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西北Roland-C链相对于美国海军天文台UTC主时钟的时差

太平洋西北Roland-C链相对于美国海军天文台UTC主时钟的时差

一、西北太平洋罗兰-C链相对于美国海军天文台UTC主钟的时刻差(论文文献综述)

赵当丽[1](2003)在《长河二号导航系统时间同步及授时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了长河二号导航系统的时间同步及该系统的快速恢复,并对长河二号导航系统增加授时功能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八十年代,美国研发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具有诸多优点,但是美国政府从未对GPS用户作过任何承诺。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来说,拥有自己的、不受他人控制的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前苏联建立了GLONA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甚至连美国的盟友-欧共体也在研发自己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我国正在研发自己的二代导航系统。根据我国国情,依靠现有的长河二号和BPL长波信号实现导航定位、授时,可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的需要。 长河二号系统是我国八十年代建立的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由于诸多原因,目前长河二号系统没有授时功能,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为充分发挥长河二号系统的潜在功能,利用长河二号系统实现导航、授时,提高导航精度,增加授时功能,我们提出了一套实施方案:利用北斗一号、BPL长波信号或GPS共视等实现与国际或国家标准时间的溯源,并实现各台链与国家标准时间的精密时间同步,在每个台链的每个台站建立标准时间系统,产生出与历元相关的时钟信号,实现长河二号系统导航、授时。 要实现长河二号导航台链与BPL长波授时台联合导航授时,只需要解决长河二号导航链与BPL长波授时台之间的时间同步和频率校准,并对长河二号导航系统和BPL授时系统的时频分系统、定时器单元进行适当的改动,即可实现长河二号导航台链和BPL长波授时台联合授时导航系统。经实验测试和结果分析表明,此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杨旭海[2](2003)在《GPS共视时间频率传递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近年来,随着国防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对高精度时间和频率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DH通信网的时间同步,空中目标的探测和拦截(类似美国爱国者导弹系统),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达纳秒量级。但纳秒量级精度的时间传递设备国内尚不能自行生产。除精度要求外,很多应用还需要时间同步的实时性等要求。由于GPS共视时间传递技术具有设备价格便宜、定时精度高、使用方便的特点,因此开展GPS共视应用研究,对解决我国的通信和国防建设事业对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用普通的Motorola vp Oncore型GPS接收机,研制了一套新型廉价的GPS共视时间传递系统,给出了系统设计方案。为防止其它共视接收机曾出现的不能严格共视问题,设计了严格的同步控制策略。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了系统的软件,保障了系统的可靠性。零基线单通道共视比对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在天线坐标存在0.3m误差的的情况下,原始共视比对数据的均方根误差不大于4.9ns。 很多高精度时间同步应用对实时性要求很高。通过套接字技术可实现GPS共视资料在Internet上快速传递,然后对共视资料进行高精度快速处理可实现近实时共视时间同步。常见的平滑方法不能满足近实时共视的要求。分析Gps共视资料特点,设计一种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共视资料进行近实时处理,以便削弱观测噪声,估计异地钟差。对相距1000多公里的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CRL)与韩国计量科学研究院(KRIS)在2001年全年的共视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算法所得钟差与根据BIPM T公报所得钟差的均方根误差优于2.6ns。最后对近实时共视应用于多站点间相互比对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比对精度,提出在卡尔曼滤波算法基础上使用间接观测平差处理技术,根据共视网络中站点间距离设置观测权值,通过解矛盾方程组得到两站钟差。以NTSC、CRL和KRIS3站比对为例,以根据BIPM T公报得到的钟差为标准,对间接观测平差处理前后的数据比较表明,近实时比对精度可进一步提高。由于近实时共视Kalman滤波结果序列中,相邻时刻钟差差异很小,可以用当前钟差进行简单外推,估计出下个时刻的钟差,实现钟差预报,仍然可获得较高的精度。 分析了GPs共视的主要误差源,重点分析了多径效应的影响。 分析了GPs可驯铆钟在通信网频率同步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基于GPs共视比对方法的通信网专用BITs系统,在新的BITs系统主要研究了铆原子频率标准频率准确度的测量、数据处理和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新系统没有使用价格昂贵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电子计数器,而是采用分辨为0 .1微秒的时间间隔计数器和卡尔曼滤波算法来进行数据平滑,从而在确保精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新算法通过设置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利用时差法间接进行频率测量,克服由于GPs的秒信号、铆钟的秒信号的不稳定和测量噪声带来的影响。根据该算法对LPFRs铆钟的频率准确度进行测量和控制,为了不影响铆原子频标的短期稳定度,采取了较小的移相步进量对其频率进行控制和调整。测量结果表明:在确保铆钟短期稳定度的情况下,频率准确度优于1 X10一12。 分析了我国的数字同步网及其业务网的对时间频率同步的需求,以及PRc和PRs的时间频率溯源问题。分析表明:使用GPs共视溯源具有链路少、精度高、使用方便的特点。

郑莹,顾光德,陈士泉,谈建云[3](1985)在《关于BPL罗兰C信号的初步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在无线电通讯的初期就开始使用低频段(LF)发播精确的时间和频率。到1957年,载频为100kHz的罗兰C导航系统也投入工作了。在一个罗兰C站的地波范围内(海水路迳为3000公里,陆地为1500公里)罗兰C技术给出的定时准确度约为±1μs,典型的定时精度为±0.1μs,其频率日稳定度约为±1×10-12。1983年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CSAO)发播了大功率的BPL罗兰C信号,紫金山天文台接收和测量了BPL信号,并与其它14个罗兰C链的结果进行比较,本文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张继承[4](2012)在《数字化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在电力系统中,各种自动化装置都需要有严格的时间同步,特别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电子互感器、合并单元等设备需要精确的对时。目前我国电力授时系统中普遍采用以GPS和北斗(简称BD)卫星作为授时基准的单GPS、单BD或双GPS、GPS/BD及双BD冗余时间系统同步系统。随着我国数字化变电站的快速发展,对全站时间同步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时间同步系统在变电站中的一些具体应用,考虑到目前市场上时间同步设备大多为单机系统或者单时间源的现状,根据GPS和北斗授时原理,结合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的技术规范,提出以FPGA可编程逻辑为核心器件,采用GPS、北斗和IRIG-B作为时间信号源,选择较佳的信号源的多模冗余时间同步系统。在设计本时间同步系统时,首先确定本设计的总体框架,比较了不同冗余技术方案的优缺点,选择较为合理的方案;其次完成GPS、北斗授时功能的设计,其中包括结合具体报文内容和格式而设计的串口通信模块、优化的数据提取模块、包含时区转换和秒修正的数据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等;然后完成IRIG-B码授时功能的设计,主要包括IRIG-B解码模块、包含日期天数转换的数据处理模块和各种格式报文的输出模块等;最后结合三组信号源的授时状态标志和外部人为选择,完成三种授时择优选择的冗余切换模块设计,实现信号的冗余输入多信号输出。GPS是目前覆盖面最广、发展最成熟的授时系统,授时模块价格便宜,但受控于美国;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授时系统,授时精度、授时体制和安全性有保障但覆盖面不如GPS,成本也较高;本地的IRIG-B相比于无线卫星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但成本较高。本设计要点在于并行解码多种时间信号后冗余切换的功能设计,综合考虑系统成本、安全性和信号源自主配置。本设计中FPGA的应用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方便输入输出接口的扩展;采用VHDL语言的从顶层设计到底层扩充的设计流程,从系统的总体要求出发,详细设计了各个功能模块,并在设计过程中逐步进行仿真检查,及时修改设计中出现的错误,缩短了设计周期。本设计充分考虑了自主研发的北斗信号的安全性、GPS信号和IRIG-B在电力系统同步的广泛应用等多方面因素,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曹婷[5](2010)在《基于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授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已经开始取代模拟电视技术,并逐渐走向成熟。数字电视系统在向我们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功能、更个性化的音视频节目服务的同时,逐渐成为电视系统的主流。本论文作为国家授时中心项目“数字卫星电视时间频率传递研究”中的一个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国标DTMB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对数字电视系统授时,这是一种全新的授时方法,是对现有授时方法的一个补充,也是对数字电视资源的一个很好的利用。论文主要介绍了授时系统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国标DTMB的系统结构和帧结构,进而提出系统授时方案。论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首先明确授时系统的工作原理,对标准时间信号进行编码;其次对西安地区数字电视信号的载波模式和PN码模式进行辨识,然后对信号进行位同步和帧同步,确保数据流和时码信息的传递;最后,根据信号帧同步的仿真结论,辨识出当前信号帧的初始相位,测量出传输伪时间,并根据两地距离计算出传输时延,得到接收端钟差,推算出系统授时精度,并进行钟差改正。最后对误差进行分析,提出可改进之处。

张靖[6](2007)在《GPS导航卫星星地时间同步技术的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星地时间同步是导航定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星测距导航定位系统中,用户在空间参考系中的位置坐标,是通过测量卫星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来获得的。距离值则是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的传输时延,再乘以光速得到的。因此,卫星与地面系统之间时间同步的好坏,直接影响定位精度的高低。星地时间同步的精度和可靠性对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性能有重大影响。本课题由西安504所提出,要求综合分析论证导航卫星星地时间同步方案,分析上述各种误差并建立校正模型,进而对时间同步技术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仿真研究。本文在GPS导航卫星星地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星地时间同步常用的单向时间同步、双向时间同步等方法,分析和处理了各项误差以及进行了仿真研究论证。最后,设计出了星地时间同步技术的单向法和双向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也重点对双向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其中的研究成果和仿真结果,对当今国内外对此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西北太平洋罗兰-C链相对于美国海军天文台UTC主钟的时刻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北太平洋罗兰-C链相对于美国海军天文台UTC主钟的时刻差(论文提纲范文)

(1)长河二号导航系统时间同步及授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LORAN-C的发展动向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及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长河二号系统地面组成及其性能分析
    2.1 长河二号系统构成
    2.2 长河二号系统的特性
    2.3 多脉冲编码的信号格式
    2.4 同步工作方式
    2.5 性能分析
第三章 定时和校频技术
    3.1 授时与校频的发展
    3.2 定时和校频技术
第四章 长河二号导航信号快速自动同步系统原理
    4.1 导航台链概述
    4.2 长河二号导航信号快速自动同步系统原理
    4.3 台链的时间同步
    4.4 实验的比较结果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长河二号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5.1 硬件结构
    5.2 软件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2)GPS共视时间频率传递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GPS共视及其应用研究的现状与动态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新型GPS共视时间传递系统
    2.1 GPS共视时间传递原理
    2.2 基于Motorola VP Oncore接收机的新型共视接收机设计
    2.3 用接收机标准时间对计数器数据采集的控制方案
    2.4 共视接收机软件的分析和设计
    2.5 共视比对试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PS近实时和实时共视解决方案
    3.1 引言
    3.2 近实时共视解决方案
    3.3 GPS实时共视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PS共视误差源分析
    4.1 概述
    4.2 主要的误差源分析及修正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新的频率准确度测量算法的GPS可驯铷原子钟系统
    5.1 数字同步网及GPS可驯铷钟应用
    5.2 基于新的频率准确度测量算法的GPS可驯铷原子钟系统
    5.3 可驯铷钟系统中用GPS共视辅助进行频率准确度测量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GPS共视在同步网及其业务网时间频率同步中的应用
    6.1 数字同步网及其业务网时间频率同步的需求分析
    6.2 国内同步网及其业务网的时间频率溯源问题分析
    6.3 同步网及其业务网中时间频率同步的可靠性问题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与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4)数字化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时间同步系统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
        1.1.1 数字化变电站
        1.1.2 时间同步
        1.1.3 时间同步系统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分析
    1.2 时间同步系统研究现状
        1.2.1 同步技术的发展
        1.2.2 主要授时方式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GPS、北斗授时技术
    2.1 GPS 系统基本原理
        2.1.1 GPS 系统组成
        2.1.2 GPS 定位原理
        2.1.3 GPS 授时原理
    2.2 北斗卫星系统基本原理
        2.2.1 北斗卫星系统授时组成及原理
        2.2.2 单向授时和双向授时的比较
    2.3 北斗授时的意义及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间同步系统的控制方案及组成
    3.1 时间同步系统
        3.1.1 时间同步系统的控制方式
        3.1.2 变电站中同步时钟的对时方式
    3.2 总体框架和方案比较
    3.3 芯片与模块的选型
        3.3.1 FPGA 与 Quartus
        3.3.2 GPS 接收模块
        3.3.3 北斗接收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PS/北斗授时功能模块设计
    4.1 开发环境
    4.2 UART 串口模块
        4.2.1 UART 的帧格式
        4.2.2 UART 工作原理
        4.2.3 UART 模块设计
    4.3 GPS 数据提取模块
        4.3.1 SGPRMC 规约
        4.3.2 GPS 数据提取模块设计
    4.4 数据处理模块
        4.4.1 时区转换
        4.4.2 时间修正模块
    4.5 数据显示模块
    4.6 数据输出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IRIG-B 授时相关功能模块设计
    5.1 IRIG-B 提取模块
        5.1.1 IRIG-B
        5.1.2 IRIG-B 数据提取模块
    5.2 IRIG-B 数据处理模块
    5.3 数据显示模块
    5.4 数据输出模块
        5.4.1 脉冲输出
        5.4.2 串行信息的产生
        5.4.3 IRIG-B 编码电路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综合模块及测试
    6.1 综合模块
        6.1.1 冗余处理
        6.1.2 系统扩展
    6.2 模拟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5)基于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授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研究背景
        1.2.1 电视授时技术简介
        1.2.2 国内外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1.2.3 国内外授时技术的发展
    1.3 开展数字电视授时技术研究的意义
        1.3.1 模拟电视授时技术介绍
        1.3.2 项目介绍
        1.3.3 研究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DTMB授时系统分析及方案设计
    2.1 授时技术概念和原理
        2.1.1 授时的概念
        2.1.2 授时系统的基本特征
    2.2 现代授时技术手段及其特点
        2.2.1 短波无线电授时
        2.2.2 长波无线电授时
        2.2.3 电视授时
        2.2.4 卫星授时
        2.2.5 各种授时手段的比较
    2.3 DTMB授时系统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DTMB数字电视信号的授时原理
    3.1 我国DTMB数字电视简介
    3.2 DTMB系统工作原理
    3.3 DTMB系统中的信号结构
        3.3.1 系统帧结构
        3.3.2 信道编码
        3.3.3 系统信息
    3.4 单频网工作原理
        3.4.1 单频网的工作模式
        3.4.2 单频网的同步
    3.5 DTMB信号授时的关键技术
        3.5.1 授时系统工作原理
        3.5.2 系统溯源方法
        3.5.3 时间信号编码方法
        3.5.4 时差测量原理
        3.5.5 本地钟差改正原理
    3.6 本章小结
4 DTMB信号标准时间获取与传播时延估计
    4.1 系统结构
    4.2 实验平台介绍
    4.3 载波与PN码模式辨识
        4.3.1 PN码模式辨识
        4.3.2 载波模式辨识
    4.4 DTMB信号位同步方案及仿真
        4.4.1 DTMB信号位同步方案设计及仿真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DTMB信号帧同步方案设计及仿真
    4.6 DTMB系统伪时间以及传输时延的估计
    4.7 本章小结
5 DTMB系统接收端授时结果与分析
    5.1 接收端钟差估计及钟差改正
    5.2 误差原因及改进方法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GPS导航卫星星地时间同步技术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时间和时间同步的基本概念
    1.2 GPS卫星导航系统
    1.3 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的应用
    1.4 导航系统时间同步技术的发展
    1.5 研究背景和意义
    1.6 论文的内容安排及主要成果
    1.7 小结
第二章 导航卫星星地时间同步原理及方法
    2.1 星地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
    2.2 星地时间同步的方法
        2.2.1 单向时间同步法
        2.2.2 双向时间同步法
        2.2.3 激光时间同步法
    2.3 小结
第三章 GPS导航卫星星地时间同步方案研究与分析
    3.1 星地单向时间同步总体误差分析
    3.2 星地双向时间同步总体误差分析
    3.3 星地时间同步方法比较分析
    3.4 对于我国卫星无源导航系统星地时间同步方法选择的建议
    3.5 小结
第四章 导航卫星星地时间同步误差的详细研究
    4.1 GPS多普勒效应分析
    4.2 电离层与对流层误差分析
    4.3 钟差分析
    4.4 天线相位中心偏移的误差分析
    4.5 卫星运动引起的误差分析
    4.6 其他需考虑的误差
    4.7 小结
第五章 星地时间同步误差处理方法设计与仿真
    5.1 多普勒频移产生的误差修正
    5.2 电离层与对流层误差修正
    5.3 星历误差处理方法
    5.4 天线相位中心偏移误差修正及仿真
    5.5 多路径误差修正
    5.6 小结
第六章 导航卫星星地时间同步具体方案设计及仿真研究
    6.1 星地时间双向比对方案设计与仿真
    6.2 星地时间单向比对方案设计与仿真
    6.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四、西北太平洋罗兰-C链相对于美国海军天文台UTC主钟的时刻差(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河二号导航系统时间同步及授时的研究[D]. 赵当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03(04)
  • [2]GPS共视时间频率传递应用研究[D]. 杨旭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03(04)
  • [3]关于BPL罗兰C信号的初步测定[J]. 郑莹,顾光德,陈士泉,谈建云. 科学通报, 1985(03)
  • [4]数字化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的研究[D]. 张继承.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 [5]基于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授时技术研究[D]. 曹婷.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6)
  • [6]GPS导航卫星星地时间同步技术的仿真研究[D]. 张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太平洋西北Roland-C链相对于美国海军天文台UTC主时钟的时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