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用电器、静电、涡流(论文文献综述)
阎利,刘应宗,黄文雄[1](2005)在《废旧家用电器的机械破碎与分选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简要分析了废旧家用电器的材料组成、联结方式,以及发达国家废旧家用电器处理技术现状,详细阐述了废旧家用电器的机械破碎和机械分选技术,介绍了国内外废旧家用电器成套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进展,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废旧家用电器处理的工艺技术路线。
张超英[2](2020)在《空气负离子对室内环境颗粒物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气负离子是一种重要的空气组成成分,在很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利用空气负离子除尘已经演化成为一种非常成熟有效的空气净化手段。然而,关于空气负离子除尘的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应用领域,鲜有专门从事理论基础研究的报道。因此,本工作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眼于空气负离子对室内环境颗粒物在微观层面上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内容如下:1.发现了空气负离子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环境颗粒物表面吸附的抑制作用。这项工作主要是关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小于2.5μm(PM2.5)的颗粒物上的化学吸附行为。检测结果表明,PM2.5颗粒表面吸附的不同种类的VOCs含量主要与其官能团有关,并且按照主要官能团中含有的羟基、羰基、醚基、以及烃基CxHy顺序依次降低,分别为分别为70.02%,21.35%,6.42%和2.21%。化学吸附机理表明,VOCs含氧官能团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越强,它们越容易吸附在硅酸盐质的PM2.5颗粒上。PM2.5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在酸化环境中容易形成硅羟基,而VOCs中强电负性的官能团可以与硅羟基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使VOCs吸附在PM2.5上。另外,空气负离子(NAIs)可能会削弱VOCs中含氧官能团中孤对电子的偏移能力,从而大大削弱与硅烷醇基形成氢键的可能性。因此,NAIs可以有效抑制VOCs在PM2.5表面吸附,从而显着减少PM2.5表面的VOCs的含量。2.研究了引起室内环境颗粒物发生团聚的影响因素。近年来,室内环境污染物,尤其是超细颗粒(UFPs)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在室内模拟黑墙现象,研究了 UFPs的发生团聚的机理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移动电荷,即空气负离子是UFPs发生团聚的必要条件,移动电荷可以改变UFPs颗粒的物理特性,使颗粒物带有显磁性。磁性强弱决定了 UFPs发生团聚后的微观形态,包括叶片状和颗粒状。颗粒物团聚吸附的厚度与附着面的粗糙度呈正相关,换言之,粗糙度决定了可以发生团聚的UFPs的量,附着面越粗糙越容易吸附颗粒物。附着面的导电能力会影响UFPs发生团聚的位置。此外,我们系统地阐述了 UFPs发生团聚的可能机理并详细描述了发生团聚的过程。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新的空气净化方法,并有助于研究大气颗粒的微观机制。3.提出了一种利用三级静电除尘法快速去除室内环境中的亚细颗粒物的新方法。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去除室内空气中亚细颗粒的可行方法并阐述了空气负离子促使亚细颗粒沉降的可能机理。为了有效去除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0.3μm的亚细颗粒,我们在实验室内模拟了家用换气通道并应用了双-反电极矩阵排布模式。双-反电极矩阵分别由连接到正负极电源上的16对碳纤维电极组成,这些电极对称分布在静电滤除铜网的两侧。通过改进通道构造将其分成三部分:负离子反应仓、静电滤除铜网、正离子反应仓。在一级静电除尘阶段,超过95%的亚细颗粒可以快速聚集使粒径变大从而可以被静电铜网滤除。没有发生团聚的极少颗粒在正离子反应仓中通过改变行进方向实现全部去除。利用该方法可以使换气通道排出的空气始终保持在优级空气指标范围内。4.提出了一种制备水合空气负离子的新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基于Lenard效应的水气碰撞法制备大量带电荷的小液滴。然后使这些小液滴在光激催化材料——松香-二氧化钛表面再次碰撞捕获紫外光激发生成的自由电子,从而提高水合空气负离子的实际有效产率。光催化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而经常用于光解水领域。与传统的电晕放电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使HNAIs的产率更加稳定。另外,探讨了影响HNAIs稳定性的因素。HNAIs的稳定性与分子量和相对湿度有关。HNAIs分子量越大迁移率就越低,与其他空气颗粒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就越低,从而可以避免电荷损失而保持稳定。环境湿度越高,制备的HNAIs越稳定。这是因为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水分子不易从HNAIs表面逃逸从而保护电荷延长HNAIs的存活时间。
阎利,邓辉,赵新[3](2009)在《废旧电器中废塑料的分选技术》文中提出以4种废旧家用电器为例,分析了废旧电器中各种塑料的种类和性能,阐述了密度分选、静电分选、浮选、光电自动分选等多种分选工艺,并对各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
任树榆[4](2019)在《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趣味电磁学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版新课标强调指出,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实施,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要严格遵守新课标的教育改革指导,重视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养成。本文以通过探究高中物理趣味电磁学部分实验为例,将趣味物理电磁学实验分别从课堂的拓展、课外的延伸到生活中的趣味电磁学三个方面展开,让学生从课堂趣味实验上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从课外探究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从生活中的趣味电磁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责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实习基地南宁外国语学校部分高中生进行趣味物理实验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的现状。通过分析、比较物理趣味电磁学实验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合多元智能教育教学理论,提出进行物理趣味电磁学实验的方案策略。
周蕾,许振明[5](2012)在《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总结了处理电子废弃物的传统基本技术及其特点。针对传统工艺的缺陷综述了我国具有处理流程简单、成本低、资源利用率较高等优点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新工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机械物理复合工艺处理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及废旧PCB板。同时提出了我国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一些新动向和潜在的问题。
阎利,刘应宗[6](2005)在《废旧家用电器中废塑料的分选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废塑料的分选是电子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四种废旧家用电器为例,首先分析了废旧家用电器中各种塑料的种类和性能,以及发达国家废旧家用电器处理技术现状,进而阐述了密度分选、静电分选、浮选、光电自动分选等多种分选工艺,并对各种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
杨文涛,陶天一,白皓,曹宏斌,孙峙[7](2020)在《电子废弃物机械–物理协同强化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电子废弃物组成复杂,含有金属相、有机物、氧化物材料等;其结合方式复杂,有黏结、螺丝连接、焊锡固定和卡扣连接等。在这些复杂的成分之中不仅含有多种稀贵金属而且还包含像铅、镉等多种有毒的重金属和各种溴化阻燃剂等有毒的有机物。这些电子废弃物如果不能进行有效回收,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同时电子废弃物中稀贵金属的含量远高于自然矿物,因此回收电子废弃物中稀贵金属将能有效地缓解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与传统的化学回收方法相比,机械物理的回收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废弃物的回收过程。本工作概述了近年来电子废弃物机械物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对机械物理回收的各个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包括前期的拆解和破碎过程以及最重要的物理分选技术,通过对不同分选技术优缺点的比较,指出对破碎产物进行形态调控将极大地提高机械物理处理的回收效率。要点:(1)综述了基于机械–物理协同强化的方式回收电子废弃物的研究进展。(2)重点分析了电子废弃物预处理、破碎和分选的主要方法。(3)提出了在对物料进行分选之前进行形态调控的研发建议。
阎利[8](2006)在《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课题,既具有现实紧迫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废旧电器再生利用的若干技术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我国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1、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在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路线选择中应遵循的四项主要原则,建立了工艺流程的概念模型。运用Petri网和工作流理论,建立了我国废旧电器再生利用工艺流程的Petri网模型,以揭示废旧电器再生利用过程中检测、拆解、破碎分选、无害化处理和再制造等不同工艺流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该模型的进一步定量分析和优化进行了展望。2、基于我国国情,在充分考虑废旧电器再生利用项目对资源节约性和环境友好性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废旧电器再生利用工艺的评价准则体系,提出了工艺评价与比选的程序和方法。以废弃彩色CRT玻壳的屏锥分离工艺为例,采用权重总和计分评价法对备选工艺进行评价,取得较满意的效果。3、研究了废旧电器再生利用设备的分类方法,建立了我国废旧电器再生利用设备选型的评价准则体系,提出了设备评价和选型的方法。以废弃彩色CRT玻壳的电热丝法屏锥分离设备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比选,取得较满意的效果。4、依据我国国情分析了欧洲废旧电器成套处理设备的技术特点和弱点,明确提出我国当前暂不适宜引进欧洲处理成套设备,建议我国应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在确保环境友好和操作安全的基础上,以单机设备辅以人工和高效手动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处理。5、提出了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政策的内容框架及评价其实施效果的指标和方法,并通过建立我国废旧电器再生利用产业系统模型,分析了我国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孙春旭[9](2016)在《废旧铝电解电容器的资源化回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电器产品的淘汰更新,将产生大量的含电子元器件的废弃电路板。目前,针对废旧印刷电路板的回收方法和工艺主要集中于电路板的拆解、基板材料的破碎分选,而较少关注电子元器件。铝电解电容器是废弃电路板的主要拆解产物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铝和铁等金属。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电子元器件回收处理技术研究现状,运用自行设计的电路板自动拆解设备得到铝电解电容器,并针对铝电解电容器,提出了环保高效的“热处理+复合分选”回收方法,对完善整个废旧电路板回收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验确定每个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热拆解的最佳实验参数为加热温度260°C、预热时间2min、设备倾斜角度1°和转筒转速5rpm。热处理的最佳加热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60°C和10min。热处理的目的是使电解液完全挥发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含电解液的铝电解电容器经过破碎成颗粒,先经过磁选分离出引脚(主要含铁)。然后颗粒经过筛分成不同粒径段,大粒径段和小粒径段的颗粒分别经过涡流分选和高压静电分析得到铝颗粒和非金属颗粒。涡流分析的最佳参数为给料速度1.0-1.1m/s,磁辊转速3000-3180rpm。高压静电分析的最佳参数为转辊速度30-50rpm,输入电压25-27.5kV。在最佳参数实验情况下,金属(铝和铁)与非金属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7.90%和92.42%。基于这些结果,提出一个包括热处理、破碎、筛分和复合分选(磁选、涡流分选、高压静电分选)的回收处理废旧铝电解电容器的工艺,为电子元器件的回收提供了一种环保高效的新方法。
周辉[10](2009)在《家用电器的电磁兼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家用电器对电磁环境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家用电器的电磁兼容性及其设计和测试。
二、家用电器、静电、涡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用电器、静电、涡流(论文提纲范文)
(1)废旧家用电器的机械破碎与分选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内外废旧家用电器处理处置现状及我国的对策 |
2.1 国内外废旧家用电器处理处置现状 |
2.2 我国废旧家用电器再生利用的主要内容 |
3 家用电器的成分结构分析 |
3.1 材料组成 |
3.2 零部件间的组合方式 |
4 废旧家用电器的机械破碎技术 |
5 废旧家用电器的机械分选技术[2, 5~22] |
5.1 筛选分离 |
5.2 形状分离 |
5.3 磁选技术 |
5.4 基于材料电学性能的分选技术 |
5.4.1 涡流分选 |
5.4.2 电晕静电分选 |
5.4.3 摩擦静电分选 |
5.5 密度分选技术 |
6 废旧家用电器成套处理技术与设备 |
7 结语 |
(2)空气负离子对室内环境颗粒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空气负离子简介 |
1.1.1 空气负离子概念 |
1.1.2 空气负离子的产生方式 |
1.1.2.1 天然发生法 |
1.1.2.2 人工制备法 |
1.1.3 空气负离子功效 |
1.1.3.1 健康理疗 |
1.1.3.2 消毒杀菌 |
1.1.3.3 降解VOCs |
1.1.3.4 除尘 |
1.2 室内环境颗粒物简介 |
1.2.1 颗粒物定义 |
1.2.2 颗粒物来源 |
1.2.2.1 自然源 |
1.2.2.2 人为源 |
1.2.3 颗粒物危害 |
1.2.4 颗粒物去除方法 |
1.2.4.1 过滤 |
1.2.4.2 旋风分离器 |
1.2.4.3 静电除尘 |
1.2.5 颗粒物在空气负离子氛围中的充电过程 |
1.2.6 颗粒物团聚机理 |
1.3 空气负离在空气净化领域的研究现状 |
1.4 展望 |
第二章 空气负离子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环境颗粒物吸附的抑制作用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和试剂 |
2.2.2 样品制备 |
2.2.3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分离分析检测 |
2.3.2 主要官能团定性分析 |
2.3.3 PM_(2.5)颗粒物表面VOCs统计分析 |
2.3.4 机理解析 |
2.3.5 验证实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空气负离子影响环境颗粒物团聚的条件探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样品制备 |
3.2.2 形态表征及样品统计分析 |
3.2.3 样品元素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主要影响因素 |
3.3.1.1 磁场对颗粒物聚集形态的影响 |
3.3.1.2 磁场对聚集颗粒物粒径的影响 |
3.3.1.3 附着面的电导率 |
3.3.1.4 附着面粗糙程度与颗粒物聚集厚度的关系 |
3.3.2 元素分析 |
3.3.3 黑墙现象形成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级静电除尘法快速去除室内环境中的亚细颗粒物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和试剂 |
4.2.2 装置搭建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有效性探究 |
4.3.2 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 |
4.3.2.1 风速的影响 |
4.3.2.2 供电压强对颗粒团聚的影响 |
4.3.3 团聚颗粒物的分布统计 |
4.3.4 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水气法在松香-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表面制备水合空气负离子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和试剂 |
5.2.2 负离子制备 |
5.2.3 松香-二氧化钛基座制备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两种不同空气负离子的物理性质对比 |
5.3.2 影响空气负离子稳定的条件探究 |
5.3.2.1 分子量对空气负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
5.3.2.2 空气湿度对空气负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
5.3.3 HNAIs生成过程及机理解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章小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3)废旧电器中废塑料的分选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家用电器中塑料的组成及废塑料处理现状 |
1.1 家用电器中废塑料的材料组成 |
1.2 废旧家用电器中废塑料的处理现状 |
2 废塑料分选前的预处理技术 |
3 废旧家用电器中废塑料与金属材料的分选 |
4 废旧家用电器中不同塑料之间的分选 |
4.1 人工分选 |
4.2 密度分选 |
4.3 浮选 |
4.4 摩擦静电分选 |
4.5 光电自动分选 |
4.6 其他分选方法 |
5 结束语 |
(4)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趣味电磁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课题研究所涉及的理论依据 |
2.1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
2.2 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趣味电磁学实验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3 教师访谈情况 |
第四章 高中物理趣味电磁学实验的案例 |
4.1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
4.1.1 旧课标下的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 |
4.1.2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 |
4.2 课本电磁学实验趣味性的拓展 |
4.2.1 电磁卡丁车 |
4.2.2 电磁驱动小火车 |
4.2.3 迷路的指南针 |
4.3课外趣味电磁学实验 |
4.3.1 跳舞的棉签 |
4.3.2 硬币叠罗汉 |
4.4 生活中的趣味电磁学 |
4.4.1 校园一卡通 |
4.4.2 手机 |
4.4.3 电磁炉 |
4.4.4 磁悬浮列车 |
4.4.5 磁疗 |
4.5 实践情况调查分析 |
4.5.1 物理趣味电磁学实验的问卷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获得的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5.3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
附录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实验情况调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基本工艺及特点 |
2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新工艺 |
2.1 废弃电路板的风力-高压静电分选复合回收工艺 |
2.2 废弃家用电器的回收工艺 |
2.3 废弃硒鼓的磁选-涡流分选复合回收工艺 |
2.4 废弃镍镉电池的真空冶金-磁选复合回收工艺 |
3 结语 |
(7)电子废弃物机械–物理协同强化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电子废弃物的特性 |
2.1 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特征和危害特性 |
2.2 电子废弃物的物理性质 |
2.3 粒度、形状和解离度 |
3 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及破碎 |
3.1 电子废弃物实际拆解方法 |
3.2 电子废弃物的破碎 |
3.3 筛分 |
4 电子废弃物的机械物理回收过程 |
4.1 形状分选 |
4.2 磁力分选 |
4.3 静电分选 |
4.4 涡流分选 |
4.5 重力分选 |
4.6 光电分选 |
4.7 热解法 |
4.8 讨论 |
5 结语与展望 |
(8)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概述 |
1.2 选题背景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1.4 研究范围与选题意义 |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二章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的主要工艺与技术 |
2.1 废旧电器的材料组成与组合方式 |
2.2 我国现行的废旧电器处理工艺 |
2.3 废旧电器的机械破碎与分选技术 |
2.4 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 |
2.5 欧盟RoHS 指令限定的六种物质的检测与分析技术 |
2.6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有关的其他工艺和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的技术路线选择 |
3.1 国内外废旧电器再生利用现行技术评价 |
3.2 我国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路线选择的主要原则 |
3.3 适合我国国情的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路线 |
3.4 基于Petri 网的我国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路线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的工艺评价与比选 |
4.1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工艺评价与比选的工作流程 |
4.2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的工艺评价准则体系 |
4.3 评价与比选的方法 |
4.4 工艺比选的实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的设备选型 |
5.1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设备的分类及特点 |
5.2 设备选型的工作流程 |
5.3 设备选型的评价准则体系 |
5.4 设备选型的综合评价与比选方法 |
5.5 设备选型的实例分析 |
5.6 我国现阶段采用欧洲成套处理设备的不适用性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的技术政策及实施效果评价 |
6.1 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政策的总体框架 |
6.2 技术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 |
6.3 技术政策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7.2 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9)废旧铝电解电容器的资源化回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废旧电路板的回收工艺 |
1.2.1 机械物理回收技术 |
1.2.2 火法冶金回收技术 |
1.2.3 湿法冶金回收技术 |
1.2.4 生物回收技术 |
1.3 废旧电路板的拆解工艺 |
1.3.1 解锡技术 |
1.3.2 分离技术 |
1.4 电子元器件的回收工艺 |
1.4.1 针对其他元器件的回收技术 |
1.4.2 针对铝电解电容器的回收技术 |
1.5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1 引言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铝电解电容器的拆解实验研究 |
3.1 引言 |
3.2 电路板上电子元器件种类和数量的考察 |
3.3 自动拆解设备内部温度场及气流速度场的模拟实验 |
3.4 转筒倾斜角度和转速对拆解效果的影响 |
3.4.1 转筒倾斜角度对出料时间的影响 |
3.4.2 转筒转速对拆解效果的影响 |
3.5 加热温度对拆解效果的影响 |
3.6 优化实验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加热预处理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铝电解电容器的各部分热重分析 |
4.3 热处理最佳参数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复合分选对金属的回收 |
5.1 引言 |
5.2 复合分选预处理实验 |
5.2.1 磁选 |
5.2.2 筛分 |
5.3 分选效率、回收率和纯度的计算 |
5.4 涡流分选 |
2.5mm粒径段的颗粒分选'>5.4.1 >2.5mm粒径段的颗粒分选 |
5.4.2 1.6-2.5mm粒径段的颗粒分选 |
5.5 高压静电分选 |
5.5.1 0.8-1.6mm粒径段的颗粒分选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物料平衡 |
6.1 引言 |
6.2 回收过程物料平衡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10)家用电器的电磁兼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家用电器的电磁兼容性 |
2 家用电器的电磁兼容设计 |
2.1 供电电源 |
2.2 暂态过程 |
2.3 电磁辐射 |
2.4 雷电 |
2.5 静电 |
2.6 无线电发射源 |
3 家用电器的电磁兼容试验 |
四、家用电器、静电、涡流(论文参考文献)
- [1]废旧家用电器的机械破碎与分选技术[J]. 阎利,刘应宗,黄文雄. 中国工程科学, 2005(12)
- [2]空气负离子对室内环境颗粒物影响的研究[D]. 张超英.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1)
- [3]废旧电器中废塑料的分选技术[J]. 阎利,邓辉,赵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9(05)
- [4]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趣味电磁学实验研究[D]. 任树榆.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5]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工艺研究进展[J]. 周蕾,许振明. 材料导报, 2012(13)
- [6]废旧家用电器中废塑料的分选技术[A]. 阎利,刘应宗. 中国(天津)第三届国际绿色电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实施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 [7]电子废弃物机械–物理协同强化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 杨文涛,陶天一,白皓,曹宏斌,孙峙. 过程工程学报, 2020(12)
- [8]废旧电器再生利用技术管理研究[D]. 阎利. 天津大学, 2006(05)
- [9]废旧铝电解电容器的资源化回收[D]. 孙春旭.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10]家用电器的电磁兼容性[J]. 周辉.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