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用透明玻璃钢研制试用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田灵燕[1](2013)在《210余项技术齐聚第十届国际水利先进技术(产品)推介会》文中指出2013年4月18日,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部"948"项目管理办公室指导,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主办的第十届国际水利先进技术(产品)推介会在北京举行。210余项国内外水利先进技术(产品)参会推介,与会代表愈千人,均创历届
王喜梅,杨超,张锐,王金立[2](2012)在《2011年我国工程塑料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根据2011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了我国工程塑料及改性塑料在机车车辆、电子电器、薄膜、机械设备、建材、包装容器、环保及抗菌材料、医疗用品及日用品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以上领域内塑料新产品的开发、性能评价和使用效果。指出2011年我国工程塑料新产品的开发应用重点是机车车辆、电子电器、薄膜等领域。
赵小平[3](2012)在《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史考察 ——以法治科技观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选取“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史考察”为题,以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科技观为线索,遵循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索了法治科技观在共和国从萌芽到确立的艰难历程,并借助科技事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时期的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状况。论文具体分六章展开分析:第一章,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发展渊源(1921-1949)。根据地时期的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是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摇篮。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与法治观指引下,根据地科技科技法制促进了科技文化建设。萌芽于根据地时期的法治科技观在共和国成立后得以初步确立并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但这种“阶级性”与“功利性”的法治科技观在共和国日后的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影响。第二章,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初步创建(1949-1957)。“阶级性”的法治科技观在共和国成立后初步确立,在法治科技观影响下,科技法制建设从科研机构与社团、科技奖励、科技人员的培养与管理、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展开,科技文化在科技法制的框架内建设发展。中国科学院的组建、留学生归国潮、技术革新运动以及“156项”工程的实施等科技事件揭示出法治科技观指引下的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共同促进了共和国科技事业向前发展。第三章,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曲折发展(1957-1966)。在强调“阶级性”的重人治、轻法治科技观影响下,科技法制建设从总体上经历了停滞、削弱及走下坡路的过程,科技界反右、科技大跃进以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科技事件反映了“重人治、轻法治”科技观影响下的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在曲折中发展。正是有了科学精神的回归与中共中央即时纠偏,才能取得成功合成牛胰岛素等标志性科技成就,从而迎来共和国第一个科技发展的黄金期。第四章,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畸形发展(1966-1976)。“人治+群治”科技观影响下,毛泽东《最高指示》被视为科研领域人们行为与判断是非的准则。科技法制建设几近空白,科技事业遭受严重摧残。对相对论的批判与蜗牛事件是文革时期批判资产阶级学说、批判洋奴哲学的典型,揭示出“人治+群治”科技观影响下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畸形发展,共和国同世界本来缩小的科技差距又拉大了。第五章,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恢复发展(1976-199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仅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推动了科技领域“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革新。摒弃“阶级性”的法治化科技观在这一时期逐步确立,以《科技进步法》为龙头的科技法制体系到1993年已初步形成。伴随着科技法制的恢复发展,科研机构与社团相继恢复建立,科技人员与科学的地位获得了极大提高,共和国迎来了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期。陈梦猇事件、韩琨事件以及曹时中事件反映出法治化科技观引导下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恢复发展进程;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使共和国获得南极事务的决策权,标志着共和国的极地考察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预示着共和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走向世界。第六章,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谐调发展(1993-)。自1993年《科技进步法》实施以来,第三代与第四代领导人高度重视新时期的科技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1999年以宪法形式确立,共和国终于从人治走上了法治的轨道。从此,共和国科技法制建设进入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主要内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科技为奋斗目标的新阶段。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法治科技观的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法制体系在2010年基本形成,科技文化在建设健全的科技法制框架内谐调发展,共和国迎来科技发展的第三个黄金期。三桩科普文章官司反映了科技人员在自觉履行科技共同体的社会责任,揭示出中国科技界的社会分层状况与科学精神的部分缺失。“汉芯”事件的披露与处理显示出全社会尤其是科技共同体的科技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促进了科研诚信法制建设,也反映出科技评价法律机制亟待改进;《科普法》中“伪科学”一词的存废之争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科学精神的关注。这几起科技事件折射出“功利性”法治科技观的消极影响,启示我们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和谐法治科技观。结论:萌芽于根据地时期的法治科技观在共和国经历了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确立过程,以法治科技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文化是科技法制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而科技法制则是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的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坚决摒弃“阶级性”的法治科技观,逐步摒弃“功利性”的法治科技观,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法治科技观。
宁军,刘朝艳,殷荣忠,朱永茂,潘晓天,刘勇,刘小峯,刘晓晨,邹林,王同捷,李丽娟,张骥红,李芳[4](2012)在《2010~2011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收集了2010年7月~2011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10~2011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姜炎[5](2011)在《面向产品设计冲突的塑料选择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在产品设计实践过程中常遇到的冲突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产品设计中的选材环节作了较详尽的探讨。本文前期主要针对产品设计中常遇到的塑料材质特性及其加工工艺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对常用的塑料进行筛选,得到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产品塑料特性需求的一些资料,并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本文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设计冲突的分析和探讨。产品设计与产品的功能需求、生产工艺、成本预算等环节常常会出现不协调;产品设计中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感性需求、理性满足之间也存在彼此掣肘等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这类在产品设计中的冲突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实际的设计工作,收集了一些设计中常见冲突的表现内容,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得出设计冲突的来源、表现形式等。最后,本文结合产品设计中用到的塑料材质及其特性、产品设计冲突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提出通过对塑料材质的合理选择来缓和、避免甚至解决产品设计冲突的方法,并提出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塑料选择原则。本文主要涉及的塑料材质有LDPE、HDPE、PP、PC、PS、ABS、PMMA、PA等常见的塑料材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产品作为一个功能的客观载体,将其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视作产品的其外在组成部分,将其自身的外观、结构等视作内在要素。以外在需求与内在的要素满足度作为产品设计选材的主要依据.并在最后以塑料的选择为手段,提出针对这些冲突问题的塑料选择方法和应用原则。
老毕[6](2009)在《墙内开花墙外香 中国支线客机的发展历程——运-12》文中研究表明运-12飞机是国内研制的比较成功的小型涡桨多用途支线运输机,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在活塞式的运-11飞机基础上研制发展出来的,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小型涡桨多用途飞机。七十年代以后,作为当时国内通用航空的主力机型,运-5飞机在飞行训练、跳伞训练、空中救护、空中摄影、旅游观光、地质勘探、森林灭火、农林植保、喷药播种等作业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服务于众多的行业,成为国内生
表会川[7](2010)在《掺杂聚(3,4-二氧乙烯基噻吩)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聚(3,4-二氧乙基噻吩)是一种重要的导电聚合物,经PSS掺杂的PEDOT:PSS溶液稳定性好,并且具有卓越的光学以及电学性质,并且PEDOT:PSS可以制作柔性器件电极,PEDOT:PSS制备的薄膜透过性好,可以实现器件发光从正反面一起透过。本文主要研究了导电聚合物PEDOT:PSS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l:首先对PEDOT:PSS的导电性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掺杂多种有机醇类使PEDOT:PSS的导电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由二甲基亚砜(DMSO)掺杂的PEDOT:PSS混合溶液制作的薄膜导电率最高,使PEDOT:PSS从0.33s/cm提高到60.6s/cm。最后我们选取了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最后的掺杂物,来进一步制作发光器件的电极。2:制备了D-PEDOT(经过DMSO掺杂后的PEDOT)为阳极,ITO为阴极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结构为:D-PEDOT/TiO2/MEH-PPV/ITO。在试样中我们使用MEH-PPV作为发光层。并且制作了相同结构的Al电极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对两种器件的发光性能,PEDOT作电极的器件发光亮度为30cd/m2,发光效率为0.015cd/A。Al做电极的器件发亮度为220cd/m2,发光效率为0.021cd/A。从中我们可以发现PEDOT做电极的OLED器件相比传统的Al做电极的器件性能比较差,我们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D-PEDOT导电率虽然提高了但是比ITO还低很多及ITO的功函数较高,从ITO向负极注入电子比较困难。基于这种原因我们又制作了对电极的功函数要求不高的OLEC器件。3:以PEDOT:PSS为电极制备了有机发光电化学池(LEC)。由于OLEC与OLED的发光机理的不同,使得LEC对电极的功函数匹配要求不严格,我们制备出ITO/MEHPPV+PEO+LiCF3S03/TiO2/D-PEDOT结构的LEC器件,最高发光亮度为450cd/m2,发光效率为0.43cd/A。并且与同样结构的OLED器件做了对比。器件的发光性能明显提高。
张振杰,刘雪梅[8](2009)在《我国双环戊二烯生产及利用现状》文中指出我国双环戊二烯资源丰富,但目前其生产和应用能力还十分有限,且单套装置的生产能力都普遍偏小。介绍了我国双环戊二烯的生产现状及在树脂和橡胶等领域的应用,并对我国以双环戊二烯为原料急需开发的产品提出发展建议。
钟晓萍[9](2001)在《1999~2000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 1999~ 2 0 0 0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根据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6月期间国内合成树脂及塑料工业及相关学科的原始文献资料 ,对通用热塑性树脂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ABS)、热固性树脂 (酚醛、环氧、聚氨酯、不饱和聚酯、双马来酰亚胺 )、工程塑料 (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及PPO)、特种工程塑料 (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聚砜聚醚砜、其它特种工程塑料 )、其它树脂 (聚酰亚胺、有机硅、有机氟树脂、丙烯酸树脂、降解塑料、吸水吸油树脂及功能树脂 )、成型加工与设备、塑料助剂和应用开发等各专业领域国内现状、发表的论文、取得的成果和工艺、技术进步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展示了我国 1999~ 2 0 0 0年合成树脂和塑料工业的进展。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Editorial Office[10](2000)在《1998~1999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 1998~ 1999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根据 1998年 7月~ 1999年 6月期间国内合成树脂及塑料工业及相关学科的原始文献资料 ,对通用热塑性树脂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及ABS)、热固性树脂 (酚醛、环氧、聚氨酯、不饱和聚酯、双马来酰亚胺 )、工程塑料 (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及PPO)、特种工程塑料 (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聚砜聚醚砜、其它特种工程塑料 )、其它树脂 (聚酰亚胺、有机硅、有机氟树脂、丙烯酸树脂、降解塑料、吸水吸油树脂及功能树脂 )、成型加工与设备、塑料助剂和应用开发等各专业领域国内现状、发表的论文、取得的成果和工艺、技术进步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展示了我国 1998~ 1999年合成树脂和塑料工业的进展。
二、农用透明玻璃钢研制试用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用透明玻璃钢研制试用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2)2011年我国工程塑料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机车车辆 |
2 电子电器 |
3 薄膜 |
4 机械设备 |
5 建材 |
6 包装容器 |
7 环保及抗菌材料 |
8 医疗用品 |
9 日用品及其它 |
(3)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史考察 ——以法治科技观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科技法制 |
(二) 科技文化 |
(三) 法治科技观 |
三 研究现状与问题 |
(一) 研究现状 |
(二) 研究存在的问题 |
四 研究思路与内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内容 |
五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及不足之处 |
(一) 研究重点难点 |
(二) 研究创新之处 |
(三) 研究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发展渊源(1921-1949) |
1.1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科技观与法治观 |
1.1.1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
1.1.2 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 |
1.2 根据地科技法制建设 |
1.2.1 宪法性文件对科技的规定 |
1.2.2 优待科技人才的政策法令 |
1.2.3 奖励发明与技术改进的规章 |
1.2.4 发展农林牧业的规章 |
1.3 根据地科技法制促进了科技文化建设 |
1.3.1 吸引和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
1.3.2 组建科研机构和科学社团 |
1.3.3 边区的科技奖励活动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初步创建(1949-1957) |
2.1 法治科技观的初步确立 |
2.1.1 第一代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
2.1.2 政策性文件的有关论述 |
2.1.3 科技共同体的关注 |
2.1.4 “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
2.2 科技法制的初创 |
2.2.1 《共同纲领》与《五四宪法》对科技的规定 |
2.2.2 科研机构与社团的规章 |
2.2.3 科技人员的法规规章 |
2.2.4 科技奖励的法规规章 |
2.2.5 特定科技领域的法规规章 |
2.2.6 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协定 |
2.3 科技文化观照下的科技事件 |
2.3.1 科技建制规章的彰显:中国科学院的组建 |
2.3.2 科技强国的召唤:留学生归国潮 |
2.3.3 科技奖励规章的凸显:技术革新运动 |
2.3.4 国际科技合作的先河:“156项工程”的实施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曲折发展(1957-1966) |
3.1 重人治、轻法治的科技观 |
3.1.1 第一代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
3.1.2 未经法律程序的“科技宪法” |
3.2 科技法制的曲折发展 |
3.2.1 科研开发的法规规章与政策性文件 |
3.2.2 科技人员的法规规章与政策性文件 |
3.2.3 科技成果的法规规章 |
3.2.4 特定科技领域的法规规章 |
3.2.5 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协定 |
3.3 科技文化观照下的科技事件 |
3.3.1 阶级性科技观的初显:科技界的“反右”运动 |
3.3.2 科学精神的缺失:科技大跃进 |
3.3.3 科学精神的回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畸形发展(1966-1976) |
4.1 “人治+群治”的科技观 |
4.1.1 《五·七指示》:开门办科研 |
4.1.2 《七·二一指示》:从工农中选拔科技人才 |
4.2 几近空白的科技法制建设 |
4.2.1 《七五宪法》取消了公民的科研自由权 |
4.2.2 《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
4.2.3 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协定 |
4.3 科技文化观照下的科技事件 |
4.3.1 批判资产阶级学说:对相对论的批判 |
4.3.2 批判洋奴哲学:蜗牛事件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恢复发展(1976-1993) |
5.1 科技观的法治化 |
5.1.1 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
5.1.2 科技共同体的关注 |
5.1.3 科技体制改革走上了法治化路径 |
5.2 科技法制体系的初步形成 |
5.2.1 科技基本法 |
5.2.2 科技研究开发法 |
5.2.3 科技成果法 |
5.2.4 特定科技领域的专门法 |
5.2.5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法 |
5.3 科技文化观照下的科技事件 |
5.3.1 人治科技观的余毒:陈梦猇事件 |
5.3.2 法治化科技观的初步觉醒:韩琨事件 |
5.3.3 法治化科技观的再次觉醒:曹时中事件 |
5.3.4 南极事务决策权的取得:南极科学考察站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谐调发展(1993-) |
6.1 法治科技观的确立 |
6.1.1 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人的有关论述 |
6.1.2 政策性文件的有关论述 |
6.1.3 科技共同体的关注 |
6.2 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法制体系 |
6.2.1 科技基本法 |
6.2.2 科技研究开发法 |
6.2.3 科技成果法 |
6.2.4 特定科技领域的专门法 |
6.2.5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法 |
6.3 科技文化观照下的科技事件 |
6.3.1 科技共同体的社会责任:科普文章官司 |
6.3.2 科研诚信的缺失:“汉芯”事件 |
6.3.3 科学精神的弘扬:《科普法》中“伪科学”一词的存废之争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2010~2011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通用热塑性树脂 |
2.1 聚乙烯 (PE) |
2.2 聚丙烯 (PP) |
2.3 聚氯乙烯 (PVC) |
2.4 聚苯乙烯 (PS) |
2.5 苯乙烯类共聚物 |
3 工程塑料 |
3.1 尼龙 (PA) |
3.2 聚碳酸脂 (PC) |
3.3 聚甲醛 (POM) |
3.4 热塑性聚酯 (PET和PBT) |
4 特种工程塑料 |
4.1 聚苯硫醚 (PPS) |
4.2 液晶聚合物 (LCP) |
4.3 聚芳醚酮 (PAEK) |
4.4 聚芳砜 |
5 热固性树脂 |
5.1 酚醛树脂 (PF) |
5.2 不饱和聚酯 |
5.2.1 市场动态 |
5.2.2 研发进展 |
5.2.2. 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研究 |
5.2.2. 2 力学性能改进 |
5.2.2. 3 新型UPR复合材料 |
5.2.3 UPR复合材料的应用 |
5.2.4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老化机理 |
5.2.5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 |
5.2.6 生物复合材料 |
5.3 环氧树脂 (EP) |
5.3.1 原料[151-152] |
5.3.1. 1 双酚A |
5.3.1. 2 环氧氯丙烷 |
5.3.2 产能建设和企业经营动态 |
5.3.2. 1 产能建设[153-157] |
1) 环氧树脂 |
2) 固化剂 |
3) 应用领域 |
5.3.2. 2 企业经营动态[158-160] |
5.3.3 日本环氧树脂工业[161-162] |
5.3.3. 1 原料 |
5.3.3. 2 环氧树脂产量和用途分布 |
5.3.4 新产品[163-167] |
5.3.4. 1 环氧氧树脂和固化剂 |
5.3.4. 2 助剂 |
5.3.5 应用领域发展 |
5.3.5. 1 胶黏剂[168-183] |
5.3.5. 2 涂料[184-188] |
5.3.5. 3 电子材料[189] |
5.3.5. 4 复合材料[190] |
5.3.6 结语 |
5.4 聚氨酯 (PU) |
5.4.1 原料 |
5.4.2 涂料 |
5.4.3 胶黏剂 |
5.4.4 泡沫 |
5.4.5 分散体 |
5.4.6 助剂 |
5.4.7 弹性体 |
5.4.8 其他 |
(5)面向产品设计冲突的塑料选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课题来源 |
1.2.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塑料及其加工工艺 |
2.1 塑料概述 |
2.1.1 塑料的概念 |
2.1.2 塑料的成分 |
2.1.3 塑料的分类 |
2.1.4 塑料的特性 |
2.1.5 塑料的发展趋势 |
2.2 塑料的成型工艺 |
2.2.1 注射成型 |
2.2.2 其他成型方法 |
2.3 塑料的表面处理工艺 |
2.4 产品塑料件装配工艺简介 |
第三章 产品表面质量与常见加工缺陷 |
3.1 产品的外观面等级 |
3.2 产品表面质量的评价标准 |
3.3 塑料选材及加工不匹配导致的缺陷分析 |
3.4 缺陷的预防与解决 |
第四章 产品设计中的冲突 |
4.1 产品设计冲突的来源 |
4.2 产品设计冲突的表现形式 |
4.3 产品设计的外部冲突 |
4.3.1 不同立场对产品设计期望导致的冲突 |
4.3.2 产品设计与功能需求间的冲突 |
4.3.3 产品设计与工艺可行性间的冲突 |
4.3.4 产品设计与实现成本间的冲突 |
4.4 产品设计的内部冲突 |
4.4.1 外观设计与结构设计间的冲突 |
4.4.2 感性需求与理性满足间的冲突 |
4.5 产品设计冲突总结 |
第五章 产品设计中塑料的选择 |
5.1 应对不同冲突内容的塑料选材 |
5.1.1 功能优先的塑料选材 |
5.1.2 侧重工艺难度的塑料选材 |
5.1.3 结合成本的塑料选材 |
5.1.4 兼顾外观与结构的塑料选材 |
5.2 产品设计中塑料选择的制约因素 |
5.3 设计冲突要素在塑料选材方案中的解决案例 |
第六章 产品设计中的塑料选择方法及原则 |
6.1 塑料选择方法与流程 |
6.2 产品设计塑料选择原则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课题的研究成果 |
7.2 研究的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掺杂聚(3,4-二氧乙烯基噻吩)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导电聚合物的发展现状 |
1.2 导电聚合物的分类 |
1.3 导电聚合物的发前景 |
1.4 导电聚合物PEDOT |
1.5 聚(3,4-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电极修饰层 |
1.6 PEDOT:PSS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电极 |
2 聚合物PEDOT:PSS的掺杂改性 |
2.1 PEDOT掺杂 |
2.2 PEDOT:PSS薄膜的制备 |
2.3 PEDOT:PSS的掺杂改性以及电导率的测定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 TiO_2/D-PEDOT:PSS复合电极性能研究 |
2.6 小结 |
3 聚合物PEDOT:PSS做电极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
3.1 OLED的简介 |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3.3 存在的问题 |
3.4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
3.5 有机/聚合物电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 |
3.6 器件的制备以及性能测试 |
3.6.1 聚合物电极OLED器件的制备 |
3.6.2 器件的表征与测量 |
3.6.3 结果与讨论 |
4 有机电化学池的研究 |
4.1 有机电化学池(OLEC)的简介 |
4.2 LEC聚合物膜的组成物质 |
4.2.1 共轭聚合物 |
4.2.2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
4.3 有机电化学池的工作原理 |
4.4 PEDOT:PSS做阳极的LEC器件 |
4.5 实验试剂以及仪器以及LEC混合溶液器件的制备 |
4.6 器件的表征与测量 |
4.7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7.1 实验中制备了以下结构的器件 |
4.7.2 有机物PEDOT:PSS为电机的LEC器件以及性能的测试: |
4.8 有机电极制备的OLED与OLEC对比: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我国双环戊二烯生产及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双环戊二烯的生产 |
2 双环戊二烯的应用 |
3 结语 |
四、农用透明玻璃钢研制试用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210余项技术齐聚第十届国际水利先进技术(产品)推介会[J]. 田灵燕. 中国水利, 2013(09)
- [2]2011年我国工程塑料应用进展[J]. 王喜梅,杨超,张锐,王金立. 工程塑料应用, 2012(06)
- [3]共和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史考察 ——以法治科技观为视角[D]. 赵小平. 山西大学, 2012(01)
- [4]2010~2011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J]. 宁军,刘朝艳,殷荣忠,朱永茂,潘晓天,刘勇,刘小峯,刘晓晨,邹林,王同捷,李丽娟,张骥红,李芳. 塑料工业, 2012(03)
- [5]面向产品设计冲突的塑料选择探讨[D]. 姜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11)
- [6]墙内开花墙外香 中国支线客机的发展历程——运-12[J]. 老毕. 航空档案, 2009(06)
- [7]掺杂聚(3,4-二氧乙烯基噻吩)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D]. 表会川.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0)
- [8]我国双环戊二烯生产及利用现状[J]. 张振杰,刘雪梅. 甘肃科技, 2009(09)
- [9]1999~2000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J]. 钟晓萍. 塑料工业, 2001(02)
- [10]1998~1999年我国塑料工业进展[J].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Editorial Office. 塑料工业,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