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二转二吸工艺的点评

几种二转二吸工艺的点评

一、对几种二转二吸流程的评述(论文文献综述)

应燮堂[1](1980)在《对几种二转二吸流程的评述》文中提出 本文选定转化工段的一些基本参数,而后根据物料、热量平衡推导出二转二吸流程中各种换热流程的各换热器的进出口温度的数学模型,并由此进一步求得各换热器的传热单元数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些结果,在给定转化工段的一些参数后,可迅速求得换热器所需换热面积和进第一、二吸收塔的转化气体温度,以便在不同条件下较迅速地评述各种流程的优劣。文中,首先从热平衡入手简述一下入第一、二吸收塔的气体温度同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其次论述以硫铁矿为原料的二转二吸中总转化率与第一、二次转化率

纪罗军,周开敏,金苏闽[2](2011)在《硫酸厂如何应对更低SO2排放的挑战》文中认为介绍了国内硫酸厂SO2排放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重点探讨了二转二吸装置使用含铯催化剂或设置尾气洗涤系统、一转一吸装置设置尾气洗涤系统等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建议硫酸厂根据实际状况,选择最适用的SO2减排技术,以满足更加严苛的SO2排放新标准。

纪罗军[3](2018)在《如何应对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制酸的挑战》文中提出介绍了我国低浓度SO2烟气来源及资源化利用状况。低浓度SO2烟气制酸需破解热平衡和水平衡两大难题。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周边状况不同,有多种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如高/低浓度SO2配气工艺、可再生式回收SO2工艺(如有机胺法、无机溶剂吸收法、活性焦法)和SO2低温冷凝工艺与常规接触法工艺配合直接制酸,湿法制酸工艺(如WSA/SNOX、康开特、MECS-SulfoxTM、SOP)、非稳态制酸工艺等非常规工艺制酸。针对φ(SO2)<5.0%及φ(SO2)在2.0%7.0%波动烟气制酸提出适用的技术路线。可再生式回收SO2+常规一转一吸制酸技术、两次转化两次冷凝湿法制酸+可资源化脱硫工艺和高/低浓度SO2配气制酸工艺将是未来主流的发展方向。

庄增玉[4](1977)在《学习二转二吸工艺的体会和一些看法》文中研究指明 近年来《硫酸工业》介绍了许多有关二转二吸新工艺的资料和国内外使用于生产的情况,我们从中学习到不少东西。最近有机会参观学习了几个使用二转二吸工艺的制酸系统,使我深深体会到二转二吸确是解决硫酸废气污染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之一。

上海硫酸厂[5](1975)在《硫酸生产二转二吸工艺总结(讨论稿)》文中研究指明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因此对硫酸的需要量日益增长。为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能力,少花钱、多出酸,提高硫的利用率,减少尾气对环境的危害,我厂对一车间硫酸系统进行了二转二吸工艺的改革。

金文松,魏昆吾,虞钰初[6](1987)在《我国硫酸工业环境污染状况及其防治途径的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叙述了我国硫酸工业环境污染的基本状况,回顾了我国近十多年来硫酸工业废水治理、尾气处理及硫铁矿渣利用诸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展,并结合国情提出了防治我国硫酸工业环境污染的四条技术措施:推行精料政策;推广各种酸洗净化工艺;普及二转二吸或一转一吸加尾气处理技术;开展“三废”治理新技术研究。同时指出,当前首先要发展和推广各种封闭酸洗净化流程,淘汰水洗净化直流排放流程。

纪罗军[7](2010)在《硫酸厂实现更低SO2排放》文中研究表明硫酸厂应对严格的环保要求可采用多种技术方案,如含铯催化剂、洗涤技术及调整工艺配置等。介绍了Aker Solutions、Cansolv、托普索、孟莫克、拜耳等公司减少硫酸装置尾气SO2排放的技术和经验,每一个装置都有一个最适合的技术方案,需综合考虑硫酸装置特点、副产品处置、SO2排放目标、投资及运行成本等因素,选择合理的SO2减排技术。

南化公司研究院情报室[8](1976)在《国外的“二转二吸”流程》文中研究说明 六十年代在硫酸工业上突起的两次转化、两次吸收方法,既可降低尾气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又可提高酸厂生产能力。为此,尽管增添了投资,新建酸厂仍是普遍应用,并以此对老厂进行技术改造,成为硫酸工业的一项新技术。

赵传锋[9](2010)在《硫酸工业污染物控制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硫酸工业发展迅猛,而我国对该行业的环境管理却相对滞后,控制标准(即排放标准)是执法依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硫酸工业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综合排放标准,不具有针对性。本论文针对这一现状,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排放标准,并对我国硫酸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本论文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国外硫酸工业相关的排放标准,根据硫酸工业的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治理技术,结合硫酸企业的实地调研进行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境影响分析,重点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有毒物质和国家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以及本行业特征污染物质,确定了硫酸工业污染因子。水污染因子有常规污染指标和特征污染物氟、砷及重金属离子;大气污染因子为SO2、硫酸雾和颗粒物。该标准体系符合我国环境管理的要求,促进了硫酸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在污染物指标控制体系中,采用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采用与国外标准对比分析、硫酸企业达标率分析,依据可行治理技术确定排放限值。分为两个时段制订了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对环境敏感地区,制订了水、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该标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实施。2011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执行第1时段限值,新建企业执行第2时段限值,COD、悬浮物和氨氮分别减少78.8%、65.0%和76.6%;SO2减排13.0%。2013年1月1日起,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均执行第2时段限值,COD、悬浮物和氨氮分别削减84.6%、81.6%和86.3%;SO2减排54.6%。本标准实施后,环境效益显着。

D.F.MARDERO,胡小云[10](2011)在《减少小规模一转一吸硫酸装置SO2排放》文中指出比较了一个120 t/d产能一转一吸硫酸厂SO2减排方案的不同点。考虑到尽可能多产高压蒸汽,放弃了调整为二转二吸流程的思路,而采用文丘里喷射器洗涤尾气。在一个试验规模的文丘里喷射器中对用双氧水作为吸收剂处理尾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操作和控制条件(如温度、酸浓、双氧水含量)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对于小规模硫酸装置而言,采用此技术处理尾气技术和经济性都是可行的,并且最终SO2减排效果与二转二吸工艺装置相当,其安装费用低、工艺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产生的稀酸可以回用控制硫酸装置循环酸浓度,并且尾气洗涤装置不产生额外压力降,无需对主风机重新设计,唯一需要增加额外能耗的是稀酸循环泵。

二、对几种二转二吸流程的评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几种二转二吸流程的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3)如何应对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制酸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低浓度SO2烟气来源[4-5]
2 制酸系统水平衡和热平衡问题
    2.1 热平衡
    2.2 水平衡
3 低浓度SO2烟气制酸技术进展
    3.1 φ (SO2) 接近4.5%烟气直接制酸
    3.2 高/低浓度SO2配气接触法制酸
    3.3 SO2低温冷凝+常规接触法制酸
    3.4 可再生式回收SO2+常规接触法制酸
        3.4.1 可再生胺法回收SO2
        3.4.2 可再生无机溶剂回收SO2
        3.4.2. 1 Wellman-Lord工艺
        3.4.2. 2 LABSORBTM工艺
        3.4.2. 3 Claus Master?和SolvR?工艺
        3.4.2. 4 柠檬酸钠吸收法
        3.4.3 活性焦 (炭) 法回收SO2
    3.5 湿法制酸工艺
        3.5.1 康开特 (Conchet) 工艺
        3.5.2 WSA和SNOX工艺
        3.5.2. 1 WSA工艺
        3.5.2. 2 SNOX工艺
        3.5.3 MECS-SulfoxTM工艺
        3.5.4 SOP工艺
        3.5.5 国产湿法制酸工艺
    3.6 非稳态制酸工艺
4 如何应对挑战
5 未来低浓度SO2烟气制酸技术的发展方向

(9)硫酸工业污染物控制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现状与特点
    1.3 硫酸工业环境影响
    1.4 研究内容及路线
    1.5 研究过程
2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
    2.1 国外相关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2 国外相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我国硫酸工业生产工艺及其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3.1 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3.2 硫酸行业主要生产工艺
        3.2.1 硫磺制酸
        3.2.2 硫铁矿制酸
    3.3 硫酸行业污染物调研情况
        3.3.1 调研原则
        3.3.2 调研数据汇总及分析
    3.4 硫酸工业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3.4.1 水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3.4.2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制订
    4.1 标准编制原则
    4.2 标准制定的总体思路
        4.2.1 按时段划分
        4.2.2 标准不分级
        4.2.3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指标体系
        4.2.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指标体系
    4.3 主要技术内容及指标的确定
        4.3.1 标准适用范围
        4.3.2 标准结构框架
        4.3.3 术语和定义
    4.4 污染物项目的选择
        4.4.1 水污染物控制项目的选取
        4.4.2 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的选取
    4.5 控制指标
    4.6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
        4.6.1 水污染物直接排放浓度限值的确定
        4.6.2 水污染物间接排放浓度限值的确定
        4.6.3 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对比分析
        4.6.4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的确定
        4.6.5 基准排水量排放浓度的确定
    4.7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
        4.7.1 有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的确定
        4.7.2 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的确定
        4.7.3 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的确定
        4.7.4 排气筒高度控制要求
        4.7.5 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标准比较
    4.8 监测要求
5 本标准与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比较
    5.1 本标准与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水污染物控制水平比较.
    5.2 本标准与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大气污染物控制水平比较.
6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6.1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
        6.1.1 水污染物减排评估
        6.1.2 大气污染物减排评估
    6.2 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技术分析
        6.2.1 水污染物达标经济技术分析
        6.2.2 大气污染物达标经济技术分析
        6.2.3 行业污染控制总投入分析
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减少小规模一转一吸硫酸装置SO2排放(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过程
2 研究
3 设备
4 讨论
5 结语

四、对几种二转二吸流程的评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几种二转二吸流程的评述[J]. 应燮堂. 硫酸工业, 1980(S2)
  • [2]硫酸厂如何应对更低SO2排放的挑战[J]. 纪罗军,周开敏,金苏闽. 硫酸工业, 2011(01)
  • [3]如何应对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制酸的挑战[J]. 纪罗军. 硫酸工业, 2018(04)
  • [4]学习二转二吸工艺的体会和一些看法[J]. 庄增玉. 硫酸工业, 1977(05)
  • [5]硫酸生产二转二吸工艺总结(讨论稿)[J]. 上海硫酸厂. 硫酸工业, 1975(05)
  • [6]我国硫酸工业环境污染状况及其防治途径的建议[J]. 金文松,魏昆吾,虞钰初. 化工环保, 1987(04)
  • [7]硫酸厂实现更低SO2排放[J]. 纪罗军. 硫酸工业, 2010(05)
  • [8]国外的“二转二吸”流程[J]. 南化公司研究院情报室. 硫酸工业, 1976(06)
  • [9]硫酸工业污染物控制标准研究[D]. 赵传锋. 青岛科技大学, 2010(05)
  • [10]减少小规模一转一吸硫酸装置SO2排放[J]. D.F.MARDERO,胡小云. 硫酸工业, 2011(03)

标签:;  ;  ;  ;  ;  

几种二转二吸工艺的点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