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亲属供者肾血管的评价

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亲属供者肾血管的评价

一、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血管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黎程[1](2011)在《数字医学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传统的实质脏器解剖学研究主要针对固定的尸体标本,由于没有进行灌注,脏器内部管道塌陷,肝脏等实质脏器本身的立体和空间构象改变,所获得的管道数据与活体肝脏管道结构不符。现代影像学(螺旋CT、MRI等)的发展,将移植外科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如此,但肝脏等实质脏器管道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异性仍然是引起手术大出血和器官移植术后管道并发症的关键问题。医学图像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脏器及其外科手术的研究为解决这些难题带来了希望。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物理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和迅速发展,外科诊断与治疗的手段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近年来出现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虚拟外科手术系统等就是在信息科学迅速发展并应用于医学领域产生的成果。外科医生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手术进行辅助支持。使外科手术越来越安全、可靠、精确,创伤越来越小。利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并进行虚拟手术的研究十分活跃。Raptopouls V.行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能同时完成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全貌及其复杂的空间解剖结构关系,可直观评价门静脉、肝静脉的位置、管径、阻塞程度及其侧支循环情况。Wigmore SJ则利用螺旋CT肝脏扫描图片进行三维重建,虚拟肝脏切除,评估肝切除手术后肝衰的危险性,从而决定肝脏的切除范围。肝脏3D及其虚拟手术是利用CT, MRI等图像序列进行处理,构造出能显示肝脏各结构的三维几何模型,将看不见的人体器官能以三维形式“真实”地显示出来,即可视化。它的优点是在空间中具有准确的定位,可以立体地从不同角度观察各解剖结构、测量各种数据,促进肝脏临床解剖学的发展,同时虚拟肝脏的各种手术,并可以利用肝癌患者的肝脏及其肿瘤的影像(CT、MRI等)扫描数据进行图像融合和更新,从而使外科医师在计算机上反复进行手术规划,反复演练手术过程并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技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一数字医学技术在活体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1.建立肾脏及其血管的腹腔三维模型,了解肾脏及其血管解剖结构及变异特点;2.通过三维重建供受体腹腔三维模型,研究其在指导临床活体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3.建立仿真活体肾移植手术环境,完成活体肾移植手术,研究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材料(1)16排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工作站;(2)双筒高压注射器及造影剂;(3)高配置计算机;(4) DICOM查看器;(5) ACDSee图片转换软件;(6)MI-3DVS系统(自行研制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7) 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及其自带的PHANTOM设备。2.研究对象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例。受体中,男性5例,女性0例,年龄29-50岁,平均36岁,均明确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而首次接受肾移植术。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等。受者术前均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供体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6-56岁,平均53岁。供受者关系:父母供给子女3例,子女供给父母0例,兄弟姐妹供肾2例,旁系亲属供肾者0例,妻子供给丈夫0例。供、受体血型情况:5例供、受者ABO血型完全相同。供、受体配型情况: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阴性。HLA配型情况:1抗原错配者0例,2抗原错配者3例,3抗原错配者1例,4抗原错配者1例,HLA完全错配0例。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10%0例,PRA<10% 5例。3.数据采集将研究对象行16排螺旋CT常规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将扫描数据(包括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刻盘存储。4.数据转换将刻录的数据导入个人计算机中,利用DICOM查看器将原始数据的格式转化为BMP格式,再利用ACDSee图片转换软件调整图片大小、顺序等。5.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分割重建将处理后的CT数据导入自主开发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进行程序分割重建,并保存为STL格式。6.平滑和去噪将重建好的各部分STL格式的图像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中,对管道、肾脏进行平滑、去噪,并进一步保存为STL格式。将处理好的各部分再次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软件中,并配以不同颜色。7.肾移植仿真手术将研究对象三维重建后,分别选取活体肾移植供、受体,并将它们导入到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及其自带的PHANTOM力反馈设备中,建立起活体肾移植仿真手术环境,手术步骤包括:左/右肾切取;植肾术(右侧)等。8.肾移植临床手术根据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进行临床手术。结果1.三维重建5例三维重建的供、受体肾脏、肾动脉、肾静脉等模型清晰,立体感强。各血管走行符合解剖特点。5例中,发现供体肾动脉变异2例,其中1例变异为肾动脉存在副肾动脉,1例存在过早分支,未见肾静脉变异情况。在1例供体动脉三维模型中,供体左右肾动脉均存在变异,左肾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可见两条分支,为过早分支;右肾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也存在两条分支,右肾动脉下方发现一支副肾动脉。2仿真手术在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应用系统及其自带的PHANToM力反馈设备中,虚拟出了活体肾移植手术环境,并利用自主开发出的仿真手术刀、仿真手术针及仿真血管钳等完成了活体肾移植可视化仿真手术全部过程。3临床手术临床上,根据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的结果,均顺利的完成了活体肾移植手术。术后供、受体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1.三维重建肾脏及血管,可用于指导临床活体肾移植手术;2.活体肾移植仿真手术在供、受体血管吻合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数字医学技术在背驮式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目的1.建立背驮式肝移植供受体肝脏及其血管的腹腔三维模型,了解肝脏及其血管解剖结构及变异特点;2.通过三维重建供受体腹腔三维模型,研究其在指导临床背驮式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3.建立仿真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环境,完成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研究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材料CT扫描仪:PHILIPS BRILLIANCE64排螺旋CT扫描仪,探测器组合为0.625mm×64,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余同前。2.研究对象供体:“健康”体检者,男,28岁,身高173cm,体重66Kg,肝肾功能正常,CT提示肝、胆、胰、脾未发现异常,临床未发现肝脏疾病。受体:男,41岁,身高168cm,体重76Kg。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87I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3IU/L,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57 IIU/L;总胆红素:12.3μmol/l,直接胆红素:7.2μmol/l。CT:肝右叶有一5×4cm的低密度影,未发现其它病灶。甲胎蛋白(AFP):86.42μg/l(0~10.9u g/1),癌胚抗原(CEA):11.45μg/l(0~10μg/l)。3.数据采集将研究对象行64排螺旋CT常规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将扫描数据(包括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刻盘存储。4.数据转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分割重建,平滑和去噪:同前。5.背驮式肝移植仿真手术包括供体肝脏切取术,受体病肝切除术,供肝植入术。结果1.64排螺旋CT扫描共收集供体四期(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扫描图层均为437张,受体四期扫描图层均为372张。在64排螺旋CT自带的Mxview工作站上对扫描的图像质量进行分析:供、受体肝脏轮廓清晰,断面管道造影剂充填较好,各种血管管道清晰。动脉期:供受体腹主动脉及其各个分支均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左肝动脉、右肝动脉以及下属分支均能清楚显示,受体动脉管径较细,追踪动脉走向及动脉与肝实质界限较困难。静脉期:供受体肝静脉主干显示良好,下腔静脉内造影剂充填较均匀。门静脉期:供体门静脉显示良好,受体门静脉系统肝外管道显示良好,肝内门静脉左支显示略差,右支显示良好。2.三维重建程序分割的腹部三维模型重建迅速(供体重建共用时1.5小时,受体重建共用时2小时)。重建后的腹部脏器及管道系统显示清晰、逼真,较有效地模拟了腹部脏器情况,并能任意旋转、放大、缩小、透明化。肝脏透明化后,供受体肝内血管系统解剖结构正常,相互关系明晰。未发现血管的变异。3.仿真手术在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应用系统及其自带的PHANToM力反馈设备中,虚拟出了背驮式肝移植环境,并利用此设备中二次开发出的仿真手术刀、仿真手术针及仿真血管钳等完成了背驮式肝移植可视化仿真手术全部过程,包括供肝切取,受体病肝切除,供肝植入,各步骤符合临床手术过程,并可通过手术刀切割,手术针缝合等手术操作,感受“力”反馈的感觉,真正体验手术的逼真性。结论1.三维重建的背驮式肝移植供受体解剖结构清楚,可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2.背驮式肝移植仿真手术,帮助临床医师熟悉手术过程,减少手术失误,提高手术成功率。三数字医学技术在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目的1.建立原位肝移植肝脏及其血管的腹腔三维模型,了解肝脏及其血管解剖结构及变异特点;2.通过三维重建供受体腹腔三维模型,研究其在指导临床原位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3.建立仿真原位肝移植手术环境,完成原位移植手术,研究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材料同前。2.研究对象供体:女性,33岁,身高159cm,体重57Kg,血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CT提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临床上未发现肝脏疾病;受体:男性,58岁,身高166cm,体重72kg,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78IIU/L,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325 IIU/L,总胆红素:35.1μmol/l,直接胆红素:17.8μmol/l。CT提示:肝右叶低密度肿物,病灶区肝内胆管扩张。甲胎蛋白(AFP):阳性,癌胚抗原(CEA):阴性。临床诊断为肝右外侧段胆管细胞癌。3.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分割重建,平滑和去噪同前。4.劈裂式肝移植仿真手术供体肝脏切取术,受体病肝切除术,供肝植入术。结果1.64排螺旋CT扫描共收集供体四期(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扫描图层均为503张,受体四期扫描图层均为461张。在64排螺旋CT自带的Mxview工作站上对扫描的图像质量进行分析:供、受体肝脏轮廓清晰,断面管道造影剂充填良好,各种血管管道清晰。动脉期:腹主动脉及其各个分支均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左肝动脉、右肝动脉以及下属分支均能清楚显示。受体动脉管径较细,追踪动脉走向及动脉与肝实质界限较困难。静脉期:肝静脉主干显示良好,下腔静脉内造影剂充填较均匀,供体肝静脉的属支能肉眼辨认至三级。门静脉期:供体门静脉显示良好,受体门静脉系统肝外管道显示良好,肝内,门静脉右支显示不清,左支显示尚可。2.三维重建程序分割的腹部三维模型重建迅速,其中供体重建共用时1.5小时,受体重建共用时1.5小时。重建后的腹部脏器及管道系统显示清晰、逼真,较有效地模拟了腹部脏器情况,并能任意旋转、放大、缩小、透明化。肝脏透明化后,供受体肝内血管系统解剖结构正常,相互关系明晰。未发现血管的变异。3.仿真手术在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应用系统及其自带的PHANToM力反馈设备中,虚拟出了原位肝移植环境,并利用此设备中二次开发出的仿真手术刀、仿真手术针及仿真血管钳等完成了原位肝移植可视化仿真手术全部过程,包括供肝切取,病肝切除,供肝植入等,各步骤符合临床手术过程,并可通过手术刀切割,手术针缝合等手术操作,感受“力”反馈的感觉。结论1.三维重建的原位肝移植供受体解剖结构清楚,可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2.原位肝移植仿真手术,帮助临床医师熟悉手术过程,减少手术失误,提高手术成功率。四数字医学技术在劈裂式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目的了解劈裂式肝移植手术过程。方法1.材料同前。2.研究对象供体:“健康”体检者,男,25岁,身高170cm,体重63Kg,肝肾功能正常,CT提示肝、胆、胰、脾未发现异常,临床未发现肝脏疾病。受体1:男,51岁,身高165cm,体重66Kg。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87工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43IU/L,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76 IIU/L;总胆红素:112.5μmol/l,直接胆红素:82.4μmol/l.CT:肝右叶有一16×12cm的低密度影,未发现其它病灶。甲胎蛋白(AFP):245.67μg/1(0-10.9μg/1),癌胚抗原(CEA):10.68μg/1(0~10μg/1).127I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7IU/L,Y-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19IIU/L;总胆红素:16.3 u mol/1,直接胆红素:11.5μmol/1。CT:肝左叶有一3×2cm的低密度影,未发现其它病灶。甲胎蛋白(AFP):24.56μg/1(0-10.9μg/1),癌胚抗原(CEA):2.45μg/l(0-10μg/1)。3.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分割重建,平滑和去噪同前。4.劈裂式肝移植仿真手术供肝劈裂术,受体病肝切除术,供肝植入术。结果1.64排螺旋CT扫描共收集供体四期(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扫描图层均为511张,受体1四期扫描图层为427张,受体2四期扫描图层均为389张。在64排螺旋CT自带的Mxview工作站上对扫描的图像质量进行分析:供、受体肝脏轮廓清晰,断面管道造影剂充填良好,各种血管管道清晰。动脉期:供受体腹主动脉及其各个分支均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左肝动脉、右肝动脉以及下属分支均能清楚显示,受体动脉管径较细,追踪动脉走向及动脉与肝实质界限较困难。静脉期:肝静脉主干显示良好,供受体下腔静脉内造影剂充填较均匀。门静脉期:2例供体及受体门静脉显示良好,门静脉系统肝外管道显示良好。2.三维重建程序分割的腹部三维模型重建迅速,其中供体重建共用时2.0小时,受体1重建用时1.5小时,受体2重建共用时1.0小时。重建后的腹部脏器及管道系统显示清晰、逼真,较有效地模拟了腹部脏器情况,并能任意旋转、放大、缩小透明化。肝脏透明化后,供受体肝内血管系统解剖结构正常,立体感强。未发现血管的变异。3.仿真手术在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应用系统及其自带的PHANToM力反馈设备中,虚拟出了劈裂式肝移植环境,并利用此设备中二次开发出的仿真手术刀、仿真手术针及仿真血管钳等完成了劈裂式肝移植可视化仿真手术全部过程,包括供肝劈裂术,受体病肝切除术,供肝植入术等,各步骤符合临床手术过程,并可通过手术刀切割,手术针缝合等手术操作,感受“力”反馈的感觉。结论劈裂式肝移植的仿真手术复杂,是器官移植中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数字医学在劈裂式肝移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五数字医学在肝肾联合移植中的应用研究目的1.建立肝肾联合移植的腹腔三维模型,了解腹腔脏器及其血管解剖结构及变异特点;2.通过三维重建供受体腹腔三维模型,研究其在指导临床肝肾联合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3.建立仿真肝肾联合移植手术环境,完成肝肾联合移植仿真手术,研究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材料同前。2.研究对象供体:课题志愿者,男性,26岁,身高168cm,体重68Kg,血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CT提示:肝、胆、胰、脾、肾脏等均未见异常;受体:课题志愿者,女性34岁,身高161cm,体重52Kg,血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CT提示:肝、胆、胰、脾、肾脏未见异常。4.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分割重建,平滑和去噪同前。4.肝肾联合移植仿真手术供肝供肾联合切取,病肝切除术,供肝供肾联合植入术。结果1.64排螺旋CT扫描共收集供体四期(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扫描图层均为503张,受体四期扫描图层均为861张。在64排螺旋CT自带的Mxview工作站上对扫描的图像质量进行分析:供、受体肝脏及肾脏等实质脏器轮廓清晰,断面管道造影剂充填良好,各种血管管道清晰。动脉期:供受体腹主动脉及其各个分支均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左肝动脉、右肝动脉以及下属分支均能清楚显示,肾动脉显示清楚,受体髂内外动脉可清楚显示。静脉期:供受体肝静脉主干显示良好,下腔静脉内造影剂充填较均匀,肾静脉造影剂充填较好,髂内外静脉显示清楚。门静脉期:供体门静脉显示良好,受体门静脉系统肝外管道显示清楚。2.三维重建程序分割的腹部三维模型重建迅速,其中供体重建共用时1.5小时,受体重建共用时2.5小时。重建后的腹部脏器及管道系统显示清晰、逼真,较有效地模拟了腹部脏器情况,并能任意旋转、放大、缩小、透明化。肝脏透明化后,肝内血管系统解剖结构正常,相互关系明晰。未发现血管的变异。3.仿真手术在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应用系统及其自带的PHANToM力反馈设备中,虚拟出了肝肾联合肝移植环境,并利用此设备中二次开发出的仿真手术刀、仿真手术针及仿真血管钳等完成了肝肾联合肝移植可视化仿真手术全部过程,包括供肝供肾联合切取,病肝切除术,供肝供肾联合植入术等,各步骤符合临床手术过程,并可通过手术刀切割,手术针缝合等手术操作,感受“力”反馈的感觉。结论1.三维重建的肝肾联合移植供受体解剖结构清楚,可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2.肝肾联合移植仿真手术,帮助临床医师熟悉手术过程,减少手术失误,提高手术成功率。

陈花,王振兴,周华,孙永康,郝晓军,武政华,马永文[2](2011)在《64层螺旋CT在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前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多层螺旋CT(MDCT)血管成像因其无创性及高度精确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已逐渐代替以往常规血管造影成为成像技术的首选。本研究对32例活体肾移植供体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探讨其在活体肾移植术前评估中的综合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中心自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完成的3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中32例供体术前所进行的

陈宁,李德刚,翟永文[3](2010)在《8层螺旋CTA对肾移植术前供体肾血管的评价》文中研究说明

赖彦华,孙煦勇,聂峰,谭庆,董建辉,肖曙峰,黄莹,曹嵩[4](2010)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多支动脉的重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年来亲属活体肾移植在国内开展增多,供肾动脉血管变异较为常见,因此需重视动脉重建的方法,以保证手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供肾多支动脉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亲属活体肾移植国内刚刚起步,相关经验尚少。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多支动脉的血管重建方式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06-01/2008-12完成3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其中供肾单支动脉30例,多支动脉8例。术中证实多支动脉供肾中5例供者2支动脉变异,2例供者3支动脉变异,1例供者4支动脉变异。多支动脉供肾分别采用侧侧共干吻合或端侧吻合后分别与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观察肾移植手术结果及近期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8例多支动脉供肾者肾移植后7~10d出院,均未输血,未出现并发症。受者肾移植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血供均良好。多支动脉供肾组受者吻合血管开放后泌尿时间、血肌酐水平与单支动脉供肾组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血管重建,不会影响肾移植效果,采用受者的髂内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血管重建安全可行。

韩雪,王青[5](2010)在《MSCTA对活体肾移植供肾血管评估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随着肾移植手术成功率的不断提高,术前供肾的筛选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泌尿外科医生术前准确了解供肾动脉、静脉的解剖和走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及三维重组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综述MSCTA对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检查方法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血管评价的优缺点。

王宏,穆学涛,钟心,董玉茹,董悦,马毅,吴春楠[6](2010)在《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的评估》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A对活体肾移植供体血管解剖的显示情况。方法 35名肾移植供体,术前行MRA检查。首先经静脉注入1 ml对比剂Gd-DTPA,测出循环至肾动脉时间。然后行冠状面3D T1加权快速扰相小角度梯度回波(3D FLASH)序列扫描。自动脉期开始连续扫描4期,每期间隔10 s,获得肾动脉、肾静脉、集合系统等各期图像。2名放射科医师观察原始图像及MIP重组后图像,观察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确定血管的走形及有无变异。并把MRA图像质量确定为5级,与32名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A对于肾动脉、肾静脉系统的显示质量均较好。35名供者70个肾脏中发现5支左肾副动脉,9支右副肾动脉。3支左肾动脉过早分支,6只右肾动脉过早分支,其中1支右侧双肾静脉,2例左侧精索静脉粗大。1例右肾副上极动脉MRA术前未发现。结论动态增强MRA安全无创,对肾动脉、肾静脉显示清楚,诊断变异准确度高,是术前肾移植供体血管评价较好的影像检查手段。

韩雪[7](2010)在《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最佳肾静脉扫描时相以及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肾静脉时相选择方法:采用西门子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DSCT,随机对行腹部增强检查的非泌尿系疾病患者80例进行肾静脉期扫描。使用单球管,电压160-260kV,电流300mA,pitch 0.9~1.2,重建层厚0.75mm,重建间隔0.5mm。以3.5-4.OmL/s速率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70mgI/mL)90mL。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其静脉期分别设定在44s、46s、48s、50s。扫描完成后,分别测左。肾静脉、右肾静脉、肾静脉入口上方约2cm处下腔静脉的CT值。2.活体供肾者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DSCT增强扫描检查拟行活体供肾的活体捐赠者40例。扫描条件及对比剂的应用同肾静脉时相扫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开始后24s、46s行肾动脉期、静脉期扫描。扫描完成后,在同步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果1.肾静脉时相选择于46s时进行肾静脉期扫描,双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的CT值达到最高,左肾静脉、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的CT平均值分别为196.94HU、198.6HU、154.8HU。双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的显示也最为清晰。2.活体供肾者检查40例80个肾脏中,MSCTA显示64个肾脏由单支动脉供血、67个肾脏由单支静脉引流、16个肾脏存在副肾动脉、11支主肾动脉存在过早分支、1例左肾上段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左肾静脉中段见一血管袢。40例受检者中22例行供肾摘除术,术中所见供肾血管情况与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一致。结论MSCTA能够准确显示肾血管的解剖情况,具有方便、安全、无创、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以作为活体肾移植前评价供肾血管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提高活体肾移植的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张杰,蔡宪安,范锐,张凯,牛俊豪,蔡懿,张林超,岳俊敏,张昊[8](2010)在《两种影像学方法对活体供肾的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数字化减影肾血管造影术、多层螺旋CT对活体供肾进行评估,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32例活体供肾者,术前4例采用DSA,、28例采用MSCT评价供肾情况,将两种影像的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对比。结果 4例行DSA检查,供者均为单枝动脉,其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相符;28例行MSCT检查,22例双肾均为单支动脉,3例两侧均有副肾动脉,2例为左肾双支动脉,1例为左侧主枝和副肾动脉,肾动脉早期分枝5例8枝;一例左肾静脉两支;发现双肾小囊肿9例;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1例,左侧双肾盂、双输尿管1例,其双输尿管于骨盆沿并为一枝。术中所见与MSCT术前评估结果一致。术中发现左肾3枝副肾动脉CTA检查未能发现,但均细小。肾脏囊肿较多,但均为较小囊肿,多在0.1~0.3 cm左右,无临床意义。结论术前采用DSA及MSCT进行供肾血管评价与手术所见一致;MSCT增强扫描能显示肾脏血管、肾实质形态、收集系统以及毗邻器官,同时创伤和并发症较DSA少,操作方便,可作为肾移植活体供者术前评估的首选方法 。

法良国,宋磊,孙凤国,肖志英,宋岗[9](2009)在《64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活体肾供体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行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其中20例施行供肾摘取手术。所有图像均进行MPR、VR及MIP等图像后处理,观察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及上尿路情况。将术前的CT后处理图像和术中所见进行对照,评价CT后处理图像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41例健康供肾者64层螺旋CT数据经后处理后均获得了满意的CT血管成像(CTA)、CT尿路成像(CTU)及MIP图像。所有病例肾实质及上尿路情况均正常;15例患者21个肾脏中发现25支副肾动脉(25.6%);8例患者发现一侧肾动脉过早分支(9.8%),4例患者发现同侧双支肾静脉(4.9%)。CT后处理图像显示的肾实质、肾脏血管及上尿路情况与手术所见相同。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可准确而全面地评价移植前健康供体的肾实质、肾脏血管及上尿路的情况。

顾钱峰,陈俊波[10](2009)在《亲属活体供肾摘除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评价肾血管》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对亲属活体供肾摘除术前的肾脏血管进行综合评价的价值。方法对9例供体肾脏进行CT常规全腹部平扫及动脉期增强薄层容积扫描,然后将原始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后处理。结果9例中7例供体肾脏为1支肾动脉供血;1例为左肾门前动脉分支(分2支肾动脉),右侧单支;1例为双肾副肾动脉伴双下腔静脉畸形,右侧较粗伴分支,左侧较细。9例中1例左肾小结石;1例双肾多发小囊肿。结论SCTA相对DSA等有创伤性检查有较大优势,对显示活体供肾血管的解剖、病变和变异有明显优势,可提供足够的术前信息。

二、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血管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血管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医学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必要性
    三、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四、本课题研究目的
    五、本课题需要的软件
    六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数字医学技术在活体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数字医学技术在背驮式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数字医学技术在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数字医学在劈裂式肝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肾联合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本文小结
不足和展望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撰写的论文
致谢
统计学证明

(2)64层螺旋CT在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前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8层螺旋CTA对肾移植术前供体肾血管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5)MSCTA对活体肾移植供肾血管评估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血管的正常解剖、变异及畸形
    1.1 肾动脉
    1.2 肾静脉
2 MSCTA对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应用价值及检查方法
    2.1 应用价值
    2.2 检查方法
    2.3 后处理技术及其意义
3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
    3.1 彩色多普勒超声
    3.2 DSA检查
    3.3 MRA检查

(7)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图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亲属活体供肾摘除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评价肾血管(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亲者供体肾脏血管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医学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研究[D]. 黎程.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4)
  • [2]64层螺旋CT在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前的应用[J]. 陈花,王振兴,周华,孙永康,郝晓军,武政华,马永文.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1(02)
  • [3]8层螺旋CTA对肾移植术前供体肾血管的评价[J]. 陈宁,李德刚,翟永文.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06)
  • [4]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多支动脉的重建[J]. 赖彦华,孙煦勇,聂峰,谭庆,董建辉,肖曙峰,黄莹,曹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44)
  • [5]MSCTA对活体肾移植供肾血管评估的应用价值[J]. 韩雪,王青.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0(04)
  • [6]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的评估[J]. 王宏,穆学涛,钟心,董玉茹,董悦,马毅,吴春楠.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0(06)
  • [7]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D]. 韩雪. 山东大学, 2010(09)
  • [8]两种影像学方法对活体供肾的评估[J]. 张杰,蔡宪安,范锐,张凯,牛俊豪,蔡懿,张林超,岳俊敏,张昊.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01)
  • [9]64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J]. 法良国,宋磊,孙凤国,肖志英,宋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9(04)
  • [10]亲属活体供肾摘除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评价肾血管[J]. 顾钱峰,陈俊波. 现代实用医学, 2009(07)

标签:;  ;  ;  ;  ;  

多层螺旋CT对肾移植前亲属供者肾血管的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