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铁黄瓜地上部对根系适应性反应的调节(论文文献综述)
孙世君[1](2018)在《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北方高寒地区设施黄瓜越冬生产的瓶颈之一就是低地温。较低的根区温度直接影响着根系的生理功能,以及地上部植株正常的生理活动。然而,针对设施内地温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关根区低温对土壤环境、碳氮代谢等系统性研究尚不完善。此外,对黄瓜栽培中常用的两种砧木嫁接苗也缺少有关根区低温胁迫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以黑籽南瓜嫁接苗、白籽南瓜嫁接苗和‘津优35号’自根苗为试材,设定不同的根区温度(适温(18-20℃)、亚适温(13-15℃)、低温(8-10℃)),系统的探究了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土壤环境、生长发育、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碳代谢和氮代谢的影响,以及不同砧木嫁接苗对根区低温胁迫的响应机理,旨在为设施黄瓜栽培过程中,提高地温和砧木选择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EC值降低,而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升高,同时还抑制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也随着根区温度的降低而减少。相同温度处理下,“黑籽”土壤的有机质含量、EC值均高于“白籽”和“自根”,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白籽”和“自根”,同时“黑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高于“白籽”和“自根”。以上研究表明,根区低温改变了黄瓜幼苗的土壤环境,其中“黑籽”土壤环境变化小,土壤酶活性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2)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功能都受到严重抑制,具体表现为抑制了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分叉数。此外,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发现,较低的根区温度还抑制了黄瓜幼苗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黄瓜的茎和叶片对15N的吸收征调能力降低,根系对15N的吸收征调能力升高。尤其当根区低温为8℃10℃时,15N利用率依次表现为“黑籽”>“白籽”>“自根”,“黑籽”根系形态指标均高于“白籽”和“自根”,“自根”的最低。(3)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黄瓜根系内SOD、POD活性降低,活性氧积累,膜质过氧化作用加剧,丙二醛含量升高,质膜完整结构遭破坏,电解质渗透率增加,同时,还显着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冷性。“黑籽”根系中的SOD和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白籽”和“自根”,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低于“白籽”和“自根”,因此“黑籽”抗低温胁迫能力强于“白籽”和“自根”。(4)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黄瓜地上部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以及黄瓜叶片的光合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具体表现根区低温抑制了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而促使地下部干重和根冠比升高。同时根区低温使得黄瓜叶片SPAD值降低,净光和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均随根区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黑籽”SPAD值和各光合参数高于“白籽”和“自根”,同时“黑籽”的生物量的积累以及地上部各形态指标也高于“白籽”和“自根”,“自根”的SPAD值、光合参数、地上部形态指标以及干物重含量最低,根冠比最高。(5)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测定黄瓜幼苗叶片中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产物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根区温度降低,黄瓜叶片光合作用所需的Rubisco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降低,淀粉、蔗糖及果糖的含量减少;“黑籽”叶片中Rubisco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及淀粉、蔗糖和果糖含量高于“白籽”和“自根”,由此可见,根区低温抑制了黄瓜幼苗碳代谢所需酶的活性,造成有机物合成减少。其中“黑籽”抗逆性较强、碳代谢所需酶活性较高,因此叶片中碳代谢产物含量高。(6)亚适温和低温逆境下,测定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主要含氮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根区低温抑制了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以及氮素同化过程中的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黑籽”叶片和根系中氮素同化过程中关键酶活性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高于“白籽”和“自根”。证明根区低温抑制了黄瓜幼苗氮的同化及转化氮的吸收,为碳代谢提供酶和蛋白质等减少,进而影响了黄瓜的生长,其中“黑籽”氮代谢水平最高,这有利于株体的形态建成以及其他代谢活动的进行。
马幸幸[2](2017)在《管道输液滴干防止苹果缺铁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苹果第一生产大国,苹果作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树种,其缺铁黄化症发病率也最高,缺铁给种植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缺铁黄化病一直是阻碍苹果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铁具有易氧化和难移动的特点,有效铁的含量在石灰性土壤中很低,因而有效防治果树缺铁失绿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为探索防止果树缺铁黄化的有效措施,本试验以管道输液滴干的方式周年性处理易出现缺铁黄化症苹果树,通过分析其对苹果叶片理化指标以及不同器官的铁含量的影响,分析管道输液滴干在预防苹果缺铁失绿症方面的效果及在其机理方面进行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管道输液滴干铁处理叶片的SPAD值、百叶重、百叶厚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铁肥管道输液滴干处理叶片有机物贮存增加,促进了树体生长。2、管道输液滴干铁处理显明显提高了叶片荧光参数水平。通过管道输液滴干铁处理,苹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升高,在8.22×10-3mol·L-1铁肥浓度下最高;管道输液滴干铁处理的胞间CO2浓度(Ci)降低,在8.22×10-3mol·L-1铁肥浓度下胞间CO2浓度最低。3、管道输液滴干铁处理明显降低了叶片的H+-ATP酶活性和FCR酶活性,提高了叶片的PEPC酶活性,对果树的光合过程产生了积极影响。4、管道输液滴干铁处理降低了叶片的质外体pH值,提高了叶片质外体有效铁含量,且在8.22×10-3mol·L-1铁肥浓度下叶片质外体有效铁含量相对最高。5、管道输液滴干铁处理的花中全铁含量明显增加,而叶片、韧皮部的全铁含量同对照相比变化不大,通过管道输液滴千铁处理,叶片活性铁、花活性铁、韧皮部活性铁含量显着增加,木质部的全铁含量最低。6、管道输液滴干铁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铁含量水平,尤以铁肥管道输8.22×110-3mol·L-1处理最为显着。7、苹果叶片活性铁含量同叶绿素含量及SPAD值之间均表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这一结果说明用SPAD值作为缺铁诊断也具有一定可行性,而且SPAD值操作更为迅速和简便,这对指导苹果生产具有一定意义。管道输液滴干铁肥处理通过提高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参数,降低了叶片的H+-ATP酶活性和FCR酶活性,提高了 PEPC酶活性以及使叶片质外体微酸化,提高叶片质外体铁含量等,对果树的光合过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预防苹果缺铁黄化症方面达到一定效果。
张美玲[3](2015)在《IRT1启动子TATA-box插入与苹果砧木耐缺铁性状的关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铁的吸收是植物生长和发育必不可少的过程,IRTl作为Fe2+转运系统中重要的铁转运蛋白,对苹果属植物铁吸收利用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铁高效基因型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和铁低效基因型山定子(Mains baccata)在缺铁条件下各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小金海棠、山定子及其杂交后代中LRT1启动子区域的序列差异片段进行检测,发现LRT1启动子上的TATA-box插入现象在群体中普遍存在。研究通过对TATA-box序列功能和生态进化分析,初步阐明LRT1启动子上TATA-box这一关键作用元件对小金海棠和山定子群体耐缺铁性状影响和分子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苹果耐缺铁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铁高效基因型小金海棠和铁低效基因型山定子在缺铁条件下响应不同。对小金海棠和山定子缺铁条件下相关代谢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显示,缺铁条件下铁吸收基因、乙烯及脱落酸代谢相关基因比其他代谢相关基因响应早,在缺铁3h-9h就开始响应;小金海棠中铁吸收(LRT1)和转运相关基因(YSL5和SAMS1)响应比山定子早。LRT1基因表达与黄化指数呈负相关,是影响苹果植株耐缺铁能力的一个重要基因。对小金海棠和山定子中LRT1进行克隆发现在小金海棠中LRT1的差异片段为一段ATTATAA序列,经过预测为一段TATA-box,是转录起始的核心启动子元件。从小金海棠×山定子杂合株系的TATA-box的比例进行测序验证,发现当含有TATA-box的LRT1与不含有TATA-box的LRT1的比值大于等于1时,植株表现为耐缺铁,小于1时表现为不耐缺铁。这些结果说明LRT1的启动子上的TATA-box的存在与耐缺铁性状相关。利用烟草注射瞬时表达方法发现含有TATA-box的IRT1.1Pro::GUS启动子活性明显高于TATA-box缺失的LRT1.2Pro::GUS启动子活性。由于TATA-box的插入与LRT1编码区上的单碱基有义突变紧密连锁,通过酵母功能互补试验证实这一突变并不影响突变菌株对于二价铁的吸收作用,说明LRT1启动子TATA-box可能在转录水平调控IRT1的功能,从而影响铁的吸收。小金海棠的近缘种中的LRT1基因中均没有发现TATA-box的插入,仅在小金海棠中出现了TATA-box插入的现象,推测可能是在小金海棠从种群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的分支的过程中发生TATA-box插入突变的。来自在山西,辽宁,黑龙江这三个地区共14个株系的不同生态型山定子中的LRT1绝大部分都不含有TATA-box,而仅在有效铁含量较低的山西和辽宁出现了3株TATA-box插入的LRT1,从这些结果推测生态环境如土壤中的低铁胁迫可能是引起IRT1启动子上TATA-box插入的一种原因。
林志豪,冯健禹,郭勇祥,廖红,赵静[4](2015)在《供磷水平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对不同磷浓度供应的反应,寻找在水培条件下进行黄瓜磷效率种质筛选的适宜低磷处理浓度.【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浓度供应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其磷吸收的影响.【结果和结论】随着供磷浓度的降低,"中国龙"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变矮,老叶黄化.在严重低磷(10和1μmol·L-1)胁迫时,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甚至不能正常结瓜.低磷降低了"中国龙"的生物量、磷吸收效率,但增加了根冠比,促进了碳水化合物向根部的分配.此外,在低磷胁迫下,"中国龙"还通过降低根平均直径,即根变细,来增加与养分的接触面积.10100μmol·L-1之间的磷浓度(如50μmol·L-1)可作为黄瓜磷效率种质资源筛选的低磷处理浓度.
卢艺彬[5](2015)在《雪柑实生苗生理生化及基因和microRNA表达对缺硼的响应》文中指出柑橘为亚热热带果树,土壤淋溶、硼(B)固定、氮磷钙施用不协调及气候等原因致使我国柑橘主产区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硼现象。本研究以缺硼(0μM H3BO3)和对照(10μM H3BO3)处理15周的雪柑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沙培试验研究了(1)缺硼对雪柑实生苗生长和根叶生理生化的影响,(2)缺硼胁迫下雪柑根和叶基因的差异表达,(3)缺硼胁迫下雪柑根和叶miRNA差异表达,旨在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阐明柑橘耐缺硼的机制,为柑橘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1缺硼对雪柑实生苗生长的影响在10 μM H3BO3处理下,雪柑实生苗生长正常,不显示任何缺硼症状,叶片的硼含量介于柑橘叶片硼足够范围(30-100μg g-1 DW),而0 μM B处理降低植株根茎叶干重(DW)及根叶硼含量;0 μMB处理叶片中的硼浓度远低于柑橘叶片足够硼的范围,且0 μMB处理雪柑叶片显示出典型的缺硼症状,基于这些结果,0μM B处理被认为缺硼,10 μM B处理被认为硼充足(对照)。2缺硼对雪柑根叶生理生化的影响处理15周后,研究缺硼对气体交换,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可溶性总蛋白、总酚含量及有机酸和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缺硼叶片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较低的CO2同化,可能是碳水化合物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抑制作用。缺硼提高了叶片呼吸速率、大部分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酰乙酸、丙酮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含量及参与糖酵解、三羧酸(TCA)循环、回补途径的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NAD-苹果酸脱氢酶、NAD-苹果酸酶、NADP-苹果酸酶、丙酮酸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酶、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酶、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和己糖激酶)活性。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相关代谢酶(NADH-谷氨酸2-酮戊二酸转氨酶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活性在缺硼叶片中也增强。反之,呼吸速率、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丙酮酸)及氨基酸含量在缺硼根系中减少,参与糖酵解、TCA循环、回补途径的大部分代谢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NADP-苹果酸酶、丙酮酸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酶、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酶、NAD-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和己糖激酶]和氨基酸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ADH-谷氨酸2-酮戊二酸转氨酶、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也相应降低。但是根系和叶片中的总酚(可溶性总蛋白)含量均增加(降低)。总之,呼吸作用、有机酸代谢、回补途径和氨基酸合成在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累积的缺硼叶片中增强,以消耗过量的碳源,在根系中降低以保持碳平衡。3雪柑根叶缺硼响应基因分离与鉴定应用cDNA-AFLP,从缺硼叶片(根系)中分别分离出了54(38)个基因表达上调,和38(45)个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基因功能主要涉及蛋白和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核酸代谢、细胞转运、信号转导和逆境响应。这些基因中大部分都是只从根系或叶片中分离获得,只有7个(XP 006484536.1、XP006488862.1、XP007042812.1、XP007043058.1、NP564354.1、XP006492455.1和BAF01964.1)相同的基因在根系和叶片中具有相同的基因库注释ID号,其中有三个(XP006484536.1、NP564354.1和XP 006492455.1)基因在根叶中的表达趋势一致以响应缺硼胁迫。显然,缺硼胁迫下根系和叶片中的基因表达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比如:UDP-糖基转移酶(UDP-glycosyltransferases, UGTs)的表达在缺硼根系中上调,在缺硼叶片中被下调;然而,ATP合成酶在前者被上调,但在后者不受影响。所有参与信号转导的缺硼响应基因在根系中被下调,但在缺硼叶片中,除一个基因外,其余差异基因均被上调。在缺硼叶片中,除一个基因外,所有与泛素化和蛋白水解有关的基因均被诱导;然而在缺硼根系中,仅发现了二个与泛素化有关基因的表达被下调。参与逆境防御的基因在缺硼根系中被下调,但在缺硼叶片中除一个基因外,其余差异基因表达均被上调。4雪柑根系缺硼响应microRNAs分离及鉴定通过Illumina测序,本研究从缺硼根系中分离了52个(40个保守和12个未知)上调表达的和82个(72个保守和10个未知)下调表达的miRNAs,表明了根系具有巨大的代谢灵活性,这可能有助于植株的耐缺硼性。MiRNAs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根系对缺硼的适应性:(a)上调miR474表达,下调miR782和miR843表达,激活防御反应、ROS信号和清除;(6)降低miR5023以增加侧根数量,增强miR394表达量以保持有利于缺硼适应的表型;(c)降低miR830、 miR5266和miR3465表达,增强细胞运输;(d)改善渗透调节(miR474),调节其它代谢反应(miR5023和miR821);(e)增强根系中miR472和miR2118表达,降低与疾病抵抗相关靶基因表达,从而降低根系的抗病性。5雪柑叶片缺硼响应microRNAs分离及鉴定通过Illumina测序,本研究从缺硼和正常供硼叶片中各分离出91个(83个保守和8个未知)上调表达的和81个(75个保守和6个未知)下调表达的miRNAs,表明了缺硼大大地改变了niRNAs表达,这可能有利于柑橘对缺硼的适应性。叶片miRNAs对缺硼的适应性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通过改变miR393、miR160和miR3946的表达,降低TIR1水平和ARF介导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生长素信号,弱化植株生长和发育,因而增强植物胁迫耐受性;(6)下调miR159、miR782、miR3946和miR7539,上调MYBs表达,维持适宜的叶片表型,增强植物胁迫抵抗能力;(c)下调miR164、miR6260、miR5929、 miR6214、miR3946和miR3446转录水平,活化胁迫响应和抗氧化系统;(d)增强miR5037表达,降低主要协助转运蛋白超家族(MFS)基因转录水平,从而减弱硼从植物运出;(e)下调miR408,调节铜平衡、增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参与植物耐缺硼抗性。
燕飞[6](2014)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理调控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追求高产,种植者往往过量使用化肥,由于栽培设施自身的特性,往往会造成设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了设施蔬菜栽培的生产,而盐害也已逐渐成为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一种非蛋白类氨基酸,在动植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机体活细胞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近年来,ALA与植物抗逆性之间的联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大多集中在如何改善和提高植物的光合能力方面,对于ALA缓解盐胁迫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了解仍有限,特别是在黄瓜上研究报道甚少。本试验以筛选出的耐盐性差异较大的两个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种津春4号(耐盐性较强)和津优1号(盐敏感)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通过在营养液中添加75mmol·L-1NaCl和50mg·L-1ALA,重点研究了外源ALA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植株生长、渗透调节物质、矿质元素吸收、活性氧清除系统、光合及荧光特性、内源激素和水孔蛋白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外源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缓解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根施外源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发芽及生长的影响。75mmol·L-1NaCl处理显着降低了黄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鲜重和胚根长度,黄瓜幼苗株高、干物质、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也因胁迫而下降,适宜浓度(50mg·L-1)的外源ALA可以有效缓解因盐胁迫带来的不利因素,提高盐胁迫下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鲜重和胚根长度,提高黄瓜幼苗株高和干物质、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ALA浓度过高或过低缓解效应有限。2.研究了根施外源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叶片水势的影响。盐胁迫显着提高了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电解质渗透率显着升高,叶片水势降低,这诱导了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增加进行渗透调节,缓解胁迫。外源ALA进一步提高了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使细胞维持较高的渗透压,减少了丙二醛的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降低了电解质渗透率同时提高了黄瓜叶片的水势,说明ALA可以通过诱导或者合成积累一定的渗透调解物质来维持质膜结构的稳定性,保证细胞功能的正常运行。3.研究了根施外源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矿质吸收的影响。盐胁迫处理条件下,黄瓜幼苗体内Na+浓度显着上升,由于离子间的拮抗作用,K+、Ca2+和Mg2+含量显着下降,Na+/K+、Na+/Ca2+和Na+/Mg2+比值上升,黄瓜植株体内离子平衡被打破,盐害表现严重。外源ALA提高了盐胁迫下黄瓜幼苗体内K+、Ca2+和Mg2+离子含量,维持了细胞膨压,调控了运输蛋白的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并增强了光合能力,进而实现了Na+的外排,提高了黄瓜幼苗的耐盐性,保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4.研究了根施外源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盐胁迫下,黄瓜幼苗体内钠离子(Na+)大量积累,细胞质酸碱度平衡被打破,光合电子传递发生紊乱,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着提高,过氧化氢(H2O2)过量积累,膜脂过氧化严重,H2O2的过量积累诱导了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升高,进而升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共同清除因胁迫产生的过多的活性氧,提高黄瓜幼苗对于盐胁迫的适应性。外源ALA进一步提高了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较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AsA和GSH含量水平有助于AsA-GSH循环的稳定,并快速降低O2-产生速率,减少H2O2的积累,降低膜脂过氧化危害,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上结果说明外源ALA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强黄瓜幼苗的抗盐性。5.研究了根施外源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合成及光合系统的影响。盐胁迫降低了尿卟啉原(UroIII)、原卟啉(ProtoIX)、镁原卟啉(Mg-ProtoIX)和原叶绿素酸酯(Pchl)等叶绿素前体物质的合成,阻碍了其向叶绿素的转化合成,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同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PSII光化学量子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显着降低,光合能力下降。外源ALA提高了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的含量,促进其转化合成为叶绿素,提高了叶绿素含量,这有利于黄瓜幼苗在盐胁迫下捕获更多的光能,提高光合能力;外源ALA同时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物质含量清除因盐胁导致电子传递受阻所产生的活性氧,增强PSII的光化学活性,提高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光合能。6.研究了根施外源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盐胁迫条件下,黄瓜叶片和根系中ABA含量显着上升,IAA和GA3含量都显着降低,黄瓜幼苗的生长受抑。外源ALA大幅提升了盐胁下IAA和GA3的含量,ABA含量也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外源ALA增大了盐胁迫下两品种黄瓜幼苗IAA/ABA和GA3/ABA比值,这有利于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缓解ABA升高引起的生长抑制,提高了其对盐胁迫的耐受性。7.研究了根施外源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水孔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盐胁迫下,两品种黄瓜幼苗水孔蛋白基因CsPIP1;1和CsNIP表达均呈上调趋势,且CsPIP1;1表达量显着高于CsNIP。外源ALA下调了盐胁迫下两种水孔蛋白基因表达量,表明外源ALA增强了黄瓜幼苗的耐受性,使其对于盐胁迫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外源ALA可以通过诱导水孔蛋白基因的表达来限制细胞内水分的散失,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稳定,进而提高抗盐性。
殷文娟[7](2014)在《3种梨砧木幼苗对缺铁胁迫的生理响应》文中研究表明库尔勒香梨是新疆的名优特产品之一,现已成为巴州的支柱产业。但在库尔勒香梨栽培中,缺铁黄化病严重影响库尔勒香梨的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大杜梨、杜梨和棉梨幼苗为试材,采用溶液培养技术,通过设置供铁和不供铁两个处理,观察3种梨砧木幼苗的叶片黄化现象,研究梨砧木幼苗缺铁黄化的生理响应,测定幼苗根际Fe3+还原酶活性和幼苗各器官内全铁的含量,揭示梨砧木幼苗在缺铁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和耐性,结合南疆石灰性土壤上3种梨的生长状况,分析了3种梨砧木幼苗在供铁和缺铁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筛选出耐缺铁的梨砧木,研究结论如下:1.铁在植物叶绿素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缺铁时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受到阻碍。植物缺铁的主要表现是新叶失绿。2.在高pH值环境下,可抑制梨砧木幼苗根系对铁的吸收、降低铁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减弱植物体内铁的有效性,导致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3.缺铁可导致植物有机酸分泌量增加,使得根际pH值下降,使根际中的Fe3+被还原为Fe2+进而被根系吸收。4.抗缺铁的砧木品种Fe3+还原酶活性最高,不抗缺铁的砧木品种Fe3+还原酶活性最低,即杜梨>大杜梨>棉梨。杜梨能够有效利用环境中的铁元素,供植物吸收。5.不同处理的3种梨砧木幼苗茎秆中的全铁含量比叶片和根系少,植物一旦缺铁,全铁含量最先影响的部位是根系。6.在南疆,所考察的试点梨园土壤的pH值平均为8.50左右,属典型的碱性土壤。供试梨园含盐量平均为0.21g/kg,属于非盐渍化土壤。7.棉梨对石灰性土壤的适应性较差,叶片黄化现象严重,叶片中全铁含量下降最快;杜梨的叶片黄化程度最轻,叶片中全铁含量仅下降了2.33mg/Kg·DW,这与溶液培养实验的结果相一致。8.在南疆干旱的石灰性土壤上,杜梨幼苗的生长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在调查的各个生长量指标中,都表现出绝对的优势。
苗丽[8](2014)在《外源NO和IAA及其互作对黄瓜幼苗碱胁迫缓解效应的研究》文中认为黄瓜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在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中黄瓜易受到盐碱胁迫的影响。本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以NaHCO3处理模拟碱性环境,以硝普钠(SNP)和吲哚乙酸(IAA)分别作为外源NO和IAA供体,并且以cPTIO和NPA分别作为NO清除剂和IAA的极性运输抑制剂,采用Hoagland营养液栽培的方法,探究了不同浓度IAA对黄瓜碱胁迫的缓解效果以及外源NO和IAA在缓解黄瓜碱胁迫中的互作关系,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外源NO和IAA在提高黄瓜耐碱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aHCO3胁迫处理明显导致了黄瓜叶片黄化,降低了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SII光化学效率、叶中K+含量、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及根中SOD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Na+积累量、叶中活性氧的含量,显着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并且碱胁迫可诱导黄瓜幼苗根部NO的产生,显着提高黄瓜内源ABA的含量,而对内源IAA的影响因器官而异,降低了根部内源IAA含量,提高了茎和叶中内源IAA的含量。2.添加外源SNP和IAA均可显着缓解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其中0.01-1μmol·L-1外源IAA处理可显着增加黄瓜幼苗的生物量;使叶中Na+积累降低,K+积累增加,且IAA的缓解效果具有浓度效应,以μmol·L-1IAA处理的效果最好,而外源SNP处理以100μmol·L-1缓解效果最好。外源IAA缓解碱胁迫的效果能被cPTIO清除;而IAA极性运输抑制剂对外源NO缓解黄瓜碱胁迫的功能无显着影响,因此,NO作为IAA的下游信号在提高黄瓜幼苗耐碱性中起作用。同时,外源IAA可有效提高NaHCO3胁迫下黄瓜幼苗中内源IAA含量,降低内源ABA含量,而SNP对碱胁迫下黄瓜幼苗内源IAA含量影响不显着,对内源ABA含量的影响与外源IAA相似。添加cPTIO可有效的消除外源IAA对黄瓜幼苗内源ABA含量的影响,而对黄瓜幼苗内源IAA含量的影响因器官而异;NPA只可消除外源SNP对内源ABA含量的影响,对黄瓜幼苗内源IAA含量无显着影响。
赵云龙[9](2013)在《碳晶电热板加温在日光温室黄瓜育苗与番茄栽培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冬春季节我国节能型日光温室温度偏低且缺少加温设施的问题,本试验将碳晶电热板——一种热效率高、发热均匀、使用寿命长、便于自动化操作的面状电发热材料——引入到日光温室黄瓜育苗和番茄栽培中,研究了碳晶电热板苗床加温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与碳晶电热板栽培基质加温对番茄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就碳晶电热板的安装和运行成本与传统的燃煤锅炉和发热电缆进行经济性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碳晶电热板为加温材料的碳晶电热温床的育苗效果和热工性能优于发热电缆温床,其中80W/m2为碳晶电热温床的最佳敷设功率,其育成的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速率、根系活力等生长生理指标均显着高于发热电缆温床,且耗电量比发热电缆温床低34.5%。2.碳晶电热温床的隔热层能提高苗床温度1.9~2.3℃,降低耗电量21.2~22.6%,其制作材料可为聚苯乙烯板或无纺布。3.以碳晶电热板为加温材料的碳晶电地热系统可应用于冬春季节日光温室番茄加温栽培生产。其主要技术参数有:碳晶电热板竖直全掩埋于栽培基质表面下10cm,碳晶电热板的最佳敷设加温功率为10W/m2,加温温度(水平距离碳晶电热板10cm、深度10cm处地温)为20℃。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能显着提高番茄栽培基质的地温6.3℃(1月份),但对气温的影响不明显。番茄根系活力、光合速率和产量品质等均有显着提高,早春茬增产15.3%,秋冬茬增产28.2%。加温温度,即番茄根系主要分布区中心地温设定为20℃,番茄加温栽培可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敷设功率过高(如20W/m2)会导致碳晶电热板附近基质温度过高,从而降低番茄地下部的根系活力及地上部产量。4.碳晶电地热系统与传统的锅炉加温方式和发热电缆加温相比,设备前期投入成本排序为:燃煤锅炉>碳晶电地热系统>发热电缆;而运行费用排序为:发热电缆>碳晶电地热系统>燃煤锅炉。目前碳晶电热板的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该成本将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对碳晶电热板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韩佳[10](2012)在《缺镁、铁、硼胁迫对柑橘主要砧木生长及营养吸收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柑橘产区大多分布于地理和土壤条件较差的山地,近年来由于土壤酸碱度不适或因养分淋失严重而呈现难以吸收的状态,至使柑橘树体普遍出现明显的缺素症状,且随结果年限延长日益严重。在众多缺素症状中,又以缺镁、铁、硼最为普遍和突出,是我国柑橘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利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以枳、枳橙、香橙、红橘、崇义野橘五种柑橘砧木为实验材料,主要探讨了缺镁、铁、硼胁迫对五种柑橘砧木植株的生长、光合特性及营养吸收差异方面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鉴定出五种柑橘砧木抗缺素能力的强弱,为筛选柑橘砧木抗缺素能力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本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缺镁胁迫下各砧木间的比较缺镁处理下,各砧木中下部叶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叶片失绿,部分叶片叶脉木栓化。红橘在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总根长、总根数、总根表面积等地上部及根系的生理指标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光合能力和抗缺镁能力,枳橙略低于红橘,枳、香橙、崇义野橘较差;红橘植株整体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及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及对镁元素的吸收速率要高于其他四种砧木,表现出较高的抗缺镁能力,枳橙、崇义野橘次之,枳和香橙较敏感。2.缺铁胁迫下各砧木间的比较缺铁处理的中后期,各砧木植株顶部叶片叶肉失绿。香橙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总根长、总根数、总根体积及总根表面积等与对照相比均无变化,说明香橙植株具有很强的抗缺铁能力。此外,香橙的相对生长速率及对铁的相对吸收率高于其他三种柑橘砧木,表明在缺铁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生长及吸收能力。除香橙外,红橘也表现出较高的抗缺铁特性,而枳、枳橙、崇义野橘对铁胁迫较敏感;3.缺硼胁迫下各砧木间的比较缺硼处理可使各砧木使植株叶片黄化,叶脉木栓化,最后爆裂。红橘在总根长、总根数、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及根系对硼的相对吸收率的变化中表现出其根系具有较强吸收能力及抗缺硼能力,而崇义野橘通过叶片数、叶面积、地上部干物重及相对生长速率的变化可说明其地上部在缺硼胁迫下仍长势旺盛,表现出较耐缺硼的特性,枳橙次之,香橙、枳不耐缺硼。
二、缺铁黄瓜地上部对根系适应性反应的调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缺铁黄瓜地上部对根系适应性反应的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1)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根区低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1.2.2 根区低温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1.2.3 克服根区低温胁迫的方法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主要内容 |
1.4.1 根区低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1.4.2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
1.4.3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1.4.4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碳代谢的影响 |
1.4.5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氮代谢的影响 |
1.5 技术路线 |
2 根区低温对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时间 |
2.1.2 试验材料及育苗措施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根区低温控制方法 |
2.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试验期间各处理夜间平均地温及气温变化 |
2.2.2 根区低温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2.2.3 根区低温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2.2.4 根区低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根区低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2.3.2 根区低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2.3.3 根区低温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
2.4 小结 |
3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时间 |
3.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3.1.3 根区低温控制方法 |
3.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1.5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地上部营养生长的影响 |
3.2.2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
3.2.3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地上部形态指标的影响 |
3.3.2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地下部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
3.3.3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4 小结 |
4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时间 |
4.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4.1.3 根区低温控制方法 |
4.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2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根系中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4.2.3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根系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4.2.4 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根区低温处理下黄瓜嫁接苗抗性生理的评价 |
4.3 讨论 |
4.3.1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4.3.2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4.3.3 根区低温对不同黄瓜嫁接苗整体抗性的评价 |
4.4 小结 |
5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碳代谢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时间 |
5.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5.1.3 根区低温处理方法 |
5.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1.5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根区低温对黄瓜叶片SPAD值的影响 |
5.2.2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5.2.3 根区低温对叶片淀粉、蔗糖及果糖含量的影响 |
5.2.4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叶片Rubisco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根区温度对嫁接黄瓜幼苗光合参数及SPAD值的影响 |
5.3.2 根区温度对嫁接黄瓜幼苗光合作用酶活性的影响 |
5.3.3 根区温度对嫁接黄瓜幼苗光合产物的影响 |
5.4 小结 |
6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氮代谢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时间 |
6.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
6.1.3 根区低温处理方法 |
6.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6.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根区低温对叶片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6.2.2 根区低温对根系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6.2.3 根区低温对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影响 |
6.2.4 根区温度对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影响 |
6.2.5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营养器官~(15)N分配和吸收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根区低温对嫁接黄瓜幼苗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6.3.2 根区低温对嫁接黄瓜幼苗氮代谢产物及分配的影响 |
6.4 小结 |
7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根区温度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7.1.2 根区温度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
7.1.3 根区低温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7.1.4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碳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7.1.5 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管道输液滴干防止苹果缺铁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铁素对生物的影响 |
1.1.1 铁素对人体的影响 |
1.1.2 铁素对植物的影响 |
1.2 管道输液滴干研究进展 |
1.2.1 管道输液滴干方法及作用原理 |
1.2.2 管道输液滴干的优点 |
1.3 植物铁素营养代谢 |
1.3.1 铁在植物体的分布及存在形态 |
1.3.2 植物对铁的吸收 |
1.3.3 植物对铁的运输 |
1.3.3.1 植物对铁的长距离运输 |
1.3.3.2 植物对铁的短距离运输 |
1.4 植物缺铁的原因 |
1.4.1 土壤有效铁含量 |
1.4.2 土壤石灰化 |
1.4.3 土壤的通透性 |
1.4.4 土壤的矿质元素 |
1.4.4.1 氮 |
1.4.4.2 磷 |
1.4.4.3 钾 |
1.4.4.4 钙 |
1.4.5 栽培管理因子 |
1.5 果树缺铁黄化症的诊断 |
1.5.1 外形诊断 |
1.5.2 土壤诊断 |
1.5.3 叶片营养分析 |
1.5.4 花诊断 |
1.6 防治果树缺铁的常用措施 |
1.6.1 选用抗缺铁砧木或品种 |
1.6.2 土施铁肥 |
1.6.3 叶面喷铁 |
1.6.4 树干注射 |
1.6.5 根系输液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8 研究内容 |
1.9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样品采集 |
2.4 试验测定方法 |
2.4.1 叶片SPAD值、百叶重、百叶厚的测定 |
2.4.2 叶片荧光参数和光合参数的测定 |
2.4.3 叶片H~+-ATP酶活性的测定 |
2.4.4 叶片PEPC酶活性的测定 |
2.4.5 叶片FCR酶活性的测定 |
2.4.5.1 叶质膜FCR酶活性的定性表征 |
2.4.5.2 根质膜FCR活性测定 |
2.4.6 叶片质外体铁及pH值的测定 |
2.4.6.1 叶片质外体铁的测定 |
2.4.6.2 叶片质外体pH值的测定 |
2.4.7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4.8 全铁及活性铁含量的测定 |
2.4.8.1 全铁测定 |
2.4.8.2 活性铁测定 |
2.4.9 叶片SPAD值、叶绿素与活性铁的关系测定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处理对叶片理化指标的影响 |
3.1.1 不同处理对叶片SPAD值、百叶重、百叶厚的影响 |
3.1.2 不同处理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
3.1.2.1 不同处理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1.2.2 不同处理对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3.1.3 不同处理对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
3.1.3.1 不同处理对叶片H~+-ATP酶活性的影响 |
3.1.3.2 不同处理对叶片PEPC酶活性的影响 |
3.1.3.3 不同处理对叶片FCR酶活性的影响 |
3.1.4 不同处理对叶片质外体铁及pH值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铁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情况 |
3.2.1 铁在树体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情况 |
3.2.2 不同处理对果实铁含量的影响 |
3.3 叶片活性铁、叶绿素、SPAD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 |
3.3.1 叶片活性铁、叶绿素、SPAD值的变化规律 |
3.3.2 叶片活性铁、叶绿素、SPAD值的相关性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不同处理对叶片SPAD值、百叶重、百叶厚的影响 |
4.1.2 不同处理对叶片荧光参数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
4.1.3 不同处理对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
4.1.3.1 不同处理对叶片H~+-ATP酶活性的影响 |
4.1.3.2 不同处理对叶片PEPC酶活性的影响 |
4.1.3.3 不同处理对叶片FCR酶活性的影响 |
4.1.4 不同处理对叶片质外体铁及pH值的影响 |
4.1.7 不同处理铁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情况 |
4.1.8 不同处理对果实铁含量的影响 |
4.1.9 叶片活性铁、叶绿素、SPAD值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项目情况 |
(3)IRT1启动子TATA-box插入与苹果砧木耐缺铁性状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一、文献综述 |
1.1 铁对植物的重要性 |
1.2 植物铁吸收的分子生理机制 |
1.3 机理Ⅰ植物缺铁适应性反应研究进展 |
1.4 植物缺铁适应性反应信号物质和调控机制 |
1.5 LRT1基因研究进展 |
1.6 基因突变与生态适应性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材料与方法 |
2.1 缺铁条件下小金海棠和山定子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
2.2 铁转运蛋白IRT1启动子插入元件的发现 |
2.3 LRT1启动子TATA-box的功能分析 |
2.4 LRT1启动子TATA-box的进化分析 |
三、结果与分析 |
3.1 缺铁条件下小金海棠和山定子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
3.2 铁转运蛋白IRT1启动子插入元件的发现 |
3.3 IRT1启动子TATA-box的功能分析 |
3.4 IRT1启动子TATA-box的进化分析 |
四、讨论 |
4.1 IRT1编码区上游TATA-box的插入对苹果耐缺铁能力的调控 |
4.2 缺铁胁迫促进TATA-box在小金海棠和山定子中的生态进化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4)供磷水平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材料 |
1.2方法 |
1.3数据处理与制图 |
2结果与分析 |
2.1不同磷浓度对“中国龙”生长的影响 |
2.2不同磷浓度对黄瓜生物量的影响 |
2.3不同磷浓度对“中国龙”根形态参数的影响 |
2.4不同磷供应水平对“中国龙”磷效率的影响 |
3讨论 |
(5)雪柑实生苗生理生化及基因和microRNA表达对缺硼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土壤中硼营养概述 |
2 植物的硼营养概述 |
2.1 硼在植物中的分布与含量 |
2.2 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2.3 缺硼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响应 |
2.4 柑橘缺硼研究进展 |
2.5 植物耐缺硼的分子机理 |
3 植物中的miRNA研究进展 |
3.1 植物miRNA的形成和作用机制 |
3.2 植物miRNA功能 |
3.3 植物miRNA的研究方法 |
4 cDNA-AFLP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
5 立题意义 |
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6.1 研究内容 |
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缺硼对雪柑实生苗主要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培养与硼处理 |
1.2 生物量的测定 |
1.3 根系、叶片硼含量的测定 |
1.4 叶片光合作用和根系、叶片呼吸速率的测定 |
1.5 根系和叶片有机酸含量测定方法 |
1.6 有机酸相关代谢酶活性测定 |
1.7 总酚、可溶性总蛋白和总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1.8 根系和叶片中氨基酸代谢关键酶的测定 |
1.9 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物量和根叶硼含量 |
2.2 叶片和根系气体交换 |
2.3 根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含量和关键酶的活性 |
3 讨论 |
3.1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缺硼叶片中增加,在缺硼根系中减少 |
3.2 缺硼导致雪柑叶片呼吸、有机酸代谢和回补途径上调,而在根系中下调 |
3.3 缺硼下,根系氨基酸合成下调,叶片氨基酸合成则上调 |
3.4 缺硼增加根系和叶片酚类物质累积 |
4 小结 |
第三章 缺硼胁迫下雪柑根叶cDNA-AFLP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培养与硼处理 |
1.2 植株生物量、根系和叶片硼含量的测定 |
1.3 RNA的提取与检测 |
1.4 cDNA的合成 |
1.5 cDNA的酶切及连接 |
1.6 预扩增及选择性扩增 |
1.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1.8 差异片段的回收、测序及比对 |
1.9 差异片段的荧光定量PCR验证 |
1.10 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缺硼对雪柑营养生长、根叶中B含量影响 |
2.2 缺硼雪柑根叶基因表达差异 |
2.3 根系和叶片中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
2.4 cDNA-AFLP荧光定量验证 |
3 讨论 |
3.1 缺硼相关基因在柑橘根系、叶片中的差异 |
3.2 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的基因 |
3.3 参与核酸代谢的基因 |
3.4 参与蛋白和氨基酸代谢的基因 |
3.5 参与细胞运输的基因 |
3.6 参与信号转导的基因 |
3.7 参与胁迫响应和防御的基因 |
3.8 参与脂质代谢的基因 |
3.9 参与细胞壁修饰的基因 |
3.10 参与其它代谢的基因 |
4 小结 |
第四章 雪柑根系缺硼响应microRNAs分离及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培养与硼处理 |
1.2 生物量及根系和叶片硼含量的测定 |
1.3 根系类黄酮、花青素、脯氨酸、脯氨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测定 |
1.4 sRNAs的富集、文库的构建和高通量测序 |
1.5 sRNA注释和miRNA鉴定 |
1.6 缺硼胁迫下miRNAs表达量差异分析 |
1.7 MiRNAs靶基因预测 |
1.8 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功能分析 |
1.9 荧光定量PCR |
1.10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植株生长及根叶中硼元素的测定 |
2.2 根系高通量测序及miRNAs文库分析 |
2.3 根系中保守miRNAs的鉴定 |
2.4 根系中新的miRNAs的预测 |
2.5 缺硼根系中差异表达miRNAs |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表达量 |
2.7 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的预测 |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靶基因的表达 |
2.9 根系代谢物及酶活性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雪柑叶片缺硼响应microRNAs的分离及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培养与硼处理 |
1.2 sRNAs的富集、文库的构建和高通量测序 |
1.3 sRNA注释和miRNA鉴定 |
1.4 缺硼胁迫下miRNAs表达量差异分析 |
1.5 MiRNAs靶基因预测 |
1.6 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功能分析 |
1.7 荧光定量PCR |
1.8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叶片中硼及铜元素测定 |
2.2 叶片高通量测序及miRNAs文库分析 |
2.3 雪柑叶片中保守的和未知miRNAs鉴定 |
2.4 雪柑叶片中缺硼相关miRNAs鉴定 |
2.5 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的鉴定及其GO分析 |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miRNA表达量 |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靶基因表达量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理调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 |
1.1.1 肥料的过量使用 |
1.1.2 水分运动形式的特殊化 |
1.1.3 盐分积累不均匀 |
1.2 土壤次生盐渍化对植物的伤害机理 |
1.2.1 渗透胁迫 |
1.2.2 离子毒害、养分失调 |
1.2.3 土壤酸化 |
1.2.4 连作、重茬引起自毒物质积累加剧 |
1.2.5 紊乱生理代谢 |
1.3 防治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 |
1.3.1 管理调控防治 |
1.3.2 工程调控防治 |
1.3.3 生物调控防治 |
1.3.4 化学调控防治 |
1.4 植物的耐盐性 |
1.4.1 植物耐盐机制 |
1.4.2 耐盐植物选择标准 |
1.5 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结构功能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
1.5.1 5-氨基乙酰丙酸的结构、化学性质及生物合成与调节 |
1.5.2 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理应用以及在农业中的作用 |
1.5.2.1 生理应用 |
1.5.2.2 在农业中的作用 |
1.6 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目的意义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抗盐黄瓜品种筛选和盐胁迫浓度处理选定 |
2.3 结果分析 |
2.3.1 不同盐处理浓度下黄瓜品种盐害指数表现 |
2.3.2 不同浓度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3 不同浓度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 |
2.3.4 不同浓度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和干重的影响 |
2.3.5 不同浓度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的影响 |
2.4 讨论与结论 |
2.4.1 讨论 |
2.4.2 小结 |
第三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渗透调节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品种 |
3.1.2 材料处理与培养 |
3.1.3 样品采集和数据处理 |
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电解质渗透率变化的影响 |
3.3.2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 MDA 含量变化的影响 |
3.3.3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
3.3.4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
3.3.5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
3.3.6 外源 ALA 对 NaCl 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水势变化的影响 |
3.4 结论与讨论 |
3.4.1 讨论 |
3.4.2 小结 |
第四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品种 |
4.1.2 材料处理与培养 |
4.1.3 样品采集和数据处理 |
4.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Na+的影响 |
4.3.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K+的影响 |
4.3.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Ca2+的影响 |
4.3.4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Mg2+的影响 |
4.3.5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Na+/K+的影响 |
4.3.6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Na+/Ca2+的影响 |
4.3.7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Na+/Mg2+的影响 |
4.4 讨论与结论 |
4.4.1 讨论 |
4.4.2 小结 |
第五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品种 |
5.1.2 材料处理与培养 |
5.1.3 样品采集和数据处理 |
5.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O2-产生速率的影响 |
5.3.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H2O2含量的影响 |
5.3.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SOD 活性的影响 |
5.3.4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OD 活性的影响 |
5.3.5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CAT 活性的影响 |
5.3.6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APX 活性的影响 |
5.3.7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GR 活性的影响 |
5.3.8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DHAR 活性的影响 |
5.3.9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MDHAR 活性的影响 |
5.3.10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AsA 含量的影响 |
5.3.1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DHA 含量的影响 |
5.3.1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GSH 含量的影响 |
5.3.1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GSSG 含量的影响 |
5.4 讨论与结论 |
5.4.1 讨论 |
5.4.2 小结 |
第六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合成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供试品种 |
6.1.2 材料处理与培养 |
6.1.3 样品采集和数据处理 |
6.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ALA 含量变化的影响 |
6.3.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UroⅢ含量变化的影响 |
6.3.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rotoⅨ含量变化的影响 |
6.3.4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Mg-ProtoⅨ含量变化的影响 |
6.3.5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chl 含量的影响 |
6.3.6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6.3.7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的影响 |
6.3.8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 |
6.3.9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气孔导度变化的影响 |
6.3.10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蒸腾速率变化的影响 |
6.3.1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瞬时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6.3.1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气孔限制值的影响 |
6.3.1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影响 |
6.3.14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影响 |
6.3.15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影响 |
6.3.16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 |
6.3.17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影响 |
6.3.18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的影响 |
6.4 结论与讨论 |
6.4.1 讨论 |
6.4.2 小结 |
第七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供试品种 |
7.1.2 材料处理与培养 |
7.1.3 样品采集与数据处理 |
7.2 处理方法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ABA 含量的影响 |
7.3.2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IAA 含量的影响 |
7.3.3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GA3含量的影响 |
7.3.4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IAA/ABA 含量的影响 |
7.3.5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GA3/ABA 含量的影响 |
7.4 讨论与结论 |
7.4.1 讨论 |
7.4.2 小结 |
第八章 外源 ALA 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 PIP1;1 和 NIP 基因表达的影响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供试品种 |
8.1.2 材料处理与培养 |
8.1.3 样品采集与数据处理 |
8.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8.2.1 样品按时间采集后分别进行黄瓜总 RNA 提取 |
8.2.2 水孔蛋白基因的获得及引物设计 |
8.2.3 Real-time PCR 反应程序 |
8.3 结果与分析 |
8.3.1 不同处理对津春 4 号和津优 1 号黄瓜幼苗 CsPIP1;1 基因表达的影响 |
8.3.2 不同处理对津春 4 号和津优 1 号黄瓜幼苗 CsNIP 基因表达的影响 |
8.4 讨论与结论 |
8.4.1 讨论 |
8.4.2 小结 |
第九章 全文结论 |
9.1 结论 |
9.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3种梨砧木幼苗对缺铁胁迫的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植物缺铁黄化病的防治 |
1.4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缺铁胁迫对 3 种梨砧木幼苗的生理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结论 |
第3章 三种梨砧木在南疆石灰性土壤上的生长表现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第4章 讨论 |
4.1 介质 PH 值与植物对铁吸收、贮藏的影响 |
4.2 叶绿素含量与植物铁元素的关系 |
4.3 Fe~(3+)还原酶活力与耐缺铁的关系 |
4.4 基因型与耐缺铁适应性的关系 |
4.5 植物对铁的吸收 |
4.6 调控库尔勒香梨缺铁黄化病的几点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预备试验 I:小麦对缺铁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
附录Ⅱ 预备试验 II:北疆地区杜梨露地育苗技术探析 |
附录Ⅲ 不同处理的 3 种梨砧木幼苗生长情况及指标测定 |
附录Ⅳ 3 种梨砧木在南疆石灰性土壤上的生长状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外源NO和IAA及其互作对黄瓜幼苗碱胁迫缓解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盐碱化概况 |
1.1.1 盐碱土得形成与分布 |
1.1.2 盐碱土的类型与特点 |
1.2 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2.1 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2 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1.2.3 碱胁迫对植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1.3 提高植物抗盐碱能力的办法 |
1.3.1 选育抗盐碱品种 |
1.3.2 外源物质提高植物的耐盐碱性 |
1.3.3 科学栽培管理 |
1.4 NO在植物上的研究 |
1.4.1 NO的概述 |
1.4.1.1 植物体内NO来源 |
1.4.1.2 植物体内NO的生物学功能 |
1.5 IAA在植物上的研究 |
1.5.1 IAA的概述 |
1.5.2 植物体内IAA的代谢 |
1.5.3 IAA在植物逆境中的功能 |
1.6 NO和IAA与植物的逆境响应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外源IAA对NaHCO_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Na~+、K~+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2.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2.1.2 试验方法 |
2.2 外源NO和IAA对NaHCO_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根系活力、Na~+含量、叶片抗氧化系统、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NO含量及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 |
2.2.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2.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外源IAA对NaHCO_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3.1.1 对黄瓜幼苗生长、Na~+、K~+含量的影响 |
3.1.2 对黄瓜幼苗光合色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
3.1.3 对黄瓜叶片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含量的影响 |
3.1.4 对黄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1.5 对黄瓜叶片AsA和GSH含量的影响 |
3.2 外源NO和IAA对NaHCO_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1 对黄瓜幼苗生物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2 对黄瓜根、茎、叶中Na~+含量的影响 |
3.2.3 对黄瓜幼苗光合色素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2.4 对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2.5 对黄瓜叶片活性氧水平和膜脂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
3.2.6 对黄瓜根和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3.2.7 外源IAA对黄瓜幼苗根部NO含量的影响 |
3.2.8 外源NO和IAA对NaHCO_3胁迫下黄瓜幼苗根部NO含量的影响 |
3.2.9 对黄瓜根、茎、叶中IAA和ABA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外源IAA对NaHCO_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Na~+、K+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4.1.1 对黄瓜幼苗Na~+、K~+含量影响 |
4.1.2 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4.1.3 对黄瓜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4.2 外源NO和IAA对NMHCO_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根系活力、Na~+含量、叶片抗氧化系统、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 |
4.2.1 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4.2.2 对黄瓜幼苗活性氧水平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4.2.3 对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和Na~+含量的影响 |
4.2.4 外源NO和IAA对NaHCO_3胁迫下黄瓜幼苗根部NO含量的影响 |
4.2.5 对黄瓜根、茎、叶中IAA和ABA含量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碳晶电热板加温在日光温室黄瓜育苗与番茄栽培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意义 |
1.1.2 日光温室的构造与温度环境 |
1.1.3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
1.2 国内外温室的加温设备的发展与现状 |
1.2.1 燃烧加温模式 |
1.2.3 电采暖模式 |
1.3 根区加温方式的高效性 |
1.4 碳晶电热板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拟解决的问题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碳晶电热板在日光温室冬春季黄瓜育苗中的应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点 |
2.1.2 电热育苗温床 |
2.1.3 材料与处理 |
2.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碳晶电热温床的热工性能 |
2.2.2 碳晶电热温床的敷设功率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2.2.3 碳晶电热温床的敷设功率对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隔热层对碳晶电热温床的保温效果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处理 |
3.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隔热层对碳晶电热温床的温度及耗电量的影响 |
3.2.2 隔热层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3 隔热层对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碳晶电地热系统与槽式有机基质栽培 |
4.1.2 材料 |
4.1.3 处理 |
4.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1.5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方式对温度的影响 |
4.2.2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方式对番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4.2.3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方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
4.2.4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方式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
4.2.5 碳晶电地热系统的耗电量与经济性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功率对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碳晶电地热系统的安装 |
5.1.2 材料与处理 |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1.5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功率对温度的影响 |
5.2.2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功率对番茄生长指标的影响 |
5.2.3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功率对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
5.2.4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功率对番茄产量和耗电量的影响 |
5.2.5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功率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
5.2.6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功率的经济性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温度对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温度对温度的影响 |
6.2.2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温度对番茄生长指标的影响 |
6.2.3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温度对番茄生理指标的影响 |
6.2.4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温度对番茄产量和耗电量的影响 |
6.2.5 碳晶电地热系统加温温度的经济性分析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缺镁、铁、硼胁迫对柑橘主要砧木生长及营养吸收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略缩词表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前人研究进展 |
1.2.1 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2.2 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2.3 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2.2 测定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缺素处理对柑橘砧木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3.1.1 缺镁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3.1.2 缺铁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3.1.3 缺硼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3.2 不同缺素处理对五种柑橘砧木根系的影响 |
3.2.1 缺镁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3.2.2 缺铁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3.2.3 缺硼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3.3 不同缺素处理对五种柑橘砧木干重的影响 |
3.3.1 缺镁对干物重的影响 |
3.3.2 缺铁对干物重的影响 |
3.3.3 缺硼对干物重的影响 |
3.4 不同缺素处理对柑橘砧木光合参数的影响 |
3.4.1 净光合速率 |
3.4.2 气孔导度 |
3.4.3 胞间CO_2浓度 |
3.5 不同缺素处理对五种柑橘砧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5.1 总叶绿素的含量 |
3.5.2 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
3.6 不同缺素处理对柑橘砧木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
3.6.1 根系相对生长速率 |
3.6.2 叶片相对生长速率 |
3.6.3 茎相对生长速率 |
3.7 不同缺素处理对柑橘砧木根系相对吸收率的影响 |
3.7.1 镁相对吸收速率 |
3.7.2 铁相对吸收速率 |
3.7.3 硼相对吸收速率 |
4 讨论 |
4.1 不同处理对柑橘砧木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4.1.1 缺镁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4.1.2 缺铁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4.1.3 缺硼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4.2 不同处理对柑橘砧木根系生长的影响 |
4.2.1 缺镁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4.2.2 缺铁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4.2.3 缺硼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4.3 不同处理对柑橘砧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1 缺镁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2 缺铁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3 缺硼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4.4 不同缺素处理对柑橘砧木矿质元素相对吸收率的影响 |
4.4.1 镁相对吸收速率 |
4.4.2 铁相对吸收速率 |
4.4.3 硼相对吸收速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缺铁黄瓜地上部对根系适应性反应的调节(论文参考文献)
- [1]根区低温对黄瓜嫁接苗生长及根际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D]. 孙世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2]管道输液滴干防止苹果缺铁及其机理研究[D]. 马幸幸. 广西大学, 2017(01)
- [3]IRT1启动子TATA-box插入与苹果砧木耐缺铁性状的关系分析[D]. 张美玲.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8)
- [4]供磷水平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J]. 林志豪,冯健禹,郭勇祥,廖红,赵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 [5]雪柑实生苗生理生化及基因和microRNA表达对缺硼的响应[D]. 卢艺彬. 福建农林大学, 2015(10)
- [6]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理调控效应研究[D]. 燕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7]3种梨砧木幼苗对缺铁胁迫的生理响应[D]. 殷文娟.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8]外源NO和IAA及其互作对黄瓜幼苗碱胁迫缓解效应的研究[D]. 苗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9]碳晶电热板加温在日光温室黄瓜育苗与番茄栽培中的应用研究[D]. 赵云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10]缺镁、铁、硼胁迫对柑橘主要砧木生长及营养吸收特性的影响[D]. 韩佳.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