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水岭梗塞的CT、临床及病因研究(附94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周智泳[1](2021)在《185例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为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对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18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18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18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18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男孩124例(67.03%),女孩61例(32.97%),男女比例2.03:1。其中0~6月(包括6月)24例(12.97%),6月~24月89例(48.10%),24月~36月22例(11.89%),36月~60月例36例(19.46%),大于60月14例(7.56%)。春季85例(45.94%),夏季58例(31.35%),秋季7例(3.78%),冬季35例(18.92%);轻症患儿109例(58.91%),重症患儿76例(41.08%)。2.临床表现:18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其中有172例(92.97%)表现有发热,177例(95.67%)有咳嗽,气喘有97例(52.43%),还有表现为气促、发绀、嗜睡、腹泻、腹痛及皮疹等。重症腺病毒肺炎(Severe adenovirus pneumonia,SAP)与轻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在发热和咳嗽人数构成比上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入院时热峰、咳嗽时间,入院后热程、气喘、气促人数构成比等指标上具有显着差异(P<0.05)。3.实验室检查:所有腺病毒肺炎患儿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在(3.5~10)×109/L范围内的有85例(45.94%)。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的有95例(51.35%)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升高的有171例(92.43%)患儿,两者在人数构成比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25,P<0.05)。血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升高人数分别有176例(95.14%),103例(55.68%)和12例(6.48%)。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在WBC、SAA水平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血CRP、LDH、AST、CK-MB水平上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病原体方面,单纯腺病毒感染的患儿有107例(57.84%),63例(34.05%)患儿合并一种病原体感染,14例(7.57%)患儿合并两种病原体感染,另1例(0.54%)患儿合并三种病原体感染;合并病原体检出上以不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检出最多,其次是病毒,细菌和真菌检出最少。4.肺部影像学改变特征:25例(13.51%)行胸部X线检查,另160例(86.49%)均行肺部CT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23例(92%)患儿显示肺内点片状阴影,肺部CT检查有122例(76.52%)患儿显示肺内点片状高密度影(或斑片状影),此外,还有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肺大泡、皮下气肿及肺膨胀不全等多种影像学改变。5.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术:77例(41.61%)患儿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术(Bronohoalveolarlavage,BAL),均提示支气管内膜感染。SAP患儿76例中有56例(73.68%)行BAL,平均住院时间为(13.48±4.65)d,与SAP未行BAL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6.88±7.25)d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童腺病毒肺炎好发于6月~24月年龄段,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好发于春夏季。2.发热、咳嗽为腺病毒肺炎常见临床表现,还可有腹泻、血便、腹痛、皮疹等表现。3.腺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WBC水平绝大多数正常或偏高,CRP水平可正常或升高,SAA水平绝大多数患儿表现为升高;轻、重腺病毒肺炎在血WBC、SAA水平上比较无显着差异,而在CRP、LDH、AST、CK-MB水平上比较有显着差异。4.腺病毒肺炎患儿多合并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其次是病毒感染。5.腺病毒肺炎患儿在影像学上除肺炎的基本影像学改变外,还可有肺实变、肺不张、肺大泡、皮下气肿、肺膨胀不全等多种影像学改变。6.支气管镜下腺病毒肺炎多为内膜炎症性改变,BAL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治疗具有一定作用,能缩短SAP患儿住院时间。
张津[2](2021)在《大脑中动脉区域SSSI与血清MMP-9、Mac-2bp相关性探讨》文中提出背景单个皮质下小梗死(Single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s SSSI)是一种病因异质性疾病,主要是由小血管病或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导致。目前诊断SSSI,影像学MRI-DWI仍然是常用方法。血清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缺血性卒中重要标志物之一,其表达在脑局部急性缺血后迅速上调。Mac-2结合蛋白(Mac-2 binding protein,Mac-2bp)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中新兴的生物标志物。血清MMP-9及血清Mac-2bp作为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尚未有关其在SSSI中研究,尤其是不同分组的鉴别方面。目的通过神经影像学将单个皮质下小梗死分类,探讨在不同SSSI分组患者血清MMP-9及血清Mac-2bp变化,观察血清MMP-9及血清Mac-2bp水平与SSSI分组之间的潜在相关性,以及血清MMP-9与血清Mac-2bp联合检测作为生物学标志物来判断SSSI分组的临床意义。旨在为SSSI患者临床分型提供新的依据及参考价值。方法连续选取及纳入2019年03月至2021年0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符合SSSI纳排标准的180例患者,基于神经影像学上是否伴有载体动脉病变以及梗死部位对SSSI患者分为三组,每组患者60例,三组分别为(1)伴有载体动脉病变的单个皮质下小梗死(SSSI associated with parent artery disease,SSSIPAD);(2)不伴有载体动脉病变的近端穿支病变(Proximal perforator disease without PAD,pSSSI-PAD);(3)不伴有载体动脉病变的远端穿支病变(Distal perforator disease without PAD,dSSSI-PAD)。三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24小时、72小时及14天采取清晨空腹外周血清。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清中MMP-9及Mac-2bp含量。同时,检测30例健康人外周血清中MMP-9及Mac-2bp含量,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MMP-9及血清Mac-2bp与SSSIPAD组、PSSSI-PAD组、DSSSI-PAD三组关系,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不同SSSI分型患者的相关性:SSSIPAD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性明显;dSSSI-PAD组患者脑小血管疾病特征性明显;而pSSSI-PAD兼具上述两组部分特征,但是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性较多。2.MMP-9与SSSI分型的关系:发病后24小时内,SSSIPAD、dSSSI-PAD、pSSSI-PAD组血清MMP-9含量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SSIPAD组较dSSSI-PAD组增高(P<0.05),较pSSSI-PAD组增高(P<0.05),pSSSI-PAD组较dSSSI-PAD组增高(P<0.05)。发病后72小时,dSSSI-PAD组血清MMP-9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SSSIPAD组及pSSSI-PAD组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4天均降至正常水平。3.Mac-2bp与SSSI分型的关系:发病后24小时内,SSSIPAD、dSSSI-PAD、pSSSI-PAD组血清Mac-2bp含量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SSIPAD组较dSSSI-PAD组增高(P<0.05),较pSSSI-PAD组增高(P<0.05),pSSSI-PAD组较dSSSI-PAD组增高(P<0.05)。发病后72小时,dSSSI-PAD组Mac-2bp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SSSIPAD组及pSSSI-PAD组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仍有差异(P<0.05),至第14天均降至正常水平。4.血清MMMP-9和血清Mac-2bp的关系:血清MMP-9水平与血清Mac-2bp水平在24小时内呈正相关,两者变化趋势相同。结论:SSSI为病因异质性病变,SSSIPAD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dSSSI-PAD组患者脑小血管疾病特征性明显;而pSSSI-PAD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性较多。SSSI患者血清MMP-9及血清Mac-2bp的含量升高,但升高幅度和变化规律在SSSI各亚型间表现不同;血清MMP-9及血清Mac-2bp在急性期SSSI患者中24h内呈正相关。
郭思伶(Kwok Sze Ling)[3](2019)在《针刺膻中、间使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脑血管病是人类因疾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中风后出现失语是中风病最严重的临床后遗症之一。现今医疗及诊断的技术虽昌明,但本病之致残率仍甚高,流行病学报告[1]显示,中风后有大约80%的幸存者遗留严重残疾,国内的新增中风病例每年约有200万人,当中估计大概3/4的患者遗留着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其中约25%的中风病人就是伴随失语症[2]。我国以中医药及针灸等方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历史源远流长,临床研究及应用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鉴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等研究尚未完全能达致统一共识的情况下,运用针刺治疗本病特显中医学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的显着性亦是肯定的。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研究及观察,以探讨林国华教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经验配穴有效性。研究对象均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和循证医学研究的原则,对中风后失语症进行系统性研究。积极探索经验穴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处方选穴、操作手法、疗程与疗效的关系等;不仅有助于优化本病在临床治疗上的处方选穴,当中的创新点是要确立新一组简便安全,又能乎合经济效益的处方配穴,提高针刺治疗本病的效果,减轻患者身受有口难言的痛苦之余,又能丰富临床应用研究领域的学术意义,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系统的临床数据等。方法:1.文献研究:参考及综述了有关中医学、针灸学和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历史、认识、研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案等,从而探讨本研究方案的中医理论治疗本病的效果及可行性。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简单数字分组方法进行分组,根据临床试验最低样本量,将纳入共6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经验穴位)30例和对照组(传统穴位)30例。具体操作方法:准备60个不透光的信封,并按1、2、3、……编号,制作随机卡并按1、2、3……编号,随机卡上注明卡号、随机数字、组别、治疗方法。查阅随机数字表,得出60个随机数字,单数安排为治疗组,双数安排为对照组,填好随机卡后将其放入对应编号的信封,由专人保管。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入研究后,依次打开信封编号,接受随机卡上的治疗。3.针刺选穴:治疗组采用林教授经验穴位处方治疗,取穴:膻中、间使(双)。操作方法:先找出膻中穴压痛点位置后,由膻中穴进针向压痛点方向平面透刺2寸之内,双侧间使直刺0.5-1寸。所有腧穴均施行平补平泻法,每15分钟行手法1次,留针30分钟。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处方治疗,取穴:百会、上星、风池(双)、金津、玉液、廉泉、通里(双)。操作方法:对照组取传统穴位:金津及玉液点刺不留针。百会及上星及均平刺,进针0.5-0.8寸;廉泉向舌根斜刺0.5-0.8寸,风池(双)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通里(双)直刺,进针0.5-0.8寸;除金津及玉液外,以上腧穴均施行平补平泻法,每15分钟行手法1次,留针30分钟。两组均每周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连续治疗2周,共治疗1个疗程。4.统计分析:本临床课题研究将治疗组(经验穴)和对照组(传统穴)共60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证型统计比较、不同病变性质的疗效比较、各期临床疗效比较、膻中穴压痛点位置分布比较、以及各方面的语言能力检测评分进行比较,包括: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3]和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4]评分等。对两组患者采集上述资料完整后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通过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沟通能力及语言功能作出评分等变化,观察及探讨林国华教授经验穴位与传统处方穴位在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为经验穴位推展到临床应用上提供验证。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作基线研究数据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左右利手、病变性质及病程分期等进行比较。性别比较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年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和方差齐性检验(P>0.05),文化程度经Z检验比较,。经卡方检验、t检验和Z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的病变性质比较及病程分期比较采用皮尔逊卡方,而惯用利手比较采用连续性校正的卡方检验。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之数据对比,一般资料亦无明显性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说明两组均是基线均衡,可进行客观性比较。2.临床疗效:在治疗1个疗程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统计综合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的总效率为63.30%,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数据意义(P>0.05),表明两组的疗效相当。3.两组患者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分比较:3.1治疗前,比较两组者汉语标准检查量表失语症评分,两组样本均采用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及方差齐性检验(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1.039,P=0.307,差异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是具有临床的可比性。3.1.1两组患者组内(CRRCAE)评分比较:治疗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前分数:46.53±16.37,治疗后分数:64.70±22.59,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后,治疗组组内比较差值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t=-8.816,P=0;对照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前分数:50.767±14.274,治疗后分数:66.433±18.175,差值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t=-8.227,P=0,两组各自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疗法均可改善CRRCAE评分。3.1.2两组患者组间(CRRCAE)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分数:64.70±22.59,对照组治疗后分数:66.433±18.175,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及方差齐性检验(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0.313,P=0.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样本看来,治疗组结果比对照组差了一点,但不能表明问题,因两组数据比较之后并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两组疗效相似,需要进一步作大样本的临床论证。3.2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汉语标准失语症的各项评分比较,包括: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及计算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均是无明显性之差异,表明两组临床上具有可比性。3.3两组患者组内的(CRRCAE)各项指标评分比较:3.3.1治疗组组内各项指标评分比较:治疗前分数-听理解:12.57 ± 4.20、复述:10.53±3.15、说:9(7,12)、出声读:6.23±2.54、阅读:5(3,6)、计算:4(2,5)。治疗后分数-听理解:16.97±4.41、复述:14 ± 4.16、说:12(8,16)、出声读:8.33±3.78、阅读:6.5(4,9)、计算:6.5(4,9)。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听理解、复述、出声读治疗前后差值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采用配对t检验,其他均不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采用秩和检验。经统计分析,治疗组治疗后的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及计算等各项指标得分与治疗前的得分进行比较,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经验穴疗法能提高患者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各个项目评分,可改善患者上述各项的表现。3.3.2对照组组内各项的指标评分比较:治疗前分数-听理解:13.23±3.58、复述:10(8,13)、说:10(8,12)、出声读:7(6,9)、阅读:6(3,8)、计算:3(2,5)。治疗后分数-听理解:17.57±3.73、复述:14(12,17)说:11(10,16)、出声读:8.5(7,10)、阅读:7(5,9)、计算:5(4,7)。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听理解治疗前后差值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采用配对t检验,其他均不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采用秩和检验。经统计分析,对照组治疗后的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及计算等各项指标得分与治疗前的得分进行比较,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传统穴位疗法能提高患者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各个项目评分,可改善患者上述各项的表现。3.4治疗组,两组患者组间(CRRCAE)各项指标评分之比较:治疗前分数-听理解:18(14,20)、复述:14(12,17)、说:11(10,16)、出声读:8.5(7,10)、阅读:6.63±3.52、计算:6.57±3.91。对照组分数-听理解:18(16,21)、复述:15(10,17)、说:12(8,16)、出声读:8(6,10)、阅读:7.23±3.23、计算:5.63±2.7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阅读、计算治疗后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及方差齐性检验(P<0.05),采用配对t检验,其他不符合正态性检验(P<0.05)或方差齐性检验(P<0.05),采用秩和检验。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及计算等各项指标得分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者在改善患者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各个项目评分,效果相近。然而这并没有解释问题,因为两组的数据在比较之后并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两组的疗效相似。在这方面,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作临床论证。4.两组患者的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比较:4.1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评分,经正态性检验(P<0.05),两组治疗前均为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Z=-0.062,P=0.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具可比性。4.2两组患者组内(CFCP)评分比较:治疗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前评分:90.5(65,162),治疗后分数:130(104,201),Z=-4.783,P=0;对照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前分数:91.5(65,160),治疗后分数:128.5(98,192),Z=-4.784,P=0,两组各自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是具有显着性的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了两种疗法均能明显提高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4.3两组患者组间(CFCP)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分数:130(104,201),对照组治疗后分数:128.5(98,192),Z0.350,P=0.727,两组的评分均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略优于对照组,但碍于目前的样本量影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试验论证。5.两组患者在不同病变性质临床疗效比较方面,两组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数目为:32(68.09%),无效数目为:15(31.91%);而两组的出血性中风有效数目为:8(61.54%),无效数目为:5(38.46%)。经统计学分析,采用皮尔逊卡方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治缺血性疗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后之失语症疗效均是相约。6.两组患者在各期临床疗效比较方面,两组急性期的有效数目为:22(66.67%),无效数目为:11(33.33%);而两组恢复期的有效数目为:18(66.67%),无效数目为:9(33.33%)。经统计学处理,采用皮尔逊卡方检测,结果显示差异都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治疗对于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中风后失语症的疗效亦是相约。7.两组患者在膻中穴压痛点位置分布比较中,治疗组的膻中穴压痛点位置分布为:左14(46.67%),中7(27.33%),右9(30.00%);而对照组的膻中穴压痛点位置分布为:左14(46.67%),中8(26.67%),右8(26.67%)。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提示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在压痛点分布上没什么太大区别,但从条形统计图上显示压痛点在左侧的明显比其他位置多,此现象与林教授在临床上所观察到的以左边压痛点位置分布较多之表现是一致的,具临床研究价值,值得作进一步探讨。结论:综合上述结果,以膻中配间使穴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不仅证明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临床疗效比较与传统穴位之针刺疗效一致,验证了经验穴位之实用性及可行性。经验穴通个调整全身气血,有刺激于外而调整于内等内外均能兼顾的作用,更具有速效、操作简便而又更令患者接受等优点。此突破性优势体现在针刺经验穴位后,语言功能可即时得到改善,病人之自信心当下立建,且可随之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或其他治疗,不如针刺某些穴位后,如金津穴,恢复需时,这正是以经验穴位治疗本病的特色之一。而经验穴组方配穴之精髓体现在林教授巧妙地利用了两穴的功能特性,了解到治疗本病可通过调整体内之气,即利用膻中穴达到补气、理气及调气等作用,再结合治疗失语症的要穴-间使穴之参与,共凑出一个崭新的配穴思路,不但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功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之余,更能巩固患者抗病之心理素质,且副作用小,对整体治疗有明显的良性促进,应当大力推广致临床上,为临床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及完善。
刘力源[4](2019)在《伴地中海贫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例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分析伴地中海贫血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认识,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8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成人ACI患者,根据本研究筛选标准,入选伴地中海贫血的ACI患者33例、伴缺铁性贫血的ACI患者50例、非贫血ACI患者100例。收集患者血小板、同型半胱氨酸、血红蛋白等检验资料,收集患者的头颅MRI或CT、颈动脉彩超、、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等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三组临床特征,分析伴地中海贫血的AC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一般情况(1)性别:本研究共纳入183例患者,其中地贫组患者33例(男:女=13:20),非贫血组患者100例(男:女=67:33)和缺铁组患者50例(男:女=28:22),其中地贫组与非贫血组患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贫组与缺铁组患者性别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三组平均年龄:地贫组:(65.85±15.01)岁;非贫血组:(64.72±11.54)岁,缺铁组:(64.72±11.54)岁;三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2.检验资料(1)血红蛋白含量:地贫组平均血红蛋白83.73±18.63g/L;缺铁组平均血红蛋白92.6g±16.53g/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计数:地贫组平均血小板计数(301.61±29.22)×109/L,缺铁组患者(261.46±96.45)×109/L,非贫血组(241.60±64.95)×109/L;三组血小板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1)神经系统症状:三组间患者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危险因素:三组脑梗死危险因素0-2项分别为:地贫组19例(57.6%),缺铁组36例(72.0%),非贫血组42例(42.0%),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颈动脉彩超结果:三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影像学特点:地贫组患者病灶累及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14例(35.0%),缺铁组29例(58.0%),非贫血组27例(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分水岭梗死病例分别为5例(15.2%)、6例(12.0%)、3例(3.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地贫组、缺铁组病灶类型以多发小梗死为主,非贫血组病灶类型多以单发小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三组患者病灶分布累及血管、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伴地贫的ACI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中度贫血、继发血小板增多呈高凝状态,临床相对缺乏危险因素;2伴地贫的ACI患者中发生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区域梗死常见,病灶类型以多发小梗死(≤3cm)为主,较非贫血组易发生分水岭梗死;
宋方方[5](2019)在《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桥臂梗死的核磁影像学、临床表现、颅神经损伤特征。2探讨单侧桥臂梗死与双侧桥臂梗死的近期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神经内科二、四病区行颅脑核磁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桥臂梗死的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研究对象的颅脑核磁影像、责任血管特点、临床表现及颅神经损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收集并记录研究对象入院时和第7天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修正的Ranking量表(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评分,探讨其近期预后的特点。结果1按标准纳入桥臂梗死患者共53例,桥臂梗死在MRI上的信号,T1WI多显示低信号;T2WI上多显示高信号;FLAIR稍高、高信号,53例均提示DWI高信号。其中单侧梗死44例(83.02%),双侧梗死9例(16.98%),伴桥臂以外部位脱髓鞘病变22例(41.51%),伴小脑梗死10例(18.87%)。根据MRA检查结果,桥臂梗死累及责任血管涉及基底动脉41例(77.36%),椎动脉40例(75.47%),小脑前下动脉35例(66.04%),颈内动脉25例(47.17%)。将桥臂梗死不同受累血管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可以认为桥臂梗死狭窄/闭塞的不同种类血管之间存在差别。本研究桥臂梗死的临床表现,40例(75.5%)首发症状为眩晕所占比例最高,其中7例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29例为旋转性眩晕;其次为共济障碍34例(64.2%)和面部感觉减退31例(58.5%);2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突发性耳聋,11例(20.8%)患者首发症状为耳鸣、听力下降;5例同时伴有眩晕、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瘫和耳鸣。53例患者中损伤的颅神经主要包括第Ⅴ、Ⅵ、Ⅶ、Ⅷ,受累最多的是Ⅶ47例,所占比例最高88.68%,仅发现双侧桥臂梗死患者第Ⅸ、Ⅹ对颅神经同时受累2例(3.77%)。入院7天前后桥臂梗死恢复颅神经占入院时受累颅神经的百分比作条形图,结果提示单侧桥臂梗死患者的第Ⅴ、Ⅵ、Ⅶ、Ⅷ颅神经恢复比双侧桥臂梗死快。双侧桥臂梗死受累颅神经Ⅸ、Ⅹ共有2例,入院后并未恢复所以恢复颅神经占比为0,见图4。2对单双侧桥臂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单双侧桥臂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入院时NIHSS≤5、入院时mRS≤3、低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时与7天时,桥臂梗死的NIHSS评分比较,可以认为桥臂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天时桥臂梗死NIHSS评分(sx±)比入院时低;在入院时与7天,桥臂梗死的mRS评分比较,可以认为桥臂梗死功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天时的桥臂梗死mRS评分(sx±)比入院时降低。在第7天,单双侧桥臂梗死的NIHS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单双侧桥臂梗死在7天时的NIHSS评分有差别(P<0.05),单侧桥臂梗死的NIHSS评分(sx±)低于双侧桥臂梗死;第7天,单双侧桥臂梗死的mRS评分比较,结果提示单侧桥臂梗死与双侧桥臂梗死在7天时的mRS评分有差别(P<0.05),单侧桥臂梗死的mRS评分(sx±)比双侧桥臂梗死低。结论1桥臂梗死患者以单侧病灶多见,责任血管主要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其中基底动脉主干病变占77.36%,47.17%合并了前循环病变。临床表现特征:首发症状以眩晕最多见,可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其次是共济障碍和面部感觉障碍。颅神经受累常见,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Ⅶ(88.68%)、Ⅷ(71.70%)、Ⅴ(66.04%)、Ⅵ(41.17%)。2在预后方面,入院7天时大部分预后情况好。单侧桥臂梗死的预后较双侧好。图4幅;表7个;参60篇。
郭鑫[6](2019)在《aMCI与VCIND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应用神经心理量表探讨两种类型痴呆早期,即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对比研究。方法 实验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病房及社区义诊所有有主诉认知障碍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个人史、家族史。经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实验室检查、常规头MRI检查,最终入组aMCI患者40例,VCIND患者40例。对aMCI组与VCIND组神经心理学量表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从而将具有组间差异的量表分数转换成等级资料,以疾病两组为因变量,量表赋值后等级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回归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量表,根据这些量表对比分析两种疾病在不同认知域损伤的特点。结果 1单因素分析:aMCI组与VCIND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慢性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MCI组与VCIND组神经心理量表检查结果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波士顿命名测试(Boston naming test,BNT)、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CDT)、数字广度测试(Digit span test,DST)顺向、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A部分耗时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asic,MoCA-B)、听觉词语学习量表(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即刻回忆、AVLT延迟回忆、AVLT再认、DST逆向、TMT-B耗时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选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量表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实验结果表明:在纳入了MoCA-B、AVLT即刻回忆、AVLT延迟回忆、AVLT再认、DST逆向、TMT-B耗时量表的二元logistic回归后,代表再认能力的AVLT再认量表(P=0.048,OR=0.099,95%CI 0.0100.976)与代表注意力的DST逆向量表(P=0.003,OR=32.063,95%CI 3.262315.125)回归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 aMCI患者再认受损程度较VCIND患者重;2 VCIND患者注意力受损程度较aMCI患者重。图0幅;表10个;参138篇。
付敏郡[7](2019)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探讨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脑白质高信号(WMHs)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二是分析AIS患者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ICAS)与WMH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01月-2018年10月连续于兰大一院住院,明确诊断为AIS并完成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患者资料460例。结合新TOAST分型及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将AIS按不同病因分类。采用Fazekas分级标准评估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WMHs)和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s)的严重程度。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比较不同病因卒中p-WMHs和d-WMHs的严重程度,并用百分比堆积直方图直观显示其差异。根据颅内大动脉病变在三维时间飞跃血管成像(3D-TOF-MRA)上的表现,将其分为正常组、硬化组、狭窄组和闭塞组,比较各组的WMHs总体评分在不同病因卒中是否存在差异;然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判断ICAS和WMHs的相关性及趋势关系;最后定义Fazekas评分2-3分为严重WMHs病变,分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CAS与严重p-WMHs和严重d-WMHs的关系。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提示不同病因卒中p-WMHs和d-WMHs严重程度不完全相同,有显着统计学差异(?2=38.392,P<0.001;?2=33.687,P=0.001),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卒中(LAA)更倾向于出现严重p-WMHs病变。Kruskal-Wallis H检验提示颅内大动脉硬化组、狭窄组、闭塞组的WMHs总体评分在不同病因卒中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79,0.277,0.074)。趋势检验提示ICAS只与p-WMHs存在线性关系(P=0.037),与d-WMHs则是明显的二次趋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是严重p-WMHs和d-WMHs的共同危险因素(P值均<0.001)。颅内大动脉闭塞可增加严重p-WMHs的出现风险[OR=2.613,95%CI(1.209-5.548),P=0.015],但与严重d-WMHs的出现无关联性[OR=1.804,95%CI(0.898-3.624),P=0.097]。结论:不同病因AIS的WMHs严重程度有一定差异,LAA更倾向于合并严重的p-WMHs。ICAS与p-WMHs有线性趋势关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颅内大动脉闭塞增加严重p-WMHs的出现风险,但与严重d-WMHs的出现无关。
纪俊强[8](2018)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A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A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到院后均行颅脑CT的平扫检查,头颈部CTA的检查均能在入院后的2--48小时完成,且成像质量符合要求。采用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CTA血管成像诊断.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 AS128螺旋CT仪器,轴位断层扫描的参数设定为130KV电压值(U),150mA电流值(I),5mm扫描层厚度和间距;增强型扫描的参数设定为130KV电压值(U),150mA电流值(I),且扫描层厚、薄层重建及其间隔分别定为5mm、1.25mm、0.7mm,螺距在1.0-1.5之间。在进行CTA诊断时,对患者从肘前静脉给予碘普罗胺(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27,50ml:31.17g)注射给药约100mL,注射速率约为4mL/s,并采用螺旋容积扫描,延迟时间在18-22秒之间,范围从寰枕关节层面扫至侧脑室顶部。注意最后所有患者还要再诊断结束后的两天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复查。将所采集的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的重建(N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等一系列二维、三维重建处理技术,CTA诊断要求观察颅内、颈内动脉,包括脑血管成像。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主要观察颈内动脉的颅内外段、基底动脉、Will,s环、大脑前、中、后动脉的1-4级。结果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部位中,以大脑中动脉M1段病变最多见,其次为大脑前动脉病变多见。2、责任动脉狭窄多为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3、CTA诊断:90例患者的CTA诊断发现病变血管供应的大脑实质部位、范围比CT平扫所见相对更大,具体表现为:9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病变35例(闭塞21例,狭窄14例),大脑中动脉病变50例(闭塞37例,狭窄13例),大脑前、中动脉同时闭塞3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例。合并疑似动脉瘤的病人7例。闭塞或狭窄的病变血管其支配的脑实质部位、范围比CT平扫所见梗塞部位范围明显增大。结论通过研究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临床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影像改变检查结果,了解不同临床类型的脑血管病患者病变部位情况、供血动脉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造成动脉狭窄的斑块性质、侧枝循环建立等情况,进一步充分了解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有助于脑血管病的防治,对防治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部位中,以大脑中动脉M1段病变最多见,其次为大脑前动脉病变多见。2、责任动脉狭窄多为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3、头颈部CTA不能超早期直接显示脑梗死灶,但超早期的头颈部CTA血管阳性发现结合脑缺血的间接征象,可以建立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为溶栓、取栓和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李博怿[9](2018)在《五味子甲素通过SCF/c-kit信号通路调控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精子凋亡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男性不育症是当今全球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而少、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作为临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常用药——黄精赞育胶囊的作用机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前期实验发现,五味子甲素是黄精赞育胶囊体内重要入血成分,并对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拟从凋亡通路入手,通过动物实验探究五味子甲素对少、弱精子症的作用机制。论文分为文献综述、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三大部分。文献综述系统总结了现代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研究进展,从男性不育症的发病机制与西医临床治疗两方面进行概述,探讨了当前生殖医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梳理了中医对男性不育症研究的历史沿革,并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探讨了中医药在男性不育症的应用情况以及文献、实验、流行病学范畴的研究。理论探讨部分从模型、机制、药物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介绍了本次实验造模方案、切入点以及实验用药的选择理由。实验研究共分为4个部分。目的:1.通过五味子甲素对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各项精液参数、组织形态以及性激素的变化,明确五味子甲素改善少、弱精子症模型的作用效果。2.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探究五味子甲素干预后SCF/c-kit通路凋亡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3.结合五味子甲素对形态学及分子层面上的改变,验证其抑制生精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揭示五味子甲素改善少、弱精子症大鼠作用原理提供思路。方法:选用雷公藤多苷(GTW)对80只雄性SD大鼠制造少、弱精子症模型,选择左卡尼汀、黄精赞育胶囊作为阳性对照药,造模与给药各35天。实验结束后,使用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检测大鼠各项精液指标变化。运用免疫酶联检测法(ELISA),检测血清中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睾丸组织病理结构变化,并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SCF、c-kit、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所有实验数据统一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造模后,GTW组大鼠精液各项参数均出现显着下降,给药组精子数量与质量均有变化,其中五味子甲素高剂量组对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改善显着(P<0.05)。2.血清性激素方面,GTW组导致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血清T、E2含量下降,LH含量升高。五味子甲素可提高T水平,调整LH、E2水平,其中五味子甲素低剂量组的LH水平显着降低(P<0.05)。3.镜下观察可见GTW组大鼠生精小管变形塌陷,生精细胞脱落及消失,Sertoli细胞萎缩;五味子甲素高剂量组生精小管结构良好,各级生精细胞规则排列,形态完整,Sertoli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微观结构方面,GTW组大鼠出现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胞质自噬体异常增多;给药各组较GTW组细胞器形态上略有恢复。4.分子生物实验结果显示,GTW可下调抗凋亡因子SCF、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着上调促凋亡因子Caspase-3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五味子甲素高剂量组显着上调SC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5),显着下调Caspase-3蛋白与mRNA水平(P<0.05)。各组大鼠c-kit蛋白表达量均较大,五味子甲素中剂量组可降低睾丸组织c-kit含量。结论:少、弱精子症可通过对睾丸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内分泌紊乱、促凋亡基因的过表达以及抗凋亡基因的抑制致使精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最终导致男性不育的发生。五味子甲素可通过恢复生精小管的形态及功能,改善睾丸内环境,上调抗凋亡基因SCF表达以抑制SCF/c-kit信号通路产生的异常凋亡,从而达到生精的目的,是黄精赞育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有效成分之一。SCF/c-kit信号通路在调控生精细胞凋亡的同时也调控细胞增殖分化,我们推测五味子甲素可能干预了 SCF/c-kit通路对生精细胞增殖的调控过程。
康凯,王玥,徐铭军[10](2018)在《围产期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的病情阐述及相关麻醉管理》文中研究指明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一种着重以神经障碍为主要征象的可逆性临床综合征,通常RPLS的预后良好,虽说是病程可逆,但并非意味自然病程可逆,而是指在及时、准确诊断后给予正确有效的干预后的可逆。在孕产妇这一特殊人群中,由于其生理的改变使致病机制更为复杂。一旦有相关危险因素而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时要考虑本病的可能,应立即启动相关影像学检查,及时做出判断,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漏诊,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此临床综合征逐项展开分析,以及围产期急诊手术相关麻醉管理做一综述。
二、分水岭梗塞的CT、临床及病因研究(附94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水岭梗塞的CT、临床及病因研究(附9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185例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2.1 数据收集与分组 |
2.2.2 病毒检测 |
2.2.3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检测 |
2.2.4 细菌和真菌检测 |
2.2.5 生化检查 |
2.2.6 影像学检查 |
2.2.7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腺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3.1.1 年龄分布 |
3.1.2 性别分布 |
3.1.3 季节分布特征 |
3.2 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 |
3.2.1 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 |
3.2.2 轻、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比较 |
3.3 实验室结果 |
3.3.1 白细胞及炎症因子分析 |
3.3.2 心肌酶谱指标分析 |
3.3.3 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实验室结果比较 |
3.4 腺病毒肺炎患儿合并病原体情况 |
3.4.1 合并病原体分析 |
3.4.2 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分析 |
3.5 影像学结果分析 |
3.6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腺病毒肺炎患儿疗效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儿童喉喘鸣诊治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2)大脑中动脉区域SSSI与血清MMP-9、Mac-2bp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单个皮质下小梗死影像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针刺膻中、间使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对中风后失语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1 中医对中风后失语症的病名认识 |
1.1.2 中医对中风后失语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
1.1.3 中医对中风后失语症的病位认识 |
1.1.4 中医对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现况 |
1.2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2.1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失语症的定义及分类 |
1.2.2 运动性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及恢复机理 |
1.2.3 失语症常用的检查及评定方法 |
1.2.4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概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病例选择 |
2.2 研究方法 |
2.2.1 伦理审查 |
2.2.2 随机分组方法 |
2.2.3 临床治疗 |
2.2.4 不良事件观察及解决方法 |
2.2.5 随访 |
2.2.6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2.7 统计学分析 |
2.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2.3.1 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
2.3.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3.2 临床研究设计思路 |
3.3 选穴依据 |
3.3.1 传统穴位之选穴依据 |
3.3.2 经验穴位之选穴依据 |
3.3.3 膻中穴的位置及功效 |
3.3.4 间使穴的位置及功效 |
3.4 经验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机理探讨 |
3.5 经验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应用 |
3.6 针刺经验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评价 |
3.6.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疗效比较 |
3.6.2 《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评分比较 |
3.6.3 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定比较 |
3.6.4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不同病变性质疗效比较 |
3.6.5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各期临床疗效比较 |
3.6.6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膻中穴压痛点位置分布比较 |
3.7 不足与展望 |
3.8 创新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4)伴地中海贫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例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筛选标准 |
1.3 观察指标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定义 |
1.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2.1 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三组血小板计数比较 |
2.3 地贫组与缺铁组贫血程度比较 |
2.4 三组脑梗死危险因素统计比较 |
2.5 三组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统计比较 |
2.6 三组患者梗死颅脑影像特点比较 |
2.7 三组患者颈血管彩超结果 |
讨论 |
3.1 伴地贫的 ACI 患者性别情况分析 |
3.2 伴地贫的 ACI 组患者的血小板增多情况分析 |
3.3 伴地贫的 ACI 患者的危险因素情况分析 |
3.4 伴地贫的 ACI 患者临床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分析 |
3.5 伴地贫的 ACI 患者颅脑影像学特点分析 |
3.6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贫血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单双侧病灶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1.3 资料收集 |
1.1.4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
1.2.2 桥臂梗死的预后分析 |
1.3 讨论 |
1.3.1 桥臂梗死临床特征特征分析 |
1.3.2 桥臂梗死的预后分析 |
1.4 不足与展望 |
1.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的分析 |
2.1 桥臂梗死的研究进展 |
2.1.1 桥臂的供血血管特征 |
2.1.2 桥臂梗死的发病机制特点 |
2.1.3 桥臂梗死的的临床表现及颅神经损伤特点 |
2.1.4 桥臂梗死的影像特征分析 |
2.2 桥臂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2.3 桥臂梗死的治疗与预后 |
2.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
附录B 修正的Ranking量表(mRS)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aMCI与VCIND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资料收集 |
1.1.3 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 |
1.1.4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单因素分析 |
1 )aMCI组与VCIND组基础资料比较 |
2 )aMCI组与VCIND组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对比及分析 |
1.2.2 多因素分析 |
1.3 讨论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MCI与VCIND的相关研究 |
2.1 MCI |
2.1.1 MCI的概念及分类 |
2.1.2 MCI的体液检测及影像学 |
2.1.3 MCI的神经心理评估 |
2.1.4 MCI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
2.2 VCIND |
2.2.1 VCIND的概念及分类 |
2.2.2 VCIND的体液检测及影像学 |
2.2.3 VCIND的神经心理学特点 |
2.2.4 VCIND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
2.3 研究面临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神经心理量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数据来源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数据收集 |
2.2.1 一般资料 |
2.2.2 卒中相关既往病史 |
2.2.3 既往药物使用史 |
2.2.4 入院血压测定值 |
2.2.5 实验室检测数据 |
2.3 AIS分型 |
2.4 影像检查 |
2.5 ICAS分级 |
2.6 WMHs诊断及分级 |
2.7 数据分析 |
2.7.1 数据表示 |
2.7.2 基线资料比较 |
2.7.3 不同病因卒中WMHs严重程度比较 |
2.7.4 不同病因卒中WMHs总体评分比较 |
2.7.5 ICAS与 WMHs的相关性及趋势分析 |
2.7.6 ICAS与严重WMHs的关系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筛选结果 |
3.2 纳入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结果 |
3.3 不同病因卒中WMHs严重程度比较结果 |
3.4 不同病因卒中WMHs总体评分比较结果 |
3.5 ICAS与 WMHs的相关性及趋势检验结果 |
3.6 ICAS与严重WMHs的关系比较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与WMHs相关 |
4.2 WMHs在不同病因卒中的表现 |
4.3 WMHs与 ICAS和 ECAS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
4.4 ICAS导致WMHs的可能机制 |
4.4.1 低灌注致脑组织缺氧是一个关键环节 |
4.4.2 脑血管反应性降低 |
4.4.3 血脑屏障破坏 |
4.4.4 其他 |
4.5 p-WMHs和 d-WMHs发病机制存在差异 |
4.5.1 侧脑室周围和深部白质供血动脉解剖不同 |
4.5.2 侧脑室周围白质多位于分水岭区域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8)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A的诊断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的方法 |
1.3 大脑动脉解剖以及各分支供血情况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表 |
典型病例 |
致谢 |
(9)五味子甲素通过SCF/c-kit信号通路调控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精子凋亡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男性不育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男性不育的病因与机制 |
2 现代医学对男性不育的治疗概况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研究进展 |
1 中医药对男性不育的认识 |
2 中医药对男性不育的临床应用 |
3 中医药对男性不育的基础研究 |
4 黄精赞育胶囊的研究进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
1 少、弱精子症动物模型探讨 |
2 少、弱精子症凋亡机制探讨 |
3 少、弱精子症干预药物探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五味子甲素改善少、弱精子症大鼠的精子质量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结论 |
6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血清性激素的检测 |
1 实验材料 |
2 检测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结论 |
6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结论 |
6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五味子甲素对少、弱精子症大鼠的抗细胞凋亡机制及SCF、c-kit、Bcl-2、Caspase-3表达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结论 |
6 讨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创新点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10)围产期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的病情阐述及相关麻醉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 好发部位及影像学特点 |
2.1 好发部位 |
2.2 影像学特点 |
3 临床症状与围产期相关表现 |
3.1 临床症状 |
3.2 围产期相关表现 |
4 鉴别诊断 |
4.1 RPLS与急性脑梗死鉴别 |
4.2 PRLS易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混淆 |
4.3 PRLS与脑静脉窦血栓鉴别 |
4.4 PRLS还需与病毒性脑炎、线粒体脑病鉴别 |
5 围产期麻醉管理及临床预后 |
5.1 围产期麻醉管理 |
5.2 RPLS与PDPH头痛的鉴别诊断及麻醉选择与术中监测管理 |
5.3 临床预后 |
6 展望 |
四、分水岭梗塞的CT、临床及病因研究(附94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185例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D]. 周智泳. 南昌大学, 2021(01)
- [2]大脑中动脉区域SSSI与血清MMP-9、Mac-2bp相关性探讨[D]. 张津.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3]针刺膻中、间使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D]. 郭思伶(Kwok Sze Li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伴地中海贫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例临床特点分析[D]. 刘力源. 海南医学院, 2019(01)
- [5]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宋方方.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aMCI与VCIND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对比研究[D]. 郭鑫.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白质高信号相关性的研究[D]. 付敏郡. 兰州大学, 2019(08)
- [8]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A的诊断及应用价值[D]. 纪俊强. 青岛大学, 2018(12)
- [9]五味子甲素通过SCF/c-kit信号通路调控少、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精子凋亡作用机制研究[D]. 李博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围产期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的病情阐述及相关麻醉管理[J]. 康凯,王玥,徐铭军. 海南医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