好,但会因坡面结构不同而存在差异;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点和时间稳定性的关系后,可以选取几个样点对其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便可以准确推断出坡面平均土壤含水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郭利平,陈伏生,陈秀龙,张芸,李建军,石福习[4](2021)在《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途径——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提出南方红壤区是我国第二大水土流失区,通过探索水土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途径,可为我国南方红壤区的地方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基于南方红壤丘陵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区域特点和战略地位,分析了江西省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就业状况。从专业知识拓展和学科前沿知识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打造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研团队、强化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基地与平台建设以支撑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和科研项目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等4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江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明确了江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通过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加水土保持高质量人才储备。
李阳[5](2020)在《芳樟矮林栽植初期水土流失及氮磷流失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满足市场对天然樟树精油的需求,矮林芳樟在江西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其开发初期大面积地表裸露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及种植过程中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过量施肥引起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均已成为土地集中连片开发中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2年生芳樟矮林为研究区,采用野外监测及室内径流槽人工模拟降雨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在野外监测试验中探明大致规律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下设置0.8mm/min,1.2mm/min,1.6mm/min三个降雨强度梯度及0.035kg/m2、0.1kg/m2、0.2kg/m2三个施肥梯度,在降雨历时为60min条件下研究芳樟矮林栽植初期水土流失及氮磷流失情况,以期探明芳樟栽植初期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氮磷的垂向和水平迁移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天然降雨中,产流量和产沙量与降雨量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979。但是日降雨强度对地表径流携沙量的影响更大。观测期间总磷在泥沙中的含量远大于径流中,氮素较磷素更容易在地表径流中发生流失,施肥后10天是氮磷流失的高风险期,地表径流中磷素在流失高风险期之后,仅当日降雨量达到49.0mm时,磷素的流失浓度显着增大。氮素流失浓度在壤中流中显着高于地表径流,且在60cm深的壤中流中最大,而磷素在20cm与40cm深壤中流中的流失浓度显着高于地表径流,在60cm深的壤中流中与地表径流无显着性差异。(2)在人工模拟降雨中,当降雨强度从0.8mm/min增大至1.2mm/min时,地表径流初始产流时间缩短了324s,径流槽中地表径流量占比从32.98%上升至87.74%,坡面径流主要方式由下渗转为地表径流,但是随着降雨强度的继续增大其变化不明显。径流槽在产流历时为60min的降雨过程中,产沙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为0.892,与产流量相关系数为0.975;总氮和铵态氮流失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最终逐步趋于稳定的趋势;硝态氮和可溶性磷流失浓度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大致呈下降的趋势;总磷流失浓度在降雨强度1.6mm/min时出现波动峰。在同一场人工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量远大于磷素,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在降雨强度从0.8mm/min增至1.2mm/min和1.6mm/min后显着增大,且硝态氮和可溶性磷在降雨强度为1.2mm/min时流失量最大,硝态氮流失量在降雨强度的继续增大的过程中反而减小。在降雨强度为0.8mm/min-1.6mm/min时,可溶性氮磷在氮磷素流失中的占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氮磷素流失中一般以可溶性氮磷为主,但是在1.6mm/min时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氮素流失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总氮流失量回归模型为YTN=13.711I+64.015F+0.006V-19.436(R2=0.947),铵态氮流失量回归模型为YNH4-N=8.784I+15.751F+0.001V-8.494(R2=0.897),硝态氮流失量回归模型为YNO3-N=-8.580I+3.863F+0.003V+5.842(R2=0.847)。磷素流失量模型的拟合效果欠佳,总磷流失量和可溶性磷流失量回归模型的R2低于0.8。(3)单个径流槽樟树施肥量总量为0.2kg,在降雨强度为1.6mm/min条件下,壤中流初始产流时间为地表径流产流后60min,地表径流产流量是壤中流产流量的14倍。壤中流中氮磷素流失分别以硝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硝态氮流失量占总氮流失量的72.43%,可溶性磷流失量占总磷流失量的63.64%。壤中流中硝态氮平均浓度是地表径流的6.27倍,但流失量是地表径流的1/11。矮林芳樟栽植初期在降雨强度1.2mm/min时土壤养分流失最大。
王益仙,董家兴[6](2020)在《云南典型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开展,生态环境和相关因素的改变,使得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当前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以云南省曲靖市某风电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水土保持监测现状、监测情况、监测成果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简述,以期为同类型风电工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谭江华[7](2020)在《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河水质现状及其提升途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速度,与此同时,资源的消耗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居民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催生了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能源的消耗、机动车保有量、居民的生活品质等在不断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污染物排放量的几何式增长。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能够造成水体的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堆放也会随着降雨的作用使得污染物流进到水体中,而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也会随着大气的干湿沉降作用再次沉降到水体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布局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在党的十八大(2012年)报告中,至此,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提出,为未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思潮。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保障,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离不开优质的水资源的供应,因此保护水资源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又是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率远低于国际人均水平,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具有及其重大的意义的,这也是我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保护水生态环境、改善水环境质量,使得人类的发展和水生态系统之间保持稳定平衡的关系,达到和谐共存的局面。为此,我们就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努力发展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为此,重庆市大渡口区以此为契机,着手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本文以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河为研究对象,对大渡口区内跳磴河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跳磴河水生态文明改造的过程进行思考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2017年9月之前,跳磴河河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水质为劣Ⅴ类;随着对跳磴河整治工作的开展,水质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为Ⅴ类水质。2、跳磴河水质污染主要受到COD(出境处,32.20±7.72 mg·L-1)、总磷(出境处,0.43±0.18 mg·L-1)、铵态氮(出境处,2.30±1.47 mg·L-1)和粪大肠菌群(出境处,24688±5443 mg·L-1)的影响,跳磴河沿岸工业废水以及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是造成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3、调查发现,跳磴河沿岸居民的环保意识较差,污水处理不彻底,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足当前的污水处理量,沿岸水利设施等改造工作仍未完成。4、随着重庆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推进,跳磴河开展了一系列的整治工作。同时也暴露了水环境保护上的诸多问题,如水利工程质量不能满足现今的洪涝防护、维护不够及时、群众环保意识薄弱、水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执法管理者的水生态文明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5、针对发现的问题,建议加大执法力度、深化水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健全并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强化水资源的配置及管理、加快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加强水污染的治理。
付适[8](2020)在《运行期汉丰湖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峡前置库汉丰湖正式运行后,水体由兼具湖泊、河流特征的特殊形态转变为湖泊形态,导致水体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生较大变化。汉丰湖位于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上游东南河交汇处,目的是为了减弱大面积的消落带对三峡库区水质的影响。其水文条件和生态环境特征十分特殊,2017年汉丰湖正式蓄水运行,三峡库区低水位运行时汉丰湖的水位控制在170.8 m(吴淞高程),常年高水位运行,水位变化、水动力条件和水力停留时间等与蓄水运行前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前置库在三峡库区的首次应用,加之其庞大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压力、巨大的城市和人口承载,开展汉丰湖正式运行后生态化学计量比和指示浮游植物方面的研究,明确影响水体营养状态的关键因素对汉丰湖水环境保护乃至三峡库区具有相似特征的城市湖泊和库岸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此,在汉丰湖面设定7个采样点,其中HF1和HF7为湖体控制断面,HF2~HF6为支流来水控制断面。HF2为支流南河与头道沟交汇断面,HF3为支流东河断面,HF4为头道沟断面,HF5、HF6为支流南河断面。其中HF1、HF3、HF6、HF7为浮游植物监测点,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汉丰湖各点位分层采样,本文基于汉丰湖所监测的:水深(H)、温度(T)、pH、透明度(SD)、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可溶性总氮(DTN)、可溶性总磷(DTP)、可溶性无机氮(DI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正磷酸盐(SR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理化指标以及浮游植物种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等水生态指标,研究了汉丰湖正式蓄水运行以来营养盐分布特征、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以及指示浮游植物的动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营养盐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汉丰湖上中下层水体垂直混合较均匀,营养盐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正式运行后,2018年相较于2017年TN、DTN浓度小幅增长,涨幅分别为6.1%,9.3%,NO3--N浓度下降9.3%,TP浓度涨幅达38.5%,其余营养盐浓度变化不明显。汉丰湖磷盐主要来源于上游的南河和桃溪河,且大体呈现从上游镇东大丘至下游调节坝递减的趋势。各营养盐中,TP为汉丰湖藻类生长的决定性因子。(2)浮游植物研究结果表明:与水体营养状态相关度最密切的浮游植物由运行初期的隐藻、裸藻逐渐转变为隐藻、蓝藻、绿藻、裸藻,运行期间隐藻均占据主导地位,蓝藻、绿藻在正式运行后有逐渐成为主导藻类的趋势。营养盐中TP和NH4+-N浓度对于主导藻类群落贡献最高。(3)氮磷计量比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上,2017年DIN:SRP、NO3--N:SRP、NH4+-N:SRP、TN:TP、DTN:DTP均在HF3达到了最高,而各项氮磷计量比除TN:TP外均在HF6达到最低。两条主要入湖河流,南河HF5、HF6段下游的氮磷计量比略高于上游,东河HF3、HF7段下游氮磷计量比略低于上游。2018年DIN:SRP、NO3--N:SRP、NH4+-N:SRP均在HF5达到最高,其余点位明显低于HF5,TN:TP、DTN:DTP在湖体控制断面高于入湖河流断面,且大致呈现上游至下游比率逐渐增高的规律。时间上,2017年DIN:SRP和NO3--N:SRP全年呈波动态势,计量比较为稳定。NH4+-N:SRP除7、8月份异常外全年维持在1左右。TN:TP和1~8月波动降低,9~12月迅速增加,年末均值高于其余时段。2018年DIN:SRP和NO3--N:SRP 1~3急剧增加,再波动降低。NH4+-N:SRP除7月明显突出外,其他月份波动变化,年末相对较低。TN:TP和DTN:DTP 1~10月均波动降低,10~12月逐步增长。相对于2017年,2018年可调控各氮磷计量比的环境因子明显减少,H对氮磷计量比的影响大幅减弱,电导率和T对于氮磷计量比的影响相对较大,酸碱度对可溶性无机氮磷盐计量比影响较大。综上所述,运行期间后汉丰湖大幅削弱了水位波动,水动力条件稳定,氮盐总量小幅上涨,可溶性无机氮盐浓度小幅下降,磷盐总量增长明显,水体富营养指数随运行时间推移有上升趋势。富营养状态浮游植物呈现由裸藻向蓝藻、绿藻转变的趋势,且汉丰湖藻类对于TP、NH4+-N浓度较敏感。随着正式运行时间推移,驱动各氮磷计量比的环境因子逐步减少,H对氮磷计量比的影响大幅减弱,电导率和T对于氮磷计量比的影响相对较大,酸碱度对可溶性无机氮磷盐计量比影响较大。
王喜凤[9](2020)在《聚落尺度下外来移民问题研究 ——基于山西省岢岚县的考察(晚清-1977年)》文中研究指明移民运动作为历史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但以往对移民史的研究多关注大区域,尤其重视全国范围与省区范围的研究,而在资料利用上则多重视正史、家谱等,忽视集体化时代乡村档案资料对于开展移民研究的巨大价值。基于此,本文以山西省岢岚县为研究对象,以晚清至1977年为时间断限,充分利用集体化时代的乡村档案资料《阶级成份登记表》,考察岢岚县外来移民的整体概况、来源地情况、迁移原因以及在迁入地的生计方式等一系列问题,以期能够提高移民史的研究精度,对聚落尺度下的外来移民问题做一个详细探讨,推动近现代移民问题研究走向深入。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但却存在大量的外来移民,他们从各个时段、各个地区相继而来,超出了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数量相当可观。而从晚清至1977年近百年来,晚清民国这一时期是移民迁入岢岚的高峰期,他们多数因贫穷、灾荒、战乱等因素从周边省份、周边县份甚至周边聚落迁入岢岚各个村落,其艰难过程可想而知,有些移民甚至经历了二次或者多次迁移才最终落户于岢岚县。以公社为范围来审视,可以发现,迁出地明显的表现为三个特征:县内以外公社为主,省内以岢岚周边的保德、五寨、河曲、宁武四县为主,省外以陕西府谷县为主。来到迁入地后,为了生存,他们主要依靠揽工种地、租种田地或者开荒耕种等农业性手段来维持生计,最终经过土改,分得了土地,房产,最终融入当地。
吴登峰[10](2020)在《利川市土壤水力侵蚀过程机理及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水力侵蚀是造成这一物质基础流失的世界性难题,因此,掌握土壤水力侵蚀的力学机理和影响因素,对由水力导致的土壤侵蚀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掌握土壤肥力对土壤侵蚀的响应状况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利川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雨滴溅蚀、坡面径流侵蚀和沟道侵蚀这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全面揭示水力侵蚀的作用过程和力学机理;同时运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数学分析法,结合Arcgis软件、GS+9.0软件、SPSS软件对利川市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进行研究,最后准确客观的评价了研究区的土壤肥力质量,并探究了土壤综合肥力对土壤侵蚀的响应状况。其主要结果如下:(1)在假设雨滴为近似球形的条件下,分别从能量和动量的角度推导出降雨侵蚀力的表达式;同时在不考虑雨滴溅蚀的状况下,建立坡面侵蚀泥沙的力学模型,并由此得出在径流作用下坡面土壤颗粒发生分离时坡面流的最小剪切力和滑坡发生时泻溜坡面的坡度α与坡面的天然休止角0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气候因素中分析,发现降雨量与径流量相关性强烈,降雨强度与泥沙输沙量呈显着相关性,其显着性为0.936,表明降雨强度是引起研究区土壤侵蚀的主导因子;从地形因素中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流失量在坡度范围为10°到25°时,其与坡度的变化关系最为显着;从土壤因素中分析,发现<0.01mm、<0.001mm和含水量均对泥沙量有很强的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764和-0.865,说明<0.01mm、<0.001mm和含水量指标越小,土壤侵蚀量越大,同时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和含水量这两项指标对泥沙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发现土壤颗粒组成中<0.01mm和<0.001mm的粒径对土壤的侵蚀量有很大影响。(2)利川市土壤整体呈现弱碱性,除速效氮的平均含量处于第三级,其余养分指标的平均含量均位于第四级,土壤整体较为贫瘠;从变异系数来看,6项土壤养分指标中除p H为弱变异性外,其余5项指标均具有中等强度的变异性;从半方差函数模型来看,p H、有效磷和有机质均为指数模型,速效钾和缓效钾均为球状模型,速效氮为高斯模型;从块金效应上分析:利川市土壤的p H和速效氮的块金效应分别为12.37%和0.17%,表明p H和速效氮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机质的块金效应值分别为39.20%、45.95%、44.66%和25.46%,说明这4项指标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从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和缓效钾的含量较为缺乏,均以第3级面积占比最大,土壤速效钾含量第3级的面积占比为32.8%、第4级面积占比29.7%;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3-5级,其中4级面积占比最大,占全市面积的72.4%,有机质含量整体上较为贫瘠,这与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因素密切相关。(3)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两种数学模型计算土壤肥力质量并进行等级划分,其结果显示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比偏于肥沃,而改进灰色关联度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根据绘制得到的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分布图可知,利川市土壤肥力质量等级主要分布在Ⅲ级、Ⅳ级两个等级上,共占利川市耕地面积87.98%,其中Ⅲ级占比15.63%,Ⅳ级占比72.35%,整体肥力质量较为贫瘠。(4)土壤综合肥力对侵蚀沟深度的响应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曲线较好的拟合(R2=0.9571),随着侵蚀深度的增加,土壤肥力质量的下降趋势明显,表明土壤侵蚀对土壤肥力具有较大影响;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研究,发现轻度侵蚀的等级条件下加权关联度值高出中度侵蚀等级下的加权关联度值118.79%,中度侵蚀等级高出强度侵蚀等级124.36%,表明了随着侵蚀强度的加剧,加权关联度值在急剧的降低,土壤肥力也在急剧退化;同时结合方差分析和显着性检验,发现不同侵蚀强度等级条件下,只有速效氮和有机质显着性P值小于0.05,且土壤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值的变化趋势均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其中轻度侵蚀等级条件下土壤速效氮均值高出中度侵蚀等级109.07%,中度侵蚀等级高出强度侵蚀等级110.91%,但中度侵蚀等级与强度侵蚀等级条件下有机质含量没有较为显着性的差异,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都带走了大量土壤颗粒,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相比于轻度侵蚀等级显着降低,因此说明了不同侵蚀强度对土壤速效氮和有机质含量有显着的影响。
二、江西省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省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的成就、问题及战略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成就 |
1.1 产量增加 |
1.2 品质改善 |
1.3 模式增多 |
1.4 功能增强 |
1)用途增多,一物多用。 |
2)产出增加,一田多产。 |
3)功能增强,一制多功。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熟制缩减 |
2.2 耕地撂荒 |
2.3 生态破坏 |
1)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造成对大量稻田耕地资源的破坏、占用。 |
2)近年来南方大规模的稻渔综合种养对稻田资源造成的生态破坏。 |
3)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对稻田造成的生态破坏。 |
2.4 环境污染 |
2.5 土壤退化 |
1)土壤酸化。 |
2)局部土壤贫瘠化。 |
3)土壤僵板化。 |
4)土壤次生潜育化。 |
2.6 生物多样性衰退 |
2.7 自然灾害频发 |
2.8 经济效益降低 |
2.9 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 |
1)劳动力缺乏。 |
2)养地削弱。 |
3)基础脆弱。 |
3 发展战略建议与对策 |
3.1 战略目标 |
3.2 遵循原则 |
3.3 主要措施 |
1)一保,即保护耕地资源。 |
2)二扩,即扩种冬作、扩大稻作。 |
3)三建,即建设绿色生态、建设高标准农田、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
4)四改,即单改双、籼改粳、劣改优、连改轮。 |
5)五节,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 |
(3)紫色土典型坡面土壤水分时空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紫色土坡面水分研究进展 |
1.2.2 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研究进展 |
1.2.3 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样点布设与调查 |
2.3 研究方法 |
2.3.1 数据采集 |
2.3.2 数据处理方法 |
2.3.3 数理统计与图表绘制工具 |
3 坡面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
3.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描述统计 |
3.2 监测期内降雨概况 |
3.3 土壤水分变化过程统计分析 |
3.3.1 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动态 |
3.3.2 干湿时段的划分 |
3.3.3 干湿时段土壤含水量动态特征 |
3.4 土壤水分的主控因素分析 |
3.5 讨论 |
3.6 小结 |
4 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影响 |
4.1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性质差异 |
4.2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含水量时间动态 |
4.3 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含水量剖面特征 |
4.4 讨论 |
4.5 小结 |
5 坡位对土壤水分空间格局的影响 |
5.1 不同坡位饱和含水量 |
5.2 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与降雨的灰关联度分析 |
5.3 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在降雨条件下的差异特征 |
5.3.1 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降雨前后的描述统计特征 |
5.3.2 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在小雨条件下的差异特征 |
5.3.3 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在中雨条件下的差异特征 |
5.3.4 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在大雨条件下的差异特征 |
5.4 讨论 |
5.5 小结 |
6 坡面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特征 |
6.1 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特征 |
6.2 坡面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的建立 |
6.3 模型精度评估 |
6.4 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6.5 讨论 |
6.6 小结 |
7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途径——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西省生态水保战略定位以及水土保持人才的需求与就业状况 |
1.1 江西生态战略定位的需要 |
1.2 水土保持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与就业渠道解析 |
2 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理论在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
2.1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一级学科发展历程 |
2.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二级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 |
3 提高水土保持方向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探索 |
3.1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教学方案 |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研团队 |
3.3 强化校内外实践实习教学基地与平台建设,支撑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
3.4 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和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
4 结论与展望 |
(5)芳樟矮林栽植初期水土流失及氮磷流失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模拟降雨下坡面产流产沙 |
1.2.2 径流对土壤氮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
1.2.3 降雨强度对土壤氮磷素流失的影响 |
1.2.4 施肥方式对土壤氮磷素流失的影响 |
1.2.5 其他因素对土壤氮磷素流失的影响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试验样地设置 |
2.2.1 野外径流小区试验样地设置 |
2.2.2 径流槽设置 |
2.3 模拟降雨试验设计 |
2.4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4.1 野外监测数据采集 |
2.4.2 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数据采集 |
2.5 测定项目 |
2.6 数据分析 |
3 天然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壤中流中氮磷流失特征 |
3.1 产流产沙特征 |
3.2 雨季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特征 |
3.3 地表径流中氮磷元素流失特征 |
3.3.1 地表径流中氮元素流失特征 |
3.3.2 地表径流中磷元素流失特征 |
3.3.3 泥沙中总磷总氮流失特征 |
3.4 壤中流中氮磷流失特征 |
3.4.1 壤中流中氮元素流失特征 |
3.4.2 壤中流中磷元素流失特征 |
3.4.3 氮磷元素在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的分布特征 |
3.5 小结 |
4 模拟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特征 |
4.1 产流动态特征 |
4.2 产沙动态特征 |
4.3 地表径流中氮素浓度动态特征 |
4.3.1 地表径流中总氮浓度动态特征 |
4.3.2 地表径流中硝态氮浓度动态特征 |
4.3.3 地表径流中铵态氮浓度动态特征 |
4.4 地表径流中磷素浓度动态特征 |
4.4.1 地表径流中总磷浓度动态特征 |
4.4.2 地表径流中可溶性磷浓度动态特征 |
4.5 地表径流中氮磷素平均流失浓度 |
4.6 地表径流中氮磷素流失量 |
4.6.1 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量 |
4.6.2 地表径流中磷素流失量 |
4.6.3 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氮磷素流失量分析 |
4.6.4 不同施肥量条件下氮磷素流失量分析 |
4.7 地表径流中氮磷素流失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4.8 小结 |
5 模拟降雨条件下壤中流中氮磷流失特征 |
5.1 壤中流产流量动态变化特征 |
5.2 壤中流中氮磷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 |
5.3 壤中流中氮磷素平均浓度及流失量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云南典型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分区与水土保持监测 |
3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及其防治措施 |
3.1 扰动面积动态监测 |
3.2 项目建设区动态监测 |
3.2.1 风机机组区 |
3.2.2 道路建设区 |
3.2.3 升压站区 |
3.3 土壤流失量 |
4 结语 |
(7)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河水质现状及其提升途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水环境与水生态文明 |
1.2 水质评价和河流健康评价 |
1.2.1 水质评价 |
1.2.2 河流健康评价 |
1.2.3 国内生态系统健康和河流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
1.3 城市水体污染源 |
1.4 城市水污染防治技术(黑臭水体) |
1.5 城市水环境管理 |
1.5.1 城市水管理的机理和原则 |
1.5.2 城市水管理仍然存在的问题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大渡口区概况及样品采集 |
3.1 研究区域(大渡口区概况) |
3.2 研究河流(跳磴河) |
3.3 样品采集及分析 |
3.4 评价标准 |
3.5 评价方法 |
第4章 跳磴河水质现状分析 |
4.1 跳磴河水质状况 |
4.2 跳磴河水质季节性变化分析 |
4.3 跳磴河水质与降水量的关系 |
4.4 跳磴河水质评价 |
4.5 跳磴河水污染源 |
4.6 跳磴河水功能区划分 |
4.7 跳磴河水环境问题分析 |
4.7.1 大渡口区水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
4.7.2 跳磴河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
4.7.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章 跳磴河水质提升路径分析 |
5.1 总体思路 |
5.2 提升路径 |
5.2.1 截断水体污染源 |
5.2.2 营造生态河流水岸线 |
5.2.3 改善水环境质量 |
5.2.4 建设水生态文明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运行期汉丰湖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三峡库区水环境研究 |
1.2 生态化学计量比 |
1.3 富营养化与藻华 |
第2章 绪论 |
2.1 目的与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研究区域和方法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3.2 研究方法 |
第4章 运行期营养盐特征 |
4.1 运行期水体环境基本特征 |
4.2 运行期氮磷营养盐浓度月际变化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
5.1 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时空变化 |
5.2 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与基础环境因子的关系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浮游植物生物量动态 |
6.1 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特征 |
6.2 浮游植物生物量与营养状态、营养盐相关关系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研究成果 |
(9)聚落尺度下外来移民问题研究 ——基于山西省岢岚县的考察(晚清-1977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岢岚县整体概况与主体资料评介 |
一、岢岚的区位特征 |
二、岢岚的历史沿革 |
三、岢岚《阶级成份登记表》评介 |
第二章 岢岚外来移民之概况 |
一、移民数量估算 |
二、外来移民的时空分布 |
三、移民的迁移过程 |
第三章 移民来源地与迁移原因 |
一、移民来源地及其空间分布 |
二、移民的迁移原因 |
第四章 移民在迁入地的生计方式 |
一、揽工种地 |
二、其他生计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10)利川市土壤水力侵蚀过程机理及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2.3 研究方法 |
3 利川市土壤水力侵蚀过程机理分析 |
3.1 雨滴溅蚀机理分析 |
3.2 坡面径流侵蚀机理分析 |
3.3 沟道侵蚀机理分析 |
3.4 利川市水力侵蚀影响因子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利川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研究 |
4.1 土壤养分异常值的处理 |
4.2 土壤养分的基本统计特征 |
4.3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利川市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
5.1 参评指标的选取 |
5.2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
5.3 基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
5.4 分析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利川市土壤综合肥力对土壤侵蚀的响应 |
6.1 水力侵蚀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 |
6.2 不同侵蚀强度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 |
6.3 不同侵蚀强度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江西省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的成就、问题及战略对策[J]. 黄国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2
- [2]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管理探讨与实践[D]. 王爱群.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紫色土典型坡面土壤水分时空特征[D]. 蔡旭东.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4]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途径——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 郭利平,陈伏生,陈秀龙,张芸,李建军,石福习.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1(03)
- [5]芳樟矮林栽植初期水土流失及氮磷流失特征[D]. 李阳. 南昌工程学院, 2020(06)
- [6]云南典型风电工程水土保持监测[J]. 王益仙,董家兴. 云南水力发电, 2020(08)
- [7]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河水质现状及其提升途径分析[D]. 谭江华. 西南大学, 2020(05)
- [8]运行期汉丰湖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D]. 付适. 西南大学, 2020(01)
- [9]聚落尺度下外来移民问题研究 ——基于山西省岢岚县的考察(晚清-1977年)[D]. 王喜凤. 山西大学, 2020(01)
- [10]利川市土壤水力侵蚀过程机理及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分析研究[D]. 吴登峰. 三峡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