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极谱法中斜率电流补偿和波高测量

示波极谱法中斜率电流补偿和波高测量

一、示波极谱中斜坡电流的补偿与波高的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周胜兵[1](2020)在《旋转爆震燃烧室及其与涡轮组合工作特性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旋转爆震燃烧室可以作为涡轮发动机的主燃烧室,相对于传统发动机的燃烧室,其在推进、结构和性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以旋转爆震燃烧室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气态燃料下和不同空气喷注条件下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工作特性,还通过与涡轮的组合,分别研究了轴流式涡轮和径流式涡轮条件下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工作特性。首先开展了以氢气、乙烯和氢气-乙烯-乙炔混合物为燃料的旋转爆震燃室工作特性的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三种燃料下爆震波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氢气和氢气-乙烯-乙炔混合物燃料可以在燃烧室内与空气形成稳定的爆震波,且稳定工作的当量比范围较宽;氢燃料爆震波可获高达94%的C-J速度值,而混合物燃料仅为67%。乙烯与空气在环型燃烧室内形成的爆震波稳定性较差,且燃烧室内出现的燃烧模式有声速爆燃、快速爆燃、稳定爆震、爆震转爆燃和爆燃转爆震。接着开展了变空气喷注条件下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气喷注环缝宽度的增加,燃烧室内爆震波的速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速度的稳定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提高当量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爆震波的稳定性。研究也表明,在同一质量流量条件下,存在一个可获得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最佳性能的空气喷注环缝宽度。在离心压气机与旋转爆震燃烧室的组合结构中,爆震波可长时间稳定传播,且爆震波压力随着空气喷注面积的增大而升高,但较大喷注面积下的爆震波容易形成间断爆震现象。爆震波的建立时间与燃烧室内氢气的浓度和空气喷注面积有关。开展了轴流式涡轮与旋转爆震燃烧室组合的实验研究。首先通过设置无导向器的对照组,研究了导向器对爆震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导向器的前后位置处,均存在与燃烧室内爆震波频率一致的振荡压力。经过导向器后的振荡压力幅值减弱了64%;加导向器后,受反射激波的影响,爆震波可稳定传播的范围较窄于未加导向器结构。在研究轴流式涡轮对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影响的实验中,通过火花塞和预爆震管的起爆方式,均成功获得可稳定传播的爆震波,但爆震波会经历不稳定的建立过程。预爆震管起爆方式下,建立稳定爆震波的时长明显短于火花塞点火。稳定爆震波建立过程的规律为:先为同向双波,之后双波的压力尖峰分叉,紧接着形成强弱交替的状态,最后发展成为稳定的单波传播状态。开展了径流式涡轮与旋转爆震燃烧室组合的实验研究。首先研究了导向器对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导向器结构下爆震波的速度较高于未加导向器的实验结果,且导向器入口位置的高频压力振荡相对于出口位置减弱了约63%。燃烧室内爆震波速度的波动与压力的波动存在耦合的关系。爆震波的压力幅值存在明显的低频波动现象。无导向器结构下,所有的当量比条件下均只获得了双波对撞的模式,且该模式可长时间持续传播,但双波碰撞后会形成碰撞点漂移的不稳定现象。在研究径流式涡轮对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影响的实验中,加导向器条件下,受当量比影响,燃烧室内爆震波出现了轴向脉冲、单波、双波、三波和四波的传播模态;而在未加导向器条件下,燃烧室内爆震波只出现了单波和轴向脉冲的传播模态。两种工况下,轴向脉冲模式均出现在高当量比条件下。基于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工作特性,实验证明轴流式涡轮与旋转爆震燃烧室的组合结构较优于径流式涡轮与旋转爆震燃烧室的组合结构。

岳博[2](2018)在《干涉式光纤陀螺数字闭环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纤陀螺是新一代惯性仪表,它可以敏感到载体相对于惯性空间的旋转角速度,是惯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它是一种结构简单、精度较高的全固态惯性器件,但由于实验室现有的陀螺板电路原理图设计不合理、PCB布局布线的不规范及信号解调调制时序不严谨等原因,造成现有陀螺板的精度较低、控制性能不稳定等缺点。所以对现有陀螺板的重新设计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重新设计了光纤陀螺电路部分的原理图和PCB,并在此基础上用Verilog语言对陀螺的解算及调制进行了新的设计和仿真,提出并实现了陀螺的角增量输出,完成了对所设计陀螺板整体性能的实际测试。对干涉式光纤陀螺数字闭环技术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首先根据干涉式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确定了大体控制方案的设计。按照信号的流向和特点提出应有的电路功能并初步确立器件型号的选取。完成陀螺的电路部分设计方案。针对于前端信号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对陀螺前端检测电路提出细致分析研究,设计了低噪声的高性能滤波放大电路。通过细读数据手册完成了A/D及其驱动电路。完成了FPGA的选择和配置电路。陀螺板的后端电路设计了D/A转换电路,增加了陀螺板串口通信功能,对完成的原理图部分建模仿真,证明了原理图的正确性。分析了设计PCB的规则及电路的EMI和EMC问题,对PCB进行分层及布局布线,完成了四层陀螺板的PCB设计。其次完成光纤陀螺数字闭环系统的FPGA实现。给出了闭环系统FPGA实现的整体思路。将设计方案按功能分为几个单独的功能模块,用Verilog语言完成了两个数字闭环的实现,完成了信号的解调/调制,解调出开环数字量和增益误差数字量、生成调制波数字量。对开环数字量信号积分,生成相位台阶波,再次积分生成数字阶梯波,完成阶梯波和调制波的数字叠加。通过串口实现了相位台阶数字量和角增量的输出。用modelsim对设计的每个功能模块和整个闭环系统的数字实现进行仿真,验证了FPGA实现的准确性。最后对设计的陀螺板进行实际功能验证。对设计的PCB进行板级功能验证,用Verilog编写板上D/A、串口等硬件的实现代码,用示波器观测波形输出,以说明硬件和代码的准确性。基于等效输入的方法对设计的陀螺板和FPGA的调制方案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加入等效激励信号后陀螺板的输出数据,得到陀螺板的控制跟踪能力。基于单轴转台实际测试,Labview录取转台和陀螺的动态数据,对比二者的实际输出数据,完成陀螺板的实际动态性能测试,给出设计陀螺的带宽等性能参数。

刘荣昌[3](2013)在《基于Buck-PFC的大功率白光LED电源研究》文中提出大功率白光LED照明电源作为新一代节能照明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随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愈加重视大功率白光LED所具有的节能性好、高光效、可靠耐用等优点。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灯体和驱动电源是LED照明电源的两大主体部分,针对研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LED驱动电源,本文提出将两级Buck拓扑结构应用于大功率白光LED驱动电源。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研究了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和恒导通时间控制模式(COT)的Buck-PFC,对这两种控制模式的Buck-PFC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研究显示,Buck拓扑可简单高效的同时完成对输入市电的功率因数校正和降压,可以用做LED驱动电源的前级,与大功率场合应用时Boost-PFC做前级的三级结构相比,在保证功率因数达到90%以上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针对LED光源须恒流驱动的特性,本文研究分析了两种最常用的恒流控制方法:峰值电流控制方法和滞环电流控制方法,对这两种方法在恒流输出精度和效率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做了仿真分析。由于两级闭环控制的Buck电路在级联过程中存在阻抗不易匹配和高频振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特殊后级Buck级联控制方式即:后级为恒占空比控制的Buck拓扑进行二次降压,再进行恒压或恒流输出控制,消除了两级Buck级联的不稳定性问题。最后设计了包含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在内的100W实验样机,在220V-AC市电条件下对电感电流断续模式Buck-PFC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通过两级电路完成了对LED灯的驱动,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曹宇[4](2012)在《锌液杂质离子浓度在线极谱分析信号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锌液净化是为满足锌液电解需求,通过向硫酸锌浸出液中添加物料除去铜镉钴镍等杂质离子的过程。溶液呈现高温、高浓度比、高粘度的特点,离子的检测基本上是通过人工化验进行,这种离线分析滞后时间大,严重影响净化过程的优化运行。因此,研究杂质离子浓度在线极谱分析方法对过程优化控制和减排降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净化过程工艺流程和检测参数特点的基础上,引入极谱分析方法用于多金属组分浓度的在线检测。设计自动取样进样体系和在线分析流程,并针对检测信号的噪声干扰和重叠峰分离难题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针对管道结晶和取样困难的问题,研究一种新型自动取样进样方法,并设计出一种在线精密滴汞极谱检测平台,实现了快速极谱检测、精密滴汞控制和系统的自动清洗;2)在分析在线检测信号干扰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滑动中值平均滤波的嵌入式在线软件滤波算法以及一种基于改进型小波变换的计算机数据降噪方法和极谱波求导方法,同时,提出了用于改善极谱波形滤波效果的双重小波变换降噪方法并对滤波效果进行评价;3)针对线性扫描极谱重叠峰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新型类Gauss拟合重叠峰分离方法,实现了钴和锌高浓度比的极谱波峰重叠分离,并对分离结果进行了实验对比和分析评价,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文章在分析线性扫描极谱法在线检测难题的基础上,初步解决了锌液净化过程杂质离子浓度的在线极谱检测信号处理问题,为在线分析仪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李新民[5](2004)在《铜、钨、硫辛酸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环境、食品、医药、冶金以及材料科学的发展,寻找快速、高效的微量物质的分析测试方法已成为愈来愈迫切的需要。电化学分析一直是十分活跃的领域,其中的极谱法以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设备简单、价格低廉而倍受广大电化学分析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用极谱法研究了铜、钨和硫辛酸的测定新方法,并比较深入的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反应机理。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过硫酸钾存在下铜-PAN体系的极谱吸附催化波及应用 在PH=6.4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Cu(Ⅱ)—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在-0.23V(vs.SCE)产生灵敏的络合吸附波。加入过硫酸钾以后,波高增加4倍以上,二阶导数峰电流与1.5×10-8~6×10-6mol/L Cu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10-9mol/L。本文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增敏的机理,表明该极谱波为吸附催化波。本法用于实际样品大米、绿豆、人发中铜含量的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 钨—Ferron络合吸附波研究及应用 在HCI-NaAC缓冲溶液中,W(Ⅵ)—Ferron在-0.62V(vs,SCE)处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钨的浓度在7.5×10-8—4.5×10-7mol/L和5×10-7mol/L—1.1×10-5mol/L范围内分段与峰高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8,相关性在0.999。用于钨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 硫辛酸的极谱性质研究 在PH=5.0的HCI-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硫辛酸在-0.45V(vs.SCE)产生灵敏的吸附波。二阶导数峰电流与硫辛酸2.5×10-7mol/L~1.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检出限为5×10-9mol/L。本文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表明该极谱波是一吸附极谱波。

熊智新[6](2004)在《基于小波变换的化学谱图数据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谱图信号的数据处理包括噪声滤除、基线校正、谱图检测、重叠峰分解、谱图压缩以及谱图解析等几个方面,现今采用各种常规的处理方法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精度、速率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新的信号处理工具,它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性质,可以对信号中的频率成分进行多分辨分析,从而可以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小波变换的一切应用有效性多源于此。本文在总结前人有关小波变换处理化学谱图信号工作基础上,充分发挥小波变换的多种优良特性,结合数值计算,逻辑推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多元分析等各种数学方法,在化学谱图信号的噪声识别、谱图检测、重叠峰分解和近红外光谱信息解析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应用思路和算法,拓展了小波变换在化学谱图数据处理领域应用的范围。全文组织如下: 第1章为绪论,从分析手段仪器化角度出发,分析了化学谱图数据处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研究对象和目的,并明确以使用小波变换方法作为论文的研究重点。文献在综述分析中以色谱和红外光谱数据处理为主,总结了前人利用小波变换的各种优良特性处理化学谱图数据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而确定本文研究的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2章为小波变换基础理论部分。通过和傅里叶变换的比较,从数学原理上阐明了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化特点和时频窗的自适应特性。由于连续小波变换的冗余性,以及在实际运用中,尤其是在计算机上实现时,连续小波都必须加以离散化,所以着重介绍了离散和正交小波变换的概念。然后从函数空间剖分和多分辨分析两方面介绍了离散小波变换原理,并从函数的小波基函数分解和双通道理想滤波器组两个角度介绍了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和频率分解特性。由于本文中较多地使用双正交小波,对其概念和原理也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利用实际例子,介绍了小波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第3章研究利用小波变换识别化学谱图中的同频噪声。首先介绍了化学谱图中存在的各种噪声特性和常用的噪声滤除方法。由于化学谱图中的部分有色噪声和信号峰具有相近的宽度水平,特称为噪声峰,对它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是一个较难而重要的问题。由于信号峰和噪声峰产生原因不同,两者在峰顶附近具有不同的光滑特性即奇异性,可以用Lipschitz指数表征其差异。论文利浙江大学博l:学位论文用小波变换时频局部化奇异性分析原理,研究了信号峰和噪声峰在峰顶附近的奇异性特征,提出利用小波变换奇异性分析识别同频噪声的方法。此外还研究了仿真信号峰和同频噪声峰峰顶附近奇异性变化规律,建立了识别两者的LIPschitz指数标准,分析其适用性和判噪能力。 第4章研究利用小波变换检测复杂化学峰群和重叠谱峰的识别方法。首先介绍了传统峰检测方法的一般步骤和存在的不足,由此提出利用小波变换检测复杂重叠谱峰。论文分析了小波变换的奇异性检测原理,平滑和微分特性以及真实信号和噪声具有不同的模极大值性态,把谱图检测中的噪声滤除、基线校正和谱图中的特征点检测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和逻辑推理的复杂谱峰群检测和重叠峰识别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际谱图检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越性。 第5章将小波变换特征点检测结果和神经网络结合,研究色谱数据处理中分解重叠峰的新方法。首先介绍了衡量相邻两峰重叠度的参数:分离度和谷峰高度比。然后介绍了几种经典的重叠峰面积分解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不足及适用范围。根据小波变换提取重叠色谱峰上的特征点位置,构造反映重叠峰形状、位置和高度的六个无因次特征准数和重叠峰模式生成原则。再通过RBF网络表达重叠色谱峰子峰面积比和六个无因次特征准数的映射关系,实现了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分解重叠峰。重叠色谱峰分解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取得满意效果。 第6章研究利用小波变换压缩近红外光谱数据并建摸。首先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建立方法。由于在处理多个波长点采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时面临的是一个多变量高维空间,通过把光谱信号从波长域变换到小波域可以实现数据压缩和降维。研究了利用DaubeehieS系列小波处理柴油近红外光谱的压缩和建模效果,提出相应的压缩准则和压缩算法。该算法用于柴油十六烷值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效果表明,在不损失重要信息的同时,光谱数据和变量维数得到显着压缩,而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常规预处理方法分析结果相当。光谱数据压缩的同时包含了噪声滤除和基线校正,简化了数据处理步骤,有利于近红外光谱实际应用时提高建模效率。 最后,对全文研究结果作了扼要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高鸿,汪尔康,章咏华,高小霞,汪厚基,严辉宇[7](1979)在《电分析化学三十年》文中研究说明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已经经历了卅年的战斗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析化学战线也和其它战线一样,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庆祝建国卅周年,本刊从本期起,将连续二至三期登载总结和评述三十年来我国分析化学成就的文章。我们希望,这组文章的发表,对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展分析化学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能起一定作用。由于我们是按分析方法和分析对象分别组稿的,时间也较匆忙,所以在选材及文章内容上还存在着不全面、重复和不妥当的地方,望读者见谅。

中南矿冶学院实习队[8](1978)在《汞膜电极的某些性质讨论及其在示波极谱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 自从以银、铂、金为基体的镀汞电极问世以来,由于其保留了对氢有较大的超电压和贵金属电化性能以及用汞很少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文献[5,6]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汞膜电极的一些特性和在JP—1(A)型示波极谱仪上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对极谱测定铅、锌、镉进行了一定的条件试验。实验表明,如能正确地控制条件和利用汞膜电极的特性,在常规分析中用来代替滴汞电极是完全可能的。

罗长印,孙秋萍[9](1977)在《示波极谱中斜坡电流的补偿与波高的测量》文中提出 在电流—电压型示波极谱中,由于汞滴尺寸增长及其表面双层电容充电等的影响,造成背景电流(基线)的倾斜上升,该斜坡不能有效地消除,成为提高测量灵敏度的主要障碍。已往消除该电流影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线斜坡补偿法,一种是示差法。因为实际斜坡是非线性的,所以前一方法并不理想,而后者虽好但操作不很方便,且对毛细管对称性要求苛刻。本文根据实验事实对极谱波形和背景电流进行

曾棨明[10](1963)在《交流极谱》文中研究说明 一、概况古典极谱法的特点之一就是极谱池上的电压是恒定的(或变化极慢)。我们可称之为直流极谱法(direct current polarography,简写DCP)。另有一类方法是研究当电压或电流随时间而变化时,极谱池上电压、电流和时间的关系。称为交流极谱法(alternaringcurrent polarography,简写ACP)。这一类方法在近十年来有很大发展,并且分成许多分支。我们可将之概

二、示波极谱中斜坡电流的补偿与波高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示波极谱中斜坡电流的补偿与波高的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旋转爆震燃烧室及其与涡轮组合工作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爆震理论
        1.1.2 爆震在推进领域的应用
        1.1.3 旋转爆震近期研究概况
    1.2 旋转爆震关键问题
        1.2.1 旋转爆震波的起始过程
        1.2.2 旋转爆震波的传播特性
        1.2.3 燃料类型
        1.2.4 燃料和氧化剂的喷注
        1.2.5 燃烧室类型
        1.2.6 燃烧室热管理
    1.3.旋转爆震发动机的应用
        1.3.1 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
        1.3.2 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
        1.3.3 旋转爆震涡轮发动机
    1.4 研究现状分析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系统和方法介绍
    2.1 实验系统介绍
        2.1.1 旋转爆震实验台
        2.1.2 气体供给系统
        2.1.3 时序控制系统
        2.1.4 数据采集系统
        2.1.5 点火装置
    2.2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介绍
        2.2.1 起爆方法
        2.2.2 高频压力原始数据处理
        2.2.3 高频压力频谱分析
        2.2.4 高频压力瞬时特征分析
        2.2.5 高频传感器位置特性
        2.2.6 稳态压力分析
    2.3 小结
3 气态燃料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研究
    3.1 实验方法
    3.2 不同燃料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分析
        3.2.1 燃烧室工作过程分析
        3.2.2 氢气和氢气-乙烯-乙炔燃料爆震波传播特性
        3.2.3 乙烯燃料燃烧室工作模态
        3.2.4 燃烧室稳定工作工况范围
    3.3 小结
4 变空气喷注条件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研究
    4.1 不同空气喷注环缝宽度实验
        4.1.1 实验方案
        4.1.2 燃烧室工作过程分析
        4.1.3 爆震波稳定性分析
        4.1.4 影响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因素
    4.2 压气机与旋转爆震燃烧室组合实验
        4.2.1 实验方案
        4.2.2 燃烧室工作过程分析
        4.2.3 空气喷注面积对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
        4.2.4 长程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5 轴流式涡轮与旋转爆震燃烧室组合研究
    5.1 实验方法
    5.2 轴流式涡轮导向器对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的影响
        5.2.1 燃烧室工作过程分析
        5.2.2 对爆震波传播稳定性的影响
        5.2.3 导向器前后位置的压力
        5.2.4 对燃烧室内压力的影响
    5.3 轴流式涡轮对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的影响
        5.3.1 燃烧室工作过程分析
        5.3.2 爆震波传播过程分析
        5.3.3 稳定爆震波建立过程分析
        5.3.4 重复性实验结果
        5.3.5 长程实验结果
    5.4 小结
6 径流式涡轮与旋转爆震燃烧室组合研究
    6.1 实验方法
    6.2 径流式导向器对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的影响
        6.2.1 燃烧室工作过程分析
        6.2.2 无导向器结构下爆震波不稳定特性
        6.2.3 导向器结构下爆震波不稳定特性
    6.3 径流式涡轮对旋转爆震燃烧室工作特性的影响
        6.3.1 导向器结构下爆震波传播特性
        6.3.2 无导向器结构下爆震波传播特性
        6.3.3 长程实验结果
    6.4 轴流式涡轮与径流式涡轮对比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2)干涉式光纤陀螺数字闭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光纤陀螺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1.3 光纤陀螺性能评价指标
        1.3.1 零偏和零偏稳定性
        1.3.2 噪声
        1.3.3 带宽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及模型
    2.1 干涉式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
    2.2 相位偏置和闭环反馈
        2.2.1 方波相位偏置
        2.2.2 第一闭环阶梯波反馈
        2.2.3 四态波偏置和第二闭环反馈回路
    2.3 光纤陀螺数据的角增量输出
    2.4 数字闭环光纤陀螺各部分功能分析及建模
        2.4.1 光纤陀螺数字闭环系统的模型
        2.4.2 闭环系统各部分功能设计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纤陀螺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光纤陀螺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
    3.2 光纤陀螺信号检测电路及A/D的设计
        3.2.1 模拟采样开关的设计
        3.2.2 滤波放大电路的设计
        3.2.3 A/D转换电路设计
    3.3 FPGA的选择及配置电路
        3.3.1 FPGA供电电路设计
        3.3.2 FPGA下载配置电路
    3.4 光纤陀螺后端电路设计
        3.4.1 D/A转换电路的设计
        3.4.2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3.5 光纤陀螺PCB的绘制
        3.5.1 硬件电路器件的布局
        3.5.2 PCB电路绘制及可靠性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纤陀螺数字闭环系统的FPGA实现
    4.1 基于FPGA的闭环系统的总体设计
    4.2 第一数字闭环FPGA的实现
        4.2.1 开环数字量和相位增益误差数字量的生成
        4.2.2 相位台阶数字量的产生
        4.2.3 数字阶梯波与调制波方波的叠加
    4.3 第二数字闭环FPGA的实现
    4.4 光纤陀螺数据通信的FPGA实现
        4.4.1 串口通信原理
        4.4.2 RS232通信的Verilog实现及仿真
    4.5 光纤陀螺数据角增量输出的FPGA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纤陀螺数字闭环系统的实际验证
    5.1 PCB板级功能验证
        5.1.1 D/A功能验证
        5.1.2 串口通信功能验证
    5.2 陀螺解调/调制信号检测
        5.2.1 DG613的实现测试
        5.2.2 四态波生成测试
        5.2.3 调制波和阶梯波的叠加
    5.3 基于等效输入法的陀螺控制性能测试
        5.3.1 阶跃信号生成及其测试结果
        5.3.2 斜坡生成及其测试结果
        5.3.3 正弦信号生成及其测试结果
    5.4 光纤陀螺实际测试结果
        5.4.1 陀螺板静态数据实测
        5.4.2 Allan方差分析
        5.4.3 陀螺板转台动态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Buck-PFC的大功率白光LED电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电源照明的发展历程
    1.3 大功率白光LED介绍
        1.3.1 大功率白光LED的优点和光学原理
        1.3.2 LED光源的驱动特性
        1.3.3 LED驱动电源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BUCK拓扑功率因数校正方法研究
    2.1 电感电流断续模式
        2.1.1 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2.1.2 临界状态与临界电感
        2.1.3 功率因数与波形畸变
        2.1.4 仿真分析
    2.2 恒导通时间控制模式
        2.2.1 恒导通时间控制(COT)Buck-PFC工作原理
        2.2.2 输入电流分析
        2.2.3 仿真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恒流控制方法研究
    3.1 峰值电流控制模式
        3.1.1 峰值电流控制模式原理
        3.1.2 峰值电流控制特性
        3.1.3 仿真分析
    3.2 滞环电流控制模式
        3.2.1 滞环电流控制模式原理
        3.2.2 滞环电流控制特性
        3.2.3 仿真分析
    3.3 后级为开环的两级方案
        3.3.1 闭环方案级联仿真分析
        3.3.2 后级开环方案介绍
        3.3.3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件电路设计及实验分析
    4.1 主电路参数设计
        4.1.1 主电路主要器件的选取
        4.1.2 电感设计
    4.2 固定占空比的的开环控制电路设计
        4.2.1 SG3525的管脚设计
        4.2.2 CD40106管脚的设计
        4.2.3 IR2110外围电路设计
    4.3 恒导通时间控制电路设计
        4.3.1 NCP1607外围电路设计
        4.3.2 隔离驱动电路设计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开关管驱动信号波形
        4.4.2 整流后电压和电感电流波形
        4.4.3 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波形
        4.4.4 两级Buck级联输出电压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锌液杂质离子浓度在线极谱分析信号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流程工艺在线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1 矿浆金属组分分析
        1.2.2 溶液金属组分分析
    1.3 化学分析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
    1.4 重叠峰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锌液净化工艺背景与化学分析方法的选择
    2.1 锌液净化工艺背景
    2.2 常用金属组分化学分析方法
    2.3 极谱检测原理分析
    2.4 检测方法的选择
        2.4.1 在线检测的需求分析
        2.4.2 方法对比与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在线极谱分析取样进样系统设计
    3.1 智能温控多级分散取样进样系统设计
        3.1.1 恒温取样器设计
        3.1.2 智能温控多级分散稀释系统设计
        3.1.3 顺序注射进样系统设计
        3.1.4 取样进样过程
    3.2 极谱在线检测系统设计
        3.2.1 自动精密滴汞快速提升系统
        3.2.2 自动清洗检测池
    3.3 极谱分析方法研究与设计
        3.3.1 检测难点分析与检测技术路线
        3.3.2 动态检测方法与检测流程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检测信号分析与预处理方法
    4.1 干扰因素分析与处理
        4.1.1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1.2 极谱检测方法干扰分析与处理
    4.2 基于加权滑动中值平均滤波的嵌入式软件滤波
        4.2.1 常用滤波算法
        4.2.2 加权滑动中值平均滤波
    4.3 基于改进型小波变换的极谱波降噪和求导方法
        4.3.1 小波变换原理
        4.3.2 阈值函数的改进
        4.3.3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极谱波的求导方法
        4.3.4 双重小波变换降噪方法
    4.4 滤波效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极谱波中重叠峰分离方法与实现
    5.1 极谱波高的测量方法
        5.1.1 线性扫描极谱波的特点分析
        5.1.2 离子浓度与极谱波的关系
    5.2 极谱波重叠峰的特点分析
    5.3 基于小波变换的新型类Gauss拟合重叠峰分离方法
        5.3.1 小波变换分解次数的计算
        5.3.2 小波分解确定极谱波的位置
        5.3.3 新型类Gauss拟合分离方法
    5.4 拟合结果分析与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铜、钨、硫辛酸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 铜的分析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近10年来铜的分析概况
        1.2.1 化学分析法
        1.2.1.1 氧化还原滴定法
        1.2.1.2 络合滴定法
        1.2.1.3 光度滴定法及其它
        1.2.2 分光光度法
        1.2.2.1 普通光度法
        1.2.2.2 双波长光度法
        1.2.2.3 萃取光度法
        1.2.2.4 浮选光度法
        1.2.2.5 动力学光度法
        1.2.2.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1.2.2.7 流动注射光度法
        1.2.2.8 荧光光度法
        1.2.2.9 化学发光法
        1.2.2.10 计算光度法
        1.2.3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1.2.4 色谱法
        1.2.5 电化学方法
        1.2.6 其他方法
    2 钨的分析研究进展
        2.1 引言
        2.2 近10多年来钨的分析概况
        2.2.1 化学分析
        2.2.2 分光光度分析
        2.2.2.1 钨的一般光度法及改进
        2.2.2.2 差示分光光度法
        2.2.2.3 多元络合物体系光度法
        2.2.2.4 多波长、导数及数学处理光度法
        2.2.3 荧光光谱法
        2.2.4 化学发光法
        2.2.5 原子吸收光谱(AAS)
        2.2.6 原子发射光谱(AES)
        2.2.7 动力学方法
        2.2.8 质谱法(MS)
        2.2.9 中子活化分析(NAA)
        2.2.10 联用技术
        2.2.11 电化学分析
        2.2.12 其他
    3 硫辛酸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过硫酸钾存在下铜-PAN体系的极谱吸附催化波及应用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条件的选择
        3.1 极谱波形
        3.2 底液的选择
        3.3 PAN浓度的选择
        3.4 氧化剂的影响
        3.5 稳定性实验
    4 极谱波的性质
        4.1 循环伏安图
        4.2 电极反应电子转移数及质子转移数的确定
        4.3 络合物的络合比
        4.4 电毛细管曲线
        4.5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4.6 恒电位电解
    5 过硫酸钾增敏的电极反应机理
    6 线性关系与检出限
    7 共存离子的影响
    8 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钨-Ferron络合吸附波研究及应用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单扫示波极谱二阶导数波形图
        3.2 条件实验
        3.2.1 底液的选择
        3.2.2 Ferron的浓度及用量
        3.3 络合物的组成测定
        3.4 极谱波的性质
        3.4.1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3.4.2 电毛细管曲线
        3.4.3 循环伏安曲线
        3.4.4 扫描速度对峰电流的影响
    4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5 共存离子的影响
    6 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硫辛酸的极谱波性质研究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单扫示波极谱
        3.1.1 极谱波形
        3.1.2 底液的选择
        3.1.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3.1.4 电毛细管曲线
        3.1.5 质子数的测定
        3.2 直流极谱
        3.2.1 直流极谱波形
        3.2.2 极谱波性质的分析、半波电位及电子转移数的测定
        3.3 循环伏安分析
        3.3.1 循环伏安图
        3.3.2 扫描速度与峰电流的关系
        3.3.3 电子数的测定
    4 反应机理的探讨
    5 线性范围
    6 回收率的测定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小波变换的化学谱图数据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分析化学与化学谱图数据处理
    1.2 化学谱图数据处理研究对象及内容
    1.3 化学谱图数据处理的方法
        1.3.1 数值计算方法
        1.3.2 非数值计算方法
        1.3.3 人工智能
        1.3.4 各种计算方法的集成运用
    1.4 本文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及目标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本章小结
第2章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1 由Fourier变换到小波变换
        2.1.1 Fourier变换
        2.1.2 短时Fourier变换
        2.1.3 小波变换和自适应时频窗
    2.2 正交小波变换和多分辨分析概念的统一
        2.2.1 连续小波变换的冗余性
        2.2.2 离散和正交小波变换
        2.2.3 多分辨分析概念
        2.2.4 由多分辨分析构造正交小波基
        2.2.5 函数的正交小波分解
    2.3 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与双通道滤波器组
    2.4 双正交小波
    2.5 小波基函数的选择和主要性质
    2.6 分析信号的小波变换处理
        2.6.1 数据压缩
        2.6.2 信号平滑滤噪
        2.6.3 信号的基线扣除
        2.6.4 信号奇异性检测
    本章小结
第3章 化学谱图信号中的噪声峰辨识
    3.1 化学谱图信号中的噪声与噪声滤除
        3.1.1 分析仪器信号中的噪声特性
        3.1.2 谱图信号噪声去除的常用方法
        3.1.3 噪声滤除方法的评价标准
        3.1.4 噪声滤除的小波方法
        3.1.5 几种噪声滤除方法性能比较
        3.1.6 化学谱图中的噪声
    3.2 信号的奇异性分析
        3.2.1 函数的奇异性与Lipschitz指数
        3.2.2 Fourier变换用于信号的奇异性分析
        3.2.3 信号的奇异性和小波变换
    3.3 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分析信号奇异性
        3.3.1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和Lipschitz指数
        3.3.2 奇异性分析中小波函数的选择
    3.4 奇异性分析用于噪声峰的识别
        3.4.1 噪声峰的形态
        3.4.2 噪声峰奇异性分析
        3.4.3 噪声峰识别的抗噪能力与适用性分析
        3.4.4 实际色谱数据识别效果
    本章小结
第4章 化学谱图中信号峰的检测
    4.1 化学谱峰的数学描述
    4.2 谱峰检测的传统方法
        4.2.1 谱峰检测的内容
        4.2.2 谱峰检测的方法
        4.2.3 基于小波变换的重叠峰检测方法的提出
    4.3 信号奇异点的小波变换多尺度检测
    4.4 基于小波变换的化学谱图检测方法
        4.4.1 小波函数的选择
        4.4.2 构造仿真谱峰和数据预处理
        4.4.3 谱图检测的逻辑原理
        4.4.4 谱峰位置和类型判断
        4.4.5 谱峰特征点检测和峰形识别算法
    4.5 峰检测方法验证
    4.6 峰检测方法的抗噪能力分析
    4.7 讨论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叠峰面积分解
    引言
    5.1 谱峰重叠程度的衡量
    5.2 经典的面积分峰方法
        5.2.1 几何分峰法
        5.2.2 局部积分法
        5.2.3 函数拟合法
    5.3 小波变换用于重叠峰的分解
    5.4 基于RBF网络的模式法分解重叠色谱峰
        5.4.1 方法的理论基础
        5.4.2 特征准数的提取
        5.4.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模式表达
        5.4.4 实验验证
    5.5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6章 近红外光谱压缩和分析建模
    6.1 近红外光谱分析简介
        6.1.1 近红外光谱波长
        6.1.2 近红外光谱吸收的信息特点
        6.1.3 近红外光谱的检测方式
        6.1.4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特点
        6.1.5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步骤
    6.2 建立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原理及方法
        6.2.1 朗伯-比尔(Lambere-Beer)定律
        6.2.2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浓度计算方程
        6.2.3 建立校正模型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6.2.4 建立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PLSR算法
    6.3 近红外光谱数据处理中的高维空间问题
    6.4 利用小波变换预处理柴油NIRS数据
        6.4.1 小波变换系数压缩原理
        6.4.2 小波变换压缩柴油NIRS数据的准则及步骤
        6.4.3 小波函数和分解尺度的选择
        6.4.4 小波变换和常规方法预处理NIRS数据建模效果比较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示波极谱中斜坡电流的补偿与波高的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旋转爆震燃烧室及其与涡轮组合工作特性实验研究[D]. 周胜兵.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2]干涉式光纤陀螺数字闭环技术研究[D]. 岳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3]基于Buck-PFC的大功率白光LED电源研究[D]. 刘荣昌. 燕山大学, 2013(02)
  • [4]锌液杂质离子浓度在线极谱分析信号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 曹宇. 中南大学, 2012(02)
  • [5]铜、钨、硫辛酸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和应用[D]. 李新民. 华中师范大学, 2004(04)
  • [6]基于小波变换的化学谱图数据处理[D]. 熊智新. 浙江大学, 2004(03)
  • [7]电分析化学三十年[J]. 高鸿,汪尔康,章咏华,高小霞,汪厚基,严辉宇. 分析化学, 1979(05)
  • [8]汞膜电极的某些性质讨论及其在示波极谱分析中的应用[J]. 中南矿冶学院实习队. 湖南冶金, 1978(Z1)
  • [9]示波极谱中斜坡电流的补偿与波高的测量[J]. 罗长印,孙秋萍. 兰州大学学报, 1977(04)
  • [10]交流极谱[J]. 曾棨明. 化学通报, 1963(07)

标签:;  ;  ;  ;  ;  

示波极谱法中斜率电流补偿和波高测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