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监管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监管

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赖风[1](2012)在《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持续扩张、蔓延,逐步演变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体制,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在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阶段,全球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危机由市场经济体制最成熟、金融体系最完备的美国引爆后,危机的风暴迅速席卷全球。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是当代中国的迫切需要。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向全球扩张蔓延的过程中,不仅孕育和催化了拉美、苏东、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而且不断加剧了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衡,从而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播下了种子。新自由主义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和虚拟化进程:金融部门的独立性日益增强;规模日益膨胀;金融资本的运动越来越远离实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虚拟化达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巨额的投机资本为了利润最大化在全球快速流动,对全球市场稳定构成巨大威胁。资本的极大自由,必然导致世界的极大危机。在美国,新自由主义体制与“美国梦”实际上是连为一体的。“美国梦”催生的次贷泡沫破灭,引发的次贷危机很快演变为全面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并沿着新自由主义体系迅速从美国向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扩散蔓延,最终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表现出鲜明的新自由主义时代的特点:传统的危机通常表现为消费不足,而本次危机却表现为消费过度;传统的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而本次危机表现为金融过度;传统的危机首先爆发于实体经济领域表现为经济危机,而本次危机则首先爆发于虚拟经济领域表现为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使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危机。新自由主义导致投机盛行、金融资本急剧膨胀,形成巨大的投机泡沫;新自由主义加剧了两极分化,人民日益贫困化,进而推动形成了寅吃卯粮的负债消费模式以及巨大的债务泡沫;新自由主义主导的金融自由化使金融监管不断放松,导致金融衍生产品泛滥,形成巨大的虚拟经济泡沫,投机泡沫、债务泡沫和虚拟经济泡沫互相推动、不断恶性膨胀,最终引爆国际金融危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没有也不可能彻底弄清危机的爆发是新自由主义迎合资本逻辑的必然结果,因而它们应对危机的政策和举措必定继续遵循资本的逻辑,所以它们的危机救助必然陷入困境。随着危机的深化,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这必然引发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刻变化和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动,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金融危机的社会化、政治化,发达国家为了向全球转嫁危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变本加厉。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在于,从危机这本“马克思主义真理教科书”中汲取智慧,把自己的事情办好:高度关注关于改革得失的争论,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反对改革的新自由主义取向;统筹国内与国外两个大局,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原则参与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辩证看待资本,既要看到资本在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方面的巨大能量,积极引导资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又要看到资本逐利的本性和固有的危机倾向,坚决节制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的自发倾向,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对以资为本的新自由主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不仅不能退出金融领域,而且应该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温美平[2](2011)在《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依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从金融和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基本概念入手,着重考察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发展进程,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主要内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演进的客观规律,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求全面、客观把握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金融的理论和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用来指导中国金融实践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金融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形成的,是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内容生成将从时间纵向发展和结构横向解剖两个角度去研究。从时间纵向发展来看,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始终把金融事业的发展作为重要问题,加以研究、解决,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政权,争取革命胜利,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把发展金融业作为党的重要任务的思想,指导开展了建立银行,发行货币,对敌伪的货币斗争等金融工作,对坚持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夺取最后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国民经济恢复期间,中国共产党从政权稳定的高度,提出了重视发挥金融在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中作用的金融思想,致力于维护币值稳定,反对通货膨胀,实现了新中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目的。在曲折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受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出现了“左”倾错误的金融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的金融事业陷入极大困境。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进入了一个极大丰富和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出现了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思想的与时俱进”和“以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统领金融发展全局”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思想。从横向结构来看,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解决金融现实问题的理论持续创新。统观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的进程,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的基本经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要从政治高度来考虑金融的作用,不解决好金融问题会动摇政治的基础;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的客观基础;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是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的“主线”。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其着力点应放在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上。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为党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坚持“党管金融”是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制度创新。新时期党的金融法制思想是“党管金融”的新思路。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金融实践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中国金融实践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的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规律,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要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李杰善[3](2013)在《金融方式与五位一体生产方式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角度看,金融方使是金融力与金融关系的总和,是经济方使的重要组成部将。本论文旨在研究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的关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乃国之大器;在经济本球化、经济金融化的当今时代,研究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的关系,对包我国更加重视金融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程,有着十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中的金融方使和五位一体生产方使均系社会哲学意义保的概念。金融方使即金融生产方使,是金融生产力和金融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统一。物质生产方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物质生产方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决按性作用,并且物质生活的生产方使复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过程。根据马克思的生产方使理论、人的本面生产理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将的思想,我们可以得出,五位一体生产方使将在地包包经济方使、政治方使、文化方使、社会方使和生态方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包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拓展为包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在十八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扩展为包包生态文明建设在将的五位一体。五位一体生产方使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的社会哲学表述。本文运用系统的和比较的方法,运用大量文献,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研究了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的关系,指出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的矛盾运动的客观性和重要性。第一,对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理论和金融方使理论进行了简要阐述,将析了金融方使的概念。由包金融方使是经济方使的有机组成部将,在研究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的关系之前,首先研究了金融方使与经济方使的关系,并且通过研究得出了经济方使决按金融方使、金融方使是经济方使的核心的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方使在经济方使中的这种核心作用日益突出,由此进一步阐明了金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提升社会主义金融力对包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金融强国的重要意义。第二,本文以主要篇幅研究了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的关系,通过将别论述金融方使与经济方使、金融方使与政治方使、金融方使与文化方使、金融方使与社会方使和金融方使与生态方使的关系来本成。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改革与发展得以成功推进的政治保证,金融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政府的监管调控,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保障;反过来,金融对政治有着十将重要的采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显着采响了国际政治秩序的重建。金融在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责任重大;必须要不断创新金融方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改革发展,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文化,确保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稳按压倒一切,安按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主义金融事业改革发展的前提;金融作为稀缺的经济资源和本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既要讲经济效益,也要讲社会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性金融和和谐性金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本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有助包优化金融生态,良好的金融生态有助包金融业的科学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也要充将发挥杠杠作用,支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郑小胡[4](2004)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占整个银行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还处于政府的严格管制下,金融市场无法形成风险定价机制;基准利率也未能形成,没有一种或几种利率对于利率总体变动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影响了经济发展。因此,必然需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如何应对伴随改革而来的各种风险也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将主要以利率调控为基点,研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如何通过选择、优化利率调控模式从而实现对改革风险的控制问题。 利率规则理论的发展已经促使世界许多国家实践选择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更进一步确立了利率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地位。本文先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内涵,界定清楚了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关系,即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绝对也不能否定利率调控的重要性,较好的利率调控能够促使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再通过对我国利率调控实践的简要回顾,分析金融调控模式内涵进而界定了利率调控模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着力对国际上现有的两种主要利率调控模式即美国式利率调控模式与“利率通道”式调控模式各自的运行机制、特点及其约束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等多种研究方法论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上述两种利率调控模式将分别是我国近期与远期利率调控模式的较优选择。 然而在我国实行上述两种利率调控模式并取得较好的调控效果却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基准利率缺失、及利率调控政策与其它经济政策工具协调配合等。基于此,本文又在分析我国基准利率缺失现状及基准利率选择原则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基准利率的形成与完善问题;同时也从理论与现实,从现状与缘由等多角度对利率调控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协调与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化解途径。最后提出建议,认为应从加快市场微观经济主体改革;改革现行汇率制度;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货币供应量到利率的转变,并提高货币政策操作透明度;理顺央行利率体系,理顺利率的风险与期限结构,促进货币市场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等方面提高利率调控效率。

张淑英,朱小鹏[5](1993)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改革》文中认为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迈进并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制度变迁”,就是要彻底改革我国传统的企业制度和金融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企业制度和金融体制。本文侧重对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提出构想,认为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求实现银行的企业化,这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郭笑撰[6](2003)在《刘国光经济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刘国光是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之一,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研究,他的许多经济观点都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在我国经济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在国外也有较大影响。除了曾经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外,他还被聘为波兰等外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因此,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刘国光的经济思想都倍受关注。论文主要研究刘国光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经济观点,根据其经济观点,归纳和总结出刘国光经济思想发展的脉络,并进一步分析刘国光经济观点对相应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现实的经济发展提供启示。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刘国光的主要经济观点是如何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刘国光能够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提出哪些具有前瞻性的经济发展观点,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理论研究工作有什么借鉴和启示?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刘国光又是如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和中央的整体战略部署,提出自己的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张和建议,并最终被采纳的?论文首先从刘国光的身世谈起,介绍刘国光经济思想产生的最初背景,根据时间和经济思想成熟和发展的线索,对刘国光的经济观点进行评述,从而揭示时代环境对刘国光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然后,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刘国光的观点与相应时期经济发展实践和其他经济学家观点的比较,分析和评述刘国光教授的相应观点,并正确分析其利弊,从中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同时,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对刘国光有关观点进行分析,找出与整个个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相匹配的经济脉络,在此基础上,运用理论创新的原理分析刘国光经济思想当中的创新思想,以便全面把握刘国光的经济思想,并为我国经济思想的发展提供参考。全文共分七章(含序言),主要分三个部分从5个方面问题对刘国光的经济思想进行把握:1.刘国光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2.刘国光经济思想的内在统一性(西方市场经济思想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有机结合的产物);3.刘国光经济思想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及其效果;4.刘国光经济思想的来源及其基本特点;5.研究刘国光经济思想的意义及其启示。第一部分总论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刘国光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主要分析和论述了刘国光年轻时经济思想的萌芽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文革”时期刘国光对经济的初步探讨。文章介绍了刘国光的家庭背景与孩提时代受到的经济学熏陶、抗日战争时期刘国光的流亡生涯、刘国光在西南联大经济系学习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以及这时期刘国光市场经济思想的启蒙;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介绍了刘国光在土地改革时期的经济思想、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的分析以及他对平民生活的经济学思考。文章指出刘国光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贯穿于一个漫长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时期的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国光出生于1923年,正是我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的时期,他的成长环境是一个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时代,在那样的年代里成长的人,对于旧中国所遭受的苦难是感受最深的,因此,也最能理解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最能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最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或者换言之,他对于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应当是独特和深层次的,他的经济思想是最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他的思维方式是最贴近国家经济发展现实的。这对于我们认识和掌握当时历史时期的整个经济发展以及对现代的影响,进而进一步领会和理解党中央做出的各类经济决策是大有裨益的。第二章:刘国光经济思想的方法论特征全面概括了刘国光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即理性思考经济问题、平实概括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借鉴、运用、反映最广大老百姓的呼声、“实用”经济观、稳中求进。文章指出刘国光的经济思想来源于实际经济生活,来源于实地的调查研究,最能反映老百姓的真实情况,对于我们了解怎样去关心群众的生活有一定借鉴意义。刘国光的改革方针是以渐进式改革为主的。他不主张向前苏联一样采用所谓的“休克疗法”,认为那样做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他非常重视改革当中老百姓的反映,经常深入群众进行调查,他不愿意匆忙提出效果不明显甚至不算太好的改革建议。只有等到他深思熟虑,觉得比较稳妥以后,他才会正式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也十分重视政策建议的实际效果,生怕老百姓在改革中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吃亏。他经常在调查研究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为中国改革保持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在研究刘国光经济思想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最基层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给我们脚踏实地的进行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制订提供帮助和参考。第二部分市场经济和体制改革思想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三章刘国光的市场经济思想从刘国光以价值规律为核心的经济思想出发,首先分析了刘国光在早期对价值规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基于价值规律思想的商品经济观;文章从刘国光的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思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建设思想两方面出发通过对现实生产力基础的判断与分析提出必须辩证对待原苏联和东欧的经验并由此来确定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文章认为刘国光的经济思想是西方市场经济思想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有机结合的产物,对于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刘国光是一个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并且是西方市场经济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共同锻造的经济学家。因此,他更较于常人能够发现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他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上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又在经济过热时,提出实行“软着陆”,并且时常进行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为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参考。他很早就提出市场经济的观点,并十分关注经济特区的建设,为特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设的具体方案。他同样也关注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建设,为许多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找出路,寻对策。在中央号召进行西部大开发时,他又提出了利用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发展的设想。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都与他深厚的经济学功底是分不开的,同时与他的这样一种既熟悉西方理论又了解中国国情的兼容并蓄的广博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第四章刘国光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思想。主要分析了刘国光提出的有关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思路。刘国光在全面考察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的前提下提出了他的双重体制改革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他对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看法。文章具体分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企业体制改革思想、分配制度改革思想和金融与证券体制改革思想。第三部分综合平衡思想和经济发展思想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五章刘国光对再生产理论和综合平衡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刘国光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经济思想和综合平衡的经济思想,通过纵向的比较和分类全面阐释了刘国光在平衡增长、有限买方市场、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的主要观点,并集中分析了这些观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六章刘国光有关经济发展的思想。主要研究和论述了刘国光有关国民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其中包括刘国光关于经济增长形势分析的思想、有关如何软着陆的思想、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反通胀、反通缩思想、经济结构调整思想、刘国光对新阶段的重大转折和主要特征的主要看法以及刘国光对21世纪初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认识,并籍此提出的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基本原则。此外,文章就刘国光关于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特区经济发展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等思想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刘国光的经济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被党和政府采用的最主要经济思想之一,对于我们理解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领会党中央的有关精神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刘国光的经济理论既体现了革新的一面,又比一些激进的观点更显得稳健。刘国光始终坚持在经济理论的研究方面结合国情和实际经济情况,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提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发展对策,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正确决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改革初期,刘国光就发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强调必须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气候下,加大商品经济发展的力度,重视商品的生产,承认商品是经济的核心,尊重价值规律。他一直都十分赞成和支持孙冶方关于商品和价值规律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最终十分切合实际提出了渐进式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路,得到中央的采纳和认可。结束语部分则着重指出了刘国光经济思想对于经济思想史领域的研究的重要意义。本论文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的介绍刘国光经济思想的一部论着,文中运用路径依赖和理论创新的理论,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刘国光主要经济思想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部分对未来的预期,并从中考察经济思想发展的某些内在规律,既有历史的考察又有现实的论证,同时还有对比分析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李瑞雪[7](2016)在《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工信部等四部委于2011年7月颁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小微企业正名以来,小微企业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对象。小微企业在活跃市场经济、提供就业岗位、弥补社会服务缺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存在着诸多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因素是融资障碍。而小微企业融资障碍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又成为了目前学界集中研究的选题,相关学术成果颇丰。但是,关于小微企业另一项融资障碍,即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问题却很少受到关注。目前,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融资时并没有受到同等对待。同时,小微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也并没有得到应受的重视。诚然,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者是后者的重要表现。但是,两者不可以等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与否直接关涉社会正义是否实现的问题,后者更为根本。良法本身蕴含公平正义的理念,依照良法治理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问题是有效的路径。基于上述思想,本文以金融公平为价值理念,主要研究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相关问题。目的在于通过蕴含金融公平理念的法律制度的构建,保障小微企业可以与大中型企业公平地分享金融资源。除了引言和结论,本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主要阐释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相关的概念。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分析了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并详细阐释了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在现实中的主要表现及其制度原因。第三部分为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其中,第三章探讨了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基本原则,并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的整体思路。而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探讨了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问题。从以上三个层面,为保障小微企业公平地获得金融资源提供了具体的法律完善建议。第一章,小微企业的融资公平。主要探讨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内涵和外延,是全文的逻辑起点,为后文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法律完善建议提供理论支撑。建国后,我国颁布了多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本文界定小微企业概念,以最新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为主要依据。并且,本文构建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微企业,并不包括具有国有资本身份以及属于集团总公司性质的小微企业。同时,本文也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到了广义的小微企业的概念中。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确立依据,可以从法学、经济学以及伦理学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具体是指,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以均等的机会获得融资、以相同的市场条件获得融资,以及融资需求满足度不能相差悬殊。以罗尔斯的现代公平正义观为基础,以融资环节为区分点,可以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分为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是准入公平,是指,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具有相同的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小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是过程公平,是指,与对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相比,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时,必须依照相同的市场条件发放贷款和确定利率。而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是结果公平,是指,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度不能相差悬殊。第二章,小微企业融资不公平主要表现及其制度原因。通过调研等形式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进行考察后发现,我国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多不公平现象。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的表现包括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过窄和小微企业缺少具有层次性的融资渠道两个方面。从制度层面讲,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方面的法律制度缺位。第二,现行相关规则缺少顶层设计且具体内容也存在缺陷。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的表现包括:强迫购买理财、保险产品;要求以贷转存或者存贷挂钩;要求购买配套承兑汇票;不当要求小微企业主个人提供连带保证等。从制度层面讲,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法律制度应对金融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存在局限性。第二,法律制度回应实质不平等地位问题力度不足。第三,现有规则存在治理失灵现象。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的表现为,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度过低。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多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低于60%,而现有融资渠道基本可以满足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从制度层面讲,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第二,法律制度在规范政府倾斜保护小微企业方面力度不足。第三章,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思路。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是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后文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尊重市场规律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以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为核心。二是,政府应定位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引导者和服务者。综合保障融资公平原则,一方面,要求综合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另一方面,要求利用多种手段确保小微企业融资公平。坚持金融创新促进融资公平原则,要求金融创新必须服务实体经济,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应对其进行适度监管。强化金融监管保障融资公平原则,强调应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为一体的监管体系。保障融资公平法治化原则,强调保障融资公平以法律制度为基础,并且,重视非正式金融制度的作用,将其作为法律制度的补充,共同服务于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整体思路部分,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四个层面探讨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治路径的整体要求,并构建了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法律制度框架。第四章,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为了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应分别构建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法律制度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法律制度。同时,应针对小微企业特点,依法为其搭建多元化、具有层次性的融资渠道是保障小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的主要路径。在融资平台方面,应依法为小微企业搭建全国性、区域性和民间性三层融资平台。重点探讨了三层融资平台的定位和职能、挂牌标准、股权和债权融资法律制度等内容。并且,为各层融资平台之间转板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在融资机构方面,应构建小微金融机构法律制度,规范专门或者主要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中小型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健康运行。在融资工具方面,应推行和规范公开发行的小微企业集合债券业务以及非公开发行的小微企业私募债券业务。总之,比照大中型企业现有融资渠道,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特点,通过构建法律制度,为其搭建具有针对性的多层次融资渠道,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五章,小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为了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依照相同的市场条件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第一,应将小微企业融资基本利益,即自主选择的利益和公平交易的利益进行权利化,依法建立小微企业条件公平融资权利,增强保障力度。第二,应利用约束性和激励性法律规制的相关理论,分别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约束性法律制度和激励性法律制度。前者的主要内容为通过赋予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相应的义务、职责以及法律责任,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平等对待小微企业。后者主要包括推行行政指导手段、行政奖励手段以及合同菜单规范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等内容。第三,应构建法律救济机制,将投诉机制定位为前置救济机制、将金融申诉专员机制定位为核心机制、将诉讼机制定位为补充救济机制。第六章,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依法提升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度是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的主要路径。构建融资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保障的对象是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但自身努力并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通过现有融资渠道无法获得融资,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下,应对其进行救济。具体而言,应明确政府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的主导性定位,完善目前政府推行的帮扶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措施。主要包括构建扶持资金运用绩效评价法律制度、构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证券监管法律制度、构建政府投资小微企业引导基金法律制度、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法律制度以及构建支小再贷款法律制度等内容。

刘志梅,向进[8](1993)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调控》文中研究指明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靠金融调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贯彻《条例》转换企业这个市场经济的主体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

钟点[9](199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改革》文中研究表明 一、市场经济下的宏观金融调控与中央银行的改革 从1993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政府针对金融界存在的一些混乱现象(主要是各地银行出现的“三乱”即乱集资、乱融资、乱拆借)开展了对金融秩序的整顿工作。在这种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金融调控成为金融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讨论气氛之热烈,令世人所瞩目。但实际上早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围绕这一论题,就已经开始有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范水兰[10](2013)在《我国宏观调控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目次一、中国宏观调控法研究的历程回顾二、中国宏观调控法研究的主要贡献三、中国宏观调控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四、中国宏观调控法研究展望作为规范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体系中最基本和最具特色的子部门法之一。宏观调控法侧重于对宏观调控手段的规范,主要由计划调控法、产业调控法、金融调控法、财政调控法、税收调控法和价格调控法等构成。宏观调控法学从产生、发展到日臻成熟,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实践息息相关。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实践的发展为宏观调控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宏观调控法学的发展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的完善。

二、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 本文的主题、主要思路、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四、 研究方法、主要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一章 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一、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及其影响
    二、 新自由主义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和虚拟化
    三、 新自由主义的泛滥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对国际金融危机特点的影响
    一、 新自由主义对国际金融危机表现形式的影响
    二、 新自由主义对国际金融危机规模的影响
    三、 新自由主义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时间的影响
第三章 新自由主义泛滥下的国际金融危机原因的探讨
    一、 新自由主义导致投机盛行、金融资本急剧膨胀
    二、 新自由主义使实体经济萎缩、制造业向别国快速转移
    三、 新自由主义促成寅吃卯粮的负债消费模式
    四、 新自由主义放松金融监管,导致金融衍生品恶性泛滥
第四章 新自由主义对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的影响
    一、 西方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二、 危机应对中的新自由主义因素
    三、 新自由主义与美欧债务危机
第五章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与新自由主义的境遇
    一、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与资本主义的困境
    二、 新自由主义与美元霸权
    三、 新自由主义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境遇
第六章 新自由主义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 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反对改革中的新自由主义取向
    二、 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原则参与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三、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
    四、 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前提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
后记

(2)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写作的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三、要解决的问题
    四、本选题的意义
    五、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六、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金融与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
        一、金融的概念
        二、金融是一个历史范畴
        三、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金融实践的思想创新成果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金融理论启示了党关于金融本质属性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恩格斯金融理论的启示:回归银行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 列宁的金融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金融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列宁金融思想的演进呈现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二、列宁的金融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章 把发展金融业作为党的重要任务
    第—节 要创办农民自己的借贷机构
        一、广大农民深受高利贷压榨和市场上土杂币盘剥之苦
        二、建立为贫苦农民谋利益的金融机构
    第二节 根据地的金融事业要为工农革命政权提供保障
        一、取消和废止一切高利贷
        二、努力创办各根据地的工农银行和国家银行
        三、发行纸币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 金融工作要围绕抗战的中心工作展开
        一、要组织发行货币
        二、金融政策要为抗战的中心工作服务
        三、"边区的纸币数目,不应超过边区市场上的需要数量"
        四、"应有适当的对外贸易政策,作为货币政策之后盾"
        五、"其它货币和边币均会跌价,但边币应维持不低于伪币的比价"
    第四节 把发展金融业作为党的重要任务
        一、金融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军队干部应当"善于处理金融和财政问题"
    第五节 金融业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保障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为党开展金融事业支持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三章 从发挥金融在新生政权中的作用到"左"倾错误金融思想的产生
    第一节 金融要致力于巩固新生的政权
        一、建国后当务之急是要制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
        二、稳定金融和物价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左"倾错误金融思想的产生
        一、中国共产党"左"倾错误金融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强调恢复与突出金融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三、曲折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左"倾错误金融思想的教训
第四章 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节 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一、全党要十分重视提高银行的作用
        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三、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是一个大课题
        一、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治理通货膨胀是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党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三、金融事业要走向世界市场
        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发展全局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金融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深化,有效提升了银行机构的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二、巩固了金融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支配作用
        三、金融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扩大,综合竞争力提升
        五、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得到提高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演进的作用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现实金融问题成就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
        一、革命和建设需要金融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创新
        三、世纪交替时期金融调控的形势迎来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与时俱进
        四、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需要统领金融发展全局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对革命和建设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指导了根据地的金融经济建设,为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指导了金融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演进的基本经验
        一、要从政治高度来考虑金融的作用,不解决好金融问题会动摇政治基础
        二、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的客观基础
        三、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是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发展的主线
第六章 完善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
    第一节 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
        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为党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和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二、党的执政理念已融入新时期金融改革实践之中
    第三节 坚持"党管金融"的制度创新,丰富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
        一、坚持"党管金融"是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制度创新
        二、新时期党的金融法制思想是"党管金融"的新思路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发展的过程,这是由认识的客观规律和经验教训所决定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真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实践主体提出了时代要求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
        二、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
    第三节 以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为指导,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一、全面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国际金融危机坚定了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的理论指导地位
        三、以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为指导,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结束语:党的金融事业需要科学的金融思想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3)金融方式与五位一体生产方式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1. 选题的理论依据
        2. 选题的实践依据
        3. 选题的意义
    (二) 国将外研究现状将析
        1. 国将研究现状将析
        2. 国外研究现状将析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
        1. 研究方法
        2. 论文的创新之处
    (四) 论文的重点难点问题
    (五) 论文的基本思路
一、 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理论
    (一) 马克思的生产方使理论
        1. 马克思关包生产方使的理论阐述
        2. 马克思关包社会主义生产方使的预言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使对马克思生产方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使对马克思生产方使理论的继承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使对马克思生产方使理论的发展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理论
        1.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理论的基本将涵
        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理论本质保是生产方使理论
        3. 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理论与马克思本面生产理论
        4.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五位一体生产方使
二、 金融方使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向金融理论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金融理论
        2.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发展
        3.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发展
        4.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发展
    (二) 金融方使理论简述
        1. 金融力的概念
        2. 金融关系的概念
        3. 金融方使的概念
        4. 金融力、金融关系与金融方使之间的关系
    (三) 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的基本关系
        1. 经济方使决按政治方使、文化方使、社会方使和生态方使
        2. 金融方使是经济方使的核心
        3. 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的矛盾运动
三、 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之经济方使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方使
        1.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复度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方使的转变
    (二) 金融方使与经济力
        1. 金融方使与第一产业力
        2. 金融方使与第二产业力
        3. 金融方使与第三产业力
        4. 金融方使是经济力的重要源泉
    (三) 金融方使与经济关系
        1. 政策性银行设立的决策
        2. 农村金融事业加强的举措
        3. 资本市场发展的机复
        4. 保险业务扩大的政策
        5. 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纾保策略
    (四) 金融方使与经济方使的相互作用
        1. 经济方使对金融方使的决按作用
        2. 金融方使对经济方使的促进作用
四、 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之政治方使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使
        1.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复的政治力和政治关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复度
        3. 社会主义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复改革
    (二) 金融方使与政治力
        1. 党对金融事业的坚强领导
        2. 政府主导的渐进使金融改革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立
    (三) 金融方使与政治关系
        1. 金融方使与法律复度建设
        2. 金融方使与政府监管体系
        3. 金融方使与国际合作机复
    (四) 金融方使与政治方使的相互作用
        1. 政治方使对金融方使的调控作用
        2. 金融方使对政治方使的采响作用
五、 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之文化方使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使
        1.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复的文化力和文化关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复度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文化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体复改革
    (二) 金融方使与文化力
        1. 金融方使与价值取向
        2. 金融方使与文化事业之文化力
        3. 金融方使与文化产业之文化力
    (三) 金融方使与文化关系
        1. 金融方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金融方使与文化事业的机复变化
        3. 金融方使与文化产业的体复改革
    (四) 金融方使与文化方使的相互作用
        1. 文化方使对金融方使的导向作用
        2. 金融方使对文化方使的助推作用
六、 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之社会方使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方使
        1.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复的社会力和社会关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复度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用体系建设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二) 金融方使与社会(建设)力
        1. 金融方使与社会公共服务产品
        2. 金融方使与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三) 金融方使与社会(建设)关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性金融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惠性金融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性金融
    (四) 金融方使与社会方使的相互作用
        1. 社会方使对金融方使的复约作用
        2. 金融方使对社会方使的反哺作用
七、 金融方使与五位一体生产方使之生态方使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方使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复的生态力和生态关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生态复度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生态
        4. 深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 金融方使与生态力
        1. 金融方使与绿色发展
        2. 金融方使与循环发展
        3. 金融方使与低碳发展
    (三) 金融方使与生态关系
        1. 金融方使与绿色金融
        2. 金融方使与赤道原则
        3. 金融方使与生态文明建设
    (四) 金融方使与生态方使的相互作用
        1. 生态方使对金融方使的优化作用
        2. 金融方使对生态方使的杠杆作用
八、 中国金融方使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一) 中国金融方使面临的机遇
        1.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主义金融大国的崛起
        2. 人民币国际化时代的到来
    (二) 中国金融方使复在的挑战
        1. 创新能力不强
        2. 竞争能力偏弱
        3. 金融资源将配不公
    (三) 巩固和加强中国金融方使的对策
        1. 本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复,充将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
        2.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培养健康向保的金融文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4. 加强社会保障的金融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创新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2 利率规则理论发展综述——一个理论回顾
    2.1 魏克赛尔利率政策理论
    2.2 新魏克赛尔利率规则理论
    2.3 泰勒规则及其扩展
    2.4 利率规则理论在我国的运用意义
3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关系研究
    3.1 利率市场化的涵义、必要性与改革进程
        3.1.1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自由化的关系界定
        3.1.2 当前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3.1.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3.2 利率调控的定义、必要性及其重要性
        3.2.1 利率调控——我国宏观金融调控重要手段之一
        3.2.2 利率调控与利率管制的关系界定
        3.2.3 利率调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3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关系及互动影响分析
        3.3.1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关系
        3.3.2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互动影响分析
4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选择研究
    4.1 我国利率调控实践的历史回顾:1978年至今
        4.1.1 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的调控实践
        4.1.2 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实践
    4.2 利率调控模式的内涵
        4.2.1 金融调控模式的内涵
        4.2.2 利率调控模式的内涵分析
    4.3 国际上两种主要的利率调控模式及其约束条件
        4.3.1 国际上两种主要利率调控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
        4.3.2 上述两种主要利率调控模式的约束条件
    4.4 近期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较优选择分析
        4.4.1 近期“利率通道”式的调控模式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分析
        4.4.2 近期我国利率调控的有效性:一个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基础上的实证研究
    4.5 远期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较优选择分析
        4.5.1 远期我国实行现行利率调控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
        4.5.2 “利率通道”式的调控模式:远期我国选择的取向
5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研究:问题的深化
    5.1 两种利率调控模式运行面临的共同问题——基准利率缺失
        5.1.1 基准利率与我国基准利率的缺失
        5.1.2 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
    5.2 利率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配合
        5.2.1 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理论的一般分析
        5.2.2 利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中国的现实分析
6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提高我国利率调控效率的策略分析
    6.1 加快市场微观经济主体改革
    6.2 改革现行汇率制度
    6.3 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换,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
    6.4 理顺利率体系,促进货币市场发展
        6.4.1 理顺央行利率体系
        6.4.2 理顺利率的风险与期限结构,促进货币市场发展
    6.5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参考文献
在读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5)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传统计划体制下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现状
    (一)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民银行缺乏作为中央银行应有的独立性
        2. 专业银行尚未企业化、商业化,而是机关化
        3. 无序竞争现象严重,金融秩序混乱
        4. 银行外的金融机构发展困难
    (二)金融与企业关系的现状
        1. 银行与企业在信贷业务上实行的是行政计划经济中的“供给制”,而不是市场经济中的“借贷制”
        2. 银行与企业是一对一的隶属关系,而不是平等的企业合作关系
        3. 企业经济运行主要是靠资金的总量型注入,而不是效益型注入
        4. 银行对企业是直接控制,而不是间接调控
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三、建立市场金融体制的基本构想
    (一)金融调控间接化
    (二)中央银行独立化
    (三)政策性业务专门化、银行化
    (四)专业银行企业化、公司化、商业化
    (五)金融主体多元化
    (六)金融业的市场化

(6)刘国光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语: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刘国光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一节 年轻时经济思想的萌芽
        一、家庭背景与孩提时代受到的经济学熏陶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流亡生涯
        三、在西南联大经济系学习
        四、市场经济思想的启蒙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文革”时期对经济的初步探讨
        一、土地改革时期的经济思想
        二、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
        三、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的分析
        四、对平民生活的经济学思考
    第二章:刘国光经济思想的方法论特征
        第一节 理性分析
        一、理性思考经济问题
        二、平实概括实践经验
        三、紧密结合借鉴、运用
        第二节 平民化、大众化
        一、反映最广大老百姓的呼声
        二、“豆腐刘”的“实用”经济观
        第三节 稳中求进
        一、对经济增长的渐进判断
        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慎重估计
        三、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谨慎分析
第二部分 市场经济思想和体制改革思想
    第三章 刘国光的市场经济思想
        第一节 以价值规律为核心的经济思想
        一、早期对价值规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基于价值规律思想的商品经济观
        第二节 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思想
        一、现实生产力基础的判断与分析
        二、辩证对待原苏联和东欧的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建设思想
        一、研究目标模式的意义和依据
        二、目标模式的确定原则
        三、目标模式的择定
    第四章 刘国光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二、体制改革的基础分析
        三、双重体制改革思想
        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思想
        第二节 几个重要领域经济体制改革思想
        一、企业体制改革思想
        二、分配制度改革思想
        三、金融与证券体制改革思想
第三部分 综合平衡思想和经济发展思想
    第五章 刘国光对再生产理论和综合平衡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经济思想
        一、对再生产理论的初步探讨
        二、对再生产理论的重新认识
        三、对再生产理论的进一步丰富
        第二节 综合平衡的经济思想
        一、平衡增长思想
        二、有限买方市场思想
        三、生态环境平衡思想
        四、综合平衡思想研究的逐步深化
    第六章 刘国光有关经济发展的思想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一、关于经济增长形势分析的思想
        二、有关如何软着陆的思想
        三、关于积极财政政策
        四、反通胀、反通缩思想
        五、经济结构调整思想
        六、新阶段的重大转折和主要特征
        七、21 世纪初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八、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基本原则
        第二节 其他经济发展思想
        一、关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西部大开发”的思想
        (一) 中心城市增长点思想
        (二) 网络化资源开发思想
        四、特区经济发展与全方位对外开放思想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微企业的融资公平
    第一节 小微企业的制度意蕴
        一、我国企业划型标准的历史简述及评析
        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小微企业的界定
        三、融资公平视阈下的小微企业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确立依据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法学理论基础
        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三、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伦理学理论基础
    第三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内涵阐释与构成要素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内涵阐释
        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微企业融资不公平主要表现及其制度原因
    第一节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调研实施情况
        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情况
        四、小微企业融资规模、融资需求量与融资需求满足情况
        五、政府帮扶小微企业融资情况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相关政策与法律规范
        一、中央政府为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二、地方政府为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公平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以重庆市政府为例
    第三节 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
        一、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的表现
        二、小微企业融资机会不公平的制度原因
    第四节 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
        一、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的表现
        二、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的制度原因
    第五节 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
        一、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的表现
        二、小微企业融资结果不公平的制度原因
        三、政府保障融资结果公平手段存在缺陷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思路
    第一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市场规律原则
        二、综合保障融资公平原则
        三、坚持金融创新促进融资公平原则
        四、强化金融监管保障融资公平原则
        五、保障融资公平法治化原则
    第二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整体思路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法治路径
        二、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的法律制度框架
第四章 微企业融资机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 构建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法律制度
        一、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内涵与模式
        二、小微企业集群融资保障融资机会公平的原理
        三、促进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法律对策
    第二节 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法律制度
        一、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
        二、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方式
    第三节 依法构建小微企业三层融资平台
        一、建立全国性股权、债权交易中心
        二、建立区域性股权、债权交易中心
        三、构建小微企业网络融资平台
        四、制定小微企业三层融资平台转板规则
    第四节 构建小微金融机构法律制度
        一、明晰小微金融机构的内涵和定位
        二、明确小微金融机构最低注册资本、民间投资人投资比例
        三、建立多元化的小微金融机构融资渠道
        四、建立小微金融机构转制法律制度
    第五节 构建小微企业债券法律制度
        一、明晰小微企业债券的内涵、性质和定位
        二、确定小微企业债券的融资额度和发行主体条件
        三、确立小微企业债券发行监管方式
        四、建立小微企业债券合格投资者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五、规范小微企业债券发行平台
第五章 微企业融资条件公平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 小微企业融资公平条件的权利化
        一、小微企业融资公平条件权利化的理论阐释
        二、小微企业融资基本利益的类型
    第二节 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约束性法律规制
        一、约束性法律规制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总体思路
        二、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三、明确金融监管机构的职权、职责和法律责任
    第三节 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激励性法律规制
        一、激励性法律规制保障融资条件公平的理论阐释
        二、推行行政指导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
        三、运用行政奖励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
        四、利用合同菜单规制手段保障融资条件公平
    第四节 构建条件公平融资权利法律救济机制
        一、构建法律救济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整体思路
        二、健全融资条件不公平纠纷投诉机制
        三、引入金融申诉专员机制
        四、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不公平纠纷诉讼机制
第六章 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保障法律制度
    第一节 政府保障融资结果公平中的主导性定位
        一、政府主导性定位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
        二、现实中政府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结果公平存在错位
        三、明确政府主导性定位的整体思路
    第二节 构建扶持小微企业融资资金运用绩效评价法律制度
        一、构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二、确定绩效评价的内容
        三、明确绩效评价的程序
        四、建立绩效评价公开法律制度
    第三节 构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监管法律制度
        一、建立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资金监管法律制度
        二、制定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防范制度
        三、提升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市场流动性
        四、健全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节 构建政府投资小微企业引导基金法律制度
        一、协调创业投资企业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
        二、降低引导基金委托代理风险
        三、完善政府投资退出法律制度
    第五节 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和支小再贷款法律制度
        一、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法律制度
        二、构建支小再贷款法律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D]. 赖风. 苏州大学, 2012(03)
  • [2]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 温美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7)
  • [3]金融方式与五位一体生产方式的关系研究[D]. 李杰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4]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研究[D]. 郑小胡. 浙江大学, 2004(07)
  • [5]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制改革[J]. 张淑英,朱小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04)
  • [6]刘国光经济思想研究[D]. 郭笑撰. 武汉大学, 2003(03)
  • [7]小微企业融资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 李瑞雪.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0)
  • [8]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调控[J]. 刘志梅,向进. 广东金融, 1993(01)
  •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改革[J]. 钟点.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1993(05)
  • [10]我国宏观调控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范水兰. 经济法论坛, 2013(01)

标签:;  ;  ;  ;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监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