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激光技术的重要成就(论文文献综述)
杜祥琬[1](2021)在《激光技术如何为科技强国再做贡献》文中认为在激光领域,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有优秀的科技素质,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远离浮躁、甘于寂寞、科学求实、锐意创新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品格。未来技术也好、颠覆性技术也好,都不纯粹是个技术问题,必须重视精神建设,这是我们科技队伍建设的灵魂,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文化保障。
唐晓军,姜东升,李兴旺,岳威,张冬燕,陈一豪[2](2020)在《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固体激光技术发展历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又称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十一所)自1964年以来在固体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前三十年,助力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奠定激光增益晶体自主可控基石,此后的发展,激光材料研究逐步聚焦,投身产业发展,激光器件细分领域广泛涉足,激光应用重点突破。择要介绍了中国电科十一所完成的重点工程情况,重要的技术突破,开拓过的专业方向,现在的行业地位,探讨了中国电科十一所未来激光技术发展的可能方向。
李云妹,谢祖华[3](2020)在《激光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极大推动了激光技术领域的发展。因为激光技术自身所具有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发展潜力巨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不同的加工领域。对此,文章就激光加工技术的原理做了简要介绍,并详细探讨了金属材料加工中激光技术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张子遥[4](2020)在《基于产品族的激光打标机造型设计》文中认为在当前智能制造成为我国工业制造业发展重点的背景之下,发展出能够与之匹配的工业产品外观设计成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光打标机作为迅猛发展的激光行业的一员,具有非常重要且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意义。为了改善我国激光打标机产品外观设计不足、同质化严重、品牌意识不强的设计现状,本文对激光打标机的产品设计进行设计研究。基于产品族理论对激光打标机进行系统的设计分析,解构重组激光打标机产品部件,得到激光打标机产品族DNA。在此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法、语义差分法等方法,构建激光打标机产品族DNA与产品感性意象的关系,并利用交互式遗传算法优化部件组合方式,以此得到产品设计的基本外观方案,把此方案与前期市场调研、理论研究、专家访谈所得到的功能需求结合起来,运用到激光打标机产品的方案设计当中。本论文研究了利用产品族理论的创新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产品部件组合分析产品外观造型。通过产品族DNA结合生物学的染色体遗传等理论,分析产品外观设计的需求和缺陷。并结合产品感性意象进行外观造型设计,量化抽象的产品外观设计,且利用交互式遗传算法优化分析结果。该设计方法的运用能匹配激光打标机的产品特点、完善了激光打标机的设计要素、设计要点,对激光打标机产品的外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激光技术与信息应用2035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5](2020)在《面向2035信息领域激光技术发展趋势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激光技术自发明以来,就开始广泛应用于信息领域。激光技术促进了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是当今信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激光技术与信息应用2035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设立的重点咨询项目"我国激光技术与应用2035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之一,旨在对我国激光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全面研究,凝练信息领域激光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能够促进该领域发展的合理建议。本文通过介绍光通信、激光显示、光存储、光传感等几个激光技术在信息领域的主要应用,对其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主要关键技术、国内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确立研究方向重点,布局核心技术开发;搭建产业创新平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引导"政产学研"协同,促进成果转化合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韩冬辰[6](2020)在《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在引发从建筑师个人到建筑行业的全面转型,然而建筑业并未发生如同制造业般的信息化乃至智能化变革。本文以BIM应用调研为出发点,以寻找限制BIM生产力发挥的问题根源。调研的众多反馈均指向各参与方因反映建筑“物理”的基础信息不统一而分别按需创建模型所导致的BIM模型“林立”现状。结合行业转型的背景梳理与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是现有BIM体系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问题上的直接表现:1)BIM无法解决跨阶段和广义的建筑“信息孤岛”;2)BIM无法满足建筑信息的准确、全面和及时的高标准信息要求。这两个深层问题均指向现有BIM体系因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缺位而造成“信息-物理”不交互这一问题根源。建成信息作为建筑物理实体现实状态的真实反映,是未来数字孪生建筑所关注而现阶段BIM所忽视的重点。针对上述问题根源,研究对现有BIM体系进行了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缺陷分析,并结合数字孪生和逆向工程等制造业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本文的解决方案——拓展现有BIM体系来建构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基于建筑业的BIM应用调研和转型背景梳理,具体分析了针对建成信息理论和逆向信息化技术的现有BIM体系缺陷,并制定了相应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2)本文从建筑数字化定义、信息分类与描述、建筑信息系统出发,建构了包含BIM建成模型、“对象-属性”分类与多维度描述方法、建筑“信息-物理”交互系统在内的建成信息理论;3)本文依托大量案例的BIM结合建筑逆向工程的技术实践,通过实施流程和实验算法的开发建构了面向图形类建成信息的“感知-分析-决策”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通过建筑学和建筑师的视角创新梳理了现有BIM体系缺陷并揭示“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根源;2)通过建成信息的理论创新扩大了建筑信息的认知范畴并丰富了数字建筑的理论内涵;3)通过逆向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开发了建成信息的逆向获取和模型创建的实验性流程与算法。BIM建成模型作为“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实施成果和能反映建筑“物理”的信息源,将成为其它模型的协同基础而解决BIM模型“林立”。本文聚焦“物理”建成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将成为未来探索数字孪生建筑的基础和起点。
张峰[7](2020)在《从产业化应用看激光技术创新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激光产业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达国家激光技术间仍存有不少差距,本文简略回顾了国内外激光技术在工业制造﹑半导体芯片﹑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相关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回顾了激光技术对各相关科技领域的核心推动作用,国外相关领域发展历史帮我们指明了我国激光产业需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为我国当前激光技术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辛泽亚[8](2020)在《科英激光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激光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和多种学科及产业相结合。其中激光同医学和美容的结合最能体现这种技术在民用范围的价值,并且随着时间的更迭以及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激光医疗美容技术已经进入一个成熟的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科英激光作为吉林省内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信誉良好的上市企业,填补了省内激光企业的空白,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同时科英激光现阶段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制约了很多像科英激光这样东北技术型制造企业的发展。本文以科英激光为研究对象,对科英激光和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根据所得结论,针对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尝试为科英激光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以及战略实施方案,最后对制定的战略进行总结。首先通过访谈、调研和分析数据文献等方法对科英激光的现状进行了解和掌握。其次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科英激光进行宏观环境分析。第二,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激光医疗市场的竞争状况。第三,运用SWOT模型分析科英激光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威胁,总结科英激光目前所面临的战略性问题。第四,运用战略调色板分析科英激光所处的行业环境,并总结适合的战略类型。通过分析得出,科英激光的优势在于其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诸多专利技术和独立的科研团队,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比。但是由于企业的各种客观因素,导致科英激光面临以下问题:人才的流失和培养问题、特殊行业供应商以及供应链的管理问题、生产周期过长问题、缺乏检验设备和开放实验室问题等。综合以上的分析结果,为战略选择提供了可行性方案。最后基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从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明确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为科英激光规避外部环境威胁,达到良性发展的目的提供参考意见。
周志伟[9](2019)在《Nd:SrF2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碱土氟化物材料具有宽的透光范围、高的热导率、低的声子能量和低的折射率等特性,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激光材料。与单晶相比,稀土离子掺杂碱土氟化物(RE:Ca F2和RE:SrF2)透明陶瓷具有诸多优点,如制备周期短、消耗低、可实现稀土离子的高浓度、均匀掺杂,且可被制备成大尺寸和复杂形状等,因此RE:Ca F2和RE:SrF2透明陶瓷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激光材料。SrF2和Ca F2同属面心立方的萤石结构,这种结构中存在大量的间隙位置,可实现较高浓度的稀土离子掺杂。然而目前关于稀土离子掺杂碱土氟化物透明陶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a F2,对同构型的SrF2透明陶瓷研究较少。稀土离子Nd3+受益于较低的泵浦阈值、较大的吸收截面和发射截面被广泛用作激光材料的激活离子。基于这种背景,本论文以Nd3+掺杂SrF2透明陶瓷为研究对象,对其前驱粉体制备、陶瓷制备和光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先合成出Nd:SrF2纳米粉体,然后结合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出Nd:SrF2透明陶瓷。研究了反应浓度、Nd3+掺杂、氟源和滴定顺序对粉体微观结构的影响。发现反应浓度对SrF2粉体的微观结构有显着影响,当反应浓度为0.5 M和1.0 M时获得了形貌近似椭球形、尺寸为几十纳米的SrF2粉体。Nd3+掺杂浓度高达20 mol%时,XRD结果显示产物Nd:SrF2仍为纯SrF2相,但与Nd:Ca F2不同的是,Nd:SrF2的XRD峰位置随Nd3+掺杂浓度的提高变化不大。FESEM和HRTEM结果表明,Nd3+掺入后SrF2晶粒的形貌和尺寸出现了明显变化,且晶格条纹由连续、整齐有序变为不连续、混乱无序,这证明了Nd3+成功掺入SrF2晶格。不同氟源对Nd:SrF2纳米粉体的微观结构影响不大。不同的滴定方式会对Nd:SrF2纳米粉体的粒径、形貌和团聚程度产生影响,采用Sr2+离子溶液滴入F-离子溶液的滴定方式较采用F-离子溶液滴入Sr2+离子溶液的滴定方式获得的Nd:SrF2纳米粉体粒径更细小、团聚程度更轻、Nd3+掺杂程度更充分。研究了Nd:SrF2纳米粉体的粒径分布、Nd3+掺杂浓度等因素对Nd:SrF2透明陶瓷光学质量的影响。通过分离出粒径分布均一、分散性好的Nd:SrF2纳米粉体进行烧结,提升了Nd:SrF2透明陶瓷的光学质量并解决了陶瓷的自发开裂问题。Nd3+掺杂浓度对Nd:SrF2透明陶瓷的光学质量有显着影响,当Nd3+掺杂浓度由1mol%增加到5 mol%时,陶瓷在1μm处的透过率由不到5%提高到78%。此外,通过共掺Y3+能显着改善1 mol%Nd:SrF2透明陶瓷的光学质量,当共掺5 mol%Y3+时,1 mol%Nd:SrF2陶瓷在1μm处的透过率由不到5%提升到88%。研究了Nd3+掺杂浓度和Y3+共掺对Nd:SrF2透明陶瓷光谱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中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随着Nd3+掺杂浓度由1 mol%增加到5 mol%,Nd:SrF2透明陶瓷的荧光寿命由1156.2μs降低到16.4μs,但发射光谱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并在2 mol%时出现最大值,表明Nd3+在SrF2透明陶瓷中开始出现荧光猝灭的浓度为1-2 mol%。此外,当Nd3+高度团簇时,共掺Y3+能显着增加Nd:SrF2透明陶瓷的发射光谱强度和荧光寿命;当Nd3+无团簇时,共掺Y3+能显着增加Nd:SrF2透明陶瓷的发射光谱强度但降低荧光寿命。通过J-O理论对Nd:SrF2和Nd:Ca F2透明陶瓷的自发辐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发现Nd:SrF2透明陶瓷具有更小的谱线强度、Ω2和更大的品质因子、自发辐射寿命。这表明Nd3+在SrF2透明陶瓷中所处局域环境的对称性更高、离子性更强,且更容易实现粒子数反转。对这两种陶瓷中Nd3+之间能量传递机理的研究发现Nd:SrF2和Nd:Ca F2透明陶瓷中的团簇中心分别至少包含12个和20个Nd3+离子,表明Nd3+在Ca F2透明陶瓷中的团簇程度更高。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Nd:SrF2透明陶瓷的制备和光学性能,这有助于区分和比较Nd:SrF2和Nd:Ca F2透明陶瓷在制备和光学性能上的差异。
曹智超[10](2019)在《DZ公司海外营销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趋势。DZ公司作为国内激光设备的龙头企业,整体销售额已经可以在全球排到前三位,但是销售市场却非常不均衡,90%以上的销售来自于国内。过分依赖于国内市场使DZ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如何在海外打开市场,增加公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对DZ公司的近年海外销售业绩进行了回顾,分析讨论了现在海外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PEST和波特五力模型描述了激光行业的竞争环境,并通过SWOT工具总结了DZ公司的优势、劣势、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接着依据STP理论对海外市场进行细分并选择重点关注的市场,最后运用营销管理的4Ps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推广四个方面给出具体可实施的改善建议。本文写作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找到适合DZ公司的海外发展道路,也给处于激光行业的其它国内公司提供一些思路。
二、我国激光技术的重要成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激光技术的重要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1)激光技术如何为科技强国再做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激光制造为科技强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
科学技术要为百姓造福 |
激光技术需要“补短板” |
精神建设是科技强国的文化保障 |
(3)激光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光材料加工技术的原理 |
2 激光技术的优势分析 |
2.1 加工时效性强 |
2.2 加工工艺精确且环保 |
3 激光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
3.1 激光切割 |
3.2 激光打孔 |
3.3 激光焊接 |
3.4 激光打标 |
4 激光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中的应用前景 |
5 结语 |
(4)基于产品族的激光打标机造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标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激光打标机造型研究 |
1.2.2 产品族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课题创新点 |
1.6 课题研究意义 |
2 激光打标机产品族DNA分析 |
2.1 激光打标机现有的结构解析 |
2.1.1 产品介绍 |
2.1.2 组成模块 |
2.1.3 组成结构 |
2.2 产品族DNA |
2.2.1 产品族DNA的概念 |
2.2.2 产品族DNA的提取 |
2.3 主要品牌激光打标机产品造型分析 |
2.3.1 国外激光打标机产品族分析 |
2.3.2 国内主要品牌激光打标机分析 |
2.3.3 四个品牌产品族DNA归纳 |
2.4 本章小结 |
3 激光打标机产品族造型设计研究 |
3.1 激光打标机产品族DNA重要度分析 |
3.1.1 样本收集并建立家族图 |
3.1.2 问卷调查 |
3.1.3 分析结果 |
3.2 激光打标机产品族感性意象研究 |
3.2.1 感性意象词汇收集与选取 |
3.2.2 问卷调查 |
3.2.3 分析结果 |
3.3 构建各DNA部件与感性意象词的关系 |
3.3.1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
3.3.2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4 激光打标机人机操作优化调研 |
3.4.1 专家调研 |
3.4.2 调查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激光打标机造型方案优化 |
4.1 遗传算法 |
4.2 交互式遗传算法 |
4.3 构建交互式遗传算法模型 |
4.3.1 染色体编码 |
4.3.2 适应度函数计算方法 |
4.3.3 选择及交叉、变异函数的使用 |
4.3.4 算法整体流程 |
4.4 实例分析 |
4.4.1 确定设计需求 |
4.4.2 设计编码 |
4.4.3 交互式遗传算法实施 |
4.5 本章小结 |
5 激光打标机产品造型方案设计 |
5.1 激光打标机产品方案深化设计流程 |
5.1.1 方案草图 |
5.1.2 方案建模 |
5.1.3 效果图 |
5.1.4 方案细节展示 |
5.2 激光打标机产品方案设计总结 |
5.2.1 产品色彩选择 |
5.2.2 产品材质选择 |
5.2.3 产品功能尺寸的选择 |
5.3 方案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5)面向2035信息领域激光技术发展趋势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激光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应用现状 |
(一)光通信技术 |
1. 光纤通信 |
2. 无线激光通信 |
(二)激光显示技术 |
(三)光存储技术 |
(四)光传感技术 |
1. 激光雷达 |
2. 光纤传感 |
三、2035激光技术通信领域发展趋势展望 |
(一)光通信技术 |
(二)激光显示技术 |
(三)光存储技术 |
(四)光传感技术 |
四、政策建议 |
(一)确立重点研究方向,布局核心技术开发 |
(二)搭建产业创新平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
(三)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
(四)引导“政产学研”协同,促进成果转化合作 |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
(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
(6)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BIM技术对建筑业及建筑师的意义 |
1.1.2 “信息-物理”不交互的问题现状 |
1.1.3 聚焦“物理”的数字孪生建筑启示 |
1.2 研究综述 |
1.2.1 数字孪生建筑的相关研究 |
1.2.2 反映“物理”的建成信息理论研究 |
1.2.3 由“物理”到“信息”的逆向信息化技术研究 |
1.2.4 研究综述存在的问题总结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2章 BIM缺陷分析与“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1 现有BIM体系无法满足建筑业的转型要求 |
2.1.1 信息化转型对建筑协同的要求 |
2.1.2 智能化转型对高标准信息的要求 |
2.1.3 面向数字孪生建筑拓展现有BIM体系的必要性 |
2.2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
2.2.1 现有BIM体系缺少承载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 |
2.2.2 现有BIM体系缺少认知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 |
2.2.3 现有BIM体系缺少适配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 |
2.2.4 针对建成信息理论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3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BIM缺陷分析与交互策略制定 |
2.3.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发展 |
2.3.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分类 |
2.3.3 BIM结合逆向工程的技术策略若干问题 |
2.3.4 针对逆向信息化技术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制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建成信息理论 |
3.1 建成信息的建筑数字化定义拓展 |
3.1.1 BIM建成模型的概念定义 |
3.1.2 BIM建成模型的数据标准 |
3.2 建成信息的分类与描述方法建立 |
3.2.1 “对象-属性”建成信息分类方法 |
3.2.2 建筑对象与属性分类体系 |
3.2.3 多维度建成信息描述方法 |
3.2.4 建成信息的静态和动态描述规则 |
3.3 建成信息的建筑信息系统构想 |
3.3.1 交互系统的概念定义 |
3.3.2 交互系统的系统结构 |
3.3.3 交互系统的算法化构想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感知技术:信息逆向获取 |
4.1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1 激光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
4.1.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3 面向室内空间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1.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激光技术应用方法 |
4.2 建筑逆向工程技术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1 图像技术的定义、原理与流程 |
4.2.2 面向场地环境和建筑整体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3 面向室内空间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2.4 面向模型和构件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 |
4.3 趋近激光技术精度的图像技术应用方法研究 |
4.3.1 激光与图像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技术对比 |
4.3.2 面向室内改造的图像技术精度探究实验设计 |
4.3.3 基于空间和构件尺寸的激光与图像精度对比分析 |
4.3.4 适宜精度需求的图像技术应用策略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分析技术:信息物理比对 |
5.1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和算法原理 |
5.1.1 基于产品检测软件的案例应用与分析 |
5.1.2 信息物理比对的流程步骤 |
5.1.3 信息物理比对的算法原理 |
5.2 面向小型建筑项目的直接法和剖切法算法开发 |
5.2.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2.2 针对线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
5.2.3 针对面型构件的算法开发 |
5.3 面向曲面实体模型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
5.3.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3.2 针对曲面形态的微分法算法开发 |
5.3.3 形变偏差分析与结果输出 |
5.4 面向传统民居立面颜色的信息物理比对方法 |
5.4.1 案例介绍与研究策略 |
5.4.2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获取过程 |
5.4.3 颜色部分设计与建成信息的差值比对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决策技术:信息模型修正 |
6.1 BIM建成模型创建的决策策略制定 |
6.1.1 行业生产模式决定建成信息的模型创建策略 |
6.1.2 基于形变偏差控制的信息模型修正决策 |
6.1.3 建筑“信息-物理”形变偏差控制原则 |
6.2 基于BIM设计模型修正的决策技术实施 |
6.2.1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继承 |
6.2.2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替换 |
6.2.3 BIM设计模型的设计信息添加与删除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数字孪生建筑展望 |
7.1 “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的研究结论 |
7.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1.2 研究的创新点 |
7.1.3 研究尚存的问题 |
7.2 数字孪生建筑的未来展望 |
7.2.1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概念定义 |
7.2.2 建筑数字孪生体的生成逻辑 |
7.2.3 数字孪生建筑的实现技术 |
7.2.4 融合系统的支撑技术构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建筑业BIM技术应用调研报告(摘选) |
附录 B “对象-属性”建筑信息分类与编码条目(局部) |
附录 C 基于Dynamo和 Python开发的可视化算法(局部) |
附录 D 本文涉及的建筑实践项目汇总(图示)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科英激光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1.3.1 文献综述 |
1.3.2 理论研究 |
第2章 科英激光的现状和问题 |
2.1 科英激光概况 |
2.2 科英激光所面临的的问题 |
2.2.1 人才引进及培养问题 |
2.2.2 缺乏完善的薪酬绩效以及激励制度 |
2.2.3 缺乏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
2.2.4 检验设备和开放实验室问题 |
2.2.5 研发资金投入问题 |
2.2.6 产品生产周期过长 |
2.3 科英激光所面临问题的原因 |
第3章 科英激光战略环境分析 |
3.1 科英激光外部环境分析 |
3.1.1 宏观环境分析 |
3.1.2 科英激光外部行业环境分析 |
3.2 科英激光内部环境分析 |
3.2.1 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
3.2.2 财务基本状况分析 |
3.2.3 人力资源分析 |
3.2.4 科英激光主要产品分析 |
3.2.5 业务结构分析 |
3.3 科英激光SWOT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3.3 机会分析 |
3.3.4 威胁分析 |
第4章 科英激光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 |
4.1 科英激光战略规划的目标 |
4.1.1 愿景和使命 |
4.1.2 战略规划目标 |
4.2 科英激光发展战略的选择 |
4.3 科英激光的发展战略实施 |
4.3.1 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
4.3.2 低成本经营战略的实施 |
4.4 科英激光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4.4.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
4.4.2 对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进行合理管控 |
4.4.3 拓宽融资路径进行合理融资 |
4.4.4 与高校和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Nd:SrF2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1.1 激光技术的发展 |
1.1.2 激光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
1.1.3 激光技术的应用 |
1.2 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
1.3 固体激光器 |
1.3.1 固体激光器的结构 |
1.3.2 固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 |
1.4 稀土离子简介 |
1.4.1 稀土离子的电子结构 |
1.4.2 稀土离子的发光机理 |
1.5 激光透明陶瓷 |
1.5.1 激光透明陶瓷的研究进展 |
1.5.2 影响陶瓷透明性的因素 |
1.5.3 激光陶瓷的制备技术 |
1.6 论文选题、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1.6.1 论文选题 |
1.6.2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原料、样品制备与表征方法 |
2.1 实验原料 |
2.2 样品制备的仪器和方法 |
2.2.1 样品制备和加工仪器 |
2.2.2 粉体合成工艺 |
2.2.3 透明陶瓷制备工艺 |
2.3 样品表征方法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 |
2.3.1 X射线衍射 |
2.3.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2.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
2.3.5 激光粒度分析仪 |
2.3.6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 |
2.3.7 吸收/透过光谱 |
2.3.8 发射光谱 |
2.3.9 荧光衰减曲线 |
第三章 Nd:SrF_2纳米粉体的合成及表征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样品制备 |
3.2.2 测试表征 |
3.3 反应浓度对SrF_2纳米粉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
3.4 Nd~(3+)掺杂对SrF_2纳米粉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
3.5 氟源对Nd:SrF_2纳米粉体的影响 |
3.6 滴定顺序对Nd:SrF_2纳米粉体的影响 |
3.7 煅烧对Nd:SrF_2纳米粉体的影响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d:SrF_2透明陶瓷的光学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样品制备 |
4.2.2 测试与表征 |
4.3 Nd:SrF_2透明陶瓷光学透过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
4.3.1 前驱粉体粒径分布的影响 |
4.3.2 Nd~(3+)掺杂浓度的影响 |
4.3.3 烧结温度的影响 |
4.4 Nd:SrF_2透明陶瓷光谱性能研究 |
4.4.1 吸收光谱 |
4.4.2 发射光谱 |
4.4.3 荧光寿命 |
4.5 Y~(3+)共掺对Nd:SrF_2透明陶瓷光学性能的影响 |
4.5.1 Y~(3+)共掺对Nd:SrF_2透明陶瓷光学透过率的影响 |
4.5.2 Y~(3+)共掺对Nd:SrF_2透明陶瓷光谱性能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Judd-Ofelt理论在Nd:SrF_2透明陶瓷中的应用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样品制备 |
5.2.2 测试表征 |
5.3 物相和结构分析 |
5.4 吸收性能和J-O分析 |
5.5 荧光性能 |
5.6 Nd~(3+)离子间能量传递机理研究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下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相关论文 |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10)DZ公司海外营销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市场环境分析工具 |
第二节 STP目标市场营销理论 |
第三节 营销组合4Ps理论 |
第三章 DZ公司海外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营销问题 |
第一节 激光设备行业与DZ公司简介 |
第二节 DZ公司海外市场营销现状 |
第三节 DZ公司海外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DZ公司海外营销环境分析和SWOT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第二节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三节 SWOT分析 |
第五章 DZ公司海外市场定位 |
第一节 市场细分 |
第二节 国际目标市场选择 |
第三节 国际市场定位 |
第六章 DZ公司海外营销策略的选择 |
第一节 产品策略 |
第二节 价格策略 |
第三节 渠道策略 |
第四节 推广策略 |
第七章 结论和不足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激光技术的重要成就(论文参考文献)
- [1]激光技术如何为科技强国再做贡献[J]. 杜祥琬. 科学中国人, 2021(12)
- [2]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固体激光技术发展历程[J]. 唐晓军,姜东升,李兴旺,岳威,张冬燕,陈一豪.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12)
- [3]激光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应用[J]. 李云妹,谢祖华. 冶金与材料, 2020(05)
- [4]基于产品族的激光打标机造型设计[D]. 张子遥.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5]面向2035信息领域激光技术发展趋势展望[J]. "我国激光技术与信息应用2035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20(03)
- [6]面向数字孪生建筑的“信息-物理”交互策略研究[D]. 韩冬辰. 清华大学, 2020
- [7]从产业化应用看激光技术创新与发展[A]. 张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管理创新成果汇编(一), 2020
- [8]科英激光发展战略研究[D]. 辛泽亚. 吉林大学, 2020(08)
- [9]Nd:SrF2透明陶瓷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D]. 周志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1)
- [10]DZ公司海外营销策略分析[D]. 曹智超. 厦门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