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血钾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21)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从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狭义的定义出发,利用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心脏生物学指标、超声心动图变化特点,比较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血管狭窄等因素对脑心综合征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CS的脑心交互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早期识别和预防,降低脑梗死的心源性死亡率,改善预后,并为脑心同治指南的制定奠下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住院就诊的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6例。所有患者均已排除有明确的心脏病、以往检查未发现心电图异常史,入院时无电解质紊乱,所有入组患者经其同意后行头颅CT或MRI检查、头颈部CTA、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心电图等检查及电解质、心脏生物学指标等化验,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NIHSS评分、颈动脉狭窄)、脑梗死病变部位、脑心综合征患病率、心电图及心脏生物学指标异常、颈动脉狭窄情况,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占67.58%,未并发脑心综合征占32.42%。2.2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92.49%患者CCS在脑梗死后72小时内出现,5.78%患者CCS在脑梗死后72小时~l周内出现;1.73%患者CCS在脑梗死超过1周以后出现。3.脑叶、丘脑基底节区、脑干和小脑各部位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影响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丘脑基底节区组与脑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余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中丘脑基底节区组较脑叶组更易并发脑心综合征。4.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颈动脉狭窄这三个变量对CCS的发生有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性别(P=0.039)、颈动脉狭窄(P=0.020)这两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性别及颈动脉狭窄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并发脑心综合征,CCS常出现在脑梗死后72小时内。2.急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影响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中丘脑基底节区组较脑叶组更易并发脑心综合征。3.急性脑梗死并发CCS的心电图改变常为复极异常和心律失常,复极异常以T波低平/倒置较多,心律失常以窦缓较多。不同病变部位出现不同的心电图改变。4.急性脑梗死并发CCS的心脏生物学变化常为B型利钠肽升高,不同的病变部位出现不同的心脏生物学指标升高。5.性别、颈动脉狭窄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两个独立影响因素。
李明月[2](2019)在《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其关注度逐渐加大。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有药物治疗,但其副作用较多,特别是一些抗精神病药物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心电图校正QT(corrected QT,QTc)间期的改变,从而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心脏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猝死,应当引起关注。目的探讨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时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探讨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探讨影响心电图QTc间期的因素。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心电图QTc间期等资料。收集并整理资料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所有检验为双侧检验。结果1.氯氮平组、喹硫平组及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后心电图QTc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及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后心电图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喹硫平组、氨磺必利组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QTc间期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QTc间期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氯氮平组中,男性患者治疗6周末、女性患者治疗2周末、4周末及6周末心电图QTc间期与基线心电图QTc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中,男性患者治疗2周末、女性患者治疗4周末心电图QTc间期与基线心电图QTc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和氨磺必利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治疗4周末及6周末心电图QTc间期与基线心电图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治疗1周末、2周末、4周末及6周末心电图QTc间期与基线心电图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氯氮平组治疗4周末不同性别患者心电图QTc间期与基线心电图QTc间期的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显着大于男性;而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喹硫平组、阿立哌唑组和氨磺必利组不同性别患者的QTc间期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喹硫平剂量与心电图QTc间期呈正相关(r=0.611,P=0.03),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剂量与心电图QTc间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6.性别和病程是影响6周末心电图QTc间期的因素(P<0.05)。结论1.氯氮平、喹硫平、氨磺必利影响心脏传导,延长心电图QTc间期。2.喹硫平剂量越大,对心电图QTc间期影响越大。
代虹,高娟[3](2019)在《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护理体会》文中认为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速是心内科病房常见的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本文通过对5例典型的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分析、总结,了解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作机制、诱因和特点,以及临床采取的护理措施,可帮助我们更加熟练地抢救患者,提高患者存活率。
于霞云[4](2018)在《1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的急救护理》文中认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尖端扭转型室速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特殊类型[2],其病因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后者占80%,多发生在高龄患者,常由药物、电解质紊乱或明显的心动过缓引起[3]。本院于2017年1月收治了1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5年的91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合并低血钾致Q-
廉玉蓉[5](2018)在《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获得性长QT间期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获得性长QT间期伴TDP病人2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获得性长QT间期伴TDP病人中,通过停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补钾补镁治疗,20例病人TDP终止,有效率为76.9%。且治疗后心率校正QT间期(QTC)间期明显短于治疗前。结论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所致TDP病情凶险,早期发现QTC延长并给予必要措施对减少TDP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唐文诚,罗文,王继生,陈静,刘真宏[6](2018)在《临床药师参与1例西酞普兰致QT间期延长的实践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例74岁的女性患者,因"头晕伴心累、剑突下不适5 d"于2018年3月3日入院,入院检查心电图示QTc 423 ms,3月4日复查心电图示QTc 495 ms。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后,患者未感心累、心慌等不适,但仍诉头晕、睡眠不佳。3月9日患者再诉胸闷、心慌,睡眠差,伴腹痛,考虑患者抑郁障碍,于3月9日加用西酞普兰,坦度螺酮,右佐匹克隆。3月15日心电图示QTc 567 ms,血生化示血钾浓度为3.66 mmol·L-1。临床药师在查阅说明书和相关文献后,考虑可能为西酞普兰引起QTc间期的进一步延长,建议停用西酞普兰并补钾,临床医生采纳建议。3月16日患者感头晕症状明显缓解,夜间睡眠可,要求出院,故未监测到停药后QTc间期的变化。
张帅,菅向东,马萌,张媛媛,金盈,杨学山[7](2018)在《乙草胺中毒合并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文中指出分析汇总一例农药乙草胺中毒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的救治过程及动态观察,为临床提供参考。
张小芳[8](2018)在《血液灌流辅助治疗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乌头碱是一种可用于临床治疗的生物碱,其带有剧毒性,且其中毒浓度和治疗起效浓度相差很小。川乌是乌头属植物中的一种,其引起中毒的主要因素即为所含的乌头类生物碱,低至3g的川乌即可引发成人中毒,当人们因误服川乌或者因为服用不当而发生中毒时,可造成多个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心脏受损的毒性表现更为明显,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心律失常,其中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患者死亡率很高[1]。乌头碱中毒后,可对心脏心肌细胞膜造成严重的损害,进而影响膜上的离子转运通道,导致其功能的异常,造成其开放异常。而且乌头碱中毒后也会直接损害心肌细胞本身,从而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表现为心脏兴奋性、传导性异常,即出现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其典型表现是室速、室颤等。乌头碱中毒后,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功能很多都很受到影响[2-3],其中,最主要的是Na+通道,可使大量Na+通道被乌头碱所激活,大量的钠离子流入到心肌细胞中,从而使心肌细胞膜去极化的速度加快,成为心脏电生理异常的基础[4]。乌头碱中毒后,还会影响交感神经,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在乌头碱的影响下被大量释放,打乱心肌细胞的正常节律,从而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5]。乌头碱中毒后,还可改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其兴奋性增强,乙酰胆碱在乌头碱的作用下被大量释放,窦房结及房室结的兴奋性在乙酰胆碱的影响下受到抑制,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6]。乌头碱中毒后,心肌的能量代谢也受到干扰,可以造成ATP的生成障碍,使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率下降,而细胞内外离子的主动运转是需要ATP辅助的,能量供应减少了,主动转运功能就会相应的减少,从而可导致电解质紊乱[7-8]。因此乌头碱中毒后,需尽早清除进入体内的毒性物质,而血液净化可以起到彻底清除毒物的作用,由于乌头碱隶属于双脂类型生物碱,特点是有较强的亲脂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应用血液灌流的方式,将其清除,而如果用在中毒的早期,效果就会更明显。当乌头碱与血液中某些蛋白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易被血液净化中的树脂成分吸附并清除,因此早期利用含树脂的灌流器清除毒物的效果尤其显着。对于已经吸收的毒物,已被机体吸收后,会造成机体的生理改变,而这种生理改变不能通过血液灌流的方式所改善,而血液滤过可以改善这种病生变化,脑组织、心肌等脏器所受到的毒性作用可以通过血液滤过的方式来改善,已经吸收入血的毒物要经过肝脏的代谢而清除,而血液滤过可以减轻毒性反应,从而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综上所述,血液灌流虽可以有效的清除毒物但对于已经吸收的毒物所引起的机体病理生理变化没有作用,而血液滤过对机体的病生反应有直接有效的作用,可以清除过多的水分,清除肌酐、尿素等毒性物质,还可减轻肝肾的代谢负担,保护脑组织,防止心衰的发生等,为后续的补液、营养支持等提供有利的时机[9-10],因此当发生乌头碱中毒时,可以采取血液净化的方式来治疗,血液灌流与血液滤过的联合使用,效果更好,患者预后最佳。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2日抢救成功因乌头碱中毒引起心脏事件1例患者的经验做出分析,便于我们对乌头碱中毒的识别及治疗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本例男性患者,40岁,在家自行服用了川乌100g后,出现了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并多脏器损害,入院后施行抗心律失常治疗:给予大剂量的胺碘酮及利多卡因,应用电复律、电除颤技术,在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应用了血液净化方式:血液灌流联合滤过,患者心律维持为窦性心律,未再发生心律失常,并复查见各个受损脏器功能均已恢复,好转出院,随访无并发症。结论:乌头碱中毒时,除了基本的洗胃、导泻等促进毒物排出的方法外,在药物治疗基本无效时,采取了血液灌流并联合血液滤过的方法来治疗,减轻了自由基及炎性因子对细胞及血管损伤的作用,达到有效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并保护了脏器功能,提升了预后效果。
王婕,李鸿林,许香霖[9](2017)在《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律失常16例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性分析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2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低钾血症患者16例,其中引发频发室性早搏6例,多形性室早4例,短阵室速3例,尖端扭转室速2例,室颤1例,15例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补钾、补镁等对症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心室颤动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罗琴,许琴,陈忠贵,李丽,熊文峰,刘胜兰,赵彬[10](2016)在《硫酸镁治疗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文中指出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多形性室速,Q-T间期是导致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实行心动过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及时为其开展有效的治疗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结合临床病例,对硫酸镁在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探讨。
二、低血钾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血钾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纳入及剔除标准 |
2.1.3 脑心综合征诊断标准 |
2.1.4 假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
2.1.5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
2.2 资料和研究方法 |
2.2.1 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 |
2.2.2 研究方法 |
2.2.2.1 急性脑梗死影像学表现 |
2.2.2.2 心电图异常 |
2.2.2.3 心脏生物学指标异常 |
2.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病率 |
3.2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时间规律 |
3.3 急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与脑心综合征 |
3.4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
3.5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心脏生物学指标分析 |
3.6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
第4章 讨论 |
4.1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病率 |
4.2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时间规律 |
4.3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
4.3.1 急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与脑心综合征 |
4.3.2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
4.3.3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的心脏生物学指标分析 |
4.4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
4.4.1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与性别的关系 |
4.4.2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
4.5 局限性和展望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抗精神病药物与猝死研究现况 |
参考文献 |
附表:QTc 间期临床资料收集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一般资料 |
2 发作机制 |
3 诱因 |
4 特点 |
4.1 心电图特征 |
4.2 发作特征 |
5 护理 |
5.1 持续心电监护, 密切监测病情 |
5.2 动态监测血电解质 |
5.3 急救用药 |
5.4 心理护理 |
(4)1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的急救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护理 |
2.1 心力衰竭的护理 |
2.1.1 预见性措施 |
2.1.2 休息与体位 |
2.1.3 病情观察 |
2.1.4 用药护理 |
2.1.5 饮食护理 |
2.2 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护理 |
2.2.1 急救处理 |
2.2.2 纠正电解质紊乱 |
2.2.3 病情观察 |
2.2.4 心理护理 |
2.3 感染控制 |
3 体会 |
(5)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6)临床药师参与1例西酞普兰致QT间期延长的实践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主要治疗经过 |
3 临床药学监护 |
3.1 西酞普兰致QT间期延长的关联性评价 |
3.2 西酞普兰的药学监护 |
4 讨论 |
(7)乙草胺中毒合并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
讨论 |
(8)血液灌流辅助治疗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病例资料 |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律失常16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诊疗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疗经过 |
3 讨论 |
(10)硫酸镁治疗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四、低血钾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 李娜. 大理大学, 2021(09)
- [2]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D]. 李明月.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3]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护理体会[J]. 代虹,高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4)
- [4]1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的急救护理[J]. 于霞云.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12)
- [5]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J]. 廉玉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8)
- [6]临床药师参与1例西酞普兰致QT间期延长的实践与分析[J]. 唐文诚,罗文,王继生,陈静,刘真宏.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8(05)
- [7]乙草胺中毒合并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J]. 张帅,菅向东,马萌,张媛媛,金盈,杨学山.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18(05)
- [8]血液灌流辅助治疗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D]. 张小芳.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9]低钾血症致室性心律失常16例的临床分析[J]. 王婕,李鸿林,许香霖. 中国全科医学, 2017(S2)
- [10]硫酸镁治疗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J]. 罗琴,许琴,陈忠贵,李丽,熊文峰,刘胜兰,赵彬.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42)
标签:心电图;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乌头碱; 室性心动过速; 脑心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