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力更生建“喷灌”(论文文献综述)
光旭敏[1](2018)在《农业类遗产保护研究 ——以大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的进程中,自然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劳动力逐步流失,以及农业文化衰退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愈发引起人们关注。全球重要农业类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类文化遗产的评选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茶。我国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保护政策,以规范农业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在学术界,生态学、农学、经济学、旅游学等各个领域,越来越开始重视农业类文化遗产工作,且愈发有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趋势。发展是第一要务,若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仍然要作为重要的产业来进行发展与研究,农业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迫在眉睫。大寨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建设典型,本文以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整理等方法,研究分析农业类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首先介绍了该项工作的研究背景,并分析了国际与国内研究与保护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大寨农业类遗产的形成;第三部分通过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两个方面对大寨农业类遗产进行现状调查;第四部分对农业类遗产保护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并从政府、社会、个体三个层面提出了农业类遗产的保护对策。
韩春瑜[2](2010)在《基于和谐发展理念的TTMC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据统计中国有近3000万企业, 3亿多企业员工。如果这3000万企业健康和谐发展,3亿多员工快乐工作、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那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作者通过对构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研究,特别是所在企业TTMC(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通过传承和发展“铁牛”文化,构建具有TTMC特色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持久的原动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天拖公司在新世纪不断实现新发展,探索基于和谐发展理念的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使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包括: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好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用先进的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不断战胜落后的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张利洁[3](2006)在《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贫困,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已成为当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普遍而又十分紧迫的问题。在我国,贫困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研究贫困和反贫困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加强对像东乡族这样具有典型意义的少数民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本论文以居住在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境内的东乡族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借鉴发展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对东乡族的贫困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东乡族的贫困不仅仅是一种收入贫困,更是一种人类贫困,并从制度层面对东乡族的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的成因做了进一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主导的东乡族多年来的扶贫工作进行梳理,分析了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东乡族扶贫阶段所取得的效应,重点研究了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开发式扶贫模式在东乡族聚居地实施过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并指出了开发式扶贫模式效率低下的制度原因。笔者认为,基于贫困产生的制度原因,在东乡族反贫困中,适宜的制度不但要与该地区的硬环境相适应,更重要是与当地的软环境——非正式约束相适应。最后指出东乡族反贫困的路径创新——构建以反人类贫困为主,反经济贫困为辅的扶贫新模式,并强调注意扶贫制度与当地以伊斯兰教为特色的传统文化的相互适应,以提高反贫困的正效应。
张霍德[4](2000)在《明确目标 抓住机遇 做好广西农村水利工作》文中认为
肖家华,韩丽娜,谢成建,李治林[5](1998)在《希望的田野在延伸》文中提出 昔日千亩荒凉的河滩,如今菜满园、瓜满田、鱼满塘、猪满圈,一派丰收的胜景。这里,就是地处绵竹市石亭江畔的武警四川总队玉泉生产基地。这一派丰收的胜景,凝聚着四川省委、省政府与省级有关厅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也是武警四川总队正确决策、科学管理的结晶,更是基地官兵艰苦奋斗,用汗水和心血谱写的一曲创业之歌。
苏初权[6](1998)在《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抓好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文中指出
徐士忠[7](1987)在《海河流域喷灌发展预测》文中认为 海河流域真正应用喷灌是在1978年喷灌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看。到目前为止,海河流域的喷灌面积已达约94.37万亩(见表1),占全国喷灌面积的9.44%,占流域有效总灌溉面积9543万亩的0.99%。喷灌的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等。以河
江西省农科院蚕桑茶叶研究所喷灌试验小组[8](1977)在《自力更生建“喷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喷灌”具有增产显着、节约用水、保持土壤结构、调节田间小气候以及防治病虫害等作用。是当前加速丘陵茶园水利化建设的一项有效新技术,是实现稳产高产茶园的重要途经之一。
阿左旗锡社草原科技基点[9](1976)在《锡林高勒公社草原建设的一些经验》文中提出 毛主席指出:充足的饲草饲料,是养好牲畜的物质基础。锡林高勒公社广大贫下中牧和社员群众,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艰苦奋斗学大寨,自力更生建草原,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在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中锻炼成长。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的伟大斗争,呈现出一派生气蓬勃、
二、自力更生建“喷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力更生建“喷灌”(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类遗产保护研究 ——以大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农业类遗产保护研究 |
1.2.1 国际农业类遗产保护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农业类遗产保护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大寨农业类遗产的形成 |
2.1 大寨村自然地理环境 |
2.2 大寨村史 |
2.2.1 大寨得名缘由 |
2.2.2 解放前的大寨 |
2.2.3 土地改革时期的大寨 |
2.2.4 十年造地 |
2.2.5 “三不要,三不少” |
2.2.6 “再上一层楼” |
2.2.7 改革开放后的大寨 |
2.3 “农业学大寨”的提出及历程 |
2.3.1 大寨经验在昔阳的推广 |
2.3.2 “农业学大寨”口号的提出 |
2.3.3 普及大寨县 |
2.3.4 大寨红旗飘落 |
2.4 大寨村社会经济情况 |
第三章 大寨农业类遗产现状调研 |
3.1 农业类物质遗产 |
3.1.1 大寨民居 |
3.1.2 农田水利建筑设施 |
3.1.3 纪念性不可移动建筑 |
3.2 农业类非物质遗产 |
3.2.1 大寨精神 |
3.2.2 大寨人的豪言壮语 |
3.2.3 音乐作品 |
3.2.4 美术作品 |
3.3 大寨类农业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
3.3.1 缺乏相应的保护管理 |
3.3.2 缺乏开发和保护并重的思想意识 |
3.3.3 缺乏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 |
3.3.4 缺乏保护遗产的“正能量” |
第四章 农业类遗产保护思路与对策 |
4.1 政府层面 |
4.1.1 制定出台政策,成立保护机构 |
4.1.2 修复农业景观,深入挖掘资源 |
4.1.3 加强文化传承,提高保护意识 |
4.1.4 提升红色旅游发展定位 |
4.1.5 弘扬绿色产品营销理念 |
4.2 社会层面 |
4.2.1 减轻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系统 |
4.2.2 挖掘、整理农业类文化遗产 |
4.2.3 加大宣传力度,打好特色品牌 |
4.2.4 建立农业类遗产保护协会 |
4.3 个体层面 |
4.3.1 坚守整体性保护原则 |
4.3.2 充分利用农业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农业 |
4.3.3 利用地域认同,培养居民保护情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基于和谐发展理念的TTMC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和谐发展 |
2.2 公司治理及现代企业制度 |
2.3 企业文化建设理论 |
2.4 企业伦理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
第三章 TTMC 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3.1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 |
3.2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
3.3 TTMC 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基于和谐发展理念的TTMC 企业文化建设 |
4.1 TTMC 企业文化建设宗旨和目标 |
4.2 TTMC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
4.3 TTMC 基于业务流程优化的组织架构调整 |
4.4 TTMC 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 |
4.5 TTMC 履行社会责任与商誉提升 |
4.6 TTMC 企业文化建设与“铁牛”品牌培植 |
第五章 TTMC 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
5.1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
5.2 社会效益稳步提高 |
第六章 本文创新成果及研究展望 |
6.1 本文创新成果 |
6.2 本文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及动因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任务 |
四、研究方法 |
五、资料来源 |
第二章 研究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理论基础 |
一、贫困的内涵 |
二、我国关于贫困的衡量标准 |
第三章 东乡族经济发展现状与收入贫困的调查分析 |
一、自然环境与特色自然资源现状 |
二、东乡族的经济发展现状 |
三、东乡族收入贫困的调查分析 |
第四章 东乡族人类贫困现状及分析 |
一、对人类贫困概念的认识 |
二、东乡族成人教育现状与分析 |
三、东乡族的性别不平等现状与分析 |
四、东乡族学校教育现状与分析 |
五、东乡族人口健康保障水平与分析 |
六、东乡族人口的营养状况 |
第五章 东乡族贫困成因的深层因素探析 |
一、对造成东乡族贫困成因的分析 |
二、对造成东乡族贫困深层原因的认识 |
第六章 东乡族反贫困的历程审视 |
一、政府主导的反贫困模式及效应 |
二、东乡族社会力量扶贫情况与思考 |
第七章 东乡族开发式扶贫模式的绩效思考 |
一、开发式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正效应 |
二、开发式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三、东乡族开发式扶贫模式存在的制度缺陷 |
四、国家宏观领域一些政策的推行对东乡族反贫困的影响 |
第八章 非正式制度的考量——伊斯兰教与东乡族反贫困 |
一、伊斯兰教教义对东乡族反贫困的积极作用 |
二、宗教界人士在东乡族反贫困中的积极作用 |
三、伊斯兰教对东乡族反贫困的非积极作用 |
四、对伊斯兰教在东乡族信教群众中所处地位的思考 |
第九章 东乡族反贫困的制度创新 |
一、反贫困的瞄准机制应重点从经济领域转移到人类贫困领域 |
二、东乡族反人类贫困的制度创新 |
三、东乡族移民扶贫开发的制度创新 |
四、东乡族经济开发的制度创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自力更生建“喷灌”(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类遗产保护研究 ——以大寨为例[D]. 光旭敏. 山西大学, 2018(04)
- [2]基于和谐发展理念的TTMC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 韩春瑜. 天津大学, 2010(01)
- [3]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 张利洁. 兰州大学, 2006(09)
- [4]明确目标 抓住机遇 做好广西农村水利工作[J]. 张霍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0(02)
- [5]希望的田野在延伸[J]. 肖家华,韩丽娜,谢成建,李治林. 中国西部, 1998(04)
- [6]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抓好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J]. 苏初权. 广西农业机械化, 1998(03)
- [7]海河流域喷灌发展预测[J]. 徐士忠. 喷灌技术, 1987(02)
- [8]自力更生建“喷灌”[J]. 江西省农科院蚕桑茶叶研究所喷灌试验小组. 蚕桑茶叶通讯, 1977(04)
- [9]锡林高勒公社草原建设的一些经验[J]. 阿左旗锡社草原科技基点. 宁夏农林科技, 19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