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贺湘云[1](2019)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研究 ——以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为例》文中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者需要“树立起系统的培养观念,扎实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九年一贯制是小学和初中统一办学,让九年义务教育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以及整体性的一种学制模式,九年一贯学校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优选方式之一。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就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以“实现中小学教育无缝衔接,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在“横向整合、纵向一贯”的管理模式下发展。笔者作为该校的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从事教育事业5年的时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初中学生在接受更难知识时的接受程度,接受过良好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学生,明显表现出了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对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也更准确、到位。而没有接受小学科学教育或者教育质量不好的学生,大部分都表现出了初学物理的困难现象。因此,本研究,笔者关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通过对已有研究、课标、教材等相关文献的研读和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了解了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衔接研究现状,从而确定了该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并以该校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版小学《科学》和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及相关概念的不同表述进行研读并完成对比分析,对该校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实验相关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情况等进行访谈调查,对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学生的教与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科学的学习是自然科学的启蒙学科,为中学阶段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奠定了基础,而该校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衔接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衔接、教师的评价方式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等等。从而笔者针对该校存在的衔接问题,结合对课标、教材的理解,选择典型课例,设计教学案例,并实施教学实践研究,从而提出有利于该校衔接教育的建议。该校应充分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时空优势,从学校管理到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将小学科学的教与学与初中物理的教与学有效地衔接起来,构建一个科学的、完整的九年一贯教学体系,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中学生。

彭程[2](2020)在《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插图是物理教科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最直观、最便捷的课程资源,应充分开发利用,实现其教学价值。然而,在当今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插图教学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在教学中的价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便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的问题,并界定了教科书插图、插图教学和教学价值的内涵,围绕教科书插图分类、教科书插图功能、插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插图教学策略这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了解国内外对插图研究的情况,确定了研究思路及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第二章对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设置的依据、分类与插图教学价值做出阐述。插图设置的依据为心理学依据与教育学依据,结合插图按照内容及功能的分类,挖掘出我国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教学的价值为以下三点:一是有助于学生动机的激发,二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的过程,最后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识记物理知识。第三章围绕我国最新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而展开。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物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变化,以及对插图设置的影响,对改革开放以来五个版本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类型及数量变化进行统计,并与最新版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最新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的色彩性、科学性、趣味性三个特点。第四章探究了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教学的现状,从中总结出教科书插图教学存在教科书插图的利用率不高、插图教学忽视同学之间的交流、忽视图文之间的联系、学生的读图方法缺乏指导以及插图的选用缺乏拓展与比较这五个问题,并总体分析问题归结于以下四个原因:物理教师没有意识到教科书插图的教学价值、教科书插图有内在的局限性、教师误以为学生自己能读懂插图以及物理教师的培养缺少插图教学的专题内容。第五章笔者结合前文研究的教学价值、教科书插图的特点、插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四点有关教科书插图教学的建议,一是插图教学目标需要清晰地表达,二是要指导学生读图的多种方法,第三是插图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讨论插图内容,四为开发教科书之外的插图资源。

马建军[3](2017)在《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继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之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逐渐成为教师知识的一个核心要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师TPACK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进一步说,甚至关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景和未来。本研究以微课开发项目为基础,旨在探究参与到活动中的师范生的TPACK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究参与微课开发的师范生的TPACK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微课开发从哪些方面促使了这些变化的产生,影响参与者TPACK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研究对象是研究者以招募的方式从所在师范大学里物理教育专业中产生的八名大二师范生。他们每人都经历了二轮个人访谈和四轮微课开发循环,涉及微课的设计、制作、点评、修改和提交等环节。研究者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研究资料,利用Nvivo 11.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编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微课开发项目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技术运用的思想意识和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他们对于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之间密切联系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TPACK水平的发展。本研究共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包括:导论和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发现;研究结论和反思。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TPACK研究、微课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梳理出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对选题的缘由、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其次,在案例研究设计及实施策略的部分,我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手段,着重描述了本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案。研究历程和研究主要发现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案例研究方案的整合实施过程细节,并采用TPACK框架对研究发现进行分类呈现。最后,在研究资料呈现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研究假设一假设四,对竞争性研究假设予以反证,从而得出本研究的四个研究结论和一个总结论,并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效度和信度。同时,研究者也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对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理论框架,使其具备了师范生、微课开发等这些血和肉的融入;在实践层面上,为师范生乃至在职教师的课堂技术整合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基于微课开发的路径。

罗东保[4](2019)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物理学大厦的基石,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中学物理的重点所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也决定着中学物理教学的成功与否。初中学生在面对抽象而复杂的物理概念时,往往在运用时会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文章着重研究物理概念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可以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愉悦转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因此,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方法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物理概念和课堂导入的研究有着许多可供参考的优秀资料文献,但专门针对于物理概念教学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稍显不足。为了能够给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采用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导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结果分析总结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可行的方法。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导入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有很大帮助;二、课堂导入有助于学生快速集中精力,并且提高学习兴趣;三、教师的课堂导入方法单一,缺乏具有感性色彩的导入方式;四、新老教师对于课堂导入的设计有自身的优势和缺点;五、教师在课后缺少对于课堂导入的反思。根据调查结论,教师在遵循导入原则的基础上,需要更多的使用实验导入、故事导入、生活经验导入、趣味导入等方法,使物理概念的课堂导入达到最佳的效果。

张正严[5](2014)在《中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研究(1949-2011)》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中学课程方案(教学计划)为切入点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的演变。从学理上讲,它能深化人们对科学与教育互动关系的认识;以实践来说,它能为我国新时期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借鉴。本文首先对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的演变进行了宏观历史研究;其次,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价值取向和政策制定四个专题对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作具体分析;最后,则是在总结归纳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求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的发展方略。全文分七章展开,主体部分是第二章至第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是阐述研究的问题和意义,研究材料和研究思路,以及相关学术史和核心概念。第二章,通过对我国历次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出台背景、政策影响的历史研究,梳理出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发展的大致脉络,并总结出它内在的政策变迁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民国过渡——学习苏联——自主探索——拨乱反正——义务教育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从简单的政治形势推动走向“外在制度内生化”。第三章,主要关注了课程设置的两个焦点:课时和选修课。首先,对中学物理课时的演变做了统计研究。研究表明:初中物理课时变化不大,高中物理课时则经历了一个从不断上升到不断下降的过程。学科课程设置变化是影响物理课时变化最主要的因素。80年代以来,规定课时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政策失灵现象。其次,采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分析了高中物理选修课程制度的出现和发展。研究表明:由于“应试教育”体制、课程集权管理模式和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存在,我国中学物理选修课制度的实施和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现象。第四章,对课程内容的演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首先,在借鉴Fensham和魏冰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一个用来分析我国物理课程“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取向的框架,并以此对我国历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做了定性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986年后,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行和国际上“科学为大众”理科课程理念的影响,“大众教育”价值取向逐渐被政策制定者所重视。其次,我们以高中物理为例,对我国中学物理课程具体内容的发展变化情况做了定量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一直注重核心概念和规律;非核心的物理知识和伴随含义的选择纳入则有很强的时代性。从1950年到2003年,课程在广度和难度上都呈下降趋势,“大众教育”的课程取向逐渐在课程内容具体要求中得到落实。第五章,从“学科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三个维度,对我国历次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的价值取向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探讨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表明:1986年以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在中学物理课程政策中逐渐凸显出来。2000年以后,中学物理课程政策呈现出“学科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三种价值取向有机融合的状态。第六章,研究了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制定的变迁历史。研究表明:1978年之前,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的制定人员结构比较单一。1978年之后,参与政策制定的人员结构不断多元化,制定模式也逐渐走向公众制定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科学家分别以审定者、顾问、制定者的角色身份间接或直接参与了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的制定。第七章,在前面几章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的特征,指出范式转型是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的内在脉络。进一步,基于对历史的反思,提出“基于证据”制定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制定的战略选择。

张钟文[6](2020)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高中物理衔接不畅的问题一直是困扰高中物理教学的突出问题,虽然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良方。初、高中物理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建一个坡度较缓的“引桥”,让学生以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的步伐步入“引桥”,平缓地引他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人们对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终将迎来破解的转机。本研究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在关注人的核心素养构成和物理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功能的基础上讨论中学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对高中物理教学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尽管对知识的教学必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分层设置,但是物理学科的教学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应该有所间断的。教学的一贯性原则也要求初高中的物理教学进行更为有效的衔接,这将有利于中学物理课程和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从而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笔者以人教版的初、高中教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教材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从内容的比较中找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点,再以核心素养的理论为支撑,寻求教学实践的可能性,并以实际教学的具体落实,来论证观点的可行性。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说明选题背景,分析内容的研究现状,介绍研究目的、方法、意义与创新点等等。第二章为核心素养理论介绍部分,主要包括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其相互关系。第三章为初、高中教材的各章节内容的分析,从章节内容的设置入手,进而分析相关联章节的具体内容。第四章是以力与运动部分为例来阐述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具体构想。第五章是以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实践案例来具体落实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教学。第六章是以教学实践的反思为基础,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出一些建议。

杨继虾[7](2020)在《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自己三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发现一些突出存在的问题:重知识轻方法、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核心素养落实不全面、不到位。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呢?通过与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交流和查阅相关文献,表明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鉴于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以期丰富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提升单元教学设计质量,更好地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依据高中物理课标理念和格式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前人在核心素养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在探讨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基本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选择了人教版高中物理(2019年版)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相互作用—力”两个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进而进行效果评价。后期对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的效果做了评价,基于评价,对单元教学设计策略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基于案例设计和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的评价,最终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素养–统领策略、逻辑–有序策略、分步–递进策略、多元–评价策略。运用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能够解决现实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实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单元完整的知识结构、深入理解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深化科学探究,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有关策略的两点运用建议: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四种策略间的相互关联;第二,运用这些策略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对本文还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吕佳辛[8](202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对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有效的思维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阶段的迅速转变。概念图是表征知识间的关系、将思维进行可视化处理的有效工具,对思维训练教学发挥具有辅助作用。如何将概念图工具融入思维训练的教学过程,怎样设计可行的教学策略,具体如何实施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等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文首先陈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确定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总结了国内外概念图的应用领域以及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发展特点、概念图工具概念的界定以及物理思维的相关概念等理论,展开了系列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分析了初中学生物理思维发展现状及概念图的使用情况,在访谈结果中进一步得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的可行性结论;结合实践调查,从更新教师观念、灵活实施教学活动、创建动态思维评价提出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教学策略,有针对地解决了思维训练教学的实施问题,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顺利地实施提供重要保障;从提升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突破思维障碍三个方向详细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的实施内容,为落实教学策略提供着力点;对应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三种典型初中物理课程设计,将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融入教学过程,使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研究发现,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明确的实施内容的指引下,将概念图引入物理教学中,能够为思维训练教学增添强有力的辅助工具,为物理思维训练教学的优化提供可行思路。

王碧鸿[9](2019)在《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初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它的开展有利于物理课程标准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物理实验大致由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组成。课内实验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课时、课堂容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课内实验的教学意义被一定程度的弱化,课内实验不能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而课外实验作为课内实验的补充,在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开展课外实验对课内实验进行补充非常有必要。论文第一章介绍了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研究背景、现状、目的、意义。第二章讨论了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研究的相关理论,第三章主要阐述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现状,通过文献和实地考察对物理课外实验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第四章主要基于教学现状对课外实验进行设计研究,给出了物理课外实验素材的来源;总结了物理教具设计和指导的基本原则;讨论了改进和自制器材的创新方法。第五章主要设计与研究形成了15例创新的课外实验案例。这些课外实验案例部分来源于国外较新的文献资料,部分是本人读研究生期间发表在国内专业刊物上的研究论文,多数课题的选取和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这些案例可作为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课外小实验,也可作为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外实验。

孙晶晶[10](2020)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学生的智能倾向性特征为依据,研究设计科学恰当的教学策略及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予以实施,分析实际的应用效果。本文总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文献查阅,分析汇总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课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案的设计。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启示。第三部分是对上海地区初中生智能倾向性的实践调查。调查对象是上海市的两所民办中学和两所公办中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初中生的“优势智能”是音乐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男生的逻辑-数理智能优于女生;女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和音乐智能优于男生;男女生其余智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第四部分主要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策略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着重研究与物理学科联系较为密切的四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性现状,开发相应的物理教学策略。第二板块是基于初中生的八项智能特点,设计高效的物理教学策略。第五部分是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主要设计了两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另一种是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在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教学模式,包括两者的相互渗透方式,渗透意义及实施的具体操作步骤。第六部分以问卷调查、学生的成绩及师生访谈结果为评判依据,分析了第五章两个案例的实施过程及其应用效果,结论显示:两个案例均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学。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收获、不足、改进方案及研究的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四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设计高效的物理教学模式,并予以实施,突破了传统只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的训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了初中物理教学。

二、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研究 ——以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 建构主义理论
    2.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4 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小学科学、初中物理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小学科学、初中物理课标、教材的文献调查
    3.2 学校设施、设备、师资力量调查
        3.2.1 学校设施设备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情况调查
        3.2.2 小学科学师资力量及课时安排的调查
        3.2.3 小学科学教师一学期外出培训、集体教研情况的调查
    3.3 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物理教与学现状的调查
        3.3.1 小学五年级学生科学课的教与学情况调查
        3.3.2 初二年级学生关于物理教与学情况的调查
    3.4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实践案例分析及实施建议
    4.1 教学实践案例及分析
        4.1.1 小学科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及分析
        4.1.2 初中物理《沉与浮》教学设计及分析
        4.1.3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分析
        4.1.4 初中物理《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及分析
    4.2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4.2.1 学校层面
        4.2.2 教师层面
        4.2.3 学生层面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2)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插图教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理科教科书插图的分类研究
        二、关于理科教科书插图功能的研究
        三、关于物理教科书插图教学问题的研究
        四、关于物理教科书插图教学策略的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设置的依据与教学价值
    第一节 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设置的心理学与教育学依据
        一、心理学依据
        二、教育学依据
    第二节 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的分类
        一、按照插图呈现的位置分类
        二、按照插图的内容分类
        三、按照插图的功能分类
    第三节 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的教学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的过程
        三、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识记物理知识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插图的变革
    第一节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变革
        一、拨乱反正阶段(1977-1985年)
        二、普及义务教育阶段(1986-2000年)
        三、新课改阶段(2001年至今)
    第二节 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的变化及特点
        一、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的变化
        二、新版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的特点
第四章 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第一节 教科书插图教学的问题
        一、教科书插图的利用率不高
        二、教科书插图教学忽视同学之间交流
        三、教科书插图教学忽视图文之间的关联
        四、学生的读图方法缺乏指导
        五、插图的选用缺乏拓展与比较
    第二节 教科书插图教学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物理教师没有意识到教科书插图的教学价值
        二、物理教科书插图有内在局限性
        三、物理教师误以为学生自己能读懂插图
        四、物理教师的培养缺少插图教学的专题内容
第五章 教科书插图教学的建议
    第一节 插图教学目标需要清晰地表达
    第二节 指导学生读图的多种方法
    第三节 组织学生讨论插图的内容
    第四节 开发教科书之外的插图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教师使用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2 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学生使用情况调查表
附录3 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学生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汇总
后记

(3)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电化”新技术运用于学校教学的时代要求
        二、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整合的国际趋势
        三、个人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形成的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视角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现状、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技术发展对学校教学变革之影响的研究(宏观层面)
        二、关于教师技术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效性之关系的研究(中观层面)
        三、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微观层面)
    第二节 概念解读
        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及其各构成因子
        二、教师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
        三、微课及微课开发
    第三节 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一、探索空间
        二、问题聚焦、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
    第一节 研究准备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合作者及任务分工
        三、参与者招募及分组
        四、前期研究基础
        五、活动建模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手段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手段
    第三节 资料整理、编码与分析方案
        一、分析单位界定
        二、编码方案
        三、资料分析方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历程
    第一节 活动的准备(第一阶段)
        一、拟定活动方案
        二、首次见面,商定活动方案
    第二节 活动的实施(第二阶段)
        一、第一轮个人访谈
        二、微课开发循环
        三、第二轮个人访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发现及阐释
    第一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思想意识的发展
        一、认识到在物理课堂中整合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形成在课堂中主动整合技术的意识
        三、认识到微课(或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局限性
        四、认识影响物理课堂中技术整合的因素
    第二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一、能够根据教学的境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技术工具
        二、根据教学境脉调整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策略
        三、形成对课堂中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第三节 师范生微课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一、优化微课设计
        二、形成对于物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深层理解
    第四节 TPACK相关因子水平的发展
        一、学科教学法知识(PCK)
        二、技术教学法知识(TPK)
        三、技术知识(TK)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估价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关于研究设计
        二、对微课开发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
        三、对研究者本人研究活动的反思
    第三节 研究启示
        一、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二、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三、对教育研究者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后记

(4)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的要求
        1.1.2 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1.1.3 课堂导入的功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归纳总结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物理概念
        2.1.2 物理概念教学
        2.1.3 导入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2.2.4 有效教学理论
        2.2.5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导入方法的调查研究
    3.1 学生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及意义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方法
        3.1.4 问卷的设计思路
        3.1.5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2 教师访谈
    3.3 调查结果小结
第4章 初中物理概念课导入方法的原则及案例设计
    4.1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4.1.1 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4.1.2 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1.3 辨别新概念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4.1.4 学会概念的运用
    4.2 初中物理概念课导入方法的设计原则
        4.2.1 科学性原则
        4.2.2 系统性原则
        4.2.3 针对性原则
        4.2.4 启发性原则
        4.2.5 联系学生生活的原则
        4.2.6 新颖性原则
        4.2.7 简洁性原则
        4.2.8 多样性原则
    4.3 概念课课堂导入案例
        4.3.1 实验导入法
        4.3.2 借助多媒体导入
        4.3.3 生活经验导入
        4.3.4 复习导入
        4.3.5 直观导入
        4.3.6 故事导入
        4.3.7 悬念导入
        4.3.8 问题导入
        4.3.9 类比导入
        4.3.10 趣味导入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教学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中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研究(1949-201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有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材料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的演变历程
    2.1 建国前中学物理课程发展的简要回顾
        2.1.1 19世纪后半叶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萌芽
        2.1.2 20世纪前半叶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发展
        2.1.3 小结
    2.2 建国后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历史研究
        2.2.1 从民国过渡的政策:精简民国物理课程(1950年)
        2.2.2 学习苏联阶段的政策(1952年、1956年)
        2.2.3 自主探索阶段的政策(1963年)
        2.2.4 拨乱反正阶段的政策(1978年)
        2.2.5 义务教育实施阶段的政策(1986年—1996年)
        2.2.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的政策(2000年-2011年)
        2.2.7 小结
    2.3 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的历史审视
        2.3.1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出台的动因分析
        2.3.2 减轻学生负担: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调整的重要议题
第3章 中学物理课程设置的变化
    3.1 中学物理课时演变研究
        3.1.1 研究问题
        3.1.2 研究材料与研究说明
        3.1.3 初中物理课时演变简述
        3.1.4 高中教学计划中的物理课时变化情况
        3.1.5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规定课时变化情况
        3.1.6 中学物理课时的执行情况
        3.1.7 小结
    3.2 高中物理选修课程制度演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3.2.1 研究问题
        3.2.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2.3 高中物理选修课政策的历史沿革
        3.2.4 理论解释
第4章 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构变化
    4.1 精英还是大众?——“教学内容确定原则”演变研究
        4.1.1 研究的理论基础
        4.1.2 分析框架的建构
        4.1.3 历次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演变历程分析
        4.1.4 结论
        4.1.5 讨论
    4.2 中学物理课程内容变化研究——以高中物理为例
        4.2.1 研究问题
        4.2.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设计
        4.2.3 研究材料
        4.2.4 研究说明
        4.2.5 研究数据与结果分析
        4.2.6 结论:我国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5章 中学物理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变化
    5.1 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变化——基于“教学目的(课程目标)”的内容分析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理论基础
        5.1.3 中学物理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质性分析
        5.1.4 中学物理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量化分析
    5.2 教学建议价值取向变化——基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建议)”的文本“编码”研究
        5.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5.2.2 研究方法
        5.2.3 结果分析
        5.2.4 结论
第6章 中学物理课程政策制定的变迁
    6.1 制定主体和制定方法的变迁
        6.1.1 制定主体的变迁
        6.1.2 制定方法的变迁
    6.2 科学家参与中学物理课程政策制定的方式
        6.2.1 科学家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变迁
        6.2.2 理论解释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范式转型: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的内在脉络
    7.2 从封闭到开放:我国科学教育政策的反思与前瞻
    7.3 “基于证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制定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变化统计数据(节选)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着作

(6)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核心素养
        2.1.1 核心素养的实质
        2.1.2 核心素养的结构
    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2.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
        2.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2.3 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3 初高中物理教材各章节内容分析
    3.1 章节内容设置与对比
        3.1.1 初中物理教材各章节内容设置
        3.1.2 高中物理教材各章节内容设置
    3.2 相关联章节分析
        3.2.1 声的部分
        3.2.2 光的部分
        3.2.3 热学部分
        3.2.4 力和力与运动关系部分
        3.2.5 电的部分
        3.2.6 磁的部分(磁体以及电磁相互作用部分)
        3.2.7 物质及其结构部分
        3.2.8 运动及其规律部分
        3.2.9 近代物理部分
4 衔接设计构想——以力和力与运动关系部分为例
    4.1 力的作用效果是切入点
    4.2 主题统一是前提
    4.3 分层设置是方式
    4.4 重力的教学是关键
    4.5 场景切换是途径
5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实践
    5.1 教材分析
    5.2 学情分析
        5.2.1 学生方面
        5.2.2 教师方面
        5.2.3 初高中教材编写特点的差别
    5.3 教学目标及应对策略
        5.3.1 教学目标
        5.3.2 应对策略
    5.4 衔接教学的具体实施
        5.4.1 课前准备环节
        5.4.2 教学展开环节
        5.4.3 惯性教学衔接与惯性参考系的介绍
6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片段设计
7 相关建议
    7.1 教材方面
    7.2 教师方面
    7.3 评价方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1.高中课标的时代要求
        2.高中物理教学的困惑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物理核心素养
        2.教学单元
        3.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2.单元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三、理论基础
    (一)格式塔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启示
四、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
    (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有序性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1.素养—统领策略
        2.逻辑—有序策略
        3.分步—递进策略
        4.多元—评价策略
五、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实例
    (一)设计实例
    (二)效果评价
六、研究结论与运用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运用建议
七、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思路
        1.4.1 文献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2 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研究理论综述
    2.1 .学生初中阶段发展特点分析
        2.1.1 认知特点
        2.1.2 思维特点
    2.2 物理思维概述
        2.2.1 思维概述
        2.2.2 物理思维及思维能力
        2.2.3 物理思维品质
        2.2.4 物理思维障碍
    2.3 概念图理论综述
        2.3.1 概念图
        2.3.2 概念图的绘制方法。
        2.3.3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区别与使用优势
    2.4 应用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理论基础
        2.4.1 奥苏贝尔的概念同化理论和意义学习理论
        2.4.2 建构主义学习观
        2.4.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的调查与分析
    3.1 初中学生物理思维发展现状及概念图的使用情况调查
        3.1.1 调查目的和内容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问卷题目设计
        3.1.4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3.1.5 调查结论
    3.2 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实施可行性分析
        3.2.1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概念图使用以及思维训练情况访谈结果及分析
        3.2.2 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可行性访谈调查结论
4 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的教学策略
    4.1 更新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
        4.1.1 教师树立正确观念,注重学生思维发展
        4.1.2 教师主动认识概念图内涵,养成使用习惯
        4.1.3 正确把握教师角色
    4.2 灵活施展物理教学活动
        4.2.1 将概念图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日常化
        4.2.2 设立丰富的教学活动,保证概念图使用的长时性
        4.2.3 从“点”到“面”构建物理知识系统
    4.3 创建思维动态评价
        4.3.1 注重形成性评价,合理规划教学目标
        4.3.2 完善评价系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
5 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的实施内容
    5.1 提升思维能力
        5.1.1 .利用概念图提升抽象与概括能力
        5.1.2 利用概念图提升分析与综合能力
        5.1.3 利用概念图提升判断与鉴别能力
        5.1.4 利用概念图提升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
    5.2 发展思维品质
        5.2.1 利用概念图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
        5.2.2 利用概念图提升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
        5.2.3 利用概念图激发学生思维批判性、独创性
    5.3 突破思维障碍
        5.3.1 概念图作为先行组织者,排除错误前概念干扰
        5.3.2 突破思维定势干扰,防止物理公式数学化
        5.3.3 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6 教学案例
    6.1 案例一:滑轮教学设计
    6.2 案例二:利用概念图对密度章节中关于空心问题的难点题型突破
    6.3 案例三:内能章节复习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学生物理思维发展现状及概念图的使用情况调查
附录 B 对初中老师有关教学过程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实施可行性的访谈调查
致谢

(9)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研究背景
    1.2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1.4.1 研究过程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相关理论
    2.1 物理课外实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2.1.1 物理课外实验
        2.1.2“非常规”实验与物理课外实验
        2.1.3 低成本物理实验与物理课外实验
    2.2 物理课外实验概述
        2.2.1 物理课外实验的类型
        2.2.2 物理课外实验的特点
        2.2.3 物理课外实验的教育功能
    2.3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研究中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多元智力理论
        2.3.3 生态化物理教学理念
        2.3.4 体验式学习理论
第3章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教学现状
    3.1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工具
        3.1.3 调查方法和对象
        3.1.4 调查实施和结果
        3.1.5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2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现状的教师访谈
        3.2.1 公立学校教师访谈
        3.2.2 私立学校教师访谈
    3.3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和访谈结果
第4章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设计研究
    4.1 物理课外实验素材的来源
        4.1.1 教材或教学中的疑难实验
        4.1.2 物理视频资源
        4.1.3 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4.1.4 国外物理创新实验
    4.2 物理教具设计和指导的基本原则
        4.2.1 科学性原则
        4.2.2 安全性原则
        4.2.3 针对性原则
    4.3 改进和自制器材的创新方法
        4.3.1 缺点列举技法
        4.3.2 希望点和需求点列举技法
        4.3.3 联想和移植创造方法
        4.3.4 替代法和模拟法
        4.3.5 组合技法
        4.3.6 逆向技法
第5章 初中物理创新课外实验的案例研究
    5.1简单的课外实验
        5.1.1 旋转“桃心”
        5.1.2 磁力“小火车”
        5.1.3 穿墙的小球
        5.1.4 “漂浮在空中的卡通人”
        5.1.5 “消失”的绿贴纸
        5.1.6 九龙公道杯
        5.1.7 不用封口的气球
        5.1.8 注射器“烧水”
        5.1.9 自制白云
        5.1.10 自制吸管排箫
    5.2 拓展性课外实验
        5.2.1 旋风哨子的制作方法
        5.2.2 测量声速的方法
        5.2.3 证明铅笔芯的反磁性的方法
        5.2.4 测量地轴倾角的方法
        5.2.5 测量洗洁剂粘度的方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B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课题的提出背景
        1.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2.1.1 多元智能理论的形成背景及产生依据
        2.1.2 多元智能理论的结构和要点
        2.1.3 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教育的适应性
    2.2 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启示
第3章 初中生智能倾向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来源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测
    3.4 初中生的多元智能现状整体特征
    3.5 初中生智能差异性分析
        3.5.1 性别差异性分析
        3.5.2 学校差异性分析
    3.6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3.7 初中生智能倾向性调查结果的启示
第4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4.1 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析
        4.1.1 基于语言智能规范物理学术用语
        4.1.2 基于逻辑-数理智能拓宽物理思维
        4.1.3 基于空间智能呈现物理图像
        4.1.4 基于身体-动觉智能发展物理实验教学
    4.2 多元智能助力初中物理教学
        4.2.1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促进教学方式多元化
        4.2.2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促进科学探究深入化
        4.2.3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师生反思全面化
第5章 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5.1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模式探析
        5.1.1 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简介
        5.1.2 两者的渗透方式
        5.1.3 两者的渗透意义
    5.2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探析
        5.2.1 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简介
        5.2.2 两者的渗透方式
        5.2.3 两者的渗透意义
第6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6.1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竞答游戏”单元复习教学实践研究
        6.1.1 研究方案
        6.1.2 实践研究过程
        6.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2 渗透“多元智能”的物理“问题连续体”教学实践研究
        6.2.1 研究方案
        6.2.2 实践研究过程
        6.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实施建议
    7.3 本课题研究的前景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智能倾向性调查问卷
附录 B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物理“竞答游戏”实践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 C 教学设计(一)
附录 D 教学设计(二)
致谢

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研究 ——以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为例[D]. 贺湘云.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初中物理教科书插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彭程.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D]. 马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4]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D]. 罗东保.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中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研究(1949-2011)[D]. 张正严.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6]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D]. 张钟文.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1)
  • [7]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 杨继虾.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概念图的思维训练研究[D]. 吕佳辛.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9]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设计与研究[D]. 王碧鸿.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研究[D]. 孙晶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