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证实验性低钙血症的病理研究

肾虚证实验性低钙血症的病理研究

一、实验性低钙肾虚痹证的病理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魏艳霞[1](2018)在《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乌头汤药效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乌头汤对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药效作用,为乌头汤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1)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模型+风寒湿组(模型+FHS组),模型+FHS组实验第一天开始接受风寒湿刺激(风速5m/s、温度0℃-2℃、相对湿度90%-95%),持续45天,第15天模型组和模型+FHS组AIA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继续正常环境饲养。每天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每隔三天记录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足肿胀和足肿胀度评分),至第45天实验结束。(2)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乌头汤组(模型+WTT组)、模型+风寒湿组(模型+FHS组)和模型+风寒湿+乌头汤组(模型+FHS+WTT组),每组各10只。模型+FHS组和模型+FHS+WTT组实验第一天接受风寒湿刺激(风速5m/s、温度0℃-2℃、相对湿度90%-95%),连续45天,第15天模型组、模型+WTT组、模型+FHS组、模型+FHS+WTT组进行AIA造模,同时模型+WTT组和模型+FHS+WTT开始乌头汤灌胃,至第45天实验结束,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环境饲养。每天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每三天记录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足肿胀容积和足评分),直至第45天实验结束。大鼠腹主动脉采血,离心,行Elisa试剂盒检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CCP抗体(Anti-CCP)和炎症因子(IL-1β、IL-17和TNF-?)含量,取大鼠后足行病理切片,观察大鼠后足滑膜组织形态学病理情况。结果:(1)(1)接受风寒湿刺激和AIA造模后,大鼠精神状态日益萎靡、少动、毛色枯黄、毛态竖立、饮食饮水量明显减少,大便稀软,耳缘有风湿结节,舌下脉络瘀紫,大鼠尾根部有溃烂,实验后期大鼠少动甚至残疾等。(2)与模型组比较,模型+FHS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足肿胀和足评分明显增加,具有显着差异。表明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成功。(2)(1)接受风寒湿刺激和AIA造模后,大鼠精神状态日益萎靡、少动、毛色枯黄、毛态竖立、饮食饮水量明显减少,大便稀软,耳缘有红色结结,舌下脉络瘀紫,大鼠尾根部有溃烂,实验后期大鼠少动甚至残疾等。(2)与模型组比较,模型+FHS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足肿胀容积和足评分明显上升,有显着差异,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浸润明显,足病理切片滑膜组织病变明显,表明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成功。(3)与模型组比较,模型+WTT组和模型+FHS+WTT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足肿胀和足评分明显下降,有显着差异,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明显减少,足病理切片滑膜组织病变较轻微,表明乌头汤对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有明显药效作用。结论:乌头汤对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的药效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保护骨关节不受破坏来发挥作用,为乌头汤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有助于促进乌头汤在临床的广泛运用。

陈凤丽[2](2018)在《温肾通络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导师邱联群教授的验方温肾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肾气虚寒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的影响,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非盲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案。将纳入研究的肾气虚寒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70例随机平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35例予温肾通络方联合常规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疗程为12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RF、ESR、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HAQ评估、DAS28评分的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评价两组治疗方案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情况: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RF、ESR、CRP、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HAQ评估、DAS28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显着性。2.疗效评价方面:两组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炎症指标、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疾病活动度等均有疗效。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炎症指标方面,治疗组降低ESR、CRP指标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性;临床表现方面,治疗组改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着性;中医证候方面,治疗前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着性;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较对照组显着,两组治疗前后HAQ评分差值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性;在疾病活动度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DAS28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P<0.05,差异有显着性。两组比较,RF差值差异无显着性,P>0.05。3.安全性评价方面:试验中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治疗前后血常规、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生命体征等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温肾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肾气虚寒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指标、关节肿痛情况、中医证候、疾病活动度,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温肾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肾气虚寒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着,安全性良好,充分发挥了中西结合治疗方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魏艳霞,李鑫,林也,王莘智,李如意,余黄合,邵峰,邝涛,宋厚盼,蔡雄,黄惠勇[3](2017)在《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长期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优势,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必须借助动物模型,由此构建具有中医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是关键。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结合现代医学"病"和中医"证"的优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中医动物模型。笔者拟对近年来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推动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其证候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姜兆荣,于静,金明秀[4](2016)在《金明秀教授益肾壮骨蠲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证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金明秀教授是第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的指导教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在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诸多要素中,肾精亏虚是根本,决定其是否发病,痰浊、瘀血是标,决定了病情进展的速度。两因相合,最终出现关节骨质的破坏,关节畸形变,日久出现关节强直,不能活动。在治疗上确立益肾壮骨、蠲痹通络法,治病求本。

谷捷[5](2016)在《青风藤配伍白芍对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病机以气血虚衰为本,外感风寒湿邪为标。青风藤配伍白芍具有祛风散寒除湿,养血柔肝除痹的功效。根据其病机,本课题拟建立动物模型,探讨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协同治疗的RA及RA风寒湿痹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指导其临床运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为中药治疗RA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目的:探讨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协同治疗RA及RA风寒湿痹证的科学内涵。方法:(1)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及金氏Q值法,筛选及评价青藤碱配伍芍药苷的最佳剂量。(2)探讨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协同治疗CIA模型,对大鼠体重、足跖肿胀程度、炎症评分。组织病理学、组织放射学的影响。(3)通过运用ELISA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中MMP-2、MMP-9、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4)采用CIA风寒湿复合模型模拟人RA风寒湿痹证,探讨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协同治疗CIA风寒湿模型,对其体重、足跖肿胀程度、炎症评分、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1)青藤碱中高剂量组、芍药苷高剂量组以及配伍用药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急性耳炎性肿胀(P<0.05)。配伍组随着青藤碱芍药苷剂量的增加,二者从协同转换到相加效应,中剂量的协同效应最强。(2)青藤碱、芍药苷、青芍配伍组能够改善CIA大鼠体重下降(P<0.05、P<0.001),足肿胀增大(P<0.05、P<0.001),炎症评分升高(P<0.05、P<0.001),组织病理学评分(P<0.05,P<0.001),放射病理学评分(P<0.01,P<0.001)。且青芍配伍组较单用组效果更显着。(3)青藤碱、芍药苷、青芍配伍组能够下调CIA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含量(P<0.001),以及骨组织中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P<0.001)。青芍配伍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P<0.001),且能升高TIMP-1的含量(P<0.001)。(4)青芍配伍组对CIA风寒湿复合模型呈现良好的治疗效果,体重增加(P<0.01),足肿程度明显改善(P<0.05,P<0.01),关节炎症评分下降(P<0.01)。关节部位炎性反应、滑膜囊增生及软骨侵蚀情况得到显着改善。结论:(1)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协同治疗CIA的机制可能是下调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及骨组织中MMP-2、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上调骨组织中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2)通过研制与人风寒湿痹证相类似的CIA风寒湿复合模型,发现青芍配伍对治疗RA风寒湿痹证有较好的潜力,从而为临床运用奠定基础。

黄灵[6](2016)在《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P2Y1、β-arrestin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没有直接的动物模型,故使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模型,膜受体P2Y1、β-arrestin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广泛分布,探究其信号转导通路在EAE小鼠中的作用,利用中药复方制剂益肾达络饮在其中的作用,观察其疗效,为益肾达络饮治疗MS的机理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40只实验小鼠随机进行分组,其中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中药组10只、激素组10只。正常组正常饮食水,模型组、中药组、激素组小鼠背部分4点皮下注射抗原乳化剂每只0.2ml,30分钟后腹腔内注射0.1ml百日咳毒素,48小时后再次腹腔内注射百日咳毒素0.1ml。7天后除正常组外其余组行灌胃术。实验小鼠在造模后22天取材,石蜡包埋切片,片厚4μm,37℃烤干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根据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P2Y1、β-arrestin的表达结果,表明益肾达络饮在EAE中起到相关作用。结论:MS的主要病机是络损髓伤,以益肾、解毒、通络立法的益肾达络饮能有效地控制EAE炎症的启动,影响因素可能与P2Y1、β-arrestin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有关,进一步揭示益肾达络饮可能作用于EAE小鼠CNS的膜受体进而影响其信号转导通路来治疗多发性硬化。

陆道敏[7](2014)在《苗药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关节滑膜AP-1及NF-κB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观察苗药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关节炎指数(A1)、关节肿胀率、关节滑膜、软骨组织病理改变和滑膜组织激活蛋白1(AP-1)的两个亚单位c-Jun、c-Fos和核因子kappa B (NF-κB)信号通路NF-κB/65, NF-κB/P50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苗药金乌健骨方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苗药金乌健骨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雷公藤多苷组(阳性对照组)及强的松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CIA大鼠模型,免疫后第14d开始分别灌胃治疗,连续治疗4周,各组大鼠自由摄食饮水。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周、2周、3周、4周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率、计算AI。4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关节骨、软骨及滑膜的病理改变。分离关节滑膜,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核蛋白提取物AP-1的两个亚单位c-Jun、 c-Fos和NF-κB/P65. NF-KB/P50.蛋白表达。运用扫描仪扫描获得图像后,ImageJ2x软件测定其灰度值,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成功复制了C1A大鼠模型。治疗前各造模组AI、关节肿胀率与空白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P<0.01);经4周治疗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比较(P<0.01):金乌建骨方低剂量组Al、关节肿胀率:与模型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P<0.01),与强的松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P<0.05),与雷公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金乌健骨方对AI、关节肿胀率的下调作用与剂量有关。2、HE染色:空白对照组大鼠裸关节滑膜未见炎细胞浸润及血管翼的形成,软骨组织未见增生,软骨细胞排列整齐。CIA模型对照组滑膜组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水肿、血管翼形成,软骨组织可见增生,软骨细胞呈簇集状,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软骨钙化、坏死、侵蚀到骨质,甚至关节面骨质破坏。金乌健骨方低剂量组滑膜组织可见炎细胞浸润,滑膜组织增生水肿,软骨增生,软骨细胞排列紊乱、钙化、侵蚀骨质,关节面破坏。金乌健骨方中、高剂量治疗组和雷公藤多苷、强的松对照组可见少量新生血管形成及滑膜轻度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滑膜组织接近正常,软骨组织可见轻度增生及细胞排列紊乱,偶有侵蚀至骨皮质。3、c-Jun、 c-Fos: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比较(P<0.01),模型对照组与各给药组比较(P<0.01或P<0.05):金乌建骨方不同剂量组与强的松、雷公藤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金乌健骨方低、中、高剂量组对c-Jun、 c-Fos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4、 NF-κB/P65、 NF-KB/P50: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模型对照组与各治疗组比较(P<0.01或P<0.05),金乌建骨方不同剂量组与强的松、雷公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IκBα: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模型对照组与各给药组比较(P<0.01或P<0.05);金乌建骨方低剂量组与强的松对照组比较(P<0.05),金乌健骨方不同剂量组与雷公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金乌健骨方不同剂量组对NF-κB/P50的抑制作用及对IκBα:上调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金乌健骨方可以降低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1)和关节肿胀率,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2、通过病理观察提示金乌健骨方对C1A大鼠关节骨、软骨具有保护作用。3、金乌健骨方可以降低C1A大鼠滑膜组织c-Jun、 c-Fos、 NF-κB/P65. NF-κB/P50蛋白的表达,上调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金乌健骨方对AP-1、NF-κB/P65、 NF-κB/P50的抑制作用及对IκBα:上调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提示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AP-1、 NF-κB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

姬洁莹,李晋奇,郭阿霞[8](2013)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复制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未明了的慢性、对称性侵害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

贾玉民[9](2013)在《阿胶补肾健骨方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理论研究认识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运用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的一般情况,骨病理学特征,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生物力学,骨代谢的血生化指标以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的基因表达等变化,探讨阿胶补肾健骨方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运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8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建造骨质疏松症模型,共70只。实验前置动物于室内适应环境一周,室温18-22℃。将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假手术组(17只)、模型组(17只)、阿胶补肾健骨方组(18只)、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sodium)组(18只)。假手术组正常饲养;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90天,其他各组动物灌胃治疗90天,停止治疗1天,备用。观察活体大鼠一般表现情况,体重变化。观察治疗三个月后,各组动物经腹腔麻醉,股动脉取血备用。记录双肾重量、右侧股骨重量及子宫重量。将其右侧股骨上的软组织剥离、剔净,用LUNAR-Prodigy双能X线BMD仪测定大鼠全股骨及股骨两端BMD,然后置于生物力学测定仪上测定最大载荷(maximum load,ML)和刚度(stiffness)。取其左侧股骨置于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按要求制备病理片,显微镜下观察骨组织(bone tissue)结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大鼠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rocollagen I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PICP)、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测定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肾脏VDR的基因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各项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所有数据结果均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大鼠一般表现情况: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精神相对萎靡呆滞或见有狂躁不安,反应较迟钝,毛发无光泽而凌乱,少动嗜睡;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大鼠在给药治疗过程中,情绪较稳定,精神状态较佳、较活跃,反应较敏捷,毛发顺整。2大鼠体重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于造模后两个月起,体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阿胶补肾健骨方组体重渐增,与假手术组相近,具有统计学意义;阿仑膦酸钠组体重增加较为明显。3大鼠子宫指数: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各组均明显降低,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阿胶补肾健骨方组明显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有统计学意义。4大鼠双肾指数: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双肾指数明显减轻,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双肾指数均有提高,其中阿胶补肾健骨方组明显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有统计学意义。5大鼠股骨重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各组均明显降低,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阿胶补肾健骨方组明显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有统计学意义。6骨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骨松质部位骨小梁明显减少,排列稀疏、不整齐,部分断裂;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骨小梁数量减少不明显,排列较规则,连续性、完整性较好;两组与模型组比较,骨形态学结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7BMD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股骨BMD明显偏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着(P<0.05);给药治疗三个月后,各给药组大鼠的股骨BMD均有明显提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与阿仑膦酸钠组相比较,BMD变化不明显,升高幅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骨生物力学测定: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刚度都明显降低,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大鼠股骨的最大载荷、刚度均明显增高,其中阿胶补肾健骨方组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有统计学意义。9大鼠血清OCN、PICP水平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OCN、PICP水平都明显降低,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大鼠血清OCN、PIC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阿仑膦酸钠组对大鼠血清OCN的影响略优于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胶补肾健骨方组对大鼠血清PICP的影响优于阿仑膦酸钠组,有统计学意义。10大鼠血清25(OH)D3、1,25(OH)2D3水平: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25(OH)D3、1,25(OH)2D3都明显降低,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阿仑膦酸钠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大鼠血清25(OH)D3、1,25(OH)2D3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对大鼠血清25(OH)D3、1,25(OH)2D3水平的影响优于阿仑膦酸钠组,具有统计学意义。11大鼠肾脏VDR-mRNA的基因表达: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VDR的基因表达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给药治疗三个月后,各给药组大鼠VDR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阿胶补肾健骨方组对大鼠VDR的基因表达水平优于阿仑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鼠去卵巢术建造骨质疏松症模型复制成功。2实验表明:阿胶补肾健骨方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症大鼠一般表现情况;阿胶补肾健骨方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调节脂代谢,不致于使其体重迅速增加;阿胶补肾健骨方可以增加子宫指数、双肾指数、股骨重量;阿胶补肾健骨方能延缓骨量丢失,提高BMD,改善骨超微结构和骨强度;阿胶补肾健骨方能增加去卵巢大鼠血清中OCN、PICP、25(OH)D3、1,25(OH)2D3的浓度,同时上调肾中VDR的基因表达水平。说明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体现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促进骨钙磷的代谢,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增殖、骨细胞(osteocyte)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凋亡。

张淼[10](2012)在《季节气候与痹证肾虚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临床风湿免疫科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1858年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其次为浆膜、心肺、皮肤、眼、血管等结缔组织广泛性炎症,造成关节各种组织如软骨、韧带、肌腱、骨髓和多脏器损害。滑膜炎可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RA现已为世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据国外资料,其发病率占人群1%左右,据1984年东北、北京及汕头等地调查、其发病率在0.24%~0.5%左右。RA发病范围广,好发年龄为20~45岁,80%发病于35~5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2~4:1,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生活环境、细菌、病毒、自身免疫、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在祖国医学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的范畴,又有“骨痹”、“肾痹”、“历节”、“顽痹”、“尪痹”等别称。RA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致残率高、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性常见多发病。1目的以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调控思想为指导,以“肾应冬”为切入点,从褪黑素高位调节的角度,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肾虚型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深层次地揭示肾虚型痹证的物质基础及“五脏应时”的科学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痹证提供实验依据和分子水平方面的新靶点,改善痹证患者的生活质量。2方法2.1理论研究以古代文献及近年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的中西医研究结果作为依据,佐证季节变化与痹证肾虚型发病存在的相关性。从痹证发病的本质、中医肾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及痹证发病的时藏关系作为论点,以古代理论文献与现代研究结果相结合,说明痹证肾虚型与季节变化存在着相关性。2.2实验研究2.2.1设计思路以冬至日、夏至日作为切入点,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季节变化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肾虚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相关性影响。2.2.2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与人类RA临床特征最为接近的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 II-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模型,基于“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指导,从整体角度来研究季节气候因素对痹证发病情况与病情、病理环节的影响。以冬至日、夏至日两个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CD4+CD25+Treg/CD4+Treg及细胞信号转导指标、褪黑素含量变化,并对大鼠膝踝关节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3结果3.1理论研究中医学认为痹证(RA)发生与风寒湿邪和正气不足相关,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正虚是致病的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肾虚是痹证发病的重要内因。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在机体内部保持自我动态平衡的同时,与外部环境也在不断的进行着物质与信息的交换,人体与外界同样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关系。现代研究已证实,“肾应冬”的科学性,季节对中医肾之机能的正常运行发挥存在着影响关系。基于“肾主骨生髓”、“通于冬气”的时藏理论基础,经过大量临床或实验研究,证明肾虚、冬季与痹证的发病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2实验研究3.2.1痹证模型复制情况基于病症结合的思路,使用II型胶原复制出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与切除性腺(双侧卵巢或睾丸)的方法相结合,复制痹证肾虚型模型。在喂养观察中发现,经过切除性腺的痹证大鼠与其他模型组相比,双后肢关节肿胀更加严重、甚至变形,而且伴随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倦怠蜷缩,大量脱毛及便溏现象。符合中医肾虚表现症状,说明成功模拟了中医痹证肾虚型模型。从各实验的冬夏季节发病率结果可见,冬季CIA模型组及伪手术组大鼠的发病率均高于夏季组,手术组的冬季发病率比夏季率高,但差异没有CIA模型组与伪手术组显着。原因在于手术组已摘除松果腺,失去了表达机体与自然界节律性的媒介。说明痹证发病或加重多见于冬季;并佐证了‘松果腺-褪黑素’为机体自然节律性表达的重要器官。3.2.2病理形态学观察与CIA模型组、伪手术组相比较,手术组大鼠的膝、踝关节滑膜结缔组织严重增生变厚,或增生的软骨下结缔组织布满关节腔隙,甚至与两侧关节软骨表面相连,使关节腔变窄。关节软骨边缘不整,在关节腔内可见剥落的关节软骨及增生的滑膜结缔组织。骨髓腔扩大情况最为严重,腔中的骨髓数量也大大减少,并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核不规范,肥大细胞消失,脂肪细胞罕见,骨髓腔明显扩张,或有钙化点形成。以上均说明肾虚加重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骨关节的破坏,致使RA症状加重,是痹证严重发病、发展的重要内因。从季节变化分析,CIA模型组和伪手术组大鼠膝、踝关节的病理破坏程度,冬季组较夏季组关节破坏的更为严重。说明季节变化影响着痹证病情的发展。手术组大鼠膝、踝关节病理形态破坏程度虽重于CIA模型组及伪手术组,但冬夏两季的比较中手术组变化并不明显,原因在于摘除松果腺后,使手术组大鼠本身无法对季节的节律性改变作出反映而产生差异的不显着。3.2.3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CIA模型组、手术组及伪手术组CD4+CD25+Treg/CD4+Treg水平均明显降低,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导致treg水平降低。在季节性比较中,冬季正常组、CIA模型组及伪手术组大鼠treg水平明显低于夏季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为松果腺的摘除,手术组冬夏季节treg水平没有呈现出差异。结果表明treg水平的改变具有自然节律性,机体冬季的免疫能力低于夏季,正与冬季阳气藏于内的中医理论相一致。3.2.4痹证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变化CIA模型组、手术组及伪手术组大鼠的IL-1β、IL-6含量较正常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手术组明显高于CIA模型组和伪手术组,且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证明性腺切除导致肾虚的产生,细胞因子IL-1β、IL-6水平也随之增高,炎症反应加剧,加重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发展,所以肾虚是痹证发生发展的根本。在冬夏季节比较中,冬季CIA模型组及伪手术组与夏季此二组的IL-1β、IL-6含量相比较,均有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说明痹证中IL-1β、IL-6水平总体呈现冬高夏低的趋势,体现出中医“肾通冬气”的时藏理论。3.2.5褪黑素(MT)含量变化四个实验组的血清MT水平各有不同。与正常组相比,CIA模型组与伪手术组的MT水平明显升高;手术组较正常组、CIA模型组及伪手术组MT含量明显降低。各实验组产生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松果腺合成分泌的MT,间接的加重了RA的发病和恶化,证明褪黑素与RA发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对于冬夏两季的MT水平测定结果,与夏季相比,在冬季的生理组、CIA模型组与伪手术的血清MT含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的血清MT表达,冬夏季节比较无明显差异。MT水平呈现出冬高夏低趋势,存在与自然相统一的节律周期性,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理论。4结论综合上述结果可知:①使用1I型胶原+切除性腺(双侧卵巢或睾丸)方法成功复制出痹证肾虚型模型;且痹证在冬季发病率高于夏季;‘松果腺-褪黑素’是机体自然节律性表达的重要器官。②从病理形态学及各组膝、踝关节破坏半定量分析结果观察,手术组的关节破坏最为严重,证明肾虚加重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骨关节的破坏,致使RA症状加重,符合“肾主骨,生髓”的中医理论,是痹证严重发病、发展的重要内因。冬季组CIA模型组和伪手术组大鼠膝、踝关节的病理破坏程度较夏季组关节破坏的更为严重。说明季节变化影响着痹证病情的发展。冬夏两季手术组大鼠膝、踝关节病理改变并不明显,原因在于摘除松果腺后,使手术组大鼠本身无法对季节的节律性改变作出反映而产生差异的不显着。③各痹证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CD4+CD25+Treg/CD4+Treg水平均明显降低,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导致treg水平降低。冬季正常组、CIA模型组及伪手术组大鼠treg水平明显低于夏季组,呈现夏高冬低的趋势,说明treg水平的改变具有自然节律性,机体冬季的免疫能力低于夏季,这与冬季阳气藏于内的中医理论相一致。④IL-1β、IL-6与RA发病情况成正相关性,是提示RA发病的诊断指标。手术组的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模型组,证明肾虚是导致痹证发生的根本内因。CIA模型组和伪手术组的IL-1β、IL-6含量总体呈现冬高夏低的趋势,说明RA可能多于冬季发病或加重。⑤痹证大鼠MT水平高于正常组大鼠,说明MT对于RA有促进作用,加速了RA的发生发展。且除摘除松果腺的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MT含量总体呈现冬高夏低的趋势,说明‘松果腺-褪黑素’是机体反映自然季节节律变化的重要标志,证明了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性。综上所述,本实验基于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从冬夏季节四个实验组的模型复制、膝踝关节的病理形态学改变、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及褪黑素的分泌几方面出发,证实了肾虚-痹证、机体-季节-痹证、机体-松果腺(褪黑素)-季节、痹证-季节-调节性T细胞各部分存在着相应性,可为进一步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佐证和基础。

二、实验性低钙肾虚痹证的病理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性低钙肾虚痹证的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乌头汤药效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药品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大鼠表征研究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一般情况
        3.2 大鼠体质量、足肿胀容积和足评分
第二部分 乌头汤的药效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药品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造模方法
        2.3 大鼠检测指标结果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一般情况
        3.2 大鼠体质量、足肿胀容积和足评分
        3.3 大鼠血清(CRP、RF、Anti-CCP)含量检测
        3.4 大鼠血清(IL-1β、IL-17、TNF-a)含量检测
        3.5 大鼠后足踝关节病理切片结果
分析与讨论
    1.中医对痹证病因病机的研究
    2.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辨证论治
        2.1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2.2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2.3 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2.4 培补肝肾、通络止痛
    3.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理研究
    4.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5.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5.1 单纯疾病动物模型
        5.2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6.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6.1 证型的建立和动态变化与临床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6.2 建立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和评判标准不统一
        6.3 探究乌头汤的药效作用没有实现与临床相结合,研究层次过于表浅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2)温肾通络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一、流行病学
        二、临床特点
        三、发病机制
        四、治疗现状
    第二节 中医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一、中医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治疗现状
    第三节 从肾论治老年痹病研究进展
        一、理论基础
        二、治法方药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课题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安全性评定
        五、统计方法
    第二节 临床资料与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治疗前后比较
        三、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四、安全性分析
        五、病例剔除、脱失情况说明
        六、结论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温肾通络方方药分析
        一、温肾通络方治疗EORA的中医理论分析
        二、温肾通络方组方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疗效性分析
        二、安全性分析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3)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痹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1.1 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1.2 风湿热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1.3 气虚血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1.4 瘀血痹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1.5 痰瘀痹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1.6 肾虚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1.7 脾虚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2 痹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2.1 造模方法不统一
    2.2 评判标准不统一
    2.3 证候形成机制和属性判定不明确
    2.4 无法复制证型的动态变化

(4)金明秀教授益肾壮骨蠲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证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金明秀教授对RA的认识
    1.1 肾精亏虚是RA发病的始动因素
        1.1.1 肾与痹证(RA)发病的理论渊源
        1.1.2 肾精亏虚的原因
        1.1.3 肾精亏虚是RA发病的根本原因
    1.2 痰瘀痹阻是导致RA病情活动的关键因素
        1.2.1 痰、瘀与痹证(RA)发病的渊源
        1.2.2 痰浊、瘀血的形成原因
        1.2.3 痰、瘀是RA的关键致病因素
    1.3 肾虚、痰瘀,两因相合,导致RA发病
2 金明秀教授益肾壮骨蠲痹法治疗RA经验
    2.1 补肾填精,壮骨通络以治痹
    2.2 化痰行瘀,通络止痛以治痹
3 病案举例

(5)青风藤配伍白芍对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RA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痹证病因病机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RA发病的研究
    2 青风藤与白芍治疗RA的研究进展
    3 动物模型选择
        3.1 单纯疾病病理模型
        3.2 病证结合模型
    4 结语
第二章 青风藤配伍白芍抗炎作用评价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
        1.3 试剂及仪器
    2 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
        2.2 小鼠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制备[50]
        2.3 统计学处理
        2.4 青藤碱和芍药苷合用的相互作用评价
    3 结果
        3.1 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对二甲苯诱导小鼠急性耳肿胀的影响
        3.2 金氏Q值法评价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对二甲苯诱导小鼠急性耳肿胀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青风藤配伍白芍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评价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
        1.3 试剂
        1.4 仪器
    2 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
        2.2 模型制备
    3 观测指标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CIA大鼠足趾肿胀度的测量
        3.3 关节炎症评分
        3.4 放射学检查
        3.5 病理学检查(HE染色)
        3.6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对CIA大鼠体质量情况影响
        4.2 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对CIA大鼠足跖肿胀程度的影响
        4.3 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对CIA大鼠足部炎症评分的影响
        4.4 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对CIA大鼠踝关节组织放射学改变的影响
        4.5 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对CIA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5 讨论
第四章 青风藤配伍白芍抗类风湿关节炎分子机制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
        1.3 试剂
        1.4 仪器
    2 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
        2.2 模型制备
    3 检测指标
        3.1 ELISA检测TNF-α、IL-1β
        3.2 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TIMP-1 蛋白表达
        3.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对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4.2 青藤碱配伍芍药苷对CIA大鼠骨组织MMP-2、MMP-9、TIMP-1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5 讨论
第五章 青风藤配伍白芍对风寒湿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模型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
        1.3 试剂
        1.4 仪器
    2 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
        2.2 模型制备
    3 模型评价
        3.1 一般行为学观察
        3.2 模型评价指标
        3.3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RA风寒湿痹证大鼠一般形态、舌像及体质量观测
        4.2 RA风寒湿痹证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及足部炎症评分情况
        4.3 RA风寒湿痹证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情况
    5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P2Y1、β-arrestin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传统医学对多发性硬化的认识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4 专方治疗
        5 其他治疗
    二 现代医学对多发性硬化的认识
        1 发病机制
        2 临床分型和诊断
        3 治疗
        3.1 急性期治疗
        3.2 缓解期治疗
        3.3 对症治疗
        3.4 康复治疗
实验研究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药品
        3 主要试剂
        4 主要仪器
    二 实验方法
        1 造模
        2 分组
        3 给药
        4 实验动物纳入标准
        5 取材
    三 检测指标
        1 HE染色
        2 免疫组化
    四 图像分析方法
    五 统计学处理
    六 实验结果
        1 神经功能评分
        2 P2Y1
        3 β-arrestin
讨论
    1 讨论
    2 组成方药分析
        2.1 益肾达络饮组成处方筛选
        2.2 益肾达络饮的药物组成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统计学处理
        3.2 EAE小鼠的病理形态变化
        3.3 神经功能评分分析
        3.4 P2Y1受体和β-arrestin蛋白结果分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7)苗药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关节滑膜AP-1及NF-κB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条件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4 试验药物
2 试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试剂配制
    2.3 CIA模型的制备
    2.4 给药
    2.5 检测指标
        2.5.1 一般情况观察
        2.5.2 关节炎指数
        2.5.3 关节肿胀率
        2.5.4 关节病理观察
        2.5.5 滑膜组织AP-1、NF-κB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的变化
    3.2 CIA大鼠关节炎指数积分变化
    3.3 CIA大鼠关节肿胀率的变化
    3.4 CIA大鼠关节滑膜及软骨组织病理形态改变
    3.5 AP-1的两个亚单位c-Jun、c-Fos蛋白的表达
    3.6 NF-κB/P65、NF-κB/P50、IκBα蛋白的表达
4 讨论
    4.1 实验设计
        4.1.1 苗药金乌健骨方概述
        4.1.2 实验对照组的选择
    4.2 CIA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4.3 AP-1、NF-κB与类风湿关节炎
        4.3.1 AP-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4.3.2 NF-κB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4.4 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滑膜AP-1、NF-κB表达的影响
        4.4.1 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率的影响
        4.4.2 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关节病理形态的影响
        4.4.3 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AP-1的调控作用
        4.4.4 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NF-κB的调控作用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语表
附录二 图片
附录三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四 致谢
附录五 个人简历

(8)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复制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疾病动物模型
    1.1 佐剂性关节炎 (AA) 动物模型
    1.2 胶原性关节炎 (CAI) 动物模型
    1.3 AA模型与CAI模型的比较
2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2.1 风寒湿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2.2 风湿热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2.3 肾虚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2.4 脾虚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3 结语

(9)阿胶补肾健骨方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渊源、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1.1 中医古籍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渊源
        1.2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辨证论治
    2 阿胶补肾健骨方
        2.1 组方
        2.2 方解
        2.3 药解
    3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诊断和治疗
        3.1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
        3.2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3.3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3.4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准备
        1.3 实验仪器与试剂
        1.4 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前准备
        2.2 称量体重
        2.3 实验动物分组
        2.4 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制备
        2.5 实验动物给药剂量及途径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大鼠股骨病理学改变
        3.3 大鼠股骨 BMD 变化
        3.4 大鼠骨生物力学变化
        3.5 大鼠血清 OCN、PICP、25(OH)D_3、1,25(OH)_2D_3的测定
        3.6 大鼠肾脏 VDR-mRNA 的基因表达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大鼠一般表现情况
        5.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5.3 各组大鼠子宫指数比较
        5.4 各组大鼠双肾指数比较
        5.5 各组大鼠右侧股骨重量比较
        5.6 骨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5.7 股骨 BMD 变化
        5.8 骨生物力学变化
        5.9 对大鼠血清 OCN、PICP 的影响
        5.10 对大鼠血清 25(OH)D_3、1,25(OH)_2D_3的影响
        5.11 阿胶补肾健骨方组对大鼠肾脏 VDR-mRNA 的基因表达
讨论
    1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选择
    2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3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子宫指数的影响
    4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双肾指数、股骨重量的影响
    5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 BMD 的影响
    6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骨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
    7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骨骼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8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血清 OCN 的影响
    9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血清 PICP 的影响
    10 阿胶补肾健骨方对大鼠血清 25(OH)D_3、1,25(OH)_2D_3水平及 VDR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实验相关图片
    附录三 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10)季节气候与痹证肾虚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综述
    综述一 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1. 痹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1.1 痹证病理简单模型
        1.2 病证结合的中医痹证模型
        2. 痹证发病机理的研究
        2.1 西方医学对RA发病机制的探究
        2.2 中医对痹症机理研究
        3. 痹证治疗的研究
        3.1 药物研究
        3.2 其他疗法研究
        4.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 调节性T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机制
        1.1 调节性T细胞的分类
        1.2 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作用机制
        2. 调节性T细胞对于现代医学研究的影响
        2.1 动物实验研究
        2.2 临床研究
        2.3 中医药治疗与调节性T细胞作用相关疾病的影响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理论研究 季节变化与痹证肾虚型发病的相关性
    1. 肾虚是痹证发病的根本
    2. 季节变化对中医肾脏的不同影响
    3. 痹证发病的时藏关系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使用II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CIA)、松果腺摘除及肾虚型模型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各组痹证大鼠膝、踝关节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痹证大鼠血清中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表达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各组痹证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 B、IL-6含量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各组痹证大鼠血清中褪黑素(MT)含量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四、实验性低钙肾虚痹证的病理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乌头汤药效作用研究[D]. 魏艳霞.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温肾通络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陈凤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3]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魏艳霞,李鑫,林也,王莘智,李如意,余黄合,邵峰,邝涛,宋厚盼,蔡雄,黄惠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10)
  • [4]金明秀教授益肾壮骨蠲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证经验总结[J]. 姜兆荣,于静,金明秀.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11)
  • [5]青风藤配伍白芍对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谷捷.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3)
  • [6]益肾达络饮对EAE小鼠P2Y1、β-arrestin作用机制研究[D]. 黄灵.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6(06)
  • [7]苗药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关节滑膜AP-1及NF-κB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陆道敏. 贵阳中医学院, 2014(01)
  • [8]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复制与评价[J]. 姬洁莹,李晋奇,郭阿霞.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03)
  • [9]阿胶补肾健骨方治疗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D]. 贾玉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9)
  • [10]季节气候与痹证肾虚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D]. 张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3)

标签:;  ;  ;  ;  

肾虚证实验性低钙血症的病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