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景定《建康志》的特点及其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杨[1](2013)在《《景定建康志》研究》文中认为《景定建康志》50卷,始撰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由建康知府马光祖修,周应合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载南京历史的地方志。该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但系统性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景定建康志》的成书背景,并对修纂者生平及其版本存流作一梳理。《景定建康志》是在南宋社会危机加剧,学术文化繁荣,方志编修普遍流行等背景下修纂而成的;其成书与周应合的修志才能有关,但也离不开马光祖个人的学识和丰富的从政经验。《景定建康志》比较完备的版本是藏于日本静嘉堂的陆心源影宋抄本,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清嘉庆六年金陵孙忠愍祠刻本。第二部分从编纂结构、取材和源流三个方面对《景定建康志》的编纂情况进行分析。该书在结构上对以往方志体例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并且开创了用史体编纂地方志的先河;在取材上,该书以历史地理类为主,兼以各类典籍,保存了已经散佚的一些古代典籍,对以后的校勘和辑佚有重要作用。本文还通过探析《景定建康志》本身的史源和元明清时期的续修情况,展现出该书完整的发展脉络。第三部分主要对《景定建康志》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通过该书所偏重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文教三方面内容的分析,反映出建康府在南宋时各方面的情况,得出建康府在南宋具有重要地位的结论。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景定建康志》的价值及影响。该书的史料不仅具有独有价值,还有相互参照价值;并且此书确立的录、图、表、志、传以及考、辩诸体,与同时期志书相比都是有一定开拓性的,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该书在编纂过程中也存在记载史实不够准确,隐恶扬善,取材偏颇等等记事缺陷。该书也直接影响了元《至正金陵新志》的成书,对明清方志在体例和内容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汤文博[2](2009)在《南宋方志学家周应合考述》文中指出《景定建康志》为宋代地方志书的杰作,但作者周应合鲜为人知。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新见史料,考证周应合的家世、生平、仕宦经历和主要事迹,以加深对周应合和《景定建康志》的认识。
闵正国[3](1990)在《浅议景定《建康志》的特点及其影响》文中认为 我国的地方志渊源流长,浩如烟海。据当代方志学家朱士嘉在《中国地方志浅说》一文中统计国内现存的地方志约有九千多种,占全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 正史是国史、朝代史,而方志是国史的羽翼;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仅三千余卷,而地方志却有十万多卷。它能起到“补史之阙,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作用,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我国地方志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宋元时期,是地方志的体裁和形式日臻完备的阶段。
二、浅议景定《建康志》的特点及其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景定《建康志》的特点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景定建康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一章 《景定建康志》的成书背景、修纂者生平及版本存流 |
第一节 《景定建康志》的成书背景 |
一 社会危机的加剧 |
二 学术文化的繁荣 |
三 宋代修志的风气 |
四 建康的地域条件 |
第二节 《景定建康志》的修纂者生平 |
一 马光祖生平 |
二 周应合生平 |
第三节 《景定建康志》的版本存流 |
第二章 《景定建康志》的编修 |
第一节 《景定建康志》的编纂结构 |
第二节 《景定建康志》的取材 |
第三节 《景定建康志》的源流 |
一 《建康志》的史源 |
二 元、明、清时期《建康志》的续修情况 |
第三章 《景定建康志》的内容分析 |
第一节 《景定建康志》的军事内容 |
一 军事机构 |
二 兵力配备与江防 |
第二节 《景定建康志》的社会经济内容 |
一 财政机构 |
二 户口和田赋 |
三 工商业镇市 |
第三节 《景定建康志》的文教内容 |
一 教育机构 |
二 文籍 |
第四章 《景定建康志》的价值及影响 |
第一节 《景定建康志》的史料价值 |
一 独有价值 |
二 相互参照价值 |
第二节 《景定建康志》的史学价值 |
第三节 《景定建康志》的记事缺陷 |
第四节 《景定建康志》对后世方志编修的影响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2)南宋方志学家周应合考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周应合的家世 |
二 、周应合的生平与仕宦经历 |
三 、周应合的主要事迹 |
四、结 语 |
四、浅议景定《建康志》的特点及其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景定建康志》研究[D]. 杨杨.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1)
- [2]南宋方志学家周应合考述[J]. 汤文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 [3]浅议景定《建康志》的特点及其影响[J]. 闵正国. 江西文物, 1990(01)