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于预防桑蚕病毒病的石灰有效成份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广东省湛江地区蚕科所[1](1977)在《用于预防桑蚕病毒病的石灰有效成份的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石灰(又名生石灰CaO)消毒对桑蚕的病毒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石灰价格便宜,在农村容易获得,消毒操作简便.是目前较好的预防桑蚕病毒病的消毒剂.石灰露放过久,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和二氧化碳,会变成碳酸钙.
史茹[2](2012)在《云南农业主要作物品种特征病害的化学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包括微生物及生物体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如鱼藤精等,及人工模拟合成物,如昆虫保幼激素、性引诱素,但不包括天敌、昆虫等活体生物。本文引言综述了农药种类、性能,生物农药概念和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橡胶、烟草,蔬菜作物黄瓜、番茄、白菜、辣椒,水果香蕉、葡萄、西瓜等常见病害的症状表现和常用防治方法。经过严谨的试验调查研究,进行正确的试验方案设计和小区规划,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如气候、土壤、品种等,调查记录,运用SRS、excel等数据软件分析,最终得出防治云南不同地区的特征病害的最佳高效防治药剂、施药方法和施药剂量,试验结果如下:水稻稻瘟病施用40%稻瘟灵EC较好,88.85%的平均药效,制剂用药量1687.5克/公顷,有效成份用量675克/公顷。水稻纹枯病施用11%井.己WP较好。黄瓜霜霉病用60%烯酰.乙膦铝WP较好,90.20%的平均药效,制剂用药量1500克/公顷,有效成分量900克/公顷。黄瓜灰霉病施用40%嘧霉胺WG较好;黄瓜白粉病施用43%百菌清.戊唑醇SC较好;玫瑰霜霉病施用50%氟啶胺SC较好;大白菜霜霉病施用安泰生(丙森锌)70%WP较好。烟草黑胫病用80%三乙膦酸铝WP较好,85.04%的平均药效,制剂用药量6093克/公顷,有效成份用量4875.0克/公顷。烟草炭疽病80%代森锰锌WP较好,89.67%的平均药效,制剂用药量2700克/公顷,有效成份用量2160克/公顷。烟草赤星病施用10%多抗霉素WP较好;烟草花叶病毒病施用2%香菇多糖AS较好。香蕉黑星病用75%肟菌.戊唑醇WG(拿敌稳)较好,75.20%的平均药效,制剂用药量稀释2500倍,有效成份用量300克/公顷。香蕉叶斑病施用25%氟环唑SC较好。西瓜疫病70%安泰生WP较好,85.16%的平均药效,制剂用药量3000克/公顷,有效成份用量2100克/公顷。西瓜枯萎病施用5%氨基寡糖素AS较好;西瓜炭疽病施用40%苯醚甲环唑ME较好。橡胶树白粉病8%氟硅唑HN较好,85.02%的平均药效,制剂用药量1624克/公顷,有效成份用量130克/公顷。橡胶树炭疽病施用10%苯醚甲环唑HN较好。葡萄白粉病施用1%血根碱WP较好;甜椒疫病施用70%安泰生WP较好;番茄早疫病施用70%代森锰锌WG(联农)较好;马铃薯晚疫病施用50%烯酰吗啉.三乙膦酸铝WP较好。葡萄褐斑病防治时所施用1%血根碱WP,77%可杀得101WP,对其防治效果均不理想,甚至出现负的结果。该研究为农田病害防治和农业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开展该药剂的防效对比试验,筛选出该药的最佳使用浓度和方法,为农药产品登记审批与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云南省多种病害防治提供了后备药剂,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另外试验中使用的部分生防药剂在未来生物防治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杨妙春,刘桂芬,丁辉,陈钦培[3](1993)在《防治桑蚕细菌病新药“蚕菌清”的研制与应用》文中提出 为提高防治桑蚕细菌病的效果,我们研制成功了防治桑蚕细菌病新药"蚕菌清".该药抗菌广谱,性质稳定,稀释倍数高,对人、畜、蚕安全,使用方便.经桐乡、湖州,海宁,德清等市、县试用,蚕菌清的防病效果显着优于氯霉素,是目前防治桑蚕细菌病的理想药剂.现将该药的药效、性能、使用方法报告如下.一、药效试验(一)供试病原(1)细菌类:黑胸败血病菌,用前以无菌水洗落菌膜,充分分散,配成所需浓度;沙雷铁氏菌(灵菌)、球菌及卒倒菌,所需菌液浓度根据试验要求配制.
夏耀[4](1981)在《蚕病的消毒药剂》文中提出 目前,防治传染性蚕病主要靠以消毒预防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技术。消毒的方法有各种各样,但主要还是靠化学药剂消毒。现用的消毒蚕药,按其对蚕病病原的消毒作用来分,可以大致归成三类。即广谱消毒剂、专一消毒剂和复合消毒剂。
吴友良[5](1998)在《如何研究开发新蚕药》文中研究指明养蚕生产中,习惯上将防治蚕病的发生、调控蚕的生长发育所使用的化学药剂统称为蚕药。已被使用的蚕药大致可分为蚕室蚕具消毒剂、蚕体蚕座消毒剂、防病治病添食剂、激素添加剂及营养添加剂等类别。随着人畜新药类的不断开发,经试验筛选,有些被引用于蚕桑生产。为更好地做好新蚕药的开发研究,确保新蚕药的实际应用效果,根据笔者的经验,提出以下的试验基本方法,供试验者参考,并期望能在研究方法上,逐步达到规范化。
王建芳[6](2007)在《蚕用熏烟消毒剂蚕熏安的研制与推广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茧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丝织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以上,生丝、丝绸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80%和60%左右,居世界第一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我国的蚕业发展正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发展,西北地区的蚕桑丝绸业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由于长期以来蚕病一直是影响蚕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曾经给蚕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利用化学药剂消毒是蚕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蚕业生产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针对目前蚕病发生及蚕业生产的特点,采用高氯制剂材料经过多次复配试验、稳定性安全性测试及实用性综合分析等研制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蚕用熏烟消毒剂“蚕熏安”。该消毒剂为棒状固体制剂,点燃发烟,无明火,有效成分完全随烟雾均匀释放到空气中,以烟雾形式进行空间和设施消毒,消毒过程无需再加热,对环境温湿度无特殊要求。这种新剂型的蚕用熏烟消毒剂使用方便,可降低劳动强度,很受蚕农的欢迎。分别通过微生物实验法、蚕体供毒试验法及蚕体表接种试验法等不同方法对家蚕各类病原微生物进行消毒灭活试验,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蚕熏安点燃后密闭一定时间可使家蚕生产中常见的各种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多角体及微粒子孢子等病原微生物完全失活;经过叶面消毒、蚕期熏烟等毒性、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蚕熏安”可在蚕期使用,对蚕儿的正常生长和生理机能无不良影响,是一种适合于蚕业生产的新型广谱高效低毒的熏烟消毒剂,可用于养蚕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环境、蚕体蚕座及叶面消毒,能有效防止各类蚕病的传播和发生,其防僵和防微效果尤佳。由烟雾的有效成分、消毒效果及不同湿度和空间位置消毒效果比较等试验结果推断,并结合理论分析等方法对烟雾消毒的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初步明确了该熏烟消毒剂点燃发烟后,有效成分随同烟雾形成固态微粒的气溶胶,具有胶体化合物的性质,微粒直径较小,易均匀分散于整个密闭空间,与空间中的致病微生物体有效接触,氯制剂的强氧化性直接作用于病原体的活性部位,而不完全依赖于次氯酸的产生,从而快速高效杀灭病原体。在蚕熏安研制和试验过程中,采取“试验—改进—试用—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在产品性能不断完善的同时,已经在陕南蚕桑主产区安康、汉中、镇安、石泉等区县得到了一定规模的推广应用,在当地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获得了珍贵的反馈信息。经过多次小批量试生产和配方及工艺的不断改进,获得了以氯制剂制取该熏烟消毒剂的最佳配方及其生产工艺,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以后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杀菌试验结果表明该熏烟消毒剂对空气浮游菌及环境设施中多种真菌和细菌等有害微生物都具有高效灭活作用,因此,除应用于蚕业领域外,该熏烟消毒剂经过适当改造后还可在畜牧养殖、仓储、大棚种植及公共卫生等多领域应用,起到消毒杀菌、防腐防病作用。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一种新型的消毒剂产品,蚕熏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田丽丽[7](2008)在《甘肃省切花百合病害及种球包衣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百合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鲜切花花卉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百合病害的发生与蔓延,给百合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本研究调查了甘肃省切花百合的主要病害种类;鉴定了引起这些病害的病原;筛选出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同时初步研究了百合种球的包衣剂配方、处理方法以及贮藏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切花百合病害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从百合不同发病部位共分离到12种真菌,其中9种为致病菌。引起叶部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分离频率为56%,有伤接种发病率100%,潜育期24h,无伤接种发病率为93.33%,潜育期72h。从根茎基部和鳞茎上均分离到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分离频率为76%,其对根茎基部致病性最强,有伤接种100%发病,潜育期24h,而无伤接种发病率为93.33%,潜育期96h。引起种球腐烂的主要致病菌为圆弧青霉(Penicillium cyclopium),有伤接种时发病率100%,潜育期24h,无伤接种时发病率53.3%,潜育期96h。其它几种病原菌粘帚霉(Gliocladium.sp)、汉斯孢(Hansfordia.sp)、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 Pers.)致病力均弱。2.切花百合枯萎病的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选用5种农药单剂和2种复配剂对引起切花百合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所供试的单剂中,对三种镰刀菌,纯白菌菌灵在500和600倍液时抑菌率均为100%。其次抑菌效果比较好的是代森锰锌,在400倍液时抑菌率分别为87.45%、73.48%、60.48%;绿精灵的抑菌效果最差其抑菌率在20%~30%之间。复配剂A和复配剂B的抑菌效果较好,均在86%以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单剂纯白菌菌灵在前期防效好,但在后期防效降低;复配剂的防效一直较好,且添加了农用氨基酸的效果更好,增效31.56%。3.贮藏期种球腐烂病的室内药剂筛选:引起种球腐烂病的主要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淡色孢科真菌。选用5种农药单剂和2种复配剂对引起百合种球腐烂的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所供试的单剂中,纯白菌菌灵在500和600倍液时对青霉、粘帚霉、轮枝菌抑菌率均为100%。其次抑菌效果比较好的是代森锰锌和春雷霉素,在供试最大浓度时抑菌效果较好;绿精灵对青霉和粘帚霉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率仅为20%左右。复配剂B对青霉和粘帚霉的抑菌效果优于复配剂A,抑菌率为93.87%;复配剂A和复配剂B对轮枝菌效果相同,抑菌率为93.87%。4.贮藏期种球包衣剂的研究本研究筛选出两种较好的成膜剂羧甲基纤维素钠(1#)和壳聚糖(2#)以及有效成份纯白菌菌灵wp、医霉和复配剂B(菌菌灵+医霉)作为包衣剂的主要配方;经助剂筛选最后优化得到6种包衣剂A、B、C、D、E和F。贮藏期防病试验结果表明:C包衣剂的防病效果最好,在冷贮的三个月内须根酒化率为0,鳞片腐烂率为0~3.33%。其次较好的为包衣剂A,须根酒化率为0,鳞片腐烂率为1.38~6.13%。较差的为E,须根酒化率为1.0~11.33%,鳞片腐烂率为0~9.52%。D、E、F三种的效果不及A、B、C,其介质材料的含水量高,易于发病。
张大勇[8](1999)在《石灰消毒须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1 石灰的有效成份、作用原理和作用对象 蚕农所称的石灰是生石灰(俗称块灰)和熟石灰(粉末状)的统称。生石灰是由石灰石经过高温锻烧后生成的一种块状物,其分子式为CaO(氧化钙)[化学式:CaCO3→高温CaO+CO2↑];生石灰(CaO)再与水结合产生化合放热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分子式;Ca(OH)2]。在有足够水的情况下,Ca(OH)2分解为离子态的Ca2+和OH-。OH-是具有较强硷性作用的离子,它能直接作用于某些
杨萌[9](2006)在《新型杀菌剂30%壬菌铜微乳剂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30%壬菌铜微乳剂(日本原中文商品名优能芬)是70年代日本米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研究、开发的新型有机铜杀菌剂.化学名为:对壬基苯酚磺酸铜.该产品属广谱农用杀菌剂,该产品对蔬菜、瓜类、果树、花卉等农作物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疫病等均具有出色的防治效果.同时,该产品对植物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新型杀菌、抗病毒农药。我们对该产品从合成工艺、剂型加工、制剂药效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国内申请并取得了农业部首家农药临时登记。主要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方面。1.自行设计合成路线,合成出与国外产品一致的壬菌铜产品.进行了实验室优化工艺生产条件研究,使壬菌铜产品小试收率达到92.1%;中试全部采用工业原料,壬菌铜产品收率达到86.9%。2.对30%壬菌铜微乳剂配方进行了研究,选择了适合该原药的乳化剂A,使30%壬菌铜微乳剂的乳化性能和高低温贮存性良好。3.研究建立了30%壬菌铜微乳剂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壬菌铜微乳剂原液及30%壬菌铜微乳剂的的企业标准,使30%壬菌铜微乳剂产品质量控制有了可靠依据。4. 30%壬菌铜微乳剂作为抑制植物病毒药剂,在防治烟草花叶病方面和国内应用的抗病毒药剂防效相当。30%壬菌铜微乳剂稀释500倍、700倍、900倍防效依次为59.6%、59.0%、55.5%,其500倍、700倍比20%病毒A WP500倍稍高。第二次用药20d后防效仍在50.3%以上,持效期长。
梁振中[10](2006)在《家蚕防病消毒药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蚕病防治工作是取得优质高产的基础,蚕病防治药物主要有以甲醛为代表的醛类消毒药物、以漂白粉为代表的含氯类药物和石灰等,它们各有优缺点。生产实践证明,石灰与含氯类消毒药物消特灵相互作用,消毒效果好。
二、用于预防桑蚕病毒病的石灰有效成份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于预防桑蚕病毒病的石灰有效成份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2)云南农业主要作物品种特征病害的化学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农药的概念 |
1.2 农药分类 |
1.2.1 根据原料来源分类 |
1.2.2 根据防治对象分类 |
1.2.3 根据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 |
1.2.4 根据农药性能特点分类 |
1.3 农药的剂型 |
1.3.1 固体制剂 |
1.3.2 液体制剂 |
1.4 农药助剂种类及功能 |
1.5 农药特性和药效 |
1.6 生物农药和分类 |
1.7 国内外农药的研究现状 |
1.8 云南地区农作物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简介 |
1.8.1 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
1.8.2 烟草黑胫病、赤星病、炭疽病、花叶病毒病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
1.8.3 黄瓜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
1.8.4 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
1.8.5 辣椒疫病、番茄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
1.8.6 西瓜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的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
1.8.7 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褐斑病、白粉病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
1.8.8 玉米纹枯病、灰斑病、白菜霜霉病、玫瑰霜霉病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品种、试验地点和试验药剂 |
2.1.1 试验品种 |
2.1.2 试验地点 |
2.1.3 试验药剂 |
2.1.4 试验处理 |
2.1.5 试验设置的重复次数 |
2.1.6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
2.1.7 小区面积的大小和形状 |
2.1.8 施药时间 |
2.1.9 施药方法 |
2.1.10 施药设备 |
2.1.11 调查方法 |
2.2 各个病害田间药效试验方案设计 |
2.2.1 防治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病害田间试验试验设计 |
2.2.2 防治经济作物烟草、橡胶特征性病害 |
2.2.3 防治蔬菜黄瓜白粉病、黄瓜灰霉病、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辣椒疫病、番茄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 |
2.2.4 防治水果香蕉黑星病、香蕉叶斑病、葡萄褐斑病、西瓜枯萎病、西瓜炭疽病、西瓜疫病等病害 |
2.2.5 防治花卉玫瑰霜霉病病害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13 种植物病害防治的最佳药剂及剂量、厂家一览表 |
3.2 各类特征病害试验药剂药效比较 |
3.2.1 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玉米纹枯病 |
3.2.2 橡胶、黄瓜、葡萄白粉病 |
3.2.3 黄瓜、白菜、玫瑰霜霉病、黄瓜灰霉病、西瓜枯萎病 |
3.2.4 烟草、橡胶、西瓜炭疽病、烟草黑胫病 |
3.2.5 香蕉黑星病、烟草赤星病、烟草花叶病毒病 |
3.2.6 西瓜、辣椒疫病、番茄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香蕉叶斑病 |
3.2.7 葡萄褐斑病、玉米灰斑病 |
4 讨论 |
4.1 试验试剂选择范围广,对照试剂进行效果对照 |
4.2 每种病害各个试验各组药剂具有最高药效时的最佳剂量和使用方法 |
4.3 首次使用生防菌剂 XF-1 防治玉米灰斑病 |
4.4 生物源农药前景广阔 |
5 小结与展望 |
附录一 药剂及药剂生产厂家缩写对照 |
附录二 各病害药效试验病情调查分级方法 |
附录三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和方差分析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蚕用熏烟消毒剂蚕熏安的研制与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我国蚕丝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
1.1.1 我国蚕丝业生产现状和国际地位 |
1.1.2 我国发展蚕丝业的优势 |
1.1.3 我国茧丝绸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1.2 蚕病防治研究进展 |
1.2.1 蚕病的种类及发生原因 |
1.2.2 蚕病病原的检测技术 |
1.2.3 蚕病防治研究 |
1.3 蚕用消毒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1.3.1 蚕用消毒剂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2 蚕用消毒剂的发展趋势 |
1.4 本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熏烟消毒剂的复配试验材料 |
2.1.2 熏烟消毒剂药效试验材料 |
2.2 方法 |
2.2.1 稳定性安全性测试及配方筛选方法 |
2.2.2 熏烟消毒剂的药效试验方法 |
2.2.3 对家蚕毒性测试方法 |
2.2.4 腐蚀性及刺激性比较试验方法 |
2.2.5 农村生产防病试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配方筛选结果 |
3.1.1 配方选择的依据 |
3.1.2 稳定性测试结果 |
3.1.3 安全性测试结果 |
3.1.4 配方筛选结果 |
3.2 熏烟消毒剂的制备及命名 |
3.3 药效试验结果 |
3.3.1 显微观察结果与分析 |
3.3.2 对家蚕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消毒效果 |
3.3.3 对家蚕微粒子孢子和多角体病毒的消毒效果 |
3.3.4 空气湿度及空间位置对杀菌效果的影响 |
3.4 对家蚕的生理毒性试验结果 |
3.5 对蚕室蚕具腐蚀程度及对人呼吸道刺激性的比较 |
3.6 农村生产防病试验结果 |
3.7 农村应用示范及推广情况 |
3.8 蚕熏安烟雾消毒机理的探讨 |
3.8.1 扩散方式 |
3.8.2 作用途径 |
3.8.3 烟雾消毒机理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甘肃省切花百合病害及种球包衣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百合的价值 |
1.2 百合的生态习性 |
1.3 百合生长期病害研究进展 |
1.3.1 百合真菌性病害 |
1.3.2 百合病毒性病害 |
1.3.3 百合细菌性病害 |
1.3.4 百合生理性病害 |
1.3.5 百合线虫病 |
1.3.6 百合螨害 |
1.4 百合贮藏期病害研究进展 |
1.5 百合病害防治研究进展 |
1.5.1 农业防治 |
1.5.2 土壤处理 |
1.5.3 种球处理 |
1.5.4 大田防治 |
1.5.5 贮藏期病害的防治 |
1.6 种衣剂在种球处理中的重要性 |
1.6.1 种子处理技术及种衣剂的研究和应用 |
1.6.2 种衣剂的研制开发及产业化概述 |
1.6.3 种衣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第二章 甘肃省切花百合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供试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病原菌种类及其分离频率 |
2.2.2 病原菌鉴定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切花百合枯萎病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菌种 |
3.1.2 供试药剂 |
3.1.3 室内抑菌活性测定 |
3.1.4 田间药效试验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药剂的室内抑菌效果 |
3.2.2 田间防治效果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贮藏期种球腐烂病室内药剂筛选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菌种 |
4.1.2 供试药剂 |
4.1.3 室内抑菌活性测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贮藏期百合种球包衣剂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材料 |
5.1.2 供试助剂 |
5.1.3 包衣剂配方的筛选 |
5.1.4 包衣剂的贮藏期药效试验 |
5.1.5 种球安全性试验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包衣剂配方中成膜剂的筛选 |
5.2.2 包衣剂其它添加物的筛选结果 |
5.2.3 包衣剂试样品种筛选结果 |
5.2.4 包衣剂的室内药效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9)新型杀菌剂30%壬菌铜微乳剂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铜制剂的性质 |
1.1.1 铜的生物活性 |
1.1.2 铜的植物毒性 |
1.1.3 铜制剂的持效期 |
1.2 铜制剂的使用技术 |
1.3 几种常用的无机和有机铜制剂比较 |
1.3.1 常用的无机铜制剂 |
1.3.2 有机铜制剂的发展 |
1.4 烟草病毒病的发生趋势与防治现状 |
1.4.1 烟草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 |
1.4.2 烟草病毒病的化学防治形势 |
1.5 论文立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药剂 |
2.1.2 供试助剂 |
2.1.3 供试生物 |
2.1.4 主要设备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壬菌铜合成方法研究 |
2.2.2 30%壬菌铜微乳剂配方研究 |
2.2.3 壬菌铜微乳剂中试工艺研究 |
2.2.4 30%壬菌铜微乳剂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药效试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30%壬菌铜微乳剂合成研究结果 |
3.1.1 百克级30%壬菌铜微乳剂合成试验结果 |
3.1.2 产品鉴定结果 |
3.1.3 千克级合成工艺研究结果 |
3.1.4 最佳工艺条件验证结果 |
3.2 30%壬菌铜微乳剂配方研究结果 |
3.2.1 壬菌铜溶剂的选择结果 |
3.2.2 乳化剂的选择结果 |
3.2.3 微乳剂制备 |
3.2.4 微乳剂的高、低温性能测定 |
3.2.5 微乳剂质量指标 |
3.3 壬菌铜微乳剂中试工艺研究结果 |
3.3.1 壬菌铜微合成中试制备工艺条件 |
3.3.2 中试稳定批试验结果 |
3.3.3 中试产品质量及性能 |
3.3.4 产品原材料成本核算 |
3.4 30%壬菌铜微乳剂防治烟草花叶病结果 |
3.4.1 30%壬菌铜微乳剂防治烟草花叶病结果 |
3.4.2 使用30%壬菌铜微乳剂后烟叶内病毒浓度变化 |
3.4.3 30%壬菌铜微乳剂的内吸性测定结果 |
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 |
4.1 30%壬菌铜微乳剂生产中的问题 |
4.1.1 生产过程中洗涤溶剂和滤渣的综合和利用 |
4.1.2 30%壬菌铜微乳剂生产过程应中注意问题 |
4.2 30%壬菌铜微乳剂的诱发螨类爆发问题 |
4.3 30%壬菌铜微乳剂的制剂研究问题 |
4.4 30%壬菌铜微乳剂防治细菌性病害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家蚕防病消毒药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甲醛类 |
2 漂白粉 |
3 石灰 |
4 消特灵 |
5 小结 |
四、用于预防桑蚕病毒病的石灰有效成份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用于预防桑蚕病毒病的石灰有效成份的测定[J]. 广东省湛江地区蚕科所. 广西蚕业通讯, 1977(04)
- [2]云南农业主要作物品种特征病害的化学防治研究[D]. 史茹. 云南农业大学, 2012(10)
- [3]防治桑蚕细菌病新药“蚕菌清”的研制与应用[J]. 杨妙春,刘桂芬,丁辉,陈钦培. 蚕桑通报, 1993(02)
- [4]蚕病的消毒药剂[J]. 夏耀. 陕西蚕业, 1981(04)
- [5]如何研究开发新蚕药[J]. 吴友良. 江苏蚕业, 1998(02)
- [6]蚕用熏烟消毒剂蚕熏安的研制与推广应用[D]. 王建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1)
- [7]甘肃省切花百合病害及种球包衣剂的研究[D]. 田丽丽.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9)
- [8]石灰消毒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 张大勇. 四川蚕业, 1999(04)
- [9]新型杀菌剂30%壬菌铜微乳剂的开发与研究[D]. 杨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10]家蚕防病消毒药物研究[J]. 梁振中.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