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鼠烧冲复合伤后肺组织内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家瑞,何金,王伟,杨小林,苟亚军[1](2020)在《改良VSD方案对烧伤早期创面修复基质金属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方案对烧伤早期创面修复基质金属蛋白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VSD+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观察组给予改良VSD+含rh-bFGF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进行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不同阶段深Ⅱ度烧伤创面肉芽组织中MMP-2、MMP-9、TIMP-1、TGF-β1、VEGF、TNF-α和IL-6的含量变化,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MMP-2、MMP-9、TIMP-1、TGF-β1、VEGF、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天,2组患者MMP-2、MMP-9表达水平均上升;而第7、14天后,2组患者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各时间点,观察组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第3、7、14天,2组患者TIMP-1、TGF-β1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深Ⅱ度烧伤患者,改良VSD方案能显着影响早期MMPs、TIMP、TGF-β1和VEGF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的产生,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
林晶[2](2019)在《西维来司钠对放射性肺损伤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放疗是胸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很多患者在放疗后会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其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对小鼠Lewis肺癌放疗导致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评价西维来司钠对肿瘤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接种Lewis肺癌细胞(1×106)于雄性C57BL/6小鼠右侧腋下,8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组、放疗+50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mg/kg西维来司钠组,10只/组。给予1次X射线20Gy照射肿瘤和小鼠全胸,腹腔注射西维来司钠每天1次连续27天,放疗27d后,取肿瘤,称取肿瘤质量;小鼠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清中弹性蛋白酶活性;取肺HE染色;取肺泡灌洗液,检测总蛋白浓度、有核细胞数和弹性蛋白酶活性;CD11b和Ly6G双参数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结果放疗导致Lewis肺癌小鼠肺组织炎症改变。放疗+50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mg/kg西维来司钠组肺泡灌洗液中弹性蛋白酶相对活性分别为1.91±0.21和1.39±0.18,低于单纯放射治疗组的2.9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44,P<0.001。放疗+50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mg/kg西维来司钠组血清中弹性蛋白酶相对活性分别为1.93±0.15和1.31±0.19,低于单纯放疗治疗组的2.65±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80,P<0.001。病理显示放疗+50 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mg/kg西维来司钠组与单纯放射治疗组相比肺损伤减轻。放疗+50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mg/kg西维来司钠组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浓度分别为(0.61±0.09)和(0.41±0.05)mg/mL,低于单纯放射治疗组(0.96±0.20)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65,P=0.001。放疗+50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mg/kg西维来司钠组肺泡有核细胞数分别为(2.63±0.32)和(1.57±0.25)×105/mL,低于单纯放射治疗组的(3.70±0.36)×1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210,P<0.001。放疗+50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mg/kg西维来司钠组肺组织中粒细胞为(4.50±0.51)%和(3.71±0.69)%,低于单纯放射治疗组的(6.52±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89,P=0.001。单纯放射治疗组小鼠Lewis肺癌肿瘤质量为(2.3±0.6)g,明显低于对照组(7.9±1.0)g,F=206.162,P<0.001;放疗+50mg/kg西维来司钠组和放疗+100mg/kg西维来司钠组肿瘤质量分别为(2.2±0.4)和(2.3±0.3)g,与单纯放射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9,P=0.949。结论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可减轻放射性肺损伤,不影响放疗对小鼠Lewis肺癌的治疗效果。
苏时祯[3](2018)在《肺爆震伤早期集束化药物治疗方案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联合山莨菪碱、地塞米松、氨溴索三种药物对早期(<48小时)一级爆震伤大鼠模型的动脉血气改善情况、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肺部病理学表现影响,探讨集束化治疗方案对早期肺爆震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5只)、损伤组B(15只)、氨溴索治疗组A(15只)、地塞米松治疗组D(15只)、山莨菪碱治疗组E(15只)、联合氨溴索、地塞米松和山莨菪碱的集束化治疗组F(15只),除C组外的各试验组中因采样时间又各分为6小时、24小时、48小时三个亚组(每组5只)。利用异径三通管道和定压气动型模拟爆破装置仅爆破胸部,制作大鼠肺爆震伤模型,治疗组分别在成功建模后腹腔注射氨溴索46.7 mg/kg(每日三次)或(和)地塞米松按5 mg/kg/d或(和)山莨菪碱按3.33 mg/kg(每日三次),损伤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致伤前和致伤后的呼吸频率、体重变化;其中各实验组分别在爆震伤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各处死5只大鼠,收集动脉血气分析、Yelverton病理评分、肺组织湿/干重比(W/D)值、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数据,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表现,利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动脉血气分析:肺爆震伤24小时后,损伤组表现为渐进性呼吸酸中毒,伤后48小时差异较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存在低氧血症,治疗后血气分析较损伤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尤其集束化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各项血气指标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脉血TNF-α及IL-6:血浆TNF-α在肺爆震伤后24小时达到最高(P<0.05),血浆IL-6在肺爆震伤后6小时达到最高(P<0.05)。造模24小时后,各治疗组除氨溴索治疗组外的TNF-α均值较B组有下降(P值<0.05);造模6小时后,氨溴索治疗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IL-6浓度显着低于B组(P<0.05)。3.肺组织W/D值:B组肺组织W/D值高于C组(P<0.05)。A、D、E组肺组织W/D较C组高(P<0.05),但较B组均有下降,其中肺爆震伤48小时后氨溴索组治疗肺组织W/D较B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44)。与B组对比,F组肺组织W/D下降更为明显,F组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的肺组织W/D值与B组对比显着降低(P<0.05);治疗48小时后F组W/D值显着低于D组、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0、0.019)。4.肺组织病理变化:除C组外,所有大鼠肺组织表面见大小不等弥漫性片状出血,双肺体积增大、肿胀,切面及气管腔内可见暗红色泡沫状液体溢出,以爆震伤后6小时、24小时最为明显,至爆震伤后48小时双肺肿胀减轻。光镜下见,除C组外,均可见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损伤,肺泡融合形成“肺大疱”,肺泡及间质出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及水肿以24小时最为明显,至爆震伤后48小时水肿减轻,A、D、E、F组损伤改变轻于B组,F组在上述4组中损伤最轻。结论1.利用定压型气动模拟装置和三通管模型,可成功制作肺爆震伤模型。2.大鼠肺爆震伤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山莨菪碱、氨溴索药物干预后,血气分析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下降、HE染色可观察到肺损伤减轻,提示该三种药物可对大鼠肺爆震伤有治疗作用,且存在相加作用,集束化治疗优于单药治疗。
张永存[4](2018)在《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在大鼠供皮区及深二度烧伤削痂创面深度评估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在烧伤病人的救治工作中,皮肤移植和削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治疗技术。皮肤移植不仅可以修复烧伤创面,亦广泛的应用于创伤、糖尿病溃疡、压疮、皮肤肿瘤以及疤痕切除后皮肤损伤的修复[1]。随着负压封闭引流等技术的应用拓展,越来越多采用游离皮片进行创面修复,皮片种类包括刃厚皮片、中厚皮片、全厚皮片、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2]。皮片的厚度和创面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合适的厚度不仅能很好契合创面修复需要,而且对供皮区损伤控制在最小程度,避免临床上主要依靠医生经验取皮所导致的厚度控制不佳,出现皮片过薄满足不了创面修复的需求,或者皮片过厚加重了供皮区损伤,以及疤痕形成、色素沉积、瘙痒、疼痛等问题[3]。类似的问题在烧伤创面处理中并不少见,按烧伤经典的三度四分法,一度到浅二度可自愈,三度一般需要切削痂植皮治疗,这些在治疗上都是明确的,唯深二度烧伤的治疗存在较大的困惑,深二度烧伤深及真皮乳头层以下,没有损伤真皮全层,进一步可细分偏浅、偏深等深二度,同薄中厚皮片、厚中厚皮片的皮肤层次类似[4]。理论上,偏浅深二度创面存在自愈可能,偏深深二度创面痂皮手术处理的方式有磨痂、削痂、剥痂等,达到创面广泛的点状出血之后再进一步处理。同取皮一样,这种通过手术去除痂皮的深度主要靠医生经验判断,具体深度因人而异,但对于烧伤创面而言,去除痂皮最理想的深度却只有一个,削痂过浅,坏死组织清理不彻底影响创面愈合,削痂过深则破坏了机体的健康组织。因此,无论取皮还是削痂,如何在术前获得这个最佳深度,对于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同样,找到一个对取皮和削痂后的创面效果进行实时、无创的评价方法也很重要,其可决定下一步的医疗决策,提示医疗人员及时调整对创面的处理方法。高频超声具备超高的分辨率,被称为“超声显微镜”,测量结果可以精确到微米级,可对皮肤组织的纵深情况进行清晰地呈现,并计算不同层次皮肤组织的厚度,且无创、操作简单[5]。皮肤镜也叫皮表透光显微镜,其通过自带光源模式的调整,分为偏振和非偏振法,是一种可以观察皮肤表面情况,并使表皮下解剖结构的可视化的技术,可充当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的桥梁,又被称为皮肤科医生的“听诊器”。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快速进展,Andre Esteva等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皮肤癌和黑色素瘤的图片进行学习后,取得准确率高达91%的识别效果[6]。2018年张康等利用基于图像的深度学习技术,采用“迁移学习”方式,已取得了对肺部、眼部部分疾病医学图像高达96.6%诊断准确度[7]。基于此,未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烧伤图像方面的应用值得期待。课题拟建立稳定的、易于获取的SD大鼠的供皮区模型、深二度烧伤削痂模型,通过组织学病理结果验证其稳定性,为涉及供皮区、深二度削痂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稳定的动物平台,并采用皮肤镜和高频皮肤超声对其鉴定,探索相关影像和创面层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并为未来可能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烧伤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方法。研究目的:1.建立SD大鼠供皮区和深二度烧伤削痂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验证其稳定性。2.在皮肤纵深维度,探索高频超声,对于精确取皮、削痂操作的应用价值。3.通过皮肤镜对取皮或削痂创面图像的获取和特征分析,探索皮肤镜在创面观察和评价中应用价值,为创面深度的评价提供一个新方法。研究方法:第一部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辊轴取皮刀取皮组、电动取皮刀取皮组),每组10只,使用各自的取皮刀在大鼠背部皮肤取皮,每只SD大鼠背部设定4个供皮区,通过皮下注射肿胀液形成局部隆起后,两名实验人员相互配合,设定取皮厚度分别为0.1mm、0.2mm、0.3mm、0.4mm进行取皮。取皮前后分别用数码相机记录大体形态;用皮肤镜采集图像,对图像特征,包括色彩、出血、毛细血管形态等进行观察、归纳、分析;通过高频超声仪图像,测量皮肤不同层次厚度,记录并保存。图像数据采集完成后,取皮肤创面标本,进行组织学病理观察,计算断层皮片厚度。比较分析正常皮肤表皮、真皮、全层(表皮+真皮)及断层皮片厚度的病理测量数据与高频超声所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采用15mm×15mm×30mm大小铜块,浸入沸水5分钟后,予以铜块15mm×15mm面紧贴背部皮肤,靠铜块自重作用于大鼠背部8秒可致大鼠背部深二度烧伤。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辊轴取皮刀削痂组、电动取皮刀削痂组),每组10只。使用铜块在大鼠背部制作四个深二度烧伤的创面两组使用各自取皮刀分别对各自组内10只深二度烧伤的SD大鼠背部皮肤削痂,置烫伤面积同样大小的铜块于待削痂的创面下方,左手固定创面平展于铜块上,右手进行削痂,每个大鼠背部四个创面设定削痂深度分别为0.1mm、0.2mm、0.3mm、0.4mm进行削痂,随后进行图像采集、分析和病理观察(方法同实验第一部分)。比较分析痂皮厚度的病理测量数据与高频超声所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以上数据均采用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第一部分:SD大鼠供皮区模型的构建及高频皮肤超声仪、皮肤镜在其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探索电动取皮刀组多次尝试,获得创面不理想。辊轴取皮刀组共获得不同深度的供皮区40个,每组10个,其中1个取皮过深导致皮下筋膜暴露,其余创面外观规整,形态均一性较好。图像特征:皮肤镜:设置0.1mm刻度取皮的创面可见粉白色,散在分布的点状出血点;设置0.2mm深度取皮的创面可见密度远高于前者的点状出血点,毛细血管末梢呈碎发样分布;设置0.3mm深度取皮的创面密集网状结构清晰可见,散在分布较大出血点,毛细血管分布可见,较多毛细血管纹路清晰呈现,设置0.4mm深度取皮的创面可见弥散性大出血点,毛细血管广泛可见,皮下筋膜隐约呈现。高频皮肤超声:SD大鼠表皮呈一条连续的平滑线状强回声,真皮层回声较表皮明显降低,真皮—皮下分界处呈不连续的线状回声,回声强度介于表皮、真皮之间,浅筋膜表现为规则的线状高回声。取皮后超声图像中表层线状强回声带消失,真皮层回声带宽度随着取皮厚度的递增而递减,随着取皮厚度进一步增加,真皮回声带亦消失。组织学观察:所取皮片、及相应的供皮区镜下厚薄均匀一致,无明显起伏。皮肤各层次组织结构清晰可见。使用SAS 9.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SD大鼠背部皮肤表皮、真皮、全层病理厚度与其高频超声图像计算结果正相关,其中:表皮相关系数0.836,P<0.01;真皮相关系数0.932,P<0.01;皮肤厚度0.855,P<0.01。断层皮片病理厚度与超声检查结呈正相关。第二部分:SD大鼠深二度烧伤削痂模型的构建及高频皮肤超声仪、皮肤镜在其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电动取皮刀组,削痂效果不理,创面起伏较大不均一,不进行图像分析。辊轴取皮刀组共获得不同深度的供皮区40个,每组10个,其中2个取皮过深导致皮下筋膜暴露,其余创面外观规整,形态均一性较好。图像特征:皮肤镜:设置0.1mm刻度削痂后创面呈现一片瓷白色,可见网样外观,网眼空隙较小,密集分布;设置0.2mm刻度削痂后创面呈白色、淡红色相间,可见网样外观,空隙变大,网眼密度下降,散在较为规则、尺寸大小相仿的点状血管,局部可见细网状毛细血管纹路,;设置0.3mm刻度削痂后创面大部分呈现淡红色,依然可见网样外观,网眼空隙进一步变大,网眼密度稀疏,出血点分布较前者密集,可见广泛的毛细血管断端,血管纹路;设置0.4mm刻度削痂后创面呈鲜红色,弥漫性出血,毛细血管完整性和网样外观,不可见。高频皮肤超声:烧伤后可见真皮层水肿,厚度明显增加,削痂后超声图像中可见痂皮及削痂后的创面图像,痂皮回声带宽度随着削痂厚度的递增而递增。组织学观察:痂皮厚度镜下厚薄比较均一,无明显起伏。皮肤各层次组织清晰可见。使用SAS 9.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病理结果和超声图像计算结果均比较稳定,变异性小,超声图像计算结果均大于病理结果,削下痂皮的病理厚度与超声检查结呈正相关。研究结论:1.通过辊轴取皮刀可以建立SD大鼠供皮区和深二度烧伤后削痂模型,该方法简单易行,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高。可以为涉及到上述两种创面的药物、敷料及治疗方研究提供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平台。2.高频超声影像测量断层皮片、痂皮的厚度结果分别和各自病理测量结果正相关,可以为个性化、精确的取皮、削痂提供实时、无创的检测和参考。3.皮肤镜采集的平面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创面多维度的情况,尤其是对毛细血管损伤情况的清晰成像,能为供皮区及创面削痂效果的评价提供更准确、客观的方法。
麻超[5](2017)在《成年和幼年大鼠肺重度冲击伤SP-A和SP-B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建立稳定的成年和幼年SD大鼠肺重度冲击伤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成年与幼年大鼠的SP-A、SP-B在冲击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转录和表达的改变,揭示肺组织发育成熟差异与肺冲击伤损伤的关系与特点,探讨SP-A和SP-B在肺冲击伤后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地位和机制,为肺冲击伤损伤的临床救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2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1成年和幼年大鼠肺重度冲击伤模型的建立分别选取20天龄的幼年健康SD雄性大鼠和(250±15)g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各40只,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采用不同的驱动压致冲击伤。依据采用激波管驱动压的不同,成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4.5Mpa、4.8Mpa、5.0Mpa和5.5Mpa组,每组各10只;幼年大鼠随机分为4.8Mpa、5.0Mpa、5.5Mpa和5.8Mpa组,每组各10只。致伤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生理状况和24h存活情况;于伤后24h麻醉后活杀存活的动物,重点对肺脏行大体解剖观察、肺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肺脏损伤程度分级(OIS)和简明损伤评分(AIS)),取肺组织病理标本行光镜病理观察。最终筛选出肺损伤伤情相似的成年和幼年大鼠肺重度冲击伤模型以备下一步实验应用。2.2成年和幼年大鼠肺重度冲击伤后SP-A和SP-B的研究:分别选取成年和20天龄的幼年健康的雄性SD大鼠各48只,分别各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冲击伤后0h、2h、4h、6h、12h、24h、48h和72h组(每组8只)。成年大鼠的致伤驱动压力值为5.0Mpa,幼年大鼠的冲击伤致伤驱动压力值为5.5Mpa。致伤后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各组动物分别于其相应时间点麻醉后放血活杀,行大体解剖观察,各取左下叶肺组织两小块分别做肺组织光镜病理观察和组织匀浆;对余下的肺组织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主要观察指标内容如下:(1)动物一般情况、肺损伤大体和光镜病理观察,以及肺损伤严重程度评估(OIS和AIS评分)等;(2)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内SP-A和SP-B m RNA的转录水平变化;(3)采用Western Bol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SP-A和SP-B的表达变化及半定量分析。(4)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SP-A和SP-B的蛋白浓度水平变化。3主要结果3.1成年和幼年大鼠肺脏重度冲击伤模型的建立各组的成年和幼年大鼠冲击伤后均发生明显肺冲击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水肿、不张、肺组织破裂等,驱动压力值越高,伤情越重。在同样的冲击波致伤压力条件下,成年大鼠的肺损伤明显较幼年大鼠的严重。成年大鼠在驱动压力值为5.0Mpa时,肺脏的损伤程度集中在Ⅳ级(60%),AIS评分为3.00±0.47,达到重度伤情;幼年大鼠在驱动压力值为5.5Mpa时,肺脏损伤多集中在Ⅳ级(70%),AIS评分为3.10±0.56。两者肺脏损伤程度大致相同,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肺脏损伤的重度伤情,符合下一步研究模型的需求。3.2成年和幼年大鼠肺重度冲击伤后SP-A和SP-B的研究(1)伤情的特点和变化:幼年和成年大鼠均发生重度肺冲击伤,两组间伤情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幼年大鼠的肺损伤程度最重的峰值出现在伤后4h,而成年大鼠的则后续到伤后6h。(2)肺组织的SP-A和SP-B的m RNA RT-PCR检测结果:幼年大鼠SP-A的m RNA相对量在伤后即刻迅速显着下降(P<0.05),伤后4h又迅速上升达到峰值,为正常的398%(P<0.05),随后又逐渐回落,24h后又低于正常;而SP-B的m RNA在伤后迅速逐渐升高(P<0.05),6h达峰值,为正常10.6倍(p<0.01),伤后12h回落到正常范围,24h72h又缓慢升高(P<0.05)。成年大鼠SP-A的m RNA在伤后即刻先显着上升(P<0.05),随后降低,伤后4h达到最低,为正常组的76%,随后逐渐回升,在伤后48h和72h达正常组的418%和415%(p<0.01);而成年SP-B的m RNA量于致伤后逐渐下降,在伤后12h达到谷底,为正常组的25%(p<0.01),随后缓慢有所回升,伤后72h时为正常组的86%(P>0.05)。(3)肺组织中SP-A和SP-B的Western Bolt检测结果:冲击伤后幼年大鼠肺组织中SP-A蛋白含量首先迅速下降,伤后4h达到谷底,为正常74.7%(P<0.05);随后逐渐回升,并在伤后24h72h显着高于正常,72h时达正常的188.9%(p<0.05)。而幼年大鼠肺组织中SP-B蛋白含量则出现先升高后回落的趋势,在伤后4h达到峰值,为正常的137.2%(P<0.05);随后逐渐回落,伤后24h72h与正常组无显着差异(p>0.05)。成年大鼠肺组织中SP-A、SP-B含量的变化趋势和幼年大鼠相似。(4)肺泡灌洗液中SP-A和SP-B ELISA检测结果:幼年大鼠肺泡灌洗液中SP-A的量在伤后迅速减少,伤后4h达到最低,为正常的43.4%(P<0.05);随后逐渐回升,伤后24h回到正常水平,48h和72h时高于正常值(P<0.05),分别为正常组的123.7%和132.8%。幼年大鼠肺泡灌洗液中SP-B的达量则是在伤后先逐渐升高,伤后4h达到峰值,显着高于正常(P<0.05),为正常的170.6%;随后逐渐回落,伤后24h后接近正常水平(P>0.05)。在成年大鼠冲击伤后,肺泡灌洗液中SP-A或SP-B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幼年组相似(p>0.05),但成年大鼠组别的SP-A和SP-B的含量值水平比幼年组各时间点的表达量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1)成年和幼年大鼠的肺冲击伤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水肿、不张、肺组织破裂等,致伤的压力值越高,伤情越重。在同样的冲击波致伤压力条件下,成年大鼠的肺损伤明显重于幼年大鼠。(2)通过BST-Ⅰ型生物激波管,采用5.0Mpa驱动压可以建立成年大鼠肺重度冲击伤模型,以及采用5.5Mpa驱动压建立的幼年大鼠肺重度冲击伤模型,这两个模型的伤情具一致性且稳定,且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适用于研究未成年肺和成年肺冲击伤的发生发展和救治机制的对比研究。(3)在本实验相同的肺重度损伤模型下,成年和幼年各自的SP-A和SP-B的m RNA转录变化趋势明显不同:(1)幼年大鼠SP-A的m RNA相对量,伤后即刻先迅速显着下降,随后伤后4h又迅速上升达到峰值(正常的398%,P<0.05),然后又逐渐回落,24h后又低于正常;成年大鼠SP-A的m RNA则在伤后即刻先显着上升(P<0.05),随后降低,伤后4h达到最低(正常组的76%,P<0.05),随后逐渐回升,在伤后48h到72h达正常组的418%和415%(p<0.01)。(2)幼年大鼠SP-B的m RNA在伤后是迅速逐渐升高(P<0.05),6h达峰值(正常的10.6倍,p<0.01),伤后12h回落到正常范围,24h到72h又缓慢升高(P<0.05);而成年SP-B的m RNA量于致伤后逐渐下降,在伤后12h达到谷底(正常的25%,p<0.01),随后缓慢有所回升,伤后72h时为正常组的86%(P>0.05)。(4)而在成年和幼年大鼠,无论是在肺泡灌洗液或是肺脏实质中,其SP-A和SP-B的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是相似的。其SP-A的表达量是先降后回升的趋势,于伤后4h达最低值。而SP-B的表达量从伤后2h逐步增多,伤后4h达到最高值,随后缓慢下降直到伤后12h,随后不再受时间的影响,其表达量基本维持在正常对照组的分泌水平。(5)在同样的重度肺冲击伤的条件下,幼年大鼠肺损伤的峰时略早于成年大鼠;幼年和成年大鼠冲击伤后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中SP-A和SP-B蛋白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为SP-A先减少再回升、SP-B先增加后回调,因此会出现明显的SP-A和SP-B比例的失衡;同时是其m RNA转录的变化差异极大(幼年大鼠后期的SP降低等更显着,p<0.05),其机制与意义非常值得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刘锐,王树明[6](2016)在《烧冲复合伤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烧冲复合伤是平战时常见的致命性损伤,它较单纯的烧伤或冲击伤更严重,其救治困难,病死率高。临床资料表明,肺是烧冲复合伤最易受损的脏器,也是影响烧冲复合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肺损伤的治疗是治疗烧伤复合伤的关键。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损伤在肺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烧冲复合伤时AECⅡ损伤的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逐渐成为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现就有关烧冲复合伤时AECⅡ损伤的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综述如下。
彭凌华[7](2016)在《肺爆震伤兔模型建立及早期应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建立肺爆震伤(blast lung injury,BLI)兔模型,观察伤后肺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探讨早期应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protective lung ventilation strategy,PLVS)对BLI的治疗效果。方法:1、将21只本地健康白色家兔,按俯卧位时兔胸骨正中距离爆源的距离(d),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A组(d=7cm,n=5),B组(d=10cm,n=8),C组(d=13cm,n=8)。家兔经过麻醉、脱毛、股动、静脉置管等操作后俯卧于自制爆破试验台,实施电子引爆在兔胸骨正下方的爆炸源。爆炸后给予相应简单救治。测伤前、致伤后1/4h、1h、2h、4h、8h及24h各时间点动物的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动物死亡后或者伤后24h快速股动脉放血无痛处死后,测肺含水量及行肺组织常规病理HE染色及肺损伤分级检查。2、将16只本地健康白色家兔,按上述方法于d=10cm处建立BLI兔模型,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CMV组,n=8),小潮气量+PEEP通气组(SVT+PEEP组,n=8)。测伤前、伤后通气1/4h、1h、2h、4h、8h及24h各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改变,各组在伤前及通气治疗24h后行肺部CT平扫检查;之后再快速股动脉放血无痛处死,取肺组织行肺含水量测定及肺组织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1、B及C组24小时内无死亡;A组4只在伤后2-4h内死亡,余下1只在伤后6h死亡。A组伤后6h内及B组伤后24h内RR、HR明显高于伤前(P<0.05),C组只在伤后2h内高于伤前。A、B组伤后MAP持续低于伤前(P<0.05);C组MAP与伤前比较改变无统计学意义。A组伤后p H值伤后呈进行性降低(P<0.05),B组伤后1h p H值较伤前开始降低,且一直维持在偏低的状态(P<0.05),C组伤后p H值未见明显改变。A组伤后Pa O2逐步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B组伤后4h内逐步降低(P<0.05),之后稍有升高但仍维持在偏低的状态(P<0.05)。C组伤后2h内逐步降低(P<0.05),之后稍有升高,8h已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P>0.05)。A组伤后Pa CO2逐步升高且与伤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B组伤后1h时Pa CO2明显升高(P<0.05),之后持续在较高水平,但仍明显高于伤前(P<0.05),C组伤后Pa CO2与伤前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A、B组较含水量正常值明显增高(P<0.05),C组稍有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示A组肺组织内出血明显,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部分肺泡腔融合,肺泡壁部分断裂,间隔增宽,部分肺泡萎缩及肺间质水肿。B组肺组织内少量出血,可见部分白细胞浸润,少量肺泡腔融合,肺泡壁部分断裂,间隔增宽,肺间质水肿;C组所见肺组织出血、白细胞浸润、水肿等病变明显减轻。A、B、C组按肺损伤分级依次评为重度、中度、轻度损伤。2、CMV组伤后通气1-24h p H持续升高,与同组伤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VT+PEEP组伤后通气后p H值逐步下降,伤后通气1-24h与CMV同时相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及SVT+PEEP组Pa O2及OI伤后通气1/4h时均明显下降,伤后通气1h后Pa O2及OI逐渐升高,且CMV组Pa O2及OI高于SVT+PEEP组。两组伤后通气1/4h时Pa CO2均稍有升高,CMV组伤后通气1h后Pa CO2逐渐减低;SVT+PEEP组伤后通气1h时后Pa CO2逐渐升高,与伤前及CMV组同时相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VT+PEEP组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明显下降,与伤后即刻及CMV组同时相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SVT+PEEP组伤后通气24h后,CT检查均可见肺内渗出减少,水肿减轻,两组相比较并无明确差异。SVT+PEEP组肺含水量明显低于单纯致伤和CMV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V组及SVT+PEEP组通气治疗后病理示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萎缩及肺水肿程度轻于单纯致伤,但CMV组肺泡融合及肺泡壁断裂增加。结论:1、距离爆源的距离(d=10cm)的肺爆震伤兔出现肺损伤的改变,伤后24h内无死亡,易于观察一系列指标,重复性高,该模型可用于肺爆震伤的相关研究。2、SVT+PEEP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能有效改善肺爆震伤氧合、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改善肺水肿,可减少肺泡过度扩张,从而减少继发性肺损伤。
胡泉[8](2013)在《胆碱能α7受体激动剂对烧冲复合伤休克期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烧冲复合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是伤员发生早期死亡和后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则是休克期血流动力学紊乱和脏器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本文拟采用重度烧冲复合伤犬和犬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研究胆碱能N样α7受体激动剂对犬烧冲复合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烧冲复合伤早期抗休克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一:1.选取Beagle犬,采用黑索金爆炸致冲击伤,而后用凝固汽油燃烧造成35%TBSAⅢ°.烧伤,建立中度冲击伤+重度烧伤的犬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2.将实验动物随机化分为:假伤对照组;烧伤组;冲击伤组;烧冲复合伤组;烧冲复合伤不复苏组和烧冲复合伤PNU282987组。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血炎症介质和粘附因子的水平、肝肾功能以及24小时尿量;计算氧输量和氧耗量;测定血浆容量及血管通透性的变化。伤后24h采用放血法处死犬,测定脏器含水量,取肺组织行病理诊断和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蛋白免疫组化。方法二:1.取新生犬脐带,采用胶原酶分别消化不同时间,提取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台盼蓝染色进行细胞计数。而后经细胞培养,取第3代细胞进行鉴定,建立犬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提取、培养方法。2.酶消化法提取的犬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以第3代为实验细胞。给予烧冲复合伤血清刺激,分别给予烟碱和蛋白激酶C、Rho激酶的阻断剂和激动剂干预,测定其单层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分析各组血管内皮细胞连接蛋白以及上游调控因子的表达。结果一:1.5g黑索金爆炸,通过大体解剖及肺脏组织病理HE染色证实:距离爆炸源50cm的比格犬可被爆炸致中度冲击伤,结合凝固汽油燃烧致35%TBSA重度烧伤,结合上述两步致伤可建立犬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2.烧冲复合伤后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屏障功能失衡,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血容量骤减,循环系统呈低排高阻,脏器缺血缺氧更为严重;胆碱能α7受体激动剂可以显着减低血管通透性和组织水肿,提高血容量,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肺通气换气,纠正脏器的缺血缺氧状态。结果二:1.1%Ⅰ型胶原酶消化7min可从全脐静脉提取大量多角形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均可以鉴定该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2.烧冲复合伤犬血清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后,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显着下降,其上游的调节蛋白(蛋白激酶C和ROCK1)的表达则显着升高,单层细胞通透性显着提高;而加入烟碱或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均可以抑制其过高的通透性,降低蛋白激酶C和ROCK1,提高连接蛋白的表达;但给予受体阻断剂或提高蛋白激酶C和Rho激酶的活性后则可以抑制该的效果。结论烧冲复合伤能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其连接蛋白表达降低,屏障功能失衡,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血容量骤减,导致休克;胆碱能α7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从而提高内皮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保护内皮屏障功能,显着减低血管通透性和组织水肿,提高血容量,改善血流动力学、肺通气换气功能以及脏器的缺血缺氧状态。
陈晶晶[9](2012)在《DHA对百草枯诱导肺损伤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百草枯(paraquat, PQ),又名对草快、克芜踪等,由于其除草效果好,对环境污染小,被国内外广泛应用。随着百草枯的广泛使用,近年来由百草枯引起的中毒病例不断增多。百草枯对人的毒性极大,肺组织是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中毒死亡率可达50-90%。虽然近年来对百草枯的中毒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因而研究百草枯致机体损伤的机制,对于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百草枯中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是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PUFA),主要是从鱼油或者微藻油中提炼的。早期的研究表明,DHA对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并对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新近的研究显示,DHA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类的一些纤维病变。早期的急性炎症和后期的肺纤维化是百草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推测DHA可能具有拮抗百草枯诱导的肺损伤的作用。为研究DHA对百草枯中毒的拮抗作用,本研究采用一次性经口给予雄性昆明小鼠50mg/kg.bw PQ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从动物死亡情况、氧化抗氧化系统等方面观察DHA拮抗百草枯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采用一次性经口给予雄性wistar大鼠50mg/kg.bw PQ染毒,建立百草枯肺纤维化模型,通过测定肺组织中胶原纤维蛋白含量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观察DHA对百草枯引起的肺纤维化的拮抗作用,通过检测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调控因子Smad7、SnoN的蛋白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百草枯引起肺纤维化的中毒机制。研究方法1.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指标测定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适应性喂养5天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DHA干预组,每组24只。DHA干预组动物每天经灌胃给予500mg/kg.bw的DHA;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动物每天给予等体积的玉米油灌胃。在给予DHA的第8天,PQ经生理盐水稀释后,模型组和DHA干预组动物经灌胃一次性给予50mg/kg.bw PQ染毒,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PQ染毒后,持续给予DHA,观察记录各组动物死亡情况,于染毒7天后20%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取肺组织进行各指标测定。观察PQ染毒后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比较各组小鼠的肺脏系数,采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还原性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测定小鼠肺组织中4-羟基壬烯酸(4-hydroxynonenal,4-HNE)和MDA蛋白加合物水平的变化。2.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指标测定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20g,适应性饲养5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HA干预组和DHA对照组,每组10只。DHA干预组和DHA对照组每天一次分别给予500mg/kw.bw的DHA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给予DHA的第8天,PQ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经灌胃分别给予模型组、DHA干预组动物50mg/kg.bw的PQ一次性染毒,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给予正常对照组和DHA对照组。PQ染毒后,各组动物持续给予DHA,于染毒后第35天,处死动物。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法、湿重/干重比值(wet-to-dry weight ratio, W/D)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采用碱水解法测定;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肺组织中Smad7、SnoN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1.DHA对百草枯诱导急性肺损伤的拮抗作用1.1DHA对PQ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致死亡的影响模型组和DHA干预组经灌胃一次性给予PQ7天后,模型组小鼠死亡率为58.3%,DHA干预组小鼠死亡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DHA能显着降低PQ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导致的死亡1.2DHA对PQ诱导小鼠肺脏器系数的影响PQ染毒7天后,肉眼解剖观察,正常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呈粉红色,无充血、水肿现象;模型组动物肺组织表面色泽暗红,充血、水肿明显,体积明显增大,包膜下可见点状、片状出血,切面疏松,有淡红色液体溢出;DHA干预组动物肺组织较模型组动物损伤明显减轻,轻度充血、水肿,有散在包膜下出血。正常对照组肺脏器系数为(0.574±0.085)%,PQ诱导肺损伤后,模型组的肺脏器系数为(1.021±0.683)%,DHA干预组为(0.710±0.2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脏器系数增加了77.87%(P<0.01);提前1周给予DHA干预,可明显降低PQ诱导的肺充血水肿和炎性变化,与模型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DHA对PQ诱导急性肺损伤肺组织中MPP、MDA及GSH含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肺组织中的MPO含量增加了20.6%(P<0.01);DHA干预组肺组织中的MPO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模型组小鼠给予PQ后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中MDA含量增加了21.7%(P<0.01);DHA干预组比模型组减少了14.4%(P<0.01),说明提前给予7天DHA能够有效抑制肺组织中MDA水平的增加(P<0.01)PQ摄入7天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肺组织中GSH水平下降了14.2%(P<0.01),与模型组相比,DHA干预组GSH水平显着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1.4DHA对PQ诱导急性肺损伤肺组织中4-HNE、MDA蛋白加合物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4-HNE蛋白加合物表达水平增加了43.97%(P<0.05),而提前给予DHA干预后,小鼠肺组织中的4-HNE蛋白加合物表达水平仅增加了3.16%,比模型组显着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MDA蛋白加合物表达水平增加了42.39%(P<0.05),提前给予DHA干预后,小鼠肺组织中的MDA蛋白加合物表达水平增加了16.97%,DHA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P>0.05)。说明提前给予DHA干预能够有效降低PQ引起的肺组织的氧化应激。2.DHA对百草枯引起的肺纤维化的拮抗作用2.1动物体重及一般情况观察模型组动物给予PQ染毒后,皮毛蓬松,毛色暗淡,精神萎靡,进食、进水量减少,行动迟缓。染毒后体重增长减慢,28天后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DHA干预组、DHA对照组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2.2肺组织HE染色各组动物肺组织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肺泡结构清晰,壁薄,肺泡腔内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肺组织间隔增厚变宽,肺泡腔明显狭窄,伴局灶性肺不张;DHA干预组动物肺泡壁无明显增厚,结构清晰,病变不明显;DHA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2.3肺组织纤维化改变2.3.1W/D比值PQ模型组的W/D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DHA干预组与DHA对照组W/D均显着增大(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显着差别。2.3.2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PQ染毒35天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了18.3%(P<0.05);DHA干预组及DHA对照组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明显,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3.3Masson染色各组肺组织经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动物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壁周围有少量蓝色胶原纤维,腔内无胶原蛋白沉积;模型组动物肺泡壁增厚明显,大量胶原蛋白沉积与肺泡壁及肺泡腔内,肺泡腔狭窄变形,部分肺泡出现实变现象;DHA干预组动物肺泡结构完整,肺泡壁周围及肺泡腔中无明显胶原蛋白沉积,无实变现象;DHA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明显。2.4肺组织中Smad7和SnoN蛋白表达2.4.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中Smad7和SnoN蛋白表达镜下观察可见,Smad7表达于肺泡和上皮细胞中。正常对照组Smad7阳性着色面积大且密集,模型组阳性着色面积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并且比较分散,DHA干预组的阳性着色面积较模型组增加,DHA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积分光密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积分光密度降低了63%(P<0.01),与模型组相比,DHA干预组积分光密度比模型组增加了112.7%(P<0.01),DHA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SnoN蛋白主要在肺泡中表达,正常对照组SnoN蛋白阳性着色面积密集,分布均匀,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着色面积明显减少,且分布不均匀,DHA干预组的阳性着色面积分布均匀,较模型组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积分光密度降低了41%(P<0.01),与模型组比较,DHA干预组的积分光密度比模型组增加了42.4%(P<0.01),DHA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2.4.2Western blotting测定肺组织中Smad7和SnoN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Smad7及SnoN蛋白表达均显着减少(P<0.05,P<0.01);而提前给予DHA干预后,大鼠肺组织中的Smad7与SnoN蛋白表达均未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DHA能够有效抑制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肺组织Smad7和SnoN表达的降低;DHA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大(P>0.05)。结论1.DHA (500mg/kg.bw)可有效拮抗50mg/kg.bw PQ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2.DHA可显着降低PQ诱导的肺脏脂质过氧化产物4-HNE、MDA蛋白加合物的产生,DHA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活性,降低肺脏氧化应激拮抗PQ致急性肺损伤。3. DHA (500mg/kg.bw)可有效拮抗50mg/kg.bw PQ所致大鼠慢性肺纤维化。4.PQ所致的肺纤维化可能与其抑制组织纤维化过程的两个重要因子Smad7、 SnoN的蛋白表达有关,DHA可能通过上调Smad7、SnoN的表达来减轻PQ所致的肺纤维化。
张爱群,孙富国,陈录庭,张斌,孙奇,闫计[10](2010)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海水浸泡伤》文中研究指明海战在现代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战中伤口很难避免海水的浸泡,导致海水浸泡伤的发生率很高[1]。海水浸泡伤的研究已成为军事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海水浸泡伤的病理生
二、大鼠烧冲复合伤后肺组织内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鼠烧冲复合伤后肺组织内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VSD方案对烧伤早期创面修复基质金属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创面MMP-2、MMP-9、TIMP-1含量比较 |
2.2 患者创面相关生长因子指标比较 |
2.3 患者创面组织炎症因子比较 |
2.4 患者创面与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
3 讨论 |
(2)西维来司钠对放射性肺损伤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细胞培养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复苏 |
2.2.2 细胞换液 |
2.2.3 细胞传代 |
2.2.4 细胞冻存 |
2.2.5 Lewis肺癌小鼠模型制备和体积测量 |
2.2.6 小鼠放射治疗和给药 |
2.2.7 弹性蛋白酶活性检测 |
2.2.8 肺泡灌洗液有核细胞计数和蛋白质浓度检测 |
2.2.9 肺组织粒细胞检测 |
2.2.10 肺组织病理实验 |
2.2.11 放射性肺损伤H-E染色结果判定标准 |
2.2.12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小鼠一般情况 |
3.2 放疗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3.3 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对荷瘤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3.4 西维来司钠对肺泡炎症渗出的影响 |
3.5 西维来司钠对放疗小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
3.6 西维来司钠对小鼠Lewis肺癌放疗效果的影响 |
3.7 西维来司钠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 |
4.2 放射性肺损伤药物防治及机制研究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B |
作者简介 |
(3)肺爆震伤早期集束化药物治疗方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在大鼠供皮区及深二度烧伤削痂创面深度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SD大鼠供皮区模型的构建及高频皮肤超声仪、皮肤镜在其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
引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小结 |
第二部分 SD大鼠深二度烧伤削痂模型的构建及高频皮肤超声仪、皮肤镜在其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
引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5)成年和幼年大鼠肺重度冲击伤SP-A和SP-B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1 立项依据 |
2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成年和幼年大鼠肺重度冲击伤模型的建立 |
1 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B在肺冲击伤后各时间点的转录分泌表达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肺表面活性蛋白A、B与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烧冲复合伤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烧冲复合伤时AECⅡ损伤机制 |
1. 解剖学因素: |
2. 机体促炎与抗炎平衡紊乱: |
3. 液体超载,血容量过多: |
4. 缺血、缺氧性损伤: |
二、烧冲复合伤时AECⅡ损伤的防治 |
1. 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
2. 表皮生长因子对AECⅡ损伤的修复: |
3. 激素类药物对AECⅡ损伤的修复: |
4. 其他: |
三、问题与展望 |
(7)肺爆震伤兔模型建立及早期应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肺爆震伤兔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溶液配制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实验分组: |
1.2.2 肺爆震伤兔模型的改进与制备 |
1.2.3 实验主要观察指标 |
1.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 结果 |
2.1 生命体征 |
2.2 血气分析变化 |
2.3 各组肺含水量变化 |
2.4 各组家兔HE染色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肺损伤分级 |
3 讨论 |
3.1 肺爆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
3.2 肺爆震伤后早期呼吸循环功能及病理学的变化 |
第二部分:肺爆震伤兔早期应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1.4 主要溶液配制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实验分组 |
1.2.2 肺爆震伤兔模型建立 |
1.2.3 实验主要观测指标 |
1.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 结果 |
2.1 血气分析变化 |
2.2 呼吸力学变化 |
2.3 肺部CT平扫影像学变化 |
2.4 肺组织含水量 |
2.5 肺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查 |
3 讨论 |
3.1 两种通气方式对BLI呼吸功能的影响 |
3.2 两种通气方式对肺部CT的影响 |
3.3 两种通气方式对肺含水量及病理学的影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肺爆震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胆碱能α7受体激动剂对烧冲复合伤休克期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胆碱能α7 受体激动剂对重度烧冲复合伤犬休克保护作用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胆碱能α7 受体激动剂对重度烧冲复合伤犬血管内皮细胞调节作用的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9)DHA对百草枯诱导肺损伤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DHA对百草枯诱导急性肺损伤的拮抗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DHA对百草枯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拮抗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大鼠烧冲复合伤后肺组织内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VSD方案对烧伤早期创面修复基质金属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 王家瑞,何金,王伟,杨小林,苟亚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09)
- [2]西维来司钠对放射性肺损伤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林晶. 青海大学, 2019(04)
- [3]肺爆震伤早期集束化药物治疗方案的实验研究[D]. 苏时祯.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4)
- [4]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在大鼠供皮区及深二度烧伤削痂创面深度评估中的应用[D]. 张永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4)
- [5]成年和幼年大鼠肺重度冲击伤SP-A和SP-B的研究[D]. 麻超. 第三军医大学, 2017(03)
- [6]烧冲复合伤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 刘锐,王树明.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6(06)
- [7]肺爆震伤兔模型建立及早期应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实验研究[D]. 彭凌华. 南昌大学, 2016(05)
- [8]胆碱能α7受体激动剂对烧冲复合伤休克期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胡泉.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3(08)
- [9]DHA对百草枯诱导肺损伤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晶晶. 山东大学, 2012(02)
- [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海水浸泡伤[J]. 张爱群,孙富国,陈录庭,张斌,孙奇,闫计.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