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有线性需求合并短缺的有限时间水平的最优生产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周永务[1](2002)在《物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物流系统的根本目标是降低物流总成本,物资的库存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库存控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降低物流总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也是物流系统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近几十年来,尽管传统库存控制理论的扩展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库存控制系统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其理论成果与实际应用的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本文从应用已有的库存控制理论进行实际的库存决策时遇到的具体问题入手,从多个方面对传统的库存控制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EOQ公式的推广。本文将经典的EOQ公式首先推广到了服务率有限率的情形;其次将备运期的控制问题引入库存模型,在备运时间—费用函数为指数函数的假定下,进一步提出了服务率有限的库存系统选择合理备运期和订货策略的联合决策模型;分析了供货方就某一变质性物品提供临时价格折扣对库存系统原先的正常订货策略的影响,为库存系统提供在临时折价期内进行临时订货的最优决策方法。 2.时变需求库存控制模型的扩展研究。本文通过利用折扣现金流方法,研究了资金时值变化对库存系统订货策略的影响,针对一般时变需求提出了考虑资金时值变化的库存控制模型,这使得传统的库存控制模型能适用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将购买费用的滞后支付问题首次引入到带有时变需求的库存系统,提出了该系统在三种不同的滞后支付规则下寻求最优订货策略的库存控制模型;通过将订货费看成是一部分固定费用与另一部分正比于订货量的可变费用之和,并放松了等补充周期的假定,而将带有时变需求的库存控制模型作了进一步扩展;本文还研究了带有多个有限容量货栈的库存系统的库存控制问题,在利用一种特别的指数增加函数去逼近产品在其增长期内需求的情形下,为库存系统提出了一个多货栈库存控制模型;利用一种特别的m次多项式函数去逼近产品在其“寿命”期内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个在产品的整个“寿命”期内寻求最优订货策略的动态规划模型,该模型克服了现有时变需求的库存模型仅适用于产品的“增长期”或“衰退期”的不足。 3.将传统的生产库存控制模型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扩展:①将预防性维修中断计划和原材料订货问题同时引入到传统的生产库存控制模型,建立了寻求最优生产批量和相应的原材料订货策略、预防性维修中断策略的联合决策模型;②将生产率作为决策变量、单位产品生成费用看成是生产率的函数,提出了允许短缺发生的柔性制造系统的最优生产批量模型;③通过利用D.Jong的学习曲线,分析了人类学习现象对制造系统生产策略的影响,提出了允许短缺发生的制造系统在考虑人类学习现象时的生产库存控制模型;④采用了逐步调整生产率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思想,为连续生产的柔性制造系统提供了一类新的连续生产的生产库存控制模型。这类模型克服了传统生产库存控制模型仅提供间隙性生产策略的缺陷。 w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从两个方面将经典的wewsboy问题进行了扩展:①将供货方常常提供提前订购价格折扣的实际现象加人Newsboy问题,提出了带有提前购买价格折扣的变质性物品的随机库存模型;②将广告宜传引进了经典的Newsboy模型,在分析广告宣传对商品市场需求的影响的基础上,假定商品的期望需求是广告投人的增加凹函数,以期望总利润为目标,建立了一个联合确定最优广告投入与订货策略的随机库存模型。 5.本文将需求率依赖于库存水平的库存控制模型进一步扩展到了考虑随等待时间变化的拖后短缺憎形,提出了需求率线性依赖于库存水平的变质性物品的一个库存控制模型,在该模型中短缺拖后比例是其等待时间的下降函数;其次将该类模型扩展到适用于具有固定保质期的物品,按照后进先出的实际销售策略,建立了寻求该类物品进货策略的一个简单决策模型。 上述扩展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库存控制理论的内容,也拓宽了传统库存控制模型的应用空间,为决策者进行实际的库存决策提供了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徐蕾艳[2](2019)在《直营连锁企业的产品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最优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直营连锁企业(Direct Chain Enterprise,简称DCE),是直接经营产品生产、分配、供应与销售,对它的所有连锁店实施人、财、物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餐饮、家纺、家具、家电、医药流通、服装等行业将直营连锁作为行业快速规模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际上许多DCE进入中国市场,直营连锁方式已成为冲击我国传统零售领域的主要方式之一,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生产分配供应策略问题一直是影响DCE生存的关键因素。而已有的关于DCE的理论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营销和模式管理方面,对于DCE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理论研究却很少,而已有的生产分配供应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非DCE供应链方面研究,并不适合目前DCE的生产分配供应问题解决。因此,如何解决DCE的重复供应产品的生产分配供应问题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课题。本文分别借助了期望均值损失、期望均值鲁棒损失、CVaR损失和CVaR鲁棒损失理论和方法,针对DCE的生产分配供应决策问题,分别建立了DCE生产分配供应的基于期望均值、CVaR准则、期望均值鲁棒、CVaR鲁棒等4种模型的理论研究,研究了模型的生产分配供应最优策略理论和计算问题,证明了模型一般的等价性定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别对四种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值分析与比较。主要获得了下面四个方面的成果:(1)建立了DCE生产分配供应策略的单周期期望均值模型,获得了模型的解析公式和求解算法,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其中包括参数的灵敏度分析。(2)建立了DCE生产分配供应策略的单周期CVaR准则模型,获得了模型的解析公式和求解算法,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其中包括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和期望均值模型的对比分析。(3)建立了DCE生产分配供应策略的单周期期望均值鲁棒模型,证明了模型的等价性和求解方法,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其中包括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和期望均值模型的对比分析。(4)建立了DCE生产分配供应策略的单周期CVaR鲁棒模型,同时研究了模型的等价性和求解方法,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其中包括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以及期望均值模型、CVaR准则模型和期望鲁棒模型之间的对比分析。本项研究系统地建立了DCE生产分配供应策略的单周期期望均值模型、CVaR准则模型、期望均值鲁棒模型和CVaR鲁棒模型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数值分析这些模型可以确定DCE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最优策略,提高DCE生产分配供应策略水平,为DCE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提供辅助决策。这种策略在实际中为食品、快消品、易腐品等行业的DCE单周期产品提供生产总量及它所有连锁店的分配供应数量的确定,为DCE所有连锁店的产品规避供应过剩或不足风险提供方法。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闵杰[3](2009)在《需求依赖库存的库存控制和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不只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要求链中的各个实体及其功能之间的活动必须以高度协调的方式进行合作,以达到更好地服务客户市场的目的。而库存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物资的库存成本在供应链总成本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库存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因此,研究库存控制和供应链协调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降低供应链系统总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库存控制和供应链协调作为研究对象,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拓展。以需求受库存水平影响和信用支付为着眼点,对在不同需求依赖库存模式(线性形式和多项式形式),不同商品(常态商品、立即变质性商品和非立即变质性商品),不同缺货形式(不允许短缺、短缺完全拖后、短缺部分拖后),不同信用支付方式(传统滞后支付、两层次滞后支付),不同信息状况(对称信息和私有信息),不同供应链结构(单制造商单销售商,多制造商单销售商)等条件下的库存控制与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需求依赖库存水平的经济批量模型。通过考虑随时间变化的短缺量拖后率对库存订货策略的影响,建立了一类具有一般形式的需求线性依赖于当前库存水平且允许短缺的库存模型,给出了其最优解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考虑存储空间限制和拖后需求速度受缺货水平影响而研究了变质性物品的最优订货模型,重点分析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通过考虑库存费用的两种可能变化情形即①库存费的变化率为存储时间的函数;②库存费的变化率为库存量的函数,发展了两个允许短缺的变质性物品的经济批量模型;接着构造了一类需求受当前库存水平影响的非立即变质性物品的库存模型,在模型中允许短缺发生且短缺期间到达的需求愿意等待供货的比例是其等待时间的指数下降函数,通过分析提供了寻求模型整体最优解的简单方法;研究了需求以多项式函数形式依赖于库存水平的批量模型,给出了最优解存在且唯一的条件。2、分析了资金时值变化与信用支付策略对系统最优订货或者生产策略的影响。首先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研究了需求受库存水平影响且允许短缺发生的经济批量订货问题,对四个不同订货策略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比较,这使得传统的库存控制模型能适用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在允许购买费用滞后支付的条件下,构造了一种变质性物品的两货栈库存模型,讨论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为库存管理者决定是否要租用货栈以及制定最优订货量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简单方法;通过假设购买费用可以拖欠一个固定的滞后支付期,研究了需求线性依赖于当前库存水平的变质性物品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从而将依赖于库存水平需求的库存系统作了进一步扩展;假设零售商商不但能享受到上游供货商制定的延期付款策略,而且销售商会将这种优惠策略提供给顾客,而研究了一类变质性物品在两层次滞后支付策略和需求依赖库存水平模式下的库存模型;最后通过假设零售商以一定的速度生产商品或者以有限的补货率来订购商品,建立了允许滞后支付条件下需求依赖库存水平的EPQ模型,推广和改进了相关结果。3、讨论了需求依赖库存水平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针对需求线性依赖于当前库存水平的供应链,研究了使用信用支付策略作为协调手段的供应链协调模型;通过考虑需求是当前库存水平的多项式函数,分别使用利润分享和量折扣的方法对供应链进行协调,发现这两种手段都能够使得供应链达到完美协调状态,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上讨论都假设信息是对称的,接着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对需求依赖库存的供应链协调进行研究,分析了私有信息对供应链各方决策的影响;最后进一步研究了由多制造商-单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在需求依赖库存水平情形下的协调问题。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库存控制供应链协调理论的内容,而且会促进库存控制和供应链协调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决策者进行实际决策提供了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毕波[4](2018)在《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基础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背景下,以北京为例,我国特大城市常见学校冷热不均、跨区就学、教育分异等问题,对传统的设施规划思维形成挑战。本文融贯有关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理论(“为什么不公平”)、空间公平评价方法(“如何定义和识别不公平”)和教育空间规划实践(“如何应对不公平”)的研究,指出从空间规划角度看待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矛盾的本质,以及规划干预就学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托北京三个尺度的就学格局研究和美国、日本的就学政策经验反思,本文搭建了基础教育空间规划从原理到实践的逻辑路径。基础教育空间规划对象不仅限于设施本身,涉及单元空间的教育资源再分配和连续空间的教育系统再组织。基于教育供给相关理论,规划在较大行政单元层面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资源配置角色,在较小功能单元协调多供给主体的利益关系。基于教育需求相关理论,规划在连续空间层面调解就学规模效益、就近入学、学校和社区多元性目标之间的必然矛盾。以不同层面的空间公平评价为技术支撑,规划应当搭建与政策配套的工作路径,构建均衡、就近、包容的就学组团。对于单元空间和连续空间的基础教育公平评价,本文跨多个学科整理了相关评价方法集,分类总结了其应用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定义并识别了北京市域、西城区、通州新城不同区位和群体获得的基础教育资源差异作为评价实证。市域尺度,通过社会空间因子分析和街道中小学服务指标相关性分析,提炼全市中小学服务分布的“中心—边缘”分异。内城尺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揭示生源分配机制和三种学区社会空间特征,即内城教育空间的“户籍—文化”分异。近郊尺度,通过问卷调查和GIS建模,揭示实际就学格局公平性,并应用不同可达性模型模拟机会分布,指出近郊教育空间的“收入—区位”分异。三个研究归纳出转型时期首都地区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的描述维度,指出就学政策规划的重要性。对于基础教育空间规划路径,本文梳理了学校规划实践的公平范式演变,以及不同公平范式国家美国、日本学区制和就学政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嵌入不同层面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方法,指向教育区划调整和就学政策设计的规划工作路径,以及组建数据平台、规划师角色转换的保障策略。最后结合北京市的特征总结,提出以学区为核心的教育区划体系及就学公平政策建议。
王钰[5](2019)在《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物流中的车辆调度问题及优化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运作模式的先驱者。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物流分别服务于汽车生产制造与销售,是影响汽车企业运作效率的重要环节。针对现阶段实际运营中的难题及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本文研究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物流运营中关键的车辆调度问题,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研究了根据汽车装配生产线上随时间变化的实际需求,从供应商园区到生产线边的零部件配送问题。传统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式容易造成库存成本高、个别零部件长期滞压或突然短缺等问题,因此许多汽车企业在装配厂旁开设了供应商园区,聚集了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并直接向生产线提供零部件。现有文献中缺乏考虑生产线实际需求以及供应商园区特征的相关研究。因此,针对新兴的基于供应商园区的零部件配送模式,本文研究根据有限时间范围内各零部件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关零部件的配送任务使得配送车辆的总工作时间最小,并保证各零部件在生产线边缓冲区的库存水平时刻满足上下限约束。其中,根据供应商园区特征,配送任务的工作时间包括园区到生产线的往返运输时间以及由车辆访问园区内供应商数量决定的操作及等待时间。并且,配送过程中各零部件使用供应商提供的原始包装,因此每次配送每种零部件的数量只能是其单位包装内零部件数量的整数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整数规划模型,分析了问题的难解性与可行性条件,并提出了基于列生成的优化算法。基于随机算例的数值实验和基于实际数据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能够高效地求解上述问题,从而帮助汽车企业降低供应商园区零部件物流的运营成本。其次,从整车物流中最为基础的一类配送网络出发,本文研究了城市地区的商品车配送问题。该问题考虑将商品车从一个出发仓库配送至位于该仓库所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的一组经销商。针对该问题的特征,本文定义了商品车的配送价值与拼车成本。其中,配送价值越大表示商品车需要被配送的优先级越高;拼车成本取决于经销商之间的直接运输距离之和,反映了各承运车需访问经销商的数量与聚集程度。并且,各承运车负责配送的商品车必须满足满载约束和本文所提出的嵌套式组合装载结构约束:在商品车分类的基础上,将承运车看作由给定数量、不同类型的装载车位组成,且各车位只能装载类型小于或等于自身类型的商品车。该约束充分考虑了整车装载的组合优化本质,弥补了现有整车物流相关研究中基于重量或长度的装载约束不能保证实际操作可行性的不足。针对城市地区商品车配送问题,本文构建了整数规划模型,并在模型重构及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列生成及分支定界的启发式算法。根据该算法的结构特征,本文比较了基于串行计算和多核处理器并行计算的两种算法实现结构。数值实验与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能够高效地为城市地区的商品车配送问题生成优化的配送方案,并具有天然的并行计算结构,能够利用并行程序降低计算时间。最后,基于我国最大的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的运营现状,针对位于不同出发城市的多个出厂仓库与位于不同目的城市的多个目的经销商所构成的多层网络,本文研究了商品车取送路径优化问题。该问题以平衡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水平与承运车运输成本为目标。其中,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水平体现为每天所处理的商品车配送订单的数量与配送价值,配送价值取决于配送订单发布后未能被处理的滞留天数以及是否被目的经销商定义为紧急订单;而各承运车在多层网络上的运输成本包括由访问不同城市的路径所决定的运输成本以及由各城市内访问出厂仓库或目的经销商的数量所决定的访问成本。商品车取送路径优化问题也需要考虑嵌套式组合装载结构约束和满载约束,从而保证所生成的取送方案在实际运营中的可行性,还需要考虑承运车与目的城市之间的访问限制约束以及城市间取送路径规划的相关约束。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列生成及动态规划的启发式算法,其中,为了高效地生成必要的新列,对定价子问题进行了松弛再通过本文提出的动态规划算法精确求解。本文证明了算法每次迭代时都能基于松弛子问题的最优解生成原问题最优目标函数值的一个上界,并在此基础上为算法增加了提前终止策略、基于局部搜索的整数解改进算法及松弛子问题循环求解策略,结合并行计算结构提高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绩效。数值实验与案例分析的结果证明了上述算法及策略的有效性与高效性,能够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科学化、智能化的整车物流决策提供核心算法支持。综上,本文对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物流中关键的车辆调度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问题的不同特征分别提出了高效的优化算法,不仅为现阶段相关运营实践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支持,更是进一步推动汽车物流服务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及汽车行业实现供应链协同优化运作的重要基础。并且,本文研究了基于数学规划与列生成的优化算法在针对不同特征的车辆调度问题中的设计、改进、测试与评价方法,丰富并完善了组合优化领域和算法设计领域的研究内容。
罗兵[6](2001)在《几类经济订购批量模型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摘 要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可以说是生产管理中一个最古老的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因此而受到企业界或学术界的冷落,与此相反,随着管理科学学派的产生,计算机应用的推广,尤其是MRPⅡ、ERP、OPT、JIT零库存等系统或概念的出现,近几十年来这一古老的领域一直是生产管理的探索前沿,很多新系统、新概念的出现都产生于对库存这一基本概念的深入研究与反思基础上。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对EOQ问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对几类典型的经济订购批量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通过假设定常需求和定常短缺量拖后率,将时变需求和部分短缺量拖后时的EOQ模型进行了具体化,建立了部分短缺量拖后时补充率为无穷大以及生产需一定时间,边生产边需求的EOQ模型,并结合重庆集诚公司和华恩公司的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对随机状态下的EOQ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假设订购周期为服从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需求均值为线性递增函数,以及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对库存系统补充策略的影响,进一步放宽了确定状态下基本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的条件,建立了随机状态下需求均值为线性递增函数时的EOQ模型。本文还对变质物品在存货影响销售率条件下的EOQ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理论需求率为线性递增函数且无短缺量拖后和短缺量完全拖后时的EOQ模型,并对无短缺量拖后时模型最优解的存在及唯一性进行了讨论;综合考虑系统费用时值和存货影响销售率现象对库存管理补充策略的影响,建立了变质物品在考虑费用时值和存货影响销售率条件下的EOQ模型,讨论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及唯一性,提出了一种寻求该最优解的算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算例。
耿仲钟[7](2018)在《我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4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这三项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三项补贴政策效果逐渐钝化。2015年国家在浙、鲁、皖、川、湘五省进行三项补贴改革试点,试点将“三项补贴”三合一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一部分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被称之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另一部分资金用于提升粮食产能(被称之为适度规模经营补贴),一年试点期满后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推开。新政策催生新的问题,有必要对这项农业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本项研究的研究脉络如下:(1)从历史角度梳理我国主要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三项补贴改革之后各地实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操作方式;(2)基于政策目标评价其政策效果,包括:评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耕地地力、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的影响,评价适度经营规模补贴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农业信贷担保的影响;(3)测算该项政策的政策成本以及农户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回应性;(4)根据WTO规则判断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合规性;(5)提出优化该项补贴政策的建议。本文构建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研究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该项政策,并综合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农户调研数据进行了有别于既有研究的一些处理和方法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揭示该项新农业政策的政策效果,而且能够为政府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该项政策提供思路和依据。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是对原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旨在“藏粮于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普惠制”的性质仍然没变,但适度规模经营补贴体现了“特惠制”;(2)现有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行为影响程度并不显着;“政策目标模糊-执行较困难”不利于保护地力保护目标的达成。单独依靠该项补贴资金无法达成地力的提升与保护;(3)相比较而言按确权面积方式补贴对农户收入影响更大,与实际种植面积挂钩补贴方式对产量影响更大,但不管哪种方式当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对粮食产量和农户收入的刺激作用较小,该项补贴能够缩小农户的收入不平等;(4)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应,但是规模经营主体对粮价变动更敏感;(5)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支持信贷担保体系能够增强担保公司的核心实力,有利于撬动更大的信贷资金,刺激银行信贷供给,降低农户融资成本;(6)与原三项补贴的相比,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执行成本得以简化,与其他涉农政策相比,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执行成本不高;农户对两项补贴的期望补贴标准在100-200元/亩,期望补贴与与种植面积相挂钩,农户期望更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社会化服务;(7)“三项补贴”改革大大释放了黄箱尤其是非特定产品支持的政策空间,未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确权面积挂钩能进一步符合WTO规限。
王圣东[8](2009)在《基于多种生产和订购模式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速,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这些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产品具有Newsvendor型产品的特征,从而也使得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Newsvendor型产品自身所具有的时效性强、需求不确定性大、期末残值低等特性,使得供应链协调运作变得异常棘手。因此,如何有效实现该产品供应链的协调运作,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针对传统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理论的扩展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都聚集于单生产模式和一次订购机会。然而,单一生产模式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仅有一次订购机会的限制往往使得供应链难以实现对市场需求的精确预测和快速响应,从而给供应链节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和经营风险。本文重点探讨了带有多种生产和订购模式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根据制造商生产的弹性和销售商订购的灵活性,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多种生产和订购模式的供应链协调理论体系。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单生产模式下一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单生产模式和一次订购机会是传统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基石,因此,本文先针对传统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作如下几方面的扩展性研究:首先,将合作广告引入到传统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模型,建立了由单个制造商两个竞争的零售商所组成的两层供应链合作广告模型。其次,将两种营销模式和合作广告同时引入到传统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中,提出了带有直营店和代理商两种营销模式下的Newsvendor型产品合作广告模型,通过分析需求的随机性及直营店的营销模式对制造商的品牌广告和销售商的地方促销广告决策的影响,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管理启示。另外,将提前期看作是决策变量,提出了基于提前期压缩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模型。最后,在假定分销商所面临的需求是与销售价格有关的随机变量以及供、销双方关于分销商销售价格信息不对称这两个前提下,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由单供应商单分销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问题。2.单生产模式下期末二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首先,在假定制造商和销售商分摊第二次生产装配费用以及销售期末部分缺货量延期供给情形,建立了由单制造商单销售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协调模型。该模型不仅修正了一些学者对二次订购下集中供应链系统期望利润模型的错误认识,而且还弥补了已有文献只适用于销售商来承担二次生产装配费用和期末短缺量完全延期供给的不足。紧接着,本文将上述模型推广到由单制造商多销售商所组成的两层供应链中,探讨了多个竞争的销售商对分散和集中决策下订购策略的影响。将多货栈存贮问题首次引入到带有随机需求的供应链环境中,提出了基于两货栈和两次订购机会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模型,并进一步推广至考虑带有固定的订购费用和部分短缺量延期供给、需求具有价格敏感性以及需求依赖广告投入这三种情形。这类模型克服了现有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仅适用于己有货栈容量无限大的不足。3.单生产模式下期内二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本文首次将两阶段需求相关性引入到销售期内带有第二次订购机会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模型中,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给出了分析解,从而克服了已有的类似模型仅适用于两阶段需求相互独立情形且只能提供数值解的缺陷。另外,已有的第二次订购发生在销售季节内的供应链协调模型均不适用于带有固定的订购费用和装配费用情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考虑这两个费用将导致模型结构的复杂性和求解的困难性。鉴于这两种费用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中的广泛存在性,本文首次将上述两阶段需求相关的Newsvencor型产品供应链模型推广到考虑带有固定订购费用和装配费用情形,提出了一个更复杂但更符合实际的供应链协调模型,利用(s,S)策略给出了模型的分析解,同时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实现了供应链的完美协调。4.两生产模式下期末二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首次将制造商的两生产模式引入到第二次订购发生在销售季节末的供应链模型中,从而避免了采用现有文献中提供的单生产模式所导致的生产缺乏柔性。其次,将广告投入和两生产模式同时引入到期末二次订购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中,建立了生产、订购及广告投入同时决策的供应链协调模型。进一步地,研究了广告和价格这两种因素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建立了生产、订购、广告投入及定价联合确定的供应链协调模型。与现有模型不同,本文引入了广告投入影响因子和销售价格影响因子的概念,利用这两个因子的两种不同组合方式——加和方式和乘积方式——来刻画实际的市场需求,并通过分析指出了这两种不同需求方式的适应对象。分别提出了两种新的协调契约:一种是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另一种是回购和回扣/惩罚相结合的联合契约,从而大大拓展了传统的收益共享契约和销售回扣契约的应用范围。最后,将两生产模式下期末二次订购的供应链模型扩展至多货栈存贮情形,提出了基于两货栈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模型,并进一步推广至考虑带有固定的订购费用和部分短缺量延期供给、需求具有价格敏感性以及需求依赖广告投入等情形。5.两生产模式下期内二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现有的关于在销售季节内带有第二次订购机会的文献全都假定制造商采用单生产模式以应对销售商的两次不同的订购,这种假定不仅限制了已有文献的适用范围,而且还忽视了现实中制造商生产的灵活性。因此,本文首次将两生产模式引入到两阶段需求相关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模型中,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模型并设计了契约以实现供应链协调。进一步地,将固定的装配费用和订购费用引入到上述供应链协调模型中,在综合考虑两生产模式、两阶段需求相关以及每次生产和订购时都分别带有固定的装配费用和订购费用的前提下,建立了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模型,利用(s,S)策略给出了销售商的最优订购量和制造商的最优生产量,通过一个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实现了供应链的完美协调。6.基于需求信息更新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首先,将销售商在提前期内的第二次订购时间点作为决策变量,提出了带有需求信息更新时间点决策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模型,从而克服了已有模型中第二次订购时间点随意给定的缺陷。其次,将允许顾客退货引入到带有需求信息更新时间点决策的供应链协调模型中,探讨了考虑常数返还率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最后,进一步将带有需求信息更新点决策的供应链协调模型扩展到部分短缺量延期供给情形,综合运用了需求信息更新和期末紧急订购这两种手段来减小供应与需求的不匹配,同时探讨了短缺量部分延期供给对供应链双方决策以及供应链运作绩效的影响。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理论的内容,也拓宽了传统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模型的应用空间,为供应链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王强[9](2020)在《考虑双补货模式和参考价格效应的库存与定价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库存和定价决策是企业运营管理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供应链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供应链结构和人们的消费方式均发生了改变,这使得企业传统的库存策略和定价策略变得不再适用。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企业的最优库存策略和定价策略进行研究,受到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供应链全球化使得不可预测因素增多,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增大,双渠道补货模式是降低供应链中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另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消费者可以便捷地获得产品的历史价格,并通过某种形式(比如,峰终定律和指数光滑等)转化为产品的参考价格。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考虑参考价格效应下的库存策略研究也变得很有必要。尽管已有大量文献研究双补货模式和参考价格效应下的库存和定价决策问题,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更符合现实背景的因素考虑进去,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求出最优或者近似最优的库存和定价策略,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具体来看,本文的核心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已有文献关于基本-波动策略在不考虑固定成本时的渐近最优性的研究,本文提出一个含有固定订货成本和订货周期的库存系统下的改进的基本-波动策略。通过策略优化技术来获得近优的改进的基本-波动策略参数,并通过数值实验与基准策略—双指标-(S,R,nQ)策略作比较,表明当常规补货渠道的固定成本较低时,只有在两种补货模式的补货提前期差值较大的情况下,改进的基本-波动策略才会优于双指标-(S,R,nQ)策略;而在常规补货渠道的固定成本较高时,改进的基本-波动策略明显优于双指标-(S,R,nQ)策略和传统的常量订货策略,即使两个补货模式的补货提前期差值较小。第二,基于已有文献关于双补货模式下的多级随机库存系统的研究较少,本文考虑了一个多级的链式库存系统,每一级库存点都含有两种补货模式,且两种补货模式的补货提前期具有一般性,不是简单的“0-1”组合。进一步地,本文考虑了含有批量订货的情况。提出了级-双指标(R,nQ)策略,并通过仿真优化给出了求解最优策略参数的方法。理论证明了最下游库存点最优的加急目标水平可以通过报童临界点原理来求解。提出了启发式方法来求解近优的级-双指标(R,nQ)策略的参数。数值实验表明,启发式策略的性能较好,且当企业考虑在哪一级库存点添加加急补货模式时,只要下游库存点的常规补货模式与上游库存点相比不是特别差,决策者总会选择在下游库存点添加加急补货模式。第三,基于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参考价格效应现象,本文研究了当市场中的消费者均为风险规避型时零售商的联合库存与定价策略研究。零售商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向风险规避型消费者销售某单一产品,并讨论参考价格对零售商最优定价和库存策略的影响。消费者的需求是由他们的购买效用通过一个多类别逻辑模型来确定的,且购买效用取决于参考价格和当前的销售价格。首先,本文给出了零售商单周期的最优短视联合库存与定价策略。接着,对模型进行等价变换,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对零售商的多期最优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参考价格相关的基本库存清单价格策略在每个时期都是最优的。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总结如下:(1)将不考虑固定成本的双补货模式库存系统的渐近最优策略—基本-波动策略进行改进,推广到一个考虑固定成本和订货周期的双补货模式库存系统;(2)为有批量订货约束的多级双补货模式库存系统提出了一个策略,即级-双指标(R,nQ)策略,这是首次研究每级库存点都含有两种补货模式,且每种补货模式的补货提前期都具有一般性的多级双补货模式的库存系统;(3)同时考虑消费者的参考价格效应和风险规避行为对零售商联合库存与定价策略的影响,并利用多类别逻辑模型将购买效用转化为需求。
高峻峻[10](2004)在《不确定性需求下供应链中分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的日趋形成,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当今国际上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一个新热点。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还要具备整合协调供应链成员间关系的管理能力。在供应链中,分销系统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衡量供应链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且是决定供应链竞争能力的最关键因素。然而,面对复杂的新市场环境,传统分销系统在效率、成本以及可控性方面的劣势日益突出,其买卖双方间的非合作型关系,也大大地制约了生产商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影响了分销系统效率。因此,分销系统的成本问题研究和协调问题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实践还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本文在对供应链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两个层面对供应链管理模型进行分类,第一个层面是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界定,主要考虑了产品特征、对象系统和建模方法三个方面:第二个层面是研究内容的界定,主要考虑了需求特征、研究类型和研究侧重三个方面。并分别对供应链中的库存问题、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及其价值问题、供应链协调与契约问题、供应链网络设计问题和供应链绩效评价问题的外部环境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综述。本文主要就不确定性需求下分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第一,不确定需求下单一产品的分销系统建模与仿真问题。首先,在连续检查库存控制策略下,给出分销系统中各成员的综合物流成本,以分销系统的物流成本为最小化目标,以服务水平为约束条件进行建模,求解分销系统成员的最优库存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分析了价格参数及订货比例系数对分销系统总成本的影响。然后,在周期检查库存控制策略下,针对由一个地区分销中心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地区分销系统的成本优化问题,在综合考虑地区分销中心和零售商各类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区分销系统的独立决策成本优化模型和联合决策成本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和算例。 第二,不确定需求下多产品的分销系统建模与仿真问题。首先,在连续检查库存控制策略下,针对由两个制造商和多个地区总经销商组成的分销系统,在两个制造商的产品需求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假设前提下,分别给出了地区总经销商和制造商的总利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整个分销系统的总利润最大为目标、以地区总经销商的服务水平为约束条件的分销系统利润优化模型,且通过仿真分析了定价参数、忠诚度参数和需求方差系数的变化对分销系统绩效的影响。然后,在周期检查库存控制策略下,从分销系统结构出发,研究传统分销系统结构(不带有地区分销中心)和带有地区分销中心的分销系统结构对分销系统总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地区分销中心的分销系统能够带米较高的利润和较高的服务水平。 第三,供应链中分销系统的协调问题。首先,在价格弹性需求下,以生产商(主方)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零售商(从方)的个体理性约束和生产商(主方)的激励相容约束作为约束条什进行建模,求解出分销系统的最优价格折扣,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模型的应用效果。
二、带有线性需求合并短缺的有限时间水平的最优生产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有线性需求合并短缺的有限时间水平的最优生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物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现代物流——新的经济增长点 |
1.2 库存控制是物流系统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研究课题 |
1.3 库存控制模型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处于成熟期的商品的库存控制问题研究 |
2.1 变质性物品的经济订货量模型 |
2.2 供应商提供临时价格折扣时销售商的EOQ模型 |
2.3 具有有限服务率的库存系统的EOQ模型 |
2.4 服务率有限且备运期可控的经济订货量模型 |
第三章 市场逐渐扩张或衰退的商品的库存控制问题研究 |
3.1 考虑费用时值的库存系统的EOQ模型 |
3.2 允许购买费用滞后支付情形下的库存控制模型 |
3.3 可变订货费用情形下库存系统的经济订货量问题 |
3.4 多货栈库存控制模型 |
3.5 季节性商品的库存控制模型 |
第四章 生产与库存控制模型的扩展研究 |
4.1 带有预防性维修中断的复合制造系统的生产批量模型 |
4.2 柔性制造系统的最优生产率与生产批量的联合确定 |
4.3 考虑人类学习现象的生产批量模型 |
4.4 线性时变需求情形下制造系统在有限计划期内的生产库存控制模型 |
4.5 带有一般时变需求的变质性物品的生产库存控制模型 |
4.6 允许短缺且缺货要补的制造系统的连续生产库存控制模型 |
第五章 其它非定常需求库存控制模型的扩展研究 |
5.1 带有提前购买价格折扣的变质性物品随机库存模型 |
5.2 Newsboy型商品最优广告费用与订货策略的联合确定 |
5.3 短缺部分拖后且需求线性依赖于库存水平的变质性物品库存控制模型 |
5.4 带有依赖于库存水平需求与固定保质期的物品的库存控制模型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2)直营连锁企业的产品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最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创新点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集中供应理论 |
2.1.1 集中供应简介 |
2.1.2 集中供应的研究现状 |
2.2 直营连锁理论 |
2.2.1 直营连锁简介 |
2.2.2 直营连锁研究现状 |
2.3 风险决策问题 |
2.3.1 期望均值风险决策 |
2.3.2 条件风险值决策 |
2.4 鲁棒库存问题 |
2.4.1 鲁棒库存简介 |
2.4.2 鲁棒库存的研究现状 |
2.5 生产与供应问题 |
2.5.1 直营生产与供应问题 |
2.5.2 生产与供应研究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期望均值准则的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策略 |
3.1 问题描述 |
3.2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期望均值模型 |
3.3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策略近似算法 |
3.3.1 总产量不受限制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近似算法 |
3.3.2 给定生产总量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近似算法 |
3.4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策略的数值分析 |
3.4.1 处理价变化的生产分配策略分析 |
3.4.2 拉格朗日乘子等于0 时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对比分析 |
3.4.3 拉格朗日乘子l对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变化分析 |
3.4.4 需求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3.4.5 需求方差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3.4.6 分配权值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3.4.7 给定生产总量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3.4.8 小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CVa R准则的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策略 |
4.1 问题描述 |
4.2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CVaR准则模型 |
4.3 最优生产分配策略灵敏度分析 |
4.4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策略近似算法 |
4.4.1 总产量不受限制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算法 |
4.4.2 给定生产总量下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 |
4.5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策略的数值分析 |
4.5.1 处理价变化的最优生产分配供应分析 |
4.5.2 拉格朗日乘子为0 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4.5.3 拉格朗日乘子λ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4.5.4 置信水平变化的最优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4.5.5 需求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4.5.6 需求方差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4.5.7 分配权值变化的最优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4.5.8 给定生产总量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4.5.9 小结 |
4.6 期望均值模型与CVaR测度模型对比 |
4.6.1 需求方差不变时的比较 |
4.6.2 需求方差增加100 时比较 |
4.6.3 需求变动时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期望均值准则下的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鲁棒策略 |
5.1 问题描述 |
5.2 凸概率密度分布簇下的单周期期望均值鲁棒模型 |
5.3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期望均值鲁棒模型 |
5.4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鲁棒策略近似计算方法 |
5.5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鲁棒策略的数值分析 |
5.5.1 处理价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5.5.2 需求变化的最优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5.5.3 需求方差波动的最优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5.5.4 给定生产总量控制下的最优生产分配策略分析 |
5.5.5 期望收益最大的最优生产分配策略分析 |
5.5.6 分配权值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5.5.7 小结 |
5.6 期望均值模型与期望均值鲁棒模型比较 |
5.6.1 期望均值模型与期望鲁棒模型特殊情形比较 |
5.6.2 期望均值模型与期望鲁棒模型比较 |
5.6.3 区域生产分配约束的期望鲁棒模型比较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CVa R准则的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鲁棒策略 |
6.1 问题描述 |
6.2 基于凸概率分布簇的单周期CVaR鲁棒模型 |
6.3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CVaR鲁棒模型 |
6.4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鲁棒策略近似计算方法 |
6.5 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鲁棒策略的数值分析 |
6.5.1 处理价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6.5.2 置信水平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6.5.3 需求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6.5.4 需求方差波动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6.5.6 给定生产总量控制下的生产分配策略分析 |
6.5.7 期望收益最大的生产分配策略分析 |
6.5.8 分配权值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分析 |
6.5.9 小结 |
6.6 期望均值鲁棒与CVaR准则鲁棒模型对比 |
6.6.1 需求不变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比较 |
6.6.2 需求变化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比较 |
6.6.3 需求方差波动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比较 |
6.6.4 给定生产总量下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比较 |
6.6.5 分配权值的生产分配供应策略比较 |
6.6.6 小结 |
6.7 CVaR准则模型与CVaR准则鲁棒模型比较 |
6.7.1 CVa R准则模型与CVa R鲁棒模型特殊情形比较 |
6.7.2 CVa R准则模型与CVa R鲁棒模型比较 |
6.7.3 区域生产分配约束的期望鲁棒模型比较 |
6.8 四种生产分配供应模型比较 |
6.9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需求依赖库存的库存控制和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动机和目的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基于需求依赖库存水平的库存问题研究现状 |
1.2.2 基于信用支付策略的库存决策模型研究现状 |
1.2.3 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现状 |
1.2.4 已有研究综述小结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 本文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需求依赖库存水平的经济批量问题研究 |
2.1 一类需求线性依赖于库存水平且允许短缺的EOQ模型 |
2.1.1 假定与记号 |
2.1.2 模型的建立 |
2.1.3 模型的分析 |
2.2 考虑空间限制且存货影响销售率的变质性物品的库存控制模型 |
2.2.1 符号与假设 |
2.2.2 模型构建 |
2.2.3 模型求解 |
2.2.4 模型算法 |
2.2.5 数值例子及灵敏度分析 |
2.3 带有可变库存费用和短缺的变质性物品的经济批量问题 |
2.3.1 记号与假设 |
2.3.2 模型与最优解 |
2.3.3 结束语 |
2.4 需求依赖库存水平的非立即变质性物品库存控制模型 |
2.4.1 问题的形成 |
2.4.2 假定与记号 |
2.4.3 模型的设计 |
2.4.4 最优解分析 |
2.4.5 数值例子 |
2.4.6 结束语 |
2.5 需求是库存水平多项式函数的最优订货模型 |
2.5.1 引言 |
2.5.2 模型新算法 |
2.5.3 数值例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考虑资金时值与信用支付策略的库存控制模型 |
3.1 通货膨胀环境下需求依赖于库存水平的订货仿真模型 |
3.1.1 引言 |
3.1.2 符号与假设 |
3.1.3 数学模型 |
3.1.4 模型求解 |
3.1.5 数值例子 |
3.1.6 模型分析 |
3.1.7 结论 |
3.2 两货栈及允许延期付款情形下变质性物品的最优订货策略 |
3.2.1 假定与记号 |
3.2.2 模型建立 |
3.2.3 理论分析 |
3.2.4 数值例子 |
3.2.5 结论 |
3.3 允许滞后支付且需求依赖于库存水平的变质性物品的EOQ模型 |
3.3.1 假定与记号 |
3.3.2 模型设计 |
3.3.3 模型求解 |
3.3.4 数值例子 |
3.4 两层次滞后支付策略下需求依赖于库存水平的最优订货模型 |
3.4.1 引言 |
3.4.2 模型建立 |
3.4.3 理论分析 |
3.4.4 数值例子 |
3.4.5 特殊情形 |
3.4.6 结束语 |
3.5 带有信用支付和需求依赖于库存水平的最优生产—库存问题 |
3.5.1 引言 |
3.5.2 假定与记号 |
3.5.3 模型构建 |
3.5.4 模型分析 |
3.5.5 特殊情形 |
3.5.6 数值例子及灵敏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需求受库存水平影响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 |
4.1 基于信用支付且需求线性依赖于库存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4.1.1 引言 |
4.1.2 模型假设与记号 |
4.1.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4.1.4 供应链协调策略 |
4.1.5 模型算法及算例 |
4.1.6 结束语 |
4.2 基于利润分享和量折扣策略且需求受库存影响的供应链协调 |
4.2.1 引言 |
4.2.2 模型假定与记号 |
4.2.3 双方协调运作的必要性 |
4.2.4 两种供应链协调策略 |
4.2.5 数字例子和灵敏性分析 |
4.2.6 两种协调策略的比较 |
4.2.7 结论 |
4.3 私有成本信息保护下需求受库存水平影响的供应链决策 |
4.3.1 私有成本信息保护下各自独立运作的决策模型 |
4.3.2 私有成本信息保护下基于利润分享策略的运作模型 |
4.3.3 私有成本信息保护下基于量折扣计划的运作模型 |
4.4 需求受库存水平影响下多制造商-单零售商的博弈分析 |
4.4.1 符号与假设 |
4.4.2 数学模型 |
4.4.3 数值例子 |
4.4.4 协调策略 |
4.4.5 结束语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局限性及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4)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背景 |
1.1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基础教育空间规划探索 |
1.1.1 基础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
1.1.2 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趋势 |
1.1.3 北京市基础教育空间规划探索 |
1.2 北京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空间现象 |
1.2.1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衡 |
1.2.2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等 |
1.3 我国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背景 |
1.3.1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
1.3.2 基础教育体制改革 |
1.3.3 城市教育通道变迁 |
1.3.4 城镇化快速发展 |
1.4 规划与教育部门已有措施面临的困境 |
1.4.1 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传统路径 |
1.4.2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均衡措施 |
1.5 小结 |
第2章 研究界定 |
2.1 研究问题 |
2.1.1 认识论问题 |
2.1.2 公平评价问题 |
2.1.3 规划路径问题 |
2.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2.2.1 研究目标 |
2.2.2 研究意义 |
2.3 案例对象 |
2.3.1 北京市域、内城和近郊案例研究 |
2.3.2 不同公平范式的就学空间体系评介 |
2.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2.4.1 研究方法 |
2.4.2 数据来源 |
2.5 研究框架与论文安排 |
2.5.1 研究框架 |
2.5.2 论文安排 |
第3章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理论研究 |
3.1 基础教育服务供给相关理论 |
3.1.1 空间俱乐部(Club Goods) |
3.1.2 蒂伯特模型(Tiebout Model) |
3.1.3 集体消费(Collective Consumption) |
3.1.4 教育市场模型(Market-oriented Model) |
3.1.5 小结 |
3.2 基础教育服务需求相关理论 |
3.2.1 社会再生产(Social Reproduction) |
3.2.2 同群效应(Peer Effects) |
3.2.3 邻里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s) |
3.2.4 机会地理(Geography of Opportunity) |
3.2.5 小结 |
3.3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相关理论 |
3.3.1 空间公平(Spatial Equity) |
3.3.2 教育公平(Educational Equity) |
3.3.3 小结 |
第4章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方法研究 |
4.1 单元空间的基础教育公平评价 |
4.1.1 单元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
4.1.2 相关性与模型评价方法 |
4.1.3 小结 |
4.2 连续空间的学校可达性公平评价 |
4.2.1 学校可达性评价基本方法 |
4.2.2 学校可达性公平研究进展 |
4.2.3 小结 |
4.3 离散设施的学校选址与布局优化 |
4.3.1 学校选址布局优化基本模型 |
4.3.2 学校选址布局模型研究进展 |
4.3.3 小结 |
第5章 基础教育空间规划实践研究 |
5.1 学校规划实践及其公平范式演进 |
5.1.1 学校规划1.0:乌托邦时代 |
5.1.2 学校规划2.0:工业时代 |
5.1.3 学校规划3.0:后工业时代 |
5.1.4 3.0 后时代:组织社会生态 |
5.1.5 小结 |
5.2 美国、日本的就学空间体系评介 |
5.2.1 美国的学区制格局 |
5.2.2 美国的就学反隔离政策 |
5.2.3 日本的教育行政体系 |
5.2.4 日本的就学平等化政策 |
5.2.5 小结 |
第6章 北京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研究 |
6.1 北京市域中小学服务分布与社会空间关系 |
6.1.1 北京城市社会空间格局演变历程 |
6.1.2 北京城市基础教育服务分布特征 |
6.1.3 社会空间与资源分布的匹配关系 |
6.1.4 小结 |
6.2 内城学校、学区分异及其社会空间关系 |
6.2.1 西城区学区划分与学校分异 |
6.2.2 典型学区的居住分异与置换 |
6.2.3 学校分异与居住分异的关系 |
6.2.4 小结 |
6.3 近郊就学格局分析与可达性公平评价 |
6.3.1 梨园地区实际就学格局分析 |
6.3.2 新城小学空间可达性公平评价 |
6.3.3 基于择校模型的空间公平评价 |
6.3.4 小结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结论 |
7.1 空间规划对教育公平的认识 |
7.2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方法集 |
7.3 北京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研究启示 |
7.3.1 市域:“中心—边缘”分异 |
7.3.2 内城:“户籍—文化”分异 |
7.3.3 近郊:“收入—区位”分异 |
7.4 北京基础教育空间规划路径搭建 |
7.4.1 基础教育空间规划路径思路 |
7.4.2 基础教育空间区划体系探索 |
7.4.3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政策建议 |
7.5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7.5.1 研究的创新点 |
7.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西城区教委、中介、家长和学校访谈提纲 |
附录 B 通州区梨园街道中小学生家庭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物流中的车辆调度问题及优化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汽车物流的系统构成 |
1.1.2 我国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
1.1.3 运营决策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 研究现状 |
1.2.1 汽车物流系统的战略演变 |
1.2.2 汽车零部件物流问题的相关研究 |
1.2.3 汽车整车物流问题的相关研究 |
1.2.4 相关算法分类 |
1.2.5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问题提出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组织结构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供应商园区到生产线边的零部件配送问题 |
2.1 引言 |
2.2 基于供应商园区的零部件物流配送模式 |
2.3 问题数学描述与难解性分析 |
2.4 整数规划模型及可行性条件 |
2.5 基于列生成的启发式算法 |
2.5.1 模型重构 |
2.5.2 构建初始列的最小批量组合算法 |
2.5.3 定价子问题 |
2.5.4 基于分支定界生成整数解 |
2.6 数值实验与案例分析 |
2.6.1 随机算例生成 |
2.6.2 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 |
2.6.3 案例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考虑经销商间拼车成本的城市地区商品车配送问题 |
3.1 引言 |
3.2 嵌套式组合装载结构及整车装载问题 |
3.2.1 整车装载问题的数学描述与整数规划模型 |
3.2.2 问题难解性分析 |
3.2.3 单一承运车装载问题的贪婪算法 |
3.3 城市地区的商品车配送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
3.3.1 经销商间拼车成本 |
3.3.2 城市地区商品车配送问题的数学描述 |
3.3.3 整数规划模型 |
3.4 基于列生成及分支定界的启发式算法 |
3.4.1 模型重构 |
3.4.2 构建初始列的最近邻贪婪算法 |
3.4.3 定价子问题及分支定界算法 |
3.4.4 算法步骤总结及两种实现结构 |
3.5 数值实验与案例分析 |
3.5.1 随机算例生成 |
3.5.2 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 |
3.5.3 案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多层网络商品车取送路径优化问题 |
4.1 引言 |
4.2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整车出厂物流运作流程及区域划分 |
4.3 商品车取送问题的数学描述及模型构建 |
4.3.1 问题数学描述与分析 |
4.3.2 整数规划模型 |
4.4 基于列生成及动态规划的启发式算法 |
4.4.1 可行取送方案及模型重构 |
4.4.2 初始可行解生成算法 |
4.4.3 定价子问题及动态规划算法 |
4.4.4 算法步骤总结及加速改进策略 |
4.5 数值试验与案例分析 |
4.5.1 随机算例生成 |
4.5.2 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 |
4.5.3 案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6)几类经济订购批量模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插图及附表清单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1.1 库存管理概述 |
1.1.2 库存控制决策与传统的基本EOQ模型 |
1.2 国内外EOQ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 文献搜索结论及本文研究所作的主要工作 |
1.3.1 文献搜索的主要结论 |
1.3.2 本文研究所作的主要工作及论文基本框架 |
2 部分短缺量拖后与随机状态下的EOQ模型及其应用 |
2.1 生产时间很短,部分短缺量拖后时的EOQ模型及其应用 |
2.1.1 生产时间很短,部分短缺量拖后时的EOQ模型 |
2.1.2 生产时间很短,部分短缺量拖后时的EOQ模型在重庆集诚汽车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应用 |
2.2 生产需一定时间,边生产边需求且部分短缺量拖后时的EOQ模型及其应用 |
2.2.1 生产需一定时间,边生产边需求且部分短缺量拖后时的EOQ模型 |
2.2.2 生产需一定时间,边生产边需求且部分短缺量拖后时的EOQ模型在重庆华恩实业有限公司中的应用 |
2.3 随机状态下需求均值为线性递增函数时的EOQ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变质物品在存货影响销售率条件下的EOQ模型 |
3.1 理论需求率为时变函数且考虑费用时值情况下的EOQ模型 |
3.2 理论需求率为线性递增函数时的EOQ模型 |
3.2.1 理论需求率为线性递增函数且无短缺量拖后时的EOQ模型 |
3.2.2 理论需求率为线性递增函数且短缺量完全拖后时的EOQ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4 结论及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Fortran程序 |
附录B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C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着 |
附录D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7)我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历史进程及三项补贴改革 |
3.1 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历史进程 |
3.2 我国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实施 |
3.3 “三项补贴”改革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效果分析1:基于地力保护视角 |
4.1 补贴对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微观调研数据 |
4.2 补贴对耕地地力的影响——基于自然实验的证据 |
4.3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效果的逻辑解释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效果分析2:基于粮食生产与农户收入视角 |
5.1 政策效果模拟方法——PMP模型 |
5.2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户收入的模拟分析 |
5.3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效果分析1:基于粮食生产与农户收入视角 |
6.1 基于田野调查的规模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案例 |
6.2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户收入的模拟分析 |
6.3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的受益公平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政策效果分析2:基于信贷担保视角 |
7.1 市场失灵与农业信贷担保 |
7.2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支持信贷担保政策效应的数理分析 |
7.3 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支持信贷担保政策效应的案例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成本与回应性分析 |
8.1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财政成本 |
8.2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执行成本 |
8.3 政策的回应性分析:农户的了解、评价与期望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合规性分析 |
9.1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黄箱空间释放 |
9.2 “三项补贴”改革前后政策保护程度变化 |
9.3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优化 |
10.1 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的启示 |
10.2 当前我国农业主要国内支持政策 |
10.3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优化安排 |
10.4 本章小结 |
第十一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11.1 主要结论 |
11.2 政策建议 |
11.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 部分田野调查素材整理 |
(二) 农业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整理 |
(三) 调研问卷与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基于多种生产和订购模式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
1.2.1 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
1.2.2 问题的提出 |
1.2.3 选题的意义 |
1.3 相关文献研究进展 |
1.3.1 单生产模式下一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研究现状 |
1.3.2 单生产模式下期内或期末二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研究现状 |
1.3.3 两生产模式下期内或期末二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研究现状 |
1.3.4 基于需求信息更新的供应链协调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结构安排和主要创新 |
1.4.1 论文结构安排 |
1.4.2 论文主要创新 |
第二章 单生产模式下一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单制造商两零售商合作广告协调方法研究 |
2.2.1 引言 |
2.2.2 记号与假定 |
2.2.3 分散决策模型 |
2.2.4 一体化决策模型 |
2.2.5 利润共享契约下渠道利益分配问题 |
2.3 带有两种营销模式的供应链合作广告问题分析 |
2.3.1 引言 |
2.3.2 记号与假定 |
2.3.3 分散决策模型 |
2.3.4 集中控制下决策模型 |
2.3.5 基于地方促销广告投入费用分摊的协调合同设计 |
2.3.6 数值仿真分析 |
2.4 考虑提前期压缩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模型 |
2.4.1 引言 |
2.4.2 记号与假定 |
2.4.3 集中决策系统 |
2.4.4 联合协调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2.4.5 数值算例 |
2.5 基于分销价格信息不对称的两层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 |
2.5.1 引言 |
2.5.2 记号与假定 |
2.5.3 模型的建立 |
2.5.4 对称信息下最优激励合同及定价策略 |
2.5.5 非对称信息下最优激励合同及定价策略 |
2.5.6 应用实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单生产模式下期末二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考虑订购和装配费用且部分短缺量延期供给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3.2.1 引言 |
3.2.2 记号与假定 |
3.2.3 分散订购决策模型 |
3.2.4 集中订购决策模型 |
3.2.5 供应链协调策略的设计 |
3.2.6 数值实例和灵敏度分析 |
3.3 单制造商多销售商两层供应链协调问题分析 |
3.3.1 引言 |
3.3.2 记号与假定 |
3.3.3 分散决策模型 |
3.3.4 联合决策模型 |
3.3.5 协调策略的设计 |
3.3.6 数值实例 |
3.4 带有两个货栈的供应链协调方法研究 |
3.4.1 引言 |
3.4.2 记号与假定 |
3.4.3 集中决策系统 |
3.4.4 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单生产模式下期内二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两阶段需求相关且部分短缺量延期供给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4.2.1 引言 |
4.2.2 记号与假定 |
4.2.3 集中决策系统 |
4.2.4 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4.2.5 数值仿真和管理启示 |
4.3 考虑订购和装配费用情形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分析 |
4.3.1 引言 |
4.3.2 记号与假定 |
4.3.3 一体化决策系统 |
4.3.4 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4.3.5 数值实例及灵敏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两生产模式下期末二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协调生产和订购决策的供应链契约设计方法 |
5.2.1 引言 |
5.2.2 记号与假定 |
5.2.3 集中决策系统 |
5.2.4 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5.2.5 数值分析 |
5.3 生产、订购及广告投入同时决策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5.3.1 引言 |
5.3.2 记号与假定 |
5.3.3 集中决策系统 |
5.3.4 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5.3.5 数值实例和管理启示 |
5.4 生产、订购、广告投入及价格联合确定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5.4.1 引言 |
5.4.2 记号与假定 |
5.4.3 集中决策系统 |
5.4.4 组合协调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5.4.5 数值实例和管理启示 |
5.5 带有两个货栈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5.5.1 引言 |
5.5.2 记号与假定 |
5.5.3 集中决策系统 |
5.5.4 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5.5.5 数值实例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两生产模式下期内二次订购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两阶段需求相关且部分短缺量延期供给的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6.2.1 引言 |
6.2.2 记号与假定 |
6.2.3 集中决策系统 |
6.2.4 分散决策系统 |
6.2.5 两种决策系统下供应链期望利润的比较 |
6.2.6 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 |
6.2.7 数值仿真和灵敏度分析 |
6.3 考虑订购和装配费用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6.3.1 引言 |
6.3.2 记号与假定 |
6.3.3 集中决策系统 |
6.3.4 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6.3.5 数值实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需求信息更新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 |
7.1 问题的提出 |
7.2 带有需求信息更新点决策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7.2.1 引言 |
7.2.2 记号与假定 |
7.2.3 集中决策系统 |
7.2.4 两种协调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7.2.5 数值实例和管理启示 |
7.3 考虑常数返还率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7.3.1 引言 |
7.3.2 记号与假定 |
7.3.3 集中决策系统 |
7.3.4 多种协调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7.3.5 数值实例 |
7.4 部分短缺量延期供给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7.4.1 引言 |
7.4.2 记号与假定 |
7.4.3 集中决策系统 |
7.4.4 多种协调契约:分散决策系统 |
7.4.5 数值实例和灵敏度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工作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9)考虑双补货模式和参考价格效应的库存与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双补货模式下的单级随机库存策略研究 |
1.1.2 双补货模式下的多级随机库存策略研究 |
1.1.3 参考效应下的库存与定价策略研究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双补货模式库存管理系统研究 |
2.1.1 最优策略 |
2.1.2 启发式策略 |
2.2 多级库存管理系统研究 |
2.3 批量订货策略研究 |
2.4 库存与定价策略研究 |
2.4.1 参考价格效应下的定价策略研究 |
2.4.2 联合库存与定价策略研究 |
第3章 双补货模式库存系统中改进的基本-波动策略研究 |
3.1 引言 |
3.2 模型描述 |
3.2.1 最优策略的刻画 |
3.2.2 改进的基本-波动策略 |
3.3 分析性结果 |
3.3.1 系统迭代方程的性质 |
3.3.2 策略优化 |
3.4 数值研究 |
3.4.1 策略性能比较 |
3.4.2 常规固定成本的影响 |
3.4.3 最优常规订货周期 |
3.5 模型扩展 |
3.5.1 不考虑再制造商的单补货模式系统 |
3.5.2 考虑再制造商的单补货模式系统 |
3.5.3 考虑政府补贴的双补货模式系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含有双补货模式和批量订货的多级系统中双指标库存策略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型描述 |
4.3 无批量订货 |
4.3.1 系统动态 |
4.3.2 系统动态的性质 |
4.3.3 基于仿真的优化过程 |
4.3.4 启发式策略 |
4.4 批量订货 |
4.5 数值研究 |
4.5.1 双补货模式的价值 |
4.5.2 平均加急订货比例和库存布局 |
4.5.3 启发式策略的表现 |
4.5.4 正态分布需求下的数值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考虑参考价格效应的联合库存与定价策略研究 |
5.1 引言 |
5.2 模型描述 |
5.2.1 参考价格下的购买效用 |
5.2.2 多类别逻辑下的需求模型 |
5.2.3 事件顺序和目标函数 |
5.3 最优短视性定价和库存策略 |
5.4 多时期问题的最优策略 |
5.4.1 等价转换 |
5.4.2 具有参考价格效应的最优策略 |
5.4.3 具有参考价格效应的最优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第3章证明 |
附录B 第4章证明 |
附录C 第5章证明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不确定性需求下供应链中分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分类 |
1.2 供应链管理模型的研究综述 |
1.3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1 问题的提出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和分销系统的基本理论 |
2.1 供应链管理概述 |
2.2 分销系统概述 |
2.3 分销系统优化中的定量计算方法 |
2.3.1 分销系统的库存控制与订货策略 |
2.3.2 分销系统中需求模式与服务水平的分类与计算 |
2.3.3 分销系统中主要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 |
第三章 不确定性需求下单一产品分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3.1 连续检查库存控制策略下的分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3.1.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3.1.2 分销系统成本优化模型的建立 |
3.1.3 分销系统模型的求解 |
3.1.4 算例及仿真分析 |
3.2 周期检查库存控制策略下的分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3.2.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3.2.2 地区分销系统的成本函数 |
3.2.3 分销系统优化模型建立及求解 |
3.2.4 仿真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不确定性需求下多产品分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4.1 连续检查库存控制策略下的分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4.1.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4.1.2 分销系统利润优化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4.1.3 仿真分析 |
4.2 周期检查库存控制策略下的分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4.2.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4.2.2 传统分销系统的利润模型的建立及其求解 |
4.2.3 带有地区分销中心的分销系统利润模型的建立及其求解 |
4.2.4 基本算例和结果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供应链中的分销系统协调问题研究 |
5.1 弹性需求下分销系统的协调模型及仿真 |
5.1.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5.1.2 有无价格折扣下分销系统成员的利润函数 |
5.1.3 分销系统优化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5.1.4 算例及仿真分析 |
5.2 随机需求下分销系统的协调模型及仿真 |
5.2.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5.2.2 分销系统协调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5.2.3 仿真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需求预测的分销系统成本模型及仿真 |
6.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
6.2 基于需求预测的分销系统成本模型的建立 |
6.2.1 需求预测 |
6.2.2 零售商j的成本函数 |
6.2.3 中心仓库的成本函数 |
6.2.4 分销系统的总成本函数 |
6.3 算例及仿真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7.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
7.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带有线性需求合并短缺的有限时间水平的最优生产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物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与方法研究[D]. 周永务. 合肥工业大学, 2002(02)
- [2]直营连锁企业的产品单周期生产分配供应最优策略研究[D]. 徐蕾艳.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3]需求依赖库存的库存控制和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D]. 闵杰.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1)
- [4]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D]. 毕波. 清华大学, 2018(04)
- [5]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物流中的车辆调度问题及优化算法研究[D]. 王钰.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几类经济订购批量模型及其应用[D]. 罗兵. 重庆大学, 2001(01)
- [7]我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效果研究[D]. 耿仲钟.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8]基于多种生产和订购模式的Newsvendor型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D]. 王圣东.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1)
- [9]考虑双补货模式和参考价格效应的库存与定价策略研究[D]. 王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10]不确定性需求下供应链中分销系统的建模与仿真[D]. 高峻峻. 东北大学,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