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非司酮/前列腺素的使用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杨清芳,姚婷婷,苗丽娟,孙礼[1](2022)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孕16~28周瘢痕子宫引产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利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孕16~28周瘢痕子宫引产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妊娠16~28周采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引产的妇女216例,依据患者既往是否有剖宫产史及肌壁间子宫肌瘤手术史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瘢痕子宫妊娠,共50例,对照组为同期非瘢痕子宫妊娠,共1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的引产时间、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宫腔残留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引产时间、引产成功率及产后并发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孕16~28周瘢痕子宫引产可获得与同孕周非瘢痕子宫引产患者相似的引产成功率,且不增加宫腔残留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刘养奇,林伟研,欧伟麟,林志丰,柯莉,林琳,陈艳红[2](2021)在《依沙吖啶及其联合方案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依沙吖啶及其联合方案在中期妊娠引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自愿于我院妇产科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的38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引产方式分为单一方案(依沙吖啶)组(252例)和联合方案(依沙吖啶+米非司酮或米索前列醇)组(136例),比较两种方案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疗效、产程合并症和并发症等。结果联合方案与单一方案比较,有剖宫产史者(26.47%vs 17.0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7.35%vs 1.98%)、多胎妊娠(8.82%vs 3.57%)、因胎儿异常引产(75.74%vs62.70%)及胎盘异常(16.9%vs 9.1%),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至规律宫缩的时间和引产时间单一方案组均较联合方案组长,分别为(33.59±11.11) h vs(31.17±9.81) h,(11.57±10.91) h vs(8.18±7.8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引产成功率、清宫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发热及子宫破裂等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有剖宫产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多胎妊娠和胎盘异常等情况,推荐选择联合方案引产。联合方案可有效缩短引产时间,降低产后并发症,有利患者身心健康。
韩慧娟,薛云琴,史魁风,张菊苏[3](2021)在《3种方案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临床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3种方案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9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组(33例)给予米非司酮+利凡诺方案引产,B组(33例)给予利凡诺+子宫颈扩张球囊方案引产,C组(33例)给予米非司酮+利凡诺+子宫颈扩张球囊方案引产。比较不同方案引产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产后2h出血量、引产出血量均C组最低、B组次之、A组最高,C组完全引产率(54.6%)高于A组(24.2%),不完全引产率(3.0%)低于A组(6.1%),胎盘残留率(6.1%)低于A组(30.3%)(均P<0.05)。结论:利凡诺+米非司酮+子宫颈扩张球囊方案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能提高引产效果、引产成功率且并发症少。
郑峥,顾向应,刘欣燕,黄丽丽,杨清,于晓兰,车焱,单莉,张林爱[4](2021)在《中期妊娠稽留流产规范化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指出妊娠12~27周末胎儿宫内死亡称为中期妊娠稽留流产。中期妊娠稽留流产病因复杂,发病率不确切[1]。如果死亡的胎儿超过4周仍未排出,母体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增加[2-3]。本病治疗原则是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及时终止妊娠。临床医生在处理中期妊娠稽留流产时常常面临决策困难,为此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联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及专家经验,编写了《中期妊娠稽留流产规范化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以期为中期妊娠稽留流产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程树花,胡文伟[5](2021)在《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瘢痕子宫指有大瘢痕存在于子宫上。子宫畸形矫正术、子宫肌瘤剔除术、人工流产术、剖宫产术等均会引发瘢痕子宫,其中最常引发瘢痕子宫的为剖宫产术[1]。近年来,剖宫产率日益提升,进而日益增加了瘢痕子宫患者数量,而瘢痕子宫育龄妇女避孕失败后,和非瘢痕子宫育龄妇女相比,不管采用何种方法终止妊娠,均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非瘢痕子宫孕妇相比,瘢痕子宫孕妇会具有显着不同的生理机能,如具有显着较低的怀孕概率,怀孕后具有显着较高的子宫破裂、宫外孕发生概率[2]。因此,需要临床将一种有效、安全的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方法寻找出来。
杨丽[6](2021)在《MAS-IUS优化品在模拟宫腔液中LNG释放规律及Cu2+浓度测定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记忆合金硅胶宫内缓释系统”(Memory Alloy Silicone Intrauterine System,MAS-IUS)优化品在模拟宫腔液中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LNG)的释放规律以及纳米铜的存在形式及铜离子浓度测定(37℃恒温环境中),以期为MAS-IUS持续改进及后续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纳米铜硅胶膜厚度为1 mm、膜中纳米铜浓度为3 g/L为制环参数,以增量法加入52 mg左炔诺孕酮标准品,按IUS标准生产工艺流程制备MAS-IUS优化品;将MAS-IUS优化品充分洗涤后分别放入15 m L聚丙烯管中,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个样品,试验组加入7.5 m L模拟宫腔液(全面淹没MAS-IUS优化品),对照组加入7.5 m L生理盐水,将样品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每24 h分别于各样品溶液取液1 m L,每次取液完后分别将剩余液体更换为7.5 m L新的模拟宫腔液或生理盐水,连续31天,定时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系统测量两组样品溶液中LNG的释放量;以化学显色法测定铜离子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模拟宫腔液中铜离子含量。结果:MAS-IUS优化品在模拟宫腔液及生理盐水中LNG释放量不同时间点均有显着差异(P<0.001),相邻时间点LNG释放量具有差异性(P<0.05);用分段线性回归法探究15天前及15天后LNG释放规律,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15天前LNG的释放量随时间延长显着下降(P<0.01),释放模型公式为:LR(?g/24h)=2.550-0.058×T;生理盐水组15天后LNG的释放量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P>0.05),LNG释放量基本恒定,平均释放量为1.900±0.110(?g/24 h);模拟宫腔液组15天前LNG释放量随时间延长显着下降(P<0.01),释放模型公式为:LR(?g/24 h)=3.359-0.083×T;模拟宫腔液组15天后的释放量随时间延长无明显差异性(P>0.05),15天后LNG释放量基本保持恒定,基本符合零级释放规律,平均释放量为2.440±0.110(?g/24 h)。对两组LNG平均释放量进行差异性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模拟宫腔液组LNG平均释放量(2.560?g/24 h)高于生理盐水组(1.990?g/24 h)。通过显色反应,证明模拟宫腔液中含铜离子,测得铜离子浓度为0.0176 g/L。结论:MAS-IUS优化品在模拟宫腔液中15天前LNG的释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15天后LNG释放量基本恒定,平均释放量为2.440±0.110(?g/24 h),符合零级释放规律;MAS-IUS优化品在模拟宫腔液中释放出铜离子,以铜离子形式存在,且铜离子浓度为0.0176 g/L。
高媛[7](2021)在《米非司酮早期药物流产疗效与患者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血药浓度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早期药物流产疗效与其转运蛋白(MDR1 C3435T、C1236T、G2677T/A)、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3A4*1B)及相关受体(孕激素受体PGR、雌激素受体ESR1、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多态性、米非司酮及其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米非司酮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以期更精确的选择药物及其剂量,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实现米非司酮“用药个体化”。【方法】纳入132例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治疗方案的早期药物流产患者,聚合酶链反应(PCR)和Mass 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对MDR1 C3435T、MDR1 C1236T、MDR1 G2677T/A、CYP3A4*1B、PGR、ESR1及OXTR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米非司酮及其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米非司酮的血药浓度,观察药物流产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药物疗效与SNP、血药浓度之间的关联性。【结果】1.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早期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为81.0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1%。药物流产失败与患者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剖宫史及流产史明显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体重、孕史和剖宫史明显相关。药物流产成功组和存在不良反应组的患者米非司酮及其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化米非司酮的血药浓度剂量比(C/D)明显高于药物流产失败组和无不良反应组(P<0.05)。2.患者MDR1 3435C→T,MDR1 1236 C→T,MDR1 2677G→T/A CYP3A4 C→T,CYP3A4*1B C→T,PGR(rs1042838)C→A,PGR(rs10895068)C→T,ESR1 G→A,OXTR(rs2254298)G→A,OXTR(rs2228485)G→A,OXTR(rs237911)G→A,OXTR(rs53576)A→G的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31.82%、61.74%、48.11%、31.44%、97.35%、1.14%、0、26.14%、69.32%、72.73%、73.11%和70.83%。3.携带OXTR(rs2254298)突变型等位基因A,OXTR(rs2228485)突变型等位基因A,OXTR(rs237911)突变型等位基因A和OXTR(rs53576)突变型等位基因G显着增加早期药物流产患者流产失败的风险(P<0.05)。携带MDR1 C3435T突变型等位基因T,MDR1 G2677T/A/A突变型等位基因T/A,OXTR(rs2254298)突变型等位基因A,OXTR(rs2228485)突变型等位基因A,OXTR(rs237911)突变型等位基因A和OXTR(rs53576)突变型等位基因G显着增加早期药物流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P<0.05)。4.MDR1 G2677T/A中野生型(GG)基因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剂量比(C/D)明显高于突变型基因组(P<0.05),CYP3A4 C>T中野生型(CC)基因组患者血药浓度剂量比(C/D)明显高于突变型基因组(CT+TT)(P<0.05)。【结论】1.OXTR(rs2254298 G>A),OXTR(rs2228485 G>A),OXTR(rs237911G>A)和OXTR(rs53576 A>G)基因突变可增加米非司酮早期药物流产失败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MDR1 C1236T(C>T)和MDR1 G2677T/A(G>T/A)基因突变可增加米非司酮早期药物流产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米非司酮及其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米非司酮的血药浓度剂量比与早期药物流产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关。4.MDR1 G2677T/A(G>T/A)基因突变能够降低体内米非司酮及其活性代谢物N-去甲基米非司酮的血药浓度,CYP3A4(C>T)基因突变能够显着降低米非司酮的血药浓度剂量比,从而影响其疗效。
秘晨曦[8](2021)在《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联合曼月乐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采用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联合曼月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经对比分析,初步探讨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联合曼月乐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治疗依据。方法:收集自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妇一科门诊就诊及收入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64例,随机单盲分组(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月经的第3天至第7天内,无性生活的情况下,子宫置曼月乐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放置曼月乐后第一天服用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服用10天,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将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23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变化、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A125值变化、痛经积分及综合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1.痛经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痛经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痛经效果显着(P<0.05);2.痛经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减轻痛经,但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更为有效(P<0.05);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8%,说明两组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组效果更佳(P<0.05);5.子宫体积比较:治疗后,两组均可以缩小子宫体积,治疗组子宫体积缩小疗效更为满意(P<0.05);6.血清CA125值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A125值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CA125值方面疗效更显着(P<0.05)。7.安全性指标:⑴两组治疗过程中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⑵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37%;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8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联合曼月乐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疗效明显,可以患者缓解中医证候,降低痛经程度,减小子宫体积,减低血清CA125值,疗效较单纯的曼月乐治疗优越,可在临床推广广泛使用。
奚婷[9](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张蒙蒙[10](2021)在《COOK球囊和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实践证明实施有效的引产措施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剖宫产的发生,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我国剖宫产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库克球囊(Cook cervical ripening balloons,CCRB)和地诺前列酮栓即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产科住院200例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这些研究对象:孕周≥37周,有引产指征,宫颈条件差。将其分为CCRB组(105例)和PGE2组(95例)。两组在以下方面比较:完成促宫颈成熟后Bishop评分以及取出CCRB或PGE2栓剂后计算出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从放置CCRB或PGE2栓剂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Apgar评分,患者因引产失败放弃顺产最终选择剖宫产的概率、使用CCRB或PGE2栓剂后出现母婴并发症(如胎儿宫内窘迫、子宫强直收缩、软产道裂伤、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概率,从而探讨两种方法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结果:1.CCRB组促宫颈成熟后Bishop评分与PGE2组相比无差异(t=0.546,P=0.586),两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相比也无差异(χ2=0.910,P=0.340);2.CCRB组临产时间长于PGE2组(t=6.915,P=0.000),其总产程时间也长于PGE2组(t=2.393,P=0.019);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无差异(t=1.335,P=0.185);3.CCRB组剖宫产率低于PGE2组(χ2=4.012,P=0.045);4.CCRB组在胎儿宫内窘迫、子宫强直收缩、羊水粪染方面的发生率及母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GE2组(P<0.05),两组在软产道裂伤、新生儿窒息方面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1.CCRB和PGE2栓剂都能有效地促宫颈成熟,两者均可以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2.与PGE2栓剂相比,使用CCRB虽然延长了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时间,但没有导致母儿不良结局。3.与PGE2栓剂相比,CCRB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其用于引产是相对更安全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二、米非司酮/前列腺素的使用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米非司酮/前列腺素的使用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1)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孕16~28周瘢痕子宫引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临床数据收集。 |
1.2.2 引产方法。 |
1.3 评判标准 |
1.4 产后出血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孕妇成功率和引产时间比较 |
2.2 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率、残留率比较 |
3 讨论 |
(2)依沙吖啶及其联合方案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和分组 |
二、方法 |
1.研究方法: |
2.观察指标: |
3.引产疗效评价标准: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两种方案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二、两种治疗方案患者常见合并症比较 |
三、两种治疗方案患者妊娠中期引产时间和疗效比较 |
四、两种治疗方案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
讨论 |
一、研究中期妊娠引产的意义 |
二、中期妊娠引产方案的影响因素 |
三、中期妊娠引产方案的疗效分析 |
四、妊娠中期引产方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
(3)3种方案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引产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引产效果比较 |
2.3 引产成功率比较 |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中期妊娠稽留流产规范化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期妊娠稽留流产的诊断标准 |
2 中期妊娠稽留流产的终止妊娠方式 |
2.1 药物引产 |
2.1.1 适应证 |
2.1.2 禁忌证 |
2.1.3 药物种类 |
2.1.3. 1 单独使用前列腺素制剂 |
2.1.3. 2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制剂 |
2.1.4 药物具体使用方法 |
2.1.5 药物引产注意事项 |
2.2 手术引产 |
2.2.1 子宫颈预处理 |
2.2.1. 1 药物应用方法 |
2.2.1. 2 机械方法 |
2.2.2钳刮术 |
2.2.2. 1 适应证 |
2.2.2. 2 禁忌证 |
2.2.2. 3 注意事项 |
2.2.3 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 |
2.2.3. 1 适应证 |
2.2.3. 2 禁忌证 |
2.2.3. 3 注意事项 |
2.2.4 水囊引产术 |
2.2.4. 1 适应证 |
2.2.4. 2 禁忌证 |
2.2.4. 3 注意事项 |
2.2.5 经腹剖宫取胎术 |
3 中期妊娠稽留流产合并瘢痕子宫患者的处理意见 |
4 中期妊娠稽留流产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 |
5 中期妊娠稽留流产治疗时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
5.1 凝血功能异常/DIC |
5.2 感染 |
5.3 不全流产 |
5.4 羊水栓塞 |
6 中期妊娠稽留流产治疗后随访及避孕 |
6.1 随访 |
6.2 术后避孕 |
7 总结 |
(5)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单独应用组: |
1.3.2序贯应用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的妊娠物排出时间比较: |
2.2 2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比较: |
2.3 2组患者的流产效果比较: |
2.4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5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MAS-IUS优化品在模拟宫腔液中LNG释放规律及Cu2+浓度测定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以保留子宫为目标的子宫腺肌病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米非司酮早期药物流产疗效与患者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血药浓度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A |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仪器 |
2.试剂 |
3.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入选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给药方案 |
3.5 血标本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
3.6 基因型检测 |
3.7 血药浓度的测定 |
3.8 疗效评判 |
3.9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2.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 |
2.1 药物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 |
2.2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
2.3 药物相关受体基因多态性 |
2.4 血药浓度 |
2.5 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References |
综述 基因多态性影响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研究进展 |
References |
致谢 |
(8)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联合曼月乐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材料 |
1.1 样本量估算 |
1.2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6 研究方法 |
6.1 分组方法 |
6.2 治疗方案 |
6.3 观测指标 |
6.4 疗效观测指标 |
6.5 疗效评价标准 |
7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疗效对比分析 |
3 安全性观测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立方依据 |
3 方药分析 |
3.1 方解分析 |
3.2 单味药物分析 |
4 结果分析 |
4.1 基线情况分析 |
4.2 缓解痛经方面 |
4.3 改善中医证候方面 |
4.4 缩小子宫体积方面 |
4.5 降低血清 CA125 值方面 |
4.6 安全性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腺肌病中西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因病机 |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
1 衰老细胞 |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
前言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总结 |
2 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COOK球囊和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不同促宫颈成熟引产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米非司酮/前列腺素的使用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 [1]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孕16~28周瘢痕子宫引产中的应用[J]. 杨清芳,姚婷婷,苗丽娟,孙礼. 甘肃医药, 2022(01)
- [2]依沙吖啶及其联合方案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J]. 刘养奇,林伟研,欧伟麟,林志丰,柯莉,林琳,陈艳红.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21
- [3]3种方案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临床效果比较[J]. 韩慧娟,薛云琴,史魁风,张菊苏.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09)
- [4]中期妊娠稽留流产规范化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J]. 郑峥,顾向应,刘欣燕,黄丽丽,杨清,于晓兰,车焱,单莉,张林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1(09)
- [5]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临床观察[J]. 程树花,胡文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16)
- [6]MAS-IUS优化品在模拟宫腔液中LNG释放规律及Cu2+浓度测定的实验研究[D]. 杨丽.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7]米非司酮早期药物流产疗效与患者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血药浓度的关联研究[D]. 高媛.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8]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联合曼月乐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D]. 秘晨曦.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9]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COOK球囊和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临床效果分析[D]. 张蒙蒙.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