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麻前后病人血浆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覃越[1](2021)在《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激素、霉酚酸酯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评估整个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更好医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开拓出更多的思路,同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1.资料来源: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62例达到入组条件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2.试验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标准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利尿消肿、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减少蛋白尿、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预防骨质疏松、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增效减毒方加减治疗,中药颗粒剂,每日1剂,每次150ml,分早晚2次兑水摇匀温服,疗程均为12周,两组总疗程均为24周,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不良反应。3.观察指标: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包括血生化(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中医症状积分及中医症候疗效,综合评估增效减毒方加减对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心电图、血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压、血糖等安全性指标。4.数据处理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于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则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疾病疗效比较: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1.29%,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在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h尿总蛋白定量及改善水肿程度均有效,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减少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指标评价: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血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压、血糖均无明显异常改变,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激素、霉酚酸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水肿症状,减少蛋白尿,升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效减毒方加减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具有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孙诗杰[2](2021)在《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证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微小RNA-210及其靶基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证大鼠脑缺血损伤后微小RNA-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表达的影响,探讨温阳逐瘀汤防治肾阳虚证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9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48)和肾阳虚证组(n=144)。肾阳虚证组予以肌注氢化可的松21d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再将肾阳虚证组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温阳逐瘀汤组(n=48),并按术后1d、3d、7d、14d四个取材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n=12)。除空白组外,各组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梗塞模型,其中假手术组在大鼠颈内动脉插入线栓8mm,空白组正常饲养自由饮食;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后灌胃蒸馏水;温阳逐瘀汤组术后灌胃温阳逐瘀汤。根据Longa的5分制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采用HE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miR-210、Ephrin-A3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Ephrin-A3蛋白的表达量。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肾阳虚特异性指标: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肾阳虚组大鼠血浆中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灌胃后温阳逐瘀汤组cAMP含量升高,cGMP含量降低(P<0.01)。(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一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温阳逐瘀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逐瘀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3)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空白组、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完整,未发生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神经元萎缩变形,大部分神经元坏死、凋亡,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呈明显的缺血性损害改变;温阳逐瘀汤组缺血区虽仍有少量的神经元坏死,但与模型组相比细胞排列逐渐密集整齐,核固缩深染范围缩小,胞核逐渐清晰,炎性细胞浸润改善。(4)相同时间点miR-210、Ephrin-A3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和温阳逐瘀汤组miR-210、Ephrin-A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阳逐瘀汤组miR-210的表达高于模型组,温阳逐瘀汤组Ephrin-A3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同一时间点Ephrin-A3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温阳逐瘀汤组Ephrin-A3蛋白表达量均有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阳逐瘀汤组中Ephrin-A3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温阳逐瘀汤能够改善肾阳虚证脑缺血大鼠肾阳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通过上调脑缺血损伤后miR-210的表达,对其靶基因进行负调控,这有可能是脑缺血损伤后诱导血管生成的机制之一。
吴飞扬[3](2021)在《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电针与假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在治疗前后的VAS评分、WOMAC指数、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愈显率,研究电针对KOA的临床疗效,以期进一步观察与总结电针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确诊为气滞血瘀型KOA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30例。电针组予以电针治疗,假电针组予以相同穴位常规针刺接假电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C反应蛋白、血沉和治疗后临床愈显率。所有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疗效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VAS疼痛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C反应蛋白、血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电针组VAS评分低于假电针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治疗后WOMAC疼痛指数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电针组WOMAC疼痛指数低于假电针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治疗后WOMAC僵直指数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僵直指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治疗后WOMAC日常活动难度指数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电针组患者WOMAC日常活动难度指数低于假电针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治疗后WOMAC总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电针组患者WOMAC总指数低于假电针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组、假电针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两组治疗后血沉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组、假电针组治疗后血沉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两组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电针组愈显率55.3%明显高于假电针组愈显率1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电针和假电针均能有效的改善气滞血瘀型KOA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降低炎症指标,对KOA具有确切疗效。2.电针治疗患者愈显率高于假电针治疗。3.电针治疗在改善气滞血瘀型KOA患者疼痛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假电针治疗。
赵鹏飞[4](2020)在《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外周血TCR免疫组库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体质辨识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但中医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和客观化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限制了体质学说的应用和推广。从常规体检项目中挖掘判定体质的实验室指标,可辅助实现体质判定的客观化。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体质人群在免疫、代谢等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免疫组库技术是一个重大的开创性技术突破,本研究旨在将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应用于中医体质研究中,以期发现不同体质人群适应性免疫基因重排的不同表达模式和特异性标记。血浆蛋白质在机体的免疫和代谢过程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球蛋白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血浆蛋白质图谱的改变与中医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从血浆蛋白质中筛选出体质的血清生物标记物组合,对体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入组标准纳入9种体质健康受试者157例,进行常规体检,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及晨尿样本。1.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项等临床数据,并对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分析等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判定价值。以OR值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分值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其预测体质效能。2.选取8种体质共34名年龄匹配女性受试者,针对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β链的的互补决定区(CDR3)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体质人群TCR组库多样性差异及免疫图谱特征,包括多样性指数、CDR3长度分布、V区、J区基因亚家族使用频率和V-J组合的多样性、特异性CDR3序列,寻找高频CDR3氨基酸序列,基于V-J组合数据构建随机森林模型,绘制ROC曲线。3.以数据非依赖采集(DIA)技术进行血浆蛋白质组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表并对其进行功能(GO功能注释)及富集通路(和KEGG富集通路富集分析),寻找血浆蛋白表达改变及其相关功能及通路与9种体质发生之间的关系,探究9种体质在蛋白质层面的调控机制及潜在的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结果:1.与平和质组相比,偏颇体质健康人常规体检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其中阳虚质组身体质量指数(BMI)、中性粒细胞计数(NC)、碱性磷酸酶、尿酸、血浆白蛋白占比(ALB%)偏低,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载脂蛋白A1偏高;阴虚质血钙(CA)、血小板相对淋巴细胞比值(PLR)偏低,而NC、血钾(K)、血磷偏高;气虚质的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偏低;气郁质的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偏低;痰湿质的体重、BMI、TC偏高;湿热质K、α-HBDH偏低;特禀质ALB%、LDH偏高,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积、血清总蛋白、PLR、CA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的筛选的指标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平和质组、阳虚质组、阴虚质组、气虚质组、气郁质组、痰湿质组、湿热质组、特禀质组的 AUC 值依次为:0.698、0.881、0.840、0.716、0.856、0.769、0.760、0.894。2.测序获得TCRCDR3特异克隆型2.86±1.63万种。分析免疫组库多样性,平和质组的 D50 指数、DI 指数、香农指数分别为:13.40±5.32、23.52±53.97、11.95±0.68,痰湿质组分别为:2.60±2.52、13.63±6.76、9.45±1.32,痰湿质组与平和质组相比D50值、DI指数、香农指数显着降低,其他各组与平和质组相比无显着差异。CDR3长度分布特征:一般由5-21个氨基酸组成的17种不同长度肽段序列构成,其中由9-15个氨基酸组成的7类多肽占总类的95%。健康人TCRβ链CDR3长度呈正态分布,不同体质CDR3长度分布存在差异。痰湿质组的短链CDR3占比增多,其中:9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6.58±1.82)%,在平和质组平均占比(4.95±0.58)%,其他组平均占比(5.22±0.94)%;10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13.35±2.85)%,平和质组平均占比(10.75±0.83)%,其他组平均占比(11.11±1.48)。痰湿质组长链CDR3占比减少,其中:13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19.05±2.13)%,在平和质组平均占比(21.05±0.25)%,在其他组平均占比(20.69±1.28)%;14AA长度CDR3在痰湿质组平均占比(9.45±1.52)%,在平和质组平均占比(11.17±0.65)%,在其他组平均占比(10.91±1.10)%。其他各组无显着差异。与平和质组相比,7组偏颇体质者V基因片段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其中痰湿质组变化最显着。阳虚质组V7-8基因使用频率升高;阴虚质组无显着变化;气虚质组V6-3、V6-5、V6-6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12-5基因使用频率下降,V4-1基因使用频率有下降趋势;气郁质组V11-2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3-1、V4-1基因使用频率升高趋势;痰湿质组V9、V29-1、V30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7-9、V10-3、V12-5、V20-1、V28基因使用频率下降,V2、V6-4基因使用频率有下降趋势;湿热质组V5-1、V18基因使用频率升高,V12-5、V28基因使用频率下降,V7-2使用频率有下降趋势;特禀质组V27、V28基因使用频率下降。与平和质组相比,7组偏颇体质者J基因片段使用频率存在差异。与平和质组相比,气虚质J1-4、J1-5、J1-6使用率下降;痰湿质组J2-1基因片段使用率升高。不同体质对不同J基因亚型使用率有不同的趋势。气郁质J1-1使用率有下降趋势,J2-3使用率有升高趋势;气虚质J2-5、J2-6使用率降低,J2-7使用率升高,气郁质与之有相反趋势。平和质组有享表位肽序列为ASSLSYEQY、ASSLTGNTEAF,未鉴定出偏颇体质明确独有的CDR3共有序列。与平和质组对比,应用随机森林(ROC)分类器对7种偏颇体质类型进行识别,计算ROC的曲线下面积:阳虚质组AUC:1,阴虚质组AUC:1,气虚质组AUC:0.778,气郁质组:0.772,痰湿质组:0.833,湿热质组0.944,特禀质组0.444。3.血浆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与平和质组相比,阳虚质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共 16 个(上调 6 个,下调 10 个),Keratin,type Ⅱ cytoskeletal 2 epidermal、Transgelin-2、Talin-1等3个蛋白仅在阳虚质组差异表达,阴虚质组共201个DEPs(上调 70 个,下调 131 个),IGKV4-1、HSPA8、NCAM1、ANPEP、ORM2、OGN、FLT4、SH3BGRL3、PROCR等10个蛋白仅在阴虚质组差异表达,气虚质DEPs共195个(上调70个,下调125个),IGLV2-8、MMP2、LGALS3BP等3个蛋白仅在气虚质组差异表达,气郁质DEPs共11个(上调3个,下调9个),ATP2A1、HIST1H2BK、APCS、MYH7等4个蛋白仅在气郁质组差异表达,痰湿质组DEPs共171个(上调65个,下调106个),TXN、PZP、COLEC11等3个蛋白仅在痰湿质组差异表达,湿热质组 DEPs 共 185 个(上调 65 个,下调 120 个),S100A9、KRT10、CRTAC1、FCGBP 等4个蛋白仅在湿热质组差异表达,血瘀质组共检测到显着性差异蛋白(DEPs)185个(上调66个,下调119个),B2M、IL1RAP蛋白仅在血瘀质组差异表达,特禀质组DEPs共168个(上调65个,下调103个),LCAT、PON1蛋白仅在特禀质组差异表达。KEGG分析表明,补体和凝血级联、NF-κB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糖胺维生素结合蛋白、磷脂酶D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免疫及代谢信号通路是8种体质共有显着变化的信号通路。阳虚质组以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的显着性富集为其与其他体质区分的关键机制等。结论:常规体检项目有潜力用于客观判别体质类型。不同体质人群免疫功能存在差异。痰湿体质的免疫组库多样性下降,CDR3长度分布有倾斜。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可以区分体质类型,尚未发现不同体质人群的特异性CDR3,不同体质人群免疫组库差异可能表现在V-J组合丰度上。偏颇体质的血浆蛋白表达存在改变。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NF-κB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中 C9、IGHG3、AQR、SOD1、TF、CD44、APOL1、APOC2、TUBB1 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是8种偏颇体质所共有的变化,提示偏颇体质均有以补体和凝血级联为代表的免疫机能的降低。Transgelin-2、HSPA8、ATP2A1、TXN、S100A9分别是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的潜在分子标记。客观判定体质类型可能需要从多个维度分析,需要使用一组生物标记物共同构建判别模型。
吕竹青[5](2020)在《电针对大鼠抑郁行为和缰核中βCaMKⅡ、GluR1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电针“解郁方”(百会,神门(双侧),太冲(双侧))观察电针对抑郁大鼠的体重、水迷宫、旷场实验、糖水消耗等行为学及对外侧缰核中βCaMKⅡ、GluR1蛋白含量和IL-6、IL-10、IL-1β、NLRP3、IDO、5-HT血清含量及基因表达的检测,探讨电针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将40只经过旷场实验筛选出来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针组、电针组四组,每组10只。采用束缚(3h),夹尾巴(3min),热烘(45-60℃,5min),禁食、禁水各(24h),昼夜颠倒(24h),4℃下冰水游泳(5min),再配合孤养、潮湿垫料造慢性不可预测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假针组和电针组每日针刺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2天,共四个疗程,模型组和空白组除不针刺外,其他都同针刺组。28天后取材,进行体重测量、糖水消耗试验、水迷宫、旷场实验,采用Western-blot、qPCR检测βCaMKⅡ、GluR1蛋白含量及其基因的表达,qPCR检测脑蛋白IL-6、IL-10、IL-1β、NLRP3、IDO、5-HT的基因表达量,ELISA检测血清IL-6、IL-10、IL-1β、NLRP3、IDO、5-H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糖水消耗均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重、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糖水消耗均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空间探索时间百分比、空间探索距离百分比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假针组和电针组空间探索时间百分比、空间探索距离百分比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假针组比,电针组空间探索时间百分比、空间探索距离百分比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LRP3、IL-1β、IL-6、IDO含量和基因表达量均上升(P<0.01),IL-10、5-HT含量和基因表达量下降(P<0.01),βCaMKⅡ的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量上升(P<0.01),GluR1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量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假针、电针组NLRP3、IL-1β、IL-6、IDO血清含量及基因表达量均下降(P<0.01),IL-10、5-HT血清含量及基因表达量均升高(P<0.01),电针组βCaMKⅡ蛋白和基因表达量下降(P<0.01),电针组GluR1蛋白和基因表达量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假针组比较,电针组NLRP3、IL-6血清含量和基因表达量下降(P<0.01),IL-1β血清含量和基因表达量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电针对抑郁症的治疗可能是与下调βCaMKⅡ、GluR1的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产生抗抗抑郁作用,从而缓解抑郁症状有关。2.电针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电针可以抑制炎症因子所诱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罗明理[6](2020)在《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为影响全世界约3.5亿~4亿人的严重健康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特点是乙肝病毒感染呈现慢性持续性病程长,肝脏炎症反复发作,形成肝功能不可逆损害。目前尚无法彻底根治,现有药物仅能抑制病毒复制,需要长期治疗,并存在停药后再发的风险,且患者肝脏长期处于炎症刺激下易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者有发展至肝癌的风险。患者因病情反复,病程迁延,长期用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恐惧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及担心肝炎的传染等因素也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致使相当数量的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障碍,较多表现为以焦虑抑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问题也将成为治疗乙肝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目的:通过观察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CHB合并抑郁症患者SDS评分、慢性肝病问卷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探索解郁合欢汤加减在CHB合并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选择,为今后探讨该类患者的中医治疗的组方思路及用药选择提供新的思路,为后续药理研究做铺垫。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选取于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就诊的27例CHB合并抑郁症患者,给予解郁合欢汤加减中药口服治疗4周,对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慢性肝病问卷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分析解郁合欢汤加减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在对患者抑郁程度的评价方面,患者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方面,患者慢性肝病问卷评分总分及腹部症状(AS)、乏力(FA)、活动(AC)、情感功能(EF)、焦虑(WO)五个维度评分较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症状(SS)维度评分治疗前后评分未产生统计学差异;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经治疗后患者肝郁主症即胁胀、情致抑郁、善太息的症状改善明显,具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80%,兼症方面,治疗后患者胸闷、腹胀、纳差、乏力、便溏、失眠多梦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其改善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嗳气、嘈杂吞酸、口干口苦症状评分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解郁合欢汤加减可以改善患者SDS抑郁评分及慢性肝病问卷评分,对患者肝郁的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效果,对部分兼症也具有明显疗效。表明解郁合欢汤加减对于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有一定疗效,且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鲜慈英[7](2020)在《夜交藤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脑海马突触蛋白表达及突触发育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夜交藤(Tuber Fleeceflower Stem)水煎液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诱导的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DD)模型大鼠脑海马突触蛋白表达及突触发育的影响研究。方法:将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夜交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又分为2周组和3周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均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连续刺激5周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双蒸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悬浊液,夜交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水煎液进行灌胃,2周组与3周组分别灌胃14天、21天。通过大鼠体重来检查大鼠的体质变化;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来检测大鼠的抑郁行为;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5HT1A受体和突触蛋白SynapsinⅠ、PSD 95的表达;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受损情况;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树突棘数量及形态变化。结果:1.大鼠体重结果显示,夜交藤能明显增加抑郁症模型大鼠的体重。2.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夜交藤能明显增加抑郁症模型大鼠的糖水偏好率、旷场实验水平运动距离和垂直站立次数,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着改善大鼠抑郁行为。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夜交藤能明显增加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中5-HT1A受体和突触蛋白SynapsinⅠ、PSD95的表达。4.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夜交藤各治疗组可明显增加抑郁症模型大鼠脑海马CA1和CA3区尼氏小体数量,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高尔基染色结果提示:夜交藤能明显增加CUMS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树突棘数量。结论:1.夜交藤对CUMS诱导的抑郁症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抑郁大鼠的快感缺乏、心理绝望程度和自主活动下降等抑郁行为。2.夜交藤的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CA1和CA3区尼氏小体的数量、修复大鼠脑海马CA1区树突棘损伤,以及增强突触后膜5-HT1A受体功能和增加突触蛋白SynapsinⅠ、PSD95的表达,从而改善大鼠海马突触发育和突触可塑性异常有关。
武琦[8](2020)在《基于系统生物学的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海马补肾丸为中药大品种,由海马、鹿茸、人参、肉苁蓉、淫羊藿等36味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强壮健脑的功效。已有临床研究表明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疗效显着,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极大地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目的: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基于网络药理学、蛋白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从蛋白质水平、代谢物水平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入手阐释其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研究:在前期化学物质组和入血及代谢产物表征和辨识的基础上,选取了海马补肾丸64个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库预测筛选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并分析靶点的生物功能和相关作用通路,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药理作用”网络图来探讨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2、海马补肾丸对肾阳虚大鼠治疗作用研究:本部分通过注射氢化可的松构建肾阳虚动物模型。实验将大鼠按照体重分为3组,连续给药2周后,从大鼠的一般状态和生理变化,以及生化指标检测等方面观察海马补肾丸抗肾阳虚的作用。3、基于蛋白组学技术的海马补肾丸作用机制研究:本部分运用i 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对比3组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3个组织的蛋白表达变化,然后对筛选到的差异蛋白进行GO分析以及通路分析,明晰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4、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海马补肾丸作用机制研究:基于UPLC/Q-TOF MS分析技术,建立大鼠血清代谢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筛选与抗肾阳虚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然后对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相关代谢通路进行拓扑特征分析,探究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结果:1、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海马补肾丸中64个化学成分主要作用于雄激素受体、白介素6、乙酰胆碱酯酶等16个核心靶点以及48条相关通路,分析发现这些靶点和通路与能量代谢、激素调节、免疫调节以及益智健脑相关。2、在对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大鼠的研究中,大鼠造模给药2周后发现,模型组大鼠出现畏寒、精神不振等症状,体温体重、摄食摄水量以及脏器系数等明显下降,大鼠血清中c AMP/c GMP以及尿液中17-OHCS(17-羟皮质类固醇)水平下降明显。而给药组大鼠的肾阳虚症状有所改善,生理生化等指标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向正常组靠拢的趋势。3、基于蛋白组学研究发现,造模后与空白组对比筛选得到52个下丘脑差异表达蛋白、516个垂体差异蛋白、400个肾上腺差异表达蛋白。给药后与模型组相比筛选得到8个下丘脑回调蛋白、111个垂体回调蛋白、47个肾上腺回调蛋白,对这些蛋白的GO分析以及通路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与激素调节、免疫抗炎作用、能量代谢、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等方面的通路过程中。4、基于代谢组学的研究,最终表征了32个生物标志物以及11条潜在靶标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这些通路主要与能量代谢、激素调节、免疫作用等方面相关。5、整合网络药理学以及组学分析结果,发现存在3条共有通路即:甾体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脂肪酸代谢通路,可能为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途径。结论: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蛋白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分析方法,初步明晰了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以及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以实验依据。
毕晋[9](2019)在《基于“肾应冬”探讨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HPA轴神经内分泌的四季变化》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在时令季节的不同时相状态下,正常人体的松果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axis,HPA轴)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不同,以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松果体、HPA轴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动态变化,并将冬季时相下所呈现出的季节特点与其它季节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从神经内分泌整体调控的角度,揭示中医“肾应冬”生理机制所具有的生物学基础。2.研究方法2.1临床观察招募正常人30例,其中男女各1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4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人员固定,连续观察一年。分别于一年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时点取样,静脉取血,并留取尿样。2.2观测指标(1)观察比较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一年中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时点血清中褪黑素(M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髓质激素(ADM)水平的变化。(2)观察比较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一年中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时点血浆中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3)观察比较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在一年中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时点尿液中尿-17羟(17-COHS)水平的变化。3.临床观察结果3.1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MT水平的四季变化正常人一年四季血清中M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秋>春>夏,其中冬夏二季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年四季血清中M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春>秋>夏>冬,其四季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相同时相下的正常人血清中MT水平相比,春夏二季有显着的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素水平的四季变化3.2.1一年四季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CRH水平变化正常人一年四季血清中CRH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春>秋>夏>冬,正常人血清中CRH水平一年四季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冬季与春夏秋三个季节相比有明显降低的趋势;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年四季血清中CRH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夏>秋>春;其中春夏秋三季没有显着差异,但是与冬季相比均存在显着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相同时相下的正常人血清中CRH水平相比,冬季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三季血清CRH水平均低于正常人。3.2.2一年四季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ACTH水平变化正常人一年四季血清中ACTH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夏>春>冬,正常人血清中ACTH水平一年四季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冬季与春夏秋三个季节相比有明显降低的趋势;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年四季血清中ACTH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夏>春>秋,其四季变化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相同时相下的正常人血清中ACTH水平相比,春冬二季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一年四季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COR水平变化正常人一年四季血清中COR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秋>春>夏>冬,其中秋季和冬季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冬季与春夏秋三个季节相比有明显降低的趋势;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年四季血清中COR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夏>春>秋,其中春秋二季和冬季相比存在显着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相同时相下的正常人血清中COR水平相比,冬季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4一年四季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中ALD水平变化正常人一年四季血浆中ALD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冬>夏>春,四季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年四季血浆中ALD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夏>春>秋,一年四季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相同时相下的正常人血浆中ALD水平相比,秋季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3.2.5一年四季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尿液中17-OHCS水平变化正常人一年四季尿液中17-OHCS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秋>春>夏>冬,四季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年四季尿液中17-OHCS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春>秋>夏,四季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相同时相下的正常人尿液中17-OHCS水平相比,一年四季没有明显差异。3.3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肾上腺髓质激素水平的四季变化3.3.1一年四季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NE水平变化正常人一年四季血清中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春>秋>夏>冬,其中春季和冬季相比有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年四季血清中NE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夏>春>秋,春夏秋三季与冬季相比存在显着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相同时相下的正常人血清中NE水平相比,秋季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3.2一年四季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E水平变化正常人一年四季血清中E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春>秋>夏>冬,其中春秋二季与冬季相比有着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年四季血清中E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夏>春>秋,其中春秋二季和冬季相比存在显着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相同时相下的正常人血清中E水平相比,冬季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3一年四季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ADM水平变化正常人一年四季血清中ADM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秋>春>夏>冬,其中春秋二季和冬季相比有着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气管哮喘患者一年四季血清中ADM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夏>春>秋,其中春秋二季和冬季相比存在显着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相同时相下的正常人血清中ADM水平相比,春秋季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1)正常人体内MT和HPA轴分泌的神经内分泌相关激素存在明显的季节节律性,其中MT在冬季水平最高,而HPA轴相关激素在冬季水平最低,MT对HPA轴有季节性调控作用,并且在冬季表现的最明显,二者的调控作用可以进一步揭示“肾应冬,主封藏”的科学意义。(2)与正常人相比,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MT一年四季水平变化不明显,季节节律变化失常,其HPA轴神经内分泌相关激素也出现明显的季节节律失调的现象,两者存在同步性。由此可见,支气管哮喘患者松果体褪黑素的季节节律失调影响了 HPA轴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季节节律变化,使支气管哮喘患者HPA轴的神经内分泌季节性调节的能力较正常人减弱。本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HPA轴分泌激素在冬季显着升高,结合HPA轴激素的生理效应,说明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冬季肾失封藏、精气外泄、机能虚性亢奋的现象。本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揭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冬季发病几率增高的内在机制,另一方面也从神经内分泌的角度阐释了中医“肾应冬,肾主纳气”的生物学机理。
姚欢[10](2018)在《阳和平喘颗粒对慢性持续期哮喘HPAA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阳和平喘颗粒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HPAA功能及血清IL-6、TGF-β、BGP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慢性持续期属肾虚证哮喘患者共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纳入2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无显着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患者给予阳和平喘颗粒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情况和血清IL-6、TGF-β、BGP及血浆CORT、ACTH、GR的水平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在中医症候积分和总有效率的比较:两组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方面的比较:两组治疗前FEV1/FVC、PEF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PEF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FEV1/FVC、PEF对比有显着差异性(P<0.01,P<0.05)。3.两组治疗前后ACT评分的比较:两组治疗后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ACT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GF-β和BGP方面的比较:(1)两组治疗前血清IL-6、TGF-β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GF-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6、TGF-β水平比较,差异性较显着(P<0.01)。(2)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BG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BGP水平较治疗前稍有降低,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GP水平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ACTH、CORT和GR方面的比较:两组治疗前的血浆ACTH、CORT和G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浆ACTH、CORT和G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浆ACTH和G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CORT的水平稍升高,但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ACTH、CORT和GR水平比较,差异性显着(P<0.05,P<0.01)结论:1.阳和平喘颗粒可以缓解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2.阳和平喘颗粒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清中IL-6、TGF-β水平,缓解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3.阳和平喘颗粒可升高哮喘患者血清中BGP水平,改善机体骨质状态。4.阳和平喘颗粒能够调整哮喘患者ACTH、CORT和GR水平,对HPAA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二、针麻前后病人血浆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麻前后病人血浆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PNS诊断标准 |
1.2.2 水肿诊断标准 |
1.2.3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
1.2.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标准 |
1.6 中止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2 治疗组治疗方案 |
2.3 观察疗程及注意事项 |
2.4 观察指标 |
2.4.1 有效性指标 |
2.4.2 安全性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5.1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
2.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2.5.3 水肿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2.6 安全性评定标准 |
2.7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一般资料比较 |
3.2.1 性别比较 |
3.2.2 年龄比较 |
3.2.3 水肿程度比较 |
3.2.4 合并症比较 |
3.2.5 干预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3.2.6 两组肾脏病理类型比较 |
3.3 疗效比较 |
3.3.1 疾病总疗效比较 |
3.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3.3 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比较 |
3.3.4 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 |
3.3.5 水肿症状比较 |
3.3.6 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比较 |
3.3.7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3.4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PNS的认识 |
1.1 PNS的概述 |
1.2 PNS的治疗 |
2 中医对NS的认识 |
3 中医学对糖皮质激素的认识 |
4 增效减毒方加减的立方依据 |
4.1 增效减毒方加减的药物组成 |
4.2 增效减毒方加减的方义解析 |
4.3 增效减毒方选药依据 |
5 临床疗效分析 |
5.1 疾病疗效比较 |
5.2 观察指标比较 |
5.3 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 |
6 安全性指标评价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证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微小RNA-210及其靶基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动物饲养条件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主要试剂、仪器及器材 |
1.3.1 主要试剂 |
1.3.2 主要液体及配制方法 |
1.3.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2 实验动物造模方法 |
2.2.1 建立肾阳虚证大鼠模型 |
2.2.2 建立肾阳虚证大鼠脑缺血模型 |
2.3 实验动物给药方法 |
2.3.1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给药方法 |
2.3.2 温阳逐瘀汤给药方法 |
2.4 实验动物模型成功评定标准 |
2.4.1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成功标准 |
2.4.2 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标准 |
2.5 实验动物取材 |
2.5.1 肾阳虚证大鼠特异性指标检测标本采集 |
2.5.2 脑缺血模型相关指标检测标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2.6.1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cAMP、cGMP的含量 |
2.6.2 石蜡切片的制作 |
2.6.3 HE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 |
2.6.4 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miR-210、Ephrin A3 mRNA表达水平 |
2.6.5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Ephrin A3 蛋白表达水平 |
2.7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3.1.1 肾阳虚造模后各组大鼠状态观察 |
3.1.2 温阳逐瘀汤对大鼠肾阳虚状态的影响 |
3.2 大鼠血清中肾阳虚证特异性指标cAMP、cGMP的含量 |
3.2.1 氢化可的松注射后大鼠血浆中cAMP、cGMP及其比值量 |
3.2.2 温阳逐瘀汤灌胃后各组大鼠血浆cAMP、cGMP含量比较 |
3.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
3.4 HE染色法评估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miR-210 的表达水平 |
3.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Ephrin-A3 mRNA的表达水平 |
3.7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Ephrin-A3蛋白表达水平 |
4 讨论 |
4.1 肾阳虚证的研究背景 |
4.1.1 肾阳虚证的历史渊源 |
4.1.2 肾阳虚证的现代研究 |
4.1.4 肾阳虚证生化指标的选择 |
4.2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探究 |
4.2.1 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论治 |
4.2.2 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案 |
4.3 miR-210 调控参与脑血管生成 |
4.3.1 血管生成 |
4.3.2 miR-210 与脑血管新生的相关性 |
4.4 实验方法与设计 |
4.4.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4.4.2 动物模型的建立 |
4.4.3 动物模型的麻醉方法 |
4.4.4 取材时间点的选择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5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略词表 |
附录 |
综述 微小 RNA-210 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前言 |
2 文献研究 |
2.1 现代研究 |
2.1.1 发病机制、生理、病理 |
2.1.2 治疗 |
2.2 中医研究 |
2.2.1 病名认识 |
2.2.2 病因病机 |
2.2.3 中医治疗 |
3 临床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1.1 病例来源 |
3.1.2 诊断标准 |
3.1.3 病例纳入标准 |
3.1.4 病例排除标准 |
3.1.5 病例脱落或终止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样本量 |
3.2.2 随机分配与隐藏 |
3.2.3 设盲方法 |
3.2.4 治疗方法及疗程 |
3.2.5 观察指标 |
3.2.6 统计分析方法 |
4 结果 |
4.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4.1.1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分析 |
4.1.2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分析 |
4.1.3 两组患者病程情况分析 |
4.2 观察指标分析 |
4.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 |
4.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 |
4.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 |
4.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 |
4.2.5 两组患者显效临床疗效分析 |
5 讨论 |
5.1 穴位分析 |
5.2 电针应用 |
5.3 关于电针、假电针对照的探讨 |
5.4 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
5.4.1 症状改善 |
5.4.2 临床指标、关节功能改善 |
5.4.3 安全性分析与评价 |
6 结论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8 综述 不同证型膝骨性关节炎施用针灸方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10 个人简介 |
11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4)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外周血TCR免疫组库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体质学与免疫学关系的理论探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9种体质受试者常规体检项目的差异研究 |
1 背景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伦理批准 |
2.2 样本 |
2.3 样本采集 |
3 仪器与方法 |
3.1 仪器 |
3.2 检测项目与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结果 |
5.1 体质分布情况调查 |
5.2 体质指数分析 |
5.3 全血细胞结果分析 |
5.4 尿常规结果分析 |
5.5 生化全项结果分析 |
5.6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常规体检指标对体质判定的预测价值 |
6 讨论 |
6.1 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
6.2 体型与体质分型 |
6.3 全血细胞分析与体质分型 |
6.4 尿常规分析与体质分型 |
6.5 生化检验与与体质分型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8种体质受试者TCR免疫组库特征研究 |
1 背景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伦理批准 |
2.2 样本 |
2.3 试剂和材料 |
2.4 仪器 |
2.5 方法 |
3 结果 |
3.1 8组受试者TCRB CDR3组库测序结果总结 |
3.2 8组受试者TCR多样性分析 |
3.3 8组受试者TCRB CDR3长度分布 |
3.4 8组受试者V、J区基因的使用频率差异 |
3.5 8组受试者V-J片段组合类型差异 |
3.6 8组受试者TCRB CDR3频率分布热图 |
3.7 8组体质人群共享表位肽序列情况 |
3.8 基于V-J组合丰度的主成分分析 |
3.9 基于V-J组合丰度绘制ROC曲线 |
4 小结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基于DIA质谱技术的不同体质人群血浆蛋白质组学特征研究 |
1 背景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伦理批准 |
2.2 样本 |
2.3 试剂和材料 |
2.4 仪器 |
2.5 方法 |
3 结果与质控 |
3.1 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
3.2 SDS-PAGE电泳 |
3.3 蛋白鉴定结果表 |
4 8种偏颇体质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
4.1 阳虚质差异表达蛋白 |
4.2 阴虚质差异表达蛋白 |
4.3 气虚质差异表达蛋白 |
4.4 气郁质差异表达蛋白 |
4.5 痰湿质差异表达蛋白 |
4.6 湿热质差异表达蛋白 |
4.7 血瘀质差异表达蛋白 |
4.8 特禀质差异表达蛋白 |
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5.1 阳虚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2 阴虚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3 气虚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4 气郁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5 痰湿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6 湿热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7 血瘀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5.8 特禀质组上下调差异蛋白功能分析 |
6 小结 |
7 讨论 |
7.1 阳虚质、阳虚质差异蛋白讨论 |
7.2 气虚质、气郁质差异蛋白讨论 |
7.3 痰湿质、湿热质差异蛋白讨论 |
7.4 血瘀质、特禀质差异蛋白讨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性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件 |
附件1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
附表2 血常规检测各项正常范围、单位 |
附表3 血生化检测各项目检测方法、正常范围、单位 |
附表4 免疫组库测序样本信息表 |
附表5 人血浆DIA定量蛋白组分析样本信息表 |
(5)电针对大鼠抑郁行为和缰核中βCaMKⅡ、GluR1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实验一 电针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影响的观察 |
1.材料与方法 |
2.统计方法 |
3.实验结果 |
实验二 电针“解郁方”治疗抑郁症大鼠模型机理的实验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2.统计方法 |
3.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 |
2. 慢乙肝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联系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乙肝合并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 |
1.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
2. 慢乙肝与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的联系 |
3. 慢乙肝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中医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
1. 研究对象 |
2. 试验方案 |
3. 数据处理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孙凤霞教授运用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情志障碍经验探析 |
1. 慢性乙型肝炎与情志障碍 |
2. 分型加减 |
3. 验案举例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慢性肝病问卷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夜交藤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脑海马突触蛋白表达及突触发育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略缩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8)基于系统生物学的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研究 |
1.1 主要材料 |
1.2 方法 |
1.2.1 目标化合物的选取 |
1.2.2 核心靶点的获取及分析 |
1.2.3 潜在通路分析 |
1.2.4 构建网络药理图 |
1.3 结果 |
1.3.1 化合物潜在核心靶点预测分析 |
1.3.2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1.3.3 化合物核心靶点的通路富集分析 |
1.3.4 核心靶点网络药理图的构建 |
1.4 讨论与小结 |
二、氢化可的松造肾阳虚模型以及实验取材 |
2.1 实验材料 |
2.1.1 药物与试剂 |
2.1.2 仪器 |
2.1.3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
2.2.2 实验取材 |
2.2.3 检测指标 |
2.2.4 统计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一般状态变化 |
2.3.2 生理指标结果 |
2.3.3 生化指标结果 |
2.4 讨论与小结 |
三、基于蛋白组学的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供试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3.1.4 数据采集及处理软件 |
3.2 方法步骤 |
3.2.1 蛋白质的提取和质控 |
3.2.2 蛋白质的酶解 |
3.2.3 肽段的标记 |
3.2.4 HPLC预分离 |
3.2.5 质谱检测 |
3.2.6 火山图分析 |
3.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 下丘脑组织差异蛋白分析结果 |
3.3.1 蛋白质鉴定结果 |
3.3.2 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分析 |
3.3.3 与肾阳虚相关的蛋白 |
3.3.4 经海马补肾丸治疗有回归趋势的差异蛋白 |
3.3.5 讨论 |
3.4 垂体组织差异蛋白分析结果 |
3.4.1 蛋白质鉴定结果 |
3.4.2 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分析 |
3.4.3 与肾阳虚相关的蛋白 |
3.4.4 经海马补肾丸治疗有回归趋势的差异蛋白 |
3.4.5 讨论 |
3.5 肾上腺组织差异蛋白分析结果 |
3.5.1 蛋白质鉴定结果 |
3.5.2 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分析 |
3.5.3 与肾阳虚相关的蛋白 |
3.5.4 经海马补肾丸治疗有回归趋势的差异蛋白 |
3.5.5 讨论 |
3.6 海马补肾丸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干预作用的系统分析 |
3.7 小结 |
四、基于代谢组学的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供试材料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仪器设备 |
4.2 样本制备及检测 |
4.3 数据处理 |
4.4 实验结果 |
4.4.1 血清代谢指纹图谱的建立 |
4.4.2 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
4.4.3 海马补肾丸对肾阳虚治疗作用的代谢组学分析 |
4.4.4 代谢通路分析 |
4.5 小结 |
总结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组学与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肾应冬”探讨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HPA轴神经内分泌的四季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肾主纳气”理论概述 |
1. 古代论述 |
2. 肾主纳气理论形成的基础 |
3. 现代研究 |
综述二 支气管哮喘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概述 |
1. 支气管哮喘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
2. 肾上腺髓质与支气管哮喘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
1 关于“时脏阴阳”理论的探讨 |
1.1 “时”的概念论述 |
1.2 二分二至时间点的选取 |
2. 基于“五脏应时”理论和“以时测脏”藏象研究思路的“肾应冬”研究 |
2.1 “五脏应时”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
2.2 “以时测脏”的藏象研究方法 |
2.3 “肾应冬”理论的研究 |
3 支气管哮喘可以引入“肾应冬,肾主纳气”的研究 |
3.1 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季节规律研究 |
3.2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因素与肾脏的关系探讨 |
3.3 支气管哮喘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
4. 松果体褪黑素对“肾应冬,肾主纳气”调控的意义 |
4.1 褪黑素与“肾应冬”理论 |
4.2 褪黑素与支气管哮喘 |
4.3 褪黑素与HPA轴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四时变化对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四时变化对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素水平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四时变化对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肾上腺髓质激素水平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表 知情同意书 |
(10)阳和平喘颗粒对慢性持续期哮喘HPAA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引言 |
1 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哮喘相关治疗对细胞因子与HPAA功能的影响……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针麻前后病人血浆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增效减毒方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覃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证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微小RNA-210及其靶基因的影响[D]. 孙诗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飞扬.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外周血TCR免疫组库分析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 赵鹏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电针对大鼠抑郁行为和缰核中βCaMKⅡ、GluR1蛋白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D]. 吕竹青.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D]. 罗明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夜交藤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脑海马突触蛋白表达及突触发育的影响研究[D]. 鲜慈英. 湖北民族大学, 2020(02)
- [8]基于系统生物学的海马补肾丸治疗肾阳虚的作用机制研究[D]. 武琦.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基于“肾应冬”探讨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HPA轴神经内分泌的四季变化[D]. 毕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阳和平喘颗粒对慢性持续期哮喘HPAA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姚欢.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