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蜡(硬脂酰胺)

合成蜡(硬脂酰胺)

一、合成蜡(硬脂酸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赵媛媛,葛铁军,刘晓洋[1](2021)在《偶联剂和润滑剂对稻壳粉/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以稻壳粉、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对比研究润滑剂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相容性、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表明:润滑剂处理的稻壳粉疏水性更好,其中由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处理前后的稻壳粉接触角变化为9°;偶联剂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其中加入KH570偶联剂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提高了45%,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23.7%,弯曲强度提高了8%,弯曲模量提高了28%;加入钛酸酯偶联剂时,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62.51%;而润滑剂对材料的加工流变性的提升效果更好,其中加入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的转矩最低.

金梦,黄浩,邵光涛,刘素丽[2](2021)在《蜡化学改性的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简述了蜡的分类,并对国内石蜡行业化学改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做了概述,如石蜡的氧化、氯化、酸化、酯化、酰胺化等,结合传统石蜡化学改性技术的不同特点,为费托蜡工业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姜天宇[3](2021)在《疏水改性SiO2基复合材料自洁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自洁防护涂层的制备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室内外玻璃、陶瓷片、金属等表面清洁用水量持续增加,在国家提倡节水型社会背景下,减少清洁用水量已成为节水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涂覆涂层也可以避免因金属受潮腐蚀造成的事故、减少清洁剂使用从而减少其中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危害。另一方面,室内卫生间因冲水消耗大量生活用水,超滑层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卫生间冲厕用水的使用、减少马桶清洁剂的使用,在节水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本研究基于疏水改性后的二氧化硅,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制备出三种涂层:FEVE氟碳树脂疏水涂层、RTV复合超疏水涂层、超滑涂层。选用HDTMS和KH-570两种硅烷偶联剂对二氧化硅进行疏水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证明改性成功。在涂层制备过程中,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VE氟碳树脂疏水涂层,其表面对水的静态接触角达147°,应用后可节约72%以上清洁用水,固化时间仅需20分钟,固化后表面平整光滑、无颗粒、无裂纹;经刀割、摩擦后仍具有疏水效果,对水的接触角达145°以上。具有固化时间短、表面形貌优异、耐久性好等优点;应用自然沉降法制备RTV复合超疏水涂层,其对水的静态接触角达154.2°,滚动接触角5-8°,达到超疏水效果,应用后可节约82.1%的清洁用水,具有疏水效果更好、自洁性更强、节水率高、稳定性强等的优点。本研究针对室内卫生间的应用场景,结合粘弹性固体附着力等因素制备了超滑涂层,使粪便等粘弹性固体滴落在涂层表面后可立即下滑,减少冲厕用水量,在达到卫生标准前提下减少清洁用水使用量,为取得更准确的数据,实验过程中制备了模拟粪便样本,并利用模拟粪便样本对超滑涂层做了一系列自洁性能研究,包括粘弹性固体在涂层表面附着力研究,模拟粪便样本在滴落涂层表面后均能在1.35s内自主滑落,不留痕迹;环境温度对涂层性能影响分析,-25-50℃均不能对粘弹性固体滑落时间产生明显影响;使用超滑涂层后可减少清洁用水使用量,同时家用卫生间可减少清洁剂的使用50%以上,公共卫生间可减少83.3%的清洁剂的使用等,同时进行了涂层对水冲刷能力的性能分析,选取不同流速的水流冲击涂层后,粘弹性固体均能在1.7s内下滑,说明水的冲刷对涂层影响不大,并分析了涂层的环保性。实验中当陶瓷板倾斜30°,模拟粪便样本在滴落涂层表面后0.65s即能自主滑落,不留痕迹。并根据理论计算重复冲水500次后,模拟粪便样本在涂层表面自主下滑时间为115±6s,说明冲水500次后超滑涂层仍具有排斥粘弹性固体的效果。

吴相国[4](2021)在《聚乙烯蜡接枝改性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聚乙烯蜡为一种重要的润滑剂,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中。随着高分子材料助剂多功能化的发展,对聚乙烯蜡进行功能化改性,目前已成为聚乙烯蜡研究的重要方向。本课题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对聚乙烯蜡进行了接枝改性研究。在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添加量和单体添加量等条件下对聚乙烯蜡进行接枝改性,探讨聚乙烯蜡接枝MAH的最佳条件,对不同接枝率聚乙烯蜡进行了性能分析,并对MAH接枝聚乙烯蜡在聚氯乙烯(PVC)及沥青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聚乙烯蜡接枝率的主要因素有反应时间、反应温度、MAH添加量和引发剂BPO添加量,且对接枝率影响的大小关系为:反应温度>MAH用量>引发剂添加量>反应时间。(2)温度越高,聚乙烯蜡的接枝率越高,但高于150°C聚乙烯蜡接枝率反而会下降;反应时间越长,接枝率会越高,但时间超过3 h时,接枝率反而下降;综合反应条件,接枝聚乙烯蜡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40°C,反应时间3 h,MAH浓度8%,引发剂浓度0.6%时,此时接枝聚乙烯蜡的接枝率达到最大值,最大接枝率为7.24%。(3)聚乙烯蜡接枝后粘度软化点分子量等指标会上升,且接枝率越高,粘度越大,软化点越高,粘均分子量越大;接枝率为5.17%时,聚乙烯蜡接枝后软化点达到131℃,粘度1300mpa·s,粘均分子量3100。(4)在PVC应用实验中,添加接枝聚乙烯蜡会缩短PVC塑化时间,效果明显优于聚乙烯蜡,且添加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扭矩相对聚乙烯蜡会稍微有些增大。(5)在沥青防水材料应用实验中,添加接枝聚乙烯蜡可以提高沥青的粘结力,使沥青防水材料在高温下不易流淌,效果优于其他添加助剂,且添加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李鹏宇[5](2020)在《Sn42Bi58系焊锡膏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在热敏元件、柔性面板等电子封装过程中,Sn42Bi58系无铅焊锡膏由于其合金熔点低、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得到关注。然而Sn42Bi58系无铅焊锡膏的焊点周围易发生“黑圈现象”,同时相比于传统的无铅焊锡膏,Sn42Bi58系无铅焊锡膏所形成的焊点力学性能则较差,这两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该系列焊锡膏的发展。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焊点周围黑色物质进行了物相、成份和形貌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溶剂、活性剂筛选,获得了无黑色残留、焊接性能优良的细间距无铅焊锡膏,并通过添加Sn90Sb10焊锡粉进一步改善了 Sn42Bi58系焊锡膏的性能。研究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Sn42Bi58系无铅焊锡膏焊点周围存在黑色物质主要组成为单质铋、铋的有机盐、Bi2O3等,其形成主要受活性剂、溶剂影响。(2)活性剂是抑制Sn42Bi58系无铅焊锡膏焊点周围黑色物质的关键成份,用邻碘苯甲酸作为活性剂,可以完全抑制黑色物质的出现。(3)获得优化Sn42Bi58系无铅焊锡膏用助焊剂配方为:溶剂为乙二醇与丙二醇甲醚按1:1复配,占助焊剂质量40%,活性剂为邻碘苯甲酸与水杨酸按1:4复配,占助焊剂质量的13%,成膜剂为KE-604,占比37%,触变剂为硬脂酸酰胺,占比10%。此助焊剂所配制成的焊锡膏,能满足0.06 mm细间距和0.20 mm CSP焊接,且焊点表面无黑色残留。(4)添加一定量的Sn90Sb10焊锡粉可有效改善Sn42Bi58系无铅焊锡膏的润湿性能,提高时效后的剪切强度,改善Sn42Bi58系无铅焊锡膏熔程,添加量为10%时,熔程最小为 3.97℃。

黄经春[6](2020)在《典型厨余烘焙机理及烘焙对热解/气化过程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厨余作为城市生活垃圾最主要组分,其资源化利用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高含水率、低能量密度以及破碎性能差等缺点制约了厨余后续收集、运输、存储以及热利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烘焙-气化处置厨余新工艺。其中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厨余烘焙机理;烘焙预处理对于高温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烘焙预处理对于高温热解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的影响;烘焙预处理对于气化合成气及焦油产物生成特性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选取米饭(主食类)、白菜(蔬菜类)、猪肉(肉类)以及瓜皮(水果类)作为4类典型厨余代表,对其烘焙机理进行研究,随后针对烘焙预处理对热解/气化过程的影响进一步开展系统研究。首先,采用水平固定床反应器在200-300°C条件下进行烘焙实验,对比了不同类型厨余烘焙产物的生成特性,基于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分析方法(2D-PCIS)探究了厨余烘焙过程中官能团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烘焙能够显着降低厨余的O/C和H/C比,提高高位热值,且280°C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厨余烘焙温度。烘焙过程中,大部分氧元素通过脱羟基和脱羧基作用分别以H2O和CO2形式释放;少部分氧元素以焦油形式释放,在大米、猪肉以及菜叶/瓜皮焦油中主要以脱水糖、醛/酮类以及酸/醛/酮类形式存在。不同于氧元素,大部分碳元素(71.8-82.3%)保留在固态产物中。烘焙过程中大米和菜叶/瓜皮分别在260°C和220°C开始发生明显的糖苷键和糖环断裂反应;猪肉在低于240°C时主要以甲基的脱除为主,随后羧基和伯羟基脱除以及肽键的断裂开始成为主要反应路径。其次,对比烘焙厨余高温焦孔隙结构、石墨化程度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AAEM)含量和形态的变化,随后采用热重(800-1000°C)分析不同高温焦水蒸气气化活性。结果表明,烘焙通过抑制微孔的形成使得高温焦比表面积下降,多孔性减弱。烘焙促进了厨余高温焦中3-5个芳香稠环的无定型碳结构向芳香环数大于或等于6个稠环结构的转化,抑制了菜叶和瓜皮高温焦的石墨化程度,对大米和猪肉高温焦石墨化程度以及交联结构影响较小。相比于原样,菜叶和瓜皮烘焙样高温焦中活性K(水溶态+乙酸铵溶态)含量相对更高,活性Ca呈相反趋势;猪肉烘焙样高温焦中活性K含量则相对更低。最终,烘焙促进了菜叶和瓜皮高温焦气化反应性,抑制了大米和猪肉高温焦反应性,且在相对更低气化温度(如800°C)下影响更加显着。再者,为了探究烘焙对于脱挥发分阶段产物生成特性的影响,采用立式连续进样固定床反应器进行高温热解实验(600-1000°C),对比了不同热解温度下厨余原样和烘焙样高温热解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结果表明,600°C时,大米、猪肉和瓜皮/菜叶原样热解产物分别以热解气(69.2%)、焦油(40.1%)和焦(34.1-36.1%)为主。相比于原样,烘焙样热解气产率均会有所下降,且对大米影响最为显着,其次是菜叶和瓜皮,最后是猪肉。烘焙预处理分别抑制了大米热解气中H2、CO以及C2H4的生成和菜叶及瓜皮热解气中CO、CH4和C2H4的生成,高于700°C时促进了猪肉热解气中CH4、H2和C2H4的生成。烘焙对于焦油产率的影响主要受温度控制。在相对较低温度下(如700°C),烘焙分别促进了大米和猪肉焦油中2-4环和3-5环芳香组分的生成,而对菜叶和瓜皮焦油中2-4环组分的生成有抑制作用。最后,在热解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相同实验台架在600-1000°C以及水碳比为2条件下进行气化实验,对比了不同气化温度下厨余原样和烘焙样气化合成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大多数文献中原料,大米、菜叶以及瓜皮是较为优质的气化原料,在较低气化温度且不使用催化剂条件下(如700°C)能够获得较高的冷煤气效率(70-93%)。烘焙主要影响脱挥发分阶段焦油的产率和组分,从而影响最终气化焦油的生成特性。大米和猪肉烘焙样适合于高温气化(如1000°C),此时合成气比例更有利于费托合成,且冷煤气效率较高(85.4-91.1%)。菜叶和瓜皮烘焙样适合于相对更低的气化温度(如800°C),此时不仅具有较高的冷煤气效率(90.4-95.6%),同时合成气中H2比例较高(~55%)。

白鹏翔[7](2020)在《白炭黑分散剂在天然橡胶和溶聚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炭黑分散剂可以改善白炭黑填充胶的加工性能,提高混炼效率,降低混炼能耗,还可以提高白炭黑的分散性。本文选用本课题组自制的三种白炭黑分散剂ZC(主要成分为脂肪酸锌皂)、EBS(主要成分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DS(主要成分为聚乙二醇6000双硬脂酸酯),研究了三种分散剂对白炭黑填充天然橡胶(NR)和白炭黑填充溶聚丁苯橡胶(SSBR)性能的影响。首先研究了三种分散剂的用量对白炭黑填充NR胶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R体系中,与仅加入Si69的胶料相比,分散剂的加入可以明显降低胶料的混炼能耗和门尼粘度,提升胶料的焦烧时间(t10)和硫化速率,同时Payne效应和团聚体的平均粒径也有减小,白炭黑的分散性得到改善,并且力学性能没有明显下降,但随用量的增加,硫化速率、白炭黑分散性和力学性能会有下降的趋势。当分散剂用量为2份时,胶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接着在最佳用量下对比三种分散剂在NR体系中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含有ZC的胶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最佳;含有DS的胶料的混炼能耗和门尼粘度最低,耐磨性最好;含有EBS的胶料的硫化速率最大,白炭黑分散性最佳,EBS在NR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最佳。然后研究了三种分散剂的用量对白炭黑填充SSBR胶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SSBR体系中,与仅加入Si69的胶料相比,分散剂的加入可以降低胶料的混炼能耗和门尼粘度,提升硫化速率,减弱Payne效应,提升白炭黑分散性,这与NR体系相近;分散剂也可以提升胶料的t10,但提升幅度较小,小于NR体系;分散剂还能提升胶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湿滑性能,这优于其在NR体系中的应用。分散剂的最佳用量为2份。最后在最佳用量下对比三种分散剂在SSBR体系中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含有ZC的胶料仅滚动阻力较小,其他性能皆不突出;含有EBS的胶料的硫化速率最大,白炭黑分散性、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最佳;含有DS的胶料的混炼能耗和门尼粘度最低,且也有着与EBS胶料相近的白炭黑分散性和力学性能,DS在SSBR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最佳。

华艳[8](2020)在《不同植物及其提取物对蓝莓果蝇的驱避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蓝莓是一种集营养与保健功能于一身的新兴水果,其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是目前贵州省许多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20世纪末期,贵州省开始大规模引种和种植蓝莓。然而随着蓝莓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虫害的发生也愈发严重。其中,果蝇是蓝莓果实成熟期的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蛀食蓝莓果实和在其上产卵严重影响了蓝莓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蓝莓果蝇的防控成为了贵州省各蓝莓基地的主要技术难点。本文利用20种非寄主植物对蓝莓果蝇成虫进行嗅觉反应测定,筛选出具有驱避作用的植物;然后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植物粗提物后再次进行嗅觉反应测定,最后将驱避效果最优的3种植物提取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进一步对其主成分进行驱避效果验证。本研究明确了植物及其提取物对蓝莓果蝇成虫的驱避作用,并筛选出了对果蝇成虫起驱避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以期为今后防控蓝莓果蝇的生物源农药的开发研制提供研究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种非寄主植物对果蝇成虫的驱避作用依据驱避率,20种非寄主植物对雌、雄果蝇成虫的驱避作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平均驱避率大于30%,驱避活性等级为Ⅱ级,驱避效果最好,包括青蒿、香菜、烟草、艾草、小种万寿菊、大蒜6种植物;第二类平均驱避率低于20%,驱避活性等级为Ⅰ级,也具有一定驱避效果,但低于第一类,包括西红柿、辣椒、千里光、芹菜、野菊、鬼针草、薄荷、白车轴草8种植物;第三类平均驱避率小于0,对果蝇成虫不具有驱避作用,包括鱼腥草、凤仙花、韭菜、墨西哥鼠尾草、愉悦蓼和葱6种植物。2.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果蝇成虫的驱避作用与天然植物相比,植物提取物对蓝莓果蝇成虫的驱避效果更优,雌、雄成虫对同一植物提取物的嗅觉反应差异不显着;艾草,香菜,烟草,大蒜,青蒿和小种万寿菊6种植物提取物对果蝇成虫均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对果蝇雌、雄成虫的平均驱避率均在50%以上,平均驱避率大小为:艾草>香菜>烟草>大蒜>青蒿>小种万寿菊,其中香菜、烟草和艾草3种植物提取物的驱避效果最佳,对果蝇成虫的驱避率均高达80%。3.3种最优植物提取物的主成分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艾草、烟草、香菜3种植物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发现3种植物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各不相同,且差异较大,主要以芳香族类、萜类、烃类、酯类、酰胺类、以及酮类化合物为主。其中,艾草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38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香豆素(37.27%)、叶绿醇(9.98%)和油酸酰胺(9.73%);香菜提取物分离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油酸酰胺(25.65%)、叶绿醇(20.02%)和新植二烯(5.6%);烟草提取物分离鉴定出20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4,8,13-杜法三烯-1,3-二醇(37.49%)、烟碱(15.30%)和油酸酰胺(12.34%)。4.植物提取物主成分驱避效果比较选取3种植物提取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17种化合物对蓝莓果蝇成虫进行驱避效果验证,发现果蝇成虫对不同化合物的嗅觉反应不同,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苯乙醛、二氢猕猴桃内酯、硬脂酸酰胺、豆甾醇4种化合物对果蝇成虫不具有驱避作用,表现为引诱性,其它13种化合物对果蝇成虫均具有一定驱避效果,而十二硫醇、苯胺和烟碱三者的驱避效果最佳,对果蝇成虫的驱避率均高达80%以上。

赵媛媛[9](2020)在《生物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日渐提高,可降解塑料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生物质基复合材料以其价格低廉、环保性良好、原料易得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废弃物稻壳粉作为原料,通过共混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基/稻壳粉复合材料既可以给农林废弃物多一种应用途径,又能使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可降解性能,对环境有着积极的效益。但工艺不成熟、稻壳粉和聚乙烯之间极大的性质差异等原因使在制备稻壳粉/聚乙烯复合材料的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本论文通过共混的方法以稻壳粉、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研究了加工温度、稻壳粉含量和含水率、润滑剂种类、偶联剂种类及用量对复合材料相容性、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加工温度为14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最适合的稻壳粉添加量为50%;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流动性、防水性和对稻壳粉表面的疏水性影响不如润滑剂,却在力学性能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其中硅烷偶联剂KH570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效果最好,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对材料的润滑效果最好。稻壳粉的含水率越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和弯曲强度越差,却对冲击强度有着显着提高。

沈睿[10](2020)在《多材质3D打印机设计与安全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D打印技术作为迅速发展的一种智能制造技术已广泛用医疗、食品、教育等诸多行业。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3D打印以其独特的制造优势,可以充分满足众多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本文将糊状材料挤出成型技术与熔融挤出成型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款多材质3D打印机,并对其打印材料进行研究。首先对面塑材料、香皂材料、陶瓷材料和夜光PLA线材进行制备,并对其材料特性进行研究;其次依据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多材质3D打印机结构框架进行安全评价,对3D打印机全生命周期内危险情况下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和严重程度展开全面评估,然后依据安全评估结果对多材质3D打印进行机械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最终完成样机生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分析得出陶瓷材料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打印速度50mm/s、柱塞挤出速度22r/min、打印层高0.3mm、喷嘴直径0.8mm、封顶层数8层;面塑材料最优配方为:小麦粉350份、糯米粉170份、可再分散性乳胶粉40份、微晶纤维素35份、水510份、润滑剂12份、抗菌剂6份和防霉剂1.5份;香皂材料在喷嘴与打印工作平台之间间隙为0.3mm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打印温度58℃、打印速度60mm/s、打印层厚0.4mm、喷嘴直径1.0mm;夜光PLA线材最优打印温度为200℃,且夜光粉含量19%的夜光PLA线材打印模型亮度效果更佳。

二、合成蜡(硬脂酸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成蜡(硬脂酸酰胺)(论文提纲范文)

(1)偶联剂和润滑剂对稻壳粉/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原料、试剂与仪器
    1.2 样品制备
    1.3 测试与表征
        1.3.1 接触角测量
        1.3.2 力学性能测试
        1.3.3 微观结构分析
        1.3.4 加工流动性能测试
2 结果和讨论
    2.1 偶联剂和润滑剂对稻壳粉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2.2 偶联剂和润滑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3 扫描电镜分析
    2.4 偶联剂和润滑剂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2)蜡化学改性的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蜡的改性
    1.1 物理改性
    1.2 化学改性
        1.2.1 氧化改性
        1.2.2 氯化改性
        1.2.3 酸化改性
        1.2.4 酯化改性
        1.2.5 酰胺化改性
        1.2.6 液蜡发酵
2 结语

(3)疏水改性SiO2基复合材料自洁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生活用水现状
    1.2 卫生间冲厕现状
        1.2.1 人类粪便成分
        1.2.2 用于冲厕用水的使用量大
        1.2.3 马桶清洁剂使用对环境的危害
    1.3 自洁防污涂层的研究现状
        1.3.1 超疏水涂层
        1.3.2 超亲水涂层
        1.3.3 双疏涂层
        1.3.4 超滑涂层
    1.4 树脂制备自洁涂层的研究现状
        1.4.1 FEVE树脂材料概述
        1.4.2 RTV材料概述
        1.4.3 润滑剂材料概述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的意义
        1.5.2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药品与实验仪器
        2.1.1 实验药品与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样品的表征方法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2 静态接触角(CA)
        2.2.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4 热重量分析(TGA)
    2.3 粪便样本的合成方法
    2.4 疏水涂层性能分析方法
        2.4.1 表面形貌
        2.4.2 涂层的自洁性能
        2.4.3 涂层的耐久性
        2.4.4 涂层的化学稳定性
    2.5 超滑涂层性能分析方法
        2.5.1 涂层对粘弹性固体在其上附着力
        2.5.2 涂层耗水量及对比
        2.5.3 涂层耐久性
        2.5.4 涂层减少清洁剂使用
        2.5.5 环境温度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第3章 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征
        3.2.1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
        3.2.2 红外光谱分析
        3.2.3 热重量分析
        3.2.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3 FEVE树脂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3.3.1 涂层制备方法
        3.3.2 表面形貌
        3.3.3 疏水涂层的自洁性能
        3.3.4 涂层的耐久性
        3.3.5 涂层的化学稳定性
    3.4 RTV复合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3.4.1 涂层制备方法
        3.4.2 表面形貌
        3.4.3 超疏水涂层的自洁性能
        3.4.4 涂层的耐久性
        3.4.5 涂层的化学稳定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滑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超滑涂层的制备方法
    4.3 超滑涂层的自洁性能分析
        4.3.1 对粘弹性固体在其上附着力
        4.3.2 耗水量及对比
        4.3.3 耐久性
        4.3.4 减少清洁剂使用测试
        4.3.5 环境温度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4.4 超滑涂层的环保性分析
    4.5 超滑涂层的经济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4)聚乙烯蜡接枝改性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聚乙烯蜡简介
        1.2.1 聚乙烯蜡的生产
        1.2.2 聚乙烯蜡的应用
        1.2.3 聚乙烯蜡的乳化
        1.2.4 聚乙烯蜡的改性研究
    1.3 聚乙烯蜡的接枝改性
        1.3.1 接枝聚合的机理
        1.3.2 引发剂的种类
        1.3.3 聚乙烯蜡的熔融接枝
        1.3.4 聚乙烯蜡的溶液接枝
        1.3.5 聚乙烯蜡的固相接枝
        1.3.6 聚乙烯蜡的辐射接枝
        1.3.7 接枝聚乙烯蜡的应用
    1.4 聚乙烯蜡的氧化改性
        1.4.1 氧化聚乙烯蜡的应用
    1.5 聚乙烯蜡的皂化改性
    1.6 聚乙烯蜡的酯化改性
    1.7 聚乙烯蜡的酰胺化改性
    1.8 转矩流变仪
    1.9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聚乙烯蜡接枝实验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2.1.3 实验步骤
        2.1.4 接枝率的测定
        2.1.5 红外光谱的表征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正交试验设计
        2.2.2 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2.2.3 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2.2.4 MAH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2.2.5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2.2.6 其他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2.2.7 接枝产物红外表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润滑剂的性能分析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3.2 性能分析
        3.2.1 软化点的测试
        3.2.2 粘度的测试
        3.2.3 热失重的测试
        3.2.4 DSC的测试
        3.2.5 分子量的测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接枝聚乙烯蜡软化点的分析
        3.3.2 接枝聚乙烯蜡粘度的分析
        3.3.3 接枝聚乙烯蜡热失重的分析
        3.3.4 接枝聚乙烯蜡DSC的分析
        3.3.5 接枝聚乙烯蜡粘均分子量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接枝聚乙烯蜡在生产中的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4.2 不同润滑剂对PVC加工性能的影响
        4.2.1 PVC试验料的配方
        4.2.2 加工性能的测试
        4.2.3 不同份数氧化聚乙烯蜡加工情况对比
        4.2.4 不同份数接枝聚乙烯蜡加工情况对比
        4.2.5 同等份数聚乙烯蜡、接枝聚乙烯蜡和氧化蜡加工情况对比
    4.3 不同润滑剂复配对PVC加工性能的影响
        4.3.1 PVC试验料的配方
        4.3.2 加工性能的测试
        4.3.3 不同份数氧化蜡加工情况对比
        4.3.4 不同份数接枝聚乙烯蜡加工情况对比
        4.3.5 不同份数润滑剂复配加工情况对比
    4.4 接枝聚乙烯蜡在沥青高温抗流动试验中的应用
        4.4.1 沥青试样的制作
        4.4.2 抗流动性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Sn42Bi58系焊锡膏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无铅焊锡膏的发展历程
    1.2 无铅焊锡膏
        1.2.1 焊锡合金粉
        1.2.2 助焊剂
        1.2.3 回流焊工艺
    1.3 无铅焊锡膏研究现状
        1.3.1 高温焊锡膏
        1.3.2 中温焊锡膏
        1.3.3 低温焊锡膏研究及现存问题
    1.4 锡膏印刷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2 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Sn42Bi58锡膏焊点发黑物提取
        2.2.2 黑色物质检测
        2.2.3 Sn42Bi58锡膏焊点性能提高方法
    2.3 焊锡膏的配制与表征
        2.3.1 焊锡膏的合成
        2.3.2 焊锡膏性能表征
    2.4 复合焊点/Cu界面显微组织
        2.4.1 复合焊点制备
        2.4.2 复合焊点/Cu界面显微组织观察
        2.4.3 复合焊点/Cu界面IMC层厚度测量
    2.5 复合合金/Cu焊点力学性能
        2.5.1 焊点显微硬度
        2.5.2 复合焊点剪切强度
    2.6 实验技术路线图
3 Sn42Bi58焊点黑圈现象研究
    3.1 Sn42Bi58系焊锡膏焊点黑圈现象
        3.1.1 焊锡膏成份对焊点发黑的影响
        3.1.2 时间与温度对焊锡膏发黑的影响
        3.1.3 气氛对焊锡膏发黑的影响
        3.1.4 活性剂对焊锡膏发黑现象的影响
        3.1.5 溶剂对焊锡膏发黑现象的影响
        3.1.6 抗氧化剂、缓蚀剂对焊锡膏发黑的影响
    3.2 发黑机理研究
        3.2.1 黑色物质微观结构分析
        3.2.2 170℃下提取黑色物质成份分析
        3.2.3 300℃下黑色物质焙烧后的成份分析
    3.3 黑色物质的去除
        3.3.1 溶剂筛选
        3.3.2 活性剂优化
    3.4 焊锡膏成份研究
        3.4.1 溶剂含量对焊锡膏性能影响
        3.4.2 成膜剂种类对焊锡膏性能的影响
        3.4.3 活性剂含量对锡膏性能的影响
        3.4.4 触变剂种类对锡膏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SnBi-SnSb复合焊锡膏性能研究
    4.1 复合焊点铺展率、润湿性能
    4.2 复合焊点显微硬度
    4.3 复合焊料的熔化特性
    4.4 复合焊点的可靠性研究
    4.5 等温时效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
    4.6 剪切断面形貌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典型厨余烘焙机理及烘焙对热解/气化过程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厨余性质及处置现状
    1.2 气化处置技术
    1.3 烘焙预处理技术
    1.4 烘焙预处理对于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实验样品与方法
    2.1 实验样品
    2.2 实验方法
    2.3 产物分析方法
    2.4 数据处理方法
3 厨余烘焙过程中产物分布及官能团结构演化特性
    3.1 引言
    3.2 烘焙过程中三态产物分布规律
    3.3 烘焙过程中固态产物生成特性及官能团演变规律
    3.4 烘焙过程中焦油和气态产物生成规律
    3.5 烘焙过程中碳、氧元素的迁移规律
    3.6 烘焙过程中高位热值及能量产率的变化规律
    3.7 本章小结
4 烘焙预处理对厨余高温热解焦结构及气化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烘焙样基础分析
    4.3 烘焙对于总焦产率的影响
    4.4 烘焙对高温焦孔隙结构的影响
    4.5 烘焙对高温焦碳微晶结构的影响
    4.6 烘焙对高温焦中AAEM组分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4.7 烘焙对高温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5 烘焙预处理对厨余高温热解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烘焙样基础分析
    5.3 热解温度对三态产物分布的影响
    5.4 热解温度对热解气及焦油生成特性影响
    5.5 烘焙温度对热解三态产物分布的影响
    5.6 烘焙温度对热解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的影响
    5.7 原样及烘焙样热解过程中碳的迁移转化规律
    5.8 本章小结
6 烘焙预处理对厨余气化合成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气化温度对三态产物分布的影响
    6.3 气化温度对合成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的影响
    6.4 烘焙温度对气化三态产物分布的影响
    6.5 烘焙温度对气化合成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的影响
    6.6 原样及烘焙样气化过程中碳的迁移转化规律
    6.7 烘焙对样品气化效率以及合成气质量的影响
    6.8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焦油组分的信息以及分类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及授权专利
附录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附录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7)白炭黑分散剂在天然橡胶和溶聚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白炭黑概述
        1.1.1 白炭黑的分类
        1.1.2 结构特点
        1.1.3 白炭黑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1.2 白炭黑补强橡胶
        1.2.1 白炭黑补强橡胶的机理
        1.2.2 白炭黑补强的理论研究
    1.3 改善白炭黑分散性的方法
        1.3.1 硅烷偶联剂
        1.3.2 白炭黑分散剂
        1.3.3 其他方法改善白炭黑分散性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白炭黑分散剂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材料
        2.2.2 配方
        2.2.3 主要设备和仪器
        2.2.4 试样制备
        2.2.5 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对NR混炼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2.3.2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对NR混炼胶Payne效应的影响
        2.3.3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对NR硫化胶白炭黑分散性的影响
        2.3.4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对NR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2.3.5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对NR硫化胶DIN磨耗性能的影响
        2.3.6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对NR硫化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炭黑分散剂在溶聚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
        3.2.2 配方
        3.2.3 主要设备和仪器
        3.2.4 试样制备
        3.2.5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对SSBR混炼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3.3.2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对SSBR混炼胶Payne效应的影响
        3.3.3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对SSBR硫化胶白炭黑分散性的影响
        3.3.4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对SSBR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3.5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对SSBR硫化胶DIN磨耗性能的影响
        3.3.6 白炭黑分散剂的种类对SSBR硫化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不同植物及其提取物对蓝莓果蝇的驱避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
        2.1 不同植物对蓝莓果蝇的驱避效果研究
        2.2 不同植物提取物对蓝莓果蝇的驱避效果研究
        2.3 优效植物提取物主成分分析及驱避效果验证
    3 技术路线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蓝莓的栽培和发展现状
    2 蓝莓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3 果蝇防治方法
        3.1 农业措施
        3.2 物理诱杀
        3.3 天敌昆虫
        3.4 生物农药
    4 植物源农药及植物驱避剂
        4.1 植物源农药
        4.2 植物驱避剂
    5 植物对昆虫的驱避作用
    6 植物提取和鉴定方法
第二章 不同植物对果蝇成虫的驱避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雌雄果蝇成虫对20种非寄主植物的嗅觉反应
        2.2 非寄主植物调控果蝇成虫嗅觉反应的聚类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植物提取物对蓝莓果蝇的驱避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实验仪器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雌、雄果蝇成虫对6种植物提取物的嗅觉反应
        2.2 3种最优植物提取物的个体反应率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优效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分析及驱避效果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植物提取物主成分鉴定及相对含量的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植物提取物的主成分分析
        2.2 果蝇成虫对不同化合物的嗅觉反应
        2.3 3种最优化合物的个体反应率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9)生物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主要成分
        1.2.1 生物质
        1.2.2 热塑性树脂材料
        1.2.3 填料及助剂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生物质基复合材料发展现状
        1.3.2 生物质改性研究发展现状
        1.3.3 偶联剂或润滑剂的应用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设备
    2.2 实验步骤
        2.2.1 稻壳粉的预处理
        2.2.2 硅烷偶联剂的处理
        2.2.3 稻壳粉/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2.3 稻壳粉/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2.3.1 流变性能测试
        2.3.2 力学性能测试
        2.3.3 扫描电镜(SEM)测试
        2.3.4 复合材料吸水性测试
    2.4 稻壳粉的测试与表征
        2.4.1 稻壳粉含水率的测量
        2.4.2 稻壳粉接触角的测量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1.1 温度对材料流动性的影响
        3.1.2 挤出温度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1.3 挤出温度对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3.1.4 小结
    3.2 稻壳粉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2.1 稻壳粉含量对材料流动性的影响
        3.2.2 稻壳粉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稻壳粉含量对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3.2.4 小结
    3.3 偶联剂的作用
        3.3.1 偶联剂作用机理
        3.3.2 偶联剂对稻壳粉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3.3.3 偶联剂对复合材料流动性能的影响
        3.3.4 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5 偶联剂对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3.3.6 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微观形态的影响
        3.3.7 小结
    3.4 润滑剂的作用
        3.4.1 润滑剂的作用机理
        3.4.2 润滑剂对稻壳粉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3.4.3 润滑剂对复合材料流动性能的影响
        3.4.4 润滑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5 润滑剂对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3.4.6 润滑剂对复合材料微观形态的影响
        3.4.7 小结
    3.5 稻壳粉含水率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5.1 稻壳粉含水率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5.2 稻壳粉含水率对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3.5.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实验结论
    4.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10)多材质3D打印机设计与安全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3D打印技术
        1.2.2 糊状材料与夜光材料3D打印的研究现状
        1.2.3 现有糊状材料与夜光材料3D打印的技术瓶颈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架构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架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材料制备
    2.1 糊状材料流体特性
    2.2 面塑材料制备
        2.2.1 面粉成分与特性
        2.2.2 面塑材料组成
        2.2.3 面塑材料制备流程和原料选择
    2.3 香皂材料制备
        2.3.1 香皂材料成分
        2.3.2 香皂材料特性
    2.4 陶瓷材料组成和特性
    2.5 夜光PLA线材制备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材质3D打印机安全评价
    3.1 多材质3D打印机设备危险识别
        3.1.1 人——人员伤害危险因素识别
        3.1.2 机——多材质3D打印机设备危险因素识别
        3.1.3 环境——多材质3D打印机成型环境危险因素识别
        3.1.4 管理——多材质3D打印机设备管理因素识别
    3.2 多材质3D打印机故障树分析
        3.2.1 故障树分析法
        3.2.2 多材质3D打印机故障树定性分析
    3.3 常见故障预防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材质3D打印机设计
    4.1 多材质3D打印机的工艺设计
    4.2 多材质3D打印机机械系统总体设计
    4.3 料筒及喷头装置设计
        4.3.1 糊状材料挤出式喷头分析
        4.3.2 喷头设计方案
        4.3.3 料筒及装料设计
        4.3.4 料筒及喷头装置整体结构
    4.4 三维运动平台设计
        4.4.1 三维运动平台分类
        4.4.2 三维运动平台结构
    4.5 固化装置方案设计
    4.6 安全保障装置设计
        4.6.1 安全防护罩设计
        4.6.2 电磁式安全防护罩门设计
    4.7 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4.7.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7.2 喷头挤出静力学分析
        4.7.3 喷头挤出的模态结果与分析
    4.8 多材质3D打印机控制系统设计
        4.8.1 多材质3D打印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4.8.2 各模块控制系统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验证
    5.1 陶瓷材料3D打印成型工艺优化研究
        5.1.1 成型分析
        5.1.2 正交实验设计
        5.1.3 正交实验分析
        5.1.4 最优工艺参数方案验证
        5.1.5 雕塑顶部设计实验
    5.2 面塑配方优化实验
        5.2.1 实验设计
        5.2.2 结果与分析
        5.2.3 最优配方验证
    5.3 香皂材料3D打印工艺参数优化
        5.3.1 材料温度对丝材挤出的影响
        5.3.2 打印速度对线型和线宽影响
        5.3.3 打印层高对成型高度的影响
        5.3.4 喷嘴直径对挤出成型的影响
        5.3.5 香皂材料最优打印工艺参数验证
    5.4 夜光PLA线材的3D打印优化及验证
        5.4.1 夜光PLA线材的3D打印温度优化
        5.4.2 夜光PLA线材打印模型发光效果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合成蜡(硬脂酸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 [1]偶联剂和润滑剂对稻壳粉/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 赵媛媛,葛铁军,刘晓洋.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2021(04)
  • [2]蜡化学改性的技术研究及应用[J]. 金梦,黄浩,邵光涛,刘素丽. 化学工程师, 2021(06)
  • [3]疏水改性SiO2基复合材料自洁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姜天宇.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聚乙烯蜡接枝改性及其应用[D]. 吴相国.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5]Sn42Bi58系焊锡膏及性能研究[D]. 李鹏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6]典型厨余烘焙机理及烘焙对热解/气化过程影响研究[D]. 黄经春.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7]白炭黑分散剂在天然橡胶和溶聚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D]. 白鹏翔.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8]不同植物及其提取物对蓝莓果蝇的驱避效果研究[D]. 华艳. 贵州大学, 2020(04)
  • [9]生物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赵媛媛. 沈阳化工大学, 2020(02)
  • [10]多材质3D打印机设计与安全优化研究[D]. 沈睿.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合成蜡(硬脂酰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