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云[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核心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导师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用药特点、临床四诊情况、病证治法规律,总结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以期为临床治疗肾结石提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本研究通过对于湖北省中医院巴元明教授门诊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期间诊断为肾结石的患者病案资料,按照统一格式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出常见的证候及核心药对、药组配伍规律,总结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经验。结果:本研究纳入100个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共有235个处方,涉及113味中药,总频数达1712次,其中频次最高的11味药物是:茯苓,黄芪,黄柏,党参,乌药,瞿麦,萹蓄,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滑石;所有的药物中,使用最多的是利尿通淋药,其次是行气止痛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渗湿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消肿药,生津养血药,行滞通痹药等;药性上以寒最多,其次是平、温、微寒、微温;五味中以甘、苦多见,其次为辛、淡、咸;四气雷达图显示以寒为主是肾结石的主要治疗特点,清热药、利湿药大多属于寒性药,寒性药多用于治疗热证、湿热证,而补虚药很多属于温性药;五味雷达图显示以甘、苦为主是肾结石的治疗特点,苦味药能泄、能燥,主要用于治疗热证、湿证,清热药多属于苦味药,甘味药能补,能治疗正虚证,故通过四气五味统计结果可看出肾结石治法以清热、利湿、补虚为主,在四气五味方面的用药特点与所治疗疾病的病机及证候分布有关。药物归经以肺、肾、肝、膀胱、脾、胃多见,其后按照心、小肠、大肠、胆、心包、三焦顺序频次递减;对纳入的100例病历的性别、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男性患者共58例,女性共42例,其中发病率最高年龄区间为50-59岁。对100例患者症状体征、舌象、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频数出现在前11位的症状是夜尿增多,腰痛,睡眠欠佳,疲倦乏力,大便粘滞,尿频,精神欠佳,尿急,口干咽燥,小便涩痛不利,皮肤瘙痒。舌质以淡红舌、绛舌为主,舌苔以苔厚和黄厚为主。对中医病证诊断进行分析,前5位分别为:石淋病,慢性肾衰病,腰痛病,慢肾风,肾系病类。对所用方剂进行分析,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排石2号,排石1号,泌感康1号,护肾7号,肾康6号。结论:巴元明教授认为肾结石的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湿热贯穿疾病始末,多因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正虚水停等而发病,病位在肾、膀胱,多涉及肝脾。故治疗上,巴元明教授以清热利湿、理气、活血化瘀等为其常法,临床上着重辨病、辨证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
黎志辉[2](2020)在《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于直径1.0cm~2.5cm的上尿路结石常选择微创手术治疗,但术后可能有残石。术后≥4mm的残石经患侧输尿管排出,能引起该侧输尿管痉挛、尿路梗阻、尿路积水和感染;也能作为结石核心,导致结石再生长而复发,所以如何安全快速地促进术后残石的排出至关重要。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人体伤害小,恢复迅速,常用于治疗≤2.0cm上尿路结石,也可见于>2.0cm的上尿路结石。尿石清合剂是本院制剂,在结石患者中应用广泛,但尚未有尿石清合剂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残石排出疗效的相关研究。本课题旨在观察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排出疗效,证明尿石清合剂能加快促进术后残石的排出。方法:本课题病例均来自从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外一科(泌尿外科)行孙氏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选择符合要求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服用尿石清合剂4周)55例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服用饮用水4周)55例。统计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结石大小、结石CT值(Hu)、术后残石的大小、残石个数、残石分侧、残石位置、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例数、住院总费用、术后第4周残石的个数、排石过程中VAS疼痛评分及血尿比色卡评分,记录4周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最后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的数据。结果:1.观察组脱落5例,最终完成4周试验的受试者观察组有50例,对照组有55例,两组受试者的性别比例、残石位置、残石分侧、年龄、体重指数、术前结石大小、结石CT值、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残石大小、残石个数等资料经统计学计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和表3)2.两组排石过程中VAS疼痛评分构成比,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表5提示两组血尿比色评分构成比,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5)3.术后4周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42%(21/50),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16%(9/55),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周,观察组需要行ESWL治疗4例,对照组13例,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4.观察组受试者在服药4周研究周期内未出现过敏、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等不良反应。结论:尿石清合剂能促进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排出,且服药过程中无毒副作用,其安全、有效。
王定国,白强民,张明强,王立春,蔡阳恺,林煦垚,秦国政[3](2018)在《基于文献探讨中药汤剂复方内服治疗下焦湿热型尿石症的用药规律》文中提出目的基于文献探讨中药汤剂复方内服治疗下焦湿热型尿石症的用药规律和特点,为尿石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近30年相关文献,将最终筛选出的25篇文献中的中药归类,并分别查出其药性、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0.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本病出现频数最高的药物为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占总频次的80%以上,并从高频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中挖掘出最常用药对和药组搭配;从功效角度以利水渗湿药为主,其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三者累计占总频次的56.56%;从药性角度主要以寒性为主,其次是平性、温性药物,三者累计占药性总频次的66.88%;从药味角度以甘味为最,其次是苦、淡味药,三者累计占药味总频次的61.39%;从药物归经角度以归膀胱经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肝、肾经药物,三者累计占归经总频次的32.14%。结论从用药规律中体现常用药物紧扣其病因病机,以膀胱肝肾功能失调为本,临床上多选用补益脾肾、清利湿热、活血祛瘀、通淋排石之法治疗本病。文献数据挖掘对于临床用药的规律及特点的整理和归纳具有实用价值。
彭颂[4](2019)在《“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对照组(普通针刺组)、试验组(“动留针术”组)对急性肾绞痛治疗后患者疼痛强度评分、伴随症状评分、镇痛起效时间、复发情况等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差异,为本病提供简便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并推广“动留针术”的应用。方法:1.选择重庆市中医院急诊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急性肾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2.对照组取患侧阿是穴、腰夹脊、足三里针刺得气后接电针,通电后留针约30min。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留针期间施行“胸胁咳气法”引申法。治疗后观察随访24小时。3.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分值差、伴随症状评分分值差、总体评分分值差、镇痛起效时间、复发情况,并统计镇痛疗效、总体疗效等指标,来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位置、结石平均直径、结石直径分类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强度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总体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强度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总体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分值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伴随症状评分分值差、总体评分分值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镇痛疗效总有效率93.33%,试验组96.67%,两组患者镇痛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对照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93.33%,试验组100.00%,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为6.77±4.52min,试验组为4.10±2.89min,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照组疼痛复发率20.00%,试验组13.33%,两组患者疼痛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急性肾绞痛的疼痛强度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和总体评分的均有改善,而试验组对疼痛强度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对伴随症状评分和总体症状评分的改善作用基本相当。2.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急性肾绞痛的镇痛时间短,镇痛疗效、总体疗效显着;而试验组的镇痛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疗效与对照组基本相当,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付森浩[5](2019)在《改良排石总攻疗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改良排石总攻疗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相关检查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改良排石总攻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复方石淋通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总疗程共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等。结果:1.入组68例患者,8例予剔除实验,60例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最大结石直径、中医证后积分及尿红细胞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86.67%,对照组73.33%,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5)。3.治疗后两组结石排出率对比,治疗组80.00%,对照组53.33%,治疗组的排石率高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5)。4.治疗后两组结石排出时间对比,治疗组8.23±2.373,对照组10.07±2.273,治疗组的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5)。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后两组尿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尿红细胞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排石总攻疗法能提高总有效率、结石排出率及缩短排石时间;本疗法可以改善输尿管下段结石主要症状及阳性体征,包括腰痛、血尿、尿急、尿痛、排尿异常及恶心呕吐等,其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在改善血尿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中较为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孙艳华,葛晓东,施勇,刘正建,张国良,朱勇[6](2017)在《中医药干预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的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表明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发病率高,目前中医药参与治疗是国内治疗泌尿系结石较为常见的方法。本文从中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针药联合疗法、中药联合腔镜疗法、中西药联合疗法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为泌尿系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文献参考。
覃婕,马卓飞[7](2016)在《民族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研究概述》文中提出因地理因素的影响,泌尿系结石在我国部分地区属于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国又属于多民族国家,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各民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每个民族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本文就近年来壮、藏、维、蒙、侗、傣、佤等民族医学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情况进行综述,为推广和总结各民族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弘扬民族医药文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叶思健[8](2016)在《益气固肾排石方对输尿管软镜术后排石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于泌尿系结石,特别是肾结石,其发病率是逐渐上升的,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治疗肾结石大多以微创为主,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是微创方法之一,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低的治疗方法,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术后残石碎末仍需依靠大量饮水及增加运动促进排石;因此,如何减轻临床症状及促进术后残石碎末排出成为泌尿外科医生关注的问题之一。中药益气固肾排石方已在临床使用多年,但缺少相关疗效方面的临床研究,本研究观察益气固肾排石方对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术后结石排出的疗效及其临床症状。方法本课题病例均来自从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泌尿外科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的住院病人,我们纳入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固肾排石方组及热淋清颗粒组,其中益气固肾排石方组20例,热淋清颗粒组20例,治疗周期为术后4周,观察术后4周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疼痛及血尿)、结石排出有效率及是否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来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4周内不良反应。最后通过SPSS17.0统计和分析收集的数据。结果1.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性别、年龄、结石位置、术前结石大小、术后结石大小及CT值等方面。2.益气固肾排石方组与热淋清颗粒组结石排出有效率比较,益气固肾排石方组结石排出有效率明显高于热淋清颗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益气固肾排石方组在VAS疼痛评分及血尿情况方面明显低于热淋清颗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方面,益气固肾排石方组行体外碎石的比例低于热淋清颗粒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研究方面,益气固肾排石方是安全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益气固肾排石方是安全有效的,无副作用;能有效促进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结石排出,提高结石排出率,并能减少腰痛及血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包龙飞[9](2015)在《泌尿排石汤配合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思路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探析泌尿排石汤联合针灸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泌尿排石汤治疗,治疗组采用泌尿排石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和86.67%(χ2=5.6268,P=0.0177;χ2=5.8859,P=0.0153),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泌尿排石汤联合针灸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能有效地促进结石排出,减轻患者的痛苦,疗效极为显着,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彭佳丽[10](2012)在《肾绞痛治疗进展》文中认为肾绞痛是上尿路结石最常见的表现,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一般从患侧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
二、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核心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案资料纳入标准 |
1.4 病案资料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信息采集 |
2.1.1 建立结构化电子病例模板 |
2.1.2 录入纳入病例 |
2.1.3 数据提取 |
2.2 数据预处理 |
2.2.1 规范临床症状 |
2.2.2 中药名称规范 |
2.2.3 药物剂量规范 |
2.3 数据挖掘方法 |
2.3.1 频数分析 |
2.3.2 关联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患者性别统计 |
3.2 患者年龄统计 |
3.3 症状统计结果分析 |
3.4 舌诊分析结果 |
3.5 处方统计分析结果 |
3.6 四诊与处方关系统计 |
3.7 中药分布情况 |
3.8 药性统计分析 |
3.9 药物功效统计分析 |
4.关联规则分析 |
4.1 处方药物关联频次结果 |
4.2 证候-治法关联频次结果 |
5.层次聚类分析 |
讨论 |
1.导师治疗肾结石的数据挖掘结果探讨 |
1.1 基本信息分析 |
1.2 药性频数结果分析 |
1.3 药味频数结果分析 |
1.4 药物归经结果分析 |
1.5 核心药物分析 |
1.6 核心药对分析 |
1.7 核心处方分析 |
2.导师用药规律总结 |
2.1 辨治特色 |
2.2 预防复发 |
3.不足与展望 |
4.病案举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1.西医传统治疗 |
2.中医治疗肾结石的研究进展 |
2.1 肾结石的概念 |
2.2 肾结石的分类 |
2.3 肾结石的病因病机 |
2.4 肾结石的治疗 |
3.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3.1 数据挖掘简介 |
3.2 数据挖据技术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
1.1.1 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 |
1.1.2 泌尿系结石的成因 |
1.1.3 泌尿系结石的诊疗 |
1.2 中国传统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
1.2.1 中国传统医学对尿石症的认识 |
1.2.2 中国传统医学治疗尿石症的方法 |
1.2.3 尿石清合剂在尿石症方面的应用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收集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及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指标(内容) |
2.2.4 统计处理 |
2.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2.3.1 两组基本资料情况 |
2.3.2 排石过程中VAS疼痛评分构成比情况 |
2.3.3 两组排石过程中血尿比色卡评分构成比情况 |
2.3.4 访视二(术后4周)两组结石排出及行ESWL治疗情况 |
2.3.5 结果分析 |
2.4 讨论 |
2.4.1 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处理的重要性 |
2.4.2 研究结果及分析评价 |
2.4.3 尿石清合剂的理论依据 |
2.4.4 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分析 |
2.4.5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基于文献探讨中药汤剂复方内服治疗下焦湿热型尿石症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数据规范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数据筛选结果 |
2.2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 |
2.3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 |
2.4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 |
2.5 高频药物药味分布 |
2.6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 |
2.7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 |
3 讨论 |
3.1 高频药物使用分布分析 |
3.2 高频药物功效分布分析 |
3.3 高频药物药性分布分析 |
3.4高频药物药味分布分析 |
3.5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分析 |
3.6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
(4)“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2 试验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1 研究仪器、设备 |
1.1 毫针 |
1.2 电针 |
2 入组方法 |
3 治疗方法 |
3.1 针灸取穴 |
3.2 对照组 |
3.3 试验组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判定标准 |
5.1 治疗前后评分分值差评定标准 |
5.2 镇痛疗效的评定标准 |
5.3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 |
6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1.1 两组性别比较 |
1.2 两组年龄比较 |
1.3 两组结石位置比较 |
1.4 两组结石直径分类比较及结石直径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 |
3 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 |
4 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分值差比较 |
5 两组镇痛疗效比较 |
6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
7 两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 |
8 两组疼痛复发比较 |
9 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中医对急性肾绞痛的认识 |
1 急性肾绞痛的中医概述 |
2 病因病机 |
3 中医治疗 |
二、西医对急性肾绞痛的认识 |
1 急性肾绞痛的概述 |
2 病因病理 |
3 流行病学 |
4 西医治疗 |
三、针刺治疗急性肾绞痛的镇痛探讨 |
1 针刺镇痛原理 |
2 针刺选穴 |
四、“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肾绞痛的镇痛探讨 |
1 导引 |
2 “动留针术”镇痛原理 |
第四部分 结论 |
不足及展望 |
1 不足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随机数字表 |
附录2 临床研究病例报告 |
附录3 “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
知情告知页 |
知情同意书签字页 |
附录4 针灸治疗肾绞痛概述 |
参考文献 |
(5)改良排石总攻疗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
1.6 临床试验终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及治疗 |
2.2 治疗组方法及用药 |
2.3 对照组方法及用药 |
2.4 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2.5 安全性评价 |
2.6 统计学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两组要疗效评价指标 |
4.讨论 |
4.1 中医对输尿管结石的认识及研究 |
4.2 西医对输尿管结石的认识及研究 |
4.3 复方石淋通胶囊作为对照组的临床依据 |
4.4 改良排石总攻疗法的立法依据及药理作用探讨 |
4.5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及探讨 |
4.6 本研究的特色与优势 |
4.7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6)中医药干预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的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 |
2 针药联合疗法 |
3 中药联合腔镜疗法 |
3.1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中药疗法 |
3.2 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中药疗法 |
4 中西药联合疗法 |
5 小结 |
(7)民族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壮医药 |
2 蒙医药 |
3 藏医药 |
4 维医药 |
5 傣医药 |
6 佤医药 |
7 侗医药 |
8 小结 |
(8)益气固肾排石方对输尿管软镜术后排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泌尿系结石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流行病学方面研究 |
1.1.2 泌尿系结石病因 |
1.1.3 泌尿系结石的诊断 |
1.1.4 泌尿系结石的治疗 |
1.2 中医药对泌尿系结石(石淋病)的研究进展 |
1.2.1 祖国医学对石淋的认识 |
1.2.2 现代中医药对石淋病的临床研究 |
1.2.3 益气固肾排石方对泌尿系结石的应用 |
1.2.4 热淋清颗粒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退出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采用随机方法及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指标 |
2.2.4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2.2.5 技术路线图(下一页) |
2.3 观察结果及分析 |
2.3.1 受试者资料的分析比较 |
2.3.2 两组受试者临床症状的比较(见表2、3) |
2.3.3 两组受试者4周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
2.3.4 研究小结 |
2.4 讨论 |
2.4.1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 |
2.4.2 益气固肾排石方的理论依据 |
2.4.3 热淋清颗粒的临床应用 |
2.4.4 试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2.4.5 安全方面分析 |
2.4.6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
2.4.7 设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泌尿排石汤配合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思路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观察及评定: |
1.4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肾结石的核心用药规律研究[D]. 朱晓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临床观察[D]. 黎志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基于文献探讨中药汤剂复方内服治疗下焦湿热型尿石症的用药规律[J]. 王定国,白强民,张明强,王立春,蔡阳恺,林煦垚,秦国政.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05)
- [4]“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疗效观察[D]. 彭颂.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改良排石总攻疗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付森浩.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6]中医药干预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的研究近况[J]. 孙艳华,葛晓东,施勇,刘正建,张国良,朱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17(10)
- [7]民族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研究概述[J]. 覃婕,马卓飞. 内科, 2016(06)
- [8]益气固肾排石方对输尿管软镜术后排石的临床观察[D]. 叶思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9]泌尿排石汤配合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思路构建[J]. 包龙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09)
- [10]肾绞痛治疗进展[A]. 彭佳丽. 第二届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年会论文集,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