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工程如何“弥补堤内损失”

承包工程如何“弥补堤内损失”

一、包干工程岂能“堤内损失堤外补”(论文文献综述)

侯连杰[1](1997)在《包干工程岂能“堤内损失堤外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包干工程岂能“堤内损失堤外补”侯连杰近年来,建设单位采取工程价款一次包死的形式搞工程。表面上看,似乎避免了“钓鱼工程”,但又出现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现象。某工程总建筑面积1,390平方米,以每平方米720元的价格一次性包死,共计100万元。当工程决...

沈际勇[2](2009)在《水库移民补偿合约的理论》文中提出水库移民可视为一种特殊的交换合约。本文从合约的视角,以交易费用为分析工具,研究了水库移民补偿问题。水库移民合约是社会在自由自愿的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过高的情况下,所选择的合约形式。这类合约引入国家,通过国家的力量,减低交换的交易费用,以保证社会改进的项目得到执行。达成补偿合约的费用与执行补偿合约的费用,是国家选择补偿合约形式的主要权衡因素。给定私有产权的界定,则影响补偿合约形式选择的交易费用决定于信息费用的约束状况。论文研究表明,信息费用约束较小时,在市价的基础上协商确定交换价格是将补偿合约交易费用减至最低的主要方式。信息费用约束较高时,则政府单方面确定交换价格,并以协助性合约协助移民补偿的执行,是将补偿合约交易费用减至最低的主要方式。协助性合约不仅协助减低补偿合约的费用,而且同时协助减低维持强制产权交换后的产权界定的费用。论文研究表明,此费用的变化来源于移民使用不同资产获取收入时交易费用的变化,交易费用升高会减低移民收入水平,增加政府维持产权制度的费用。国家作为既定产权制度的执行者,将努力减低此类费用。对水库移民而言,为减低使用新资产的较高的交易费用对收入享受的侵蚀,其对协助性合约持欢迎的态度。这就是可以观察到的“土地换保障”、“补偿资金入股”等合约现象的解释。国家拥有“唯一合法的暴力”,作为产权交换的一方,其在交换中充分保护私有产权的立场并不是一定能够满足的。这含义着补偿合约的不完善程度因此加大,减小合约的不完善程度要求私有产权能够约束国家行为。对中国水库移民补偿合约变迁的经验研究,可以发现移民对政府施加的交易费用约束,是水库移民补偿合约变迁的重要原因。即交易费用可充当保护私有产权的手段,也可充当修改社会不合意的产权界定的手段。交易费用约束的大小取决于水库移民补偿合约的执行结果,因为结果传递了合约完善程度的信息,会改变新的水库移民对合约的成本-收益的衡量。

唐国华[3](2017)在《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鄱阳湖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大型浅水湖泊。认识鄱阳湖演变和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科学规律,特别是深入认识湿地生态系统与湖泊水文、水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对策建议,对保障鄱阳湖区可持续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论文首先分析河漫湖(洪泛湖)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收集、分析了东汉至民国时期的鄱阳湖流域发生的435年水旱灾害历史记录和江西北部和中部138次地震记录,为鄱阳湖历史演变和湿地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背景资料。利用保存至今的史料和历代诗词考证了鄱阳湖的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松门山以南形成辽阔的大水面是在北宋前期形成并快速扩展,到南宋时期全面形成,自然因素是这一时期鄱阳湖扩大的主要原因。明清时代,鄱阳湖演变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进一步扩展。新中国建立以后,鄱阳湖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并堤加固、围湖造田等活动,阻止了鄱阳湖自然扩展的趋势。然后从现代鄱阳湖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近些年湖水位低枯现象及原因、入湖泥沙变化及湖盆冲淤情况、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鄱阳湖水文及水环境演变过程。以生态水文关系为主线,从鄱阳湖浮游生物及其时空分布、湿地植被演变、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分布与变化、越冬候鸟动态变化及其对鄱阳湖水位的响应等方面研究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机理。最后根据鄱阳湖历史演变的线索和水文、水环境现状,已揭示的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内在联系和动态演变机制,采用类比法预测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发展的可能前景;论证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目标和原则,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维护鄱阳湖湿地健康的有关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1)根据鄱阳湖流域水旱灾害历史记录进行了科学分级并赋予了相应湿润指数,改进了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将鄱阳湖历史干湿阶段统计参数序列化。(2)利用地理、水旱灾害、地震、气候变化等历史文献和历代诗词,论证了鄱阳湖南部湖域大水面北宋前期形成并快速扩展、北宋后期全面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明清以前自然因素是鄱阳湖扩大的主要原因,1949年以后人类活动主导了鄱阳湖演变。(3)利用2010年以来在湖区进行的7次网格式定点定位、流场—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分析研究,揭示了鄱阳湖区氮磷污染物分布、转移、扩散和消减特征,对于鄱阳湖污染防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4)应用生态水文学知识,剖析了湿地生态系统与湖泊水文、水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机理。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论文提出的鄱阳湖管理对策建议,也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李肇正[4](1993)在《浩劫》文中研究表明 一那雨下得邪乎,从春上到三伏,天无三日之晴。远看玉带河上,乌云压水,白雨跳珠,河水整日价洋洋欲出。千里长江至此直北而去。江左称之为江东。那河便如玉带飘然而至,蜿蜒地由西北斜向东南,归于江,入于海。河小,上不得《水经注》,却关系着县师范学校的生死存亡。连日来,玉带河上游洪水急涌,下游水位渐与长江持平。防汛指挥部下令关闭内河闸门,洪水便在入江处形成反弹,以排山

尹北直[5](2010)在《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治水,在中国拥有特殊的文化和历史地位,但是近世以来中国治水却困难重重,到清后期大幅度衰退,直至近代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才出现转机。如何站在科技史的角度,对近代水利科技本土化过程进行审视,是科技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学术界对近代治水方略、水利发展的综述性研究,以及各流域、不同技术类别和社会运作方式的研究日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水利作为一门工程科学,学术领军人物的作用突出。以人物为主线,审视近代水利事业发展过程的研究仍然缺乏。李仪祉是世界知名的水利学家,近代中国水利的先驱者。他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并树立起我国现代灌溉工程样板,对中国水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样一位先驱人物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一个侧影。以李仪祉为主线进行研究,能够生动地了解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更好地认识近代水利科技本土化过程的内在逻辑。近代水利科技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中西交汇、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对中国科学技术走向近代的宏观探讨也是有所裨益的,对深入探讨中国近代科技的转型及工程哲学发展也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人物研究:阐述李仪祉所处时代背景及家庭背景,认为李仪祉的家学渊源和教育经历造就了他融贯中西的气度,使他逐步完成了从儒生到工科学生的转变,选择水利作为终身事业,最终学以致用,成为一代水利宗师。二、阐述在近代水利人才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李仪祉参与近代水利办学并翻译、引介国外水利论着,编写教材和科普读物的工作,说明李仪祉对中国近代水利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三、对李仪祉参与陕西水利,以及黄河、淮河、海河、长江等各流域工程实践的内容进行介绍,重点体现李仪祉在参与水利工程实践中,对旧的治水模式及思路进行改革的努力,同时也以李仪祉为线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当时水利建设的基本面貌和成就;四、将李仪祉的水政思想,以及李仪祉与近代水利科技本土化提炼出来,作为单独的阐述。李仪祉为水利管理和水政统一所做出的贡献不亚于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绩,而他在吸收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治水思想的方式,则试图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阐释说明。同时,探讨和总结了李仪祉对水利发展的宏观认识,即治水兴邦的“大水利观”。本研究认为,李仪祉是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融会中西、勇于创新,在引介西方近代水利科技、培养近代水利人才、开展水利科学研究以及“学以致用”亲身水利实践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历史成就决不仅限于学术方面,他关于江河治理的思路、对待传统和现代水利科技的态度以及将技术、经济、管理及政府政策等融为一体的大水利观不仅留下了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对今天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历史证明,李仪祉无愧为“中国近代水利导师”和“现代水利先驱”。

筏李,稼篝[6](1994)在《粮殇》文中研究表明粮殇筏李·稼篝古语曰:“民以食为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新中国建立以来实行了40年的粮油“统购统销”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急风骤雨”之中,顷刻间被彻底冲破……;人们关于粮食供给制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粮油不再是“时代的宠儿”与“行业的娇子...

二、包干工程岂能“堤内损失堤外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包干工程岂能“堤内损失堤外补”(论文提纲范文)

(2)水库移民补偿合约的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述内容
    1.2 水库移民补偿合约——研究对象的观察性描述
    1.3 关于水库移民的研究
    1.4 论题源起及研究方法——合约的视角
第2章 理论与概念的辨析
    2.1 补偿“问题”再审视:补偿原理、外部性与社会成本问题
    2.2 水库移民的交易费用阐释
        2.2.1 理解合约
        2.2.2 理解交易费用
        2.2.3 水库移民现象的交易费用阐释
第3章 水库移民补偿合约的理论
    3.1 引言
    3.2 理解产权
    3.3 私有产权的结构与补偿含义的界定
    3.4 水库移民补偿合约的推导
    3.5 征收补偿政策(合约)事实的考察
    3.6 信息费用、交易费用与协助性合约
        3.6.1 维持的费用与社会保障合约
        3.6.2 长期补偿合约减低交易费用
        3.6.3 减低交易费用的机制
    3.7 关于水库移民补偿的他人的研究成果
    3.8 结束语及理论的政策性含义
第4章 水库移民补偿合约的变迁
    4.1 问题的提出
    4.2 国家理论已有的讨论
    4.3 博弈论的模拟及相关含义
    4.4 制度变迁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4.5 补偿合约变迁的假说及实证检验
        4.5.1 交换的低价格条款与低交易费用
        4.5.2 承担交换结果的交易费用与后期扶持合约
        4.5.3 交换过程的交易费用与合约价格的提高
    4.6 交易费用的趋势及对交换价格的影响
    4.7 结束语及政策性含义
第5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的政策组合
    5.3 主要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鄱阳湖与鄱阳湖流域
        1.1.1 鄱阳湖简介
        1.1.2 鄱阳湖流域
        1.1.3 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2 鄱阳湖研究文献综述
        1.2.1 鄱阳湖历史演变
        1.2.2 鄱阳湖水文特性研究
        1.2.3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研究
        1.2.4 鄱阳湖水生态研究
        1.2.5 研究成果述评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研究意义和价值
第2章 湖泊演变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1 鄱阳湖的成因
        2.1.1 湖泊成因分类
        2.1.2 鄱阳湖成因分析
        2.1.3 河漫成湖的主要因素
    2.2 鄱阳湖地区地形地质结构
        2.2.1 鄱阳湖地区的地质状况
        2.2.2 鄱阳湖地区的地形地貌状况
        2.2.3 鄱阳湖地区的地貌成因分析
    2.3 形成鄱阳湖的河流及其演变
        2.3.1 汉代及其以前的长江中下游河段演变
        2.3.2 鄱阳湖水系的演变
    2.4 鄱阳湖入湖水量与湖盆蓄水面积、容积关系分析
        2.4.1 鄱阳湖水位和水面面积、蓄水量关系
        2.4.2 季节性水文节律
        2.4.3 鄱阳湖流域径流量与湖盆蓄水的关系
        2.4.4 小结
    2.5 长江水文条件与鄱阳湖蓄水关系——江湖水文关系
        2.5.1 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及其条件
        2.5.2 湖口站流量倒灌分析
        2.5.3 长江低水位对鄱阳湖的拉空作用
        2.5.4 湖口梅家洲对鄱阳湖蓄水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序列参数化
    3.1 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
        3.1.1 历史气候变化研究的国际背景
        3.1.2 历史气候的定义与内涵
        3.1.3 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
    3.2 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记录分级及其代表性分析
        3.2.1 水旱灾害属性
        3.2.2 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纪录
        3.2.3 鄱阳湖流域历史旱涝灾害等级化
        3.2.4 历史水旱灾害系列的代表性分析
    3.3 准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推求历史阶段干湿统计参数
        3.3.1 湿润指数
        3.3.2 水文统计的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
        3.3.3 基于历史湿润指数推求统计参数的准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
    3.4 鄱阳湖流域湿润指数系列化
        3.4.1 鄱阳湖流域气候水文特征
        3.4.2 两宋时期湿润干旱情况分析
        3.4.3 元朝至明初湿润干旱情况分析
        3.4.4 明清时期湿润干旱情况分析
        3.4.5 两宋至民国各干湿时期湿润指数系列参数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鄱阳湖的历史演变
    4.1 前言
    4.2 北宋时期鄱阳湖南部大水面形成
        4.2.1 彭蠡泽的变迁
        4.2.2 鄡阳平原的沉陷
        4.2.3 鄱阳湖南部大水面形成时间
        4.2.4 鄱阳湖南部湖区扩展的原因
        4.2.5 小结
    4.3 明清时期人与自然抗争中鄱阳湖继续扩展
        4.3.1 明清时期鄱阳湖继续扩展
        4.3.2 明清时期鄱阳湖流域堤防建设与维护造田
        4.3.3 碟形湖的形成与堑湖捕鱼
        4.3.4 结束语
    4.4 现代湖区围垦、开发过度和退田还湖
        4.4.1 新中国建立后鄱阳湖区大规模的圩堤建设
        4.4.2 围湖垦殖的效益与问题
        4.4.3 鄱阳湖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和干堤加固
        4.4.4 结束语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鄱阳湖水文与水环境现状
    5.1 鄱阳湖的生态服务功能
        5.1.1 鄱阳湖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
        5.1.2 有关鄱阳湖的几个地理概念
        5.1.3 近60年来气候变化的总趋势
    5.2 鄱阳湖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
        5.2.1 流域降水
        5.2.2 鄱阳湖进出湖流量分析
        5.2.3 入湖出湖流量变化原因剖析
        5.2.4 森林植被改善增加河道湖泊基流
        5.2.5 小结
    5.3 近十多年鄱阳湖低枯水位现象
        5.3.1 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
        5.3.2 低枯水位发生的原因分析
    5.4 鄱阳湖入湖泥沙变化及湖盆冲淤情况
        5.4.1 第一次鄱阳湖科考关于泥沙与沉积情况
        5.4.2 入湖泥沙过程
        5.4.3 最近15年冲淤变化
        5.4.4 入江水道冲刷对湖口出流的影响
    5.5 鄱阳湖水环境质量
        5.5.1 鄱阳湖水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结果
        5.5.2 入湖污染负荷
        5.5.3 湖区水流特征
        5.5.4 鄱阳湖区污染物运动、消减特征
        5.5.5 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
    6.1 生态水文学与系统生态学
        6.1.1 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
        6.1.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
    6.2 浮游生物及其时空分布
        6.2.1 上世纪 80、90 年代鄱阳湖浮游生物状况
        6.2.2 鄱阳湖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密度的现状
        6.2.3 鄱阳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时空变化
        6.2.4 水文过程变化对鄱阳湖藻类动态变化的影响
        6.2.5 鄱阳湖蓝藻水华种类、生物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6.3 鄱阳湖湿地植被动态变化
        6.3.1 上世纪 80、90 年代的植被概况
        6.3.2 鄱阳湖湿地植被现状
        6.3.3 湿地植被鄱阳湖水文要素的响应
        6.3.4 人类活动对湿地植被的影响
        6.3.5 鄱阳湖湿地植被呈现退化趋势
    6.4 大型底栖动物动态演变
        6.4.1 三十年来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分布和数量的动态变化
        6.4.2 水文要素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6.4.3 鄱阳湖钉螺分布与特性
    6.5 鄱阳湖鱼类资源的动态演变
        6.5.1 三十年来鄱阳湖鱼类资源变化情况
        6.5.2 水文要素变化对鱼类的影响和鱼类响应
    6.6 越冬候鸟动态变化及其对鄱阳湖水位的响应
        6.6.1 鄱阳湖越冬候鸟的监测
        6.6.2 鄱阳湖主要越冬候鸟的食性功能群
        6.6.3 越冬候鸟空间分布特征
        6.6.4 越冬候鸟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响应
    6.7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
        6.7.1 碟形湖的形成、特征与分布
        6.7.2 碟形湖湿地生态的系统特征
        6.7.3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意义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及其对策建议
    7.1 国内外湖泊湿地管理的实践和经验
        7.1.1 北美五大湖治理和保护的实践与经验
        7.1.2 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的保护和治理
        7.1.3 云南洱海的保护和治理
        7.1.4 国内外湖泊保护和管理的主要经验
    7.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趋势
        7.2.1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演变的动力机制
        7.2.2 鄱阳湖水体形态和水环境演变趋势预测
        7.2.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衰退
        7.2.4 湖泊萎缩和人类活动加剧叠加,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丧失
    7.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7.3.1 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7.3.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
        7.3.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原则
        7.3.4 关于恢复和科学调整江湖关系问题
    7.4 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永保“一湖清水”
        7.4.1 完善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
        7.4.2 加强工业园区废水处理管理
        7.4.3 因地制宜处理湖区周边农业污染和面源污染
        7.4.4 鄱阳湖湖汊和碟形湖中的水产养殖禁止投放肥料饲料
    7.5 休养生息,把湖区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
        7.5.1 坚决制止酷渔滥捕,保护天然水产资源
        7.5.2 有序采砂,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需求
        7.5.3 保护候鸟,人鸟和谐相处
        7.5.4 封洲轮牧,巩固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
    7.6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保障机制
        7.6.1 改革完善鄱阳湖湿地管理体制
        7.6.2 以“河长制”为抓手,把流域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四、研究重点与结构
    五、创新点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
    第一节 李仪祉的家庭、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一、家学渊源
        二、外出求学
        三、工作经历
    第二节 李仪祉生平重要转折及思想发展
        一、从儒生到工科学生
        二、选定水利为终身事业
        三、从"时局负我"到学以致用
第二章 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利教育
    第一节 中国近代水利教育兴起的背景
        一、中国近代工科教育的萌芽
        二、水利专业教育从近代工科教育中独立出来
    第二节 李仪祉与近代水利办学
        一、李仪祉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二、李仪祉与陕西水利道路专门学校
        三、李仪祉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水利组
    第三节 李仪祉编撰、译介的教材和科普读物
        一、李仪祉《水功学》教材
        二、宇冰学说
第三章 李仪祉与陕西水利
    第一节 泾惠渠的筹划与修筑
    第二节 李仪祉与陕西其它灌溉工程
        一、洛惠、渭惠、梅惠等灌渠的修筑
        二、李仪祉对陕西水利的全盘谋划
    第三节 李仪祉的沟洫思想
        一、高原沟洫设想
        二、山坡、阶地沟洫设想
        三、大平原沟洫设想
        四、谷壑沟洫设想
第四章 李仪祉与近代江河治导
    第一节 李仪祉参与黄河防洪和治理工作及所遇挫折
        一、李仪祉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任职与辞职
        二、李仪祉任职期间(1933-1935年)两种汛期减灾策略的冲突
        三、1935年李仪祉辞职事件背后的矛盾
    第二节 李仪祉与江淮水利
        一、承前启后——李仪祉治导淮河的实践
        二、李仪祉着眼于全流域的治江思想
        三、李仪祉对太湖圩岸和浙江海塘提出的建议
    第三节 李仪祉与华北水利
        一、基础工作
        二、华北地区灌溉事业的推广普及工作
        三、致力于流域管理的努力及挫折
第五章 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政
    第一节 水利工程管理的思想与实践——以关中灌溉工程管理为例
        一、继承并发展了关中传统灌溉管理的分水、用水基本原则
        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三、重视人才培养、水文测验和灌溉试验
    第二节 为统一水利行政事业做出的贡献
        一、统一之前的中国水利行政概况
        二、流域管理与流域间合作——李仪祉与统一水政体系的前期工作
        三、李仪祉参与水政统一工作及拟定水利机关行政方案
    第三节 对"农为政本,水为农本"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的"农为政本,水为农本"思想及其局限性
        二、李仪祉对传统农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李仪祉对"水为农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第六章 引进、融合与创新——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利科技
    第一节 引入水工试验——江河治理方法迈向新阶段
        一、近代水工试验的兴起
        二、李仪祉与恩格尔斯、方修斯等外国专家的合作
        三、创建中国自己的水工试验所
    第二节 李仪祉对中国传统治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堤防理论为例
        一、摒弃"堤防祸河"论,提出"学术筑堤"
        二、注重堤防的治导作用,护滩、巩岸成为筑堤概念外延
        三、强调生物护堤固岸要避其松土之短,扬其助淤之长
        四、希望全面改进传统堤防的施工管理和基础研究
    第三节 治水兴邦——李仪祉的"大水利观"
        一、林木业与水利事业
        二、畜牧业与水利事业
        三、水利与交通
        四、李仪祉对水利工程和工程学的整体认识
结语 李仪祉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参考文献
附录 李仪祉生平着述一览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包干工程岂能“堤内损失堤外补”(论文参考文献)

  • [1]包干工程岂能“堤内损失堤外补”[J]. 侯连杰. 审计理论与实践, 1997(01)
  • [2]水库移民补偿合约的理论[D]. 沈际勇. 清华大学, 2009(12)
  • [3]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D]. 唐国华. 南昌大学, 2017(12)
  • [4]浩劫[J]. 李肇正. 清明, 1993(06)
  • [5]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研究[D]. 尹北直.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5)
  • [6]粮殇[J]. 筏李,稼篝. 理论与创作, 1994(04)

标签:;  ;  ;  ;  ;  

承包工程如何“弥补堤内损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