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计算机辅助排课的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郭甜[1](2021)在《基于多校区排课模式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无论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人数还是在办学规模上都有着大幅度的增加,甚至还有部分高校都在异地开启了分校区,但相应的教学排课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多校区排课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多校区排课系统设计原则介绍,探索多校区排课系统设计改进方案,切实解决当代高校授课时间、空间问题,构建人性化教学课表。
吴剑谦[2](2021)在《学分制下的排课选课思考探讨》文中提出目前排课选课制度是高校推行学分制的重要实践举措的主要组成部分,旨在给予高校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类别,培养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发展,按照灵活性与规范性相融合的模式来促进学分制在高校系统中的有效落实。据此,高校相关教务部门针对排课选课的实施方法与执行落实应当致力于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排课选课模式及实施方案,确保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综合实践素养,运用科学合理的排课选课手段来辅助实现高校育人的长期目标。
赵玉芳[3](2021)在《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
陈丹[4](2021)在《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数据化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文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发展得到迅速的提升,成为了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贵州在国家和党的扶持之下,贵州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在逐年增长,为了更好的引导和助推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对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但由于各县域之间评价视角不一,所考察的具体内容不同,导致教育决策者获取决策数据存在一定的困难,不便于推进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定。如何更好地反映以县域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实现智慧决策,需要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因此,对发展指标进行数据化处理、明确指标观测点是数据收集及后期处理的关键。本研究主要开展了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数据化研究,以期能给教育决策部分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础。本研究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明确了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的观测点。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对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或体系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然后利用关键指标法筛选出相关指标观测点。并通过访谈相关专业人士,利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的录音信息进行整理,进一步补充完善各指标观测点,进而构建起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观测点备选库。最后,通过专家咨询法明确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第二,构建了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数据采集表。首先,通文献分析提出了收集评价数据的方式以及处理评价数据的方法;其次,在明确的观测点的基础上,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关联进行分析;同时,对评价指标与评价数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形成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数据采集表,该表中对评价数据上报主体、数据形式、数据的处理方式都做了说明,并且对数据上报的方法和流程进行了介绍。第三,提出了贵州省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的算法。首先利用专家打分法明确观测点权重,其次对不同数据类型进行规范化处理,最后通过文献分析,选择并设计了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方法,算出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综合反映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状态水平。
高原[5](2021)在《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高校中,除了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之外,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也是学校所有专业学生修读的公共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对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需求量和使用率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管理手段,以提升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发展服务。本文分析了广西某高校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管理现状和发展需求,给出了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管理系统应具备的身份核验、学生管理、学生学习行为分析、课程排课、课程推荐、软件自动安装、设备管理和数据交换等功能,对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功能结构设计;通过UML工具对系统进行了功能用例设计、数据流图设计;设计了系统的实验室管理员信息数据表、学生信息数据表、教师信息数据表、课程数据表、课件信息数据表、设备信息数据表、实验室信息数据表;将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与学校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结合节次优度、周次组合优度、可行度和满足优化度策略,运用遗传算法设计计算机公共实验室课程排课算法;依据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资源的需求,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算法FP-Growth设计了课程推荐算法;基于K-means算法设计对学生课堂行为挖掘分析算法。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采用Python3.83和Html5作为系统的编程语言,基于Windows 10操作系统和My 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了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实现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既具有传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软件自动安装、信息管理等功能,又具有实验室课程排课、课程推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功能,同时实现了与校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该系统的使用有力促进了学校教学实践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向前发展。
江啸山[6](2021)在《中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应用研究 ——以广州市第89中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持续落地,个性化教育可视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这也意味着传统的高中学校教育理念与教学管理模式即将迎来一场“智慧性”的大变革。智慧校园作为当代学校智慧教育的核心支撑,其建设目标应当与新高考改革中的“鼓励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等要求保持一致性。因此,各类学校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的内在要求需要聚焦在“学生个性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了解高中学校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现状,并找出其与智慧教学应用之间的关系,对于帮助其他即将实施新高考模式的地区的高中学校调整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转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等,存在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所在。研究内容如下:(1)新高考方案改革驱动高中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在走班制模式下,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选课、自主学习、智能化考勤、课表自动生成等需求,催生了融合5G、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AI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环境体系。以智慧教学云平台系统为核心,其整体框架、硬件、软件、拓补结构等均与早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显着差异。(2)以广州市第89中学为研究选择对象,就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情况分别编制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其中,分析被测教师对智慧教学环境硬件设施、智慧教学应用、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看法,以及不同背景变量的教师评价存在的差异;分析高中学生在智慧学习过程中对数字化资源应用、智慧学习过程认知、智慧学习环境感知方面的现状。(3)针对“泛在性不足”、“智慧性较弱”、“信息孤岛”等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展开了广州市第89中学的智慧教学设计,设计环境包括“智慧预习阶段”、“智慧课中教学阶段”、“智慧课后评价”,并且就“任务单设计”、“深层次目标体系”、“智慧互联互动”、“云平台使用”等创新设计的应用流程进行分析。从智慧教学应用的实践结果来看,实验班学生在过程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整体成绩3项指标上均显着超过了对照班学生(P<0.05)。事后再次对教师展开问卷调研,被测教师也肯定了此次智慧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体现了校本特色并充分发挥现有的硬件基础优势。
王鑫铭[7](2021)在《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的建设 ——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世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应用到体育教学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渐的形成。公共体育课程的管理是复杂多样的,课程的设置及类别也比较丰富,这就给体育学院的体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原来的教务管理系统基本上采用半自动化与线下手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并不能满足现阶段我校体育学院对体育教学的有效管理,公共体育课程资源利用率低、公共体育课程成绩手工录入较为繁琐且出错率较高、监考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使得各相关管理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并没有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如何有效的将现代化管理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管理中来,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开展教师人性化自主管理的理念是每一位体育管理人员及校院领导值得深入思考的永恒话题。本文所设计与讨论的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服务模式,应用了HBuilder开发工具与Mysql 5.6数据库建设完成教师选课系统、监考系统、成绩处理系统三大功能系统。本研究选取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建设完成以后,将使用此系统的教师及教学工作者作为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对象。基于此问卷进行了数据整理、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建设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结果:1.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的建设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不同学历及职称对系统满意度使用评价关联性较低,而不同职务对于系统建设及运行的满意度相关性较大。3.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对系统建设及运行使用满意度较高。其中选课系统满意度最高,系统总体使用满意度达87%。4.系统使用前的流程培训将极大提高教师自身使用需求及对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而对提高系统评价起到促进作用。结论:1.上海师范大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的应用对促进体育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2.本研究开发的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主要包括公共体育课教师自主选课、专业课自主监考、公共体育课成绩信息化处理系统三大系统,实现了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强化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自主管理意识。3.系统使用前的流程培训将有效提高使用者使用系统进行操作的熟练度,且使得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更为有序的在线上进行开展。4.教务工作人员也降低了以往手工安排公共体育课程资源调配、期末监考的工作量,减轻了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快实现了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王光荣[8](2021)在《中科大研究生信息平台拓展模块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中科大研究生信息平台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门户网站,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平台上线多年来,根据不同的需求不断改进,为研究生院各项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支持,将线上办公和线下落实融合起来,成为了高校研究生工作的一大特色。目前,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变革,信息平台的功能已不能满足教学和管理的需要,需要进行部分功能模块的拓展。根据需要,本文对系统中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模块、留学生线上注册模块和中科大英语选课管理模块进行了设计和实现,着重突出了在研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一一解决。设计中主要包括数据库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权限控制的设计、菜单栏与展示的设计等,实现中主要包括界面的展示效果、数据库的实现、多种用户操作实现等。根据需要本文既使用了较为传统的ASP技术,使用动态内容与静态内容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将其部署在微软自带的ⅡS服务器上,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与原生系统实现了很好的兼容。对于选课模块,本文使用了较为流行的基于Java的SpringBoot技术,将SpringBoot、Mybtia、SpringMvc几个框架结合起来搭建服务器处理逻辑,使其运行在tomcat服务器上。本文在选课逻辑里加入了缓存数据库Redis,在大批量选课的这个过程做库存预减,后台异步处理选课的信息,然后将其存储到SQL Server做持久化保存,这种设计方式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性能。通过对信息平台拓展模块的研究与实现,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和老师的需求,使得教学改革落到了实处;经过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系统能够准确无误地响应用户的请求,并返回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选课系统较之前的系统,响应速度明显加快,便捷性大大提高。到目前为止,培养方案模块与留学生注册打卡模块已经上线,功能正常。英语选课模块已经完成测试,将根据教学需要择时上线。
徐睿[9](2021)在《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整合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广受关注已成趋势。综合实验室建设的研究可以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体验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基于“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的研究在现状调查基础上,总结已有实验室建设的相关经验,针对上海市科学学习领域与技术学习领域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课程开发和教学应用展开了研究。本研究目标:(1)调查中小学科学与技术学习实验室现状;(2)开发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路径;(3)打造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4)采取行动研究方法在D、Z小学、F初中、H高中开展配套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在“建设-使用-反馈-调整”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将综合实验室建设、配套课程开发、综合实验室应用有机整合,以真实教学需求促进实验室建设,以实验室功能推动课程开发和教学应用,形成良性循环。(5)建设成功一批综合实验室样例,开发、积累一批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且在应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本论文由七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并提出研究设计方案。第二章介绍调查研究开展情况,对中小学科学与技术领域实验室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四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介绍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第五章从课程要素、开发思路、课程类型、课程开设实例四个角度介绍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建设的研究情况。第六章从行动研究的四个阶段介绍综合实验室环境带来的教学变革。第七章简述本研究结论、创新及对未来展望。
许施婷[10](2021)在《在线音乐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就开始快速发展,我们经历过的新技术、新名词多不胜数:WWW、E-mail、聊天室、网络游戏、博客、微博、微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技术一波一波地前仆后继地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随着进入21世纪,我国“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以及网上购物”等现象的发生,更是让社会各层次人士认识到我们正在经历着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大众生活中,虚拟社区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里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毫无疑问,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面临着重大转型发展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音乐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形成多种新型的在线音乐教育模式,音乐慕课、人工智能音乐教学软件、即时交互的音乐教学等等模式的使用,还有典型的在线音乐教学平台的发展特点,探究每种模式的音乐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并总结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最后阐述在线音乐教育既有其存在的价值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始终明确在线音乐教育是互联网技术并合理运用互联网的规律做好音乐教育,围绕音乐教育特性内涵展开的在线音乐教学,对未来互联网音乐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二、高校计算机辅助排课的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计算机辅助排课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校区排课模式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校区排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多校区排课工作系统而繁重。 |
(二)教师跨校区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 |
(三)教室资源在多个校区分布不均匀。 |
二、多校区排课系统设计原则 |
三、多校区排课系统设计改进方案研究 |
(一)前期目标组合优化。 |
(二)跨隔校区排课流程。 |
(三)采用先进排课技术。 |
(四)完善排课功能模块。 |
四、结语 |
(2)学分制下的排课选课思考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分制下的排课选课模式基本特征 |
二、学分制下的排课选课实现过程影响因素 |
(一)高校排课制度 |
(二)学生选课制度 |
三、学分制下的排课选课模式完善优化对策 |
(一)科学设计与编排高校课程体系 |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课程自由选择权利 |
(三)健全学分制的运行保障机制 |
四、结 语 |
(4)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数据化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 |
1.1.2 数据驱动教育信息化评价常态化 |
1.1.3 贵州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需求 |
1.2 问题提出 |
1.2.1 文献和实践中的反思 |
1.2.2 问题聚焦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2 研究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数据 |
2.1.2 教育信息化 |
2.1.3 指标数据化 |
2.1.4 指标数据规范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综合评价理论 |
2.2.2 数据类型 |
2.2.3 模糊理论 |
2.3 研究综述 |
2.3.1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
2.3.2 确定指标观测点的常用步骤和方法 |
2.3.3 评价指标规范的研究 |
2.3.4 综合评价的方法 |
2.3.5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3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 |
3.1 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 |
3.2 指标观测点确定原则 |
3.3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备选库建立过程 |
3.3.1 基于文献的观测点选取过程 |
3.3.2 基于实践的指标观测点完善 |
3.3.3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备选库 |
3.4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观测点确立 |
3.4.1 专家咨询成员构成情况 |
3.4.2 专家咨询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数据化表达 |
4.1 指标观测点分类 |
4.2 数据采集表设计 |
4.2.1 收集数据的方式 |
4.2.2 处理数据的方法 |
4.2.3 指标观测点数据的关联性 |
4.2.4 指标数据采集表及资料收集目录 |
4.3 数据报送的方法 |
4.4 数据报送流程 |
4.5 贵州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的算法 |
4.5.1 指标观测点权重计算 |
4.5.2 定性指标的量化 |
4.5.3 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 |
4.5.4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的算法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2.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2 系统用例图设计 |
2.3 系统架构设计 |
2.4 数据流图设计 |
2.5 数据库结构设计 |
2.6 数据与交换功能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课程排课与推荐及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算法设计 |
3.1 基于遗传算法的课程排课算法设计 |
3.2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课程推荐算法设计 |
3.3 基于K-means算法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算法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排课功能的实现 |
4.3 实验室预约功能的实现 |
4.4 学生行为分析功能的实现 |
4.5 学生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 |
4.6 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 |
4.7 课程推荐功能的实现 |
4.8 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 |
4.9 设备管理功能的实现 |
4.10 软件自动维护功能的实现 |
4.11 数据交换接口功能的实现 |
4.12 系统测试 |
4.1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主要研究工作成果与创新 |
5.2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中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应用研究 ——以广州市第89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智慧教育理论的研究综述 |
1.3.2 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的研究综述 |
1.3.3 智慧教学应用的研究综述 |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的理论基础框架 |
2.1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提出的要求 |
2.1.1 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教务管理变革 |
2.1.2 依托物联网技术及AI技术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
2.1.3 适配智慧教育资源服务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
2.2 高中智慧教学云平台的规划设计分析 |
2.2.1 高中智慧教学云平台的整体框架 |
2.2.2 高中智慧教学云平台的硬件及软件架构 |
2.2.3 高中智慧教学云平台的网络拓补结构 |
2.3 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混合学习理论 |
2.3.3 智慧教育理论 |
2.3.4 分布式学习理论 |
3.广州市第89 中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广州市第89 中学智慧教学云平台的功能分析 |
3.1.1 智慧教学云平台的主要应用模块 |
3.1.2 智慧教学云平台的教学应用分析 |
3.2 调查准备与实施 |
3.2.1 调查问卷设计 |
3.2.2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2.3 问卷调查对象与访谈调研 |
3.3 教师对智慧校园建设评价的数据统计分析 |
3.3.1 智慧教学环境基础建设现状 |
3.3.2 智慧教学应用现状 |
3.3.3 智慧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
3.3.4 智慧教学环境保障机制现状 |
3.4 学生对智慧校园下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评价的数据统计分析 |
3.4.1 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支持服务现状 |
3.4.2 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现状 |
3.4.3 智慧教学环境下的学习环境支持服务现状 |
3.5 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3.5.1 智慧“泛在性”服务并未实现 |
3.5.2 智慧教室的“智慧性”依旧不足 |
3.5.3 智慧教学数据收集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
4.基于云平台的广州市第89 中学智慧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
4.1 广州市第89 中学智慧教学模式的设计分析 |
4.1.1 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的课前预习阶段设计 |
4.1.2 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的课堂教学阶段设计 |
4.1.3 基于智慧教学云平台的课后评价阶段设计 |
4.2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智慧教学应用的实践分析 |
4.2.1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概要 |
4.2.2 “TCP/IPv4 设置”课程准备工作 |
4.2.3 “TCP/IPv4 设置”课程智慧教学实施过程 |
5.基于云平台的广州市第89 中学智慧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
5.1 智慧教学应用前后的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
5.1.1 学生成绩的前测数据分析 |
5.1.2 后测的学生成绩差异性分析 |
5.1.3 后测的学生成绩相关性分析 |
5.2 智慧教学实践的事后问卷调查检验 |
5.2.1 智慧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设计 |
5.2.2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5.2.3 智慧教学实践前后的教师满意度对比分析 |
6.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7)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的建设 ——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
1.1.2 高校体育个性化改革的需要 |
1.1.3 现阶段体育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管理 |
2.1.2 教务管理 |
2.1.3 云平台 |
2.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2.2.1 教务信息化系统发展研究现状 |
2.2.2 信息化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证研究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使用者情况的调查分析 |
4.2 不同层次调查对象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
4.2.1 不同职务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
4.2.2 不同职称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
4.2.3 不同学历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
4.2.4 不同培训教师对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使用情况比较 |
4.3 信息化管理云平台的建设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
4.3.1 体育教师工作需求的满足 |
4.3.2 体育教师心理需求的满足 |
4.3.3 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使用与手工排课对比性分析 |
4.4 信息化教务管理云平台的使用满意度调查分析 |
4.4.1 体育教师对系统评价调查分析 |
4.4.2 体育教师对系统满意度调查分析 |
4.5 使用需求与使用情况影响使用满意度的结构方程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系统使用情况调查表》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致谢 |
(8)中科大研究生信息平台拓展模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 本文行文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运行环境 |
2.1 系统总体设计 |
2.2 环境搭建 |
2.3 系统所用技术与开发语言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生培养计划模块设计与实现 |
3.1 研究生培养计划模块所处系统介绍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用户和功能设计 |
3.2.2 数据库设计 |
3.2.3 成绩导入流程设计 |
3.2.4 培养计划校验设计 |
3.3 系统具体实现 |
3.3.1 数据库实现 |
3.3.2 成绩导入实现 |
3.3.3 学生端总体实现效果 |
3.3.4 管理端编辑培养计划实现效果 |
3.3.5 管理端查看学生校验列表 |
3.3.6 分页功能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生英语选课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EPC课程介绍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的功能和菜单设计 |
4.2.2 数据库设计 |
4.2.3 登录模块的设计 |
4.2.4 选课模块设计 |
4.3 系统各模块和功能实现 |
4.3.1 数据库的实现 |
4.3.2 小程序界面展示 |
4.3.3 登录入口实现 |
4.3.4 后端框架搭建 |
4.3.5 预约课程模块实现 |
4.3.6 课程统计模块实现 |
4.4 系统测试 |
4.4.1 测试环境和测试软件 |
4.4.2 功能测试 |
4.4.3 性能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留学生注册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 留学生注册模块介绍 |
5.2 留学生注册模块设计 |
5.2.1 数据库设计 |
5.2.2 注册流程设计 |
5.2.3 健康打卡模块设计 |
5.2.4 注册模块设计要求 |
5.3 留学生注册模块实现 |
5.3.1 数据库的实现 |
5.3.2 菜单和菜单跳转实现 |
5.3.3 注册流程实现 |
5.3.4 健康打卡功能实现 |
5.3.5 管理员导出学生列表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网络安全 |
6.1 物理安全 |
6.2 控制安全 |
6.3 服务安全 |
6.3.1 前后端分离模式中的数据校验 |
6.3.2 表单字段过滤和sql参数化 |
6.3.3 权限控制 |
6.3.4 请求次数限制 |
6.3.5 木马病毒预防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9)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二、实验室作为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
三、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过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小学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三、工具设计 |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二节 调查结果 |
一、实验室及配套情况 |
二、实验室教学使用情况 |
第三节 调查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 |
第一节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前提条件 |
一、实验安全 |
二、灵活匹配 |
三、便于学习 |
四、环境舒适 |
五、活动开放 |
第二节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重点突破 |
一、满足跨学科的实验需求 |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功能区 |
三、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 |
四、丰富的数字化实验手段 |
五、整体规划的环境与资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实现路径 |
第一节 满足跨学科的实验需求 |
一、实验室的基础要求分析 |
二、可移动实验室环境的打造 |
三、实验室装备的功能 |
四、实验室器材的配备 |
第二节 灵活多样的教学功能区 |
一、综合实验室教学功能区的确定 |
二、综合实验室教学功能区的建设 |
第三节 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 |
一、无线网络 |
二、无线投影 |
三、移动终端 |
四、视频系统 |
五、物联设备 |
第四节 丰富的数字化实验手段 |
一、根据数字化实验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配备 |
二、提升综合实验室数字化实验设备的配备效率 |
第五节 整体规划的环境与资源 |
一、实验环境的整体建设 |
二、实验室配套用房的整体规划 |
三、实验员的整体配备 |
四、综合实验室管理的配套跟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建设 |
第一节 课程要素 |
一、课程目标 |
二、课程内容 |
三、课程实施方式 |
四、课程评价 |
第二节 课程开发思路 |
一、从内容出发建设课程 |
二、从仪器配备出发建设课程 |
三、从环境支持出发建设课程 |
第三节 课程类型 |
一、替代式课程 |
二、主题式课程 |
三、系列式课程 |
第四节 课程开设实例 |
一、D小学课程开设实例 |
二、Z小学课程开设实例 |
三、F初中课程开设实例 |
四、H高中课程开设实例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综合实验室教学应用的行动研究 |
第一节 计划研究阶段 |
第二节 初步实践探索阶段 |
一、结合课内外教学实践,体现工程教育新思想 |
二、高度整合信息化环境,打开教学实践新天地 |
第三节 深入实践探索阶段 |
一、大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体现整合与学习进阶思想 |
二、功能区自由转场切换,促进教学过程适配与灵活 |
三、系列式课程教学实践,培养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
四、主题式课程教学实践,培养跨学科拓展应用思维 |
第四节 实施效果评价阶段 |
一、促进教师行为变化 |
二、促进学习方式变化 |
三、促进教研活动变化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校实验室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一、简历 |
二、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在线音乐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背景 |
研究意义 |
研究综述 |
第一章 在线音乐教育发展和特点 |
第一节 发展历程 |
一、网校萌芽阶段 |
二、开放教育资源探索阶段 |
三、MOOC快速成长阶段 |
四、正在发展中的在线即时互动教学阶段 |
第二节 特点 |
一、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和形式 |
二、音乐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
三、音乐学习观念的更新 |
第二章 在线音乐教学模式分类与平台 |
第一节 模式与特点 |
一、在线音乐课程 |
二、音乐智能学习辅助软件 |
三、即时双向视频互动音乐教学 |
第二节 平台实例分析与评价 |
一、课程类平台 |
二、辅助软件类平台 |
第三章 在线实时双向教学模式——以“VIP陪练”为例 |
第一节 VIP陪练内容框架 |
一、应用平台 |
二、运营模式 |
第二节 教学层面 |
一、教学组成 |
二、教学流程 |
三、练琴方法的合理性 |
第四章 在线音乐教育前景 |
第一节 在线音乐教育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 |
二、不足 |
第二节 发展建议 |
一、结合前沿技术发展音乐教育 |
二、从教师、学生与课程三方面进行改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高校计算机辅助排课的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校区排课模式的探究[J]. 郭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18)
- [2]学分制下的排课选课思考探讨[J]. 吴剑谦. 品位·经典, 2021(13)
- [3]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玉芳. 河北经贸大学, 2021
- [4]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数据化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D]. 陈丹.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高原. 广西大学, 2021(12)
- [6]中学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应用研究 ——以广州市第89中学为例[D]. 江啸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7]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务管理云平台的建设 ——以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D]. 王鑫铭.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中科大研究生信息平台拓展模块设计[D]. 王光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8)
- [9]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D]. 徐睿.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10]在线音乐教育研究[D]. 许施婷.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