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纤维静电植绒工艺

棉纤维静电植绒工艺

一、棉纤维静电植绒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新[1](2021)在《改性涤纶静电植绒产品开发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选择一种易染色、高吸湿性的改性涤纶丝束,通过切割、染色、电着处理后,制备成用于静电植绒的绒毛。将改性涤纶绒毛和普通锦纶绒毛、粘胶绒毛进行植绒打样,并通过表面感官分析、植绒牢度、静电性能、摩擦色牢度等性能测试,比较植绒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涤纶静电植绒产品的植绒效果与锦纶相近,甚至更优。具体表现为以改性涤纶为绒毛制备的植绒样品,颜色艳丽、手感良好、植绒密度大、植绒牢度强,但是其耐摩擦色牢度有待改善。

郑亚雯[2](2018)在《具水下空气层保持性的纤维基毛状表面的仿生构建》文中研究指明一些植物和昆虫具有的水下保持空气层的能力,是继荷叶效应之后又一引起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它们较长时间保持空气层的能力往往与其表面密布的疏水绒毛结构有关。特别是,德国Barthlott等2010年报道的植物人厌槐叶萍(Salvinia molesta)可保持水下空气层达到十几天甚至一个月。该植物叶片表面密集分布着很多类似打蛋器结构的弹力绒毛,叶片表面覆盖着类似荷叶表面的纳米尺度蜡质晶体,使叶片表面呈现超疏水性,而绒毛尖端无蜡质覆盖,呈现亲水性。研究者分析认为这种亲疏结合的弹力结构,使人厌槐叶萍具有良好的水下空气层保持能力。人厌槐叶萍的仿生研究方兴未艾。本研究以纤维材料为基材,采用静电植绒技术或采用表面毛圈结构织物,得到毛绒状表面结构,将它们经疏水改性,得到具水下空气层保持性能的纤维基仿生研究对象,进行性能分析和潜在应用研究。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人厌槐叶萍叶片的表面结构、疏水性和亲水端粘附性等进行测定分析。然后作初步仿生试验,选择与人厌槐叶萍叶片结构有一定相似性的商品高分子材料(尼龙搭扣)和一些毛绒织物,进行疏水改性,测定表面疏水效果和观察其水下空气层保持能力。发现选择的商品高分子材料虽与人厌槐叶萍表面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有相似的高疏水性,但其空气保持性能较差;毛绒织物样品具有优良的疏水性,但毛绒高度过高时,在水下易倒伏,从而影响空气保持能力。从初步试验分析认为具有较细毛绒直径,较密集毛绒分布、合适高度和一定支撑能力的表面毛状结构将有利于水下空气层保持。基于此,探讨利用静电植绒技术得到具有相似于人厌槐叶萍的水下空气保持能力的仿生制品,该技术简单易行,同时对表面毛绒尺寸和分布可进行调节。为定量评价空气保持性能,利用空气排水原理,设计水下集气定量分析装置,通过测定和计算样品空气层总量Vtotal和浸没一段时间后空气层剩余量Vleft,以及空气以不同方式(气泡Vbubble和溶解Vdissolved)流失量,分析样品水下空气体积变化。采用不同品种和尺寸的绒毛植绒,改变植绒时间得到不同绒毛密度的植绒样品,并作疏水改性。经分析不同植绒样品的空气层保留性能,发现静电植绒样品表面空气保留时间随绒毛密度的增加而延长;增大绒毛高度可获得较大的Vtotal,从而延长空气保持时间;较小的绒毛直径可以获得较高的植绒密度,绒毛间隙减小,有利于增大绒毛间的毛细管力,稳定气液界面,利于空气层的保持。但绒毛的长度和直径一般同步增大,绒毛直径过大将影响植绒密度,即绒毛间隙增大,则水较易浸入绒毛间隙,空气保持性变差。最优性能植绒样品5C(尼龙绒毛,绒毛直径0.022 mm,植绒高度0.9 mm,植绒密度500-700根/mm2)具有可与人厌槐叶萍叶片相比拟的水下空气层保持能力,水下600小时测定结束时,平摊状人厌槐叶萍叶片样品和植绒样品5C可分别保留0.4mL/25 cm2(18%Vtotal)和0.5 mL/25 cm2(25%Vtotal)气体。最后通过粘度计法比较植绒样品表面保留空气层状态下与排空空气层后的对水阻力,结果表明表面空气层具有一定的减阻效应。观察到当绒毛尺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除植绒密度降低外,在植绒过程中绒毛还易出现倾斜和倒伏现象,因此设计用长度不同的绒毛依次对同一基底植绒,得到绒毛高度呈梯次结构的样品,拟通过短绒毛的存在来辅助长绒毛更好的发挥空气层保持性能。研究发现双层梯次植绒可减慢表面气泡流失,提高样品表面气液界面的稳定性。初步分析了该结构提高气液界面稳定性的原理。三层梯次植绒样品在气泡流失前期显示出微弱的稳定性优势,但与双层梯次植绒样品比较,并无进一步减缓气泡流失能力。对人厌槐叶萍绒毛尖端的亲水点进行仿生制备,通过设计的沾取法制取亲水点,得到具有密度、面积比(密度350-500个/cm2,面积比4-7%)与人厌槐叶萍表面亲水端(密度233±29个/cm2,面积比2.2%±0.9%)接近的点状亲水端的三层梯次植绒样品,经测定较同一结构未施加亲水点样品水下气泡流失速度减慢,气泡流失量下降29%,气液界面的稳定性提高。这一结果直接地证明亲水点的存在确实可以起稳定气液界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受人厌槐叶萍表面打蛋器形状毛结构可提供一定的弹性势能来稳定气液界面的启发,研究用具有毛圈结构的织物作为人厌槐叶萍的仿生样品。通过实验分析发现,织物上的毛圈纱线由许多根微细纤维构成,这样的结构有效提供了表面粗糙度,对空气层的保持性能非常重要,并能额外容纳空气;当采用毛圈织物进行空气层保持仿生试验时,一定范围内较高的毛圈结构有利于提高空气层保持总量;毛圈垂直于织物平面比倾斜的状态能更好地抵抗水的浸入;毛圈排列应避免高度有序形成直线型联通沟槽,以避免因空气流动性提高带来的气液界面不稳定。通过实验筛选得到毛圈织物F1(棉纤维,拱形毛圈结构,毛圈高度1.25-1.31 mm,毛圈纱线直径0.17-0.22 mm,毛圈间距0.45-0.89 mm,织物厚度1.74-1.80 mm)和F3(粘胶纤维,全圈毛圈结构,毛圈高度1.67-1.74 mm,毛圈直径0.20-0.25 mm,毛圈间距0.46-0.56 mm,织物厚度2.05-2.13 mm)经疏水改性具有与人厌槐叶萍叶片相当的疏水性能和水下保持空气的能力,它们可保持的最大空气量分别达到1.3 L/m2和1.5 L/m2,最大可提供13 N/m2和15N/m2额外浮力,样品浸没水下500 h后,分别还可保留70%和66%的空气。分析认为除表面外,毛圈环内、毛圈和底布的纤维间都可能有空气保留。设计水下隔热实验研究空气层的保温作用,测定发现具有空气层保持能力的毛圈织物F1和F3比其未疏水改性的样品水下隔热能力明显提高。研究结果提示了类似毛圈结构在救生设施上的应用潜力。在人厌槐叶萍快速和选择性吸油能力的启发下,研究仿生样品在漏油事故处理中的应用潜力。采用静电植绒样品进行吸附漂浮于水面的油类试验。经适当疏水改性的植绒样品能吸附水面上的油而不吸水,具有优良的吸油速率和吸油量,吸油后能够保持漂浮便于收回;吸附的油可轧压回收,回收率达70%以上,样品可循环使用。因此提供了废旧植绒织物和类似绒毛织物回收再利用的新途径。

李晓燕[3](2017)在《纤维基多级纳米阵列结构电极的可控制备及其柔性超级电容器存储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轻薄化、柔性化和便携式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开发可制成服饰的柔性电源装置成为当下智能纺织品研发的新热点。超级电容器作为绿色能源,具有充放电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和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异性能,但现有的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偏低,且刚性大、份量重,不适合可穿戴、高性能储能领域的应用。基于低成本、高储能、高柔性超级电容器对电极材料的要求,本论文分别采用“静电纺丝”和“静电植绒”技术构筑具有不同形貌的纤维基碳骨架结构,复合电活性物质制备多级复合结构电极。同时解决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碳纳米纤维电极易于脆损的研究瓶颈,填补基于“静电植绒”技术实现高效快速制备多级阵列结构柔性电极的空白,阐明复合材料组成成分、制备方法和条件、形态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不同状态下复合电极和组装态电容器的协同储能机理和柔性电容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聚丙烯腈/改性碳纳米管基柔性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的组装设计。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均匀分布的改性碳纳米管和对苯二甲酸(PTA)的聚丙烯腈(PAN)基杂化纳米纤维,结合预氧化-碳化-活化工序对比分析不同改性碳纳米管(酸化碳纳米管AC-MWNTs和氨基化碳纳米管AM-MWNTs)对于柔性碳纳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含量AM-MWNTs基碳纳米纤维PCNFs/2.0 wt%AM-MWNTs具有更优异的杂化结构、导电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研究对苯二甲酸提高碳纳米纤维柔性的作用机制,通过控制碳纳米纤维的多级孔径结构、微观形貌和掺杂方式等提高其整体电容性能。选用高性能碳纳米纤维电极PCNFs/2.0 wt%AM-MWNTs和凝胶电解质PVA/Li Cl组装全固态对称超级电容器(SCs),探索工作窗口(0~1.8 V)扩充机制及其在不同状态下的柔性储能性能。进一步组装内部串联型超级电容器(ISSCs),其工作电压窗口提高至3.6 V的同时可在弯曲甚至扭曲状态下具有良好的柔性电容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且基于ISSCs总质量计算而得的能量密度较同等条件下SCs的能量密度增加38.9%。碳/Mn O2纳米纤维的复合构筑及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在静电纺丝液中添加高含量氨基化碳纳米管(AM-MWNTs)和对苯二甲酸(PTA)制备聚丙烯腈(PAN)基柔性碳纳米纤维,与不同浓度的KMn O4溶液发生原位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不同形貌结构的碳/Mn O2纳米复合纤维。阐明多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条件、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进一步将具有较优电化学性能的“刺猬状”碳/Mn O2同轴构型纤维TP-CNF/Mn O2-2作为自支撑电极,与凝胶电解质PVA/Li Cl组装制备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SCs)。研究结果表明其在高工作电压窗口(0~1.8 V)内具有优异的柔性电容性能和时间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充放电3000次时的电容保持率可以达到88.6%,其电容的衰减主要归因于凝胶电解质PVA/Li Cl中的水分挥发和柔性电极的结构变形。制备的TP-CNF/Mn O2-2基柔性超级电容器(SCs)可达到44.57 Wh/kg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为337.1 W/kg)和13330 W/kg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为19.64 Wh/kg),因其具有高柔性,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电化学循环性能等特点,在可穿戴智能纺织品储能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多级纳米阵列结构电极C/Zn O/Mn O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结合静电纺丝和水热生长法制备不同形貌结构的碳纳米纤维/Zn O阵列结构,其中以聚丙烯腈为成碳基质,酸化碳纳米管为比表面积和导电增强剂,乙酸锌为Zn O纳米晶种前驱体,对苯二甲酸为柔性剂和制孔剂,利用其碳化过程中升华产生大孔的特性制备自支撑碳纳米纤维膜。后续恒电流沉积Mn O2外壳,形成多级连通的C/Zn O/Mn O2阵列结构电极。探讨纺丝前驱体中锌盐的双重作用机制及Zn O纳米阵列在柔性纤维基质上的定向生长机理。研究表明,柔性碳纳米纤维/Zn O纳米棒阵列的结晶性、取向性和电化学性能随着Zn O水热生长时间的延长而相应增强。其中于95oC条件下水热生长5 h制备的ZTP-CNFs/Zn O-2柔性复合纤维电极的电容性能较为优异,可在功率密度为480 W/kg时达到能量密度为21.30 Wh/kg。进一步将具有多级孔径结构和较大比表面积的柔性碳纳米纤维的双电层储能机制与Zn O阵列和薄层Mn O2的赝电容储能机制相结合,构筑的多级纳米阵列结构电极C/Zn O/Mn O2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的电容可以达到709 F/g,且在电流密度为5 A/g条件下充放电循环3000次时,电容保持率仍超过90%。基于纺织纤维的可拉伸多级阵列结构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以本征具有多级孔径结构、吸水性较强的可拉伸棉/氨纶织物作为柔性支撑基底,将酸化碳纳米管(AC-MWNTs)沉积到阳离子化改性织物表面制备导电织物基底;利用“静电植绒”技术将碳纤维垂直“植入”到导电织物基底,构筑三维阵列碳骨架结构;进一步复合电活性物质Mn O2构筑多级阵列结构可拉伸电极。结合多级阵列结构电极不同组成、复合方式与离子传输、电子传递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不同状态下的复合电化学性能及电容耦合机制。研究表明,阳离子化处理后的可拉伸棉/氨纶织物与未阳离子化织物相比,与AC-MWNTs的相互作用力较强,通过重复“浸渍-烘干”过程可进一步提高AC-MWNTs的负载量和导电性能。结合简易、快速、易于规模化应用的“静电植绒”技术,于二维导电织物表面构筑碳纤维“分支”结构,可兼得电活性物质的高负载量,高导电性及高赝电容性能。通过进一步优选KMn O4水热处理浓度(4 m M)制备的多级阵列结构复合织物电极Mn O2@C-MC/S1-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扫描速率为5 m V/s时的电容达到252 F/g,在电流密度为2 A/g条件下充放电循环3000次后的电容保持率高达88.2%。且在不同拉伸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柔性电容性能,在拉伸率为50%下重复拉伸100次后的电容依然保持为初始的96.3%,具有较为理想的电化学可逆性、电荷转移特性和循环稳定性。

张洪波[4](2016)在《纸浆模塑制品表观改善及表面植绒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纸浆模塑(纸模)制品作为一种原料易得、可塑性强、加工工艺简单的新型环保材料,近年来已成为一种良好的塑料制品替代包装。但目前我国纸模制品还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其精细高档化处理方面还比较落后。提高纸模制品的表观性能,可以极大地增加制品的经济附加值,推进纸模制品在高档包装中的推广和应用。本文所述的纸模制品精致化处理主要是指改善纸模制品的表观平滑度和光泽度,研究纸模制品的表面植绒工艺,通过以上研究改善纸模制品的表观性能,达到制备精致化纸模制品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纸模制品的表观性能,并引入平滑度和光泽度作为纸模制品表观性能的评价指标。根据纸模制品表面纤维分布、成型工艺以及制品应用环境来确定相应施胶剂的配方选择,热压成型工艺参数范围和植绒胶的配方选择。(2)以HSCS-02型季铵型阳离子淀粉(CS)为助剂,山梨糖醇酐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Tween60)为乳化剂,松香为基料来制备改性阳离子分散松香胶,研究在CS、Span80和Tween60的不同含量下,阳离子分散松香胶对纸模制品平滑度和光泽度的影响。采用浆内施胶工艺,在施胶剂用量1wt%,模压温度110℃,模压压力为4MPa,模压时间为5min的条件参数下,制作一定施胶度的平板纸模制品试样,用光泽度和平滑度(用摩擦系数表征)对纸模制品表观性能进行评定。试验得出较优的改性分散松香胶配方为:CS用量20wt%,Span80用量10wt%,吐温60用量10wt%。(3)在制备出较优改性分散松香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打浆度、施胶剂用量、热压温度和压力对纸模制品表观性能的影响。以光泽度、平滑度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对于以普通OCC纸纤维为原料的纸模制品试样,较优的热压工艺参数为:纸浆打浆度30°SR、施胶剂用量1.5wt%、热压整型温度110℃和压力5MPa;对于以牛皮纸二次纤维为原料的纸模制品试样,较优的热压工艺参数为:纸浆打浆度25°SR、施胶剂用量1.5wt%、热压整型温度110℃和压力5MPa。综合来看,对于光泽度,热压压力影响最大,对于平滑度,打浆度影响最大,对于施胶度,热压温度和施胶剂用量均影响很大。(4)将表面植绒工艺引入纸模制品的表观改善工艺中,结合纸模制品硬质的特点,通过提高硬单体的含量、加入松香,制备出耐磨性较好、适用于硬质纸基材料的丙烯酸酯植绒胶。以凝胶率、植绒牢度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试验研究,得出较优的植绒胶配方参数为:主单体质量比为m(丙烯酸丁酯):m(甲基丙烯酸甲酯):m(N-羟甲基丙烯酰胺)=0.83:0.09:0.08;松香用量2.5wt%-5wt%。在植绒电压60KV、极板间间距10cm、植绒时间15s的参数下,植绒胶最佳用量为160 g/m2。试验表明,松香可以明显降低丙烯酸酯植绒胶的粘度和表面张力,更有利于上胶和绒毛的植入;适当提高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松香的含量,可以明显提高植绒牢度,改善植绒制品的耐磨性能。

王泉[5](2015)在《复合加工集成效果提花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纺织产品尤其是高档提花产品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是目前重要的研发趋势,个性化产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产品的个性化往往采用多种纺织技术途径进行复合加工,例如织物先经过绣花工艺再进行绗缝加工从而获得集成绗缝与绣花效果或者先进行印花再通过植绒工艺获得植绒与印花的效果的面料等。但这种方式加工路线长、所用设备多、加工成本高,探寻应用提花工艺使织物同时实现多种加工方式效果的原理及方法,使提花织物获得绣花、绗缝、拔染印花或植绒等工艺效果中的一种甚至多种效果,赋予提花织物个性化特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及所得结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绗缝加工工艺的特点以及电子提花工艺的优势,分析了典型绗缝面料的外观特征,探讨了绗缝效果与接结纬接结双层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绗缝效果大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实例阐述了设计仿绗缝双层提花织物在纹样设计、组织配置及纹织CAD工艺处理等的基本要点。选用桑蚕丝为表里经,不同规格的双股棉纱为表、里纬及接结纬,表里经比例为3:1,表里纬及接结纬投纬比例为2:1:1,以表纬充当绗线的接结纬接结双层组织结构,配合花地部的空心袋织结构,获得了织物饱满度好,立体感强,视觉效果佳,表面具有均匀“针迹”的绗缝效果提花织物。(2)在分析典型绣花面料加工工艺及外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例探讨了绣花效果与花、地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绣花效果单层大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及方法,阐述了设计绣花效果单层提花织物在纹样设计、组织配置及纹织CAD工艺处理等的基本要点。选用涤纶仿真丝为经线,不同规格的粘胶长丝及涤纶仿真丝为花、地纬,采用抛道的设计方法,花部纬纱投纬比例为1:1:1,以表纬充当绣线浮于里纬表面的方式,配合地部平素组织结构,平地起高花实现了提花工艺仿绣花的效果。(3)采用电子提花剑杆织机开发拔染印花工艺效果面料,探讨提花工艺要点及产品效果。分析了拔染印花面料的特征及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拔染印花效果大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及方法。通过研究拔染印花效果与组织结构间的关系,配合提花织造工艺,开发了一种能在常规单经轴、常规色纱等条件下即可实施,且可应用于拔染印花效果织物设计的通用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法。采用表里纬纱投梭比例为1:1的纬二重组织结构为花部组织与组合经缎地部组织配合,使织物地色饱满,花纹轮廓清晰,通过提花工艺实现了拔染印花的效果,为色织提花面料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4)介绍了植绒加工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典型植绒面料的外观特征,探讨了植绒效果与花、地部衔接部分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植绒效果大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及方法,阐述了设计仿植绒效果提花织物在纹织工艺中的基本要点。选用桑蚕丝为经线,不同规格的棉纱为表、里纬,表、里纬投纬比例为1:1,通过设置合适的经纬密度,采用组合经缎使地部平整且呈现经纱色彩,采用常规纬二重组织结构使花部呈现纬纱颜色且凸起,从而使提花织物获得植绒工艺的毛绒凸起效果,实现了提花工艺仿植绒工艺的效果。(5)提出了一种集成绗缝及绣花效果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及方法,阐述了集成绗缝及绣花效果提花织物在组织设计、纱线选择及排列等方面的基本要点。通过选用桑蚕丝为表里经,不同规格的双股棉纱为表、里纬、接结纬及抛道纬纱,表里经比例为3:1,表里纬、接结纬及抛道纬纱投纬比例为2:1:1:1,以表纬充当绗线的接结纬接结双层组织结构,配合地部的空心袋织结构,实现提花工艺仿绗缝工艺的效果。通过局部花纹表纬、接结纬及抛道纬纱与表经构成的纬三重组织结构的方法实现提花织物局部绣花的效果。实现了提花工艺集成绗缝及绣花工艺的效果,为多工艺效果的大融合提供了借鉴。

刘晓艳,徐鹏[6](2014)在《静电植绒简介》文中认为介绍了静电植绒的原理及植绒绒毛加工使用情况,阐述静电植绒产品的应用与开发,指出静电植绒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家纺、服装、汽车内饰、绝缘材料、防污防蚀材料、防伪材料等方面。

邝活栋[7](2014)在《锦纶6超细旦FDY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认为锦纶6超细旦FDY由于单丝纤度小,其织物具有耐磨、手感轻薄、柔软细腻、舒适透气、防水性和悬垂性好等突出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仿真丝、高级礼服、高档内衣等高档面料和其它领域。随着纺织品向细旦、轻薄化的发展,锦纶6超细旦FDY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生产锦纶6超细旦FDY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必须加快其研究与开发。目前超细纤维主要的生产技术有:直接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和共混纺丝法等。与复合纺丝法、共混纺丝法相比,直接纺丝法具有生产流程简单、节约成本、质量稳定和绿色环保等优势。本文探讨了在直纺装置上开发PA6FDY156dtex/272f品种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本文着重对原料及油剂的选择、纺丝喷丝板的设计、纺丝组件工艺、纺丝温度的调节、侧吹风工艺、集束上油位置、含油率和卷绕速度等进行了摸索。在此直纺装置上,最佳工艺条件如下:纺丝温度控制在260℃,侧吹风风温度为21℃,风湿度为85%,风速为0.4m/s,丝条上油率为1.2%,集束上油位置为750mm,预网络风压为0.12MPa,后网络风压为0.30MPa,第一热辊不加热,第二热辊加热至115℃,第一热辊速度为4200m/min,第二热辊速度为5200m/min,卷绕速度为5000m/min;侧吹风在整个纺丝工艺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有更加稳定的风压,在侧吹风系统中增加两层20μm的无纺布。实践证明,在直纺装置上可实现PA6 FDY156dtex/272f批量生产,并对产品进行用户试用,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从这个新产品研究得到的经验,我们开发出系列新产品:如PA6 FDY22dtex/68f、FDY66dtex/136f和FDY78dtex/136f等。

唐增荣[8](2012)在《纺织品功能性印花(三)》文中研究指明四、保温功能纺织品印花保温功能的纺织品印花起源于保温功能的纺织品后整理,织物通过保温功能的后整理加工能达到保温功能,但是作为后整理助剂必须是水溶性的或者是乳液状的,有些保温功能很好的材料

刘永庆[9](2011)在《皮革的静电植绒》文中研究指明家畜和野生动物胴体是由皮板和毛被两部分组成的,通常叫做生皮。生皮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组织,是动物在生活时期起保护机体、调节体温、排泄分泌物和感觉的作用。而皮革的

刘永庆[10](2010)在《皮革的静电植绒》文中认为家畜和野生动物胴体是由皮板和毛被两部分组成的,通常叫做生皮。生皮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组织,是动物在生活时期起保护机体、调节体温、排泄分泌物和感觉的作用。而皮革的性质、用途、制造方法的拟定等都与生皮的组织构造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制革原料皮张来说,皮板是利用的对象,而毛被和表皮在加工中都要完全除掉,所以皮板的质量好坏与制革价值的关系极大。

二、棉纤维静电植绒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纤维静电植绒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改性涤纶静电植绒产品开发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静电场植绒
    1.1 植绒原理
    1.2 绒毛充电原理
    1.3 植绒参数分析
        1.3.1 外在电压
        1.3.2 极板距离
    1.4 植绒材料分析
        1.4.1 绒毛
        1.4.2 黏合剂
        1.4.3 基材
2 仪器设备
3 植绒打样过程
4 静电植绒织物性能测试与分析
    4.1 植绒外观
    4.2 植绒牢度
    4.3 静电性能
    4.4 摩擦色牢度
5 结论

(2)具水下空气层保持性的纤维基毛状表面的仿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自然界特殊浸润性仿生原型
        1.1.1 超疏水自清洁荷叶效应
        1.1.2 黏附性超疏水表面
        1.1.3 各向异性超疏水表面
        1.1.4 亲疏水结合的集水性能
        1.1.5 气垫悬浮性能
        1.1.6 水下浸没保持空气层的特殊能力
    1.2 润湿理论
        1.2.1 接触角、接触角滞后和滚动角
        1.2.2 光滑表面——Young’s方程
        1.2.3 粗糙表面——Wenzel模型
        1.2.4 粗糙表面——Cassie-Baxter模型
        1.2.5 Cassie和Wenzel模型之间的转化
        1.2.6 表面润湿性的理论研究进展
    1.3 超疏水表面的粗糙结构制备方法
        1.3.1 刻蚀法
        1.3.2 溶胶-凝胶法
        1.3.3 沉积法
        1.3.4 模板法
        1.3.5 其他方法
    1.4 纺织品疏水处理发展
        1.4.1 纺织品拒水处理
        1.4.2 纺织品超疏水处理研究
    1.5 仿生水下空气层研究进展
        1.5.1 人厌槐叶萍仿生进展
        1.5.2 水下空气层理论研究进展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人厌槐叶萍叶片表征和初步仿生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化学品
        2.2.3 实验设备仪器
        2.2.4 实验方法
        2.2.5 测试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人厌槐叶萍叶片表征
        2.3.2 疏水改性剂的选取
        2.3.3 非织物高分子材料初步仿生
        2.3.4 毛绒织物初步仿生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静电植绒仿生人厌槐叶萍叶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化学品
        3.2.3 实验设备仪器
        3.2.4 实验方法
        3.2.5 测试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下空气层保持定量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3.3.2 静电植绒样品的制备和润湿性表征
        3.3.3 静电植绒样品空气层保持性能分析
        3.3.4 静电植绒样品与植物样品空气保持性能对比
        3.3.5 空气层动态减阻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层植绒结构设计及亲水点施加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化学品
        4.2.3 实验设备仪器
        4.2.4 实验方法
        4.2.5 测试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双层植绒
        4.3.2 三层植绒
        4.3.3 仿生人厌槐叶萍亲水点的制取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毛圈结构织物仿生人厌槐叶萍叶片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化学品
        5.2.3 实验设备仪器
        5.2.4 实验方法
        5.2.5 测试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结构分析
        5.3.2 润湿性和空气层保持性能
        5.3.3 水下隔热性能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静电植绒样品在漏油回收的潜在利用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药品
        6.2.3 实验设备仪器
        6.2.4 实验方法
        6.2.5 测试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油样性质
        6.3.2 植绒样品油/水亲疏性
        6.3.3 样品吸油速率和最大吸油量
        6.3.4 吸附油回收和吸附剂重复吸油性能
        6.3.5 漂浮性能
        6.3.6 不同绒毛结构吸油量
        6.3.7 静电植绒织物及其他绒毛类织物吸油试验
        6.3.8 成本估算及应用前景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本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工作展望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纤维基多级纳米阵列结构电极的可控制备及其柔性超级电容器存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的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超级电容器简介
        1.2.1 超级电容器发展概况
        1.2.2 超级电容器分类及工作原理
        1.2.3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1.3 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
        1.3.1 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特点及结构
        1.3.2 柔性电极基底材料
        1.3.3 固态电解质
    1.4 纤维基纳米阵列结构柔性电极
        1.4.1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柔性纳米阵列结构材料
        1.4.2 基于静电植绒技术制备柔性纳米阵列结构材料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聚丙烯腈/改性碳纳米管基柔性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的组装设计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材料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2.3.2 柔性碳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2.3.3 柔性碳纳米纤维的导电性能
        2.3.4 柔性碳纳米纤维的电化学性能
        2.3.5 柔性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容性能
        2.3.6 内部串联型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设计与电容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MnO_2纳米纤维的复合构筑及其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材料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碳/MnO_2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3.3.2 碳/MnO_2纳米纤维的电化学性能
        3.3.3 碳/MnO_2纳米纤维基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和电容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级纳米阵列结构电极C/ZnO/MnO_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材料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柔性杂化碳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4.3.2 柔性碳纳米纤维/ZnO纳米棒形貌和结构分析
        4.3.3 柔性碳纳米纤维/ZnO纳米棒的电化学性能
        4.3.4 多级纳米阵列结构复合材料(C/ZnO/MnO_2)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4.3.5 多级纳米阵列结构复合材料(C/ZnO/MnO_2)的电化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纺织纤维的可拉伸多级阵列结构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2.3 材料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可拉伸导电织物基底(MC/S)的形貌结构和导电性能分析
        5.3.2 垂直阵列结构导电织物(C-MC/S)的形貌结构分析
        5.3.3 多级阵列结构织物(MnO_2@C-MC/S)的形貌和结构分析
        5.3.4 多级阵列结构织物电极(MnO_2@C-MC/S)的电化学性能
        5.3.5 多级阵列结构织物电极(MnO_2@C-MC/S1-2)的拉伸电容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纸浆模塑制品表观改善及表面植绒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关于纸模制品浆内施胶的研究
        1.2.2 关于纸模制品表观性能改善的研究
        1.2.3 关于纸模制品表面植绒的研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纸模制品精致化处理方法及原理
    2.1 纸模制品的表观平滑度
        2.1.1 表观平滑度的概念
        2.1.2 表观平滑度的影响因素
        2.1.3 表观平滑度的改善方法及原理
        2.1.4 表观平滑度的表征方法
    2.2 纸模制品的表观光泽度
        2.2.1 表观光泽度的概念
        2.2.2 表观光泽度的影响因素
        2.2.3 表观光泽度的表征方法
        2.2.4 表观光泽度的改善方法及原理
    2.3 纸模制品的表面植绒
        2.3.1 纸模制品表面植绒的技术原理
        2.3.2 纸模制品表面植绒效果的影响因素
        2.3.3 提高植绒效果的措施
        2.3.4 植绒牢度的测定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阳离子分散松香胶及其对纸模制品平滑度和光泽度的影响
    3.1 阳离子分散松香胶的制备方法及施胶原理
        3.1.1 乳化剂的选择
        3.1.2 松香乳化原理
        3.1.3 阳离子分散松香胶制备工艺
        3.1.4 阳离子分散松香胶的施胶原理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3.2.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
        3.3.1 阳离子分散松香胶的制备
        3.3.2 纸模制品试样的制备
        3.3.3 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试验结果
        3.4.2 Tween60、Span80、CS对松香乳化效果的影响
        3.4.3 Tween60对纸模制品表面平滑度、光泽度的影响
        3.4.4 Span80对纸模制品表面平滑度、光泽度的影响
        3.4.5 CS对纸模制品表面平滑度、光泽度的影响
        3.4.6 Tween60、Span80及CS对纸模制品施胶度的影响
        3.4.7 施胶剂外观表征及最佳配方下纸模制品的机械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热压工艺对纸模制品平滑度和光泽度的影响
    4.1 热压工艺及其作用原理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试验原料与试剂
        4.2.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纸模制品试样的制备
        4.3.2 正交试验方案
        4.3.3 性能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试验结果
        4.4.2 光泽度和平滑度的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4.4.3 光泽度和平滑度的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4.5 表观性能综合评价分析
        4.5.1 综合评价的原因和优点
        4.5.2 纸模制品平滑度、光泽度综合评价指标
    4.6 工艺优化验证试验
    4.7 纸模制品施胶度正交试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
    4.8 优化后的纸模制品试样机械性能
    4.9 讨论
        4.9.1 试样的制备与测试
        4.9.2 结果与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纸模制品的植绒工艺研究
    5.1 丙烯酸树脂植绒胶的制备工艺及原理
        5.1.1 单体的选择
        5.1.2 松香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原理及作用
        5.1.3 乳液聚合反应的原理
    5.2 试验材料
        5.2.1 主要试验原料与试剂
        5.2.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丙烯酸树脂植绒胶的制备
        5.3.2 植绒纸模制品试样的制备
        5.3.3 测试与表征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松香的用量对聚丙烯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5.4.2 松香用量对聚丙烯乳液凝胶率的影响
        5.4.3 松香的用量对聚丙烯酸树脂植绒胶流变性的影响
        5.4.4 松香的用量对乳胶膜吸水率的影响
        5.4.5 FT-IR分析
        5.4.6 松香用量对植绒牢度的影响
        5.4.7 硬单体含量对植绒牢度的影响
        5.4.8 植绒胶用量对中牢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创新点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点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6.2.1 存在的问题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复合加工集成效果提花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复合加工集成效果提花织物的概念及特征
    1.2 集成效果提花织物的国内外市场分析
    1.3 集成效果提花织物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绗缝效果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2.1 引言
    2.2 绗缝织物的文化内涵及工艺特性
        2.2.1 绗缝织物的文化内涵
        2.2.2 绗缝制品的风格
        2.2.3 电脑绗缝机的工作原理
        2.2.4 绗缝的针法及图案
    2.3 绗缝效果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
        2.3.1 绗缝效果提花织物组织结构的设计原理
        2.3.2 绗缝效果提花织物的“绗线组织”
        2.3.3 绗缝效果提花织物的纱线配置要求
    2.4 绗缝效果提花织物的纹制工艺设计
        2.4.1 整体工艺规格的制定
        2.4.2 纹样、组织结构设计与意匠绘制技术
        2.4.3 织造工艺流程
    2.5 绗缝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实践
        2.5.1 纹样设计与编辑
        2.5.2 织机选择与参数
        2.5.3 经纬组合与规格
        2.5.4 CAD纹织工艺处理
        2.5.5 织造及成品
        2.5.6 提花工艺设计要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绣花效果单层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3.1 引言
    3.2 绣花面料特征分析
        3.2.1 手工刺绣的文化内涵
        3.2.2 刺绣制品的风格特征
        3.2.3 手工刺绣的针法
        3.2.4 电脑直针绣花的特征
    3.3 绣花效果单层提花技术原理
        3.3.1 绣花效果提花织物的组织结构的要求
        3.3.2 绣花效果单层提花织物的纱线配置要求
    3.4 绣花效果提花织物的纹制工艺设计
        3.4.1 整体工艺规格的制定
        3.4.2 纹样与意匠绘制技术
    3.5 绣花效果单层提花织物设计实践
        3.5.1 纹样设计与编辑
        3.5.2 织机选择与参数
        3.5.3 经纬组合与规格
        3.5.4 CAD纹织工艺处理
        3.5.5 织造及成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拔染印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原理与方法
    4.1 引言
    4.2 拔染印花的原理、发展及其织物风格
        4.2.1 拔染印花的原理
        4.2.2 拔染印花织物的风格
    4.3 拔染印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原理
        4.3.1 拔染印花效果提花绸的组织结构设计
        4.3.2 拔染印花效果提花织物花、地组织的衔接
        4.3.3 效果提花织物的纱线配置要求
    4.4 拔染印花效果提花织物的纹织加工工艺
        4.4.1 整体工艺规格的制定
        4.4.2 纹样与意匠绘制技术
    4.5 拔染印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实践
        4.5.1 提花机的选择及其装造
        4.5.2 经纬组合与规格
        4.5.3 CAD处理
        4.5.4 整体效果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绒效果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5.1 引言
    5.2 静电植绒原理、工艺及其织物风格特征
        5.2.1 静电植绒原理与工艺
        5.2.2 静电植绒的绒毛
        5.2.3 静电植绒织物的应用及其风格特征
    5.3 植绒效果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
        5.3.1 植绒效果提花织物组织结构的设计原理
        5.3.2 植绒效果提花织物的纱线配置要求
    5.4 植绒效果提花织物的纹织工艺设计
        5.4.1 整体工艺规格的制定
        5.4.2 纹样与意匠绘制技术
    5.5 植绒印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实践
        5.5.1 纹样设计与编辑
        5.5.2 织机选择与参数
        5.5.3 CAD纹织工艺处理
        5.5.4 织造及成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集成绗缝及绣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实践
    6.1 引言
    6.2 集成绗缝及绣花效果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
        6.2.1 集成绗缝及绣花效果提花织物组织结构的设计原理
        6.2.2 集成绗缝及绣花效果提花织物的纱线配置要求
    6.3 集成绗缝及绣花效果提花织物设计实践
        6.3.1 纹样设计与编辑
        6.3.2 织机选择与参数
        6.3.3 CAD纹织工艺处理
        6.3.4 织造及成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7)锦纶6超细旦FDY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纶
    1.1 前言
    1.2 超细纤维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1.3 超细纤维的生产技术
        1.3.1 直接纺丝法
        1.3.2 复合纺丝法
        1.3.3 共混纺丝法
        1.3.4 其它方法
    1.4 超细纤维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1.5 直接纺丝法纺超细旦锦纶6纤维的生产现状
    1.6 超细纤维的应用
    1.7 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和内容
        1.7.1 研究目的
        1.7.2 可行性
        1.7.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其物理参数
    2.2 主要设备及测试仪器
    2.3 生产工艺流程
    2.4 测试方法
第三章 生产工艺研究
    3.1 原料的选择
    3.2 油剂的选择
    3.3 组件工艺设计
        3.3.1 喷丝板孔的排列方式
        3.3.2 喷丝板孔径的选择
        3.3.3 喷丝板导孔的优化
        3.3.4 组件滤质工艺的确定
    3.4 纺丝温度的确定
    3.5 侧吹风条件优化
    3.6 集束位置及上油
        3.6.1 油嘴高度的选择
        3.6.2 油嘴前后位置的优化
        3.6.3 上油工艺及上油率
    3.7 网络工艺
    3.8 热辊与卷绕
    3.9 产品的物理指标及生产整体情况
第四章 性能评价
    4.1 物性指标
    4.2 外观指标
    4.3 染色性能对比
第五章 市场应用反馈
    5.1 产品概况
    5.2 产品应用流程
        5.2.1 静电植绒行业
        5.2.2 经纬编织布行业
    5.3 静电植绒客户应用反馈
    5.4 其它行业应用反馈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纺织品功能性印花(三)(论文提纲范文)

四、保温功能纺织品印花
    1. 远红外线保温功能印花
    2. 相变材料调温功能印花
五、芳香功能的纺织品印花
    1. 芳香功能纺织品印花的意义
    2. 芳香功能印花的机理
    3. 芳香微胶囊的制备
    4. 芳香微胶囊印花工艺要点
六、立体效果、透明效果的纺织品印花
    1. 发泡印花
        1)发包印花浆的组成
        2)发泡印花的工艺流程
    2. 静电植绒印花
        1)静电植绒印花工艺流程
        2)植绒工艺条件
    3. 烂花印花
        1)烂花印花浆的组成
        2)烂花印花浆的处方和生产工艺流程
        ●涤棉混纺织物烂花印花浆的配方和工艺流程
        ●涤锦交织物烂花印花浆的配方和工艺流程

(9)皮革的静电植绒(论文提纲范文)

一、静电植绒原理
二、静电植绒绒面革的工艺流程
    1. 进料
    2. 静电植绒胶粘剂
    3. 绒毛的加工
三、皮革彩色转移植绒印花

(10)皮革的静电植绒(论文提纲范文)

一、静电植绒原理
二、静电植绒绒面革的工艺流程
    1. 进料
    2. 静电植绒胶粘剂
    3. 绒毛的加工
三、皮革彩色转移植绒印花

四、棉纤维静电植绒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改性涤纶静电植绒产品开发与性能研究[J]. 王志新. 纺织导报, 2021(01)
  • [2]具水下空气层保持性的纤维基毛状表面的仿生构建[D]. 郑亚雯. 东华大学, 2018(06)
  • [3]纤维基多级纳米阵列结构电极的可控制备及其柔性超级电容器存储性能研究[D]. 李晓燕. 东华大学, 2017(05)
  • [4]纸浆模塑制品表观改善及表面植绒工艺研究[D]. 张洪波. 江南大学, 2016(02)
  • [5]复合加工集成效果提花技术研究[D]. 王泉. 浙江理工大学, 2015(07)
  • [6]静电植绒简介[A]. 刘晓艳,徐鹏. 2014全国棉纺印染家纺技术对接交流会论文集, 2014
  • [7]锦纶6超细旦FDY的开发与应用[D]. 邝活栋. 东华大学, 2014(05)
  • [8]纺织品功能性印花(三)[J]. 唐增荣. 丝网印刷, 2012(01)
  • [9]皮革的静电植绒[J]. 刘永庆. 丝网印刷, 2011(12)
  • [10]皮革的静电植绒[J]. 刘永庆. 网印工业, 2010(12)

标签:;  ;  ;  ;  ;  

棉纤维静电植绒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