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为美国制造的ML4000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西德为美国制造的ML4000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一、西德为美国制造的ML4000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论文文献综述)

孙翔[1](1977)在《内燃机车轴重转移分析计算》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电传动内燃机车和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轴重转移计算特点及衡量轴重转移的指标,用静力学方法推证了采用不同悬挂系统的机车的轴重转移计算公式。本文着重分析了车体倾斜及车轴驱动装置支座内力对轴重转移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实例,与现在普遍使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根据分析结果,最后叙述了目前在内燃机车上所使用的减少轴重转移及其影响,提高粘着利用的方法。

韩才元[2](1988)在《当代世界内燃机车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 1985年9月曾撰写了“当代国外内燃机车的发展”一文。后经整理以《国外内燃机车》杂志编辑部文章发表于1986年第1期。此为上文的续篇。主要是对上文的补充,同时着重介绍了1985年以来的新情况和新发展。本文还谈到我国铁路和内燃机车的发展情况。

乔英忍[3](1977)在《国外内燃机车的发展》文中指出 近年来,国外一些国家铁路的牵引动力现代化进入了新的时期,内燃机车的发展也达到了新的阶段。蒸汽机车从1829年正式运用算起,在做了近150年的重大贡献后,正在纷纷退役。目前,许多国家的铁路已经停止了蒸汽机车的运用,而以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代之。美、英、法等国家内燃机车的数量已经饱和,其发展重点转移到了努力提高内燃机车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方面。值此转折时刻,从总的方面回顾一下国外内燃机车的发展,展望将来的趋向,显得很有必要。

本刊编辑部[4](1986)在《当代国外内燃机车的发展》文中指出 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对于采用柴油作为燃料的内燃机车前途究竟如何,全世界都极为关注。事实表明,世界铁路内燃化并未停止,发展速度也并未延缓。近年来,世界内燃机车的生产继续发展,保有量持续增长,发展了许多新技术,出现了许多新型机车和新型柴油机,从而使当代国外内燃机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技术情报室[5](1976)在《国外内燃机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概述》文中研究表明 六十年代,是国外内燃机车单节功率显着提高的时期。近年来,除提高单节机车功率外,还特别注意改进其性能设计,加强试验研究工作,采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以提高机车运用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此外对部件的标准化、简统化、以及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降低噪声等也给予了充分注意。

内燃机车技术情报网[6](1976)在《国外制造的几种单机4000马力和4000马力以上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题录索引)》文中指出

G.FreemanAllen,潘世宁[7](1964)在《西德联邦铁路上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的成就》文中提出 “Modern Railways”1963年1月号登载了一篇报道英国铁路决定不再订购大功率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原因的文章。对于看见事实的人,从几个月以前宣布为“西区”订购了“З”型电力传动内燃机车以来,这个决定已经很清楚了,但“Modern Railways”1月号是第一个把它着重指出并考查了它所根据的理由的刊物。这一期杂志在世界铁路上引起一些兴趣。正如原文所说,英国铁路这一决定是有意

TAO VAN CHIEN(曹文战)[8](2016)在《C0-C0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车轮磨耗及影响参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机车车辆轴重的不断增加,轮轨磨耗日益严重,轮轨磨耗会直接影响机车系统动力学性能和轮轨作用力,对车轮的使用寿命、机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带来很大的影响,且增加机车运营的维护保养成本。因此对机车车轮磨耗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为研究轮轨磨耗规律,本文以在越南铁路运行的Co-Co型内燃机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机车系统动力学模型、轮轨滚动接触理论,结合车轮磨耗模型展开机车车轮磨耗仿真研究,并分析了线路、机车主要参数以及运营条件对机车车轮磨耗的影响,以期为减轻机车车轮磨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首先根据C0-Co型机车的基本结构,建立了机车-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对各运动部件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振动运动方程。采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建立了机车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机车的一系、二系悬挂系统,以及各部件间的连接关系。在动力学计算模型中轮轨滚动接触是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的重要部分。从法向接触和切向接触两个方面阐述国内外滚动接触的相关理论,以接触斑面积和最大接触应力为基础,对赫兹、半赫兹接触模型与CONTACT程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半赫兹接触模型较赫兹接触模型更接近于CONTACT程序的结果。因此,法向接触问题和切向接触问题选用半赫兹接触理论和基于半赫兹的FASTSIM算法为轮轨接触计算模型。详细叙述Zobory、Braghin两种磨耗模型,根据Zobory和Braghin两种磨耗模型进行机车车轮磨耗仿真。采用FFT低通滤波平滑方法对车轮磨耗数据进行平滑,并对其的平滑效果进行评价,该平滑方法能较好反映原始数据的分布情况。采用车轮磨耗深度为0.1mm作为车轮踏面磨耗更新的条件。将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Zobory和Braghin磨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比均有一定的误差,但Zobory模型更能接近实测数据,故选用Zobory模型作为计算研究的依据。为了使仿真结果更加精确,对Zobory模型进行进一步修正。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和相应的数值程序对机车车轮磨耗深度和分布规律进行仿真,并预测了车轮磨耗到限的运行里程。为了验证修正后的磨耗仿真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基于数理统计理论并结合实测车轮磨耗数据,提出了一种机车车轮镟修周期预测模型,并编制相应计算程序。在不同的可靠度下,采用该模型预测出机车车轮磨耗到限的运行里程,与磨耗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车轮磨耗仿真模型与基于实测数据的车轮镟修周期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所以修正后的车轮磨耗仿真模型能够反映车轮磨耗的实际情况。应用修正后的磨耗仿真模型研究轨道系统参数、机车系统参数以及运营条件对车轮磨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轮磨耗深度随曲线半径减小而增大。提高线路等级能降低车轮磨耗。在一定程度上轨距增加有利于减轻车轮磨耗。当ML20踏面与P43钢轨相匹配时,从减小车轮磨耗的角度考虑,轨底坡应设置为1/40。使用P50钢轨比P43钢轨能够有效减小车轮磨耗。车轮磨耗深度、磨耗分布范围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轴重的增大,车轮磨耗深度明显增加。随车轮直径的增大,车轮磨耗深度有减小趋势。转向架轴距的适当减小可使得车轮磨耗有一定降低。对D20E型机车转向架,车轮磨耗受一系悬挂垂向刚度的影响很小,而受一系悬挂纵向刚度和横向刚度的影响较大。适当减小摩擦系数有利于降低轮轨磨耗,摩擦系数为0.1时车轮磨耗降低较明显。

Eugen Lippl,韩才元[9](1965)在《V2001型内燃机车的传动装置》文中提出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 VZOO1内燃机车运用 Mekydro K 184U型液力传动装置的经过及其结构和试用情况。

傅景常[10](1987)在《重载列车的牵引动力及粘着问题》文中指出本文综述了国外大功率货运内燃机车的使用情况,国外货运机车多机联挂的情况及国外提高机车粘着效率为重载货运列车创造条件的情况。着重说明各国牵引重载货运列车大多采用中等功率的内燃机车实行多机联挂,使功率适应列车吨位的需要,收到量体裁衣之效,从而获得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同时解决了机车功率与粘着之间的匹配关系问题,使轴重保持在允许限值之内。

二、西德为美国制造的ML4000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德为美国制造的ML4000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论文提纲范文)

(8)C0-C0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车轮磨耗及影响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内燃机车发展概况
        1.1.2 中国内燃机车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1.1.3 越南铁路及内燃机车发展现状与展望
        1.1.4 论文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铁路轮轨磨耗研究现状
        1.2.1 国外轮轨磨耗研究现状
        1.2.2 中国铁路轮轨磨耗研究的现状
        1.2.3 越南铁路轮轨磨耗研究的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机车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
    2.1 C_0-C_0机车-轨道动力学模型
        2.1.1 机车模型的受力分析
        2.1.2 机车悬挂作用力
        2.1.3 机车运动微分方程
        2.1.4 轨道结构振动模型与运动微分方程
    2.2 基于SIMPACK的C_0-C_0机车动力学模型研究
        2.2.1 D20E型内燃机车总体结构与主要参数
        2.2.2 机车建模的自由度及拓扑结构
        2.2.3 机车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2.2.4 轨道不平顺
        2.2.5 机车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轮轨滚动接触问题的计算方法
    3.1 法向接触问题
        3.1.1 赫兹接触理论
        3.1.2 半赫兹滚动接触理论
        3.1.3 Kalker三维非赫兹接触理论
    3.2 轮轨切向接触问题
        3.2.1 Carter的轮轨接触理论
        3.2.2 Johnson-Vermeulen的轮轨滚动接触理论
        3.2.3 Kalker滚动接触线性理论
        3.2.4 Kalker滚动接触简化理论
        3.2.5 Shen-Hedrick-Elkins接触理论
        3.2.6 基于Polach算法的蠕滑力计算
    3.3 刚性滑动和弹性滑动速度
    3.4 轮轨滚动接触模型对比分析
    3.5 轮轨接触几何模型
        3.5.1 轮轨系统坐标系
        3.5.2 轮轨接触参数和接触几何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轮磨耗预测模型及仿真分析
    4.1 车轮磨耗预测数值模型
        4.1.1 Zobory磨耗预测模型
        4.1.2 Braghin磨耗预测模型
    4.2 车轮磨耗计算模型与程序的功能
    4.3 车轮磨耗的平滑方式
        4.3.1 滑动平均法平滑
        4.3.2 FFT低通滤波平滑
        4.3.3 小波滤波平滑方法
    4.4 车轮踏面更新策略
    4.5 岘港-西贡线路条件及机车车轮磨耗统计结果
        4.5.1 岘港-西贡线路条件
        4.5.2 机车车轮磨耗统计结果
    4.6 岘港-西贡线路上机车车轮磨耗仿真
        4.6.1 Zobory模型预测车轮磨耗的演变
        4.6.2 Braghin模型预测车轮磨耗的演变
        4.6.3 踏面圆周处磨耗深度对比分析
        4.6.4 Zobory磨耗模型的修正
    4.7 机车车轮磨耗仿真与镟修周期预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磨耗统计数据处理方法与车轮镟修周期预测
    5.1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5.2 分布的假设检验
    5.3 可靠性特征量
    5.4 可靠性在机车车轮磨耗研究中的应用
        5.4.1 基于磨耗深度或运行里程的可靠度特征量计算
        5.4.2 可靠度与磨耗速率的关系
    5.5 随机变量统计数据处理方法与建模
    5.6 机车车轮磨耗统计数据处理与镟修周期预测
        5.6.1 D20E型机车车轮磨耗数据处理与镟修周期预测
        5.6.2 D13E型机车车轮磨耗数据处理与镟修周期预测
    5.7 统计数据处理方法的结果与修正后仿真模型的结果对比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影响机车车轮磨耗的参数研究
    6.1 轨道参数对车轮磨耗影响的仿真计算与分析
        6.1.1 曲线半径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1.2 轨距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1.3 轨道不平顺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1.4 钢轨轨底坡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1.5 钢轨类型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2 机车参数对车轮磨耗影响的计算与分析
        6.2.1 机车速度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2.2 车轮直径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2.3 轴重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2.4 转向架轴距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2.5 一系悬挂刚度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3 轮轨摩擦系数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工作

四、西德为美国制造的ML4000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论文参考文献)

  • [1]内燃机车轴重转移分析计算[J]. 孙翔. 内燃机车, 1977(02)
  • [2]当代世界内燃机车的发展[J]. 韩才元. 内燃机车, 1988(02)
  • [3]国外内燃机车的发展[J]. 乔英忍. 国外内燃机车, 1977(06)
  • [4]当代国外内燃机车的发展[J]. 本刊编辑部. 国外内燃机车, 1986(01)
  • [5]国外内燃机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概述[J]. 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技术情报室. 国外内燃机车, 1976(01)
  • [6]国外制造的几种单机4000马力和4000马力以上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题录索引)[J]. 内燃机车技术情报网. 国外内燃机车, 1976(04)
  • [7]西德联邦铁路上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的成就[J]. G.FreemanAllen,潘世宁. 热力机车译丛, 1964(02)
  • [8]C0-C0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车轮磨耗及影响参数研究[D]. TAO VAN CHIEN(曹文战).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4)
  • [9]V2001型内燃机车的传动装置[J]. Eugen Lippl,韩才元. 热力机车译丛, 1965(01)
  • [10]重载列车的牵引动力及粘着问题[J]. 傅景常. 国外内燃机车, 1987(06)

标签:;  ;  

西德为美国制造的ML4000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