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发展威慑力——计算机病毒武器

在信息时代发展威慑力——计算机病毒武器

一、发展信息时代的威慑力量——计算机病毒武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锡熊[1](1997)在《发展信息时代的威慑力量——计算机病毒武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将成为国家的命脉和信息战的核心,分析了计算机系统存在着易受攻击的弱点,计算机病毒武器的机理特点及其作用,指出计算机病毒武器将成为未来的威慑力量,提出了我国在信息战中应采取进攻战略,重点发展进攻性的病毒武器

陆健健[2](2017)在《网络时代的中国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安全问题本身由来已久,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新时期、新空间、新环境下信息安全领域衍生出的新生领域,核心在于切实把握网络时代的本质规律,厘清网络时代给信息安全带来的根本性影响,继而立足我国各方面现实,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和再研究。今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有鉴于此,本文积极呼应习总书记的科学论断,采取问题导向的研究模式,即网络时代的本质规律是什么?网络时代给中国信息安全带来的威胁是什么?如何体系化的应对威胁?等三个问题,问题之间逐一相扣,环环递进,力求在理论性上兼顾前沿和深度,在实践性上突出落地,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明确的可验证性和可操作性。关于网络时代本质规律的问题,本文从网络空间的概念特点入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网络空间外延内涵给出界定。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时代衍生的信息主权、信息边疆、信息国防等诸多新兴概念的基本内涵,梳理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主要特点,在本质规律基础上,提炼出网络时代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即本文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关于网络时代带来威胁的问题,本文重点立足实际案例,从潜在、现实和长期三个层面梳理了 12类威胁,涉及产业模式、核心设备、技术标准、思想文化、规则制定、系统运行、体系支撑、网络安全、法理博弈、意识形态、舆情控制、宣传导向等各个方面,基本覆盖威胁程度深、影响大的主要领域,形成了较为具体的问题清单。关于如何系统解决的问题。战略层面在综合比较各类战略模式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采取“自主合作型”发展战略,以“能够有效保证我国信息空间及空间中各类设施、系统、数据等的安全;能够有力支撑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网络空间的健康、繁荣、有秩序;能够有力支撑我国整体战略利益的维护和拓展”为战略目标,并提出了自主可控等5条战略实现的途径。机制层面,在分析现有机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纵向自上而下,运转顺畅,横向关系清晰,无缝衔接的层级化组织领导机制”;“分类建设针对信息系统和信息内容的管理运行机制”;“在领导体系、资源共享、安防行动、技术发展、人才培养、力量建设等多个层面展开的军民融合机制”;“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区域合作组织为平台,以立法和国际联合信息空间反恐为载体的国际合作机制”。法律层面,在分析网络时代对信息安全立法冲击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模式,客观审视我国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立法的不足,提出信息安全立法的指导思想、原则模式、基本立法构想等。技术层面,在传统安全防护技术之外,还重点研究了追踪溯源技术和战略威慑技术,力争形成攻防一体的技术体系。人才层面,从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

管丽萍[3](2005)在《新军事变革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新军事革命,不仅与这个时代的社会形态及其经济、科技、军事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与这个时代的政治背景以及国际战略形势等因素联系在一起。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军事革命,其规模之大,内涵之广,影响之深,是历史上任何一次军事革命都无法比拟的。它的兴起与发展,将改变世界军事力量的平衡结构,直接影响到各国特别是大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对未来的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军事变革,是 20 世纪 90 年代冷战结束后正式启动的,突出的标志是美国主导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战争结束了,但战争给国际社会留下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运用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了新军事变革对国家安全、国际体系、国际法三个国际政治重要范畴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新军事革命与国际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分析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对国际安全产生的影响,以及“9·11 事件”之后,美国的“先发制人”的反恐战争,依靠军事手段解决非传统国家安全的行为给国际安全带来消极的影响。而国际社会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也助长了美国把这一军事优势转变成有形的政治条件最大限度地谋求美国的全球利益的决心。这表明当今世界力量的基本事实:美国军事上的决定性优势导致世界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国际社会缺乏对美国超强力量的制约和维持国际战略格局稳定的力量。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单极力量将更为突出。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分析了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应对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论文共分六部分,由导论和正文五章组成。 第一章介绍新军事变革的兴起与发展,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分析了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以及新的战争形态的出现,对当代国家安全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新军事变革时代主要大国的军事安全战略调整的总体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对国际安全体系的影响 第三章从宏观上分析了新军事变革在当代国际体系演化中的作用和影响。并对历史上的战争革新是如何影响国际秩序变革作了深入的分析,在对新军事变革时代美国主导的几场战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生在当代国际格局转换时期的新军事变革,以及美国发动的战争,实为秩序之战,是导致国际体系的霸权

刘勃然[4](2013)在《21世纪初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探析》文中指出波谲云诡的国际安全环境为民族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与调整提供了不竭动力,冷战时期前苏联的核威胁促成了美国互联网战略思维的萌生。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信息网络对国家安全问题举足轻重的地位使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应运而生。美国网络安全战略以“安全”、“繁荣”、“价值观”和“主导权”为核心目标,经历了比尔·克林顿、乔治·沃克·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时期的“三阶嬗进”,彰显出战略制定的“承袭与发展”、攻防态势的“由守转攻”及安全合作的“由内向外”等特征。在实施上,美国网络安全战略以“安全能力构建”、“国家利益至上”及“参与和主导”等原则为价值导向,以“超强的控制”、“全面的威慑”、“积极的干涉”和“广泛的合作”等手段为实现路径,取得显着成效。然而,美国政府仍无法避免来自国内外的海量网络攻击,保证对网络攻击百分之百的安全防御;无法彻底解决网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法阻止其他民族国家对自身主流价值观的保存,这为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带来诸多挑战。在体系理论视阈下,美国网络安全战略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国际网络空间权力格局中单元与单元间及单元与格局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关系对中国政治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中美两国在国际网络空间的权力博弈尚处于相互试探阶段,面对“优势地位护持”、“安全战略调整”和“综合威慑”等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总体走向,中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利益护持方面形势严峻。从战略地位提升、自主技术研发、安全能力构建、全民“立体式”参与、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国际安全合作及网络文化弘扬等维度加强我国网络安全建设,实乃当务之急。

彭军伟[5](2007)在《信息威慑及其运用研究》文中提出信息威慑,作为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威慑方式和手段,不仅在军事领域具有突出的地位,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乃至思想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威慑的基本理论和运用问题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强国对信息威慑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并且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得到实战检验。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尽早对信息威慑进行深刻研究并寻求应对之策。本课题以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我军当前军事斗争准备为背景,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系统地探讨了信息威慑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威慑的定义、要素、手段、分类和特点等;通过分析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局部战争中信息威慑的战例,深入探讨了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威慑的运用问题。主要包括实施信息威慑的指导思想、方法手段和组织指挥。最后在分析我国安全环境面临形势、预测信息威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威慑理论研究,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提高重点部队威慑能力,重视信息安全等发展对策。

刘斌[6](2004)在《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地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国际社会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同时新科技革命发展造成的一些全球性问题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以和平和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社会,如何利用新科技革命来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成为当前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论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着重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由于新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因此较多地研究了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对国际政治一些重要领域如国家实力、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利益、以及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新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的状态如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战争与和平以及国际格局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依靠新科技革命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更由于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活动,因此本论文在总结出了新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的科学规律之后,落脚点最后回到了当代中国的战略问题上。中华民族应该吸取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错失腾飞机会的教训,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对大国兴衰作用的规律,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制定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和当代世界发展要求的国际战略,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各主要力量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与合作,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最终使中国成为21世纪有影响的世界大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文章最后认真分析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有关中国新世纪国际战略的若干对策建议。 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由导论和正文七章组成。导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有关问题的说明。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内容、特点、趋势和影响,研究了新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和变化。第二章主要研究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科学技术在现代国力当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家硬实力各要素(经济、军事、人口、领土和资源等因素)和软实力各要素(思想文化的发展、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国民士气、政府效能等因素)产生的不同影响,并且阐述了在信息社会中软实力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中重要的因素,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力资源的观点。第三章主要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现代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以及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主权,给现代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使国家利益的范围无限扩大和更加复杂,使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获取的利益的差距扩大,加剧了国际社会的不平等性。第四章主要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影响和作用,一方面,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剧了国际竞争,另一方面,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又促进了国际合作,并使国际竞争与合作相互转换,相互促进,最后指出高科技的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内容,并且推动了国际社会全方位的竞争与合作。第五章主要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现代战争(战争理论、作战方式和特点)的影响,新科技革命对当代世界和平的正面以及负面的影响。指出在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推动下,高技术武器的出现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成为现代国际间战争的主要形式,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全天候、高速度、大纵深的特点,信息战将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方式。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既促进了世界和平的发展,也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指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第六章主要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际格局演变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新科技革命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阐述了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激烈斗争是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斗争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依靠新科技革命的进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第七章认真分析和研究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和国际战略的若干对策,指出我们应该依靠新科技革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交往等五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

刘华[7](2004)在《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武器装备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关注的重点,也是军队科技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本课题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武器装备信息化在军事技术体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武器装备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当今世界军事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军事强国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及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的角度,确立了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立足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国情军情及信息技术发展现状等社会基础,提出了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应当遵循的战略原则;围绕如何推进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夯实武器装备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加强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的经费保障及锻造信息化人才队伍等三大措施,作为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

王仲春[8](2000)在《核国家的核武器与核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核武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科学进步与大国战略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比较系统地分析核武器与核国家产生的背景,剖析冷战时期核国家的核战略与国际安全的内在联系与辩证关系,研究和判断未来国际战略态势与核国家的核战略走向,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性课题。 本文试图在尽可能广泛而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将核国家的核武器与核战略融入不同时期国际战略形势的大背景;在多项政策的结合上,采用史论结合与比较的方法,重点研究各个核国家不同的战略利益、战略需求和战略手段的运用;在此基础上,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核国家核战略的发展与调整,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并可望在此基础上得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学术性结论。 本论文分为四篇共二十二章。 第一篇:核武器与核国家的产生,分六章(1-6章)50多年前,为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也为了进一步确立战后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美国迫不及待地将刚刚拥有的两枚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子弹以其无与伦比的巨大毁伤力瞬间就将两座城市夷为平地并使10余万人倾刻丧生。核武器的出现和在战争中的首次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在核战争威胁下生活的时代。 本篇就从半个多世纪前那震惊世界的一幕谈起,首先叙述了人类对原子核能的不懈探索与核武器巨大的杀伤破坏威力;继而分别论述了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5个国家启动核武器研制工程前后的国际形势,具体分析了这几个国家研发核武器的历程和不同的战略意图。 第二篇:冷战时期的核武器与核战略,分八章(7-14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作为战胜法西斯的盟军主力的两大战胜国,美国和苏联迅速展开了全球性的争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争夺核优势为主轴的全球争霸是前所未有的历史现象,它使世界进入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 在美苏近半个世纪的激烈核军备竞赛中,双方各自投入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进行了1300余次核爆炸试验,发展了从地面到海洋,从空中到太空的庞大的核武器系统,冷战结束前,美苏两国庞大的核武库在峰巅时期拥有各类核弹头50000余枚,爆炸总当量超过130亿吨梯恩梯炸药的威力,相当于全世界每个人头上悬有2.5吨多梯恩梯炸药。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苏的这种针锋相对的战略——企图丝毫未能慑止对手与己争霸。相反,它使对方和己方都感受到日益严重的核威胁。 或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先后掌握核武器的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都是联合国安贻常任理事国。尽管他们在发展核武器上有着性质上的不同和战略需求上的差异,但核武器都是核国家最高决策当局直接控制和运用的战略武器,而核战略(核政策)则都是这些国家对外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庸首先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用级大国冷战时期的核争夺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人手,分析比较了美苏核战略思想的异同和内在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冷战时期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5个核国家的核战略(核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轨迹以及核力量的构成与规模;概述了冷战时期印度、以色列和南非等三个核门槛国家的核动机与核武器(核装置)研发槽况。 第三篇:冷战后的核战略态势,分6章*5《0章)随着苏联这个核超级大国和以其为首的华约集团的解体,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战略格局最终瓦解,人类终于走出了冷战。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大趋势,为谋求在世界未来战略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大国关系正在进行着深刻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各核国家的核战略也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然而,值得注意并未发生变化的是,能够将人类本身和几千年来所创造的文明毁于一旦的核武库依然存在,核战争的危险并未远离我们而去。核战帆然对核国家正在调整中的对外政策和未来国际战略态势的形成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篇首先论述了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对核武器地位的挑战;阐释了美国和俄罗斯两个核超级大国及中等核国家核战略(核政策)调整的原因及调整后核战略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冷战结束后国际核裁军与核军备控制所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国际防止核武 散斗争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第四篇:陇椭核战略的未来,颁章u1《2章)人类历史已,经跨人21世纪,但是核时代却并未结束。如果说,在冷战时期,核武器以其可以毁灭人类本身的巨大破坏力与核大国之间的核制衡曾维持了一种相对和平的话,那么今天,生活在新世纪的世界人民有什么理由把自身的安全托付给核大国的决策者而求得一种十分脆弱的生存权呢?人类的才智可以把核技术发展到今天的高度,为什么不能创造一个在无核(武器)的世界中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呢? 应该指出,核时代的安全是全人类的共同安全,维护这种安全是文明人类的共同使命。不应有任何超越人类安全的国家和集团利益,因此,所有核国家都

于浩淼[9](2003)在《信息战与美国国家安全(1991—1999)》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正处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型时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世界许多国家的社会形态越来越具备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为孕育出新的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提供了温床。信息战不仅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结果,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与现代战争紧密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作战样式,而且还是方兴未艾的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内容,是当今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导要素。 美国研制和发展的各种信息武器装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国防部等政府部门颁布的信息战条令也是最系统、最全面的;其组织实施信息战的各种机构也是最健全的;美军也是最先将信息战用于实战的军队;美军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其他国家的军队要高;美军的信息战实战经验较其他国家军队丰富。通过对信息战和美国国家安全的分析与研究,了解信息战和美国国家安全的现状,为发展我国的信息战和国家安全政策提供借鉴。 本文共分三部分 引言介绍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学术界从美国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去研究信息战的极少,所以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实属必要。 第一部分追溯信息战的历史。分析信息战出现的背景,介绍信息战的内涵和形式。 第二部分说明美国为保护国家安全采取的信息战行动。美国组织成立指挥领导机构,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发展信息系统工程,研制信息化武器装备,积极培养信息战人才,组建数字化部队,建设21世纪的数字化战场。 第三部分阐述信息战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的三个影响:领导新军事革命,改变国家安全观念,扞卫国家安全的新思路。 结论归纳了本文的主要观点。信息战使信息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关键。文末对我国防范信息战采取的策略提出建议。

周方银[10](2001)在《信息革命对军事与安全的影响》文中提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 80年代开始的新军事革命。这次军事革命将对未来国际和平与安全、战争形态、战争思想、军队组织体制、战争分析与准备等方面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这些影响从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二、发展信息时代的威慑力量——计算机病毒武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信息时代的威慑力量——计算机病毒武器(论文提纲范文)

(2)网络时代的中国信息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 新时期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二) 新规律新威胁下牵引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 新对抗新环境下掌握未来大国博弈主动权的需要
    二、论文选题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
    四、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五、论文的总体框架与结构安排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 论文的主要创新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网络空间和信息安全的特征
    一、网络空间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 网络空间的基本概念
        (二) 网络空间的主要特性
        (三) 网络空间的发展趋势
    二、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观
        (一) 信息主权的概念内涵
        (二) 信息边疆的概念内涵
        (三) 信息国防的概念内涵
    三、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主要特点
        (一) 信息海量膨胀,信息处理识别难度大
        (二) 信息用户数量剧增,信息安全服务对象复杂
        (三) 信息传递渠道快捷,信息管控难度大
        (四) 网络空间成为霸权主义发力的新领域
        (五) 网络空间军事化势头明显
    四、网络时代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 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
        (二) 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三) 对国家军事安全的影响
        (四) 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
第二章 网络时代中国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一、美长期占据信息技术上游资源,我信息安全存在被釜底抽薪潜在威胁
        (一) 在产业模式上复制强敌
        (二) 在基础设备上依赖西方
        (三) 技术标准上跟随西方
        (四) 在思想文化上受制西方
    二、美国正在形成网络空间霸权,我国面临网络被控的现实威胁
        (一) 我国在网络空间规则制定中无法发声
        (二) 我国网络系统存在根本隐患
        (三) 我国国家运行支撑体系存在较大风险
        (四) 我国面临被大量渗透的现实威胁
        (五) 我国在法理博弈中存在劣势
    三、美国凭借网络实施文化渗透,我政权稳定面临长期威胁
        (一) 通过社交网站进行意识形态领域渗透
        (二) 培植网络水军控制社情民意
        (三) 通过反动网站恶意宣传和策动事件
第三章 网络时代中国信息安全的战略支撑
    一、信息安全战略制定的几点考虑
        (一) 体系性
        (二) 借鉴性
        (三) 针对性
        (四) 特色性
    二、信息安全战略模式
        (一) 信息安全战略的基本类型
        (二) 中国信息安全战略模式选择
    三、信息安全战略目标
        (一) 防好信息空间
        (二) 用好信息空间
        (三) 管好网络空间
        (四) 支撑其他空间
    四、信息安全战略方针
        (一) 积极防御,攻防兼备
        (二) 打牢基础,体系发展
        (三) 导向清晰,内外并重
        (四) 预留弹性,稳定推进
    五、信息安全战略实现途径
        (一) 与信息化战略嵌入式推动
        (二) 充分调动整合各方资源
        (三) 坚持以自主可控
        (四) 对现有能力进行挖掘和催化
        (五)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第四章 网络时代中国信息安全的机制支撑
    一、组织领导机制
        (一) 建设现状
        (二) 存在问题
        (三) 建设思路
    二、管理运行机制
        (一) 建设现状
        (二) 存在问题
        (三) 建设思路
    三、军民融合机制
        (一) 建设现状
        (二) 存在问题
        (三) 建设思路
    四、国际合作机制
        (一) 建设现状
        (二) 存在问题
        (三) 建设思路
第五章 网络时代中国信息安全的法律支撑
    一、网络时代对信息安全立法带来的冲击
        (一) 信息安全威胁主体多元化
        (二) 信息安全威胁手段多样性
        (三) 信息安全威胁行为隐蔽性
        (四) 信息安全威胁过程不确定性
    二、美国引领信息安全立法的势头强劲,争夺信息安全主导权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一) 法规政策主题明确,法规架构初成体系
        (二) 建设路线日渐清晰,法规施行延展有序
        (三) 安全法规多边介入,网络军控预留伏笔
    三、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现状及不足
        (一) 缺少针对性的法规依托
        (二) 推进信息安全科学发展需要顶层法规的支撑和牵引
        (三) 日趋常态的信息安全行动呼唤完善的制度保证
    四、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模式
        (一) 建设指导
        (二) 基本原则
        (三) 立法模式
    五、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基本构想
        (一) 国际法规构想
        (二) 国家法规立修构想
第六章 中国信息安全的技术支撑
    一、安全防护技术体系
        (一) 主机安全技术
        (二) 网络安全技术
        (三) 数据安全技术
    二、追踪溯源技术体系
        (一) 通用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二) 匿名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三、战略威慑技术体系
        (一) 信息安全态势感知技术
        (二) 威慑反制技术
第七章 中国信息安全的人才支撑
    一、人才结构需求分析
        (一) 信息安全人才特点
        (二) 信息安全人才构成分类
        (三) 信息安全人才素质结构
    二、人才建设培养模式分析
        (一) 合理统筹顶层设计,健全法规制度体系
        (二) 科学探索联培模式,拓宽交流选拔渠道
        (三) 创新构建管理模式,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着作
    中文论文
    英文着作
    英文论文
    网络资源

(3)新军事变革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第一章 新军事变革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新军事变革的兴起与发展
        一、从军事技术进步到新军事变革
        二、信息化战争形态初显端倪
    第二节 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一、高技术推动下的武器装备发展
        二、新军事理论的创新
        三、适应未来作战的信息化战争体制
第二章 新军事变革对当代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一节 对当代国家安全的基本理解
        一、冷战后的国家安全:在传统与非传统之间
        二、后冷战时代的国家安全:向传统安全回归
    第二节 新军事变革对当代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后冷战时代国家安全的威胁来源
        二、新军事变革改变了冷战后的国际安全环境
        三、新军事变革增强了军事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四、新军事变革改变了传统的核威慑观念
    第三节 美国及主要大国的军事战略调整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一、美国的军事安全战略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其他主要大国的新军事变革和军事战略的调整
        三、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第三章 新军事变革与国际体系
    第一节 新军事变革与国际体系的演进
        一、对国际体系的理论解释及本文的取向
        二、新军事变革在国际体系演化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节 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反恐战争与美国地缘战略
        一、美国的单极战略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战略冲撞
        二、“9·11 事件”后美国取得了地缘战略的有利形势
    第三节 新军事变革导致了国际体系的霸权趋势
        一、历史上战争的革新是如何影响国际秩序
        二、新军事变革时代的秩序之战
第四章 新军事变革与国际法
    第一节 国际法与战争
        一、战争是影响国际法发展演变的基本因素
        二、国际法与战争法
    第二节 伊拉克战争与国际人道法
        一、国际人道法关于武器使用的规定
        二、美国及其盟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武器
    第三节 新的战争样式对战争法的影响
        一、 反恐战争对战争法的影响
        二、小型核武器和新型生化武器对战争法的影响
        三、环境战对战争法的影响
        四、精确制导武器对战争法的影响
        五、信息战和太空战对战争法的影响
        六、作战手段方面的国际立法趋势
第五章 新军事变革时代的中国军事安全的战略对策
    第一节 中国周边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周边面临的现实安全问题
        二、美国新亚太军事部署对中国军事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新军事变革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对策
        一、对中国现阶段国家发展与安全的理解
        二、新军事变革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对策
    第三节 新军事变革时代中国军事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中国军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新军事变革时代中国军事变革的若干对策

(4)21世纪初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源起
    二、 核心概念厘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与研究方法
    五、 尝试的创新与撰写面临的挑战
第一章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缘起与目标
    一、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缘起
        (一) 信息时代美国的网络发展
        (二) 美国国家安全与网络安全
        (三) 美国网络安全环境透视
        (四)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网络安全战略
    二、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目标
        (一) 维护自身网络安全利益
        (二) 促进美国网络经济繁荣
        (三) 输出美式价值观念
        (四) 谋求网络空间主导权
第二章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演进
    一、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演进的历程
        (一) 比尔·克林顿政府(1997-2001)的网络安全战略
        (二) 乔治·沃克·布什政府的网络安全战略
        (三) 巴拉克·奥巴马政府的网络安全战略
    二、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演进的特征
        (一) 承袭与发展的统一
        (二) 防御与进攻态势的转变
        (三) 安全合作范围的扩展
第三章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实施
    一、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实施的基础
        (一) 卓越的人才梯队
        (二 )显着的技术优势
        (三) 雄厚的经济实力
        (四) 强大的军事保障
        (五) 丰富的政治资源
    二、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实施的主体
        (一) “自上而下”: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实施主体的基本构成
        (二) “完美链接”: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实施体系的形成
    三、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实施的原则
        (一) “安全能力构建”原则
        (二) “国家利益至上”原则
        (三) “参与和主导”原则
    四、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实施的模式与手段
        (一) 超强的控制
        (二) 全面的威慑
        (三) 积极的干涉
        (四) 广泛的合作
第四章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评估
    一、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实施的效果
        (一) 网络安全成效与日俱增
        (二) 网络经济持续发展
        (三) 网络空间主导位势日益凸显
        (四) 网络空间美式价值观念四处蔓延
    二、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
        (一) 网络安全隐患无法根除
        (二) 网络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尚未解决
        (三) 多国网络空间主流价值观保存措施纷纷出台
第五章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影响与走向
    一、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影响
        (一) 美国与国际网络空间安全
        (二) 美国与国际网络空间权力格局
        (三)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对中国政治与安全的影响
    二、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未来走向
        (一) 美国网络安全优势地位护持走向
        (二)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调整走向
        (三) 美国网络安全“综合威慑”发展态势
    三、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一) 将网络安全战略提升至国家核心战略的高度
        (二) 提高网络技术自主研发能力
        (三) 继续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
        (四) 实现全社会网络安全的“立体式”参与
        (五) 强化中国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能力
        (六) 增强网络空间的国际合作
        (七) 加大中国网络文化的弘扬力度
结论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后记

(5)信息威慑及其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近期局部战争已经具有信息化的显着特征
        1.1.2 信息威慑己经在近期局部战争中普遍应用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1 研究信息威慑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
        1.2.2 研究信息威慑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的需要
        1.2.3 研究信息威慑是做好反“台独”应急作战准备的需要
    1.3 课题研究的基本范围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信息威慑概述
    2.1 信息威慑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
        2.1.2 威慑
        2.1.3 信息威慑
    2.2 信息威慑的基本要素
        2.2.1 威慑力量
        2.2.2 威慑决心
        2.2.3 威慑信息的传递
    2.3 信息威慑的主要手段
        2.3.1 情报威慑
        2.3.2 心理威慑
        2.3.3 电磁威慑
        2.3.4 网络威慑
        2.3.5 破毁威慑
    2.4 信息威慑的基本类型
        2.4.1 平时信息威慑
        2.4.2 战时信息威慑
        2.4.3 全面信息威慑
        2.4.4 局部信息威慑
        2.4.5 进攻性信息威慑
        2.4.6 防御性信息威慑
    2.5 信息威慑的基本特点
        2.5.1 综合效益高
        2.5.2 关联因素多
        2.5.3 平战一体
        2.5.4 慑战一体
    2.6 小结
第三章 近期局部战争中的信息威慑
    3.1 海湾战争中的信息威慑
        3.1.1 海湾战争中的信息威慑运用
        3.1.2 海湾战争中信息威慑的手段
    3.2 科索沃战争中的信息威慑
        3.2.1 科索沃战争中的信息威慑运用
        3.2.2 科索沃战争中信息威慑的手段
    3.3 阿富汗战争中的信息威慑
        3.3.1 阿富汗战争中的信息威慑运用
        3.3.2 阿富汗战争中信息威慑的手段
    3.4 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威慑
        3.4.1 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威慑运用
        3.4.2 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威慑的手段
    3.5 小结
第四章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威慑的运用
    4.1 信息威慑基本原则
        4.1.1 平战结合,突出重点
        4.1.2 充分准备,快速反应
        4.1.3 统筹全局,整体制敌
        4.1.4 虚实兼施,以谋取胜
    4.2 信息威慑基本方法
        4.2.1 舆论造势
        4.2.2 实力展示
        4.2.3 慑战融合
        4.2.4 欺骗诡诈
    4.3 信息威慑的组织指挥
        4.3.1 信息威慑组织指挥的特征
        4.3.2 信息威慑组织指挥主体
        4.3.3 信息威慑组织指挥过程
    4.4 提高我军信息威慑能力的发展对策
        4.4.1 深化信息威摄理论研究
        4.4.2 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研发
        4.4.3 提高重点部队威慑能力
        4.4.4 重视信息安全的威慑效应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
    三、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及主要内容
    四、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五、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六、 有关本课题研究的问题的说明
第一章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的内容、特点、趋势和影响
        一、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二、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三、 新科技革命未来发展主要趋势的预测
    第二节 、 新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 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二、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三、 新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国际社会的联系和交往
        二、 新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社会的影响
        三、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今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家实力
    第一节 科学技术成为国家实力发展的先导性因素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硬实力各要素的影响
        一、 新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迅速的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 新科技革命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国防水平
        三、 新科技革命的的发展提高了人口素质
        四、 新科技革命使地理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
        五、 新科技革命使资源在一个国家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软实力各要素的影响
        一、 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国民士气的重要标志
        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三、 现代科技的应用改变了政府运作模式,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四、 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力资源
第三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家主权、利益和安全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主权
        一、 是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模糊了传统的国家边界
        二、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给传统的国家主权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
        四、 急剧扩大的南北差距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五、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让渡与两方国家主权理论的实质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安全的范围和内容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增加了判断安全的难度
        三、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单边安全向合作安全的转变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一、 有关国家利益的内容和国家利益的判断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国家利益的范围和加快了国家利益内容的更新
        三、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影响着国家利益层次的变化
        四、 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的分配出现“马太效应”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外交的影响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大了制定外交政策的难度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科技成为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工具和重要内容
        三、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家外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际竞争的影响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竞争
        二、 高新科技的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
        三、 当代高科技国际竞争的特点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际合作的影响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合作
        二、 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的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三、 当前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特点
第五章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战争与和平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对当代战争的影响
        一、 高科技的发展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现代战争出现了信息化的特点
        三、 当代高技术武器的发展推动了战争理论的创新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和平的发展
        一、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
        二、 战后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是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原因
        三、 当今时代的核威慑和信息威慑阻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四、 国际社会利益的相互依存态势阻止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五、 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从舆论方面限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六、 全球性问题上的国际合作阻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七、 高技术战争的巨大经济消耗妨碍了战争的爆发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 现阶段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政策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二、 在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急剧扩大的南北差距威胁世界和平
        三、 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四、 高科技时代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当代世界和平
第六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
    第一节 科技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演进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世界霸权的建立
        二、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与列强纷争时代的来临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四、 新科技革命与两极格局的终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到来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一、 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因素出现复杂化的趋势
        二、 国际关系出现国际政治经济化、国际经济政治化的特点
        三、 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竞争领域更加广泛
        四、 国际冲突烈度降低,可控性增强,解决冲突的手段趋于多样
        五、 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变化,由过去的对抗变为更多的对话和协商
    第三节 当今国际社会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一、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特点
        二、 新科技革命是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大动力
第七章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与中国国际战略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面临的挑战
        二、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充分发挥科技在中国和平发中的作用
        一、 将科技的发展放在综合国力发展的首要位置
        二、 牢固树立科技发展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意识
        三、 依靠科技进步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 依靠科技进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国际战略的若干对策
        一、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政治建设与发展
        二、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
        三、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科技教育发展
        四、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五、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的对外交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7)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来源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思路和框架
    4、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战略地位
    1.1 军事技术体系结构的核心
        1.1.1 居于军事技术发展时间序列的先导地位
        1.1.2 居于军事技术发展空间序列的主导地位
    1.2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础
        1.2.1 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节点
        1.2.2 国家战略威慑力量的组成部分
        1.2.3 军队战斗力构成的基础性要素
    1.3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
        1.3.1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指向
        1.3.2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要求
        1.3.3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关键环节
第二章 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2.1 攻防武器信息化
    2.2 作战平台信息化
    2.3 单兵装备信息化
    2.4 指挥控制信息化
第三章 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战略原则
    3.1 立足国情原则
        3.1.1 符合我国基本国力状况
        3.1.2 服从我国军事战略需求
    3.2 跨越发展原则
        3.2.1 自主式跨越
        3.2.2 借鉴式跨越
        3.2.3 选择式跨越
    3.3 军民融合原则
        3.3.1 人才共享
        3.3.2 技术互补
        3.3.3 体制兼容
第四章 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战略措施
    4.1 夯实武器装备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4.1.1 大力开发关键性信息技术
        4.1.2 研制信息化的杀手锏装备
        4.1.3 注重信息技术的转化应用
    4.2 加强武器装备信息化的经费保障
        4.2.1 突出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的投入重点
        4.2.2 优化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的投入结构
        4.2.3 引入民间投资弥补信息化的经费缺口
    4.3 锻造武器装备信息化的人才队伍
        4.3.1 提高人才队伍的科学技术素养
        4.3.2 提高人才队伍的信息专业水平
        4.3.3 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应用能力
        4.3.4 完善人才队伍的培养保障机制
结论
注释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8)核国家的核武器与核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 言
第一篇 核武器与核国家的产生
    第一章 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刚刚问世的原子弹震惊了世界
        人类对原子核能的不懈探索
        核武器巨大的杀伤破坏效应
        核武器的分类
    第二章 美国:意在称霸世界
        德国在核竞争中曾一度领先
        美国后来居上启动曼哈顿工程
        积极准备把原子弹投放战场
        从原子弹到氢弹
    第三章 苏联:决意与美争雄
        对核能的早期研究与开发
        卫国战争的转折与核研究的再启动
        加速发展打破美国核垄断
    第四章 英国:要求成果分享
        从早期研究到“管合金计划”
        战争迫使英美合作研发核武器
        快步走进核俱乐部
    第五章 法国:还我防务自主
        二战结束前的探索与研究
        战后大西洋战略与核计划的启动
        戴高乐执政加快研制进程
    第六章 中国:打破核垄断
        在超级大国威胁下生存与发展
        艰苦创业的“596工程”
        “两弹”研制成功
第二篇 冷战时期的核武器与核战略
    第七章 美苏的核争夺与国际安全
        美苏大规模的核军备竞赛
        美苏旷日持久的核军备控制谈判
    第八章 美苏核战略思想比较
        核战略与核威慑概念的异同
        核战略思想的发展:威慑加实战
        核战略手段的终极运用:相互确保摧毁
        核力量建设:扬长避短各有侧重
        核力量发展模式:截然不同
        美苏核战略的内在矛盾
    第九章 美国的核武器与核战略
        核威慑战略
        核力量运用战略
        核力量发展战略
        战略核力量的构成与规模
    第十章 苏联的核武器与核战略
        核战略的发展演变
        核力量的发展
        战略核力量的构成与规模
    第十一章 英国的核武器与核战略
        传统防务思想与“力量均势”政策的终结
        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
        核力量的发展与规模
    第十二章 法国的核武器与核战略
        核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以弱制强核威慑战略的基本特征
        核力量的发展与规模
    第十三章 中国的核武器与核政策
        独立自主的核力量发展之路
        完整体现防御和自卫本质的核政策
    第十四章 跨越核门槛:印度·以色列·南非
第三篇 冷战后的核战略态势
    第十五章 核武器与核战略面临的新形势
        裁减核武库成为美苏的共同利益
        新武器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军事竞争的新领域
        两极体制的解体推动了核战略的调整
    第十六章 美国核战略的调整
        核战略调整的背景与动因
        核威慑战略:继续视核力量为国家安全的基石
        核力量使用战略:扩大目标范围增大灵活性
        核力量发展战略:以质量领先确保全面优势
        核军控政策:以谋取优势为中心并以防核扩散为重点
        积极发展反导防御系统:追求绝对的核优势
    第十七章 俄罗斯核战略的调整
        核战略调整的背景与动因
        核威慑战略:呈现马鞍形的调整轨迹
        核力量使用政策:与核威慑战略更趋一致
        核力量发展政策:以质量提高弥补数量削减
        核军控与核裁军政策:谋求低水平的战略平衡
    第十八章 中等核国家核战略的调整
        英国核战略的调整
        法国核战略的调整
        冷战后中国的核军备控制政策
    第十九章 核军备控制与核裁军的新进展
        美俄(苏)双边核裁军的进展
        国际多边核裁军的进展
    第二十章 核不扩散体制面临的新挑战
        冷战后核不扩散形势
        印巴核试验使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陷入困境
        美国的行为使国际核军备控制进程严重受挫
第四篇 核武器与核战略的未来
    第二十一章 信息时代的核武器与核战略
        新军事革命与信息战
        信息威慑与核威慑
        主要核国家的核走向
    第二十二章 世界争取无核化斗争的前景
        世界和平运动发展
        向无核化的目标迈进
        实现无核世界目标的路途曲折而艰辛
        以切实的步骤坚定地走向无核化的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9)信息战与美国国家安全(1991—199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信息战的历史回顾
    (一) 信息战出现的背景
    (二) 信息战的内涵
    (三) 信息战的形式
二、 美国为保护国家安全采取的信息战行动
    (一) 美国实施信息战的主要领导机构
    (二) 美国制定的信息战政策法规
    (三) 美国的信息系统工程
    (四) 美国的信息化武器装备
    (五) 美国积极培养信息战人才
    (六) 美国大力建设数字化部队
    (七) 美国21世纪的数字化战场
三、 信息战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
    (一) 信息战领导新军事革命
    (二) 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内容
    (三) 扞卫国家安全的新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信息革命对军事与安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众和国际社会对战争的制约力量增强
二、目标有限化和规模小型化使战争的破坏性得以控制
三、从核威慑转向信息威慑
四、“虚拟实践”和“战争工程”方法进入实用阶段
五、军事力量观念发生变化, 从重视作战平台转向重视信息系统
六、信息安全引起高度重视
七、军队编制体制趋向“扁平化”

四、发展信息时代的威慑力量——计算机病毒武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发展信息时代的威慑力量——计算机病毒武器[J]. 张锡熊. 电子科技导报, 1997(01)
  • [2]网络时代的中国信息安全问题研究[D]. 陆健健. 南京大学, 2017(05)
  • [3]新军事变革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D]. 管丽萍. 中共中央党校, 2005(05)
  • [4]21世纪初美国网络安全战略探析[D]. 刘勃然. 吉林大学, 2013(08)
  • [5]信息威慑及其运用研究[D]. 彭军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7(06)
  • [6]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D]. 刘斌. 中共中央党校, 2004(03)
  • [7]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的战略研究[D]. 刘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02)
  • [8]核国家的核武器与核战略研究[D]. 王仲春. 中共中央党校, 2000(01)
  • [9]信息战与美国国家安全(1991—1999)[D]. 于浩淼. 东北师范大学, 2003(03)
  • [10]信息革命对军事与安全的影响[J]. 周方银. 现代国际关系, 2001(07)

标签:;  ;  ;  ;  ;  

在信息时代发展威慑力——计算机病毒武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