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的政治素质

论班主任的政治素质

一、论班主任的政治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董保林[1](1995)在《论班主任的政治素质》文中提出论班主任的政治素质董保林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一部分,班主任的素质与教师的素质有共性,但更具有个性,即班主任的素质除了具备一般教师所应有的素质外,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应该更高。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班主任政治素质的根本内容。一个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如何,是与...

王俊山[2](2011)在《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文中认为班主任是中小学的一个重要教育角色,其工作与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特色彰显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文件指出,班主任工作应该视为主业。因此,如何保障和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就成为学界研究和教育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但以往的研究与实践主要侧重于班主任的认知技能培养,忽视或缺乏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提升。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是指其在任职前后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经班主任工作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与班主任工作特点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心理特征。它在班主任专业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具有基础性与核心性地位。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以往十分匮乏,特别是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所以,对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开展系统的包括实证在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这一现实问题为基点,以学术创新为目标,以扎实的研究过程和有效的研究方法为根本,对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开展了理论指导下的系列实证研究。研究中注重两个“结合”和体现三个“统一”:研究方法上的逻辑推演与实践归纳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统一,知识掌握与素养提升相统一。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旨在理论建构的思辨研究。在搜集、学习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内涵、结构、特点进行了理论阐述。2.旨在工具开发的问卷编制研究。按照测量学的要求,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操作,编制了国内首份《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3.旨在现状了解的调查研究。以《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为工具,对上海地区54所中小学的1576名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进行了调查。4.旨在成因探索的多水平研究。以自编、改编的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方法,对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水平分析。5.旨在作用探究的电生理研究。运用生物反馈仪,以自编的情景故事为刺激材料,对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从电生理学方面进行了实验室研究。6.旨在实践改善的干预性研究。以四个学校的班主任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现场实验研究,考察了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干预提升的可行性。从心理学视角对班主任情感素质所进行的上述系列研究,不但拓展了已有研究领域,而且取得了开创性问卷编制及其它实证研究成果,对于认识、把握、提升班主任情感素质,进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而言,本文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1.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具有立体、层次结构,呈现出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统一等多方面的特点。2.编制的《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测查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有效工具。3.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现状总体尚可,但仍需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在性别、任教学段、所任学科、教龄、职称、学历、担任班主任时间长短上存在着显着差异。中小学班主任的总情感素质、道德情感、理智情感、人际情感、生活情感、情感能力在性别与教龄上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4.多水平模型分析表明,班主任自身人格特点、家庭态度、读书状况、教师生活满意度对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教师关系、领导风格对不同学校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差异具有预测作用,学校声誉对于教师变量与班主任情感素质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影响。5.实验室研究表明,情感素质与情景故事在血容量振动幅度这一生理指标上的交互作用达到显着水平,进而说明,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其在情景故事上的反应具有一定影响,。6.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可以通过干预得到有效提升,以团体研修及个别指导的方式实施的情感陶冶、情绪辅导等措施是有效的干预手段。

杨江钰[3](2020)在《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班主任是高中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是班级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班集体的建设水平,也会对高中学校办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的高中阶段,班主任教师几乎都由学科教师兼任,因此,如何处理好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很值得我们深刻地去探讨。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15所学校的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现状进行调查,探讨高中政治教师兼任班主任过程中工作能力存在的优势、问题、原因和对策,试图在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升研究上有所突破,从而促进政治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和谐统一,共同推动政治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阐述研究依据和意义;梳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文献;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分别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高中政治教师与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理论阐释。首先从高中政治教师的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出发,明确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其次,在二者的关系基础上,积极探讨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构成。第三部分: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现状,从而得出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第四部分: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角度逐一分析高中政治教师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高中政治教师对班主任工作能力把握欠缺,加之学校关于高中政治教师的培养机制不健全,使得高中政治教师无力提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挑战,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导致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存在不足。第五部分:提升高中政治教师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对策。通过对该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的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从高中政治教师、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以下改进建议:首先,高中政治教师应注重提升班主任工作专业技能的发展;其次,学校要为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发展提供优良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最后,优化社会环境,促进专业成长。最终实现政治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相融、和谐互利。

徐小琴[4](2008)在《中学班主任专业化路径与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力量,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校和家长、社会的桥梁。在教师专业化日益引起重视的今天,班主任专业化的建设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对中学班主任专业化进行研究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现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班主任的专业化路径与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班主任状况概述。这一部分,首先论述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态势;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及主要原因。第二,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基础分析。这一部分,首先讨论了“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和“班主任专业化”的相关概念;然后,讨论了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任务;最后,讨论了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路径。第三,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培训机制。这一部分,首先对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进行概述,分析了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然后,研究了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模式,分析各培训模式的原则和意义。第四,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评价机制。指出中学班主任专业化评价的原则,然后结合中学班主任评价实例,分析当前评价体系的不足和中学班主任专业化评价的意义。

朱琳[5](2009)在《普通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上海市A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的个案》文中研究指明教师专业化业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领域的主旋律,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提出、发展及研究的深入,班主任专业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师专业化愈来愈引起关注,在班主任专业发展背景下的班主任培训已经开展。班主任是学校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不仅要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高中班主任有别于其他学段的班主任。因此,高中班主任岗位的重要性以及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班主任需要专业的培训为其提供知识与技能的持续支持。笔者以上海市A中学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为个案,通过问卷、访谈等对该校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表明,该校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在培训观念、培训机构、培训管理及相关制度保障等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包括:培训观念薄弱、培训的组织机构尚待进一步明确、培训管理的实施在培训内容、方式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忽视积极反馈、相关制度保障还有待完善。针对培训观念、培训的组织机构、培训管理及相关保障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对策:立足班主任专业发展,增强培训观念;积极推进德育处在校本培训中的角色转变;完善校本培训的系统规划;落实反馈,实现持续改进及加强校本培训的相关保障制度建设等。

李娜[6](2019)在《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提升研究 ——以广州市QG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它不仅传授学科知识,还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行为产生导向、激励和规范效能,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产生重要影响。但在现实教育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未能充分实现,这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也影响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如何提升小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是新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首先论述了小学班主任工作及其德育效能的内涵和具体表现,然后针对广州市QG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班主任自身德育素质有所欠缺、对工作德育效能认识不足、缺乏工作热情动力等主观因素以及班主任选拔聘任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班主任培训和待遇保障机制不完善、班主任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德育内容狭隘,价值导向效能彰显不足;二是德育方式单一,精神激励效能发挥不到位;三是德育对象主体参与度不高,行为规范效能减弱;四是德育理念落后,人格塑造效能弱化。针对以上问题,尝试从班主任自身、学校以及家校合作三方面提出对策,提升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

付辉[7](2012)在《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转型,教育也正在发生转型性变革,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变革势在必行。要进行班主任制度变革,班主任工作制度变革是关键。班主任工作制度变革,首在从理论层面理清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具体内容及其不足之处。本研究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具体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梳理、回溯、班主任制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历史变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定位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就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变迁提出理性反思。具体而言,本研究围绕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思路、方法、国内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班主任及班主任制度的诞生过程。第三部分对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回溯、梳理和比较。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中的几个问题:班主任工作职责中劳动教育的缺失;班主任缺乏对“非本班级学生”的教育责任;家长、社会与班主任关系缺乏正确的定位;具体学校层面缺乏将全国层面颁布的班主任工作职责内化、具体化;国家层面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缺乏多角度考虑;班主任工作职责定位中坚持教育公平理念的力度不够。第五部分对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的变迁进行了整体反思。反思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班主任工作职责与德育的关系。在结论部分对班主任工作制度的变革进行了初步理论思考,并明确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李晓娟[8](2012)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是有其应该认识和遵循的客观规律的。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规律的科学就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学。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对于深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开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选题从学科学的视角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推动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建构和发展。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学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从理论和实践出发,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静态与动态相统一、抽象到具体等方法,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基本问题,即逻辑前提、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基本范畴与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进行探讨。导论:主要论述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相关研究现状,力求把握现有研究的基础与不足,阐明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等。第一章: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建构的前提分析。本章在界定“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基础上,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分析建构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说明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建构的合理性。第二章: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本章从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研究对象的内涵、确立依据及内容等方面,论证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内因、本质和依据,同时从主体、对象、实践和环境四个方面确证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研究的内容与边界。第三章: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本章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共产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指导意义,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的知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借鉴意义,以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借鉴。第四章: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基本范畴与研究方法。本章从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范畴的内涵、特征、建构遵循、逻辑结构等方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并从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具体方法三个层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研究方法,以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建构规范化、系统化的范畴体系和研究方法。第五章: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理论体系。本章在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理论体系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基本理论、方法理论、历史理论等方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理论体系,力图建构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理性发展框架。结论

赵长福[9](2002)在《论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素质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中学德育工作的生力军。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将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真正从理论上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系统研究的还很少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成为历史的必然。身处一线的中学班主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那么,班主任应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作者以马列主义的相关理论作指导,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学班主任的工作定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作了一些探讨,全文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高中学班主任素质的重要意义。它分为两个小部分;一是论述班主任在中学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本部分中将对班主任所处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二是论述提高班主任素质的必要性,主要从时代的角度,培养现代人才的角度,班主任自身发展和增强班主任教育、管理效果以及班主任在推行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的角度加以论述。 第二部分:新时期班主任的职责及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此部分在前一部分对班主任的地位作出定位的基础上,对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作出了相庆的定位,重在说明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面临的新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时期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深厚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较强的能力素质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等。 第三部分:文章对班主任队伍的素质现状进行概述,既肯定了存在的优势,又揭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如果不迅速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就不能适应中学素质教育的 新要求。 第四部分:文章将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提出提高班主任素质的途径。从班主任 自身来说,要自觉加强与其他行业、其他部门思想工作者的交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 息,加强在职业余学习,尤其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学卜心理 学及相关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学习。从外部因素讲,教育主管部门,各中学都应加强对班 主任队伍的管理,给各位班主任创造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机会,多方面为班主任提高素 质创造条件。

姚遥[10](2013)在《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渐成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话题。传统的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过于简单、粗糙、单一,低效。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质量,以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研究认为民办中小学班主仟角色需要实现“从单纯教师向学生良师益友转变”、“从硬性管理者向柔性服务者的转变”、“从经验工作模式向专业化工作模式的转变”、“从用时间进行学生工作向用心进行学生交流的转变”以及“从单兵作战向协作化工作的转变”等几大转变。本文运用文献法,收集整理了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等方面的信息资料。调查发现,当下民办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在管理方面的感性认识非常丰富,远远高于理论成果的呈现。同时,运用访谈法,笔者了解到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对于工作改革的强烈愿望与困境。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虽有一些新思路、新想法、新点子,但苦于工作奔波,毫无时间精力系统研究,行动也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调查发现,目前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受传统班主任观影响严重,教学凌驾在管理之上,管理凌驾于学生之上”,最后导致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高,班主任之间沟通性不强,专业性不高。总体来讲,民办中小学缺乏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原因主要体现在民办中小学社会生存环境比较差、民办中小学学生管理难度比较大,民办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严重等方面。因此,为理清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困局,使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真正有效发挥班主任作用,必须改善民办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环境,同时,民办中小学班主任自身必须转变时代角色,强化工作职责。再次,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必须要做好“两手抓,两手都不松”。一是抓好成才观,创新学生管理服务理念,构建“刚性管理”和“柔性服务”相结合的民办中小学学生管理服务理念;二是抓好班主任发展观,积极鼓励班主任加强专业继续教育,增强理论科研能力。同时,切实提高班主任待遇,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等工作辅助开展。

二、论班主任的政治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班主任的政治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2)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献综述
    1 情感素质
        1.1 素质
        1.2 心理素质
        1.3 情感素质
    2 教师情感素质
        2.1 教师素质
        2.2 教师心理素质
        2.3 教师的情绪与情感
    3 班主任情感素质
        3.1 关于研究对象——班主任
        3.2 班主任的专业素质
        3.3 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3.4 班主任的情感素质
二、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1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2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3 研究的路线与方法
    4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三、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理论研究
    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内涵
    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结构
    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特点
        3.1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统一
        3.2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3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4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内隐性与外显性的统一
        3.5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四、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的编制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开放式调查
        3.2 词语评定调查
        3.3 初始问卷编制与试测
        3.4 探索性分析
        3.5 验证性分析
        3.6
    4 讨论
        4.1 问卷的结构分析
        4.2 问卷信效度分析
    5 结论
五、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总体状况
        3.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性别差异
        3.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段差异
        3.4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科差异
        3.5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教龄差异
        3.6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岗龄差异
        3.7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历差异
        3.8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职称差异
        3.9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在各变量上的交互影响
    4 讨论
        4.1 总体状况
        4.2 差异比较
        4.3 交互影响
    5 结论
六、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影响因素的多水平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描述统计量
        3.2 零模型估计
        3.3 水平1 变量的影响结果
        3.4 水平2 变量的影响结果
    4 讨论
        4.1 个体变量的影响
        4.2 学校变量的影响
    5 结论
七、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实验研究(一)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故事与基线之间的差异
        3.2 三类故事之间的差异
        3.3 情感素质与三类故事之间的交互作用
    4 讨论
        4.1 实验材料的有效性及实验程序的合理性
        4.2 情景故事引起的生理反应差异
        4.3 不同情感素质班主任对情景故事的反应
    5 结论
八、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实验研究(二)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独立样本的干预效果
        3.2 配对样本的干预效果
    4 讨论
        4.1 实验干预的独立样本分析
        4.2 实验干预的配对样本分析
    5 结论
九、总结与展望
    1 总讨论
    2 总结论
    3 研究反思
    4 教育启示
    5 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班主任情感特征调查问卷
    附录2:情感素质评定问卷
    附录3:情感素质样例征集问卷
    附录4:问卷题目初稿
    附录5:情感素质初始问卷
    附录6:情感素质正式问卷
    附录7: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附录8:情感素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9:学校氛围问卷
    附录10:现场实验干预具体方案
    附录11:情景故事
    附录12:故事评定问卷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高中政治教师与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理论阐释
    一、高中政治教师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概念界定
        (一)高中政治教师
        (二)班主任工作能力
        (三)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
    二、高中政治教师与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关系
        (一)高中政治教学目标和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一致
        (二)思想道德教育能力是高中政治教师和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能力
        (三)高中政治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班主任工作能力要求高度契合
    三、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构成
        (一)德育能力
        (二)心理健康辅导能力
        (三)社会舆论引导能力
        (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第二章 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现状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设计
        (三)调查过程
    二、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存在的优势
        (一)德育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
        (二)依托学科资源具有突出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
    三、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德育方法能力
        (二)舆论信息甄别能力有待提升
        (三)心理健康辅导的反思总结能力不足
        (四)与家长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强
第三章 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中政治教师对班主任工作能力把握欠缺
        (一)缺乏对班主任工作能力要求的准确认识
        (二)缺乏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创新发展
    二、学校关于高中政治教师的培养机制不健全
        (一)高中政治教师队伍的选任机制不合理
        (二)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能力提升培养方式单一
        (三)班主任评价考核机制不合理
    三、社会环境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挑战
        (一)网络不良环境对班主任工作造成了巨大冲击
        (二)社会认可度低,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第四章 提升高中政治教师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对策
    一、高中政治教师应注重提升班主任工作专业技能的发展
        (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明确班主任职责要求
        (二)发挥政治学科优势,实现“以教促管”
        (三)结合思政专业优势,提升舆论信息引导能力
        (四)加强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增进专业情意
    二、学校要为班主任能力发展提供优良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
        (一)建立有效的高中政治教师选任机制
        (二)完善培训制度,提高班主任专业技能
        (三)建立合理的班主任评价考核机制
    三、优化社会环境促进专业成长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渠道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二)营造尊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社会环境,提升职业尊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学班主任专业化路径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我国班主任状况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态势
    二、班主任工作主动性衰退及其原因
第二章 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基础分析
    第一节 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一、什么是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三、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任务
        一、建设班主任的心灵品质
        二、提高班主任的文化素质
        三、提高班主任建设班级的能力
    第三节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路径
        一、确立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
        二、完善管理机制
        三、创新培训机制
        四、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第三章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培训机制
    第一节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概述
        一、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及其理论基础
        二、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模式
        一、什么是班主任培训的模式
        二、影响中学班主任培训模式形成的因素
        三、中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的形成原则
        四、中学班主任培训的模式
第四章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的评价机制
    第一节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评价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四、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原则
    第二节 中学班主任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中学班主任评价的现状
        二、C 中学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中学班主任专业化评价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普通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上海市A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的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概念的界定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案
第二章 上海市A普通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个案学校的概况
    二、调查概述
    三、调查情况分析
    四、原因分析
第三章 改进普通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对策
    一、立足班主任专业发展,增强培训观念
    二、积极推进德育处在校本培训中的角色转变
    三、完善校本培训的系统规划
    四、落实反馈,实现持续改进
    五、加强校本培训的相关保障制度建设
结束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6)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提升研究 ——以广州市QG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班主任
        (二)德育
        (三)效能
    四、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发展动态评析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概述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内涵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涵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内涵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具体表现
        (一)价值导向效能
        (二)精神激励效能
        (三)行为规范效能
        (四)人格塑造效能
第三章 QG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分析
    一、QG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现状
        (一)QG小学班主任队伍的基本情况
        (二)QG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现状的调查研究设计
        (三)QG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二、QG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狭隘,价值导向效能彰显不足
        (二)德育方式单一,精神激励效能发挥不到位
        (三)德育对象主体参与度不高,行为规范效能减弱
        (四)德育理念落后,人格塑造效能弱化
第四章 影响QG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原因
    一、影响QG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主观因素分析
        (一)班主任缺乏对自身工作德育效能的认识和开发
        (二)班主任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
        (三)班主任德育素质有所欠缺
    二、影响QG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客观因素分析
        (一)班主任选拔聘任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二)班主任培训和待遇保障机制不完善
        (三)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师资力量匮乏
        (四)班主任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第五章 提升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对策
    一、班主任自身努力是提升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核心动力
        (一)调整班主任工作重心
        (二)强化班主任德育素养
    二、学校管理机制是提升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关键支撑
        (一)建立健全班主任聘任制度和班主任工作规范制度
        (二)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机制
        (三)优化班主任工作的激励机制
        (四)实施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
    三、家校有效联动是提升班主任工作德育效能的重要助推力
        (一)拓展多种沟通渠道,确保交流顺畅
        (二)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提高沟通实效
        (三)转变沟通理念,调动家长主观能动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2 访谈提纲(班主任)
    附录3 访谈提纲(学校领导)
    附录4 QG小学正副班主任工作分工安排
    附录5 QG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参考标准
致谢

(7)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迷惘而困顿的班主任经历
        1.1.2 “宁愿待岗也不愿意做班主任”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班主任制”研究
        1.3.2 班主任工作职责研究
        1.3.3 国家层面与“班主任工作职责”明确相关的文件
    1.4 基本概念的界定
2 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的建立
    2.1 清末、民国初年的“级任教师制”
    2.2 民国时期的“导师制”
    2.3 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的确立
3 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的历史变迁
    3.1 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时期(1949—1956)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
    3.2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时期(1956—1966)班主任工作职责
    3.3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
    3.4 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时期(1977—2011)班主任工作职责
4 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变迁中的几个问题
    4.1 班主任工作职责中劳动教育的缺失
    4.2 班主任缺乏对“非本班级学生”的教育责任
    4.3 家长、社会与班主任关系缺乏正确的定位
    4.4 具体学校层面缺乏将国家层面颁布的班主任工作职责内化、具体化
    4.5 国家层面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缺乏多方面、多层面、多角度综合考虑
    4.6 班主任工作职责定位中坚持教育公平理念的力度不够
5 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变迁的整体反思
    5.1 班主任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5.2 班主任工作职责与德育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1988)
附录二 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1988)
附录三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6)
附录四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2009)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 关于“学科”的相关研究
        (二) 关于“高校辅导员学”的相关研究
        (三)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相关研究
        (四)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的重点
        (二) 研究的难点
        (三)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前提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界定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内涵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定位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建构的必要性
        (一)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需要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需要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建构的可行性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自身具备了建立条件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奠定了深厚基础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研究对象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研究对象的确立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研究对象确立的依据
        (三)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研究对象分析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研究领域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对象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主体
        (三) 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
        (四) 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
        (四) 中国共产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知识借鉴
        (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
        (二) 教育学知识
        (三) 心理学知识
        (四) 管理学知识
        (五) 人才学知识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基本范畴与研究方法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基本范畴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范畴的内涵与特征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范畴的建构原则
        (三)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研究方法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研究方法的内涵与特征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研究的哲学方法
        (三)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四)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理论体系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理论体系的内涵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理论体系的特征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分析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基本理论
        (二)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方法理论
        (三)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的历史理论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9)论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引言
一、 提高中学班主任素质的重要意义
    (一) 班主任在中学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二) 提高班主任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 新时期班主任的职责及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二) 班主任面临的新挑战
    (三) 新时期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 班主任素质的现状分析
    (一) 班主任素质培养的成就
    (二) 班主任素质存在的问题
四、 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主要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0)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民办中小学亟待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二、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不容乐观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二、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访谈法
第二章 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特征描述
        一、民办教育
        二、民办学校
    第二节 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特点
        一、劳动特点
        二、心理特点
    第三节 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教育学生
        二、提升自己
        三、服务学校
第三章 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第一节 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班主任角色定位不准
        二、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
        三、班主任工作创新不足
        四、班主任管理效率较低
    第二节 制约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因
        一、民办中小学社会生存环境差
        二、民办中小学学生管理难度大
        三、民办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严重
第四章 改革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建议
    第一节 改善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环境
        一、转变社会对民办中小学班主任的错误认识观念
        二、增加社会对民办中小学班主任的政策性支持
        三、强化社会对民办中小学班主任的特色管理
    第二节 转变民办中小学班主任时代角色
        一、民办中小学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民办中小学班主任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三、民办中小学班主任要坚守职业的专业性
    第三节 强化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
        一、加强理论学习,有效指导学生工作
        二、增强责任心与爱心,用心服务学生
        三、密切与科任老师及家长的联系,合作育人
    第四节 改进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
        一、更新学生成才观
        二、创新学生管理服务理念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四、调整工作状态与心态
    第五节 加强民办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鼓励民办中小学班主任继续教育,增强理论科研能力
        二、切实提高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待遇,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论班主任的政治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论班主任的政治素质[J]. 董保林. 山西成人教育, 1995(12)
  • [2]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 王俊山.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0)
  • [3]高中政治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研究[D]. 杨江钰. 西南大学, 2020(05)
  • [4]中学班主任专业化路径与机制研究[D]. 徐小琴. 苏州大学, 2008(04)
  • [5]普通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基于上海市A高中班主任校本培训的个案[D]. 朱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09(S1)
  • [6]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提升研究 ——以广州市QG小学为例[D]. 李娜.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7]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变迁研究[D]. 付辉. 江西师范大学, 2012(03)
  • [8]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D]. 李晓娟. 西南大学, 2012(03)
  • [9]论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素质的培养[D]. 赵长福. 西南师范大学, 2002(02)
  • [10]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策略研究[D]. 姚遥.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5)

标签:;  ;  ;  

论班主任的政治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