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心肌梗死总缺血负荷临床观察33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陈旧性心肌梗死总缺血负荷临床观察33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一、陈旧性心肌梗死总缺血负荷的临床观察——附33例Holter监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1](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研究说明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牛嘉暄[2](2021)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慢性心力衰竭伴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价值,为临床实践及进一步基础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顺义中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沧州市中心医院、保定市中医院等5家医院460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因数据不全剔除23例,最终纳入437例进行心衰临床特点分析,进一步总结心衰水肿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应用SPSS 26.0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性与相关性评估。2.计算机检索CNKI、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EBSCO、Web of Science、万方以及维普等数据库,检索至今,收集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使用PRISMA声明、AMSTAR2工具和GRADE评分方法评价所纳入系统评价的报告、方法和证据水平质量,并对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系统评价再评价。3.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射血分数保留型CHF(Chronic Heart Failure,慢性心力衰竭)伴水肿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脱落3人,对照组脱落2人,剔除1人,最终每组完成40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剂,观察并记录1个月疗程后患者治疗前后有效率、水肿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出入量及利尿剂使用剂量,并随访出院14天后患者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之后应用SPSS 26.0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性评估。结果:1.437例CHF患者中,59.4%的CHF患者在常规口服利尿剂基础上,仍旧出现水肿症状,年龄集中在70-90岁之间,病程集中在1-10年,心功能3级居多,水肿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与患者年岁成正相关关系,性别差异、病程长短、心功能级别、主要合并症与水肿严重程度具有显着差异性,不具有显着相关性。轻度CHF水肿患者共158例,中度CHF水肿患者共68例,女性人数多于男性;重度CHF水肿患者共33例,男性多于女性。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60例CHF患者,其中射血分数保留型CHF患者共198例,占比约76.15%;其中,198例射血分数保留型CHF患者中145患者在常规口服利尿剂基础上出现水肿症状,占比约73.23%。2.苓桂术甘汤选自《伤寒论》经方,配伍精简得当,现代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具有多重组分、多种方式、多个靶点以及整体调控的作用特点,疗效确切。苓桂术甘汤系统评价再评价结果证实:苓桂术甘汤联合疗法在临床有效率、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BNP及NT-pro BNP、ANP、左室收缩与舒张末内径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单纯应用西药。3.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比较: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85.0%,无法证实试验组治疗方案更优异(P>0.05)。水肿症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状态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无法证试验组治疗方案更优异(P>0.05)。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得分均与之前有较大差距(P<0.05),无法证实试验组治疗方案更优异(P>0.05)。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分值与之前有较大差距(P<0.05);试验组生活品质改善更显着(P<0.05)。出入量比较:治疗后,两组出入量均有所改善,试验组出入量较前改善(P<0.05),对照组出入量无改善(P>0.05),试验组数值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无法证实试验组治疗方案更优异(P>0.05)。利尿剂剂量比较:住院期间,两组静脉与口服利尿剂用量无显着差异(P>0.05),出院后,实验组口服利尿剂停减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出院后14天,两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出院后生活品质改善更优异。亚组分析:治疗后,中重度水肿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疗效更佳(P<0.05);中重度水肿患者出入量相比无区别(P>0.05);轻度水肿患者疗效相比无区别(P>0.05);轻度水肿患者出入量相比无区别(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慢性心力衰竭伴水肿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水肿症状、改善其中医症候、提高生活品质、平衡出入量、减少轻后期利尿剂用量;在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提高中重度水肿患者疗效、减少利尿剂依赖等方面,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3](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认为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蒋飞[4](2021)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因素分析及对预后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最大程度保护心肌功能。急诊冠脉造影时,部分STEMI患者IRA出现自发再灌注(SR)。自发再灌注能提高PCI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改善预后。国内外已有自发再灌注影响因素的报道,但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探讨急性STEMI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灌注因素,评价自发再灌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9月发病12 h内并直接行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8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自发再灌注组(SR组,TIMI血流2、3级,70例)和非自发再灌注组(对照组,TIMI血流0、1级,218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影像资料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SR组多为年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长期使用他汀比例较高,入院时血压较高,发病到就诊时间较短(P<0.05)。SR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AP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血肌酐、血尿酸、CK-MB与c Tn I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SR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SR组多为前壁心梗、IRA为LAD比例较高,且多为单支病变,侧枝循环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SR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较低,左心功能较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PR、PLR、MHR、梗死部位、D-二聚体与SR独立相关(P<0.05)。对研究较少的三项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PLR、NAPR、MH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95%CI=0.699,0.825)、0.749(95%CI=0.689,0.809)、0.63(95%CI=0.554,0.707),P<0.05。其中PLR、NAPR预测价值较好,诊断截断值分别为:89.21、1.56,敏感度分别为:80%、74.3%,特异度分别为:63.8%、66.5%。结论急性STEMI自发再灌注与多因素有关,有些因素是可控的,如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缩短发病到就诊时间,可提高自发再灌注率,改善患者预后。

王大震[5](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对于预判冠脉造影特点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改变对于预测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的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行CAG检查的急性心梗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根据心电图额面QRS-T夹角分为QRS-T夹角>90°组和额面QRS-T夹角≤90°组。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改变分为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为QRS时限延长组和QRS时限正常组,根据ST段改变的导联数分为导联数<6个组和导联数≥6个组,根据T波是否倒置分为T波倒置组和非T波倒置组,分析各组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狭窄程度、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AMI患者冠脉完全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AMI患者额面QRS-T夹角>90°组56例,占46.7%,额面QRS-T夹角≤90°组64例,占53.3%;ST段抬高组58例,占48.3%,非ST抬高组62例,占51.7%;ST段改变导联数≥6组72例,占60%,ST段改变导联数<6组48例,占40%;QRS波群≥100ms组59例,占49.2%,QRS波群<100ms组61例,占50.8%;T波倒置组33例,占27.5%,非T波倒置组87例,占72.5%。ST抬高组较非ST段抬高组狭窄程度更重(P<0.05),血流灌注更弱(P<0.05),病变支数更多(P<0.05);ST段改变导联数≥6个组较ST段改变导联数<6个组狭窄程度更重(P<0.05),血流灌注更弱(P<0.05),病变支数更多(P<0.05);QRS时限≥100ms组较QRS时限<100ms组狭窄程度更重(P<0.05),血流灌注更差(P<0.05),病变支数更多(P<0.05);T波有无倒置与冠脉狭窄程度、血流灌注、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额面QRS-T夹角>90°[OR=3.175,95%CI(1.232~8.183),P=0.017]、ST段抬高[OR=3.322,95%CI(1.265~8.721),P=0.015]、发生ST段改变的导联数≥6个[OR=3.239,95%CI(1.251~8.636),P=0.019]、QRS波群时限≥100ms[OR=4.346,95%CI(1.679~11.251),P=0.002]是预测AMI患者发生血管完全闭塞的危险因素。结论:1、AMI患者心电图额面QRS-T夹角>90°、ST段改变导联数≥6个、QRS波群时限≥100ms预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TIMI血流分级低和多支血管病变。2、STEMI较NSTEMI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NSTEMI较STEMI病变支数多。3、心电图T波倒置对预测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无统计学意义。4、心电图QRS-T夹角>90°、ST段抬高、ST段改变的导联数≥6个、QRS波群时限≥100ms是预测AMI患者发生血管完全闭塞的危险因素。

吕创业[6](2020)在《腺苷负荷心肌声学造影在慢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涵盖冠心病(CAD)发展的不同病程阶段。负荷试验诊断CAD在国外应用广泛,但在国内未得到足够重视。腺苷注射液在负荷试验中的安全性及诊断价值尚未明确。腺苷负荷心肌声学造影(AS-MCE)在CCS中的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目的评估腺苷注射液在负荷试验中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运用半定量方法评估AS-MCE在CCS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AS-MCE在CCS中的预后价值,以期明确AS-MCE是否可以作为一个独立预测因素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方法1.分析139例拟诊CCS患者行AS-MCE时的不良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2.选取58例行AS-MCE并在1月内同时完善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的患者,半定量分析AS-MCE结果,并与CAG及冠脉CT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AS-MCE在CCS中的诊断价值3.根据AS-MCE结果,将患者分为AS-MCE正常组和AS-MCE异常组,并对AS-MCE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电话跟踪或查询住院病历系统随访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探讨AS-MCE在CCS中的预后价值。主要终点为全因性死亡、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次要终点为心绞痛再住院、血运重建(PCI或CABG)。结果1.139例患者中,33.8%(47/139)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33.1%(46/139)患者出现轻微不适,患者均可耐受,停药后症状缓解;0.7%(1/139)患者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检查。在成功行AS-MCE的138例患者中,腺苷负荷3min时心率较负荷前有所上升,血压较负荷前有所下降,停用腺苷后心率及血压均有所恢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腺苷负荷过程中,40.6%(56/138)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ST-T改变,9.4%(13/138)患者出现早搏,7.2%(10/138)患者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7.2%)。2.58例患者中,AS-MCE阳性30例(51.7%),CAG及冠脉CTA阳性30例(51.7%),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0.655,P=0.000)。相对于CAG及冠脉CTA,AS-MCE诊断CCS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3%、82.1%、82.8%。3.成功行AS-MCE的138例患者中,AS-MCE正常组86例,异常组52例。AS-MCE异常与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他汀类、ARB、LVEDV、LVESV、LVMW、LVEF具有相关性(P<0.05)。平均随访(417.3±15.4)天,COX回归分析表明 AS-MCE 为复合终点事件(HR=6.311,P=0.001,95%CI:2.100-18.971)、次要复合终点事件(HR=6.421,P=0.001,95%CI:2.130-19.358)和血运重建(HR=13.977,P=0.001,95%CI:3.161-61.801)的显着性预测因子,生存曲线显示AS-MCE异常组复合终点事件、次要复合终点事件以及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S-MCE正常组,其P值均小于0.001。结论1.腺苷注射液在负荷试验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2.与解剖成像相比,AS-MCE在CCS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可用于识别CCS患者是否存在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3.AS-MCE是CCS患者发生临床终点事件的显着性预测因子,AS-MCE异常者更容易出现临床终点事件。

田间[7](2020)在《冠心病高危病变介入治疗方案探索及溶栓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评价血管内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背景及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保护左主冠状动脉(LMCA)疾病是公认的具有挑战性的介入手术,因为无保护的LMCA疾病与再狭窄、心肌梗死(MI)和死亡率相对较高相关。然而,在经过精准评估后的患者中PCI是可行的,并可能提供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同的远期预后。血管内超声(IVUS)改善了血管造影的局限性。本研究旨在评价IVUS引导下支架植入术对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远期预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通过连续分析2004年至2011年在阜外医院接受左主干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研究IVUS引导对于改善预后的作用。主要终点选取的是3年全因死亡和任何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选取的是3年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在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共1899例LMCA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713例(37.5%)患者在IVUS引导下完成了介入治疗。分析3年临床终点,其中IVUS组对比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有偏低趋势(6.9%vs.8.4%,p=0.22),但在次要终点方面两者基本相似(6.0%vs.6.0%,p=0.97)。但在对两组进行了逆概率加权调整后,IVUS组对比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着较低(风险比:0.65;95%置信区间:0.50-0.84;p=0.001),次要终点方面仍未显示出显着统计学意义(风险比:1.09;95%置信区间:0.84-1.42;p=0.53)。结论:在LMCA病变中,IVUS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可以为远期预后带来获益。第二部分:评价紫杉醇洗脱球囊对比佐他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小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背景及目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冠状动脉主支血管或主要分支血管直径≤2.75mm)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常见和较难处理的病变类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小血管病变占临床病变的35%-40%。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目前仍缺乏理想的血管重建治疗方法。目前药物洗脱球囊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而且,国际上尚缺乏药物洗脱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价紫杉醇洗脱球囊对比佐他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小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分为小血管和极小血管两个队列。小血管队列入选靶病变目测参考血管直径≥2.25mm且≤2.75mm的患者,为随机、对照、非劣效设计(试验组为紫杉醇洗脱球囊,对照组为佐他莫司洗脱支架);极小血管队列入选靶病变目测参考血管直径≥2.00mm且<2.25mm的患者,为单臂设计,受试者全部接受相应规格的药物洗脱球囊进行治疗。除靶病变参考血管直径以及治疗分配不同外,两个队列的受试者将接受相同的访视安排以及相同的临床观察与辅助检查,并具有相同的研究终点。主要终点为术后9个月靶病变节段内直径狭窄程度。结果:研究目前完成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84.7%)及2年临床随访(随访率97.7%)。小血管队列中,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期间来自12个临床研究中心的共23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在药物洗脱球囊及药物洗脱支架组,其中药物洗脱球囊组116名,药物洗脱支架组1 14名,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中,药物洗脱球囊组靶病变节段内直径狭窄程度不劣于药物洗脱支架组(29.3±20.2%vs.23.9±15.9%,p=0.04),两组间差异单侧97.5%置信区间上限为10.6,达到研究设计的15%非劣效区间(非劣效检验p<0.001)。1年及2年药物洗脱球囊组靶病变失败复合终点发生率亦不劣于药物洗脱支架组(1年复合终点:4.4%vs.2.6%,p=0.72;2年复合终点:5.2%vs.3.7%,p=0.75)。极小血管队列中,9个月造影随访靶病变节段内直径狭窄程度为38.4±21.5%,1年及两年靶病变失败复合终点发生率均为6.3%。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发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第三部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背景及目的:溶栓是STEMI患者血运重建治疗中的重要方式,在经济欠发达或具有介入治疗资质医院相对稀少的中西部地区其地位尤为重要。其可能引起的主要并发症——溶栓后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不良事件。但目前溶栓后出血风险预测及评分系统相关研究多基于欧美人群数据且研究时间相对较早;相关研究多基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而且其建立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预测效能有限;且很多方法需要特殊的检测试剂或检测方法,难以在经济欠发达或具有介入治疗资质医院相对稀少的中西部地区得到方便快捷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溶栓治疗的人群中构建适用的静脉溶栓治疗后院内出血评分系统。方法:中国心肌梗死患者为中心的心脏事件评估评价(China PEACE-AMI)回顾性队列中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人群总数共3257人。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的方法检验与院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整合为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价评分系统。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院内出血风险评分系统共包含5个变量,分别为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来诊时收缩压、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及既往是否存在糖尿病史。评分系统在构建队列中的预测价值较好,ROC曲线下面积(c统计量)为 0.65(95%可信区间为 0.61-0.69,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出血风险评分系统是一个基于临床特征的用于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发生院内出血并发症风险的工具,今后将是可用于临床工作中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策略的辅助系统。

尹鹏帆[8](2020)在《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发展,CHD死亡率有所下降。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临床上用于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简便、无创、可靠的指标。研究表明,CHD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衡,HRV异常。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是一种抗心绞痛药物,通过调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心脏功能。曲美他嗪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及多种心肌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已有报道,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却鲜有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CHD患者PCI术前、术后及应用曲美他嗪治疗4周后HRV的变化,探讨曲美他嗪对PC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二科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共156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取100例冠状动脉简单病变(单支或双支病变,仅需干预单支血管病变),成功行PCI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其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入院48小时内(PCI术前)、PCI术后48小时内(PCI术后)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指标。之后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CHD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他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日,连续服用4周。之后,测定两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及频域指标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100例患者平均年龄59.67±8.85岁(39~78岁),男性68例(68%),女性32例(32%),合并高血压64例(64%),合并糖尿病31例(31%),合并高脂血症44例(44%),在PCI治疗中,前降支48例(48%),回旋支17例(17%),右冠脉35例(35%)。研究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及病变血管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PCI术前、术后HRV变化:术前HR、SDNN、RMSSD、SDSD、pNN50、LF、HF、LF/HF数值分别为:67.70±7.32、39.56±14.80、19.45±9.82、18.97±9.35、2.65±1.78、65.51±16.53、27.28±15.31、3.54±2.76;PCI术后上述指标分别为:68.21±7.54、38.58±16.19、18.70±8.70、18.45±8.47、2.54±1.67、66.59±16.60、26.12±13.88、3.61±2.54。PCI术前、术后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曲美他嗪治疗前后HRV变化:(1)治疗前研究组HR、SDNN、RMSSD、SDSD、pNN50、LF、HF、LF/HF分别为:68.48±7.53、38.06±15.94、19.44±9.81、19.15±9.50、2.66±1.89、64.57±17.08、28.25±14.70、3.35±2.51;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7.94±7.61、39.09±16.58、17.95±7.43、17.76±7.32、2.43±1.42、68.61±16.02、23.99±12.81、3.88±2.56,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研究组HR、SDNN、RMSSD、SDSD、pNN50、LF、HF、LF/HF分别为:65.66±6.62、42.34±15.27、23.06±12.47、22.77±12.11、3.44±1.87、56.86±18.03、34.82±16.69、2.37±1.87;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6.02±5.75、40.56±14.68、18.67±6.69、18.52±6.68、2.59±1.29、68.07±14.24、26.84±13.31、3.52±2.42,两组间比较显示,RMSSD、SDSD、pNN50、LF、HF、LF/HF有统计学差异(P<0.05),HR、SDNN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后两组比较: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各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HR、HF、LF/HF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冠心病简单病变接受PCI治疗患者短期内HRV无明显改变。2.PCI术后规范化常规治疗可部分改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显着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且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段珊珊[9](2019)在《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简单研究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提供新方法新途径。方法:选取课题中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符合主证为气滞血瘀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治疗组(四逆散加味组)和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组),以8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效果,包括中医症侯、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等情况。结果:1.实验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40%。2.对于不同类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疗效,组内比较,实验组,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93.75%)稍高于支架和(或)搭桥术后(91.67%),但两者没有差别(P>0.05);对照组,支架和(或)搭桥术后总有效率比稳定型心绞痛稍高,但两者也没有差别(P>0.05)。组间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间比较,实验组(91.67%)和对照组(53.85%)之间有差异(P<0.05);在支架和(或)搭桥术后的总有效率上,实验组(93.75%)和对照组(73.33%)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3.在中医证候上的总疗效方面,实验组中医证候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稳定型心绞痛和支架和(或)搭桥术后总疗效无差异(P>0.05),但稳定型心绞痛的总有效率高于支架和(或)搭桥术后;对照组支架和(或)搭桥术后比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总疗效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变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着的差异(P>0.05),并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对比上也没有差别(P>0.05)。5.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包括5D评分和EQ-VAS评分,组内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前后有差别(P均<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也有差别(P<均0.05),且两组治疗后5D评分和EQ-VAS评分均提高;组间比较,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两评分均无差别,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有差别(P均<0.05),实验组EQ-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可见,虽然经过治疗的实验组和对照组VAS评分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实验组还是优于对照组。6.治疗前后两组内ST段下移总和,在实验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上,P<0.05,说明治疗前后有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P>0.05,说明治疗前后没有差别。两组间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ST段下移总和,P均>0.05,治疗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别。结论:四逆散加味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临床疗效显着,且临床应用比较安全,在改善症状方面,联合西药治疗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对左室射血分数的提高还是有限。

刘伟伟[10](2019)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影响,初步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每次150ml,每日2次,用药疗程8周。用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血脂水平等疗效性指标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选患者中,中药组2例未按课题要求规律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照组1例研究结束时未复查生化指标。最终完成本课题患者67例,中药组33例,对照组34例。治疗前基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统计结果如下:1.血脂: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HDL-C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IL及Hcy:治疗后两组IL-6、IL-8、Hcy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3.心绞痛症状: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总积分及各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降低更显着(P<0.05)。治疗后硝酸甘油减停率比较,中药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4.中医证候: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降低更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及神倦乏力单项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治疗前后面色紫暗无明显变化(P>0.05)。5.心电图疗效:治疗后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治疗后两组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中药组升高更明显(P<0.05),但治疗前后治疗满意程度及疾病认识程度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7.安全性: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症状,减少硝酸甘油使用率,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安全用于治疗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

二、陈旧性心肌梗死总缺血负荷的临床观察——附33例Holter监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陈旧性心肌梗死总缺血负荷的临床观察——附33例Holter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2 指南制定方法
    2.1 临床问题构建
    2.2 中成药遴选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资料提取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证据综合分析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2.8 推荐意见形成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3.1 稳定性心绞痛
        3.1.1 临床问题
        3.1.2 推荐意见
        3.1.3 证据描述
        3.1.3.1 通心络胶囊(1C)
        3.1.3.2 脑心通胶囊(1C)
        3.1.3.3 丹蒌片(2B)
        3.1.3.4 麝香保心丸(1B)
        3.1.3.5 复方丹参滴丸(1B)
        3.1.3.6 丹红注射液(2D)
        3.1.3.7 红花注射液(2C)
        3.1.3.8 芪参益气滴丸(1C)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1 临床问题
        3.2.2 推荐意见
        3.2.3 证据描述
        3.2.3.1 通心络胶囊(1C)
        3.2.3.2 脑心通胶囊(2D)
        3.2.3.3 丹蒌片(2C)
        3.2.3.4 麝香保心丸(1B)
        3.2.3.5 复方丹参滴丸(1C)
        3.2.3.6 血府逐瘀胶囊(2D)
        3.2.3.7 丹红注射液(1C)
        3.2.3.8 红花注射液(2D)
        3.2.3.9 参麦注射液(2C)
    3.3 急性心肌梗死
        3.3.1 临床问题
        3.3.2 推荐意见
        3.3.3 证据描述
        3.3.3.1 麝香保心丸(1B)
        3.3.3.2 参麦注射液(2C)
    3.4 围介入手术期
        3.4.1 临床问题
        3.4.2 推荐意见
        3.4.3 证据描述
        3.4.3.1 通心络胶囊(1C)
        3.4.3.2 脑心通胶囊(2D)
        3.4.3.3 丹蒌片(2B)
        3.4.3.4 麝香保心丸(1C)
        3.4.3.5 复方丹参滴丸(1C)
        3.4.3.6 丹红注射液(2C)
        3.4.3.7 参麦注射液(2C)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
        3.5.1.1 临床问题
        3.5.1.2 推荐意见
        3.5.1.3 证据描述
        3.5.1.3.1 稳心颗粒(1B)
        3.5.1.3.2 参松养心胶囊(1C)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3.5.2.1 临床问题
        3.5.2.2 推荐意见
        3.5.2.3 证据描述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3.5.3.1 临床问题
        3.5.3.2 推荐意见
        3.5.3.3 证据描述
        3.5.3.3.1 参松养心胶囊(1C)
        3.5.3.3.2 稳心颗粒(1C)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3.6.1 临床问题
        3.6.2 推荐意见
        3.6.3 证据描述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3.7.1 临床问题
        3.7.2 推荐意见
        3.7.3 证据描述
        3.7.3.1 速效救心丸(1C)
        3.7.3.2 复方丹参滴丸(1C)
        3.7.3.3 麝香保心丸(1C)
        3.7.3.4 宽胸气雾剂(1C)
4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药物推荐及证候分型判断流程(见图1、图2)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5.1 药物的遴选
    5.2 干预措施
    5.3 结局指标
    5.4 证据的筛选
    5.5 诊断标准
    5.6 辨证分型
    5.7 共识结果
6 更新计划
    6.1 更新时间
    6.2 更新方法

(2)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水肿临床特点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排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剔除标准
        1.4 统计方法
        1.5 样本量估算
    2 研究结果
        2.1 性别
        2.2 年龄
        2.3 病程
        2.4 合并症
        2.5 心功能
        2.6 水肿
        2.7 射血分数与水肿
    3 小结
        3.1 年龄与性别差异分析
        3.2 病程长短差异分析
        3.3 主要合并症差异分析
        3.4 心功能分级差异分析
        3.5 水肿严重程度差异分析
        3.6 射血分数与水肿差异性分析
第二部分: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衰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方法学评价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主要结局指标
        2.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估
    3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4 小结
第三部分: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慢性心衰合并水肿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1.5 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估算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疗效、指标比较
        3.3 亚组分析
    4 小结
讨论
    1 立项依据探讨
    2 慢性心衰水肿临床特点分析
        2.1 心衰水肿患者特点分析
        2.2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水肿分析
    3 系统评价再评价结果分析
        3.1 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
        3.2 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4.1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水肿疗效的影响
        4.2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水肿症状的影响
        4.3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中医症候的影响
        4.4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明尼苏达生活质量的影响
        4.5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出入量的影响
        4.6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利尿剂用量的影响
        4.7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1月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4.8 苓桂术甘汤配方颗粒对轻中重度水肿患者的影响
    5 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衰水肿必要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2 指南制定方法
    2.1 临床问题构建
    2.2 中成药遴选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资料提取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证据综合分析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表1~3)
    2.8 推荐意见形成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3.1 稳定性心绞痛
        3.1.1 临床问题
        3.1.2 推荐意见
        3.1.3 证据描述
        3.1.3. 1 通心络胶囊(1C)
        3.1.3. 2 脑心通胶囊(1C)
        3.1.3. 3 丹蒌片(2B)
        3.1.3. 4 麝香保心丸(1B)
        3.1.3. 5 复方丹参滴丸(1B)
        3.1.3. 6 丹红注射液(2D)
        3.1.3. 7 红花注射液(2C)
        3.1.3. 8 芪参益气滴丸(1C)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1 临床问题
        3.2.2 推荐意见
        3.2.3 证据描述
        3.2.3. 1 通心络胶囊(1C)
        3.2.3. 2 脑心通胶囊(2D)
        3.2.3. 3 丹蒌片(2C)
        3.2.3. 4 麝香保心丸(1B)
        3.2.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3.2.3. 6 血府逐瘀胶囊(2D)
        3.2.3. 7 丹红注射液(1C)
        3.2.3. 8 红花注射液(2D)
        3.2.3. 9 参麦注射液(2C)
    3.3 急性心肌梗死
        3.3.1 临床问题
        3.3.2 推荐意见
        3.3.3 证据描述
        3.3.3. 1 麝香保心丸(1B)
        3.3.3. 2 参麦注射液(2C)
    3.4 围介入手术期
        3.4.1 临床问题
        3.4.2 推荐意见
        3.4.3 证据描述
        3.4.3. 1 通心络胶囊(1C)
        3.4.3. 2 脑心通胶囊(2D)
        3.4.3. 3 丹蒌片(2B)
        3.4.3. 4 麝香保心丸(1C)
        3.4.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3.4.3. 6 丹红注射液(2C)
        3.4.3. 7 参麦注射液(2C)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
        3.5.1. 1 临床问题
        3.5.1. 2 推荐意见
        3.5.1. 3 证据描述
        3.5.1. 3. 1 稳心颗粒(1B)
        3.5.1. 3. 2 参松养心胶囊(1C)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3.5.2. 1 临床问题
        3.5.2. 2 推荐意见
        3.5.2. 3 证据描述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房颤
        3.5.3. 1 临床问题
        3.5.3. 2 推荐意见
        3.5.3. 3 证据描述
        3.5.3. 3. 1 参松养心胶囊(1C)
        3.5.3. 3. 2 稳心颗粒(1C)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3.6.1 临床问题
        3.6.2 推荐意见
        3.6.3 证据描述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3.7.1 临床问题
        3.7.2 推荐意见
        3.7.3 证据描述
        3.7.3. 1 速效救心丸(1C)
        3.7.3. 2 复方丹参滴丸(1C)
        3.7.3. 3 麝香保心丸(1C)
        3.7.3. 4 宽胸气雾剂(1C)
4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5.1 药物的遴选
    5.2 干预措施
    5.3 结局指标
    5.4 证据的筛选
    5.5 诊断标准
    5.6 辨证分型
    5.7 共识结果
6 更新计划
    6.1 更新时间
    6.2 更新方法

(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因素分析及对预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灌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对于预判冠脉造影特点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和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腺苷负荷心肌声学造影在慢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现状
    1.2 冠心病的概述
    1.3 冠心病的分型
    1.4 慢性冠脉综合征的提出
    1.5 冠心病的缺血瀑布
    1.6 冠心病的诊断方法
    1.7 争议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腺苷注射液在负荷试验中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估
    2.1 引言
    2.2 临床资料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仪器与试剂
    2.3 研究方法
        2.3.1 检查前准备
        2.3.2 AS-MCE检查方法
        2.3.3 心率、血压测量方法
        2.3.4 12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
        2.3.5 统计学方法
    2.4 结果
        2.4.1 患者一般情况
        2.4.2 腺苷负荷过程不良反应情况
        2.4.3 腺苷负荷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2.4.4 腺苷负荷过程心电图变化
    2.5 讨论
    2.6 第二章小结
第三章 半定量方法评估AS-MCE在CCS中的诊断价值
    3.1 引言
    3.2 临床资料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仪器与试剂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流程图
        3.3.2 检查前准备
        3.3.3 AS-MCE检查方法
        3.3.4 选择性CAG和冠脉CTA检查方法
        3.3.5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
        3.4.1 患者一般情况
        3.4.2 腺苷负荷前超声心动图结果统计
        3.4.3 腺苷负荷后室壁运动及心肌灌注分析
        3.4.4 AS-MCE结果与CAG和冠脉CTA结果比较
    3.5 讨论
    3.6 第三章小结
第四章 AS-MCE在CCS中的预后价值研究
    4.1 引言
    4.2 临床资料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仪器与试剂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流程图
        4.3.2 检查前准备
        4.3.3 AS-MCE检查方法
        4.3.4 随访与结局
        4.3.5 统计学方法
    4.4 结果
        4.4.1 患者一般情况
        4.4.2 两组患者基线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
        4.4.3 AS-MCE结果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4.4.4 临床随访终点事件分布
        4.4.5 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4.4.6 不同AS-MCE结果的生存曲线分析
    4.5 讨论
    4.6 第四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心脏负荷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 2 AS-MCE患者一般情况登记表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冠心病高危病变介入治疗方案探索及溶栓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评价血管内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背景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评价紫杉醇洗脱球囊对比佐他莫司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小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背景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背景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个人简历
致谢

(8)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资料来源
        (二)实验病例标准
    二、试验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评定
    三、研究结果
        (一)基本资料特征比较(见表1)
        (二)临床基本资料特征比较(见表2)
        (三)病情资料特征比较
    四、临床疗效
        (一)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总疗效比较(见表4)
        (二)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分类疗效对比(见表5)
        (三)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证候总疗效判定(见表6)
        (四)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证候分类疗效对比(见表7)
        (五)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见表8)
        (六)两组治疗前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EQ-5D)比较(见表9)
        (七)两组治疗前后ST段下移总和比较(见表10)
        (八)安全性指标检测(见表11)
        (九)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六、结论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手术治疗
        (三)介入治疗
    三、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病名源流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四、四逆散方药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展望与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1.2.2 多支冠脉临界病变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中止标准
    1.7 样本量计算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案
        2.2.1 药物选择
        2.2.2 服药情况
    2.3 观察指标
        2.3.1 疗效性指标
        2.3.2 安全性指标
    2.4 技术路线图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情况分析
        3.1.1 病例脱落情况
    3.2 基本资料比较
    3.3 临床疗效评价
        3.3.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比较
        3.3.2 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比较
        3.3.3 治疗后硝酸甘油减停率比较
        3.3.4 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比较
        3.3.5 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3.3.6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3.3.7 治疗前后IL-6、IL-8、Hcy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4 分析讨论
    4.1 冠脉临界病变
        4.1.1 冠脉临界病变评判
        4.1.2 冠脉临界病变西医治疗
    4.3 立证基础
    4.4 气虚血瘀证现代研究
    4.5 方药分析
        4.5.1 黄芪
        4.5.2 桂枝
        4.5.3 白芍
        4.5.4 生姜
        4.5.5 大枣
    4.6 疗效分析
        4.6.1 对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6.2 对心绞痛症状疗效分析
        4.6.3 对硝酸甘油减停率疗效分析
        4.6.4 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疗效分析
        4.6.5 对心电图疗效分析
        4.6.6 对血脂疗效分析
        4.6.7 对IL及Hcy疗效分析
        4.6.8 对安全性的分析
    4.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冠脉临界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已发表论文
附录三 参加学术会议
附录四 病例观察表

四、陈旧性心肌梗死总缺血负荷的临床观察——附33例Holter监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09)
  • [2]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 牛嘉暄.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 [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自发再灌注因素分析及对预后影响[D]. 蒋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对于预判冠脉造影特点的价值研究[D]. 王大震.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6]腺苷负荷心肌声学造影在慢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 吕创业.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7]冠心病高危病变介入治疗方案探索及溶栓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D]. 田间.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8]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 尹鹏帆.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D]. 段珊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支冠脉临界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刘伟伟.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陈旧性心肌梗死总缺血负荷临床观察33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