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ko-Seiki 的内圆磨床适配控制

Seiko-Seiki 的内圆磨床适配控制

一、日本精工精机(Seiko-Seiki)公司的内圆磨床适应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闵学习[1](2012)在《球轴承磨床机构分析与磨削工艺参数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球轴承是滚动轴承的一种类型,它主要应用在高速旋转的场合,其精度水平对一些设备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球轴承的内圈是球轴承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它的沟道表面是滚动体滚动和承受载荷的主要表面。因此,对球轴承内圈沟道表面的磨削精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以3MZ1313球轴承内圈沟道磨床为研究对象,这是一台磨削球轴承内圈沟道表面的专用磨床,本文主要对其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首先确定该轴承磨床机构模型有2条运动链和3个自由度,接着在该磨床机构的各构件上建立坐标系,并分别建立这2条运动链的运动学模型,并对它们分别进行求解。(2)运用Pro/E3.0软件建立该轴承磨床机构的实体模型,并利用Pro/E3.0软件的运动仿真模块对其进行干涉检查,在没有干涉的前提下通过MECHANISM/Pro接口模块导入ADAMS2005中进行动力学仿真。(3)对影响轴承内圈沟道磨削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以磨削过程中砂轮与工件接触后的振动以及砂轮架的振动对磨削精度的影响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并对其加以控制,来减小振动对其产生的影响。(4)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建立磨削精度要求与磨削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按照均匀设计方法获得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样本,并确定BP神经网络的结构,将得到的样本用来训练网络。BP神经网络还具有自学习功能,可以适应各种不断变化的磨削精度要求。最后,经过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其输入样本与输出样本之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对磨削工艺参数的优化。

张伟[2](2008)在《基于DSP的磁力轴承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主动磁悬浮轴承(AMB)是一种新型的支撑部件,利用受控电磁力将转子无接触地悬浮支撑在定子中间。它具有无机械接触、无润滑、无磨损、高速度等许多传统机械轴承无法比拟的优势。控制系统(传感器、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是磁力轴承的关键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磁力轴承的性能。本文以带传感器的五自由度磁力轴承为研究对象,针对控制系统的三个部分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磁力轴承的发展概况、特点及趋势。分析五自由度磁力轴承系统的构成,对各个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且根据电磁学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单自由度磁力轴承的数学模型。针对磁力轴承的特点,分析转子位移检测的特殊要求,并比较几种常用的位移传感器的优缺点。根据磁力轴承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提出控制器硬件系统的总体方案。采用TMS320C6713A数字处理器作为数字控制器的核心,配以信号调理模块、A/D模块、D/A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等外设为算法的实现搭建了良好的硬件平台。根据磁力轴承对功率放大器的电流响应速度、纹波和效率的要求,比较磁力轴承常用的几种的功率放大器,并详细介绍高效率的PWM开关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目前,磁力轴承的控制器设计通常是在平衡点附近进行线性化,按照线性理论设计线性控制器。这样设计的控制器在平衡点附近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当转子受到较大的扰动到达极限位置或系统某些参数值发生改变时,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频繁振荡,积分饱和或超调过大等现象。结合各种改进型PID控制算法的优点,采用变参数PID控制算法,建立参数规则库,根据轴承的运行状态选择合适的PID参数。最后将各个设计好的各个功能模块分别进行测试,搭建完整的磁力轴承控制系统,进行现场调试。实践表明,变参数PID控制器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系统的控制精度、稳定性、重复性较好,实现了对磁力轴承的有效控制。

林祥霖[3](2005)在《国内外内圆磨床技术水平及发展动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国内外内圆磨床技术水平及特点,阐述了有关内圆磨床的技术发展动向。

屈里强[4](2003)在《数控轴承内圆磨床进给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轴承工业是机电工业的基础,滚动轴承已被列为11类特定振兴的产品之一。轴承工业的发展长期受到工艺装备水平的制约,不能满足机械工业的发展,轴承内圆磨床是轴承加工装备的水平表征。本文对洛阳轴承研究所研制的3MZ204CNC全自动内圆磨床的核心部件:十字交叉滚子导轨和数控进给系统展开研究,首先对影响滚动导轨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载荷—变形曲线,对影响导轨分辨率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预紧力大小与分布对分辨率和起动力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然后,进行了伺服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伺服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导出其传递函数,进而分析了数控进给系统的特性和影响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完成了系统的机械设计、电控系统设计和软件编制,最后进行了实验室实验和整机磨削试验,最终完成了磨床导轨和数控进给系统设计。

范侃,蒋学军[5](1993)在《80年代国外轴承套圈磨床基本情况》文中研究说明 轴承套圈磨床是指用于磨削轴承内圈沟(滚)道、内径和轴承外圈沟(滚)道的专用磨床;根据其磨削类型,又可分为轴承套圈外圆磨床和轴承套圈内圆磨床。轴承套圈的磨削加工经历了使用不同加工方式的几个历史阶段。40年代以前,采用普通内圆磨床磨削套圈内径,用摇摆式磨床磨削内、外套圈沟道,这种生产方式效率低,精度差。5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了切入式的轴承专用内圆

潘广银[6](1986)在《国外内圆磨床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 一、综述内圆磨削工艺性比其他磨削差,其磨削系统动静刚性低,冷却和测量较困难,砂轮线速度不易提高,砂轮磨损快,循环动作又复杂。因此,新技术应用和产品更新换代比其他磨床缓慢。但是,自七十年代初,世界各国内圆磨床制造厂都努力研制模块化、电子化、一机多能、适应控制和数字控制内圆磨床。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内圆磨床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数控(CNC)时代,其磨削系统、控制系统、新砂轮和新技术的

潘广银[7](1986)在《国外内圆磨床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文中指出 一、综述内圆磨削工艺性比其他磨削差,其磨削系统动静刚性低,冷却和测量较困难,砂轮线速度不易提高,砂轮磨损快,循环动作又复杂。因此,新技术应用和产品更新换代比其他磨床缓慢。但是,自七十年代初,世界各国内圆磨床制造厂都努力研制模块化、电子化、一机多能、适应控制和数字控制内圆磨床。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内圆磨床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数控(CNC)时代,

守友贞雄,潘广银[8](1982)在《超微米磨削技术——外圆·内圆磨削》文中研究表明 前言磨削加工是用微小的多刃刀具切除细微切屑的加工。因此在加工中,另件尺寸产生连续性的变化(切入磨削时)。另外,即使在非连续性磨削的情况下,也可将一次行程尺寸的变化值调得很小。就是说,完全可以使尺寸变化控制在1微米以内,这就是磨削加工的优点。磨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决定工件精度的最终工序。我们虽然能定性地掌握磨削加工所产生的切削现象,但是由于磨削加工是由微小切削刃来生成细微切屑的,而且切屑形状尺寸是连续变化的,再则,影响磨削现象的因素又很多,这就很难定量分析。因此,要使图1所示磨削系统的加工精度、加工现象进一步与加工输入条件相对应,就必须有丰富的经验不可。

1975年日工展磨床专业座谈组[9](1976)在《日本精工精机(Seiko-Seiki)公司的微型轴承高精度、高效率的磨削加工》文中研究说明 一、精工精机公司概况1.概况: 精工精机(Seiko-Seiki)公司是日本四大钟表厂之一精工舍的子公司,专门从事生产各种钟表机床和小型的精密磨床。精工舍创立于1900年,1937年分为手表厂和怀表厂,设立第二精工舍,1959年又设立诹访精工舍,同时逐步设立了生产各种件部的专门化工厂,1962年又研制了高精度的专用机床,实现生产合理化。以第二精工舍机床部为基础,成立习志野工厂,1963年又将精工舍机床部

1975年日工展磨床专业座谈组[10](1976)在《日本精工精机(Seiko-Seiki)公司的内圆磨床适应控制》文中认为 一、内圆磨削加工的一般情况内圆磨削加工和外圆磨削加工相比较,情况较为特殊,首先是砂轮直径受到磨削孔径的限制,砂轮线速度比外圆磨削低,砂轮磨损较快,而且易于产生不均匀磨损。其次,砂轮直径小,而且容易磨损,在磨削过程中磨孔直径与砂轮直径之比(即KR值)变化范围比外圆磨削大,容易影响磨削质量。而在内圆磨削中砂轮轴的刚性又是个薄弱环节,磨削时对零件形状误差的修正能力较差,不易获得高的磨削精度。在一般的恒速进给磨削条件下,磨削起始时在磨削抗力的作用下,砂轮产生弯曲变形,此时尚未进行磨削,随着进给量的增加磨削力的增大砂轮轴弯曲

二、日本精工精机(Seiko-Seiki)公司的内圆磨床适应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精工精机(Seiko-Seiki)公司的内圆磨床适应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球轴承磨床机构分析与磨削工艺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磨床的分类
    1.3 轴承磨床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轴承磨床的国外研究状况
        1.3.2 轴承磨床的国内研究状况
        1.3.3 轴承磨床的发展趋势
    1.4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3MZ1313 球轴承内圈沟道磨床介绍
    2.1 3MZ1313 轴承内圈沟道磨床的各组成部分的介绍
        2.1.1 砂轮架
        2.1.2 进给头架
        2.1.3 磨床机床的进给机构
        2.1.4 导轨
        2.1.5 砂轮修正器
        2.1.6 修整进给及补偿机构
    2.2 3MZ1313 球轴承磨床的运动形式的介绍
    2.3 3MZ1313 球轴承磨床的磨削原理
    2.4 3MZ1313 轴承磨床加工工件的范围
    2.5 3MZ1313 轴承磨床主要参数的确定
        2.5.1 砂轮主要尺寸参数确定
        2.5.2 进给丝杠行程的确定
        2.5.3 机床主要运动参数的确定
        2.5.4 工件主轴转速范围的确定
        2.5.5 机床主要动力参数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3MZ1313 球轴承磨床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1 球轴承磨床机床模型的自由度确定
        3.1.1 自由度的介绍
        3.1.2 球轴承磨床机构自由度的确定
    3.2 球轴承磨床坐标系的建立
    3.3 球轴承磨床机构运动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3.1 磨削球轴承内圈沟道过程中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3.3.2 球轴承磨床磨削运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3.3.3 修整器修整砂轮过程中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3.3.4 修整器修整砂轮运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球轴承磨床机构动力学分析
    4.1 轴承磨床机构模型的建立及运动仿真过程
        4.1.1 Pro/E 软件简介
        4.1.2 三维模型的建立及运动仿真
    4.2 球轴承磨床机构动力学仿真
        4.2.1 ADAMS 软件的介绍
        4.2.2 三维模型的导入过程
        4.2.3 磨床机构模型虚拟样机的建立
        4.2.4 磨削过程仿真分析
        4.2.5 修整器修整过程仿真分析
    4.3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影响磨削精度的因素分析
    5.1 砂轮的硬度和粒度选择对磨削精度的影响
    5.2 砂轮的修整情况对磨削精度的影响
    5.3 磨削用量的选用对磨削精度的影响
    5.4 磨削热对磨削精度的影响
        5.4.1 磨削热的来源
        5.4.2 磨削热对工件的影响
    5.5 冷却液对磨削精度的影响
    5.6 磨削过程中各种振动对磨削精度的影响
        5.6.1 砂轮和工件的振动模型分析
        5.6.2 砂轮架的振动模型分析
    5.7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磨削工艺参数的优化
    6.1 BP 神经网络的介绍
        6.1.1 BP 神经网络的定义及结构
        6.1.2 BP 神经元的模型
        6.1.3 BP 神经网络整个学习过程的步骤
    6.2 样本的获取过程
        6.2.1 轴承内圈沟道磨削加工网络的拓扑关系的建立
        6.2.2 样本数据的设计原理
        6.2.3 样本的均匀试验设计方法
    6.3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工艺选择优化
        6.3.1 输入层和输出层神经元数目的确定
        6.3.2 隐层层数和隐层神经元数目的确定
        6.3.3 磨削工艺参数优化过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DSP的磁力轴承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磁力轴承的概述
        1.1.1 磁力轴承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1.2 磁力轴承的特点
        1.1.3 磁力轴承的发展趋势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磁力轴承的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
    2.1 磁力轴承的工作原理
    2.2 单自由度磁悬浮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力轴承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及原理
    3.1 控制系统的结构
    3.2 位移传感器
        3.2.1 选择传感器的基本要求
        3.2.2 几种常用位移传感器
        3.2.3 信号调理
    3.3 控制器
        3.3.1 DSP芯片特点及最小系统
        3.3.2 高速同步A/D采样
        3.3.3 D/A转换通道
        3.3.4 串行通信接口
    3.4 功率放大器
        3.4.1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3.4.2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4.3 磁力轴承常用的几种功率放大器
        3.4.4 PWM功率放大器的原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力轴承控制算法及实现
    4.1 PID控制算法
        4.1.1 模拟PID控制
        4.1.2 数字PID控制
        4.1.3 改进型PID控制
        4.1.4 变参数PID控制
    4.2 PID参数的整定
        4.2.1 采样周期T的确定
        4.2.2 PID参数的整定
        4.2.3 控制度
    4.3 控制算法的实现
        4.3.1 DSP程序设计的特点
        4.3.2 控制程序的设计
        4.3.3 程序的固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及实验
    5.1 控制器调试工具
        5.1.1 CCS集成开发环境
        5.1.2 仿真器及JTAG接口
    5.2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测试
        5.2.1 控制器输入输出测试
        5.2.2 传感器静态测试
        5.2.3 功率放大器的测试
    5.3 悬浮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数控轴承内圆磨床进给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标题页
签名页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轴承内圆磨床设计概况
    1.2 课题的提出
    1.3 成果简介
第二章 轴承内圆磨床功能分析
    2.1 轴承内圆磨床的整体与部件
    2.2 轴承内圆磨床的工作原理及控制过程
    2.3 轴承内圆磨床的数控进给机构及滚动导轨的结构、作用
第三章 滚动导轨的分析、计算
    3.1 导轨的结构及受力分析
    3.2 颠覆力矩的分析和计算
    3.3 导轨的刚度的计算
    3.4 导轨运动的起动力及平稳性
    3.5 导轨的设计
第四章 轴承内圆磨床伺服进给系统的研究
    4.1 概论
    4.2 磨床机械进给系统的数学模型
    4.3 数控进给系统数学模型
    4.4 数控进给系统特性的分析
第五章 系统硬件设计
    5.1 概述
    5.2 进给伺服系统的机械传动设计
    5.3 伺服进给系统的电控设计
第六章 系统软件设计
    6.1 概述
    6.2 伺服进给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6.3 伺服进给系统的自动程序设计
    6.4 伺服进给系统的调整程序设计
    6.5 伺服进给系统的子程序设计
    6.6 结束语
第七章 实验研究与分析
    7.1 概述
    7.2 滚动导轨的试验研究
    7.3 磨床电控及伺服系统的实验研究
    7.4 轴承内圆磨床磨削试验
第八章 结论
    8.1 滚动导轨研究结论
    8.2 伺服进给系统研究结论
    8.3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日本精工精机(Seiko-Seiki)公司的内圆磨床适应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球轴承磨床机构分析与磨削工艺参数优化[D]. 闵学习. 太原科技大学, 2012(12)
  • [2]基于DSP的磁力轴承控制系统的研究[D]. 张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
  • [3]国内外内圆磨床技术水平及发展动向[J]. 林祥霖. 木工机床, 2005(03)
  • [4]数控轴承内圆磨床进给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屈里强. 合肥工业大学, 2003(03)
  • [5]80年代国外轴承套圈磨床基本情况[J]. 范侃,蒋学军. 磨床与磨削, 1993(04)
  • [6]国外内圆磨床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潘广银. 江苏机械, 1986(03)
  • [7]国外内圆磨床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潘广银. 江苏机械, 1986(03)
  • [8]超微米磨削技术——外圆·内圆磨削[J]. 守友贞雄,潘广银. 江苏机械, 1982(02)
  • [9]日本精工精机(Seiko-Seiki)公司的微型轴承高精度、高效率的磨削加工[J]. 1975年日工展磨床专业座谈组. 磨床与磨削, 1976(01)
  • [10]日本精工精机(Seiko-Seiki)公司的内圆磨床适应控制[J]. 1975年日工展磨床专业座谈组. 磨床与磨削, 1976(01)

标签:;  ;  ;  ;  

Seiko-Seiki 的内圆磨床适配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